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陕西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陕西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的符号和注记。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的计算、地形图的等高线解读。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地理:- 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的特征、河流的分级。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分布与特性。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特征和分布。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植被类型及其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布局与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及其分布。
- 农业与气候、土壤、水资源的关系。
-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 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特点。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4. 交通与通讯:-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 信息时代下的通讯方式及其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
- GIS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高考地理 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6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北方地区⑴地形区: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⑵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①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②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⑶河流: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⑷资源: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⑸城市: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2.南方地区⑴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
⑵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⑶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
⑷资源:水资源、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
⑸铁路: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
⑹工业基地: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二、重点考向考向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地理特征的差异【典例引领】(2018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考试)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同B.降水不同C.地形不同D.土壤不同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稻种植业⑤水田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答案解析] 1.A 2.D 第1题,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二者纬度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导致了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的不同。
故选A。
第2题,乙图所示区域为南方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其特征有雨热同期,季风性湿润气候强,地表有水稻土;多为水田,分布有水稻种植业,有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②⑦⑧描述的是东北地区。
故选D。
考点6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点训练[考点冲关]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2019近三年高考真题学生版-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5-中国地理
专题15 中国地理〖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农业】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交通】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2019年海南卷)【南方地区】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
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
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2019年海南卷)【西北地区】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2019年江苏卷)【中国的河流】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2)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1. 引言陕西是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区,陕西的地形特征对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地形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地理位置和边界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邻河南、安徽、山西,南接湖北、重庆、四川,西连甘肃,北靠内蒙古。
其地理位置相对独特,使得陕西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 地形特征陕西省地形主要呈东高西低的趋势,总体上可划分为五个地势分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偏西山地和陇中山地。
3.1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省东北部的一个主要地势分区。
其地势相对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
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以黄土为主,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降水较少。
这种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的储存。
3.2 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与黄土高原相邻。
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400米。
这个地区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水果等农产品。
由于丰富的水源和平原地势,关中平原的农田灌溉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3 秦巴山地秦巴山地位于陕西省的南部,是整个陕西省地势最高的区域。
秦巴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四川省相接。
这个地区山峰陡峭,海拔较高,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以上。
秦巴山地是一个重要的林业资源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山区的地形特点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适宜,山区仍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
3.4 偏西山地偏西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部,与甘肃省接壤。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平均海拔约在1500米以上。
偏西山地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盛产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
由于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农业产出相对较低。
3.5 陇中山地陇中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交。
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左右。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总结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 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
-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四川、重庆、湖北,北界内蒙古。
-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
2. 行政区划-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9个地级市和1个示范区。
- 地级市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
- 示范区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 陕西省总面积约为205,800平方千米。
- 地形分为关中平原、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三部分。
2. 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
- 拥有大型水库如三门峡水库、安康水库等。
3. 矿产资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矿资源丰富。
- 拥有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三、人口与民族1. 人口-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陕西省总人口约为3800万。
- 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同时拥有多个少数民族。
2. 民族- 陕西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回、藏、蒙、满等。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地区。
四、经济概况1. 农业- 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 特色农产品有苹果、猕猴桃、红枣等。
2. 工业- 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 拥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 服务业- 旅游业发展迅速,拥有兵马俑、华山等著名景点。
- 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渐兴起。
五、文化教育1. 文化- 陕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世界文化遗产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等。
2. 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众多,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 基础教育体系完善,普及率高。
六、交通运输1. 公路- 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连接全省各地级市。
- 国道、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
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描写-解释说明
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陕北黄土高坡黄土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代表,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都具有独特的风貌。
本文旨在对陕北黄土高坡黄土进行全面描写,从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
通过对该地区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黄土地貌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关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现状,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安排。
本文将首先引入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等方面;其次介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动植物种类等内容;最后将详细探讨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耕作方式、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农业对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描写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发展现状。
通过对该地区的描写,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陕北黄土高坡黄土地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并重视黄土高坡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地理特征陕北黄土高坡黄土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的典型代表之一。
其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地貌陕北黄土高坡黄土的地形地貌以高原、丘陵、坡地为主,山地地势起伏不平,多为黄土高原特有的梯田景观。
同时,该地区还有河谷和盆地,地势多呈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2. 土壤类型该地区土壤属于典型的黄壤和肥沃的黄粘土,土质细腻,质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同时,由于长期风蚀、水蚀的影响,土壤贫瘠,地表呈现出一片黄褐色。
3. 气候条件陕北黄土高坡黄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陕政办发[2004]115号【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04.11.17【实施日期】2004.11.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15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已经省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认识《区划》在生态保护和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要将其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研究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确定区域环境容量、制订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技术力量,根据《区划》内容,研究当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要科学划定和保护区域内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结构,使区域内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到位,取得实效。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意义及指导原则 1.区划编制背景人类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可通过对气候等的调节为人类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人类为发展经济的各种生产活动又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环境的恶化则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稳定而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初中地理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5)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格可知,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多,农产品消耗少,商品率高。
A.黄土地B.紫色土C.黑土地D.水稻土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完成4~5题。
4.①山脉大致位于
A.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5.上图中等温差线受地形的影响,在①区域发生弯曲,①处山脉是
A.太行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
【详解】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A正确;①区域纬度高,临近冬季风发源地,气候冷湿,②区域冬寒夏凉,年较差小,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故B正确;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故C正确;②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商洛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
因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商洛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商洛的气候特点商洛市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属季风气候区,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暖温带气候。
全市冬春多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日照2000小时,无霜期200天,年平均气温12.8℃。
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3月到5月的春季和9月至10月秋天是去商洛旅游的最好时节。
商洛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省南阳市、灵宝市、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等县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市宁陕县、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州区、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县、长安区毗连。
介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总面积19851平方千米。
距西安110千米;距洛南县48千米;距丹凤县51千米;距商南县117千米;距山阳县62千米;距镇安县174千米;距柞水县146千米。
地质构造商洛市地质构造复杂。
按构造特征及发育的差异性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铁炉子—楼村—灵口一线为界,以北属华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以南属秦祁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
北部商渭台缘褶皱带,由太华下元隆起和石门下古凹陷两个三级单元组成,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盖层为震旦亚介、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以火成岩、浅海相泥页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与组成古老基底的太华群地层呈明显的区域性不整合。
南部东秦岭褶皱系,由加里东褶皱带、华力西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所组成,其中间以营盘——杨斜——商州——商南复合断裂及两河——凤镇——牛耳川——高坝——竹林关复活断裂相隔,呈东西向展布,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性变化大,地层出露较齐全,与北部的商渭台缘褶皱带在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和成矿过程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
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多戈壁荒漠,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区。
二、气候条件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由于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差大,风力强。
西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三、地形地貌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我国著名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河流较少、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草原、森林等生物资源。
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五、经济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生产和出口羊绒、羊毛等畜产品。
该地区的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同时,旅游业也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和交通沿线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的重要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荒漠化治理等。
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包括了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了几个不同的气候带,从温带、寒带一直到高山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包括了广阔的沙漠、草原、高原和山地。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
试论古都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一、本文概述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揭示其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通过对西安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揭示古都西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并探讨这些优势如何对西安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包括其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
我们还将概述西安地理环境优势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阐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西安的地理环境优势,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势是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40′至109°49′和北纬33°42′至34°45′之间。
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安在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自然环境来看,西安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拥有较为丰富的水土资源。
这里的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西安地处秦岭山脉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安的地理位置在交通运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西安地处陆路交通要冲,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干线以及航线交汇于此,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西安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地理位置对于连接亚欧大陆、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还体现在其经济发展上。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基本信息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 - 111°15′,北纬31°42′ - 39°35′之间。
陕西总面积为205,600平方公里,是中国较大的省份之一。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陕西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遗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始人秦始皇的陵墓,位于西安市的秦岭北麓。
这座陵墓规模宏大,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之一。
兵马俑是秦代的战士雕塑,数量之众、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敦煌莫高窟位于陕西省的酒泉市敦煌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有千余个洞窟,保存着丰富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此外,陕西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西安的大雁塔、鼓楼、小雁塔等,延安的革命圣地延安会议纪念馆等。
经济发展陕西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
陕西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同时也发展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
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陕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领域。
农业方面,陕西省具有丰富的农田资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
此外,陕西还有着独特的农业特色,如渭南的葡萄种植、商洛的苹果种植等。
此外,陕西还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领域。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重要城市,拥有较完善的金融和旅游服务体系。
自然资源陕西省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陕西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铅、锌等。
西北地区-区域特征
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 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特点
农业
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
工业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等领 域,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主要集中在 旅游、商贸等领域。
城市化进程
水资源
虽然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但是其 地处内陆,蒸发量较大,因此其地表 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为农业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壮丽,有高山、草原、沙漠、湖泊 等,其中青海的青海湖、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著名 的旅游景点之一。
人文景观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如西安的兵马俑、甘肃的敦煌石窟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文 化遗产之一。
03 人口与社会经济
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
人口分布
西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民族构成
西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包 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 克族等,各民族在语言、文化、 风俗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总量
西北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 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国煤炭的重要产区。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西北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 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甘肃的玉 门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
地区。
水能资源
西北地区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 的上游,其中黄河上游的龙羊峡、 拉西瓦等水电站都是我国重要的
水电基地之一。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西北地区的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有金、银、铜、铁、铝等,其中 新疆的哈密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 地之一。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化、宗教和商贸活动的交流与融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陕西的秦腔、甘肃的兰州鼓子、青海的花儿等,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魅力。
独特的民俗风情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浩瀚的沙漠、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抗旱、防震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05
CHAPTER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河流和湖泊
02
CHAPTER
植被与土壤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以禾本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内部,以耐旱、耐盐碱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如梭梭、红柳等。
荒漠
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等。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
深入挖掘西北地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西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THANKS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个省份拥有广阔的黄土高原,连绵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形特点形成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态以及人类活动。
本报告将对陕西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二、地貌类型1、黄土高原:陕西的黄土高原是黄土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亢,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些地区仍然严峻。
2、秦岭山脉:秦岭山脉贯穿陕西,形成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山脉的山势雄伟,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陕南盆地:陕南盆地以汉中平原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秦岭和大巴山。
这里的地貌特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密布,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
4、陕北高原:陕北高原的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黄土层深厚。
这里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生态治理,情况有所改善。
三、地貌形成原因陕西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秦岭和陕北高原的隆起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表现在温度、降雨和风力的差异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分布。
外力作用包括侵蚀、风化和沉积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四、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秦岭山脉和陕南盆地的地形地貌为农业、交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陕西的地貌特征具有多样性,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脉、陕南盆地和陕北高原等。
这些地貌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
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兀,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325~800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1200~2000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陕北黄十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陕西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陕西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在初一下学期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陕西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内陆省份。
它的边界与八个省份接壤,包括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和青海。
陕西的东部和南部与黄土高原相邻,西部和北部则是高山和河流。
二、地势和地貌特点陕西的地势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其地貌特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陇中丘陵、秦岭山地和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该地区的土壤呈现出黄色,质地松散。
三、气候和自然资源陕西的气候类型有干旱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寒冷而干燥。
冬夏温差较大。
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矿、锌矿等。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陕西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是黄河,它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陕西的主要水源。
其他重要的河流还包括渭河、洛河、汉江和沔江。
湖泊方面,陕西境内最大的湖泊是泾河,它位于陕西的南部。
五、历史文化遗产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西安的古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
陕西还是中国的古代首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六、自然景观陕西的自然景观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著名的自然景点包括华山、黄帝陵、咸阳华清池、宝鸡岐山、西安碑林等。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陕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总结:陕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自然资源的省份。
它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和自然景观都为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条件。
在初一下学期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陕西的相关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陕西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了解陕西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地理意识和爱国情怀,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陕北自然环境
陕北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一、自然条件陕北既是一个自然区域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大致包括我国陕西省延安市中北部和榆林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北陲广阔沙漠,南邻山峁沟壑。
陕北地区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向内蒙荒漠草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另外该区域也是黄土高原地质结构最为典型丰富、地貌形态最为复杂的地带。
陕北黄土高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年均降水量仅有350-600m m。
大陆性特征明显,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带高压影响,炎热干旱,偶发暴雨。
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均差大,素有“早着棉袄午披纱”之说。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为一起伏不平的支离破碎的高原。
黄土高原几乎全境都被黄土所覆盖,地形多为黄土丘陵。
千百年来受地势变化和水热条件的影响,黄土质地疏松。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垂直节理发育良好,孕育生长出窑洞这一土生建筑。
[1]作为一种历史的延续显现出极为丰富和多彩多姿的美。
传统民俗和建筑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典范。
历史沉淀了伟大精神也留下了宝贵的建筑艺术。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千百年来各地人民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创造形态迥异的建筑风格。
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原始生态建筑之一的陕北窑洞,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用的传统生态思想。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在人与自然的密切接触与亲和相用,“用天材,就地利,顺应自然,为我所用。
陕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为350-600mm。
陕北与关中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3,而水资源加起来还不足全省的30%,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贫乏。
本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808.3m3,分别为全省和全国的69.3%,35.8%,亩均水资源量为34m3,分别为全省和全国的25%、17.4%。
[3]全年降水不平衡,集中于夏季,质地疏松的黄土经过暴雨的冲刷而千沟万壑。
面对地无三尺平的客观礼貌情况,陕北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了窑洞这一新型的建筑模式。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陕西省地理知识点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陕西省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陕西地理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一、陕西地理历史沿革1.与陕西省接壤的八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西、河南。
2.陕西地理在全国的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3.三秦的得名: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二、陕西的行政区划西安的九区四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
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三、陕西的人口1.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为3605万人。
2.陕西有回、满,蒙古等46个少数民族。
第二节陕西自然地理一、陕西的地形地貌特征(一)狭长居中的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我国腹地中部偏东,南北纵长约880公里,东西横宽160~490公里。
海拔最高点是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最低点为白河县的汉江水面出省出(170米)。
(二)“动”、“静”不同的地质基础陕西由北向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
(三)山、川、原、丘、沙地貌景观较全陕西省地貌从北向南,自东至西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具地带分异现象。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主要河流有无定河、延河、泾河、渭河、嘉陵江、汉江、丹江等。
二、陕西的地形地貌分布(一)陕北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二)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三)陕南山地: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三、陕西的气候特点陕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
四、陕西的.生态环境1.陕西的海拔最高点和海拔最低点2.陕西的珍贵动植物: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二、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 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 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 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风沙区分布着连绵起伏的沙丘,在沙丘之间和洼地上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沼与草滩地。
黄土区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塬、梁、峁为主体的沟间地和以各种沟壑组成的河沟地。
塬面一般平坦开阔,边缘支离破碎;梁顶多呈穹性,两侧缓倾,脊线起伏;峁呈园穹状,顶部面积不大,峁坡较长且陡。
高原上自北而南分布有白于山、崂山、子午岭和关山等山脉。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绵延 360 多 km ,号称 "八百里秦川" 。
其南北宽窄不一,宝鸡附近只有 30km,西安以东宽达 100 多km ,状似喇叭型。
关中平原以渭河为轴,项两侧呈台阶式结构,即河床—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
但两侧并不对称,南窄北宽。
平原北部渭河北为一断续低山,自西向东较高的山峰有岐山、五峰山、嵯峨山、将军山、尧山、梁山等。
关中平原是陕西主要的产粮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
陕南山地,北自秦岭、南至大巴山,中间夹汉江谷地。
秦岭东西走向、横贯中部、山坡南缓北陡,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其主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东半部的最高峰。
巴山位于陕西最南端,是陕西与重庆、四川的交界线。
在陕西境内的是大巴山的北坡,山势交换,岩溶地貌比较发育。
汉江把一连串的谷地和峡谷连接起来,谷地中较大的盆地有汉江盆地、石泉盆地、安康盆地等,其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是陕西的鱼米之乡。
陕西地貌复杂性不仅从地貌分区上表现出来,即便是在同一地貌区中,地貌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
在黄土区,有塬、梁、峁、沟、石质山地及沟谷地貌之分;在秦巴山地,有低山丘陵、中山、高山及河谷地貌之别。
又因组成物质的不同,它们在地貌形态上,也表现着各自的特点。
因此,陕西地貌形态处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第三个大地貌原类型之外,此下还可分出比较小的 13 种二级地貌单元类型。
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一)气候特征1. 陕西省地处中纬地区,从太阳辐射粮的特点上,决定了其在气候热量带中的位置。
同时,因东亚季风的影响破坏了行星风带的正常分布,从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多为荒漠的同纬度地带,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东亚季风区这块“绿洲”。
由于陕西省位置偏于内陆,海洋水气输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充沛,夏热冬冷的大陆性特点也比较突出。
因此可以说,地处中纬度东亚大陆所具有的特定辐射、环流和海陆相对位置,在根本上决定了陕西气候具有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季风气候的特征。
表现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2.因南北而异,随地形而别。
温度南高而北低,降水南多北少。
在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上,由于受纬度、海岸距离和冬夏季风影响的程度不一,使得北部比南部呈现出更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温度变化,无论年较差或日较差都比较大,春季温度( 4 月)高于秋季温度( 10 月),春旱严重。
相反,关中、陕南由于夏季风影响,雨季长而雨量大,但每当 7 月中旬至 8 月,由于副高的控制,常出现伏旱。
秋季副高中心区退居长江流域时,关中、陕南又位于东、夏季风交绥地带,秋雨连绵。
根据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差异,通常把陕西省划分为长城沿线温带半干旱气候、陕北高原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秦岭山区温带湿润气候、秦岭高山寒温带湿润气候、汉江河谷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大巴山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等七个气候区。
3.年际多变,灾害较频。
陕西省气候资源不仅在季节和地区间差异明显,而且年际间变化也很悬殊,尤以降水为甚,加之其它气候要素的年际波动,造成频繁的灾害。
全省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各地夏雨的集中程度及其旬、月分配也不尽相同。
由南向北集中程度渐次增加,且由双峰型转换为单峰型。
陕南、关中降水峰值有两个,分别出现在 7 月和 9 月,而 6 月和 8 月则为雨季里两个相对少雨时期。
因而夏初及伏期干伏旱明显。
陕北雨季短而集中,最大降水出现于 7 月、 8 月,无明显伏旱,而春旱及夏初旱严重,影响春播和夏田生长。
全省降水变幅,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涝年最大可偏多250~300mm ,旱年则偏少150~250mm ,各地旱涝年降水量极差均在 570mm 以上, 7 月降水极差可达 195 — 332mm 。
以汉中为例,年降雨量 1956 年多达 1137.2mm , 1959 年只621.1mm ,而 1976 年同期仅 33.5mm ,相差 8 倍多。
其它气象要素的年际波动亦相当剧烈,以至灾害较频。
4.雨热匹配,同季同区陕西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农地休闲或农作物越冬苗期,温度低、雨量少。
夏季农作物旺盛生长期,温度高、雨量多。
四季的冷暖干湿变化与作物的生长需求匹配。
雨量和热量的南北低于分布也是同步的。
温度南高北低,降水量相应南多北少,即雨热同季同区。
但在垂直分布上,预热却不同区,一般是低处温热而干燥,高处冷凉而湿润。
在时间分配上,夏热的雨季内,还会出现伏旱期这样的少雨时段。
确切的说,谁热在宏观分布上,基本协调匹配,而在垂直地带及个别具体的旬月时段上,也有不协调现象。
这正是在正常年份有规律的出现旱涝时段或旱涝地区的直接原因。
(二)两大河流水系在河流方面,全省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黄河流域面积为 133301km2(其中内流区面积km2,占全省面积的 2% ),占全省面积的64.6% ;长江流域面积 72265km2,占全省面积的 35.4%.据统计,省内流域面积大于 10000 km2 的大河由 7 条,5000 —10000 km2 的河流由 14 条, 1000 — 5000 km2 的河流 47 条, 500 —100 km2 的河流由 64 条, 100 —500 km2 的河流由 427 条, 3726 条 100 km2 的河流由 10 —。
晋、陕交界上的黄河,由北向南穿切黄土高原,在禹门口以上穿流于峡谷中,禹门口以下进入平原。
其在陕西境内的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渭河等,其中渭河最大。
渭河由甘肃省流入陕西,在省内长度 492km,横贯关中平原,其支流很多,主要由北洛河,径河,漆水河,千河,霸河,沣河,黑河等。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从甘肃流入陕西省,在陕西境内长度 275km;长江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支流为汉江和嘉陵江。
汉江源于秦岭西端南坡,在白河县流出省境,省内长 625km。
汉江支流众多,主要有褒河、胥水河、子午河、牧马河、岚河、月河、旬河、丹江等。
其中以丹江最大。
丹江经商州,丹风于商南流出省境,省内长 243km。
嘉陵江源于秦岭主峰南坡,子宁强县流出省境,境内长 244km。
内流河地区由 300 多个 "海子" 和数十条小河组成,水面近90km2。
海子中最大者为神木县的红碱淖,水面面积 57 。
2km2 ,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泊。
河网密度的地区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秦岭以南降水量河经流量最丰富,河网密度相应最大,一般都超过0.5km/km2 ,汉江干支流在汉中地区的和王密度一般均达 1.02 —1.70km/km2,汉江北岸堰河的河网密度高达 2.21 km/km2。
而秦岭以北地区的河网密度小,一般不超过 0.3 km/km2 ,关中平原东部及长城沿线的部分地区形成低产流区或无流区,使全省河网密度显著减小的地区。
(三)水热资源地域分异明显1、从气候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出发,结合气候资源的区域特征,陕西水热资源在地域上可明显分为三个区,即:陕南水热资源优势区、关中光热资源丰富地区、陕北光照充足、水热资源较差区。
2、陕南水热资源优势区。
这一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优的地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稻麦两熟,切盆地、平坝两熟有余。
水分充足,出水田外,雨水可供旱作两熟。
冬季温暖,冷月多在 0 ℃以上,越冬作物基本上无休眠期,小麦品种以春性为主。
沿秦岭北坡海拔约 800m一线以南,冷月温度 1 —3 ℃,年极端最低平均温度-5 —-9 ℃,亚热带作物一般可安全越冬。
秦巴山区,热量条件虽次于盆地平坝,但雨水丰沛,尤以巴山为胜,雨量多在 1000mm 以上,发展喜温凉潮湿寡照的林土特产条件优越。
优越的水热资源和丰富多样的小气候环境使得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夏秋季的暴雨山洪、秋莲阴雨,伏旱也有一定影响。
3、关中光热资源丰富地区。
本地区气候温和,热量可满足夏秋两季,水分你能满足一熟种植,但本区农业历史悠久,水利发达,平原区通常是夏秋两料。
渭北无灌溉条件,以一熟为主,正茬小麦表现稳产高产,是一优势。
西部雨水较多,适宜油菜种植;东部光热较好,有利棉花生长;北部高原,气候温凉,雨量适中,为苹果、梨、花椒及烟草的优质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