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要点: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2.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3.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4.中药品质评价的标准: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
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同一来源的药材,使用不同名称的现象。
大血藤——红藤、鸡血藤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5.中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DNA)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中均未检出上述成分而不可供药用。
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和鳞子麻黄 E.lepidosperma。
中药鉴定基本技能—中药的质量及影响因素
西安以西
西北药 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口诀:大银子归秦羌)
藏药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口诀:冬雪藏路北(炉贝))
其他
西宁大黄;甘肃当归;宁夏枸杞;辽五味,关防风;福建泽泻;山东阿胶; 安徽宣城木瓜,安徽丹皮;江西枳壳,江苏薄荷,内蒙甘草,山西党参,河 北黄芩、板蓝根
二、 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
(二)药材适宜采收期
01
有效成分高峰期:三颗 针在落果期。
产量高峰期: 牡丹皮以3年生
02
者为最佳采收
年限。
03
有效成分总量最高:栽培 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 宜采收期。
二、 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部位
根、根茎、
采收季节
秋、冬及春初 采收
特例
人参6 年秋冬; 三颗针落果期; 甘草开花前期; 浙贝母、太子参、延胡索、半夏夏季; 明党参春天。
(2)什么是道地产区?
道地产区:出产地道药材的产区称为道地产区。
一、 道地药材
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乌头)、川牛膝、黄
川药 柏、金钱草、花椒(口诀:川字号,金花椒,连柏附子不可少)
广药 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陈皮、益智、槟榔、巴戟天 (口诀:广砂陈巴益榔)
云药
三七、木香、重楼、茯苓、马钱子、儿茶
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草、平贝母 (口诀:参茸细辛与防风,五味龙胆共平贝)甘草、黄芪、麻黄-内蒙
北药
党参、黄芩、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 叶、青黛(口诀:党芩酸枣与柴胡,白芷沙参板蓝根)
河北、山东、山西、内蒙中
一、 道地药材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摘要:中药材的相关知识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它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促进它的现代化发展,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中药材质量作为保障医疗效果的根本环节,对于病人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销售来综合探讨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解决措施近年来,中药材质量的降低严重影响到了祖国医学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如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相关部门、协会以及中医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振兴中医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将振兴中药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的对待。
为了有效的遏制目前中药材市场上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应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从中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展开详细的探讨。
1 中药材的种植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这为各种性质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然而地域之间由于生长环境、光照、气候、水份以及土壤等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同一药材在不同地域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说河南焦作产的地黄与浙江产的地黄,其所含的主要成份环烯醚萜类就相差甚远;主产于青海、甘肃的大黄与产于黑龙江双城的大黄,两者所含的鞣质含量不同,前者对离体肠管具有兴奋的作用,而后者则会呈现出抑制的作用,虽然属于同一种药物,但两者的药效却大相径庭。
再比如说,从内蒙古移植到湖北的黄芪,因为不含有可以药用的微量元素,因此不得不弃之不用。
因此,古人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说法。
从种植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是最根本的做法,具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地理环境实施种植。
其次,种植的过程中,要严格关注药材对于气候、土壤、光照的需求以及这些条件变化对药材带来的影响,切实保障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稳定性。
影响中药质量十大因素的初步探讨
影响中药质量十大因素的初步探讨中药属于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我国历代医学家的研究,为我国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药具有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方面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好坏。
本文从中药质量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其质量的十种因素,旨在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中药质量;因素;中药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药用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历代医学家的不懈研究和应用中,发现了多种中药,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中药应用中,为了有效发挥其作用,需要分析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提升其质量,促进我国中药治疗的良好发展。
下文主要分析了中药质量的十大影响因素。
1 产地因素我国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比如气候、温度等)各不相同,同一种中药材在不同的地方生长,最终的质量也会不同。
比如对于垂盆草这一中药材来讲,当其生长于上海时,将其制成糖浆,用于肝炎的治疗中,效果非常好;但产自广州的垂盆草,其药效则要稍逊于上海[1]。
再比如广藿香,在广州生长,则气香纯正挥发油的含量比较低,但其广藿香酮的含量却非常高,含有较高的挥发油量;但产自海南的广藿香,其气香则比较浑浊,含有较大量的挥发油,但其广藿香酮的含量非常之低。
因此,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之一。
2 品种因素对于不同的中药品种来讲,其品种的不同,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别非常大,少则几倍,多大几十倍。
我国中药品种众多,且来源也比较广泛。
在我国中药记载中,还存在多种同一品名、一物多种等情况,从而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的发生,给中药品种真伪的辨别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药质量。
比如在临床中,将鸢尾充当射干,临床药效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3 栽培因素影响中药质量的源头就是其栽培。
因此,栽培同样也会影响中药质量。
比如牛腾这一中药材,野生的与栽培的牛腾,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不相同,最终产生的药效也存在差异,野生的牛腾主根比较短,植根数量多,柔韧性比较差[2]。
浅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摘要】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但对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却不为多数人所熟知,如栽培和养殖、产地不同、采收季节时间不同、贮藏养护、药材掺假掺杂等。
【关键词】中药;中药质量;影响因素中药是中国优秀中医药文化宝库的瑰宝,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和推崇,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疗效、用药安全和中药在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
现介绍以下几点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让你对中药质量的概念有全面的认识和借鉴。
1栽培和养殖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中药的栽培和养殖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中药质量的源头。
为保证中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并具有可控性,以栽培品代替野生品,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的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国家提出并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用量成倍增长,国外的需求量也很大,许多品种单靠野生供应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要,因此,逐步地变野生药材为规范化种植和家养,引种进口生药的原植物是从根本上解决药材生产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中药栽培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十分严重,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中药材很难打入国际市场[1]。
2产地不同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临床用药首选用道地药材,重视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确保品种来源正确、质量可靠、疗效力佳效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优良品种的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原因,这种内在因素控制着物种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及有效成分合成等诸多特点,这些都是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保证。
如广藿香以广州石牌为佳,气色纯正,含挥发油较少,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主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气较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所以,道地药材充分反映了产地不同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3采收季节、时间不同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中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早已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一、引言中药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目前存在着许多影响中药配方质量的因素,如药材质量、制剂工艺、环境条件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中药配方的质量。
二、药材质量对中药配方质量的影响及对策2.1 药材采集和储存•采集时机选择:药材的采集时机对其质量有很大影响。
应在药材的生长季节和最佳成熟期进行采集,以确保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
•储存条件:药材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潮、霉变等影响,导致质量下降。
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储存,并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
2.2 药材质量评价•外观和气味:药材的外观和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应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鲜艳、气味浓郁的药材作为原料。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评价其质量。
应建立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药材的质量标准化。
2.3 药材加工工艺•炮制方法:药材的炮制方法对其质量和功效有很大影响。
应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如炒、炙、蒸等,以提高药材的疗效。
•加工工艺控制:药材加工过程中,应控制加工时间、温度等参数,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破坏。
三、制剂工艺对中药配方质量的影响及对策3.1 配方设计•药物比例:中药配方中各药物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其疗效。
应根据病症和药物特性合理设计配方,保证各药物的比例协调。
•药物选择:应选择质量好、功效明确的药物作为原料,以提高配方的质量。
3.2 制剂工艺控制•制剂方法:中药制剂有多种方法,如水煎剂、浸膏剂、丸剂等。
应选择适当的制剂方法,并控制制剂过程中的时间、温度等参数。
•质量控制:制剂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如控制药材的粒度、溶解度、溶出度等,以保证制剂的质量。
四、环境条件对中药配方质量的影响及对策4.1 温湿度控制•药材储存环境:药材储存时应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药材受潮、霉变等。
•制剂过程环境:制剂过程中应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
六大因素影响中药材质量
六大因素影响中药材质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许多,从中药材生产、采收、加工到炮制、储存以及出售等全历程,都是担保中药材材料、中药饮片、中药制剂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枢纽,也是中药走向当代化、家当化、国际化的要害题目。
一、生产我国地区广阔、幅员宽广、自然条件优秀,漫衍着极为丰裕的古代药物资源。
种种药用植物对自然境况条件,如光照、温度、水份、泥土等主要因子的要求,通常有所不同。
如人参喜冷冷气候,不耐高温,宜在我国北方生长;砂仁喜温热天气,不耐严寒,宜在我国南边生长。
同时,中药材种植历程中的治理也很重要。
“三分种,七分担”。
药用植物从种子播种到采收加工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在田间务必举行一系列的治理办法。
如栽芍药、附子要修根;白术、桔梗、地黄要摘花;菊花、玄参、牛膝要打顶;人参、泰西参、黄连要搭棚遮荫;整个治理措檀越要包罗:整地、育苗、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与修剪、搭棚支架、防寒越冬等各个重要枢纽。
有的种植户为了省事,种植后实在不去治理,乃至不知道科学治理;也有的药农为追求经济效益,加大施肥量或许为防治虫害大量喷施剧毒农药,这样,导致重金属和农残留超标,影响了药材的有用身分和质量。
二、中药材的采收中药材的公道采收(季候、时间、办法),不光对担保药材的质量、药效,并且还对保卫、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仲春茵陈三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
”阐明中药材的采收季候性是很严厉的。
如麻黄含生物碱之量以8-9月为高,故搜聚宜于8-9月;番泻叶以生长90天左右者含蒽醌类活性身分最高,宜此时搜聚;天麻以冬季茎花未出土时搜聚之冬麻质重效佳,花茎出土所采之春麻次之。
中药之搜聚应在有用身分含量最高时搜聚。
根茎类药材,通常必要生长一年以上才华供药用,普通需2-5年。
如芍药生长需3-4年,人参需5年以上;野生者其生长年限更长,如野生黄芪需2-3年采挖。
据观察,有的药农还没到药材搜聚期就举行采收。
歧,麻黄10月份生物碱含量高,应在此时采收,但药农9月就开始采收,导致药材太青,生物碱含量太低,形成低品。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三章讲义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三章讲义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经度、纬度、海拔、土壤、水质、空气、气候等)、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储藏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药材外观性状的变化以及药效成分的生成、变化,使药材质量受到影响。
第一节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一、药材的品种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中,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同一药材,即便是同属植(动)物,品种不同其质量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如厚朴与凹叶厚朴,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可相差5倍以上;如果是属(如水蛭)甚至科(如小通草)都不同,其有效成分的类别、含量均有很大差别。
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显著差别的品种,当其被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时,其质量常难以控制,临床疗效也难以保证。
二、药材的种质种质(germplasm)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能否产生活性物质的前提,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以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三、药材的栽培当前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
我国有近200种常用大宗药材为栽培品。
国家大力提倡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药材GAP),对药材生产从种质、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这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
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逐步改变分散的、落后的种植模式,形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才能得到质量优良、稳定、均一、有害物质不超标的药材,为形成中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体系打下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和使中药走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长期以来冲药材质量的降低是困扰中医临床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如何才能提高药材的质量,笔者现就种植、采收、加工、贮存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非地道药材造成质量降低由于某些中药材的缺乏,各地对地道药材进行广泛的引种。
在引种的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事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某些引种药材在改变了环境、生长条件、广泛应用化学肥料甚至应用某些植物生长激素的情况下,出现了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有效成分降低、药材形状、气味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如家种丹参形状改变,野生丹参断面木部维管束,呈纤维性,表皮和皮层与木部的重量比约为1 : 6;家种丹参断面木部维管束不明显,不呈纤维性而质地柔韧,表皮和皮层与木部的重量比约为1 : 15o而丹参的有效成分隐丹参酮主要集中在表皮。
所以,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下,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异,其组成和含量可有很大不同。
这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切不可在不顾环境的条件下,盲目引种他地的药材,这样会降低药材的品质。
2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适时釆收中药材,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所以,在采收中药材时,不但要追求药材的产量,更要注重药材的质量。
例如,甘草在秋季采挖。
但有实验证明,其所含的甘草甜素在开花前期为10%,在生长末期(秋季)甘草甜素仅含3.5%,相差近3倍。
再如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近3%,花后期挥发油降到1.5%,但药材总产量却增加I倍多,药农则往往在花后期釆割,这就大大降低了薄荷的质量。
以上事例说明,适时采收中药材,对其质量的提髙是有益的,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应该禁止。
应在既保证质量又能获得较多数量之间选择一个最佳时机。
对理论依据确凿的品种,应严格收购期限,以把好药材收购质量关[2-3]。
3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目前对药材的加工干燥多采用阳干法和阴干法,对少数药材采用烘干法。
浅析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原因及该如何保证其质量(定稿)
浅析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原因及该如何保证其质量(定稿)然条件的不同,各地产品质量也不一样,“诸药所生,皆有境界”、“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比如四大怀药中的怀牛膝的最佳种植地在河南省武陟县,其中又以西陶乡和大封乡最好,因该地受黄河、沁河多次泛滥和改道的影响,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强,使牛膝根可长达50cm以上,且侧根、须根少。
油性足、成色好,保证了怀牛膝的等级规格质量。
又如通过对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随产地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3]。
同一产地的某种药材因等级不同,发挥的药效也不同。
中药饮片价格上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统货的质量等级的价格差异,而在《中国药典》上则没有,在中医处方上更没有,这怎能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性。
(3)采收药材绝大部分属于农副产品,采收的时间和加工技术对形态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以产地和采收加工为基础形成的道地药材,属于传承下来的优质中药原料,其竞争大,主要是由于合理的栽培方式、适宜的采收时间和优良的加工技术。
药材采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药材采收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采收的时间性与技术性。
其时间性主要是指采收期和采收年限;其技术性主要是指采收方法和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
<1>生长年限不足有的多年生的药材都有一定的年限,如杜仲一般定植10年才开始采收,但市场上生长2~3年的杜仲就应付配方了;又如黄芪5~6年生,直径2~3cm,达到这样的标准,其根才可入药。
但现在有的只栽种1年,根细如筷子,就被采收上市了。
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等,应长10~15年以上,皮厚3~6mm以上的树皮入药,而今皮厚不到1mm就采剥上市,此类药材质量之低劣可想而知。
人参中总皂苷含量在6~7年时采收含量最高,所以提前采收无论是外观性状,还是有效成分含量都大打折扣。
<2>采收季节采收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进行,才能得到优质药材。
如天麻以冬麻为好、春麻次之;防风以春天采收,其体糯而润质量较好;丹皮秋天采收粉性大、品质好;瓜蒌果实采收过早,外皮青绿色,种子白色且中空。
影响重中药药效的原因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以植物药材为例,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因素都可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对影响质量的每个环节必须制订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将中药材质量管理贯穿于中药材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才有保证。
(一)中药的品种1. 一药多源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地区习用品、混用品、代用品,造成一药多源现象,使药材质量产生较大差异。
如葛根中葛根素的合格含量为2.4%,而粉葛仅为0.30%,二者相差8倍。
2. 用药变迁多数中药品种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继承性,经得起长期临床检验,但有的中药品种存在古今用药变迁现象,如贝母、白头翁、细辛、甘草、柴胡、黄芩、秦皮、威灵仙、白术、苍术等。
3. 种质变异种质通常指某一具体物种的栽培品种(类型)、野生种、近缘土壤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无污染地区种植药材。
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地经纬度地理位置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对药材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薄荷、丁香、肉桂等含挥发油的药材,其挥发油含量随纬度下降而逐渐升高;苍术挥发油的含量越向北越递减。
2. 产地光照与温度大多数绿色药用植物,必须在一定的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积累有效成分,但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3. 产地海拔高度海拔反映着温度的升降,一般每升100m,温度要降0.6℃左右。
薄荷喜欢在平地上生长,若长在高山,常因挥发油含量达不到药典规定而不能入药。
(三)中药的采收中药的采收的季节和时间对药材质量有直接影响。
古人有“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的记述;药农亦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的认识。
大生物效价作为采收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其他因素,确定最适采收期。
(四)中药的产地加工中药产地加工也是中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药用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我国可用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已达11.559种,其中药用植物9,905种(占85.7%),药用动物1,574种(占13.6%),药用矿物80种(占0.7%)中药品种十分复杂。
因此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也很多:产地、生产、采收季节、加工、炮制、储存、销售这几大环节都影响中药材用药的质量。
1 产地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品种,品质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密切。
药材的产地对药材的质量优劣影响很大。
我国有许多常用中药材产地,因产地东、西、南、北中各不相同,其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非常大。
如川药,川贝母、川芎、附子、黄连等。
浙药,浙贝母、白术、山茱萸、延胡索等。
地道药材的疗效显著。
其药用质量远高于一般药材。
2 种植由于各种药用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不一,药用植物也受环境的影响,有的只适合在南方生长,有的只适合在北方生长。
如槟榔、砂仁、肉豆蔻等宜温热的南方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而人参、细辛、五味子喜寒冷气候,多在北方生长。
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分种,七分管”是保障药材质量的关键所在。
从种植到采收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根据药材的需求作相应的措施。
如玄参、牛蒡子在生长过程中要打顶,这样药材的根茎才粗大,种子才饱满,有效成分高。
如栽附子、芍药要修根。
白术、桔梗、地黄在开花季节要摘花,保证营养充足,根茎粗壮,有效成分高。
种人参、黄连要搭遮阴棚,这样人参才长得粗大。
每种药材种植后都需要整地、除草、施肥、灌溉、修剪或盖地膜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是药材茁壮成长的因素。
但有的药农为了一味的最求经济效益,加大农药的施用量,导致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在药材体内。
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3 采收3.1 采收与药材质量、产量的关系中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高低,而有效成分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也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与产量。
第三章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ppt_朱华_生药学
第一节 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了解几个概念: 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 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动物群体。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 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 品种是影响生药品质至关重要的因素。生药有效成分多来源 于次生代谢,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 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药用植物种内变异与生药质量
2.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谢 产物的多型性现象,是影响生药质量的一个 重要因素。 如:蛇床子
植物来源 伞形科植物蛇 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的果实。 其它名称 野胡萝卜子。 介绍: 一年生草本,开细白 的小花,形状如一把把小 花伞,它的果实蛇床子可 以做药。常见于原野、田 间、路旁、溪沟边等潮湿 处。产地 主产河北、浙江、 江苏、四川。
厚 朴
黄 柏
肉 桂
牡丹皮
叶类及草类生药
含挥发油较多的,采后放通风处阴
干; 草类一般先行捆扎,使成一定的重 量或体积,而后干燥,如薄荷。 花类生药 在加工时要注意花朵的完整和保持 色泽鲜艳,直接晒干或烘干。
果实类生药
一般采后直接干燥;
经烘烤、烟熏等加工过程,如乌梅;
经切割加工,如枳实、枳壳等。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 品质的影响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 二、药用植物物候期与生药质量 三、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
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次生代谢产 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 产生影响。 如:金银花 人 参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
二、产地(生物生长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各地所产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对比 产地 丹参酮Ⅱa含量 山东 0.32% 商洛 0.25% 江西、湖南、安徽、河北、辽宁 0.02%--0.07% 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指应用历史悠久、某一地 区生产、传统经验认为品质优良的中药材 (一)环境非生物因素 1、气候 (1)光照: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及植物体内某些生物化 学反应 如:洋地黄叶中强心苷含量的变化:日出前含量低;中午、下 午含量高(可达20%)左右;另向阳处比阴处的含量高 薄荷中的薄荷脑在夏季晴天时含量最高;阴天、下雨时含 量降低
(2)烘干法: 适用:需要通过提高温度进行干燥但又不能进行晒干 的药材,以及阴天下雨无法晒干的药材 注意事项:①烘干温度以55—60℃为宜②含维生素的 多汁果实类药材可用70—90℃迅速干燥③含多量脂肪 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④含挥发油的药材不 宜用 (3)阴干法: 适用:含挥发油的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 注意事项:将药材放在或悬挂于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 避免阳光直射 (4)其他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法、远红外干燥法、 微波干燥法、吸水干燥法
(2)温度: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 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 如:麻黄中生物碱的变化:春季(气温较低)含量低 微;夏季(高温)突然升高;8、9月份(气温较高) 达到最高。另外在一日中,含量也会随温度高低而变 唐古特山莨菪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早晨(低温) 最高;傍晚(气温较低)含量次之;中午(高温)含 量最低 (3)降水量:影响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含量 如:欧洲莨菪中阿托品含量的变化 产地 年降水量 阿托品含量 高加索 200—600mm 1% 瑞典 450—1000mm 0.3—0.5%
第三章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一、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 太阳辐射是药用植物生产决定性的因素。太 阳辐射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唯一能源。光 照时间、光照强度等影响各种化学成分在植 物体内积累。
❖ 如:颠茄 ❖ 穿心莲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 颠茄: 茄科颠茄属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原产 欧洲中南部及亚洲西部。现中国有栽培。 株高1~2 米,茎直立, 颠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莨菪碱,阿托品是 从颠茄中提取的一种有毒成分。
❖ [主要成分]防已\川乌(制)\白术\茯苓\肉桂\党参\甘草。 ❖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用于风寒麻痹,关节疼痛。 ❖ 没有注明是哪种防已,是不规范的!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一、物种与生药的质量
❖ (2)同物异名:批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 名字,作不同的中药使用.
❖ 虎杖(蓼科虎杖的根和根茎 ) ❖ 又叫: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 (2)加工对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 在此不讲述,在后面的学习内容里会讲述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包装与贮存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 一、产地加工 ❖ 二、干 燥 ❖ 三、贮藏与保管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包装与贮存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 一、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鲜用品外,大多于采 收后在产地进行加工。 根和根茎类生药 ❖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 泥土,去除毛须,迅即干燥;
❖ 颠茄为抗胆碱药。有扩大瞳孔及抑制腺体分泌等作 用.
❖ 在荫蔽条件下栽培,阿托品含量为低.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 穿心莲:本品为爵床科 植物穿心莲 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Nees 的干 燥地上部分。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ppt课件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的贮藏
(二)影响中药贮藏过程中变质的因素
1、药材本身的因素:化学成分、性质; 2、生产加工环节的因素:中药采集、产地加工、炮制、包装等因素; 3、外界因素:温度、湿度、霉菌、蛀虫、光照、通风、贮存时间、生
物污染、人为污染等。 4、贮存的时间:一般贮存时间愈久,愈易变质。但也有例外:半夏、
量15%以内时不易发生虫害。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2、水分与霉变的关系 水是一切微生物躯体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霉菌细胞所进行的新陈代
谢,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进行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6、水分与走味的关系
主要指含有挥发性和含有苦味质的药材,这些成分 具有水溶性,当空气中温湿度发生变化时,这些成分就 会散失和稀释,气味随之发生变化。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二)中药的吸湿性和吸湿率
吸湿性:药材有从空间吸收水分和向空间散发水分的性能,这种
性能叫吸湿性。
• 吸湿性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影响:
• 1、空间的温湿度;
2、空气的流动;
• 3、药材表面面积大小;
4、药材结构性质;
• 不同药材在相同的条件下或相同药材在不同的条件下,吸湿 性是不同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浅谈影响中医疗效的几种因素
浅谈影响中医疗效的几种因素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药质量问题又会影响到中医临床疗效,要想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就必须注意中药质量,笔者就此浅谈几点体会如下:一、药材品种混乱影响疗效中药由于来源广、品种多,加上历代本草沿袭的错误,伪品及混淆品的误传、误用以及地方习惯用药的不同,致使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品种未能彻底澄清,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品种不少,阴差阳错,张冠李戴都甚多。
而由于这几年药源缺乏,药价升高,混淆药材及伪制品不断增加,加之不少中药形性相似而不宜区别,以及中药材鉴别人材匮乏,鉴别手段落后,致使某些伪劣药材进入流通渠道而被临床使用,严重影响了中药的治疗效果。
如将香加皮当五加皮,滇枣仁当酸枣仁,西青果当青果,九节菖蒲当石菖蒲等,直接影响中药疗效的发挥。
另外有些药材质地不纯,品种混杂,也直接影响药物疗效。
因些,作为医疗、生产单位或者经营部门,在采购、验收中药时,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价格第二”的原则,并且要严把质量验收关。
二、药材不地道影响疗效中医治病用药,历来强调“道地药材”。
《本草衍义》说:“凡用药必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
药理研究表明,药材传统产地的地理气候、水土中特有的微量元素决定着药材的特质。
而近几年来南药北移,北药南移,野生变家种,气候改变,环境的污染,使用化肥,生长期缩短,使一些有效成分的微量元素含量剧增或剧减,千差万别。
随着药材消费量的日益增长,有的道地药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有的甚至长期缺短,市场无货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针对紧缺药材进行掺假、制假;为了出售高价,有些农民不按药材的生长年限和采收季节进行采收等,造成某些药材伪劣品种充斥市场,致使药品质量下降。
三、药材采收失时影响疗效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除了产地以为,采集时间也至关重要。
《用药法象》说:药材的“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疗效的高低及毒性的大小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否则将影响药物疗效。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质量保证探究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质量保证探究发表时间:2019-07-22T12:05:14.0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6期作者:郭瑾张浩[导读] 分析了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如中药品种、生长环境、资源类别与周期长短、采收时间、取药部位、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及中药深加工等。
天津华北医院,天津,300100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如中药品种、生长环境、资源类别与周期长短、采收时间、取药部位、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及中药深加工等。
为提高中药质量,本文从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下建议:1. 全程可追溯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是中药质量保证的必要途径;2. 生物评价方式是对现有中药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安全评价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 中药; 中药质量; 可追溯; 中药质量标志物; 生物评价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药效持久、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1]。
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采用一些不合理手段,例如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中药材的生长时长、采收季节及加工工艺不符合要求等,这些因素导致中药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等中药质量问题[2],并且“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3, 4]。
本文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论述,并结合当前实际,就如何保证中药质量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中药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1 中药质量的影响因素中药品种、生长环境、资源类别与周期长短、采收时间、取药部位、贮藏条件、炮制工艺及中药深加工等都会对中药品质产生影响。
1.1中药品种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中药材有12000余种,常用药材有500余种,且绝大部分是植物类中药材[5, 6]。
在这些药材中,有些药材外形相近但名字不同;有些药材外形差别很大但是同名;还有少数药材是从国外进口或引入[5,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要点: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2.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3.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4.中药品质评价的标准: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
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同一来源的药材,使用不同名称的现象。
大血藤——红藤、鸡血藤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5.中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DNA)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中均未检出上述成分而不可供药用。
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和鳞子麻黄 E.lepidosperma。
二、产地(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地道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中药。
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如:川贝母、川黄柏、西宁大黄、宁夏枸杞、杭麦冬、亳白芍、关龙胆等。
1.东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2.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3.浙八味:郁金、麦冬、玄参、延胡索、浙贝、菊花、白芍、白术。
4.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巴戟、砂仁、槟榔、益智例1.薄荷Menthahaplocalyx例2.丹参Salviamiltiorrhiza1、气候(1)光照光线不但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而且对植物体内某些生物化学反应有一定影响。
光线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化学物质的积累例1颠茄Atropabelladonna栽培在向阳地方的曼陀罗、莨菪、罂粟、金鸡纳树,其生物碱含量都比栽培在荫蔽地方的要高得多。
例2.薄荷:阳光充足可使叶上的腺毛密度增加,挥发油含量增高,油中薄荷醇含量增加,薄荷酮含量减少。
例3.洋地黄Digitalispurpurea光照强度,特别是紫外光照射,能增加叶中强心甙的积累。
(2)温度温度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
例:颠茄、秋水仙、紫花洋地黄、欧薄荷等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都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
(3)降水量包括降雨和降雪量,它与环境的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含量。
2、土壤土壤的性质、pH值、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均有一定影响,也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因素之一。
例1甘草: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酸亦以钾、钙盐的形式存在。
例2.曼陀罗: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其生物碱含量高;土壤中氮素供应量的增加,能使茄科植物的产量和生物碱含量增加。
3、海拔海拔愈高,则气温、气压和空气密度都相应降低,而降水量和光照则相应增加;因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
中药的引种栽培必须注意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例:山莨菪Anisodusluridus三、采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药用部分有效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是不同的,功效不同。
例1.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
例2。
麻黄——草质茎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含量远高于节部,木质茎几不含麻黄碱。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不含麻黄碱类成分,而含大环精胺类麻黄根碱A~C,有降压作用。
功效——止汗。
例3.人参根:人参皂甙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韧皮部〉木栓层〉木质部。
2、采收时间“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季节或生长期不同,植物中有效成分不但会有量的不同,也会有质的变化。
穿心莲采收期不同,内酯含量不同(营养期)(花蕾期)结果期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显著的差别。
例1.洋地黄叶:强心甙的含量以清晨最低,傍晚最高。
例2.曼陀罗:生物碱含量叶中以清晨最高,根中则以傍晚最高。
3、确定适宜采收期(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人参,6年总皂苷含量在4%左右(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5、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1)根及根茎类:一般规律:秋、冬特殊情况:夏季,如浙贝母、延胡索春天,如明党参(2)茎木:秋、冬或全年秋冬—茎类:如鸡血藤、大血藤全年—木类:如沉香、降香、苏木(3)皮类:春末夏初(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花蕾期:金银花、槐米、丁香;花开放期:洋金花、菊花、西红花;有的要适时而定,分批采收。
如:红花、蒲黄花蕾期:金银花、槐米、丁香(6)果实种子类:果实---果实成熟:山楂栀子未成熟幼果:枳实青皮随熟随采:木瓜种子---果实成熟:牵牛子(7)全草:茎叶茂盛时(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茯苓:立秋马勃:子实体成熟5、采收的一般原则(动物)一般规律:全年采收其它:依品种而定5、采收的一般原则(矿物)全年可采四、加工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加工的意义(1)保证质量:苷(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选(2)漂洗(3)切片(4)去壳(5)蒸、煮、烫(6)熏硫(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8)发汗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如:杜仲,玄参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能使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发生量变或质变,从而影响或改变了药物的作用,达到某种医疗效果。
(一)、加水处理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水洗、漂、浸、泡、煮等)中药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盐、甙类、鞣质、糖类、氨基酸等。
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则水溶性成分溶解于水而流失。
例1.黄柏经水浸泡后切片,小檗碱含量从1.39%减少为0.71%,损失近50%;例2.甘草水浸泡48h后,水溶性浸出物损失49.84%,甘草酸损失48.40%。
例3.黄芩:经冷水浸泡后,黄芩甙损失近50%,黄芩素增加约50%。
由于黄芩素具邻二酚羟基,易进一步氧化生成绿色化合物而失去药效。
抑菌试验也证明。
含甙类中药,则由于酶的存在而发生水解,从而影响药效。
中药材饮片的生产,应尽量采用少泡多润、开水抄或蒸的方法;少数质坚、个大难于软化的中药如槟榔、大黄,可采用直接打碎供配方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以及酶解等反应的发生。
(二)、炒与蒸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1.破坏酶的活性。
某些含甙类中药如黄芩、槐花、杏仁、人参等,经蒸或炒后,破坏了酶的活性,可避免有效成分的分解。
方法:蒸、炒、焙。
例:2.使甙类成分分解,或产生新成分,改变药物的作用:蒽醌甙类、黄酮甙类、强心甙类中药均可因蒸、炒而失去原有的药效。
例1.大黄:具有泻下、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等作用。
泻下成分:结合蒽醌番泻甙类,抗菌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酸,止血成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鞣质。
大黄1.生大黄:2.酒大黄:结合蒽醌减少较多;因此,泻下作用较缓和3.熟大黄:4.大黄炭;番泻甙类几乎破坏殆尽,但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为生大黄的2.7和41倍,并生成了2个新的甙类成分,故有较强的止血作用例2.生首乌:制首乌:亦有泻下作用,随着蒸制的时间延长,泻下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同时外表颜色逐渐加深,游离蒽醌含量递增,而结合蒽醌减少。
首乌炮制后总磷含量增加36.9%,总糖量由5.80%增至10.84%.3.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常采用清炒、麸炒、土炒、米泔水炙等方法。
1、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含糖类(3)变色:在酶或其他因素①含有易氧化成分氧化变质②含有糖类物质糠醛或其他类化合物;③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还原产生棕色物质④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发霉虫蛀⑤使用杀虫剂药材变色;⑥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化等(4)走油:又称泛油,药材中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一般是药材受潮或温度过高,变色、变质后泛出有样物质。
(5)风化药材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
主指矿物药(6)自燃:自动燃烧,如:富含油脂药材(7)挥发性成分挥散2、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1)仓库管理(2)霉变的防治(3)害虫的防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