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761a2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9.png)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深刻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处理、思维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以下是我几点心得。
首先,要做到高尚的道德修养。
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我们要不仅仅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还要以身作则地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品质,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同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让他们明白每个人对他人的行为都会带来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教师的工作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与学生相处时,我注重平等和尊重,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关注和关怀。
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始终保持耐心和真诚,理解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与他们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与同事的相处中,我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积极合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再次,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
我通过不断阅读优秀的教育书籍和文章,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培训班,与同行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注重拓宽自己的眼界,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文艺术,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深知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使命感。
我们的工作关乎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时刻坚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不断修身、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与人亲近、与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习惯。
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90a0348767f5acfa1c7cd27.png)
百度文库《21世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贡献者:潘拉草原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对教师本人提出了严格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要求。
古人常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宋代学者李觏也曾经提出:“师者虽非人君之位,心有人君之德。
”可见,有德且德高方能为师。
当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师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要为祖国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如何成为一名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师。
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思想品德素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上人们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远远超过一般行业的从业人员。
因此,“德”是师之本,德高方有严教。
反之,教育者的德行若非优于受教育者,又岂能为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能够正确看待义与利。
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牢固的法纪意识。
作为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的基本要求。
3、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家庭美德。
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端正的社会义务观、良心观,倡导健康的幸福观和爱情观,热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家庭和睦。
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品格之一。
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6b641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e.png)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语文教师是学校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除了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责任。
那么,究竟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该具备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情感沟通、自我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其教育理念上。
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包容、理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其次,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还体现在其教学态度上。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应当充满激情与耐心,对学生充满关爱和鼓励,倾听学生的心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还表现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上。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敏感细腻的情感意识,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情感沟通,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除了以上几点,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还包括自我修养的方面。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人文情怀,自我要求严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语文教师才能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还应当包括社会责任的体现。
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推动教育改革、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关注社会动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加全面的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其人文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情感沟通、自我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素养体系。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教师人文读本内容摘抄
![教师人文读本内容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2a8c2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教师人文读本内容摘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和实践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不断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并且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学习、体验和实践。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场所,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自己的人文情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人文素养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最后,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观赏美术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提升,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感染学生。
总之,教师人文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e0867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哪些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关爱情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要做一名“爱心使者”,努力做到爱学生、爱生活、爱文本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爱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而“人文性”却把语文课程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我们常说,要以我之心去换学生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应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美好情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成为主流社会接受的人。
二、厚积薄发语文教师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要让学生对课文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教材的趣味境地,教师也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
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能动地,灵活地读书。
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
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读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有兴趣去品尝。
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21f56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更好 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 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 的重要支撑,能够帮助教师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 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
成就感。
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
生动有趣
教师的语言应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规范标准
教师应当使用规范标准的语言,避免使用方言和 俚语,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敏感性
教师应当具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尊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价值观、习俗和交流方式。
文化适应能力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当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环 境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人文环境,鼓励教师开展人文教育活动,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社会合作
教师需要与社区、文化机构等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同时也可 以通过与社会的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
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分析、评价信息,培养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 神。
创新实践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06
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爱学生
教师应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成长, 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帮助。
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权利和 尊严,不歧视或偏袒任何一位学 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卓越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
![卓越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3f18c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8.png)
卓越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有:
1.专业素养:卓越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
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2.教育情感素养:卓越教师需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教育人文素养:卓越教师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和教育情怀,尊重
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4.教育创新素养:卓越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5.教育领导素养:卓越教师需要具备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
够带领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卓越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素养、教育情感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新素养和教育领导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才能够成为受到学生和同行肯定的优秀教师。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94f7a3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b.png)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涵盖了对人类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理解和尊重,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言传身教是教育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如果教师自己对人文知识有着广泛的了解,对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领悟,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就能自然而然地传递出这种素养。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化、关注社会时事,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同时,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元素。
无论是语文、数学、科学还是其他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
以语文为例,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人生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数学家们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执着;在历史和地理学科中,带领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
通过将人文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再者,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倾听不同的声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以理解和鼓励的态度引导他们改正,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此外,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文学社、戏剧社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人文素养主题讨论内容
![教师人文素养主题讨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96e49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e.png)
教师人文素养主题讨论内容教师人文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学技能的提升,还需要对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以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教师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文关怀、文化修养和道德追求。
它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还涵盖了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
首先,教师人文素养要建立在广泛的文化修养基础上。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还应该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教师才能培养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到的见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教师人文素养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与引导。
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教师人文素养还包括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学术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自我学习和进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等方式,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增长社会经验,进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中。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035b4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9.png)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人文素养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涵盖了广泛的方面,包括道德伦理、品德修养、人际关系、情感智慧、审美情趣等等。
在我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不断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心得。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启迪者。
因此,我始终保持教育的初心,坚守教育的底线。
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并包容他们的不同,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其次,我注重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我主动与同事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我也尽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积极进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再次,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指学生应对情感问题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内心体验,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以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
我也会通过课堂上的情境设置、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帮助他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感受。
此外,审美情趣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我会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文化场所,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我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艺术元素,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喜爱度。
最后,我认为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是保持人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我定期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3eb80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4.png)
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作为教师,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科学精神意味着思维方式要符合科学规律,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和实证;而人文素养则体现在对人性、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尊重上。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首先,科学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所在。
教师要具备科学的方法论,理性地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包括观察、实验、推理等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只有依据科学精神进行思考和决策,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
其次,人文素养是教师的情怀和底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共鸣。
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从心理层面触达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同时,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精神注重逻辑性和实证性,而人文素养强调情感共鸣和人际关系。
教师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还要具备人文情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个性化发展。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是精心备课和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关爱学生和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最后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
科学的方法论和人文的情怀相结合,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范文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0f31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3.png)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范文人文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综合素质,涵盖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社会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
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素养对于教师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我个人的人文素养心得,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要讲诚信、守纪律、尊重他人。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辞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其次,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因此,我们要加强自己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我们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掌握,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法,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入的人文思考。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此外,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
教师是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与家长、同事、上级以及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以善意和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要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互信和团结的关系。
我们要与同事们进行良性竞争和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我们要与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人文交流。
最后,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注重人际交往的艺术。
教师的工作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上级进行频繁的交往,因此我们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要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其次,我们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ae58d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2.png)
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素养来适应这一变化。
以下是新时代教师的十大素养。
一、情感教育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情感教育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来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二、创新教育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创新教育素养,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理念,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跨学科教育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跨学科教育素养,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国际视野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国际视野素养,关注国际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五、专业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人文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七、沟通与合作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素养,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学术沟通,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八、思辨与判断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思辨与判断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辨别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九、自我学习素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自我学习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a6e07b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c.png)
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思想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感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思想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感悟四个方面探讨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思想修养方面,教师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只有思想上的高尚修养,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卓越,努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在道德品质方面,教师应该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勇于担当起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养人,做到言行一致,秉持着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向公正、善良、正直的方向发展。
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影响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潜能,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
在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素养。
教师要多读书、多看报,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动态,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文化品味。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为学生传递更为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海洋中成长。
在人生感悟方面,教师应该拥有宽广的胸襟,深刻的思考,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领悟。
教师要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学生成长,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只有具备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柱,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未来。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感悟,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如此,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学生成长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引导。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高尚的人文素养,书写教育的华丽篇章!。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4b511e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b.png)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是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
首先,人文素养体现在教师的修身养性上。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心灵纯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引领学生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其次,人文素养还包括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敬业、宽容、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尊重中尊严,在爱心中成长。
另外,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上。
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教育事业视为人生最崇高的事业,肩负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使命。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关注时事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者,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的终身学习上。
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拓宽学识视野,提升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与学生成长共成长。
此外,人文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审美修养上。
教师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用美的情操感染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而后,人文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沟通能力上。
教师要善于与同事、家长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懂得倾听、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用心去沟通、去表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接着,人文素养还表现在教师的创新能力上。
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育的边界,敢于挑战传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可能性。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933a8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b.png)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教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其职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
人文素养包含了道德和伦理品质、人文精神、人际关系等方面;科学素养则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从道德和伦理品质入手。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遵守职业伦理规范,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直、守信,不做虚假宣传,不给学生灌输错误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包括责任感、爱心、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对学生尽职尽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倾听他们的声音。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思想,扩大自己的人文视野,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需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掌握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关注教育的最新政策和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研究和运用教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培养。
教师应该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和创新。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道德伦理、人文精神、人际关系、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
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a9ebeec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f.png)
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主要方面。
教师人文知识教师的人文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广博精神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人文知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2.历史:历史素养能够使我们厚重,使我们从容,它用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它是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
3.哲学知识:哲学能让我们的教师明理、立志,协助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的境界,活的高尚而精彩。
4.美学知识二、丰厚的文化底蕴当今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具有通识型特质,不但要有系统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本身还必须积累广博的人文知识,养成高尚的人文精神。
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则是其灵魂,是教师人格力量和教育力量的表达,是教师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元素:人性、理性、超越性。
人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就是对真理的追求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就是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
教育最重要、最艰难的就在于用什么样的精神去让学生感悟到做人的崇高。
人文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主体精神和自主意识、自由意识、公正意识。
(1)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保障,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人文精神的第一要义。
(2)主体精神和自主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
(3)自由既是个人和人类的理想目标,也是人的现实探求,同时又是现代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4)与自由、平等一样,公正也是人类始终向往的理想境界,是人类精神大厦的重要支柱,因而理应成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人文行为一、教师人文行为的基本构架(一)以人文知识作为人文行为的根基。
(二)以人文思维作为人文行为的理念支撑。
(三)以人文精神作为教师人文行为价值层面的支撑,提升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我想,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听课与思考,基本上得出了以下几条结论:一是职业形象: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也是影响他人的接受程度的一个外在条件,特别是在与他人交往比较短时,当他人无法真正而全面了解你的内在精神气质时,在他人头脑中生成的第一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长相的影响。
而这可能会成为他人对自己总体评价与最终评价的一个影响因素。
因此,一个具体良好职业形象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他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优势。
二是教学激情: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还是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效果。
我们看到过一些老师在上课时,自身缺乏激情,甚至是没有表情。
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们只有以更加没有感情与表情地去学习。
事实上,那些课堂上的孩子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于痛苦地忍受。
相反,我们看到在一些激情四射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们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大家的热情不断传染和激增,尽管学习过程中会有困难与挫折,但同样会变得愉悦而轻松。
三是教学智慧:如果说在公开课、评优课中教学激情是重要标准,那么,教学智慧应该说是评价一节课和一个老师最核心的标准。
教学智慧不受形象与激情的影响,而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
教学智慧的生成不是一促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点滴教学智慧的融合与集成。
在具备教学智慧的教师那里,没有教学意外,不存在教学事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意外与事故都会成为教学中的有机成分,都会成为促进而不影响教学的动力与激情学生学习的源泉。
四是教学技能:我相信,教学是一种艺术。
我也相信,任何艺术的生成条件与表现过程都离不开技术有参与。
教学工作同样如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化,达到艺术水准,那么足够的技术与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重要的。
教学技能包括多方面的,主要有语言沟通的技能、表达与表演技能、知识转化与创新的技能等。
五是知识素养:一位优秀的老师必然拥有两个方面的丰厚与广博知识:一是学科知识,二是教学知识。
前者是“教什么”的知识,后者是“怎样教”知识。
教师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都会受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水平的制约。
六是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一个没有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的老师,不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1、文化底蕴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从事的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事业,要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维持对学习的热情,需要教师源源不断地带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综合素养高低,关乎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
如果老师得过且过,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
2、教育追求教育追求就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认识,它决定着我们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 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有所追求; 才能达到一种对事业挚爱,对工作热爱,对学生关爱的境界。
3、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我们老师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
教育智慧植根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树根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植根于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
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构建起生动的、让学生流连忘返的课堂。
常用扎实基本功、信手拈来的丰富专业知识驾驭课堂,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轻松中获取知识、愉悦中得到教诲;老师要把课堂看作舞台,当作一种艺术的追求。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要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1.人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与历届大纲相比。
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
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
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
”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
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
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
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
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标准》要求1--6 年级背诵古今诗文160 篇,对这些篇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掌握。
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养《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
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
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小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3.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
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中《赵州桥》、《李时珍》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海底世界》、《春蚕》等课文又涉及了自然环境知识等等。
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
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
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
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对科学过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国目前已开展了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创新素养《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
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5.信息素养《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
6.美学素养《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其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又优雅的。
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
这种审美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