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规则及程序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d176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b.png)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1.案件立案阶段1.1 受理投诉与举报1.1.1 收到投诉与举报材料1.1.2 核实投诉与举报的真实性和重要性1.1.3 进行初步调查1.1.4 决定是否立案1.2 立案程序1.2.1 案件登记1.2.2 开展案件审核1.2.3 发出行政立案决定1.2.4 通知当事人1.2.5 传唤相关证人或鉴定人2.案件调查阶段2.1 调查范围2.1.1 确定调查范围2.1.2 收集相关证据资料2.1.3 进行现场勘查2.1.4 委托相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2.1.5 调取证人证言2.1.6 进行询问或讯问2.2 调查程序2.2.1 制定调查计划2.2.2 开展调查工作2.2.3 制作调查报告2.2.4 提出行政处罚建议2.2.5 上级机关审批3.案件审理阶段3.1 通知听证当事人3.1.1 发出听证通知3.1.2 确定听证时间、地点和方式3.1.3 备妥听证所需的证据和材料3.2 听证程序3.2.1 主持听证会议3.2.2 安排当事人陈述申辩3.2.3 结束听证会议3.2.4 制作听证会议记录3.3 审理程序3.3.1 审理案件材料3.3.2 审理当事人的申辩意见3.3.3 制作案件审理报告3.3.4 上级机关审批4.处罚裁决阶段4.1 制定处罚决定书4.1.1 确定处罚事项和依据4.1.2 决定处罚种类和数额4.1.3 附加其他处罚措施4.1.4 制作处罚决定书4.2 发出处罚决定书4.2.1 送达决定书给当事人4.2.2 当事人接受决定书4.2.3 公告或通知相关单位4.2.4 执行处罚附件:1. 投诉与举报材料样本2. 行政立案决定书范本3. 调查报告书范本4. 处罚决定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对违反行政法规、行政协议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制裁性措施。
2. 受理投诉与举报:行政机关收到关于行政法规、行政协议违法行为的报告、控告或告发事项,并进行处理和调查的程序。
系统讲解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注意事项
![系统讲解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7c3d8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9.png)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是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涉及到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行政管理的规范执行。
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需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确保公正、合法的处理结果。
下面将详细讲解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的注意事项。
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相关法律及规定1.1 《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应当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涉案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1.2 《行政诉讼法》在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遵守《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行为的申诉和司法复核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诉求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
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的程序和流程2.1 立案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首先需要进行立案,确定案件的性质、主要事实和证据,形成立案决定书并通知当事人。
2.2 调查取证在立案后,需要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收集相关证据材料,了解案情及相关当事人的申辩意见。
2.3 处罚决定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决定书应当明确罚款数额、处罚种类、执行期限等内容。
2.4 知情告知对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应及时告知处罚内容、申诉或行政行为的司法复核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三、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的注意事项3.1 依法合规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应当严格依法合规,确保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2 事实清楚在办理案件时应当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严格根据事实和法律予以处理,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处罚范围。
3.3 申辩权保障当事人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有权进行申辩,并且有权申请听证的程序。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受理当事人的申辩材料,并依法进行调查核实。
3.4 公开透明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应当公开透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解释和说明,公正公平地对待当事人。
3.5 保密性原则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遵守保密性原则,确保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得到充分保护。
四、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途径4.1 权责不清在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中,可能出现责任不清、违法违纪等问题,需要依法明确部门的职责和权力,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
案件办理的行政法律程序(3篇)
![案件办理的行政法律程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eca5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4.png)
第1篇一、引言行政法律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法采取的一系列法律行为。
行政法律程序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法律程序的定义、原则、程序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行政法律程序的定义行政法律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据法律规定,采取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包括调查取证、听证、裁决、执行等环节。
行政法律程序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实现行政法律目的的重要手段。
三、行政法律程序的原则1. 公开、公正原则:行政法律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公开、公正地处理案件,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法律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
3. 效率原则:行政法律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处理案件。
4. 保护人权原则:行政法律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尊重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基本人权。
四、行政法律程序的流程1. 调查取证(1)立案:行政机关在接到投诉、举报或者自行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依法立案。
(2)调查:行政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3)询问: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证人进行询问,了解案件情况。
2. 听证(1)通知: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通知当事人参加听证。
(2)听证:行政机关组织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审查证据。
3. 裁决(1)审查:行政机关对听证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初步裁决意见。
(2)裁决: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依法作出裁决。
4. 执行(1)送达:行政机关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2)执行:行政机关依法执行裁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五、行政法律程序的特殊程序1. 紧急程序:在紧急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人身安全。
2. 行政复议程序: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裁决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程序规则是怎样的
![行政处罚程序规则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8d40d3ed79563c1ec4da71e7.png)
Thinking actions in mind, not creeds, will help meet our greatest need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行政处罚程序规则是怎样的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严格遵循以下程序:1、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2、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3、听取当时人的陈述和申诉;4、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违法作为违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事违法,刑事犯罪,一起构成违法犯罪的三种大类别。
在日常生活中,行政违法的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开车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就有可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构成行政违法,随之要接受行政处罚。
那么,行政处罚程序规则是怎样的呢,这就为您详细列举。
一. 相关法律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一、发案与立案。
1、发案案源一般有:①上级部门交办;②有关部门移交;③群众举报;④消费者或者受害人投诉、申诉;⑤依据职权在日常监管中发现。
2、发现案源并经初步核查、核实案源线索后,认为依法应当立案查处的,办案机构应当及时立案。
二、调查取证。
1、案件经县级以上工商机关批准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检查。
2、办案人员调查案件、收集证据,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主动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接受其他工商机关委托协助调查、取证的,还必须出具书面委托证明。
3、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应当收集的证据类型主要有:①书证;②物证;③证人证言;④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⑤当事人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4、案件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领导指定的期间内调查完毕;因案情复杂需要延期调查的,应报主管领导审查批准。
三、案件核审。
根据现行体制,案件核审工作由县级以上工商局内设的法制机构负责。
该法制机构应当对办案机构送审的所有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指定本机构具体承办人员依法进行书面核审。
基层工商所(分局)设有法制员的,对该所(分局)以自己名义独立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依法进行核审。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47f4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0.png)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1. 引言行政处罚案件是指涉及特定的违法行为,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行为主体进行处罚的案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流程。
2. 立案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首先需要进行立案。
立案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对收到的涉及的违法行为报告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立案。
立案的程序如下:收集必要的证据材料,包括违法行为的相关证据和相关方的相关证明材料。
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保证据充分、合法且具有认定价值。
根据初步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
如决定立案,则进行下一步的程序。
3. 调查取证案件立案后,行政主管部门将对涉及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的过程如下:根据立案决定,确定调查取证的范围和内容。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进行现场勘查,并收集相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
对相关方进行询问,并记录相关证人证言。
根据调查取证结果,进一步分析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4. 处罚决定在调查取证结束后,行政主管部门将根据调查取证结果对违法行为进行评估,并依法作出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根据法律和相关法规,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相关责任人等因素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对违法行为主体的处罚种类和力度。
根据法定程序,向相关方发送处罚决定书,并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如需要可以提出陈述、申辩的时间和途径。
5. 处罚执行处罚决定作出后,行政主管部门将对处罚决定进行执行。
处罚执行的程序如下:根据处罚决定书的要求和法定期限,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对处罚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处罚决定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的基本信息。
监督处罚的执行情况,确保处罚决定得以有效执行。
处理相关方提起的陈述、申辩等程序。
6. 结案当所有的程序都完成后,行政处罚案件将作出结案处理。
结案是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理结果,做出结案决定。
结案的程序如下:对处罚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估,验证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流程及重点PPT课件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流程及重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b09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2.png)
.
12
❖ 同时在现场检查笔录内容开头应首先写明检查人出示执法证件, 向被检查人或见证人交代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然后开始检查—— 这一点相当重要!可以这样表述“首先检查人员介绍身份并说 明来意、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证件号码:),告知被检查人依 法应当配合接受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证据、确认检查笔录的义 务和享有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请求回避权、阅读修改笔录 权、人格受尊重等权利,然后开始进行检查。经检查,发现情 况如下: ”现场检查笔录应有条理,先看到什么再是什么 (可以用列1.2.3.的形式表述)。检查人员应两个以上。现场 检查笔录写好后应交当事人和见证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并由其 在上面签字或盖章(对单位而言)。签字时应写上类似“以上 检查记录我已经看过,与检查情况一致”的确认语。当事人拒 绝到场或签字的应在笔录上说明原因,办案人员可以邀请有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五、送核审与行政处罚建议审批 (一)、法制机构核审,填写案件核审表; (二)机关负责人审批行政处罚建议书。 根据案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或强制措施 (1)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或者查封、扣押的物 品(填写有关事项审批表报机关负责人审批); (2)填写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3)当事人在清单注明取回有关物品并签名。
的“立案建议”的意见,提出具体由谁主办和协办的建议,同时
加盖办案机构的公章。
.
10
❖ (三)报请立案。 承办人员填写好《立案审批表》 并经办案机构负责人签字同意盖章后,将《立案审 批表》报分管局长审批同意。此时应附案件来源的 材料和有关的证据在后面(见第一段)。对特殊情 况的案件在局长审批后还要报请上级局审批同意。
.
4
❖ 六、告知当事人(处罚告知或听证告知)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一般程序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3a5e8c21650e52ea55189858.png)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一般程序是怎样的?1、调查取证《行政处罚法》36、37条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2、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4、处罚决定。
虽然知道自己违法了,但很多人却总觉得自己是稀里糊涂的就被行政处罚了,即使有点心虚还是会觉得对处罚结果很不服气。
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行政处罚还不够了解,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一般程序是怎样的?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一般程序依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一般程序的重要制度和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1.立案。
立案是初步调查程序和正式调查程序的中间环节,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正式调查的开始程序。
规定立案程序,旨在督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对涉及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及其他机关移送的案件等及时作出正确处理,规范立案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2.调查取证。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建立在充足的事实基础上,而事实基础完全是靠证据来支撑的。
因此,调查取证程序从来都是行政处罚程序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之一。
《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实践对此作出了详细规定,以适应调查取证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具体包括:(1) 调查取证权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告知;(2) 表明调查人身份制度;(3) 委托调查制度;(4) 证据制度;(5) 抽样取证;(6) 有关证据材料的鉴定;(7) 有关证据的先行登记保存;(8) 行政强制措施;(9) 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时采取的措施;(10) 回避制度;(11)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3.核审。
案件核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监督把关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由法制机构承担的一项执法监督职能。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流程图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8a5ce2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d.png)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流程图一:案件受理阶段1. 收到行政处罚的申请或举报1.1 验证申请或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2 判断是否属于行政处罚处理的范畴1.3 记录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件编号、当事人信息等1.4 发送受理通知给申请人或举报人并告知申请材料的补充要求2. 补充申请材料的要求2.1 发送补充要求通知给申请人或举报人2.2 确定补充材料的期限2.3 归档补充材料3. 完整的申请材料评估3.1 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证据性3.2 确定案件处理方式3.3 决定是否立案二:立案阶段1. 案件立案准备1.1 公告案件立案通知1.2 指定办案人员1.3 通知案外人及相关证人1.4 准备案件调查需要的工具和材料2. 案件调查2.1 调查证人及相关当事人2.2 收集相关证据材料2.3 做笔录和记录相关证人的陈述2.4 制定调查报告3. 案件审查3.1 审查案件材料和调查报告3.2 补充调查,并勘验案发地点3.3 制定初步意见4. 案件立案4.1 制定立案决定书4.2 送达立案决定书给申请人和被处罚方4.3 注册立案决定书三:处罚决定阶段1. 处罚决定准备1.1 通知当事人进行申辩1.2 考虑申辩意见,修改处罚决定书1.3 审核处罚决定书2. 处罚决定审核2.1 制定处罚决定书2.2 审核处罚决定书内容2.3 审查证据和调查材料的合法性和充分性3. 处罚决定执行3.1 发送处罚决定书给相关当事人3.2 当事人的接收和反馈确认3.3 履行处罚决定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1. 申请材料的复印件2. 补充材料的复印件3. 相关证据材料的复印件4. 调查报告的原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处罚:或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或法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主体进行的不利的惩罚性行政行为。
2. 当事人:行政处罚案件中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
3. 受理通知: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或举报后,向申请人或举报人确认受理事项的通知。
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c624e7f308a1284ac9504322.png)
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行政处罚主要是针对行政违法行为所作出的处罚,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分不清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关键区别,首先二者所处的领域是不同的,刑法是法律规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到最后是不能够轻易认定一个人有罪的,当然构成行政违法的行为也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认定,让小编来告诉大家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行政处罚主要是针对行政违法行为所作出的处罚,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分不清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关键区别,首先二者所处的领域是不同的,刑法是法律规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到最后是不能够轻易认定一个人有罪的,当然构成行政违法的行为也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认定,让小编来告诉大家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一、行政处罚案件流程是怎么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规则及程序▲(一)行政案件管辖及办事规则1.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分局、(市)县局及派出所按照规定的权限管辖,各区(市)县局原则上只能在本地区范围内查处治安案件、不得跨区办案。
两个以上行政执法单位都有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最先受理的单位管辖。
发生争议的,应报请共同的上级单位指定管辖。
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对全市范围内的行政案件具有管辖权,有权对各区(市)县治安案件直接查处。
2.各执法单位对当事人的报案应当认真接待、受理、不得推诿。
对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执法单位,并告知当事人。
治安案件的立案,由派出所所长、治安队长批准。
需要查处的治安案件,由发生地派出所或治安队负责。
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大的案件,报分、(市)县局组织查处。
▲(二)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程序成都市公安局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法律规定。
1.简易程序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1)警告;(2)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行政处罚案件制作的流程
![行政处罚案件制作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b06f5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3.png)
行政处罚案件制作的流程一、立案阶段1. 收到举报或发现违法行为后,相关执法部门会进行初步调查和核实,确定是否需要立案处理。
2. 确定立案的依据和法律适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方案。
二、调查阶段1. 执法部门会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2. 调查过程中,涉案人员有权提供申辩意见和辩护材料。
三、听证阶段1. 如果案件需要进行听证,执法部门会根据法定程序,通知当事人参加听证会。
2. 在听证会上,当事人有权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辩护意见,相关证人和专家也可以出席并作证。
四、处罚决定阶段1. 执法部门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听证结果,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处罚决定。
2. 处罚决定应当明确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依据、处罚金额或其他刑罚措施,并告知当事人。
五、处罚执行阶段1. 当事人收到处罚决定后,应当按照要求履行处罚义务,如缴纳罚款、改正违法行为等。
2. 执法部门会对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处罚的有效执行。
六、申诉和复议阶段1. 如果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满意,可以依法提出申诉或复议请求。
2. 执法部门会对申诉或复议的理由和事实进行审查,并根据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七、案件结案阶段1. 在处罚决定执行完毕或申诉、复议程序结束后,案件被认定为结案。
2. 执法部门会做好案件的归档和记录工作,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
八、监督和评估阶段1. 执法部门会对处罚案件的办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 监督和评估的目的是提高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正、合法的行政处罚。
以上是行政处罚案件制作的基本流程,不同案件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总体上遵循相似的程序和原则。
在整个流程中,执法部门应当依法行事,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当事人也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e1f08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e.png)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一、立案阶段1、收到行政处罚案件举报材料或发现行政违法行为后,依法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需要立案。
2、确认立案需要的材料和证据,包括相关证人证言、涉案物证等,并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3、完成立案报告,包括立案的决定、案件基本情况、证据材料等,报经上级机关审核批准。
二、调查阶段1、在调查阶段,应当依法采取调查措施,如询问当事人、约谈证人、鉴定物证等,以收集证据。
2、依法取证,包括以书面形式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证明文件、书面证言等,如拒不提供,可依法调取相关记录。
3、就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复核,进行举证质证等工作,以确定案件事实。
三、听证阶段1、如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举行听证会的,应按照听证程序进行。
2、发出听证通知,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和程序等。
3、举行听证会,听取当事人陈述意见和申辩理由,并与证人对质,逐一调查相关事实和证据。
4、对听证会进行记录,整理听证会材料。
四、处罚决定阶段1、在调查和听证的基础上,形成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案件分析和研究。
2、根据质证结果和证据情况,对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进行认定。
3、在认定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定和行政机关的职权,决定给予行政处罚,并制定处罚决定书。
4、处罚决定书中应当包括处罚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处罚期限、申诉途径等内容。
五、送达和履行阶段1、在决定作出后,及时将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并留存送达证明。
2、当事人受到行政处罚后,应按照处罚决定的要求履行义务。
3、行政机关要监督和检查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的情况,如发现未履行或履行不完全,可采取强制措施。
4、在一定期限内,改正错误、履行处罚内容、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相关案件举报材料2、调查取证相关材料3、听证会通知和记录4、处罚决定书及送达证明5、监督和检查记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政处罚:执法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实施的惩罚措施。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19b7f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1.png)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1. 立案阶段1.1 收到举报/投诉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或投诉,或自行发现违法行为。
1.2 审查受理行政机关审查举报或投诉,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如果不予受理,要及时通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如果予以受理,则进入下一步。
1.3 立案行政机关立案,并向涉案当事人送达立案通知书,要求当事人提交相关证据和申辩意见。
2. 调查取证阶段2.1 查明事实行政机关调查取证,查明案件事实,并据以初步认定违法事实。
2.2 取证材料行政机关收集或留存证据、材料,制作《调查笔录》、《实地勘验笔录》、《询问笔录》等。
2.3 聆听申辩行政机关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复核审核。
3. 处理决定阶段3.1 初步决定行政机关根据调查取证和当事人申辩情况,初步认定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并作出初步处罚决定。
3.2 表达意见行政机关向当事人告知处罚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辩权和申请听证权。
3.3 申辩/听证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辩,也可以申请听证。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听证,并将听证笔录归档。
3.4 决定发出行政机关在申辩或听证期限届满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审查案件,作出最终决定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4. 履行阶段4.1 履行要求涉案当事人必须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要求履行,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完毕。
4.2 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对当事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出具检查意见或复查决定。
4.3 处罚执行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或者恶意拖延履行的当事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比如强制停产停业、罚款、查封扣押等。
5. 结束阶段5.1 结案行政机关依法结案,告知涉案当事人行政处罚已经履行完毕。
5.2 评估总结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工作实施评估总结,总结工作经验,总结处理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步骤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6ef67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2.png)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步骤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步骤:第一章:立案阶段1、提交立案申请- 根据相关法规,当发现有违法行为时,相应的执法机构应立即接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举报、投诉或发现违法行为。
- 根据执法权限、地域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并立案。
- 在立案申请中应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据,确保立案申请的合法性和事实真实性。
2、立案审查- 执法机构对立案申请进行初审,核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如需要补充材料或调查其它相关事实,通知申请人或相关单位补充提供。
3、立案决定- 执法机构根据初审结果,决定是否立案。
- 如决定立案,则发出立案通知书并指派执法人员进行进一步调查,并通知当事人。
第二章:调查阶段1、通知当事人- 执行机构通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违法事实,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资料。
2、调查取证- 执法人员根据立案决定,对相关事实进行调查取证。
- 执法人员可以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等调查方式,并记录相关证据。
3、调查报告- 执法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应包括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当事人的陈述等内容。
第三章:听证阶段1、听证通知- 执法机构根据调查结果,通知当事人进行听证。
- 听证通知应明确听证的时间、地点、程序和相关要求。
2、听证会- 听证会由执法机构主持,当事人有权陈述,提供相关证据和辩解意见。
- 执法机构可以邀请专家、证人参加听证会,并进行笔录、录音、录像等记录。
3、听证决定- 根据听证会的结果,执法机构作出听证决定。
- 听证决定可以是继续追加处罚、减轻处罚或撤销处罚等。
第四章:处罚阶段1、处罚决定- 执法机构根据调查和听证的结果,作出处罚决定。
- 处罚决定应明确违法事实、法律依据、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履行期限等。
2、处罚告知- 执法机构将处罚决定书及时送达当事人,并说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3、处罚执行- 执法机构监督和跟进处罚的执行情况。
- 如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流程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4c6d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流程一、立案阶段:1.接到案件:行政执法机关接到行政处罚案件后,需对案件进行登记立案。
2.立案审查:行政执法机关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如符合,行政执法机关会发出立案通知书,宣告该案件已立案。
二、调查阶段:1.查明事实:行政执法机关对案件相关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并完善案件材料。
2.案卷备案:行政执法机关将调查取证所得证据和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形成完备的案卷。
三、听证阶段:1.通知听证:行政执法机关会向当事人发出听证通知,告知听证时间、地点和程序等相关事项。
2.听证程序:听证会由行政执法机关组织并指定主持人,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等活动,同时也可以提供证人证言和书面证据等。
四、裁决阶段:1.审批裁决: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和听证情况,经过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最终作出裁决决定。
2.发出处罚决定书:行政执法机关将裁决结果写入处罚决定书,并发给当事人。
处罚决定书中会载明裁决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种类和期限等,同时也会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
五、行政复议阶段:1.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则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根据申请进行复议调查。
2.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
复议决定可以维持原处罚、撤销原处罚或者改变原处罚决定。
以上就是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的办案流程。
不同的地区和案件类型可能会有细小的差别,但总的来说,这个流程基本适用于大部分行政处罚案件。
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行政处罚程序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b3aba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8.png)
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是指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法律要求的行为主体进行处罚的一系列程序性规定。
规定了行政处罚的流程和时限,旨在保障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以下是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详细说明。
一、行政处罚的主体和程序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依法对违法行为主体进行处罚。
程序包括行政机关立案、调查取证、听证、裁决、告知、送达和执行等环节。
1.立案:行政机关接到上级命令、信访投诉、举报或者发现违法行为后,应当及时立案调查。
2.调查取证: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调查取证,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保管和备案。
3.听证:在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会的情况下,应当通知当事人参加听证,并对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听证程序等进行公告。
4.裁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裁决,明确违法事实、责任和处罚依据,并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5.告知:行政机关需要以书面形式将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6.送达: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如当事人不在或者拒绝接受送达,则可以采取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送达。
7.执行:行政机关应当监督和执行处罚决定,对未按照决定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罚款、冻结资产等。
二、行政处罚的时限为了保证行政处罚的迅速进行和有效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了一系列时限。
1.立案时限:行政机关接到案件后应当及时立案,并在立案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2.调查取证时限:行政机关在立案后应当及时展开调查取证,并在立案之日起60日内完成证据收集、保管和备案。
3.听证时限:行政机关决定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20日内通知当事人,并在听证会结束后15日内作出裁决。
4.裁决时限:行政机关应当在收集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裁决,并在听证会结束后30日内向当事人发出处罚决定书。
5.告知时限: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及时向当事人发出处罚决定书,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8ebe2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0.png)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一、引言行政案件办理程序是指在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审查和行政处罚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的操作和步骤。
为了保证行政案件的公正、公平和高效处理,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在行政法规中得到了明确的规范。
本文将就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进行分析和介绍。
二、法律基础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法律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决定法》等以上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要求,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案件办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主要环节行政案件办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 受理阶段受理阶段是指行政机关收到行政案件申请后,判断案件受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在受理阶段,行政机关应当明确受理期限,并告知申请人相关手续和要求。
2. 调查取证阶段调查取证阶段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相关事实核实和证据收集的阶段。
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询问当事人、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以确定案件事实和涉及的问题。
3. 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行政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审视和评判的阶段。
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当事人意见和辩解、进行行政复核等程序,最终做出行政处罚或行政审批决定。
4. 结案阶段结案阶段是行政机关正式结束行政案件处理的阶段。
行政机关应当向当事人告知行政处罚或行政审批决定的执行期限、执行地点和执行方式,并且告知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四、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基本原则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原则:即依法办案,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律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行政案件办理,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2.公开公正原则:即行政案件办理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行政案件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
办理行政案件法律程序(3篇)
![办理行政案件法律程序(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2485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7.png)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赔偿等。
办理行政案件的法律程序是确保行政案件公正、公平、公开处理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行政案件的受理、调查、审理、判决、执行等环节,详细阐述办理行政案件的法律程序。
二、行政案件受理1. 受理主体:行政案件的受理主体为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
2. 受理条件:行政案件受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当事人具有法定资格;(2)案件属于受理机关的管辖范围;(3)当事人提出申请或者依法应当受理;(4)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3. 受理程序:(1)当事人提出申请或者依法应当受理的,受理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并出具受理通知书;(2)受理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3)受理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立案。
三、行政案件调查1. 调查主体:行政案件的调查主体为受理机关或者其委托的行政机关。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当事人基本情况;(2)案件事实;(3)相关证据;(4)法律法规依据。
3. 调查程序:(1)受理机关或者其委托的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进行调查;(2)调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询问当事人、证人;收集、调取证据;对有关场所、设施、物品进行勘验、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封、扣押等;(3)调查结束后,制作调查报告,并送达当事人。
四、行政案件审理1. 审理主体:行政案件的审理主体为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 审理程序:(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组成合议庭;(2)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对案件进行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询问当事人、证人;收集、调取证据;对有关场所、设施、物品进行勘验、检查;(3)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4)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证据进行质证;(5)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调解、和解等方式解决争议。
行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办理流程(参考)
![行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办理流程(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62c90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f.png)
行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办理流程(参考)1.接到交办事项、接到举报后或者巡查时发现案件,如果符合立案标准,申请立案。
填写《立案审批表》注意事项:是否立案,考虑三方面:一是是否属于本机关管辖;二是有无违法事实;三是是否需要给予行政处罚。
“案由”填写方法:单位(个人)+涉嫌+具体违法行为处罚决定审批前,所有文书都要在违法行为前加“涉嫌”两字。
承办人意见要注明“建议立案调查(结案、处罚等)”;承办机构和负责人意见,要注明“同意立案调查(结案、处罚等)”,要手写,不用按手印,签名不建议盖手戳。
“案由”一栏,要注明“***涉嫌***”。
接到投诉举报的,经审查发现不符合立案标准的,要及时书面通知当事人情况,也要做好书面记录。
例外:如开展现场检查巡查中发现违法行为,填写《检查(勘验)笔录》,此时《检查(勘验)笔录》记录的时间在《立案审批表》前。
检查中制作《检查勘验笔录》再补办立案的,必须在48小时内补齐立案手续。
2.对当事人开展调查询问(也可在现场检查后立即进行)。
当场进行调查询问的,填写《询问笔录》,当场不便进行调查询问的,下达《调查(询问)通知书》,通知当事人某月某日某地进行调查询问。
注意事项:立案时间在前,调查取证在后,否则案卷0分;就事实进行询问,不能有引导的表述,把违法的事实记录清楚,何时何地发生何事,是哪单位管辖范围,是谁造成3.填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
4.固定证据,拍照或摄像。
填写《现场照片证据》注意事项:现场检查时可以全程录音录像,当事人要签字按手印,要有两名执法人员的姓名和执法证件号5.提取法人、公民身份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执照等复印件注意事项:由当事人备注上“与本人信息相符”或者“与原件信息相符”,签字按手印和时间,执法人员签字此时,需要抽样取证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的走相关程序,填写相关表格6.违法事项查清后。
办案人员填写《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可以后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注意事项:《审批表》要写明当事人情况、违法事实、调查经过、相关证据、定性分析、处罚依据及裁量权适用情况和处罚建议等,要有明确的负责人意见和审批意见,可后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载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bbb8dc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0.png)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载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和规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法治原则,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第三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包括案件受理、调查核实、行政处罚、申诉复核等环节。
第二章案件受理第四条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出具受理凭证,并告知当事人行政诉讼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当事人提起行政案件,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附带相关证据材料。
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受理要件的规定,对案件的受理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材料。
第七条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接受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当事人发出相关通知。
第三章调查核实第八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第九条调查核实应当获得相关证据材料,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条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询问、查阅、检查等方式调查核实案件。
第十一条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行政处罚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的途径。
第十五条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复议或者诉讼。
第五章申诉复核第十六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第十七条上级公安机关受理申诉后,应当及时进行复核,并依法作出复核决定。
第十八条上级公安机关作出复核决定的,应当将复核决定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继续申诉或者提起诉讼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规则及程序
(一)行政案件管辖及办事规则 1.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分局、(市)县局及派出所按照规定的权限管辖,各区(市)县局原则上只能在本地区范围内查处治安案件、不得跨区办案。
两个以上行政执法单位都有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最先受理的
单位管辖。
发生争议的,应报请共同的上级单位指定管辖。
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对全市
范围内的行政案件具有管辖权,有权对各区(市)县治安案件直接查处。
2.各执法单位对当事人的报案应当认真接待、受理、不得推诿。
对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应当移送有
管辖权的执法单位,并告知当事人。
治安案件的立案,由派出所所长、治安队长批准。
需要查处的治安案件,由发生地派出所或治安队负责。
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大的
案件,报分、(市)县局组织查处。
(二)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程序成都市公安局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实施行
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法律规定。
1.简易程序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
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 (1)警告; (2)对公民处50
元以下罚款; (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前,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作出该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进
行陈述和申辩。
处罚决定作出后,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如不服处罚决定,有权申请复议或提
起行政诉讼。
告知情况应简要记录在《当场处罚决定书》上。
当事人对处罚有异议的,应
按一般程序予以处罚。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按规定认真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1)处20元以下罚款的;(2)对无照商贩、公共场所流动人员和道路上的行人处50元以上罚款的;(3)对在本市无开户银行的单位、法人或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的; (4)本市远郊区县的城镇以外地区的被处罚人,到
指定银行交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当场交纳罚款要求,当场收缴罚款的,执
法人员应当在《当场处罚决定书》存根上注明当场收缴的理由,并由被处罚人签名。
执
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被处罚人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执法人
员应将收缴的罚款连同罚款单据及处罚决定书存根于当日一并交所属单位(遇特殊情况可延
长至2日),经负责清收、管理人员核对后,在2日内送交指定银行。
2.一般程序对
违法事实比较复杂、情节比较严重、需要调查取证或可能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案件,应
当适用一般程序。
下列行政处罚由公安派出所作出: (1)对公民处以警告; (2)对公
民处50元以下罚款;下列行政处罚由分(市)县局作出: (1)对公民处以警告: (2)对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为查明事实和获取有
关证据,执法人员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住所及物品等
行使检查权。
检查时应出示工作证,并将检查的法律依据和理由明确告知被检查的当事人
或有关人员。
检查应当制作检查记录。
记录应载明检查日期、时间、地点、检查内容及结
果。
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人应在记录上签名。
执法人员与行政处罚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自行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行政处罚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可以申请回避。
执法人员是否回避由所属执法单位的负责人决定。
决定及其理由应通知当
事人。
执法单位在向当事人宣布处罚决定前,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告
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诉和申
辩的权利。
告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对当事人在陈诉和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新的
证据,执法单位应予复核。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执法单位应当采纳。
(三)行政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行政处罚的当事人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对处罚决定不
服的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
执照,较大数额罚款决定前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听证的条件和程序要求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个人
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个人处以6000元以
上罚款的;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
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
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
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听证由行政
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
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
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进行行政处罚的建议,当事人可进行申辩和质证;7.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