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高血压相互关系(一)
高血压与CKD
10
0 -2003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京新登记血液透析患者(n=7474 ),北京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数据
BANS 临床表现
较长期(10~15年)高血压 肾小管浓缩功能差出现早
夜尿多,尿渗透压及比重低
尿化验轻度异常
轻度蛋白尿,少许红细胞及管型
CKD患者高血压的可能发病机制
已存在的原发性高血压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 前列腺素/缓激肽 内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一氧化氮/内皮素) 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5-20%) 甲状旁腺素分泌/细胞内钙增加/高钙血症 动脉硬化 肾血管疾病和肾动脉狭窄
NHANES III预测20岁以上成年患者(1988~1994)高血压的患病率如图中所示。应用多因素回 归分析方法将数据进行校正(年龄为60岁)。
内容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 高血压合并CKD的降压治疗
K/DOQI: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
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3 月,可以有或无GFR 下降。 肾损伤指标: 包括血、尿成分的异常或影像学检测的异常; 病理学检查异常; GFR<60ml/min/1.73m2≥3 月(无论有或无肾损伤证据) 符合上述两项标准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
CKD的分期(K/DOQI)
分期 1 2
3A 3B
4 5
GFR(ml/min.1.73m2)
描述
≥90
肾损伤,肾功能正常或↑
60-89
肾损伤,肾功能轻度↓
45-59 30-44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均可导致肾纤维化。
因此,建立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实验证实,肾纤维化与炎性细胞的侵润、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肾小管萎缩有关[1]。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慢性病理过程,很多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3 个方面: 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和起保护作用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TEMT or EMT) 过程的作用,包括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Ⅰ、Ⅲ、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 等;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包括 Smad 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 主要是Smad2、Smad3 和起负调节作用的Smad7) 和非TGF-β依赖的Smad 信号转导通路( 如ERK/P38MAPK) 。
1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大鼠UUO模型的制作方法: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局部剃毛,常规消毒铺孔巾,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5cm为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腹膜后,游离肾脏及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取中段部位,用止血钳夹住,在管两端各用丝线结扎后剪断输尿管,然后连续缝合皮肤。
UUO的特点是:进行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间质细胞增生,肾实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2],肾实质被纤维组织取代,而肾小球相对不受影响,不会产生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3]。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 维细胞 的增生 。肾间质纤 维化 几乎是 标志 , 并形成沿细胞轴线 分布 的微丝结 构 , 而转 型成为 活化 从
各 种 肾脏 疾 病 进 展 到 终 末 期 。衰 竭 的 共 同 途 径 和 主 要 病 理 基 的 成 纤 维 细 胞 — — M] 。表 达 a MA 的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可 肾 1 B —S 础 。 目前 , 类 肾脏 疾 病 病 理 改 变 和 。小 球 损 害 实 验 动 物 模 型 穿 过 破 裂 的 基 底 膜 进 入 肾 间 质 , 而 直 接 参 与 间 质 纤 维 化 的 进 人 肾 从 的大 量 研 究 显示 , 间 质纤 维 化 在 肾脏 疾 病 转 归 中 起 着 主 导 作 程 肾 2。表 型 转 化 后 的 肾 小 管 上 皮 细 胞 还 分 泌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3。 其大 量 增 殖 、 化 是 产 生 过 量 E M 的先 导 , 增 加 E M 成 分 殖 及 分 泌也 有 直 接 调 节 作 用 活 C 在 C 14 细胞 因子 的作用 T . GF一8是调节 细胞生 长和分化 合成 中发 挥 重 要 作 用 _ 。在 正 常情 况 下 , 1 J 成纤 维 细 胞 处 于 静 息
质 纤 维 化 研 究 进展 综 述 如 下 。 1 肾 间质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机 制 1 3 炎症 细 胞 浸 润 . 相 关 的 动 物 实 验 及 人 。 病 理 研 究 肾脏 显 示 炎 症 细 胞 浸 润 在 肾间 质 纤 维 化 过 程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肾 在 问质 炎 症 或 受 损 部 位 可 很 快 出 现 巨 噬 细 胞 、 巴 细 胞 、 核 细 淋 单
张 万超① 付 平 ①
高血压与肾脏病
鉴别:(1)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疾患中皮质醇 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有高血压发生。但一般 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 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颅内病:某些脑炎或肿瘤、颅内高压等常有高 血压出现。这些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较突出,通过 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可明确诊断。 (3)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如妊娠中毒症以及一些少 见的疾病可以出现高血压,如肾素分泌瘤等。 (4)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迟,可有家族病史 ,在排除继发高血压后可作出诊断。
发病率 欧美国家的终末肾衰竭病人中,约 25%为BANS,是仅次于糖尿病肾病的第二位 疾病,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病理 肾脏小动脉病变:高血压约5-10年 -入球小动脉壁 玻璃样变 -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壁 肌内膜肥厚 导致:管腔狭窄,供血减少 肾实质病变 -肾小球缺血皱缩、硬化+代偿肥大 -肾小管变性、萎缩+代偿肥大 -肾间质纤维化 导致:肾脏外观呈细颗粒状的萎缩肾
球肾炎,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性肾炎多见;3. 多囊肾;4.先天性肾发育不全;5.慢性肾盂肾 炎;6.放射性肾炎;7.肾结核;8.巨大肾积水 ;9.肾肿瘤;10.肾结石;11.肾淀粉样变;12. 肾髓质囊肿病。 这些疾病一旦发展到影响肾小球功能时常出现 高血压。因此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肾小 球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肾小球功能减退时, 血压趋向升高,终末期肾衰高血压的发生率可 达 83%。
临床表现 起病一般很急,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视力模
糊和体重下降,其次为呼吸因难、疲劳、不适、 恶心、呕吐、上腹痛、多尿、夜尿增多和肉眼 血尿。 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一般都超过130mmHg 。 肾脏表现 蛋白尿(约1/3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 血尿(约1/5病人呈肉眼血尿) 肾功能迅速坏转,常呈少尿性急性肾衰 脑血管意外为主要死因
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引言:高血压与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们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高血压的发生机制1. 血管阻力增加:高血压患者常伴随有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主要原因是平滑肌细胞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加,导致血管收缩,使得动脉壁变得僵硬。
此外,内皮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也可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
2. 血容量增加:某些因素可以导致体液代谢紊乱或醛固酮分泌亢进,从而引起体内水钠潴留。
这种情况下,由于循环液总量增加,会给循环系统带来不良影响,并使得血压升高。
3. 鉴别性肾小管重吸收率增加:在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调节水钠平衡来维持血压稳定。
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同时鉴别性肾小管重吸收机制失调,导致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高血压。
4. 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种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会使得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和体液保留等现象产生,进而引起高血压。
二、心脏病的发生机制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
它起始于内皮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导致脂质沉积、炎症反应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
动脉壁异常改变后,容易形成斑块并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破裂,引发心脏病。
2. 心肌缺血和缺氧:冠心病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当冠状动脉被斑块阻塞时,会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缺血,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心肌梗死。
3. 心肌细胞损伤和纤维化:除了冠心病外,其他原因如高血压、心脏杂音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当心肌受损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修复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和结构重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纤维化可以进一步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三、高血压与心脏病的相互关系1.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对心脏产生长期负荷,使其逐渐耗损。
肾纤维化资料
肾活检与病理检查在肾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肾活检
•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可以获取肾脏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程度 •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纤维化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 定
病理检查
• 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管萎 缩、肾间质纤维化等 •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相关因子 的表达水平,如TGF-β、α-SMA等
腹部超声
• 无创、简便,了解肾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 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肾脏的体积缩小、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提示肾纤维化的存在
CT和MRI
•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结构和功能,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可以发现肾脏的肾皮质变薄、肾小管扩张、肾间质纤维化等异常表现,为肾纤维化 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继发性肾疾病与肾纤维化
• 继发性肾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 损害等
•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管 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免 疫反应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
减退 •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因子失衡、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基因表达改变等
• 细胞因子失衡,如TGF-β、PDGF等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促进ECM的合成和沉积 •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如Wnt/β-连环蛋白、Notch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肾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基因表达改变,如E-cadherin、α-SMA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肾脏细胞间粘附减弱和细胞骨架重塑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致病因素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致病因素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致病因素,以增加对该疾病的理解。
一、病理生理机制1. 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的一个主要机制是血管壁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和缺乏一氧化氮的生成,导致血管收缩和阻力增加。
2. 血液容量增加: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血液容量的增加,这部分是由于体液潴留和饮食中过多的盐分摄入所致。
过多的水分和盐分会导致血液容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3. 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病人的血液黏稠度通常较高,血液流动受阻,增加了动脉血管的阻力。
黏稠度的增加可能由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红细胞畸形增多以及血浆中成分的改变。
4.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肾脏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导致体液潴留、盐水潴留和血管收缩。
二、致病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存在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高血压。
多种基因突变可导致血压调节异常,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交感神经系统基因等。
2.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男性在中年时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而女性在更年期后也存在更高的风险。
这可能与雄激素和雌激素对血压调节的影响有关。
3. 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
缺乏体育锻炼、高盐饮食、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4.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因素之一。
肥胖患者往往伴随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5.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状态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压力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上升。
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液容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肾脏功能异常等。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细胞凋亡与自噬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指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主动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会导致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死亡和丢失,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ECM的合成。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对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自噬对肾脏纤维化的影 响取决于具体的病理条件和自噬水平的高低。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减轻肾脏损伤;而过度或不足的 自噬则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加重或影响正常的肾脏修复过程。
02
TGF-β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 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抑制ECM的降解,从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03
PDGF和CTGF也具有促纤维化作用,它们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 白的分泌,同时抑制ECM的降解。
氧化应激与肾脏纤维化
活性氧族(ROS)是主要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之一,它 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诱导促纤维化因子 的分泌。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内高 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 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也是导致肾脏 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药物性肾损伤
01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
导致肾脏损伤和纤维化。
02
药物性肾损伤的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介导的
02
CATALOGUE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失衡
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在维持肾脏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肾脏纤 维化过程中,ECM的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导致ECM的积累和肾小球的硬化。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的专家共识
06
特殊类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高 血压管理
Chapter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严格控制血糖
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 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助于 减轻肾脏负担和降低高血压风险
。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 剂(ARB),可减轻肾脏损害并降 低蛋白尿。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01
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需要引起广泛关
注。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02
根据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高血压防治策略,以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促进多学科合作
03
加强肾内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肾
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视 力模糊等症状。
血压升高 心血管症状 肾脏症状 其他症状
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出现血压升 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升高, 且波动较大。
肾功能不全本身可引起一系列肾 脏症状,如夜尿增多、蛋白尿、 血尿等。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和国内高血压指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普通人群相同 ,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肾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的关系
1 2
肾功能不全导致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水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激 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原因,容易出 现高血压。
高血压加重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可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从而进一步加重肾功能不全。
肾脏纤维化(5篇)
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范文第1篇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非常亲密。
肾脏疾病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疾病。
第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5%。
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临床上90%的肾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过去10 年中,美国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以大约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高血压引起的ESRD 新患者占28%[1]。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是导致ESRD的主要缘由之一。
肾脏纤维化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假如不加以掌握则会恶性循环。
因此减轻肾脏纤维化,掌握高血压,打破此恶性循环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阐述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其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1 肾脏纤维化形成机制1.1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主要分为四阶段[2]。
第一阶段是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炎症损伤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及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其次阶段是促纤维化因子的释放,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化因子和趋化黏附因子;第三阶段是纤维化的形成,表现为基质蛋白合成增多,降解削减,导致基质蛋白在肾间质沉积;第四阶段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脏的沉积所致。
此阶段肾小管四周毛细血管堵塞,有效肾单位进行性削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
1.2 肾脏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主要由肾脏细胞、纤维化因子、ECM等相互作用而产生。
1.2.1 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参加细胞1.2.1.1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的固有细胞之一,肾间质积聚的基质蛋白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3]。
正常状况下大多数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小部分细胞参加基底蛋白的合成和沉积。
高血压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高血压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除了与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
1. 免疫系统简介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它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抵御感染外,还参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
2. 高血压与炎症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等刺激的典型反应,然而,慢性炎症也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体内常常存在低级别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加、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
这些炎症反应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3. 免疫系统调节血压的机制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血压的正常水平。
首先,免疫细胞可以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一氧化氮(NO),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
其次,某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自身抗原,维持免疫耐受,从而防止自身免疫性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免疫系统还可以通过影响肾脏钠盐排泄、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对血压的调节产生影响。
4. 免疫系统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存在异常,如免疫细胞亚群分布失调、炎症因子生成增加等。
这些异常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慢性炎症状态可能促使血管收缩和纤维化,导致血压升高。
另一方面,异常的免疫应答可能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进一步加剧高血压。
5. 免疫调节作为治疗策略近年来,一些研究探索了免疫调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
例如,针对免疫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或通路进行调控,能够改善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病理表现。
此外,通过改变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方式,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结论:高血压与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关联。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影响了血压的调节机制。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8页
• 而MyoF合成与分泌胶原不易被降解, 故而破坏了对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调整 机制, 造成大量ECM异常积聚, 破坏了肾脏 组织结构, 造成功效肾单位逐步丧失。肾 功效进行性恶化到消失是肾脏纤维化形成 最终止局。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9页
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类肾脏病发 展到终末期共同路径,再次证实: 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患者肾功效以及预后亲密 相关。所以即早有效地减轻与控制间质中炎 性细胞浸润,控制炎症性反应,来预防间质 纤维化发生与发展是能够延缓肾功效恶化进 展,患者预后是能够改进与逆转。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12页
• 3.在炎性介质、造成炎症反应不停刺激下, 进而促使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被激活, 促使MC增殖、收缩,并表示分泌系列炎性介质、 细胞因子(PDGF)、生长因子(TGF-β)、血 管活性因子(ET-1、Ang-Ⅱ);促使肾小球上 皮细胞足突融合释放促炎症因子,上皮细胞增 生等造成肾小球“三高”状态,促使GBM损伤, 通透性增加,在临床上会出现蛋白尿、血尿。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30页
• (2)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 细胞凋亡、数量降低;MC收缩, 肾小球血流 量降低, 肾小球滤过面积降低, GFR下降; 炎性细胞浸润, MC表型转化后分泌合成不易 被降解ECM数量增加, 促使肾小球硬化。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31页
(3)肾小球上皮细胞退行性变, 出现局 灶节段性和/或上皮细胞塌陷型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 (早期细胞新月 体、晚期纤维新月体形成);细胞肥大、足 突融合或消失, 细胞体变薄, 上皮细胞凋亡 丢失。
• 3.因为肾小球内压刺激,PDGF、Ang-Ⅱ、 ET-1释放,深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 成纤维细胞增殖,造成管腔狭窄,血管硬化。
高血压发病原因和机制
• 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 的儿茶酚胺主要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 加强和心排血量增加;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壁的a.肾上腺 素能受体可使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压上升。作为 交感神经主要递质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 压作用,表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具有一 定作用。目前认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主要参与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的始动机制,对高血压状态的长期维持作用不大。
• (二)膳食因素
• 高钠可增加血容量,又可增加动脉壁的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等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从而升高血压, 同时钾(促 进排钠)、钙(泵离子竞争)、镁都有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高 蛋白膳食可减轻高盐对血压的不利影响;高血压也可能和饮酒 过多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镉)的摄入增加有关 .
1.原发型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4)遗传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原发型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心理,社会因素.
• 恶劣的社会,生活环境,紧张的职业,过大的工作压力和应激,不良 的生活事件等刺激,不能有效调适的人,会引起持续强烈和反复 的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恐怖等心理变化,使大脑皮质的兴奋 与抑制失调.皮质下血管收缩中枢的收缩占优势,通过交感神经 缩血管节后纤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细小动脉平滑肌的& 受体,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的收缩使血压升高;久之,引起细.小动 脉硬化,进而发生居高不下,相对恒定的高血压.
• 通过细胞膜两侧钠离子与钾离子浓度及梯度的研究,已经证 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内向的钠钾协同运转功能低下和 钠泵抑制,使细胞内钠离子增加。后者不仅促进动脉管壁对 血中某些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增加血管平滑肌 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加强了血 管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使血管收缩和(或)痉挛,导致外 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 对高血压患者可推荐低钠、高钾 饮食,而不推荐高钙饮食,因目前尚无简单的方法确定高钙 对哪些高血压患者有效,而高钙饮食可能导致泌尿系结石。
高血压内脏病变的病理变化
高血压内脏病变的病理变化高血压内脏病变的病理变化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脏病变。
本文主要介绍高血压引起的内脏病变的病理变化。
一、肾脏病变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紧张素在肾小球过滤过程中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可促进肾小球的收缩,从而使血流减慢,影响滤过率。
另外,随着高血压发病时间的延长,肾小球的损伤程度也会逐渐加重,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进一步降低。
2、肾组织损伤高血压也可引起肾组织的损伤,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肾细胞凋亡:肾小管增厚,肾小球收缩,血管壁纤维增厚,细胞空泡增多,形成空洞,就叫肾小叶凋亡。
②肾小管硬化:由于血管壁纤维增多,血管壁变硬,细胞凋亡,形成空洞,就叫肾小管硬化。
③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的收缩增强,血管壁纤维瘤增厚,形成空洞,就叫肾小球硬化。
④肾小叶衰竭:肾小管硬化、肾小球硬化会造成肾小叶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肾小叶功能衰竭。
二、肝脏病变1、肝细胞损伤高血压也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其主要是由血管紧张素造成的,血管紧张素会导致肝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2、肝纤维化高血压也可引起肝纤维化,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高血压发病时间的延长,血管壁的纤维增多,从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使肝细胞发生纤维化。
三、心脏病变1、心肌紊乱高血压可引起心肌紊乱,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紧张素在心室内的作用,血管紧张素会使心室壁变厚,从而影响心室的正常收缩,从而导致心肌紊乱。
2、心室壁变厚高血压可引起心室壁变厚,其主要原因是血管紧张素可促进心室壁的增厚,而随着高血压发病时间的延长,心室壁的增厚也会逐渐加重,从而导致心室壁变厚。
综上所述,高血压能引起肾脏、肝脏和心脏的病变,具体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细胞凋亡、肾小管硬化、肾小球硬化、肾小叶衰竭、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心肌紊乱和心室壁变厚等。
高血压及肾损害
高血压及肾损害高血压与肾损害肾脏科郑京肾脏是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并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与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
体内的多种内分泌激素、血管活性物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均可直接调节肾脏对水和钠盐的排泄、或可通过调节肾内血流动力学而间接影响钠盐的平衡因此高血压既可以是肾脏疾病的病因也可以是肾脏疾病的后果。
各种原因导致的功能性肾单位丧失均可引起高血压,并使之持续存在而高血压所致的血液动力学紊乱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在各种肾脏疾病中肾实质疾病是临床上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一种原因也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发生率↑↑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ESRD仅次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DN)。
内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与肾脏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肾脏损害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对策降低血压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肾脏疾病的降压治疗世界各国高血压发病率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发病率%肾脏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Ridao等对例不同肾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的调查:高血压总发病率:%肾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NephrolDialTransplant:Suppl:Ridao等对例不同肾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的调查: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正常者:%NephrolDialTransplant:Suppl:肾脏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肾实质疾病:%±高血压(成人)高血压(儿童)微小病变:%-%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恶性高血压BrennerBMTheKidneythedition血压水平分类:JNCⅦ正常和分类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高血压前期-或-期高血压-或-期高血压≥或≥内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与肾脏肾脏损害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对策降低血压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肾脏疾病的降压治疗肾小球疾病与高血压急性肾小球疾病病变时肾实质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导致肾小球率过滤迅速下降造成体内钠滤过骤然减少由于肾小管重吸收钠功能仍正常因此导致球-管平衡失衡体内钠、水潴留血浆及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增多,及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但外周血管阻力可维持正常或仅轻度增加这种表现为容量性高血压通常可通过使患者的病情改善而恢复。
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血压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性别和年龄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35岁之前;3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7.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数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其可能原因与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外。不同种族人群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8.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噪音、性格等均可能影响血压水平。
(5)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心输出量增加;作用于血管α受体可使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作为交感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压作用,表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活性增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肾近球细胞能合成和排泄肾素,肾素对血压有明显调节作用,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肾脏也能分泌降压物质,如肾髓质间质细胞能产生前列腺素PGA,PGE等,它们具有调节肾血流分布、抑制钠的再吸收和扩张血管降压之作用。任何原因导致肾脏排泌升压物质增多或降压物质减少,以及两者比例失调,均可影响血压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高血压相互关系(一)
【关键词】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十分密切。
肾脏疾病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疾病。
第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5%。
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临床上90%的肾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过去10年中,美国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以大约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高血压引起的ESRD新患者占28%〔1〕。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导致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脏纤维化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恶性循环。
因此减轻肾脏纤维化,控制高血压,打破此恶性循环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阐述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其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1肾脏纤维化形成机制
1.1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四阶段〔2〕。
第一阶段是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炎症损伤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及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第二阶段是促纤维化因子的释放,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化因子和趋化黏附因子;第三阶段是纤维化的形成,表现为基质蛋白合成增多,降解减少,导致基质蛋白在肾间质沉积;第四阶段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肾脏的沉积所致。
此阶段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堵塞,有效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
1.2肾脏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主要由肾脏细胞、纤维化因子、ECM等相互作用而产生。
1.2.1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参与细胞
1.2.1.1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的固有细胞之一,肾间质积聚的基质蛋白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3〕。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小部分细胞参与基底蛋白的合成和沉积。
研究发现在一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通过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间相互作用,ECM影响及环境因素的刺激,成纤维细胞可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
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是肾纤维化的重要环节。
1.2.1.2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已被证实可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如:转化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还可以转化为MF〔4〕。
Eeisberg等认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脏纤维化中起主要作用,是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
在起始刺激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肥大,继而发生凋亡或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导致肾脏纤维化。
1.2.1.3肌成纤维细胞(MF)MF是一种界于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特殊细胞。
它既保留了成纤维细胞和成胶原的能力,又和平滑肌细胞一样能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rtin,α-SMA)〔5〕。
正常肾脏没有MF,病理情况下,由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而成,MF通过TGF-β分泌大量的Ⅰ、Ⅱ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同时也分泌金属蛋白酶抑制物体(tissus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MF)使ECM增加而降解减少,促进肾脏纤维化。
1.2.1.4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分化PDGF、TGF-β等各种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促进ECM的增多,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少量来源于局部固有间质巨噬细胞的增生,而大多数是受化学趋化因子作用从循环血液中迁移而来。
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与肾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1.2.1.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存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因子。
T淋巴
细胞合成和分泌重要的促进纤维产生的细胞因子,TGF-β可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FN和蛋白多糖等。
且抑制基质降解酶。
T辅助细胞可合成IL-4,后者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使其分泌Ⅰ、Ⅲ型胶原和FN,促进肾脏纤维化〔6〕。
1.2.2与肾脏纤维化相关的因子
1.2.2.1TGF-βTGF-β是最关键的促纤维化生长因子,潜伏的TGF-β可被肾脏固有细胞和浸润白细胞产生。
大多数细胞表面都有TGF-β的受体。
TGF-β在组织损伤后的后期能调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并在调节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引起平滑肌细胞肥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此外,它也能调节PD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促纤维化过程。
TGF-β分为三个亚型,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以TGF-β1表达增强为主,其作用直接表现为:能使间质成纤维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MF,肾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Ⅰ、Ⅲ、Ⅳ胶原,FN,蛋白多糖,促进ECM的产生,同时通过增加组织TIMPS的活化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的活性,而抑制ECM的降解。
因此,TGF-β在肾脏纤维化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1.2.2.2AngⅡ肾内主要细胞都可合成AngⅡ以及表达受体(ARB),肾脏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系膜细胞的AngⅡ及受体表达增加,它们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使细胞增殖活化,使TGF-β分泌增加,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生长和活化而发挥促纤维的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AngⅡ在肾脏中的纤维化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TGF-β介导的AngⅡ可上调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细胞TGF-β的表达。
TGF-β抗体可阻止AngⅡ诱导成纤维细胞FN的表达。
动物实验中应用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下调TGF-β的表达,证实了这一点。
1.2.2.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CTGF广泛存在于人类多种组织器官中。
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促进有丝分裂,趋化细胞,诱导黏附,促进细胞增生和ECM合成等。
生理情况下,CTGF调节血管生成并参与机体组织创伤修复。
病理情况下,CTGF过度表达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
TGF-β可诱导各种细胞分泌CTGF,而CTGF又可作用于相关细胞,参与TGF-β对这些细胞的促增生和ECM合成作用。
在CTGF启动子序列研究中发现,位于启动子162~128bp出有一个TGF-β反应元件(TGF-βresponseelement,TPRE)。
因而认为它是TGF-β的下游效应介质。
现有的研究表明CTGF在伴有细胞增生和ECM合成的肾小球系膜和小管间质病变区,CTGF表达明显增加,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形成。
1.2.2.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bFGF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TGF-β,促进TGF-β等表达及成纤维细胞增生,长期给大鼠注射bFGF可产生肾脏纤维化。
1.2.2.5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HGF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间质细胞。
HGF通过阻断TGF-β系统,阻断α-SMA表达和集合,阻断小管上皮到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增加胶原酶合成和抑制TIMP-1的生成可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在有害刺激酶时促进小管修复再生,促使上皮细胞凋亡〔7〕。
1.2.2.6骨成形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BMP-7是TGF-β超系统成员之一,在多种肾脏疾病模型中,已经证实BMP-7可阻断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细胞凋亡,维持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表型,阻止其向肌成纤维转化,从而改善肾功能,减少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