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今天我想和大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教材特点
(一)关于数的认识,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分布如下:
我们发现,在小学十册教材中,有八册涉及到“数的认识”的内容,按照种类划分,有整数、小数、分数三种,另外在小学六年级还有百分数和负数,今天我们就暂时不赘述了。其实,无论是整数的认识,还是分数、小数的认识,教学中都包含如下内容:一是计数技能。如:能认、读、写数。二是认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知道数的组成,会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大小。三是能进行数学交流,如: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话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四是数学活动,如: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小于100的所有倍数。
二、教学策略:
(一)关于整数:
大家都知道:“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理解意义,培养数感”下面我就结合各册教材中“数的认识”的部分,说说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在小学阶段,关于整数的认识,共分为4次学习:第一次学习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的是2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其实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学前阶段,数概念就有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会数数了,或会计数了。所以有的老师就认为,孩子们已经会数数,现在只要写好数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认识20以内的数,是认数的开始,这阶段的教学对建立数的概念十分重要,数形结合则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学习完9的认识,学生会读、会写9,能说出9的组成并不够,我们看教材,首先从相同数量的不同事物中抽象出数,如9盆花,9个人,他们的个数都是9,我们从现实原型中抽象出数字9,用符号“9”表示,由此让学生体会数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只与它们的数量有关,与它的颜色形状都无关,然后再从抽象回到具体,请学生想一想:9还可以表示什么?9辆汽车,9个苹果,9支铅笔等等,帮助学生理解数作为符号的抽象性,9不仅可以表示主题图中数量是9的实物,还可以表示其他数量是9的实物,这样从实物到数,再从数到实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个位”和“十位,”第一次接触到了计数单位“一”和“十”,在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时,都是以“一”为单位,1个1个数出来的,计数的结果是多少个一,而11-20各数不仅要以一为单位计数,还要以十为单位计数。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捆小棒等活动,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中10本书包一包,10支铅笔捆一捆,10个球放一盒等例子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不
需要把计数单位这样的词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一”和“十”。例如,我们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数出12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数的方式也可能不同:有的是1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2根;有的是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2根:然后通过交流,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还可以请小朋友抓一把糖,估一估一把糖大约有几粒,再同桌比一比,谁抓得多一些;再比如,数一数、捏一捏10张纸大约有多厚,再数出20张纸,体会20张纸比10张厚一些,20比10多一些;再如,进行翻书比赛,请学生翻到指定的页码,如果一下子没有翻到,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体会数的大小和排列。让学生对一堆核桃先猜猜是多少,再数出来。或者让学生根据直尺比较:18接近10还是接近20?13呢?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第二次学习是在一年级下册: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能顾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学生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百”。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如何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①让学生数小棒、小方块或其他各种不同的物体,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真实感受100有多少,发展学生的数感。②亲自动手把10根小棒捆成1小捆,再把10捆(100根)捆成1大捆,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以“百”做计数单位的概念。
第三次学习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这部分内容除了让学生认识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外,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修订后的教材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数感。(一)通过可容纳10000人的体育场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二)采取有视觉冲击力的百板,这个百板在实验教材中是斜着放的,修订后正着放更利于学生观察感受,235个绿圆点,1000个彩点,2458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切实感受较大数目物品的规模。(三)提供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如“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广场上有208只鸽子”,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含义,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
当然,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去做个社会调查,到大商场里调查有关电器价格的数据,并作好记录。当学生把调查的资料带入课堂,并在小组内交流时,我们发现他们带来的数据资料非常丰富,如,一台电冰箱的标价是3980元:一台洗衣机的标价是980元:一个电饭煲的价格是268元:一台大屏幕彩电的价格为10080元,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学生眼中的数学真实、亲切,不再枯燥,在富有情趣、具有活力的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第四次学习是是在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是整数认识教学的最后一节阶段,在教学计数单位、读写数、比大小以及数的改写的基础上,明确了计数单位,完善了数位顺序表。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从认识10-20的数起,就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认识百以内数时,及时补充认识百位。在“认识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