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实验报告④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b426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4.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题目是“公司送货员最优路径规划”。
公司有多名送货员需要在城市中进行货物的配送工作。
公司希望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使得送货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配送任务。
在实验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送货员之间的配送范围、道路交通状况、道路长度等。
三、实验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城市道路网络的地理数据,包括道路长度、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
2.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由于目标是使得送货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因此可以将送货员的路径总长度作为目标函数,并设置配送时间限制作为约束条件。
3.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确定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
4.进行求解:使用数学建模常见的求解方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案。
5.实验验证:将求解得到的路径规划方案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观察实际效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一致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送货员的最优路径规划方案。
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观察实际效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一致性。
通过与其他非最优路径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最优路径规划方案能够使得送货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论和展望本次实验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建模方法,解决了公司送货员最优路径规划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快速地得到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案,提高了送货员的工作效率。
未来可以进一步改进模型,考虑更多实际情况,如车辆限行、路况实时变化等因素,提供更加精确和实用的路径规划方案。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公司送货员最优路径规划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展示了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06b5a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c.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1.流⽔问题问题描述:⼀如下图所⽰的容器装满⽔,上底⾯半径为r=1m,⾼度为H=5m,在下地⾯有⼀⾯积为B0.001m2的⼩圆孔,现在让⽔从⼩孔流出,问⽔什么时候能流完?解题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计算机模拟,⼩孔处的⽔流速度为V=sqrt[2*g*h],单位时间从⼩孔流出的⽔的体积为V*B,再根据⼏何关系,求出⽔⾯的⾼度H,时间按每秒步进,记录点(H,t)并画出过⽔⾯⾼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当⽔⾯⾼度⼩于0.001m 时,可以近似认为⽔流完了。
程序代码:Methamatic程序代码:运⾏结果:(5)结果分析:计算机仿真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所求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很⽅便的求出要求的值。
但在实际编写程序中,由于是初次接触methamatic 语⾔,对其并不是很熟悉,加上个⼈能⼒有限,所以结果可能不太精确,还请见谅。
2.库存问题问题描述某企业对于某种材料的⽉需求量为随机变量,具有如下表概率分布:每次订货费为500元,每⽉每吨保管费为50元,每⽉每吨货物缺货费为1500元,每吨材料的购价为1000元。
该企业欲采⽤周期性盘点的),(S s 策略来控制库存量,求最佳的s ,S 值。
(注:),(S s 策略指的是若发现存货量少于s 时⽴即订货,将存货补充到S ,使得经济效益最佳。
)问题分析:⽤10000个⽉进⾏模拟,随机产⽣每个⽉需求量的概率,利⽤计算机编程,将各种S 和s 的取值都遍历⼀遍,把每种S,s的组合对应的每⽉花费保存在数组cost数组⾥,并计算出平均⽉花费average,并⽤类answer来记录,最终求出对应的S和s。
程序代码:C++程序代码:#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Monthnumber 10000int Need(float x){int ned = 0;//求每个⽉的需求量if(x < 0.05)ned = 50;else if(x < 0.15)ned = 60;else if(x < 0.30)ned = 70;else if(x < 0.55)ned = 80;else if(x < 0.75)ned = 90;else if(x < 0.85)ned = 100;else if(x < 0.95)ned = 110;else ned = 120;return ned;}class A{public:int pS;int ps;float aver;};int main(){A answer;answer.aver=10000000;//int cost[Monthnumber+1]={0}; float average=0;int i;float x;int store[Monthnumber];//srand((int)time(0));for(int n=6;n<=12;n++){// int n=11;int S=10*n;for(int k=5;k{// int k=5;int s=k*10;average=0;int cost[Monthnumber+1]={0};for(i=1;i<=Monthnumber;i++){store[i-1]=S;srand(time(0));x=(float)rand()/RAND_MAX; //产⽣随机数//cout<<" "<//cout<int need=Need(x);if(need>=store[i-1]){cost[i]= 1000*S + (need - store[i-1])*1500 + 500;store[i]=S;}else if(need>=store[i-1]-s){cost[i]=1000*(need+S-store[i-1]) + 50*(store[i-1]-need) + 500; store[i]=S;}else{cost[i]=(store[i-1]-need)*50;store[i]=store[i-1]-need;}average=cost[i]+average;}average=average/Monthnumber;cout<<"n="<cout<<"花费最少时s应该为:"<cout<<"平均每⽉最少花费为:"<}运⾏结果:结果分析:⽤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和⽤数学分析的结果有⼀定的差异,由于计算机模拟时采⽤的是随机模型⽽我⽤time函数和rand函数产⽣真随机数,所以在每次的结果上会有所差异,但对于⼀般的⽣产要求亦可以满。
数学建模基础实验报告(3篇)
![数学建模基础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ad8f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一道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具体如下:题目:某公司想用全行业的销售额作为自变量来预测公司的销售量。
表中给出了1977—1981年公司的销售额和行业销售额的分季度数据(单位:百万元)。
1. 数据准备: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并输入到计算机中。
2. 数据分析: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初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3. 模型建立:利用统计软件(如MATLAB、SPSS等)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公司销售额对全行业的回归模型。
4. 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DW检验等,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
5.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并对公司销售量的预测进行评估。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年份、季度、公司销售额和行业销售额。
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2. 数据分析观察数据分布情况,绘制散点图,初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3. 模型建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公司销售额对全行业的回归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如MATLAB。
(2)输入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
(3)编写线性回归分析程序,计算回归系数。
(4)输出回归系数、截距等参数。
4. 模型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DW检验等。
(1)残差分析:计算残差,绘制残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情况。
(2)DW检验:计算DW值,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5.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并对公司销售量的预测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初步判断数据适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2. 模型建立利用MATLAB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如下:公司销售额 = 0.9656 行业销售额 + 0.01143. 模型检验(1)残差分析:绘制残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情况,发现残差基本呈随机分布,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数学建模实验-离散模型
![数学建模实验-离散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a23e281cc22bcd126ff0cd2.png)
1 5 3 B3= 1 / 5 1 1 / 7 1 / 3 2 1 2 4 1 B6= 1 / 2 1 2 1 / 3 1 / 2 1
以 B1 为例: 代码如下:
>> B=[1 2 4;1/2 1 2;1/3 1/2 1;] B = 1.0000 0.5000 0.3333 2.0000 1.0000 0.5000 4.0000 2.0000 1.0000
所以要选择诺基亚 N73 三、本次实验的难点分析
试题的求解需要我们对层次分析法有较为深刻地了解, 层次分析法对我们的 matlab 编程水平有 比较高的要求,通过程序的求解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 matlab。
四、参考文献
无
5
2 4 1 B1= 1 / 2 1 2 1 / 3 1 / 2 1 1 1/ 2 1 / 3 1 B4= 2 1 3 1 1
1 2 3 B2= 1 / 2 1 1 1 / 3 1 1 1 5 3 B5= 1 / 5 1 1 / 2 1 / 3 2 1
W W (3)W (2)
0.4556 0.0361 0.56 0.55 0.65 0.17 0.65 0.54 0.1393 0.28 0.24 0.12 0.39 0.12 0.16 0.16 0.21 0.23 0.44 0.23 0.30 0.0887 0.0221 0.0590
130/ 77 65 / 77 36 / 77
0.56 0.28 0.16
0.56 0.55 0.65 0.17 0.65 0.54 W= 0.28 0.24 0.12 0.39 0.12 0.16 0.16 0.21 0.23 0.44 0.23 0.30
数学建模的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976406de80d4d8d15a4fc9.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数学建模实验报告(一)——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
2.熟悉掌握matlab软件的文件操作和命令环境。
3.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操作步骤。
4.通过matlab绘制二维图形以及三维图形。
二.实验任务:来自课本64页习题:用最小二乘法求一形如y=a+b x2的多项式,使之与下列数据拟合:三.实验过程:1.实验方法:用最小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先根据所给出数据点的变化趋势与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函数类;然后按照最小二乘法原则求最小二乘解来确定系数。
即要求出二次多项式: y=a+b x2的系数。
2.程序:x=[19 25 31 38 44]y=[19.0 32.3 49.0 73.3 97.8]ab=y/[ones(size(x));x.^2];a=ab(1),b=ab(2)xx=19:44;plot(xx,a+b*xx.^2,x,y,'.')3.上机调试得到结果如下:x = 19 25 31 38 44y=19.0000 32.3000 49.0000 73.3000 97.8000a = 0.9726b = 0.0500图形:四.心得体会通过本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处理,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及多项式数据拟合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使用matlab软件,加深了我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学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二)——用Newton法求方程的解一.实验目的1.掌握Newton法求方程的解的原理和方法。
2.利用Matlab进行编程求近似解。
二.实验任务来自课本109页习题4-2:用Newton法求f(x)=x-cosx=0的近似解三.实验过程1.实验原理:把f(x)在x0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f(x) = f(x0)+(x-x0)f'(x0)+(x-x0)^2*f''(x0)/2! +… 取其线性部分,作为非线性方程f(x) = 0的近似方程,即泰勒展开的前两项,则有f(x0)+f'(x0)(x-x0)=0 设f'(x0)≠0则其解为x1=x0-f(x0)/f'(x0) 这样,得到牛顿法的一个迭代序列:x(n+1)=x(n)-f(x(n))/f'(x(n))。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b14a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c.png)
数学实验实习报告一、引言数学实验实习是数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实习过程中的实验内容、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习的感悟和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和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MATLAB、Mathematica等;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习的主题是“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与预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给定的市场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期给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与市场调研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销售额、消费者满意度、竞争对手信息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包括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
4. 模型构建: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如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
5. 模型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6. 结果展示: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绘制相关图表,给出对市场趋势和销售预测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市场趋势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规模、增长率等。
2. 销售预测:通过建立销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额进行预测,为公司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
3. 消费者满意度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和改进方向,提高产品竞争力。
4. 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策略,为公司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数学建模优秀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优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098cf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e.png)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本实验选取了一道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实验步骤(1)问题分析首先,对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的背景、目标及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该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道路容量不足、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当、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等因素。
(2)模型假设为简化问题,对实际交通系统进行以下假设:1)道路容量恒定,不考虑道路拓宽、扩建等因素;2)交通信号灯配时固定,不考虑实时调整;3)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正常,不考虑公交车运行时间波动;4)车辆行驶速度恒定,不考虑车辆速度波动。
(3)模型构建根据以上假设,构建以下数学模型:1)道路容量模型:C = f(t),其中C为道路容量,t为时间;2)交通流量模型:Q = f(t),其中Q为交通流量;3)拥堵指数模型:I = f(Q, C),其中I为拥堵指数。
(4)模型求解利用MATLAB软件,对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通过编程实现以下功能:1)计算道路容量C与时间t的关系;2)计算交通流量Q与时间t的关系;3)计算拥堵指数I与交通流量Q、道路容量C的关系。
(5)结果分析与解释根据求解结果,分析拥堵指数与时间、交通流量、道路容量之间的关系。
针对不同时间段、不同交通流量和不同道路容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展示通过MATLAB软件求解,得到以下结果:(1)道路容量C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2)交通流量Q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3)拥堵指数I与交通流量Q、道路容量C的关系曲线。
2. 结果分析根据求解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高峰时段,道路容量C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道路容量在高峰时段不足;(2)在高峰时段,交通流量Q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交通流量在高峰时段较大;(3)在高峰时段,拥堵指数I与交通流量Q、道路容量C的关系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拥堵指数在高峰时段较大。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4de1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b.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数学建模引言:数学建模是一门独特且灵活的学科,它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建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过程。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1模型的建立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建立数学模型。
一个好的模型应具备以下要素:准确描述问题的前提条件,明确问题的目标,确定可变参数和约束条件,考虑问题的实际需求。
1.2模型的求解模型的求解是数学建模的核心环节。
根据模型的形式和要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求解方法,如数值方法(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和符号计算方法(如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等。
1.3模型的分析与验证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
分析主要是从数学角度研究模型的性质和规律,验证则是将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考虑以下实际问题:公司准备推出一款新产品,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他们决定在一部分商品上采用价格优惠的策略。
为了确定优惠的程度,他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不同优惠方案的效果,并选择最优的方案。
2.1模型的建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前提条件和目标。
假设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成本价格为C,单位销售量为Q。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销售利润。
于是,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数学模型:利润函数:利润=销售额-成本利润=(P-D)*Q-C其中D为优惠的价格折扣。
2.2模型的求解为了确定最优的优惠方案,我们需要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优化问题。
我们可以选用辅助函数法或拉格朗日乘子法来求解最优值。
在这里,我们选择辅助函数法。
我们将利润函数分别对P和D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得到以下方程组:d(利润)/dP=Q-2D=0d(利润)/dD=P-C=0解这个方程组可以求得最优解P=C,D=Q/22.3模型的分析与验证在分析这个模型之前,我们需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上机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上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85b4b4910ef12d2af9e757.png)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上机实验报告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成绩等级教师评阅日期[问题描述]下表给出了某一海域以码为单位的直角坐标Oxy 上一点(x,y)(水面一点)以英尺为单位的水深z,水深数据是在低潮时测得的,船的吃水深为5英尺,问在矩形区域(75,200)x (-50,150)里那些地方船要避免进入。
[模型]设水面一点的坐标为(x,y,z),用基点和插值函数在矩形区域(75,200)*(-50,150)内做二维插值、三次插值,然后在作出等高线图。
[求解方法]使用matlab求解:M文件:water.mx=[129 140 103.5 88 185.5 195 105.5 157.5 107.5 77 81 162 162 117.5];y=[7.5 141.5 23 147 22.5 137.5 85.5 -6.5 -81 3 56.5 -66.584 -33.5];z=[-4 -8 -6 -8 -6 -8 -8 -9 -9 -8 -8 -9 -4 -9];cx = 75:0.5:200;cy = -50:0.5:150;[cx,cy]=meshgrid(cx,cy);作出曲面图:代码如下:>> water>> cz=griddata(x,y,z,cx,cy,'cubic');>> meshz(cx,cy,cz)>> xlabel('X'),ylabel('Y'),zlabel('Z')>>作出等高线图:代码如下:>> water>> cz=griddata(x,y,z,cx,cy,'cubic');>> figure(2)>> contour(cx,cy,cz,[-5,-5],'r')>> hold on>> plot(x,y,'*')>> xlabel('X'),ylabel('Y')[结果]插值结果等值图:[结果分析及结论]根据等值图可看出:红色区域为危险区域,所以船只要避免进入。
建模实验报告
![建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4947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6.png)
建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针对建模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分别采用了数学模型、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建模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建模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精确度。
1.引言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统计模型或物理模型等形式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模,我们可以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变量,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实验将重点研究数学模型、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2.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数学模型是以数学的形式描述实际问题的模型。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几种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代数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和最优化模型。
2.1 代数方程模型代数方程模型是一种通过代数方程来描述问题的模型。
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代数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变量和关系,进而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得到问题的解。
在实验中,我们以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组作为例子,通过代数方程模型计算方程组的解。
2.2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是一种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问题的模型。
微分方程可以描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以一个经典的弹簧振动模型为例,通过微分方程模型求解系统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2.3 最优化模型最优化模型是一种通过寻找最优解来描述问题的模型。
最优化模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优化问题,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
在实验中,我们以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为例,通过最优化模型求解问题的最优解。
3.统计模型的建模方法统计模型是一种通过统计理论和方法来描述问题的模型。
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两种常见的统计建模方法。
3.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描述问题的模型。
在实验中,我们以一个销售数据的回归分析为例,通过建立销售额和广告投入之间的回归关系,预测未来的销售额。
3.2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描述时间序列的模型。
数字应用建模实验报告(3篇)
![数字应用建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7dd0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c.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建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应用建模是将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字应用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应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题目:某城市交通流量优化研究2. 实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字应用建模方法,优化该城市的交通流量。
3. 实验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该城市主要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数据、道路长度、交叉口数量、道路等级等数据。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交通流量数据,建立交通流量的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
(3)模型求解: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交通流量分布。
(4)结果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对缓解交通拥堵的影响。
(5)模型改进: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 实验结果:(1)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
(2)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较原始分布,道路拥堵程度明显降低,交通效率得到提高。
(3)通过模型改进,进一步优化交通流量分布,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数字应用建模方法,成功解决了某城市交通流量优化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心得1. 数字应用建模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装船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装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5b9d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2.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数学建模实验,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以装船问题为背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最终得到最优装船方案。
二、实验内容1. 问题背景某港口码头有一批货物需要装船运输,共有m种货物,每种货物的体积为Vi(立方米),重量为Wi(吨)。
船的载重能力为T(吨),载重体积为V(立方米)。
要求在满足载重和载重体积限制的条件下,使装船的货物总体积最小。
2. 模型假设(1)货物可任意排列,不考虑货物的形状和摆放方式;(2)货物的体积和重量均为已知,且每种货物的体积和重量均小于船的载重体积和载重能力;(3)货物的体积和重量之间成线性关系。
3. 模型构建(1)定义变量:设第i种货物的数量为xi(i=1,2,...,m),则总体积为:S = ∑(Vi xi)总体重为:W = ∑(Wi xi)(2)建立约束条件:载重限制:W ≤ T载重体积限制:S ≤ V(3)目标函数:最小化总体积,即:min S = ∑(Vi xi)4. 模型求解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迭代优化求解最优解。
(1)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代表一种装船方案,包括m种货物的数量。
(2)适应度函数:根据约束条件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值,适应度值越高表示方案越优。
(3)选择:根据适应度值对染色体进行选择,选择适应度值较高的染色体进入下一代。
(4)交叉:将选中的染色体进行交叉操作,产生新的染色体。
(5)变异:对染色体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
(6)迭代:重复步骤(3)至(5),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5. 结果分析与解释(1)结果分析: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最优装船方案,包括每种货物的数量。
(2)结果解释:根据最优装船方案,可以计算出每种货物的装船数量,从而实现总体积最小化。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数学建模实验,我们掌握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范文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d3dd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4.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以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背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何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求解,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实验过程和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货车配送问题的案例进行研究。
具体过程如下:1. 问题理解:我们首先详细了解了货车配送问题的背景和要求,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根据问题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的数学模型:- 假设有N个配送点,每个配送点有固定的货物数量和配送时长。
- 有M辆货车,每辆货车的最大载重量和最大配送时长是已知的。
- 目标是使得总配送时间最短的同时,不超过货车的最大载重量。
2. 数据处理:我们将问题中给出的具体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结构,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工作。
包括计算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货物数量等信息。
3. 建模与求解:我们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基于图论的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旅行商问题算法,来优化货车的配送路径和时间。
4. 结果分析:我们根据得到的结果,对货车的配送路径和时间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和参数设置的结果,找出最优解,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实验结果经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组满足条件的最优解。
在我们的实验中,总配送时间最短的方案是:...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算法和参数设置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货车配送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学习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模型建立、求解和分析的全过程,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等。
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全部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全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c534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b.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熟练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和求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题目进行建模:1. 题目一:某公司想用全行业的销售额作为自变量来预测公司的销售量,表中给出了1977—1981年公司的销售额和行业销售额的分季度数据(单位:百万元)。
2. 题目二:三个系学生共200名(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某公司计划招聘一批新员工,要求男女比例分别为1:1,甲系女生比例60%,乙系女生比例40%,丙系女生比例30%。
请为公司制定招聘计划。
3. 题目三:研究某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问题,收集了以下数据:居民年龄、收入、职业、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频率等。
请建立模型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步骤1. 问题分析:对每个题目进行分析,明确问题背景、目标和所需求解的数学模型。
2. 模型假设:根据问题分析,对实际情况进行简化,提出合适的模型假设。
3. 模型构建:根据模型假设,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4. 模型求解: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Python等)进行模型求解,得到结果。
5. 结果分析与解释: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四、实验报告1. 题目一:线性回归模型(1)问题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公司销售量,分析行业销售额对销售量的影响。
(2)模型假设:假设公司销售量与行业销售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3)模型构建:根据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 + ε,其中y为公司销售量,x为行业销售额,β0、β1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4)模型求解: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系数β0、β1。
(5)结果分析与解释:根据模型结果,分析行业销售额对销售量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题目二:招聘计划模型(1)问题分析:根据男女比例要求,制定招聘计划,确保男女比例均衡。
数学建模 实验报告
![数学建模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428ec56bec0975f465e254.png)
0.5151
-27.0424
14.9336
-1.0552
rint =
-22.6123 32.7016
-29.0151 28.0174
-3.0151 44.6125
-25.5842 31.0708
-41.2961 11.7646
-17.4529 26.8291
-30.9763 25.7415
由于置信水平a=0.05,处理结果p=0.00,p<0.05
R²=0.9747,指因变量Y的97.47%可由模型确定,Y与X1存在二次关系。
,所以得到回归模型:
Y=0.5239+1.7886*X1+0.0302*X1^2;
结果表明年均收入和人寿保险额之间存在二次关系。
接下来处理两个自变量X1,X2对Y是否有交互效应。
序号
y
X1
X2
1
196
66.290
7
2
63
40.964
5
3
252
72.996
10
4
84
45.010
6
5
126
57.204
4
6
14
26.852
5
7
49
38.122
4
8
49
35.840
6
9
266
75.796
9
10
49
37.408
5
11
105
54.376
2
12
98
46.186
7
13
77
46.130
4
14
14
-21.2462 34.3845
初中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
![初中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2b4b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0.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初中数学建模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实验以某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收集数据: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某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依据。
3. 建立模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
4. 模型求解:运用数学软件或编程工具求解模型,得到预测结果。
5. 模型验证: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四、实验过程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00份某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数据,包括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剔除无效数据,得到有效数据490份。
3. 建立模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选择多元回归模型作为本次实验的数学模型。
4. 模型求解:利用SPSS软件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以下结果:- 模型方程:Y = 0.05X1 + 0.03X2 + 0.02X3 + 0.01X4 + 0.005X5 + 0.002X6 + 0.001X7 + 0.0005X8- 其中,Y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概率,X1至X8分别为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天气状况、交通拥堵状况、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量等自变量。
5. 模型验证: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型预测结果:根据模型预测,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天气状况、交通拥堵状况、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
乘法_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
![乘法_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c450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1.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乘法作为基础的数学运算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探讨乘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立乘法模型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三、实验内容1. 问题提出假设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为20元,售价为30元。
公司计划在一段时间内销售1000件产品,请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公司在该时间段内的利润。
2. 模型建立(1)定义变量设公司销售产品的数量为x件,则公司获得的利润为y元。
(2)建立关系式根据题意,每件产品的利润为售价减去成本,即10元。
因此,公司销售x件产品的总利润为10x元。
(3)确定模型利润y与销售数量x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 = 10x。
3. 模型求解(1)确定模型参数根据题意,公司计划销售1000件产品,即x = 1000。
(2)代入参数求解将x = 1000代入模型y = 10x,得到y = 10 × 1000 = 10000。
(3)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可知,公司在该时间段内的利润为10000元。
4. 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销售数量,重新计算利润,并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乘法模型,并预测了公司销售产品的利润。
实验结果表明,乘法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实验总结1.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2. 乘法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模型预测、分析各种现象。
3. 在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问题,明确模型的目标和变量。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模版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573f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3.png)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模版一、实验目的数学建模是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到问题的答案。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建模与求解,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抽象与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建模与求解。
该问题是市场调查机构要对地区餐馆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以评估餐馆的服务质量。
但由于资源有限,调查机构只能选择一部分顾客进行调查。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确定调查的样本量大小,使其能够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准确代表整个顾客群体的意见。
三、实验步骤1.问题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2.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个概率模型来描述问题。
假设顾客的满意度服从一个二项分布,即每位顾客都有可能是满意或不满意。
我们通过计算满意度的均值和方差,来代表整个顾客群体的意见。
3.数学求解:根据建立的模型,我们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样本量大小进行估计,以达到一定的置信水平。
4.实验验证:最后,我们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到的样本量大小,看是否满足要求。
四、实验结果经过建模和求解,我们得到了样本量大小的估计结果。
根据我们的计算,当置信水平为95%时,我们需要调查的样本量大小为110人。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以及通过数学方法去求解这个模型。
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概率分布和统计学的知识,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进行建模和求解。
这对我们今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的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我们的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此外,我们的模型也有一些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一份关于数学建模实验的报告模板,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的内容可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以符合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
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名:缪金发
学号:0904130206
完成时间:2014 年12 月16日
习题五
1求解线性方程组
(1)⎪⎪⎩⎪⎪⎨⎧=---=++=+--=--+.0532,0375,023,024321432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0
532037502323024321432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代码如下:
所以x1=x2=x3=x4=1
(2)代码如下:
所以x1=x2=x3=x4=1
2求线性方程组的特解.
(1)⎪⎪⎩⎪⎪⎨⎧=----=++=+--=--+453223752223424321432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45322
3752223424321432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代码如下:
(2) 代码如下:
3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5
332
3
221
242143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代码如下:
4当a 为何值时,方程组⎪⎩⎪⎨⎧=++=++=++111
321
321321ax x x x ax x x x ax 无解、有唯一解、有无穷多解?当方程组有解时,
求通解.
代码如下:
当a=-2时无解,当a !=2时有解,此时x1=x2=x3=1/(a+2)
5 解方程:
(1)1sin =-x x ; (2)14
22=-+x x x ; (3)1cos 2sin =+x x ; (4)232=-x xe x ;。
(1)代码如下:
(2) 代码如下:
solve('x+(2*x/(x^2-4))=1','x')
ans =
1/3 - (44/27 - (27^(1/2)*59^(1/2))/27)^(1/3) - 7/(9*(44/27 -
(27^(1/2)*59^(1/2))/27)^(1/3))
(3^(1/2)*(7/(9*(44/27 - (27^(1/2)*59^(1/2))/27)^(1/3)) - (44/27 -
(27^(1/2)*59^(1/2))/27)^(1/3))*i)/2 + 7/(18*(44/27 -
(27^(1/2)*59^(1/2))/27)^(1/3)) + (44/27 - (27^(1/2)*59^(1/2))/27)^(1/3)/2 + 1/3
7/(18*(44/27 - (27^(1/2)*59^(1/2))/27)^(1/3)) - (3^(1/2)*(7/(9*(44/27 -
(27^(1/2)*59^(1/2))/27)^(1/3)) - (44/27 - (27^(1/2)*59^(1/2))/27)^(1/3))*i)/2 +
(44/27 - (27^(1/2)*59^(1/2))/27)^(1/3)/2 + 1/3
(3) 代码如下:
(4) 代码如下:
6 解方程组:
(1)⎩⎨⎧=-=+-7
412632222y x y x xy (2)⎩
⎨⎧=+=-3sin 3cos sin 2sin 4cos y y x y x (3)⎩⎨⎧=++=++0
02w z y w vz uy (这里y , z 是未知量)。
(1)代码如下:
(2)代码如下:
z=solve('cos(x)-4*sin(y)=2','sin(x)*cos(y)+3*sin(y)=3');
z.x
z.y
Warning: The solutions are parametrized by the symbols:
z1 = RootOf(z^6 + (5*z^5)/3 + (41*z^4)/3 + 14*z^3 + (41*z^2)/3 + (5*z)/3 + 1, z) minus RootOf(z^5 + (5*z^4)/3 + (38*z^3)/3 + (23*z^2)/2 + (23*z)/3 - 5/6, z)
> In solve at 180
ans =
-2.0*atan(0.32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42857*z1^5 + 0.607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4286*z1^4 + 4.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z1^3 + 5.25*z1^2 + 3.392857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z1 + 0.26190476190476190476190476190476)
2*atan((35^(1/2)*i)/7)
-2*atan((35^(1/2)*i)/7)
ans =
2.0*atan(z1)
pi/2
pi/2
(3) 代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