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花城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1171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6.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描绘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梅花和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词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梅花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对比法: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梅花和诗词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乐器。
3.梅花的相关资料:图片、诗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踏雪寻梅》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同时,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对于难点部分,可以分组练习,或者让学生单独演示。
4.巩固(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对于唱得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上台演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梅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梅花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精神内涵,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梅花的品质。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0876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6.png)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和表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4. 演唱练习:分组或个人演唱,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姿势。
5. 表演练习:分组或个人表演,老师指导并纠正动作和表情。
6. 总结: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有所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 乐谱:提供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
2. 第二课时:分析歌曲艺术特色,进行演唱练习。
3. 第三课时:指导表演方法,进行表演练习。
4. 第四课时: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九、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回家后,思考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写下自己的感悟。
十、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踏雪寻梅》的合唱表演。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进行比较学习。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e144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3.png)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雪地里行走,寻找梅花的美丽景象。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跳跃性,适合学生学习。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独立演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底蕴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跳跃性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
2.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底蕴。
3.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演唱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和文化底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伴奏。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分组标志:如不同的颜色或数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对《踏雪寻梅》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踏雪寻梅》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讲解跳跃性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演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1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120a8e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7.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踏雪寻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梅为题材,描绘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梅花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文化意义,感受歌曲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踏雪寻梅》;2.了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培养音乐审美能力;3.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梅花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美;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4.欣赏法:聆听优秀演唱版本,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梅花图片,介绍梅花的文化内涵;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供学生欣赏和学唱;3.乐谱:分发给每个学生,便于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
同时,简要介绍梅花的文化内涵,为学生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随后,分发乐谱,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代表进行演唱,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让学生谈谈学习这首歌曲的收获,加深对梅花文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播放其他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通过对比不同演唱者的表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文化内涵和歌曲的美。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2be0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a.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歌曲以梅为载体,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梅花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寓意。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也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梅花的热爱,传承梅花精神。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4.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梅花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3.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梅花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和歌曲的魅力。
2.讲解法:讲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寓意。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梅花图片和歌曲音频资料。
2.准备教学PPT,包括歌词、旋律、梅花图片等。
3.准备钢琴或其他电子琴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同时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然后教授歌词,让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表达。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讲解梅花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寓意。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梅花故事。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138ce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花城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傲雪开放的景象,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歌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及意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学会歌曲《踏雪寻梅》,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踏雪寻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把握。
2.理解歌曲的意境,把握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雪梅的世界,感受歌曲意境。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歌曲乐谱。
4.录音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梅花傲雪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雪梅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品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踏雪寻梅》的意义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歌曲,加强发音和节奏的掌握。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3课 歌曲《踏雪寻梅》|花城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3课 歌曲《踏雪寻梅》|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c00d0daeaad1f346933ff3.png)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踏雪寻梅》
授课班级
学习内容分析
歌曲《踏雪寻梅》是一首语言精练,表现诗情画意的歌曲。描绘了雪过天晴,腊梅怒放,作者骑着驴儿伴随着丁当作响的铃声,悠然自得地经过白雪覆盖的小桥的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唱,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过程与方法
(2)简单介绍词作者:刘雪庵
四、学唱歌曲
(1)第三遍聆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结束后,学生指出曲中的难点,并自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旁辅助)
(2)师生一同解决难点。
(3)老师弹唱两遍,第一遍要求学生轻声跟唱,第二遍与老师一同演唱。演唱完毕后老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注意力度和表情记号)
(4)带入情绪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思
本节课之所以选择了黄自的《踏雪寻梅》,一是因为前不久刚学习了黄自的另一首歌《采莲谣》,在学生对作品以及作曲家还有印象的时候,用复习导入的形式回顾了一下旧曲子,并且带入到新曲子的学习。二是梅花有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五年级的语文课中也刚好学到了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因此在拓展环节中也引用到了这首诗词,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梅花的好品格。
通过对歌词及歌曲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延伸至梅花的高尚品格。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梅花这种不畏严寒,坚强刚正和高洁的气质。
教学重点
学会带着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带休止符乐句的学习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歌曲《采莲谣》,营造上课氛围,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复习导入
在教学环节当中,秉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克服重难点的学习上,尝试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性。在学唱环节,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观察谱面,不错过一些表情记号。但学生在实际演唱时并没有很好的做出来,我也没能及时的指正。在最后改编歌曲的环节上应用了三年级所学过的歌唱形式——卡农来进行改编。希望通过这小小的创意,能让学生明白音乐是灵动的,可以大胆进行创编,并且如果能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就最好了。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3d7e5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e.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一个人在雪地里骑马赏梅的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素养,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赏梅的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赏梅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雪地的场景可能较为陌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2.了解歌曲背景,理解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美妙;3.培养学生对赏梅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2.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赏梅文化等知识;3.图片、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踏雪寻梅》的乐谱;2.准备关于赏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雪地赏梅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赏梅的文化背景,为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踏雪寻梅》,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操练,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演唱。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踏雪寻梅》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71ca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b.png)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雪中寻找梅花的美丽景象,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冬季的特色。
这首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3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呼吸等。
但部分学生对冬季的景象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冬季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冬季的美。
3.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比较难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掌握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知识。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示范等。
3.钢琴:伴奏歌曲。
4.教学用具:如节拍器、乐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冬季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冬季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踏雪寻梅》,包括歌曲的曲作者、歌词作者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可以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冬季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知识。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b6557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b.png)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京剧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歌曲前面的京剧念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喜欢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音乐作品。
然而,对于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欣赏京剧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美妙。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京剧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3.了解京剧的特点,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踏雪寻梅》,并能理解和欣赏京剧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2.教学难点:京剧念白的节奏和韵味,以及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模仿、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京剧表演,直观地展示京剧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演唱技巧。
4.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京剧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3.学唱歌曲:教唱歌曲,重点讲解京剧念白的节奏和韵味。
4.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5.展示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京剧与现代音乐的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踏雪寻梅》京剧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歌曲《踏雪寻梅》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等。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fb4fdb4431b90d6d85c7a9.png)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花城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冬日的遐想中的一首歌。
《踏雪寻梅》赞扬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的雪梅精神。
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歌曲曲调轻快活泼,抒发了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有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个别男生唱不了高音,而多数女生能用假声唱歌,应指导他们轻声、正确地演唱。
五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强,但是上课不太敢于表现自己,应给予鼓励。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指导学生发声,达到音色统一,强弱分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顿音记号,正确地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
2.技能目标: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处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碰铃,双响筒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赏梅1.教师演唱《梅花引》,学生欣赏梅花图片。
2.吟诗颂梅,揭题。
二、听梅1.初听歌曲,师生合作找出歌曲描绘的景物,完成拼画。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特点。
3.简介歌曲的作词:刘雪庵,作曲:黄自,以及《踏雪寻梅》的典故。
三、读梅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歌曲前半部分的节奏训练,解决前半拍休止节奏的朗读。
3.合奏小乐器。
4.顿音记号的演唱及处理。
四、唱梅1.将“骑驴”和“好花”的旋律用“lv”进行练声。
2.师生合作完成简谱的演唱。
3.学生试着演唱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高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4.引导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
5.用小乐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播放合唱版的《踏雪寻梅》,感受合唱的魅力。
六、总结梅花处处留余香。
本节课通过学唱《踏雪寻梅》,同学们要懂得感受音乐的情绪,在生活中发现美。
我们要把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运用到学习上,坚持不懈,昂首怒放。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冬日的遐想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花城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冬日的遐想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1b8e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d.png)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冬日的遐想歌曲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冬日的遐想》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
歌曲以轻松欢快的节奏,描绘了冬日里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踏雪寻梅的情景,歌词中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一种美好的冬日遐想。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重复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孩子们在雪地里欢快的气氛;第二乐段以优美的旋律,展现了踏雪寻梅的美好景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有一定的提高。
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能够较好地理解歌词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欢快气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冬日的美好景象,体验在雪地里嬉戏的乐趣。
2.学会歌曲《冬日的遐想》,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感,尤其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掌握。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冬日雪地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用优美的歌声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冬日雪地的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分组标志:雪花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冬日雪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冬日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演唱歌曲《冬日的遐想》,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特点。
然后,教师再次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体会节奏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7cbb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3.png)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感受“踏雪寻梅”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踏雪寻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踏雪寻梅”的曲调分析、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
3. “踏雪寻梅”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分析“踏雪寻梅”的曲调和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演奏“踏雪寻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踏雪寻梅”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奏“踏雪寻梅”,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踏雪寻梅”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 教学乐器:古琴、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踏雪寻梅”的兴趣。
2. 讲解:分析“踏雪寻梅”的曲调、演奏技巧,讲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3. 示范:演奏“踏雪寻梅”,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踏雪寻梅”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分组练习演奏“踏雪寻梅”,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踏雪寻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奏“踏雪寻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
2. 演奏技巧:评估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演奏技巧进步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演奏“踏雪寻梅”。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中国传统音乐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3. 开展中国传统音乐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奏水平。
歌曲《踏雪寻梅》-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踏雪寻梅》-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ca7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0.png)
歌曲《踏雪寻梅》- 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歌曲介绍《踏雪寻梅》是一首经典的民间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又富有感情,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中的佳品之一。
此外,《踏雪寻梅》也是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材内容,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教学笔记。
二、歌曲分析1.歌曲结构作曲者将《踏雪寻梅》分为了A、B、C、D、E等几个部分。
A部分A部分分为两段,都是由平稳悠扬的旋律组成,采用中音区的声部演唱,结构清晰,属于引子。
B部分B部分旋律流畅动听,高音区的声部和低音区的声部相互呼应,风格各异。
C部分C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声音高昂、慷慨激昂,音乐节奏明快,旋律跌宕起伏。
D、E部分D、E部分为歌曲回旋部分,D部分采用了C部分的旋律,E部分则由A部分的旋律结尾。
2.歌曲情感歌曲《踏雪寻梅》表达了一个青年男子夜里踏着雪去找寻梅花的痴情故事。
由此可以得出歌曲的情感主题是“思念与追求”。
三、教学步骤1.启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想象,当作文化素材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让学生看到精选的图片或视频,调起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情。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在学习歌曲之前,最好先了解歌曲的情节。
接下来,让学生听歌曲,跟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熟悉歌曲的歌词。
3.学生自主欣赏让学生自己欣赏这首歌曲,可以包括学生独自欣赏或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合唱。
4.声部分配在学生熟悉了歌曲后,为各个声部分配音,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合唱声部,然后让每个声部分别进行练习。
5.合唱训练为了更好地练习,可以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适时听众进行合唱练习。
6.合唱演出当学生充分掌握了合唱的歌曲之后,安排学生在班级演出或其他有机会表演的地方进行演出,展示他们的成果。
四、总结通过学唱《踏雪寻梅》这首经典的民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声部组合方式,学习旋律和歌词,了解民歌的情感主题,并且锻炼学生欣赏、合作和表演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踏雪寻梅》五年级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踏雪寻梅》五年级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70316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1.png)
乐。
五、总结 《踏雪寻梅》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
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下课!
教学目标:
《踏雪寻梅》
花并根据力度变化准确表现
歌曲的情绪意境。
重难点:
1、乐句中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
2、体会歌曲情韵,能根据力度变化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跟着琴声演唱旋律卡上的旋律;
重点学习乐句 0 1 3 5 | i 7.5 | 3 6 5 |
(指出八分休止符,八分附点音符的唱法) 8、加上歌词演唱,引导学生力度记号的用意,让感情更加细腻。
三、巩固歌曲的学习,强调带上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感受歌曲 的情韵意境。
四、拓展 欣赏合唱版本《踏雪寻梅》,感受合唱带来更饱满、更立体的音
35 5 、 2 5 5 、 1 i i
(指出 1 i 是八度关系的音程,引导学生抬笑肌轻声唱。)
2、跟着琴声演唱旋律卡组合而成的乐句;
2/4 3 5 5 | 2 5 5 | 3 5 5 | 1 i i ||
3、旋律上的每个音上面加上顿音记号,再演唱一遍;
2/4 3 5 5 | 2 5 5 | 3 5 5 | 1 i i ||
(指出顿音记号是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引导学生唱得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2踏雪寻梅花城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2踏雪寻梅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8be661804d2b160b4ec0e7.png)
课题踏雪寻梅课型或模块综合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略览冬雪梅花风光,感受梅花之美。
2、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使学生知道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从而启发儿童不怕苦不怕难、积极向上俏而报春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对比、模唱、学唱的过程中开心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欢快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增强五线谱读谱能力,并正确演唱歌曲,具备简单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大跳音程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
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表现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但对于一些即兴、演奏、律动的表演做起来并不能很得心应手,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量不足是一大原因,而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自认为“长大了”,开始不好意思表现、不大愿意表现了,但我还是一步步的引导并不断的鼓动学生参与其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音响、钢琴、敲击乐器、研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一、常规练习1、对唱问好2、提供热身节奏3、请学生复习音阶手势4、请学生进行读谱练习,通过正确读谱唱谱来换取小打击乐器。
5、情景导入:请学生欣赏ppt图片和音乐,说出自己的感想。
1.跟老师问好2.学生即兴热身动作3.边唱C大调音阶,边做相对应的手势。
4.唱准《踏雪寻梅》中的部分旋律。
换取乐器。
5.欣赏“雪中梅景”感受歌曲气氛,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
通过歌唱问答问好、跳舞等形式来作为音乐课的课前热身。
音阶手势和读谱练习,帮助学生练习音准和熟悉五线谱,同时预习《踏雪寻梅》中的旋律。
拿到乐器为后面的伴奏做准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课《踏雪寻梅》|花城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课《踏雪寻梅》|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2195ce80eb6294dd886c54.png)
教学目标⒈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⒉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⒊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相关背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为: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重点难点⒈弱起拍处的演唱。
⒉调音记号的演唱。
⒊大调音程的演唱。
⒋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过程学习导入1、组织教学2、基本发声练习3、重点乐句练习2/4 3 5 5 ︱2 5 5 ︱3 5 5 ︱1 1 1 0 ︱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
4、教师:铃声清脆、悦耳,应该唱得跳跃、有弹性。
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这是什么记号?学生:跳音记号。
▼ ▼ |▼ ▼ ▼ |▼ ▼ ▼ |▼ ▼ ▼ |2/4 3 5 5 ︱2 5 5 ︱3 5 5 ︱1 1 1︱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
教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
(学生跟琴演唱)这叮叮当当的铃声来自哪里呢?学了今天的歌曲大家就明白了。
歌词欣赏1、与学生一起赏析歌词。
解释“雪霁”、“坝桥”。
2、引导同学们找到答案!铃声是从驴脖子上传出来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3、出示梅花的图片,视听结合,营造意境,“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曲作者黄自(介绍曲作者黄自)。
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演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歌曲学习1、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让我们跟着琴声用“lu”音完整地哼唱歌曲。
2、教师:同学们让我们跟着琴声,尝试唱一遍曲谱,(学生用稍慢的速度,轻声演唱曲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提问法、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歌曲、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欣赏歌词。
同学们,老师真羡慕你们,能在这么美的校园学习,你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愉快吗?我国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和你们一样,有着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
他用一首小诗把自己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描绘了出来。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2、师伴乐朗诵。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4、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同学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刘雪庵先生的老师——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也很喜欢这首小诗,于是他为这首小诗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我们来欣赏一下。
5、再听歌曲,随乐律动,感受歌曲愉悦的情绪。
同学们,刘雪庵先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踏雪寻梅,多开心呀!现在,让我们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雪地里走走,欣赏美丽的雪景和梅花。
小毛驴在哪呢?就在我们的脚下。
(带领学生用脚踏着节拍××︱××︱模拟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
6、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
同学们,刚才大家骑着小毛驴去看雪景、赏梅花,心情怎样呀?(开心、愉快)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美好愉快的心情用
我们的身体语言再次感受歌曲。
二、学习歌曲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掌声送给自己。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1、跟琴学唱歌谱。
2、用“lu”哼唱(引导学生用集中、圆润的声音哼唱歌谱,让声音美起来)
3、跟琴学唱歌词:
4、师范唱,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
5、把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加入到演唱中。
6、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编小音乐剧,表现歌曲
1、分组演练;
2、合作展示。
四、教学拓展
1、介绍词作者和曲作者。
2、欣赏合唱版《踏雪寻梅》,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3、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用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对美的追求,相信你们是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美。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