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论文概要

合集下载

论文篇-城市《设计-论文》

论文篇-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中的地域性【摘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从而体现它的个性,使人们可以感受分别各个不同的地区。

因此具有民族个性的、地方特色的、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城市设施系统是城市设计中值得注重的方面。

本文从影响城市设计中的地域因素出发,分析了影响城市设计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公众观念等地域因素,为城市设计提供地域性因素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设计,地区环境,地区文化,公众观念。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包括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其他建筑等实体一起,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与研究基础。

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的功能,同时彰显了城市的品位,更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文明程度。

城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之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而地域性因素,包括地域环境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公众观念因素(人的因素)等则是影响城市环境设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设计师而言,关注和讨论影响城市社区设计的地域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文中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地域性因素。

一、地域环境因素社会越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

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应该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

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二是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

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把环境分为共性的自然环境和个性地域环境两种环境。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摘要】建筑立面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对收集到的建筑立面定义进行分类,这些定义从建筑学、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美学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立面。

虽然定义之间会有着不同,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建筑立面;空间界面;城市设计【Abstract 】The building elevation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is one of essential factors, this paper tries to collect to the building elevation of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these definitions from architecture, urban space design, urban aesthetics of the building elevation Angle different research. Although the definition will have different between, but between them or have internal relations.【Key words 】the building elevation; Space interface; Urban design中图分类号:TU3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前言一直以来,人们认同“空间”乃是建筑的“主角”。

毕竟,绝大部分建筑中,对人有实际意义的就是空间。

然而作为“配角”之一的立面,因其独有的艺术作用,亦在建筑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建筑立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筑立面的发展历程建筑立面是随着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立面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图1)。

图1 建筑立面的历史发展曲线在古代建筑史上,建筑功能的单一使得建筑立面成为了建筑建筑师们表达设计思想的场所。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

城市设计研究论文3篇第一篇1规划背景及项目历程大连,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三区相叠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优势。

随着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城市确定西拓北进的发展方向,将城市西拓至旅顺、北扩到金州。

大连市体育中心位于北拓的重要节点,通过对其周边区域的改造,将推进大连主城区的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北进的步伐。

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是以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要比赛场地之一的体育中心为核心形成的片区。

体育中心是大连市为举办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全运会而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该项目作为大连市的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直接推动了体育中心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工业区和物流仓储区的搬迁改造,与之配套的商业、旅馆业、文化娱乐等项目及规划居住项目的兴起将带来城市新一轮建设,形成一个全新的大连城市形象。

兴建的“鹏辉新天居、南岭花园、井西小区、绿园小区”等一批新型居住区,以及配套建设的商务办公、医院、汽车4S店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使该地区的城市面貌将在全运会之后焕然一新。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体育中心周边区域作为大连体育新城建设的标杆,以高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技术和举措作为大连北部地区建设的形象和技术典范。

规划形成一个集商务办公、运动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度假、高档居住为一体的大连北部第一个低碳城区。

大连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到对运动理念的延续、对整个南关岭片区城市肌理的传承、对体育中心相应配套的承担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最终,使其成为大连后亚运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起点而带动新一轮大连北部片区的城市化进程。

3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通过科学、合理、务实的规划和适宜的空间设计理念,着力建设一个功能聚集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形象鲜明的低碳生态核心区,展示大连北部未来城市中心的标志形象。

规划最大化利用区域景观资源,引入“环”状公园理念和步行休闲绿环系统,形成网络化的生态绿化空间。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从概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介绍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即介绍本文的内容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引导读者对城市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概括论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设计进行定义和说明;接着深入探讨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介绍城市设计的原则,指导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在实践中遵循的准则。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设计的价值,强调城市设计对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性;展望城市设计的未来,探讨城市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呼吁更多关注城市设计,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城市设计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设计,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城市设计这一重要领域,呼应文章标题“城市设计文本”的主题和宗旨。

1.3 目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城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设计还可以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章】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的⽣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平为⽬标,以城市⽂化特⾊展⽰为特征的规划设计⼯作。

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①在城市设计艺术上,古罗马城市更强调以直接实⽤为⽬的,⽽⾮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设计的最⼤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

他们将古希腊⼴场⾃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散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的开敞空间,并娴熟的运⽤轴线系统和透视⼿法建⽴起整体壮观的城市空间秩序;②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③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量和组织性,利⽤⼀组⽐例关系,使建筑本⾝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不需要⼈的尺度。

3、【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①巴洛克城市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何美学的集中反映;②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然、随机的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③宽阔笔直的⼤街穿起若⼲个豪华壮阔的⼴场,⼏条放射性⼤道通向巨⼤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潮。

4、【霍华德的“⽥园城市”与赖特的“⼴亩城市”的区别】:从社会组织⽅式上看,霍华德是⼀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劳资双⽅的和谐关系,⽽赖特则是“个⼈”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英亩,相互独⽴;从城市特性上看,“⽥园城”是⼀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有相结合乡村⾃然优雅的环境,是⼀种折中⽅案,⽽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然乡⼟之中,从后市的影响上看,“⽥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赖特的“⼴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资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5、明北京中轴线: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钟⿎楼构成长达8km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殿,并延伸到景⼭和钟⿎楼。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之我见【摘要】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对整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有着极大影响,是更应该重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人性化;可持续发展1 城市发展的现状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

然而面对经济繁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体量建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前所未有的大尺度景观,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资源耗费,前所未有的环境破坏”。

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

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

理论滞后,经验贫乏也必然导致城市设实践的盲目,这些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并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2.1 建筑给与城市艺术的美感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

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

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

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2.2 建筑使城市具有特色的沿革性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

城市规划概论范文

城市规划概论范文

城市规划概论范文首先,城市规划要遵循城市的层次性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同时,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城市的不同层次上进行规划,如市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域和郊区等。

其次,城市规划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城市规划还需要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城市规划要具备综合性。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交通、住宅、公共设施、绿地等。

综合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具备可塑性。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动态和未来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城市规划要有革新精神,不断更新和优化规划方案,使城市能够适应不同时期和需求的变化。

最后,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性。

城市规划要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要,引导城市的发展朝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城市规划概论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法规和规划案例等。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城市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等。

规划法规是指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规范了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规划案例是指实际城市规划项目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概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师和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概论,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规划概论的研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城市设计概论论文

城市设计概论论文

学号: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建筑学班姓名:课程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时间:奥体酒吧街改造设计一、项目概述区域特征奥体酒吧街坐落于浑河南岸,位处于青年桥与富民桥之间,毗邻五里河水岸公园,全长2公里,为1-2层联体带状建筑,是在原有浑河刚性防洪堤基础上改造形成。

此举不仅在满足防洪堤的原始使用功能外进一步开发了其商业价值,提升了城市公共设施的社会使用价值,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奥体周边环境,完善了配套设施。

2007年10月27日,随着浑河景观带改造二期工程接近尾声,其亮点之一的浑河南岸酒吧一条街已正式启动,并开始面向社会招商。

2008年,第一家酒吧在此落户,陆续有洗车行、酒店、瑜伽馆在此落户。

而这条街最初在浑南闪亮登场时,它打造的华丽形象吸引着想投资的业主们。

奥体酒吧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处于浑南新区极具代表性和商业价值的奥体版块内,是"金廊"和"银带"的交汇点。

酒吧街周围有很多新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如亿丰时代广场,泛华广场,女人街等。

这些商业项目为提升周边地区人气和商业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条街,曾经要打造成沈阳的“兰桂坊”,而最初的发展模式是模仿北京的后海酒吧街,然而时间证明这一想法并没有实现。

周边环境奥体中心酒吧街区域位于浑河南岸,西面有浑河大桥,紧邻的东面是五爱隧道。

相邻浑河的绿化带显得破败而稀少。

整个浑河南岸的绿化带大约以浑河大桥为界,浑河大桥西侧绿化带空间开阔、绿化茂盛、视觉景观良好,而浑河大桥东侧绿化带宽度相对西侧较小,绿化破败,视觉景观较差。

奥体酒吧街北边是沿河的滩地公园和浑河景观带,南边就是奥体中心,站在商业街二楼的步行长廊或者是三层的观景平台上,浑河对面的五里河公园,浑河南岸滩地公园还有泛着碧波的浑河景观便可尽收眼底。

更主要的是奥体中心酒吧街空间品质很差,采光不足,白天也黑压压的一片,再加上线性的无特色的空间,车辆大都疾驰而过,行人更是少之又少,所谓酒吧街更是生意稀少,有不少市民戏称改为“洗车街”更为合适。

城市建设概论论文:常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_城市陆地港建设概论

城市建设概论论文:常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_城市陆地港建设概论

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25青年论坛城市贸易之间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与交通成本,贸易只有在交通成本相对于生产力差别较小时才是有利可图的,一旦交通上具有规模经济,贸易则会促使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下,城际之间的贸易交通逐步以航空、航运为主,从而促使城市功能分区中出现以巨大航空港、航运港为主,以办公、商业、接待、娱乐、工业等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该地区内形成的庞大的产业体系以及大量就业人员,成为传统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高度流动性、高度集约化、高度垄断性和高度渗透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促使国家之间的竞争向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转化,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焦点。

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城市逐步通过调整自身的角色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市群的身份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庞大的交通体系网,其交通则提高了对陆路交通的依赖性。

1城市陆地港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城市中以火车站及汽车站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不仅包含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还包括围绕这一枢纽形成的各类设施、工业、商业、居住、娱乐等一系列的功能设施。

在此引入“航空港”、“航运港”的概念,借鉴其城市管理、交通组织、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优点,以交通规模化带动相应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及升级,促使城市功能布局与分区进一步完善,加强特大城市的经济能量的积聚,促使城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

对于该地区的合理更新发展不应只是规模的简单拓展,而应是依托城市现状,对城市交通、土地、经济、环境等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使城市产业结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不断趋于完善。

一个城市按照火车站及汽车站与城市CBD的关系,大致可以将其分为“重合型”、“边缘型”、“独立型”三种方式,我国大多数城市多属于“边缘型”与“独立型”,即陆路交通枢纽体多位于CBD的外围或者以外,其与中心的距离在2.5~6km之间。

城市设计概论 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概论 结课论文

浅析天津城市特色摘要:本文根据在天津的实际观察、感受结合上课所学,对天津的城市特色做简要分析。

具体内容主要从道路交通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个人觉得属于天津特色的要点。

以道路交通为切入点,主要原因是各个城市建筑风貌大同小异,并且天津市风貌建筑分布较为集中,而道路交通相对更加直观。

关键词:天津城市特色节点立交桥单行路正文:关于天津市的城市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标志性的天塔,也不是小白楼等有名的建筑,反而是交织于建筑物之间的道路网络。

下面从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第一方面,就是立交桥。

天津多处修建立交桥,可以说主要的车流经过之处必定是有立交桥的。

个人认为,这其中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天津市直辖市,城市覆盖范围广,道路交通网络比较复杂。

于是城市布局中遍布立交桥,构成了天津的特色。

那么,使用立交桥的意义是什么,是否这是一种必须呢?严格的说,立交桥叫做立体交叉桥(Interchange,简写作IC)是高架道路与其他公路交汇之处,利用“立体交叉”与数条匝道(C-D Roads或Ramps)组成,引导车辆转换不同公路的交通设施。

当两条高架道路交汇时的立体交叉桥,则另称为系统立体交叉桥(Junction,简写作JCT)。

当前,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车辆日益增多,这是根本的原因。

具体原因有两点:一、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交通的拥挤,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

因此,立交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出现了,用空间分隔的方法,以消除道路的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得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空间分隔的方法固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不过有利亦有弊。

首先立交桥空间上的占用量很大,对于建筑密度日益增加的今天也是不小的损失,其次立交桥的使用,对行人有很大的影响,就天津而言立交桥的下方同样是车道,并且极其复杂,这涉及到行人的便捷以及安全问题。

作为行人中的一员,我也深有体会。

二、由于城市环线与高速公路网的联结需要,必须使用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来分流和引导。

于是立交桥便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实例分析项目一:深圳前海合作区19单元08街坊01地块公共空间项目咨询及概念设计1.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前海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南山半岛西侧,用地范围沿前海湾呈扇形分布,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和前海湾海堤岸线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4.92k㎡。

)内,前海合作区是深圳市未来的CBD,本案例基地位于前海合作区三湾中的妈湾。

基地北侧为城市绿色轴线直通大海,东西侧均为高层和超高层商办,其中西北侧为妈湾板块制高点330m的世贸金融中心。

2. 项目解读与分析:1)功能定位:在本地块发生的公共活动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人流、多功能等特色。

项目要求提供文化展示类的文化室,购物休闲的地下商业街,市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活动场所,地铁接驳公交车站的换乘场所,为高密度地区提供绿色缓冲公园等。

对于有限的空间而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复合化,立体化设计是该地块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满足使用功能的首要要求,设计应尽可能发掘这些可能性,使其成为一处具有复合型立体交通功能的体育休闲市民广场及公园。

2)空间结构:从空间结构上,将方案解析为竖向空间结构和水平向(城市界面)的空间结构,竖向结构分布上自下而上为地铁车站站台层(B2,独立管控区域),商业、站厅、地库、能源站(B1,半开放半独立管控区域),运动、休闲、茶饮、文化馆、公交首末站(1F,开放区域)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水平向分为两个平面,分别是地面和地下,地面整体向四周城市界面呈现友好开放的姿态,同时借助同心圆、渐近线式的环状景观组织地面功能分布。

经过分析,由于南侧为城市快速路,对人行车行均有阻隔作用,因此最为消极(人流最少),相反,西北侧容积率最高,人员最为密集,因此将城市空间按梯度划分为由积极到消极、由公共到私密、由运动到休憩等多重空间。

从地下层看,强调地下空间的连续性和关系,将车库、商业等功能考虑与周边地块统筹考虑互相分担压力,共享商机,简化人行流线,倡导公交优先。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规划设计概论》课程论文探析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20XX12月探析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摘要:对城市生态住宅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从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生态住宅区道路系统规划、信息与智能系统规划几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规划设计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引言生态住宅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主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建筑、区域发展战略、信息、生物、资源利用等专业知识与系统工程方法,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尺度内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区。

本文对城市生态住宅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

1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城市生态住宅区规划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能充分融合技术和白然的人类活动空间,具备优美环境,能诱发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居住环境。

生态规划设计是以人—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应用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这等多学科知识以与多种技术手段,去设计和调控生态住宅区中的各种生态关系与其结构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人与自然石作一个整体,综合空间、时间等要素,协调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自然和谐共生。

波兰科学院院士彼得·萨伦巴教授曾提出整体规划方法论,整体规划就是把规划中最基本的四大要素,即空间、功能、时间、地域和部门以与有关的一切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摘要】建筑立面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对收集到的建筑立面定义进行分类,这些定义从建筑学、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美学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立面。

虽然定义之间会有着不同,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建筑立面;空间界面;城市设计【 abstract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is one of essential factors, this paper tries to collect to the building elevation of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these definitions from architecture, urban space design, urban aesthetics of the building elevation angle different research. although the definition will have different between, but between them or have internal relations.【 key words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space interface; urban design中图分类号:tu3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前言一直以来,人们认同“空间”乃是建筑的“主角”。

毕竟,绝大部分建筑中,对人有实际意义的就是空间。

然而作为“配角”之一的立面,因其独有的艺术作用,亦在建筑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建筑立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筑立面的发展历程建筑立面是随着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立面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图1)。

图1 建筑立面的历史发展曲线在古代建筑史上,建筑功能的单一使得建筑立面成为了建筑建筑师们表达设计思想的场所。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黑体小二粗体居中)作者名(楷体小四粗体居中)摘要(黑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关键词(黑体五号粗体):内容(楷体五号关键词间空两格)正文(宋体五号)1.第一级标题(宋体小四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1第二级标题(宋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1.1第三级标题(宋体五号粗体)内容(宋体五号)(1)第四级标题(宋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①第五级标题(宋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正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使用上标标识,如[ 1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粗体):内容(楷体五号)[序号]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图书格式)[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刊物名.期数/日期(期刊格式)[序号]作者名.论文题目.网址(其它格式)基于生态型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探索——以淮安生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产业面临新一轮结构大调整,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应再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而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

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生态型城市设计则是在生态城市发展趋势下的一项跨学科活动,它应遵循紧凑性、适宜步行、多样性等原则,应从生态视角、生态策略、生态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城市空间。

综合考虑生态型城市的具体要求,构建多重网络体系,参照细胞体组织形式营建新的邻里关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生态策略和生态技术等。

本文以江苏淮安生态新城为例,提炼出生态型城市设计的关注重点,力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可实施的生态型城市设计之路。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城市设计低碳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环境与生态危机正初显端倪,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矛盾。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城市为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论论文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赵世明(2013级城乡规划1班)摘要: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目前正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

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等,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城镇化产业结构我国城镇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持续增长,那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在新增人口问题与城镇住房问题等。

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以自己的家乡县--大方县为例,浅谈一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

一、大方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目前,大方县城镇化率为31.41%,老城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0.488公里。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67套,建设园区及乡镇公共租赁住房521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67户。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44亿元,建成商品房187.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5.85万平方米。

建成完善污水管网5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29.18%,污水处理率88%,路灯完好率98%,亮灯率98%。

基本建成黄泥塘镇、六龙镇、瓢井镇、凤山乡、文阁乡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农村人口转移2000人,完成全县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65个行政村2904个村民组院坝硬化390.87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4218.95千米。

虽然在县城和一些乡镇中的城镇化问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讲,城镇规模普遍偏小。

中心城镇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毕竟有限,城镇的经济也难以发展。

二、城镇建设产业结构1.工业结构较为单一、目前仍是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体,而且基本上是以采掘业为主。

以附加值低为基本特征的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较短。

城市设计原理论文[五篇]

城市设计原理论文[五篇]

城市设计原理论文[五篇]第一篇:城市设计原理论文城中村街道活力的发展:以武汉起义门社区为例【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城中村其实际的价值倾向和服务的人群以及它对现代城市的贡献出发,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改善其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块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可开发的土地进行论证。

【关键词】城中村街道活力消费水平起义门社区起义门前的这一块街区算是很有历史的一个地方了。

在曾经的武昌城城门起义门外,建筑风格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二层沿街骑楼风格,一层商铺二层住宿。

在这样的建筑群中一眼看过去,与当代新建的商业街对比起来当然会有一种被这里老房子的灰暗色基调的脏乱差直觉触发。

对比图片:起义门社区的街道氛围(作者拍摄)和现代街道氛围(网络图片)现在的主流观念评价这样的城中村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城中村当作城市负面形象来看待。

比较极端的负面评价有“城市毒瘤”,城市包袱等,他们认为城中村问题复杂多样,有:形象丑,密度高,环境差,卫生糟,治安乱,公共空间不足,社区配套和市政设施缺乏,消防不合规范等等。

另一种是将城中村当作一种历史文脉和人文情感延续的观点来看,觉得城中村再怎么脏乱差,它也承载着曾经的时代的印记和回忆,就这么一波推是一种暴力的无脑的行为,缺乏考量和足够的人文关怀。

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对城中村毫无考量的拆迁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我看来,那种将城市中的所谓脏乱差的建筑场所,包括城中村一波推而重建的方法,其本质服务的只不过是市政人员和中高产阶级的人们。

看过去,城市一片光鲜亮丽,中高产阶级的人们在新建成的商业楼里兴高采烈的消费,市政人员也因为这样的暴力手段消除了城中村这样的低下阶层所在的低下场所而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而升职加薪被提携。

那么,那些原本生活在城中村的原住民和暂住民呢?抛开文青气质的所谓场所精神的保留和人文文脉的延续,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有谁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会放弃现代高档舒适的住宅楼而选择城中村呢?这样的选择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一个必选题而已。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2016年月日目录摘要 (Ⅲ)关键词 (Ⅲ)1.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论题的阐述 (2)2.城市的地域特色及现实问题 (3)2.1城市地域特色的形成 (3)2.2城市地域特色的现实问题 (3)2.2.1城市面貌的紊乱与相似 (3)2.2.2传统历史街区的破坏 (3)2.2.3攀比与跟风现象严重 (3)2.3城市地域特色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4)2.3.1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4)2.3.2经济利益的驱动 (4)2.3.3观念及认识水平的限制 (4)3.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探索 (5)3.1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思想 (5)3.1.1以人为本的思想 (5)3.1.2传承文脉的思想 (5)3.1.3因地制宜的思想 (5)3.2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6)3.2.1空间形态分析法 (6)3.2.2城市活力营造法 (6)3.2.3认知意象分析法 (7)4.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及城市现状 (7)4.1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 (7)4.1.1市中心城区自然资源特色 (7)4.1.2市中心城区人文资源特色 (7)4.1.3市中心城区历史资源特色 (8)4.2市中心城区城市现状 (8)4.2.1城市发展历程 (8)4.2.2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特点 (9)4.2.3市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的突出问题 (9)5.本次设计理念概述 (9)5.1设计理念 (9)5.2 设计方法与结果 (10)5.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的模仿和“克隆”现象的增加,全国城市的面孔小异。

许多的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原有的格局、历史街区被破坏得很严重,由于盲目和无序的大兴建设,致使城市风貌的紊乱。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对合肥城市广场建设的评析与思考1.合肥城市广场建设评析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才“城市客厅”的它已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外部空间和活动场所之一,通过广场内的景观构成、建筑空间的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的组织,与人在其间的活动一道,共同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印象,反映城市面貌,成为人们认识城市的一个窗口。

同时广场往往还因某些元素的独特性和创意性,成为一个城市的景点和标志。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近些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广场建设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近些年全国广场建设热潮期间,合肥冷静面对,沉着思考,广场建设极具理性,相继建设了一系列的较适应市民需求的广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以合肥人民广场、和平广场、胜利广场,来做简略的说明。

1.1人们广场合肥市人名广场地处城市中心,南临省政府、天徽大厦,北靠市政府、江淮大戏院,东有绿都商城、市百货大楼,西有花园街、合肥大厦,基地中还有一幢百米高的交通银行大厦,其所处地段是合肥市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

这一片地域因为为位于合肥市政府门前,因此曾俗称“市政府广场”,这里曾经是公交车站的中转站和合肥远近闻名的大排档聚集地。

环境质量较差,与周边很不协调。

严重影响了合肥花园卫生城市的良好形象。

因此,对市政府广场的改造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必然要求。

新的人民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由周边的美菱大道、淮河路、花园街、安庆路四条道路围合而成,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人民广场的布局突出“一点三轴”,即以市政府大楼为基点,引出能体现合肥特色的“文化轴”、“科技轴”,并以曲线的“自然轴”为联系,同时自然分隔出两个广场,即人文广场和休闲广场。

人文广场是以硬质铺地为主的城市活动广场,休闲广场是布置有水池、音乐喷泉、小品等休闲设施的广场,在“文化轴”与“科技轴”的交会点上布置了直径35米,喷水高度可达26.5米左右的大型音乐旱喷泉。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讯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居住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出现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多元化、居住区选择的科学化、城市居住区结构的多样化、旧城区的改建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城市居住地规划引言: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

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社区、多个家庭的组合、社交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人们的居住标准也随之变化。

一、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1、城市居住区的类型1.1按所处位置分类1.1.1城市型居住区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1.1.2独立工矿型居住区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1.2按建设条件分类1.2.1新建居住区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的新型居住区1.2.2旧居住区城市内部原有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2、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可分为: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用地平衡表等。

3、居住用地的分类3.1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3.2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3.3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3.4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二、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

)1、自然地质条件1.1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1.2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1.3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2、周围环境2.1自然环境2.2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2.3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2.4功能用地环境2.5与工业区的关系2.6与对外交通的关系2.7与公共设施的关系2.8建筑环境2.9城市小气候2.10高层建筑群3、与旧城区的关系3.1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3.2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3.3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4、可持续发展4.1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4.2为城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4.3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三、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1、城市居住区的布置1.1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用地的城市中可以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费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密切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坏境建设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自然生态被无情地蚕食。

人口聚集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刺激了大生产的扩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资源掠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这促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反思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的关系,不得不重视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统一。

而我国更是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研究意义和现状入手,较为详细的阐明及列举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接着,介绍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两者关系。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旦生态与环境失衡,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本身。

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规划、管理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在城市建设规划实践中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同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居民最关注的话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不当的城市管理与规划所致。

因此,应该对传统的规划管理对象和手段进行拓宽,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城市容量管理以及城市环境敏感地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管理,通过有效地措施完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一、研究的意义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随着生态意识的逐步觉醒,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绝对必要性。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生态危机”,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配置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职能。

能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生态学观点,充分考虑区域与自然环境条件,使规划要素与生态条件相协调,处理好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及现实与将来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正值城市化飞速发展之际,环境恶化趋势难以遏制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

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以及市场压力。

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负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三、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两者关系广义地说,城市规划建设就是城市规划管理者通过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动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调动城市的各种资源,去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狭义地说,城市规划建设即为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1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广义的城市生态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资源、市场条件、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经济环境;以及风景、风貌、建筑特色、文物古迹等美学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按人的意志,经人类加工改造形成的适于生存和发展人工环境,它既不是自然环境,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环境。

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由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部分融合而成,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

(2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对象,城市规划的对象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它们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人口、社会环境,是城市规划的物质基础。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既决定了规划、管理的方向、方式、方法和效果,又决定了城市规划的特点和重点。

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有限的空间、环境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从古到今,在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思潮,都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基本宗旨。

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是指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组织编制审批管理。

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不但使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更经济,而且是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基础。

如: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布置,绿地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等合理布置,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净能力,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三废”的集中回收与治理。

四、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1局部的成效与反思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许多农村城镇已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事关重大。

生态学应用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现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态的重要,但却不一定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此,将生态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应该是规划工作者的理想。

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则更强调的是生态学的应用部分,并且范围更为广泛,是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作为“应用者”不一定要把生态学的原理都讲的清清楚楚,但应用者本人却要对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非常熟练。

(2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

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

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

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6(4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经过若干年或更长时间的建设,初步建成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具有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城乡一体、生态环境网罗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现代近自然型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贴近自然、溶入自然,达到城在生态环境中,人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效果,为实现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结束语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人类在地球自然生物圈的重要活动,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人们在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律,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自然界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

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施加的任何影响,环境都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反馈给人类。

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