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

(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

(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

(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

(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

(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

(选对a* b方)

二、这

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

(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

(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

(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

(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

(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

(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

(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

(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

(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

(选对a* b方)

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选对a* b方)

a、还有二两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