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1)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舞台,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而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共同鉴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课讲授: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1、产生的背景【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
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
傩戏源于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合作探究:材料一:“巫之事神,必用歌舞”......“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王国维材料二:“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
其表层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表格教案(4页)语文
课题第10课梨园春秋第1课时整理人:谢春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色,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通过材料展示,使学生培养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难点元杂剧、京剧形成的历史背景教具PPT课件教学要点: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三、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特别关注:1、元杂剧、京剧的形成及艺术特色2、元杂剧、京剧形成的历史背景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讲述法基本作业:结合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课前展示:小演讲: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激情导入京剧《红娘》选段。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小小的舞台,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今天,我们就走入第十课一起揭开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和发展的神秘面纱。
学生根据第9课的学习课前准备小演讲并展示汇报学生观看京剧《红娘》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生课前展示汇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观看京剧选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国粹的喜爱,对民族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学习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各剧种的艺术成就。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3《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1.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相应课件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戏曲知识,准备一段家乡地方戏的表演;2.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拓展自己的戏曲知识。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黄梅戏《女驸马》片断)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黄梅戏中经典的《女驸马》片断,除了黄梅戏,大家还了解哪些戏曲形式?中国的地方戏多达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三者当中,中国戏曲成熟最晚,到12世纪(宋元时期)才形成完整形态。
然而,800多年来,经过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持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现今仍然存活的古老戏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梨园春秋,聆听梨园弟子的心声,感悟中国戏曲之美。
(设计思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作品导入新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提高对本课的学习期望值。
)讲授新课: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学案
第10课梨园春秋1.戏曲的起源(1)背景: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便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梅山傩戏(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②唐代宫廷中出现了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③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
它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辨误区傩与戏曲的异同(1)相同点:都穿戴绚丽的服饰,载歌载舞。
(2)不同点:傩一般由一至三人身着彩衣,头戴面具进行表演。
其模拟动作多,有生活气息,但是没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也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表演仪式,多在酬神还愿或进行祭祀活动时演出。
【例1】下图是南戏《赤桑镇》,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D.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点拨:南戏主要活跃于浙江温州一带,故B项错误。
答案:B2.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①兴起时间: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②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代表: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④意义: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昆曲①昆曲由来:因兴起于江苏昆山而得名。
②鼎盛:明中叶到清中期。
③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④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⑤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B、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B、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C、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通过引导学生设计脸谱和服装,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傩”、“梨园”、瓦舍、“南戏”2•中国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的发展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标志、手法2•昆曲:兴起、主要特色、“百戏之祖”三、“国粹”京剧1•原因2•艺术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弄清楚几个关键词:“傩” nu6、“梨园”、瓦舍、“南戏”。
板书:1・“傩”、“梨园”、瓦舍、“南戏”“傩”:先民们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瓦舍: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一一瓦舍。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不足。最后,我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表扬。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例如,在进行戏曲起源的讲解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戏曲会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戏曲艺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编排一个小型的戏曲表演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戏曲艺术,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掌握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等。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梨园文化的特点。
2.掌握梨园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梨园春秋这部作品,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人物形象和时代精神。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1) 唐宋元明清五大戏曲流派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唐代:译制剧、散曲等•宋代:元曲•元代:杂剧(《西厢记》、《汉宫秋》等)•明代:话本、文戏、曲艺等(《雍正削成文》、《南柯太守传》等)•清代:典故故事剧、武戏、社戏等(《红楼梦》、《长生殿》等)(2) 与梨园文化有关的戏曲剧种和代表作品•京剧:《牡丹亭》、《长生殿》等•京剧以唱腔、表演、化妆、音乐、舞蹈为一体,具有中国戏曲的特色。
2. 梨园春秋(1) 作品概述•《梨园春秋》是清代黄宗羲所著,描述了明朝末年至清初梨园子弟韶华胡同里礼乐开放、情爱飘荡的画面。
(2) 作品主要人物形象和推崇的价值观•倪文莲、醉李白、张小凤等人,反映了明末清初士人和梨园子弟的世态人情和生活状况,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和美德的推崇。
三、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梨园文化的特点。
2.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梨园文化的特点。
2.掌握梨园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梨园春秋这部作品,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人物形象和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梨园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了解梨园春秋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第十课 梨园春秋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和《历史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指导思想:1.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基础上,自主构建。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培养。
二.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岳麓版文化史第二单元第十一课,课文内容是围绕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过程展开的。
教材在叙述中国戏曲发展过程的时候,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傩仪”说起,把我国戏曲的发展分为先秦傩仪、宋代南戏、元代杂剧、清代京剧四个阶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戏剧艺术成就。
使学生能够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主题是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包含五个部分:汉字与书法;绘画;诗歌;小说;戏剧)。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学生要掌握两个问题: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成就。
并要求学生透过对戏剧发展历程和古代艺术成就的学习提高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与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我把本课内容重点确定为两点:元杂剧的流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之所以把元杂剧也确立为本课重点,主要是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而且直到今天元杂剧作品也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而京剧则是中国的国粹,以其博大精深而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所以把京剧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了解很少的状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京剧形成与发展成就。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一是不容易认识到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的反映;二是学生大多数不喜欢京剧,对京剧了解很少。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 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想以本课作为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2、知识体系: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大傩之舞、南戏与杂剧以及徽班进京,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3、课标要求与重难点分析: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基础,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戏曲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了解很少的状况,结合课标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把这两个问题确定为本课难点是合适的。
(二)教学方法:1、设计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生及其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
并注意发挥教师重要的导向作用,设计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说明其艺术成就,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文化盛衰的关系。
通过材料阅读和观察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答案
解析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 精神追求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②正确;传统的理学束缚人性, 三纲五常对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束缚是常态,这些在材料提到的昆曲当中遭 到了挑战,故③正确;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故④错 误。故选 C 项。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二 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 容,展开了中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 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卑微的地 位促使他们和民间艺人结合,专注于元杂剧的创作。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城市人口与日俱增,温州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种新的样式——南曲戏文,
就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萌发。关于南戏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南戏产生的条件 ②南戏形成得益于当时各种艺
术形式 ③南戏的产生受益于杂剧艺术的促进 ④市民阶层对艺术的需求
(3)文化因素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 无论是戏曲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走 向成熟。 ②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 成分,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③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方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影响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因素,前期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以 经济因素为主,而知识分子自始至终起着重要作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讲授新课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300多个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至今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演,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戏曲正是在对未来的热烈憧憬和对传统不绝的缅怀眷恋之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纠缠交织之间,发展和更新着新的戏曲文化。
从而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
园中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
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古典的神韵,生动展示民族文化的风情,穿越斑斓舞台,纵横古今时空,领悟中国戏曲的神韵魅力吧。
大傩之舞----中国古老戏剧的源头之一【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舞蹈(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 园春秋教案
清新县第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高二级学科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主备人:林勇伟课题梨园春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历程与重要阶段,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
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盛衰的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从文学创作、历史分析、艺术表现等角度欣赏戏剧这一综合性舞台艺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如何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依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教材分析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难度:京剧在北京形成的原因。
教学分析教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学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教学手段常规教学,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一)、戏曲起源与发展王国维对“戏曲”的解释:认为用歌舞来说故事,并说明傩因为是载歌载舞而具有戏曲的萌芽。
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把戏曲的发展过程分为:傩(萌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元素)——梨园(教练场所)——瓦舍(娱乐场所)——南戏(完备形式)——元杂剧(成熟)——昆曲(百戏之祖)。
来说明这一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
1、南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岳麓版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从课程标准和考纲出发,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京剧《锁麟囊》的发展为主线,探讨戏曲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戏曲发展的因素。
加强基础知识和历史学科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为线索,设计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折:春秋亭(体会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美在哪里)第二折:朱楼(探索戏曲的发展过程和影响戏曲发展的因素)第三折:大团圆(戏曲在古代近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价值在哪里)二、教学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文献资料,逐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真正参与中完成三维目标。
在教学方面,力求能力、方法、情感的目标的达成。
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并征集有兴趣演唱戏曲的同学。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能进一步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1、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2、难点:戏曲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学程序【导入】课前报名的学生进行戏曲联唱:《定军山》《天仙配》《借亲》《红楼梦》《智取威虎山》选段多媒体使用:展示学生的戏曲联唱内容【讲授】多媒体演示:展示图片京剧《锁麟囊》。
,进入第一部分。
第一折:春秋亭音频展示:登州富户薛氏门中之女薛湘灵许配周庭训,嫁前按当地习俗,薛老夫人赠女锁麟囊,内装珠宝甚多。
结婚当日,花轿在中途遇雨,至春秋亭暂避;又来一花轿,轿中为贫女赵守贞,因感世态炎凉而啼哭。
问清缘由后,薛湘灵仗义以锁麟囊相赠,雨止各去。
要欣赏戏曲,先要了解一些戏曲的基础知识。
出示材料: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手段舞台布置和脸谱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回答问题,并演唱《说唱脸谱》片段(参考答案:行当—生旦净丑;手段—唱念做打)教师活动:总结概括——京剧的综合性、写意性,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并回答京剧美在哪里?多媒体展示:京剧《锁麟囊》片段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答案多媒体展示:配乐唱词,例如:“终朝如醉还如病,苦依熏笼坐到明。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含解析)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戏曲的起源1.元杂剧(1)特点: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结合。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演员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
(2)影响: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昆曲(1)范围:江南昆山。
(2)特色:①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
②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③主要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
(3)影响:①明中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②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影响深远。
③被誉为“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背景(1)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内因: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徽班吸收湖北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多种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
3.特点(1)艺术程式: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3)艺术手段:综合运用唱、念、做、打。
(4)渲染气氛: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
4.影响(1)将中国戏曲推向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2)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
1.昆曲为什么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完善和成熟的。
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2.京剧与元杂剧京剧虽叫“京剧”,但它并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以南方的徽调、汉调为主,整合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而形成的。
所谓“京剧”是指它在北京形成的。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但元杂剧在元代之后就衰落了,它与京剧关系不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
必修3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1.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相应课件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戏曲知识,准备一段家乡地方戏的表演;
2.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拓展自己的戏曲知识。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黄梅戏《女驸马》片断)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黄梅戏中经典的《女驸马》片断,除了黄梅戏,大家还了解哪些戏曲形式?
中国的地方戏多达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三者当中,中国戏曲成熟最晚,到12世纪(宋元时期)才形成完整形态。
然而,800多年来,经过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持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现今仍然存活的古老戏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梨园春秋,聆听梨园弟子的心声,感悟中国戏曲之美。
(设计思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作品导入新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提高对本课的学习期望值。
)
讲授新课:
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
创设情境一:傩仪是怎样产生的呢?设想一下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
问题1: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傩的图片资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创设情境二:展示“傩”的两种写法
通过对“傩”字的分解,更深层次理解何为傩。
教师讲解先秦时傩仪的发展。
创设情境三:展示傩与戏曲的图片
问题2:为什么说傩是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
学生通过图片对比及已学知识分析得出,教师总结。
创设情境四:由标题和河南卫视《梨园春》引入
问题3:为什么把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
课堂检查预习情况,并补充说明。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片,由生活引入,给学生以直观贴近的印象,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
)
过渡:傩仪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戏曲形式相差甚远,仅仅是蕴含着古代戏曲的萌芽。
中国古代戏曲初步形成:宋代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创设情境一: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
问题1:图中人们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
创设情境二:展示宋代经济分布图
问题2: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可得出区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地图可得出此时经济重心南移
创设情境三:补充展示材料
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问题3:南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归纳,教师补充。
创设情境四:展示材料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
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
问题4:通过材料分析南戏的特点及功能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当南戏在温州等地兴起时,中国北方也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元杂剧。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真正成熟。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创设情境一:由学生熟悉的“元曲四大家”引入,播放视频《元朝戏曲》,展示元朝等级划分图
问题1:通过视频、材料总结元杂剧形成的背景、元杂剧的特点及意义。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从视频材料中分析得出,教师补充总结。
(设计思路:关于元杂剧的成因和特点都十分抽象,因此,通过视频直观展现,弥补文字叙述不足的缺陷)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昆曲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知识框架(填空的形式),教师总结补充。
(设计思路:由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掌握,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以此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
过渡:电影《梅兰芳》大家已很熟悉,剧中人物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
你知道她表演的是什么戏曲种类吗?在其中他最擅长扮演什么角色?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问题1: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
问题2: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问题3: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2.产生过程
问题4: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问题5: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问题6: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创设情境一:播放视频《中国戏曲真神奇》
问题7:中国戏曲有哪些艺术特色?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总结,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资料,感悟中国戏曲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
课堂延伸
作为陕西人,你了解家乡的地方戏吗?
学生就自己查阅的资料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推荐学生唱秦腔,教师参与其中。
(设计思路:通过说秦腔、唱秦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戏曲的情愫。
)
课堂小结:
播放《说唱脸谱》
古老的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它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繁荣的历程。
但进入当代社会,它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变革创新,让80后、90后、00后都喜闻乐见呢?这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原始时代的人们戴起凶恶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主要是为了:
A、占卜凶吉
B、部落战争前先进行誓师
C、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D、驱除寒冷,热身抗寒
2、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4、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D、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5、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梨园春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昆曲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