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保护和传承。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独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这些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敬重和珍视。

其次,我们要积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历史变迁、现代化的冲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保存古籍文献、保护传统手工艺等,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应该被简单地放在博物馆中静静的展示,而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欣赏传统艺术形式、参与传统节日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保护和传承。

通过这种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范文(四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想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

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

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和态度。

首先,许多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诗词、书法、绘画、陶瓷、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而且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他们愿意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推广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次,一些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持有批判和反思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不合理的、封建迷信等成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存在冲突。

因此,他们主张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摒弃糟粕,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

他们可能更熟悉流行文化和现代科技,但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模糊。

他们可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过时的、无用的东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符,因此不愿意深入了解和学习。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和态度。

然而,不管他们持有何种观点,都需要注意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石之一。

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体会【篇1】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有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

有民间艺术如:京剧、国画等。

还有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闹花灯。

但是我却对剪纸情有独钟。

我的奶奶是个剪纸高手,所以我对剪纸非常熟悉。

奶奶会剪出姿态各异的小动物,和一些奇花异草与一些人物图案,剪刀只要一到了奶奶手里,不一会,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就完工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把已经剪好的图案,给街坊四邻们当窗花。

比如那小兔子,浑身是红色,长长的耳朵,在轮廓线里还剪出了许多的小齿,很像小兔子的绒绒的毛。

旁边还装饰着舞动的小花,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看奶奶剪,不禁的好奇心其,也想学一手。

可是剪刀一到了手里,却不听指挥了,不是剪掉了胳膊,就是剪掉了腿。

急的我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学了”。

这时奶奶走过来说:“剪纸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只有平心静气,勤学多练,才能掌握它,心浮气躁的人是学不会的。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粗线条、四不像的小动物。

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心里想:“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体会【篇2】又到一年中秋时,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吃月饼这一传统项目外,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那就是:看花灯、猜灯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都已经被大家所遗忘,秉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在中秋佳节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家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猜灯谜的活动。

爷爷提前准备了许多的灯谜,虽然没有花灯看,但是灯谜却是不少。

爷爷把它们都写在一张张红纸上,猜对的还有奖品,看着那些丰富的奖品,我们都跃跃欲试。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

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袁伟时在自由之外要带进公正。

在理性之外,要带进同情、慈悲。

在法治之外还有礼让。

个人尊严以外,还有社会和谐。

现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价值,是扎根在西方的普适价值,但同样有一些可以是扎根在中国、在东方的普适价值。

——杜维明袁伟时: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的贡献应该肯定,但不能否定它有天生弱点。

例如,虽有一些抗议精神,但制度上没有形成权力制约;没有形成法治精神,对经济自由也是压制的。

结果,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发展不起来。

再加上先秦诸子思维方法的弱点:缺少逻辑、实证精神,也发展不出现代科学。

杜维明:我像牟宗三先生一样认为,一个民族自信心彻底丧失,它是无力的、无气的、无理的,一个失去自信的民族,要向西方学习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可能性太小了。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非常强烈的批判时,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精华,把它的优质部分好好保护,批判糟粕与发扬精华相辅相成。

中西文明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明类型来看,中西文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伦理型与法理型、内向型与外向型、整体性思维型与分析性思维型、家族本位型与个人本位型。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与西方传统文化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而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独立性和进取精神、求真求实等。

概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倾向。

1.人的价值在于道德 2.道德价值至上3.重义轻利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既要坚持文化自信,又要坚持文化自省。

没有文化自信,就难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没有文化自省,就难免会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仅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往往会将自己的文化强行输出,搞文化霸权;仅有文化自省的民族,往往缺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动力和魄力。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心得体会四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当跟大家共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连续爱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下面是我为您推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心得体会四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很有关心和启发。

我们肯定要抽时间仔细学习,仔细体会,还要注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一、有爱心、讲正义、有骨气,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具备了这五个方面修养的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作为一个社会人,对世间万物要有仁爱之心,对工作、对同事、对家庭、对社会、对群众要布满仁爱之心。

俗话说,仁者无敌,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对社会有爱心、对群众有感情的人确定是受群众欢迎的人,受群众欢迎的人确定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

为人处世除了仁爱之心,还要讲道义、正义、骨气,更要讲民族大义。

一个人若能讲求正义、主持公道、做事公正、作风优良,那么何愁没有伴侣,何愁事业不成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不讲道义、没有正义、缺乏骨气的民族可怕的,也是长期不了的。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讲正义、讲骨气、讲民族大义,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二、心系群众、报效国家、站遵守法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其位,谋其政。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身在其位,就要为国所想,为民所系,报效国家,执政为民,做出一番有益于社会的事业。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远大的抱负,才会保持糊涂的头脑,才会身怀正气、两袖清风;只有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才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只有仔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会舍小家顾大家,弃贪欲谋进展,才会做到"公正、公开、公正、公道'。

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和全面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既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例如,中国的古典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及传统的中医、武术等技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和技艺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魅力,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过时的观念和陋习,如男尊女卑、封建迷信等,这些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此外,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与现代科学相悖的观点和理论,如五行学说、阴阳理论等。

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第三,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但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第四,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编写和出版相关的书籍和教材,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渠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标题: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一、引言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我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艺术和科学知识等各个方面。

其中,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
1. 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与魂,是人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

2. 人文价值: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重要意义。

3. 艺术价值: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 尊重与保护:我们要尊重每一种传统文化,因为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同时,我们也要尽力保护那些面临失传危险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现象。

2. 批判与继承:对传统文化,我们既要批判其糟粕,又要继承其精华。

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 创新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敢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其向前发展。

四、结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珍视并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引言: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己经有五千年了,时光的潮汐中,有些东西因为厚重纷纷沉淀了下来。

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落在哪就在哪生根发芽,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与这个民族融为一体,这种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叫做一一文化。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她的文化是掩藏不住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座城,从街头到巷后,从茶余到饭后,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属于她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冲刷和沉淀下来的泥沙。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文化多元性:中华民族的表现形式是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融合从来都是由少聚多的过程。

中华大地上从远古文明生成伊始,华夏民族在与中华大地上周边各民族交流、迁徙、战争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各民族的文化,最终形成了如今恢弘庞大的多元文化体系。

当今中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这一庞大的复杂的文明体系的主流观点是费孝通先生生前阐述的“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

费老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是由相互独立的民族之间通过交流、复杂的组合和集成,但也伴随着分裂和消散,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往你来,我中有你,你中亦有我,既多元又能相互共存的统一体。

”张海洋教授在从全国各个民族流传下来的民俗小传统中归纳出具有共性的历史文化大传统的前提下提出观点认为“多元一体”理论中的“多”指的是中国各民族中民族与民族之间所特有的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包含汉族本身所具有的多种多样小传统;“一”是指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是其从这些小传统的生成的过程。

在其提出的这个文化体系结构之中,汉民族反而不是体系中的核心,而是在中华各民族中特色民族文化传统相互结合成为一个能够作为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共同的核心。

张海洋教授提出的这一理论另辟蹊径的充实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这一理论。

2、文化包容性:多元性的真正形成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一词最先由梁启超于1901年时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一书中提出。

并于《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书中对“中华”一词的内涵详细地做了明确说明。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要总结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对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锻铸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内涵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包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以民为本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其实质而言,既有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群众优秀文化传统,值得肯定的一面;又有被统治者利用,作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工具,要去否定的一面。

因此,在传统文化多层次的结构中,有些观念具有负面的社会价值应予以抛弃。

如官本位、唯有读书高、轻科技文化、君君、臣臣、愚忠、愚孝等,都是不符合现代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陈腐观点,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新型人际关系等无法共存,是应剔除的糟粕。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文化中不少观念则具有两面性。

它们犹如一把双刃剑,精华与糟粕并存,真理与谬误共生。

如儒家伦理观念中,倡导“天人合一”的观念,既可励人自强刚健,又可导人畏天知命;提倡“忠恕”,既可发展人的宽容和献身精神,又能造成压抑个性、泯灭斗争精神的消极后果;论证“以和为贵”,既可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又会产生轻视竞争意识,形成一团和气的不良结局;在义利观上,倡导以义节利,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是积极的,而重义轻利,轻视事功则是消极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两千年后,我们能否充分利用好这笔思想资源,让它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价值值得深思。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上,我们持有的态度是:价值观上坚持批判地继承,实践观上坚持以广大的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和依托;同时既将西方文化的精髓拿过来,又将中国传统文化送出去。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1.客观,就是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混杂、积极与消极并存,不照搬复制,不简
单否定,坚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科学,就是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正确取舍,推动传统文
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

3.礼敬,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敬重和珍视先人创造
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决维护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只有坚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全球变化化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变化化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变化化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诚然,我们是有一些封建的、愚昧的东西,但是,我们更应该懂得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践生活中该多出来的,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

对封建文化必须做具体分析,它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其上升时期尤为如此。

但是要细心辨别文化遗产中的好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不能像俗话所说:在倒掉澡盆里的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掉。

所以,对于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比较选择,摒弃对于今天不合适的,保留精华部分.二、对于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有两种错误认识,分别讨论如下:1盲目崇拜“洋文化”。

全球化的发展使”弱小民族语言”不断丧失的同时,英语尤其是美国英语成了国际关系的主导语言或霸权语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从而引向受众对其的感受和价值判断.久而久之,对同一文化理念地传递、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最后认同、依赖,与此同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

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危险的。

有的人甚至曾提出,全球都说英文更加有利于交流。

但是,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统一性完全不同于一致性。

”他们呼吁,统一性不是基于消除各种差别,而是机遇是这种差别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整合。

因为全球化文化所应致力的,就是要实现一个在多样性中整合的的世界。

毕竟,人类的共同未来不能多样化而没有协调,也不能统一而没有多样性。

所以,我们应该摒除“崇洋媚外”的陋习,不要过分迷信西方文化。

2盲目排斥“洋文化”。

西方的文化同样是一些民族智慧的结晶,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我们要博取众家之长,自国外吸取养分,要有国际视野,不仅要愿意而且要善于学习国外的长处。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演讲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演讲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演讲稿:大家好!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话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我们文化根源的重要性,文化断层现象也逐渐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赋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更高的意和更深的内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演绎传统文化,并传承展示它的魅力呢?以下我想提出我的看法:我们需要拥有敬畏的心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学习和理解。

每一位学传统文化的人,应该虚心学习,持有敬畏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传统文化的内心深处。

我们需要具备强烈的自觉性。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从自己开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将这种自觉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和尊重身边的文化遗产,用历史感知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用现实感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往往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和帮助那些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尝试和探索的人。

我们需要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和需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注入到现代生活中,让更多的人受到文化内涵的熏陶。

我想说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位国人都应该肩负的重任。

我们要用敬畏的心态、自觉的意识、勇气的精神和灵活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宝藏,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

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有其内在的精神基础;这一精神基础(或曰民族灵魂)不亡,中华民族就会发展。

因此,对这一精神基础应予肯定。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在近现代衰而复起的精神基础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张岱年先生指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所谓君子之自强实就是民族之自强。

有这种自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就会发展,就不会灭亡。

的确,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后落后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曾扭曲地表现为妄自尊大和盲目排外,但当外部的压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华民族终会有一批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中华民族要自强与中华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发生矛盾,但终其实质是会统一的。

道理很简单,当不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中华民族就不能自强的时候,那么只要中华民族有自强的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就会成为当然的事。

试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脚步急匆匆(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沉稳、缓慢恰成对照),志士仁人们前仆后继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经八十年的奋斗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再试看今天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探索和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声疾呼观念的现代化。

这些难道不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吗?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儒道互补为格局。

《易传》哲学主刚健,但在其刚健之中已把道家的柔顺揉合在内。

《文言》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系辞》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因此又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性格是刚柔相济:唯其有刚,才能有威武不屈、自强奋斗的精神;唯其辅之以柔,才能有柔韧持久、百折不挠的精神。

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怎样看待传统文化

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它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礼仪习惯等等。

传统文化承载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

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浓缩和镜像,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

它记录了我们民族的兴衰荣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经验教训。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根源,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的桥梁。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太极拳、中国画、中医药等,都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推动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再次,传统文化具有精神价值。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培养了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和公德,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和道德平衡。

这些价值观念在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态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时代的变迁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冲击和侵蚀。

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形式逐渐没落,如民间艺术、民间音乐等。

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文化形式涌现出来,如流行音乐、电影等,对年轻人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因此,如何平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及感想(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及感想(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及感想(精选5篇)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及感想【篇1】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心得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现在很努力的在学校里学习这类的东西,传统文化好像没有必要学习。

但是,传统文化会让你有一种有根的感觉,特别是在我自己渐渐的明白了一些话的道理明白了那些东西的真正道理。

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

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

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

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粗俗的诅咒与漫骂使得我们早就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涵养。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没有了以和为贵的思想,更多的是人类的自大,觉得自己比他人重要的人也不大可能很好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水平。

这样我们谈何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实现我们每一个作为社会人所应具备的价值。

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

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

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于我们大社会,更甚让我们置于宇宙,我们会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卑微。

那么,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

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

怎么看待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

怎么看待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

怎么看待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怎么看待传统文化,以及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3、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4、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5、如何看待传统文化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3、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4、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扩展资料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

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化,是十分复杂却又无处不在的。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是“文治”和“教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的产物。

既表现为已经积淀下来和正在积淀的思想意识,也包括正在发展当中的,包含有: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大陆文化、小农文化、道德文化、宗法文化、等级文化、艺术文化等。

特别是道德文化,对于道德滑坡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都是千百年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珍惜的同时也要用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去发展和弘扬其中的精华。

关键词:学习、领悟、弘扬。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到了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传承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首先我们要学习它,并且要有结合自身的领悟,再之后是言传身教,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帮助我们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医学是人学,学习传统文化,是医学生成为“大医”的必备条件。

一、文化分类与特征、文化态度1、我们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文化是什么,分类和特征有哪些。

文化,是十分复杂却又无处不在的,你想用文字去完美解释它是不切实际的。

你用手也许抓不到它,但它确实从你指尖飘过。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是“文治”和“教化”。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化是可以使人文明,远离原始的兽性,更文明的生活。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既表现为已积淀下来和正在积淀的思想意识,也包括正在发展中的。

它包括物态文化,如建筑遗址、民族服饰等;方式文化,如生活的习俗,组织的形式;精神文化,如人文的思想、观念等。

文化有几个特征:一是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这就说明我们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要放眼世界,而不应孤芳自赏。

二是具有超个人性,因为它是群体创造的而非个人。

三是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四是文化具有相对性。

五是文化具有渗透性、融合性。

这些特征都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学习文化的时候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而不是固定呆板。

2、现在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每年过的传统节日、《功夫熊猫》等中国题材的电影……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自从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好多年,传统文化被钉上了落后、愚昧的牌子,被蔑视、嘲笑和批判。

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那一时期的精神文化潮流,这是多么愚蠢可悲的事情啊!当然也给我们留下了反思与思考。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

那些糟粕如封建等级观念、专制主义、闭关锁国、皇权制度......我们要需要甄别,去批判。

但是它也有精华的部分,比如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我们要好好学习和弘扬。

它们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尤为可贵的!而当代大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则是关系传统文化的存亡与繁荣!二、大陆文化与小农文化1、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是在大陆,三面环海,西面是隔壁荒山。

由于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祖先的航海技术并不是发达的,所以就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隔离。

这种隔离既包括地理上的(除了张骞、玄奘、郑和等人,好像能出国去交流的著名的人物并不是很多,当然普通百姓肯定有的,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华人华侨),也包括社会隔离,不同地区人不能很好的交流彼此的文化思想,进而也有了心理隔离。

大陆农耕文化由此形成,古人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生存,靠天吃饭,还要治理水源。

所以当时的人们是渴望安定,求善大于求真的。

只求安安稳稳吃上饱饭,生孩子传宗接代。

而此时集权制也开始出现,百姓会服从管理,以求安宁,统治者则希望长久地管理与权力。

2、由于大陆文化的封闭性、统一性、乡土性和集权性,使得中国的农民善于勾心斗角、搞内讧、不团结而且不求开拓。

但是中国的农民又是重实际、求稳定的。

这一种普遍的心态,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所以你到外国去还会看见许多的唐人街!他们追求的是知足常乐,安贫乐命。

俗话说的好:“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中国的农民有着坚韧不拔、雷打不动的顽强劳作的劳作精神。

虽然他们有时候短视和愚昧,沉默和弱势,甚至迷信与残暴!但是他们为中国的历史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他们,哪来粮食?没有粮食,哪来的生存?没有生存,哪来的今天的我们?可是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嘲笑别人的时候会说别人是乡下人,对此我表示很悲哀。

那些这样骂人的也许忘了可能他(她)的父辈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忘了肆意浪费的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三、道德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可以用仁、义、理、智、信、忠、孝、节等几个字来概括。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忠就是忠诚,孝就是孝道,节就是节操。

古人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重义轻利、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再看看今天吧,仁?动不动就砍砍杀杀。

义?罪犯强奸少女满车人无人伸手。

礼?为抢公车座位掌扇七旬老妪。

智?抄袭之风屡禁不止。

信?地沟油毒奶粉的商家越来越多。

忠?丈夫包二奶老婆找外遇。

孝?不但不赡养老人还驱逐殴打父母!节?各种脑残搞基节操碎了一地。

人类是进化着的,但是思想却退化了,道德滑坡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走近文明,远离丑恶。

古人有云:“天下有道则风调雨顺,天下无道则天降灾祸。

”现代的年轻一代,都是看日本动漫过来的,很少有人看古典文化,所以才有了重读《道德经》、《三字经》之类的活动,而大人则忙于工作,持家操劳,除了电视台放的一些文学节目,基本也不能学习传统的文化。

这个时候,学校得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现在的学校更多的应试教育,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让人痛心啊。

无数大学生感慨:“感谢当年舍友的不杀之恩啊!”功利化且浮躁的社会,道德文化不能丢!四、宗法文化和等级文化1、宗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织特征,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

内部分尊卑长幼,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目的是维系封建制度的政治秩序,建立封建社会的伦理。

特征是划分大小宗、嫡长子继承制、祖宗祭祀—尊祖敬宗,规定宗子才有资格祭祀宗庙。

宗法社会在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和功能特征等方面的特点是:家国同构、三位一体;等级深严、义务本位;男性中心、血统至上。

这种文化,使得我们国家成了世界最强的尊宗敬祖的国家,清明祭祖的习俗流传千古。

血缘关系的演化,也形成了人情社会,于是有了官官相护,任人唯亲,使得国家公权力私有化,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法制进程!2、等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特征。

古人喜欢用等级区别人的价值,直到今天也还是一样。

在古代是仕>农>工>商,现在则是官>商>工>农,无论最末尾的是当时的商还是现在的农,都逃不掉被轻视,被欺压的命运。

形成的原因有:大陆文化要求全国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权威作保证;因为是小农文化,农业自然经济本身就提出强化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要求,没有等级,就不能安定。

所以人们甘愿接受这一等级观念并乐此不彼。

这一社会弊病就流传了下来,人分十等,贵贱不同,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的现象层出不穷。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我们一直在倡导人人平等,但是就连法律面前,有时候都不能做到。

其实我觉得,虽然等级文化影响了这么久,但是只要我们学好道德文化,与人为善,就可以淡化这种等级,拥有更和谐的社会生活。

五、艺术文化、士文化1、艺术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态度。

古代的社会是礼乐并重的社会,“礼”是伦理教育,“乐”是艺术教育。

有一下几个特征:由艺入道,如道家的‘天道’,儒家的‘人道’;气—代表着艺术的生命性;心—艺术的审美性;舞—艺术的音乐智慧;悟—艺术的直觉思维;和—艺术的辩证思想。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典型的有:篆、楷、行、正、草等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

园林艺术、民歌艺术......那些都是我们民族无价之宝,我们要好好珍惜、学习,让我们的后代还能够继续欣赏祖先留下来的瑰宝。

说到这就想到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多学校重理轻文,艺术课少之又少。

所以许多家长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去学习“礼乐”,但是更多的孩子呢?现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外国现代文化侵蚀日益加深,又还有多少空间留给我们的传统艺术?2、士文化—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我认为这种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历史上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处于主与仆之间,“出为帝王师,处为万世师”当他们做官的时候勤恳尽职,历代士人基本都以做官为人生弟一要务。

有着“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

孟子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千古恪守的人生准则。

西晋的“处”则很经典,比如阮籍的“醉”和“穷途之哭”、嵇康的一曲《广陵散》后的慷慨就义!而混的比较好的就有唐朝的狄仁杰、房玄龄等......但是士也是人,只是介于圣与凡之间,所以我们看到李白得意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的“安能摧眉则要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随性而为,潇洒飘逸!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具有公共精神与独立意识,要有维护社会正义的独立品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好好地保护,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去学习。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我不禁发出让我们重拾经典,走近传统文化的呼喊!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之源,从中领悟出我们的前方到底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走,更好地生活!最后就是要时刻准备着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使之不断繁荣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