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评课记录表
搭石听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15日地点:XX市XX小学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教师:李老师一、课前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搭石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我国民间艺术。
2. 教学内容:(1)搭石的基本技巧。
(2)搭石比赛。
3.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搭石技巧。
(2)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比赛法:分组进行搭石比赛,评选优秀作品。
二、课堂实施1. 导入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搭石的历史背景和民间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搭石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材、切割、打磨、拼接等步骤。
接着,张老师现场示范了搭石过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
3. 学生练习同学们分成小组,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搭石。
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搭石技巧。
4. 搭石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各小组开始进行搭石比赛。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单人搭石、双人搭石和三人搭石。
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5. 评选优秀作品比赛结束后,张老师组织同学们评选出优秀作品。
评选标准包括搭石技巧、美观程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三年级二班二等奖:四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三等奖:四年级二班、三年级三班6.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次搭石课程进行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他们不仅掌握了搭石技巧,还学会了团结协作,收获颇丰。
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搭石课程达到了预期目标,同学们掌握了搭石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2. 教学亮点:(1)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搭石技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搭石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搭 石实践中的问题和困 难,共同探讨解决方 案。
学生分组进行搭石实 践,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操作。
互动式讨论与问题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 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搭石相关知识和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搭石教育模式的思考
搭石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 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搭石教育模式中,教师需要扮演引 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对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搭石教育模式强调合作与分享,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搭石教育模式需要与其他教育模式相 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更好地满足 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利用短时间进行的小测验 ,快速了解学生对于新学 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报告
作业完成率统计
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 完成率和未完成率,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态度和进度。
作业质量分析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和分 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和纠正。
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搭石教育将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搭石教育将不 断探索和创新,形成更加完善和成熟的教育体系 。
3
搭石教育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智 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个人教学反思:《搭石》一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整节课围绕“美”这一主题,不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家乡的景美,而且深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家乡人们的心灵美。
一、引领走进文本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
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
”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
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
二、理解感悟文本在重点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紧紧抓住“上了年纪的人走搭石”,“上工、下工的人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通过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
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拓展延伸文本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对“美”有了初步感悟之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美,尝试以小诗歌的形式表达。
搭石听课记录及评析
搭石听课记录及评析今天去听了一堂课,真是有点意思,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堂课的名字挺特别的,叫《搭石听课》。
咱们不说它有多高大上,光是名字就让人觉得这课可能有点“与众不同”。
我其实最开始也没搞明白什么叫“搭石”。
不过听完课之后,觉得这名字挺形象的,简直就是在告诉我们,学知识就像是过河一样,搭着一块块石头,一步步走过去。
要是哪个石头不稳了,直接栽了可怎么办呀?老师的讲课风格特别有意思,他一点也不严肃,笑声多过话语。
就是这种不着急、慢慢来、轻松幽默的方式,听得我都有点忘了自己在听课。
可别小看了这种“随便”的讲课方式,往往就能把最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
比如讲到“搭石”这个概念时,老师突然就停下来,指着我们面前的桌子说:“你看,这桌子就是你的第一个搭石,要想过得了这条河,得先有这块石头的稳固支撑!”然后他故意一拍桌子,发出“咚”的一声,差点把我吓一跳,结果大家都笑了出来。
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看书读题,更多的是从每个小小的环节去抓住关键,稳步前行。
课堂上的互动也是一大亮点。
大家都很放松,老师一点不摆架子,问什么问题也不觉得尴尬。
记得有个同学提了个问题:“老师,搭石不是应该一个个小心铺着走吗?那如果每块石头都不稳,那不就走不了了?”老师笑眯眯地看着他,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个问题好,大家都要学会‘搭石’的智慧,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
哪怕有些石头不稳,你也得鼓起勇气往前走,哪怕跌了个大跟头也得站起来。
”我这才猛然明白,所谓的“搭石”,其实就像生活一样,总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才能找到前进的道路。
不过说实话,我感觉这堂课的最大亮点不只是内容本身,而是老师的这种情感投入。
每当他说到一个重要的观点,语气都会不自觉地加重一两分,眼睛也亮了,好像他自己真的是在经历这些一块块的“搭石”。
他并不急着讲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慢慢道来,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一样,偶尔停顿,给大家一点儿反思的时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评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评课记录表听评课记录表科目:语文授课人:XXX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一第二节课题:搭石评课人:XXX、XXX课程开端,于老师用美丽的搭石图和钢琴曲,配以诗意语文,让学生进入美丽的世界。
通过几句简短的话,激发了学生继续研究文本的兴趣。
XXX认为,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五个画面,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研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研究、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XXX认为,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研究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
”老师顺势就进入研究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
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协调有序。
研究词语“人影绰绰”和“清波漾漾”时,老师采用了图像理解和指导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一看、一想、一读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了这些词语所代表的美景。
在教授“相背而行”和“伏”字时,老师通过学生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直观的表演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老师的课程层次分明,有梯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和运用新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评《搭石》老师上的是四上年级的《搭石》,首先说说孙老师对这第一课时目标的安排。
孙老师安排的目标,识记方面的,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方面的目标,明白“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应用方面的目标,学习抓关键词语列小标题的方法。
对照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看,这个重点目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和难点(列小标题)制订还是比较合理的。
课堂各环节的安排也一一对应各目标,初读课文对应字词目标,列小标题对应应用目标,学习第三自然段对应理解目标。
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解目标,孙老师安排了一个敲击双响管的插曲,这个节奏的出来,在听觉上帮助学生读出节奏美,节奏一美,走搭石协调有序了,这个理解目标也随之解决了,为了理解人影绰绰,单从词典中解释,人影多,姿态美,学生还是模模糊糊的,这时孙老师出示了照片,这样就更直观地理解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时也感受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这样让音乐和信息技术为我语文所用,解决我们语文的重难点,就是我所理解的比较狭义的整合。
以生为本是我们一线课堂追求的目标,课堂上孙老师也是扎扎实实落实的。
首先孙老师的教态是非常亲切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自然和谐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很好”“好极了”“让我们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这样一句句赞扬的话,也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就是切切实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的保障第一个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35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是21分钟,占了近2/3。
第二个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除了每个学生都在读课文、思考之外,有29人次站起来回答了问题或者说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除去重复的3个学生,这26个同学分布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中间,可以说,孙老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关注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四年级语文《搭石》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搭石》评课稿四年级语文《搭石》评课稿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我听了陈xx老师的《搭石》一课,感触良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陈老师设计的课前谈话非常好,指向性明确,与课文联系紧密,之后顺利的进入了导入环节,引出了课题。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走进文本。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学习词是目标,读书是手段,看似读书,实为识字,学生在读书中识字、识词,在识字过程中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陈老师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预习设计很有层次,从不同类型的词语到段落都有涉及,课堂中陈老师对本文的生字进行了检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在读文识字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整合度和浸润度。
3、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要这一环节,陈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
归纳出了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这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板书。
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4、学法指导,有序教学,合作自学。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发现、体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
学生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换石图”这个画面,在其中领悟了学习方法。
在之后段落的学习中,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这是自主、合作、应用的结合。
5、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这节果课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读书中的不同体现,让课文的内涵张显出来,学生不但懂得了读书的意义,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会在读书中得到升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听评课记录
《搭石》听课评课记录
参加人:本研修组教师。
听课意见:
一、识字写字教学环节较为扎实。
在初读课文时就提出了:“自由读课文,要把每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
”这就从字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检查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结合字义选择对应的读音,还将多音字放入句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读音。
在写字教学中,徐老师有选择地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生字,做好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写后展示点评、再次练写提高的过程。
二、始终注重对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伏”这四个词语,很有方法。
比如通过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
其实孩子们平时看到河水还是比较多的,老师让孩子们想象画面,与生活的经验相结合,孩子们把“清波漾漾”这个词具体用语言描绘出来了,既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把学生带入到了这样美的环境中,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
三、反复朗读,读中悟情,读中理解。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徐老师紧紧抓住“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富有感染力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本课多媒体的使用也较为恰当,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四年级《搭石》评课稿(精选13篇)
四年级《搭石》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具体地说: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搭石》评课稿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搭石》评课稿篇1听了郭老师教学的《搭石》一课,郭老师那激情飞扬的语言,细致的讲解,扎实有效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抓住重点句段,讲解细致、透彻,让学生在重点句段中理解文章,体味情感。
如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的理解,采用了看图片,选择的形式来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相同的字在不同词语中的理解不同。
“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尊重学生的自主感受。
二、“仿说句子”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书上的例子,引导学生说“假如遇到下雪天,——总要——。
”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子来想象说。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层,而且降低了学生直接写的难度,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句子,通过当时的学生反馈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三、教师最后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华了其情。
四年级《搭石》评课稿篇2《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课文,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作者刘章用质朴感性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乡间生活美景,通过展现“摆搭石——走搭石” 等寻常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
本节课,盛杰老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表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
以下几点体会深刻: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教学朴实,提高实效。
搭石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趣味性
听课感受和建议
课堂氛围和互动
课堂讨论热烈,师生互动频繁
教师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
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教师对重点内容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
教师对难点内容的讲解耐心细致,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包括搭石的历史、原理、制作方法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授课情况
PART TWO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01
0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03
0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a.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搭石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b. 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解、演示、讨论、实践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c. 教师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程不足: a. 部分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b. 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容易分心。 c. 教学进度较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速度。
PART FIVE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摆石头》听课、评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摆石头》听课、评课记录表基本信息- 教材名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名称:《摆石头》听课记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引导学生回忆与石头有关的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 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石头的研究兴趣。
2. 阅读课文(10分钟)-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10分钟)- 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和讲解,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
4. 分析课文(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情节发展,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 鼓励学生展示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对故事中的价值观进行思考。
5. 课后练(10分钟)- 给学生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 分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 倾听学生的答案,检查他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做简单的反思和总结。
- 学生共同回顾并评价本节课的研究情况。
评课记录- 教学目标:教师清晰明确,学生有明确的研究目标。
- 教学过程: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积极。
- 学生表现: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研究态度,参与度高。
-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提升,表现出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
- 反思与改进:教师希望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课文中难句和生词的讲解,并鼓励学生更多展示个人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摆石头》听课和评课的记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也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搭石》评课稿(12篇)
《搭石》评课稿《搭石》评课稿(12篇)《搭石》评课稿1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
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1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搭石》一课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
本评课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课文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主人公小亮如何利用小石子搭建一座桥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该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亮爬山并遇到河流的情景描写。
2.小亮思考如何搭建一座桥的过程和方法。
3.小亮坚持努力,用小石子搭建桥的心路历程。
4.小亮成功完成桥的搭建,展示了创造力和勇气。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搭石》一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尝试、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亮的故事,认识到坚持努力、勇于创造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搭建桥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亮搭建桥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搭石》一课的内容,我们将安排以下几个课堂活动:1.导入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课文中的主题和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理解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搭建桥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听、评课记录表
科目语文授课人课题搭石
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
一第二节
整理人于燕评课人
评课要点记录杜海燕:
课伊始,于老师便用一幅美丽的搭石图,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配以教师美美的诗意语文,把孩子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几句简短的话,搭石已在听课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文本的兴趣。
徐敏:
这一环节,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固、走、让、背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高建平: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
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协调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时,不仅让学生看图理解,而且还指导读,通过一看,一想,一读,美丽的画卷便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间。
最后在教“相背而行”“伏”字时,老师又是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很形象,老师无需过多的解释,学生便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表演中理解了词意。
老师就是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刘金光:
老师的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美”,一是画面美,二是心灵美。
“美”是《搭石》这篇文章的灵魂。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读。
理解字词是为了更好地读,而读是为了更好的感悟。
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
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中把握得很好。
朗朗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
尤其是课文的第三小节,读的形式很灵活。
如: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编成小诗品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等,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了对美的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戚莲莲: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