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
李杜优劣论发微
李杜优劣论发微李白、杜甫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自唐代就有了“李杜优劣”的论争,迄今各诗论大家仍然各执己见。
其实李白与杜甫孰优孰劣是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论,关键只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以及审美对象的艺术特色各不相同。
李白与杜甫本来就是两个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他们在属于各自的诗歌领域绽放了耀眼的光芒。
一、李杜论争不同的审美趣味从审美主体上说,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读者一方面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想的流向和审美思潮的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的影响,由此观点来看历代读者对李杜诗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我们才会感到,不论是抑李扬杜,或是抑杜扬李,并不是李杜诗的客观成就和价值产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历史上的文学思潮在变化,审美取向在变化,且读者个体在思想倾向、个性嗜好和审美趣味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李杜的争论下各有看法。
在李杜生前,并不存在抑此扬彼的现象。
从实际情况看,李白在世的时候早已名动天下当时李白结交甚广,当世才学之士多与李白惺惺相敬,名僧名道更是与李白多有交往。
贺知章见了李白的诗作则击节称叹,赞之为“谪仙人”。
而杜甫泽没有李白那样多那样大的盛名,他的作品之流传也远比李白为晚。
只是到了中唐以后,经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崇和鼓吹,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
元稹、白居易二人出于个人的审美观,主要是出于他们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现实的诗歌主张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推崇杜甫的新题乐府,因而不惜贬低李白,这可以看做是他们抬高杜甫地位的一种手段,来达到他们宣传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目的,但也是由于中唐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涨所致。
中唐之后的诗坛是沿着李杜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韩愈、李贺、卢仝、杜牧等诗人显然是对李白富有激情与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风情更感兴趣;而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的新乐府诗派等诗人对杜甫深刻反映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史诗”般的深沉诗风更为钟情。
白居易诗歌风格
白居易诗歌风格每一个诗人写诗的风格都有所不同,诗人白居易的写诗风格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喜欢!白居易诗歌风格一.通俗性。
他的诗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琅琅上口。
二,写实性。
通观白诗,多数用写实的手法来说事和塑造人物。
他的笔下人物多数有相同的命运,而又有各自不同的遭遇。
特别是个别事件和个别人物,都具有各自特色或者说特点,都具有典型形象的含义。
三,抒情性。
写实和抒情兼用。
他自己都说:“大凡大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四,叙事性。
白诗多以叙事性手法来给我们讲故事。
其代表作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五,讽喻性。
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
都是指论时事,美刺比兴的作品。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飘逸二字难概括其同时期风格出蜀前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诗歌飘逸风格比较明显;入长安受挫折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充满忧国忧民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衰怨悲痛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悲壮杜甫的诗歌风格中文学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于于民,形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有何不同李白的创作风格是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带有悲慨的感情基调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
研究这三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唐朝诗歌的流派分类
唐朝诗歌的流派分类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而唐诗更是唐代文学的精髓。
唐诗的数量多,流派繁多。
根据诗歌的创作与表现特点,可以将唐代诗歌分为七大流派:唐乐府、唐律、唐绝句、唐五言诗、唐七言诗、唐河岳、唐边塞。
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这些流派的特点和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唐乐府是唐代最早的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乐府,发展起来后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乐府的诗歌多写生活、人民、劳动等方面的题材,以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多以音乐为伴奏进行表演。
其代表诗人有王莽、刘长卿等。
代表作有《长歌行》、《千秋岁》等。
唐律是由隋代的律诗而演变而来,他的特点是每首诗歌分别都有规定的字数、平仄和押韵方式。
唐律是唐诗十三经之一,是唐代律诗的代表。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等,代表作包括《将进酒》、《赤壁赋》等。
唐绝句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以字数固定、形式简单、意境深远见长。
唐绝句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其意境深远、含蓄而富有哲理。
代表诗人有王之涣、岑参等,代表作如《登幽州台歌》、《静夜思》等。
唐五言诗是唐代诗歌中的又一流派,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也是唐诗十三经之一。
其特点是每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深厚、意境优美,可与唐人长诗相媲美。
代表诗人有王维、白居易等,代表作包括《画》、《夜泊牛渚怀古》等。
唐七言诗是比较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其特点是指每首诗严谨且立意深刻。
唐七言诗的诗人常常对自然进行描写,以达到一种高度的意境效果。
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代表作包括《登高》、《琵琶行》等。
唐河岳是唐诗中的特殊流派,他主要描写歌颂大自然,表达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映生命的永恒与人性中的苍凉和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之涣、杜甫等,代表作有《登高壮观镜台亭》、《望岳》等。
唐边塞是唐代诗歌中的最后一个流派之一,其主要是叙事长诗或抒情长诗,讲述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战争等方面的事情。
代表诗人有卢纶、杜甫等,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兵车行》等。
唐诗宋词代表作家及风格流派
唐诗宋词代表作家及风格流派内容:唐诗、宋词、大家唐诗部分:初唐四杰(风气、贡献、为什么如此著名、地位) 盛唐两大诗派:1.山水田园诗;2.边塞诗。
(作品特点;王维、孟浩然) 李白——浪漫主义、古风、乐府;杜甫——诗史、诗圣李白&杜甫的比较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理论、代表人物)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特点考试的题型: 一、填空(背诵&文学史知识) 二、名词解释三、问答题(条理清楚,有适当展开论述) 四、作品赏析(几百字)补充:〖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字少伯,曾任江宁丞、龙标尉。
七绝“绪密而思清” ,初唐四杰——王勃、深婉而隽永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世贞盛唐七绝唯王。
宋词部分:柳永(雅到俗,对俗文学的执着&回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李白与王昌龄,为“神品” 归,慢词长调,铺叙手法) 李清照 ; (女性词人特点) ; 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擅长描写壮阔场景秦观(柔婉表现在哪里) ;苏轼(贡献:题材、音高的诗人,官小而才深沉的历史感律) 大,名高而位卑,心“秦时明月汉时关” 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风格雄浑激越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1.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2.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
3.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1.善于捕捉形象,从抒情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然美的景物入诗,构成情景交融的完整浑成的意境。
“诗不患无景,而患景烦” 。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立的高峰,对后代诗歌尤其是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杜两人都在诗歌的开拓创新意识方面对后代诗人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来看,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对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等影响深远。
尤其是“韩孟诗派”,可以说继承发扬了李白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延续了雄放浪漫的诗歌风格,突破了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重新开创了唐诗新风尚。
①“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深受李白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影响。
李白的抒情,似暴风急雨,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这是对李白抒情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②“韩孟诗派”“雄奇豪放”的风格特色深受李白歌行的影响。
如韩愈的《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其酣畅淋漓,气象阔大,雄奇浪漫与李白歌行极为相近。
③李贺诗歌创作深受李白诗歌影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
李白的想象,往往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贺的想象同样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
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陡作转折,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
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
乐府诗与古诗之比较近体诗乐府诗、古诗与近体诗《汉诗选》姓名:座号一、诗的演变与比较二、认识《昭明文选》1.原名:文选。
2.编者: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编。
3.卷数:凡六十卷。
4.作品时代:选录秦汉,下逮齐梁之诗文。
5.选录标准:「事出于沉思(有深度),义归乎翰藻(有文采)」。
分为三十八类,按时代编排6.内容:所选包括诗,赋,文,书,论等,史书只取史论。
7.注家:(1)唐注文选有二:(A)显庆中李善为之注。
(B)开元间,吕延祚复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称为《五臣注》。
(2)南宋后,取李善与《五臣注》合刻,称《六臣注文选》。
其中惟李善注释音训最详,也最有名。
8.价值:为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学总集;四库全书列为集部总集之首。
(诗经是诗歌总集)9.《文选》后来广为流传,淹没了当时所有的选择,成为齐梁以前文章选集的唯一传本。
自唐以后,几乎成为士大夫必修的课本,杜甫告诫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宋人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
」后代文人研究《文选》和注解,形成一项专门学问,叫做「文选学」,就可看出这本选集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补充1.(古诗)《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第三单元 第8课 三首诗歌对比阅读 课件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活动探究
1.本课三首诗中都有写景,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②杜诗的首联和颔联是写景的句子。首联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 下的生动图画,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 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图。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 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③白诗有五处景物描写。篇首的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 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 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 境,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 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 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课堂导入
师: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 的“诗圣”。一个喜欢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一个奇 伟瑰丽的世界;一个擅长把现实中的风物纳入诗中,让一个个意象 成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载体。二人的风格自是有着极大的不同, 差别也非常明显。
与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的诗更加通俗易懂, 因为据说他每首诗都务必要让老妇人能够读懂。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同步精品探究课件必修上册
第8课 三首诗歌对比阅读
•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主要内容 CONTENTS
01
导学目标
02
课堂导入
03
活动探究
04
课堂小结
05
乐府诗与唐诗的演变
乐府诗与唐诗的演变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巅峰时期,唐诗文化被誉为“千古绝唱”。
而唐诗的创作又是从乐府诗发展而来的。
在文学史上,乐府诗与唐诗的演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而这种进程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乐府诗的产生与发展在古代,皇帝和贵族们喜爱聚集一些诗人来举行文学活动。
这些宫廷诗人,也被称作“宫体诗人”,他们创作的诗歌中就包括了乐府诗。
可以说,乐府诗是与宫廷文化紧密相关的,其产生与发展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
乐府诗是由唐朝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诗歌形式。
这些乐府诗,首先是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传唱,故称为“乐府”。
“府”是指文集,因此,“乐府”的意思就是指音乐之府,也就是文学作品的集合。
乐府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民间丰富多彩的文艺需求。
因为当时的宫廷文化,诗歌题材比较单一,大都是关于君王和贵族的赞颂、抒情等。
相比之下,民间文化更加广泛多样,需要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
因此,乐府诗就应运而生了。
二、唐诗的发展和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全盛时期,而唐诗则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唐诗的发展史上,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唐诗风格也略有不同。
初唐时期的唐诗,大都劲健有力,善于表现生动的情感和高亢的气势。
此时的诗人,大多来自于氏族贵族或者是九品中正以上的官员。
因此,他们的诗歌往往带有一种官场风格,并强调积极主动、奋斗不息等人生哲学。
盛唐时期的唐诗,则以形式的多样性和艺术手法的熟练使用为特点。
这个时期的诗人中,有王之涣、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
他们的诗歌,既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议论的,更可以是写景的。
其中以杜甫最负盛名,他的诗作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如民生问题、战乱问题、政治腐败等。
晚唐时期,唐诗的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凄凉、虚无、淡泊、禅意。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绝望和失望,体现在诗歌中就是一种虚无抒情和淡泊清凄的意境。
两汉乐府
汉乐府的爱情诗和《诗经》 汉乐府的爱情诗和《诗经》里的爱 情诗相比: 情诗相比:
• 一、表现男女相悦的欢愉之情的爱情诗少; 表现男女相悦的欢愉之情的爱情诗少; • 二、《诗经》中有一类写男女之情的诗作,表 诗经》中有一类写男女之情的诗作, 现出强烈的野性色彩, 现出强烈的野性色彩,而汉乐府民歌中这类作 品则绝无仅有, 品则绝无仅有,汉乐府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虽 然敢爱敢恨、率性泼辣, 然敢爱敢恨、率性泼辣,但她们都没有超出伦 理的约束; 理的约束; • 三、《诗经》中有不少爱情诗是以热恋中的男 诗经》 子的口吻唱出的,这样的诗汉乐府里也没有。 子的口吻唱出的,这样的诗汉乐府里也没有。
上邪
乃 敢 与 君 绝 ! 夏 雨 雪 , 天 地 合 , 江 水 为 竭 , 冬 雷 震 震 , 长 命 无 绝 衰 。 山 无 陵 , 上 邪 ! 我 欲 与 君 相 知 ,
思考题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 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突出了女主人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 为什么说 公对爱情的忠贞? 公对爱情的忠贞? 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 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 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 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四、人生体验的醒世主题
(一)以寓言的形式展现生命的脆弱、无助:《乌生》 、《枯鱼过河泣》、《豫章行》、《蜨蝶行》; (二)挽歌:《薤露》、《蒿里》——感叹生命的短暂 易逝; (三)针对人生的短暂易逝,或强调奋发努力,或鼓励 及时行乐:前者如《长歌行》、后者如《怨诗行》、 《西门行》; (四)游仙诗——通过游仙的幻想来反抗生命的短促: 《善哉行》、《日出入》、《上陵》、《艳歌》 。
试比较初、盛、中、晚唐诗的主要异同处
试比较初、盛、中、晚唐诗的主要异同处唐代诗歌历经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优秀诗人和诗歌作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诗的风格和气质也逐渐演变。
本文将从主题、形式、诗人和风格等几个方面,试比较初、盛、中、晚唐诗的主要异同处。
主题异同初唐初唐时期主要作品为《长歌行》以及诗歌的主题多为政治、爱情、客观描写等,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
初唐时期的诗歌多具有浓郁的民族主义色彩,强调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极强。
盛唐盛唐时期以花间派和豪放派诗人为代表,主题相对更加多元化,大量描写自然风光、人生百态等,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登高》等。
同时,盛唐时期的诗歌大量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民生百态,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中唐中唐时期主要以玄言诗人为代表,主题大多关注佛教哲学、道家思想等,如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同时,中唐时期的诗歌也大量关注个人情感,如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晚唐晚唐时期以诗经派和弦调派诗人为主,主题多描写个人情感、怀古追古、佛教思想等,如杜甫的《三吏》、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
晚唐时期的诗歌大量关注个人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形式异同初唐初唐时期的诗歌形式更为简洁明快,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律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初唐时期的诗歌比较注重音韵,注重意境升华。
盛唐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化,不仅保留了五言、七言律诗,同时还出现了五言、七言绝句、七绝乐府等新形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同时也出现了自由诗、长诗等新的诗歌形式。
中唐中唐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化,注重韵律的自由,形式更加灵活,如李商隐的《锦瑟》、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作品,同时还出现了议论文体诗歌等新诗型。
晚唐晚唐时期的诗歌形式同样多样化,出现了零剪诗、律诗、绝句等形式,同时也大量运用比喻、形象语言等修辞手法,如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诗人异同初唐初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王之涣、李白、王昌龄等人,他们的诗歌形式简单明快,内涵丰富。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点拨关键
(1)赏析五角度 ①观题材: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 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等。 ②找意象: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 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③品用词: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 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活动一 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
(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
诗句
语言风格
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E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A.沉郁顿挫 B.悲壮慷慨 C.清新自然 D.委婉含蓄 E.平淡质朴 F.华美绚丽 G.婉约缠绵 H.雄奇豪放 I.明快简洁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 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两句则主要刻画 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 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 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但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
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出身于庶 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 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 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 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 《插田歌》就是其中之一。
论李白_古风_五十九首的整体性
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整体性钱志熙内容提要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以三代以来的“世道之治乱”为基本主题,题作《古风》,意为效古风人之体,含有视自己这一组诗为“希圣”的“删述”事业之意。
它反映出李白在诗学上并不简单附合当时推崇建安的流行风气,而是努力上溯风骚、尊复风雅,深化了初盛唐以来的复古诗学。
其第一首为总纲,而与其他各首在主题、立意、风格及诗学渊源上都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是李白在较为集中的时期内专力创作的组诗,而非不同时期作品的集合。
关键词 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 组诗性质 复古诗学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是盛唐复古诗学深化的重要成果,也很有可能是李白整个复古诗学的开端与奠基。
历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阐述其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这一言志比兴的咏怀诗传统的关系,这是属于诗学渊源的探索;二是探寻具体作品中的讽喻时事的内容,这是实证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古风》五十九首是集中体现李白复古诗学的宏伟组诗,从诗学渊源到取材、立意及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特点。
对此古今学者还没有加以充分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有关《古风》五十九首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组诗内部的各种联系,以揭示其整体的特点。
一要研究《古风》五十九首的整体性,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创作上,它们是不是具有组诗的性质。
诸家所作的李白年谱、诗文系年,根据具体作品中所反映的及可能讽喻的时事,来确定其中一部分作品的创作年月。
《古风》中所讽时事,比较确定的是其二《蟾蜍薄太清》为伤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之事。
这个事件发生于开元十二年,则此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二年之后。
其最晚的作品,据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为乾元二年所作的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
如果相关考证属实,则《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作品,创作时间上的跨度有三十多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古风》五十九首在创作形态上就不能视为组诗体制;所以现代的学者,大多数都不将其视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创作出来的组诗。
唐诗宋词名词解释 (1)
1、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他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统治当时诗坛的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为唐诗风貌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4、“风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5、“兴寄”: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6.沈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7、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古诗词也有高下优劣之辨
古诗词也有高下优劣之辨作者:黎献来源:《师道》2011年第09期在中学古诗词比较教学中,师生们往往针对两首诗(或词)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词句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然而,仔细思考,古诗词难道只有异同,没有高下优劣之别吗?纵观我国古今诗论,我们不难看到,评论古诗词高下优劣的内容随处可见。
宋朝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自建安七子、六朝、有唐及近世诸人,思无邪者,惟陶渊明、杜子美耳,余皆不免落邪思也。
”高度评价陶渊明、杜甫的作品“思无邪”,他人无法企及。
梁朝萧统评陶渊明“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宋朝黄庭坚评杜甫:“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
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斫痕,乃为佳作耳……”认为二人的作品达到了他人无法超越的高度。
《千首唐人绝句》中评论李商隐:“义山佳处,不可思议,实为唐人之冠。
一唱三叹,余音嫋嫋,绝句之神境也。
”“义山七言绝句,意必极工,调必极响,语必极艳,味必极永,有美皆臻,无微不备,真晚唐之独出,即一代亦无多也。
”极赞李商隐风格独出,是晚唐诗人中首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从气象上比较诗人作品的高下。
他还从表达的浑融一体上评论:“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而台湾诗人余光中也认为有第一流的作品,有第二流的作品,他说《长恨歌》描写很美丽,但不是诗人的感发、感动,所以是第二流的诗。
叶嘉莹先生认为诗人分大家、名家、小家等,如李白、杜甫是大家,孟浩然是名家,杜审言、宋之问等是小家。
这些评论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都对古代诗人的创作进行了明确的高下优劣的点评,虽然对高下优劣的评判角度各自不同,但评价的结果却是基本一致的。
重视古诗词高下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评论作品的高下优劣,使学生懂得优秀作品的标准,将更有利于学生审美品味的提升,更有助于其在课外选择到优秀的作品。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
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唐代乐府发展史上,李白、杜甫是两个重要内转变性人物,李白既承上又启下,杜甫承之,直写时事,使乐府方向变化转型。
李白乐府诗正多变少,杜甫乐府诗正变相半,迨元稹、白居易等人,已然大变。
“青莲集中乐府累累如贯珠”,李白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内诗人,李白擅写古乐府而知变。
其乐府“根植《风》、《骚》,驰驱汉魏”,“多有古辞”,“绝类汉魏”,又“无一语似汉魏者”。
李白在乐府中运用讽兴手法内诗更多。
李白乐府秉承《风》、《骚》旨意,多兴讽当时君臣国事,如《上之回》讽明皇好神仙;《战城南》“刺黩武而戒穷兵者”;《幽州胡马客歌》刺天宝十载安禄山败于契丹等。
李白较前人同题作品,诗歌容量体制扩大。
李白依古题立义且变古词。
这不仅体现在内容内变化,而且体现在句法内灵活多变,结构内跌宕起伏,及对古题意内新发明。
内容上,李诗能学而不泥,变化前人。
李白乐府能突破汉魏六朝乐府内句法形式。
擅长结构变化多姿,文脉跌宕起伏。
无论是《行路难》起伏多变内心路历程,抑或《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内反复歌咏、一唱三叹、逐步深化,还是《鞠歌行》始伤士不遇、中羡昔贤遇合、终叹今不识士交自况,皆为确例。
赋法讲究铺排,李白常引之入古乐府。
李诗意象较稀疏,上下句或者前几句往往都是叙说一个中心,不像杜甫诗歌中意象密集,头绪纷繁。
李诗读起来更有一种悠扬之感,似乎难给人细细品味思考内时间。
诗体上,李白有五言长篇,杂言歌行,七绝,五绝,五律等。
杜甫新乐府多为歌行。
内容上,李白诗颂美兴讽、边塞战争、闺怨思乡、叹世自放、送友求仙等,杜甫诗基本皆写战争。
尤其李白《塞下曲门首》昂扬健举,透露出盛唐气象,而杜诗多写安史之乱,从正面战事、王孙宠妃、征夫其苦战等方面叙述,更贴近现实,较之李白更进一步变化了乐府。
李白上接汉魏,“文质相炳焕”,杜甫继承前人,又学习李白乐府内新变,自创乐府新题,洞开中晚唐新乐府之门。
李白集大成而知变,杜甫更变李白为新。
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
---------------------------------------------------------------最新资料推荐------------------------------------------------------乐府诗与古诗之表解乐府诗与古诗之比较区别滥觞成立发展性质与形式作品来源代表作乐府诗(歌、行、歌引、引、曲、吟)汉武帝成立「乐府」之官署,职在采民间诗歌,被管弦以入乐凡经乐府采获保存之诗歌,皆称「乐府诗」1.产生于两汉2.发达于南北朝3.没落于隋唐4.变调于中唐1.可被之管弦2.多长短句3.偶数句必押韵4.可以换韵5.不须对仗6.句数、字数均不限制7.多叙事8.贵遒劲1.主要采获自民间诗歌(大抵作者以佚)2.士人之仿制而入乐府者(略可之其作者)1.最有名为西汉李延年「佳人歌」2.佚名「陌上桑」古诗(古风、古体诗)汉代已有古诗,唯「古诗」之名,实始于唐,系别于「近体诗」而言1.五言古诗由乐府演变而来。
班固「咏史诗」,为最早之五言古诗2.七言古诗亦受乐府影响,曹丕「燕歌行」为最早之七言古诗1.以六言、七言为主2.篇幅长3.长句騈语多1.只可颂,不可歌2.多五言、七言(句法整齐)3.用韵较自由,只求韵谐而已4.可以换韵5.不讲究对仗6.句数、字数均不限制7.多言情8.尚温雅多为士大夫所创作1.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为最早成熟之五言古诗2.曹丕「燕歌行」,七言古诗正式成立乐府诗渊源「乐府」一官,秦已有之,至汉武帝设乐府官署,采民间诗歌,被以管弦,称为「乐府诗」名称乐府诗的标题仍留有入乐的痕迹,弄、歌、1 / 10行、吟、曲、怨、谣、辞、调、引、张等。
如长干行、饮马长城窟行、琵琶行、短歌行、游子吟、渭城曲、长恨歌、春闺怨等。
作者采民间歌谣者,作者已不可考。
而士人仿制而入乐府者,略可知其作者。
特色内容繁复,形式多变,句型参差,多长短句,但以五言较突出,可被管弦。
演变发展汉乐府 1 与古诗同为汉代诗歌文学的双葩2 精华是汉代民歌,大都是人民的口头创作。
13《诗》第十二-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13《诗》第十二【内容梗概】诗的顶峰在唐朝。
其实在唐以前,诗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
汉文帝设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
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
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
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
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
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
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原文呈现】《诗》第十二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
当时乐府里养着各地的乐工好几百人,大约便是演奏这些乐歌的。
歌谣采来以后,他们先审查一下。
没有谱子的,便给制谱;有谱子的,也得看看合式不合式,不合式的地方,便给改动一些。
这就是“协律”的工作。
歌谣的“本辞”合乐时,有的保存原来的样子,有的删节,有的加进些复沓的甚至不相干的章句。
“协律”以乐为主,只要合调;歌辞通不通,他们是不大在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杜甫白居易乐府诗之比较唐代乐府发展史上,李白、杜甫是两个重要的转变性人物,李白既承上又启下,杜甫承之,直写时事,使乐府方向变化转型。
李白乐府诗正多变少,杜甫乐府诗正变相半,迨元稹、白居易等人,已然大变。
“青莲集中乐府累累如贯珠”,李白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李白擅写古乐府而知变。
其乐府“根植《风》、《骚》,驰驱汉魏”,“多有古辞”,“绝类汉魏”,又“无一语似汉魏者”。
李白在乐府中运用讽兴手法的诗更多。
李白乐府秉承《风》、《骚》旨意,多兴讽当时君臣国事,如《上之回》讽明皇好神仙;《战城南》“刺黩武而戒穷兵者”;《幽州胡马客歌》刺天宝十载安禄山败于契丹等。
李白较前人同题作品,诗歌容量体制扩大。
李白依古题立义且变古词。
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变化,而且体现在句法的灵活多变,结构的跌宕起伏,及对古题意的新发明。
内容上,李诗能学而不泥,变化前人。
李白乐府能突破汉魏六朝乐府的句法形式。
擅长结构变化多姿,文脉跌宕起伏。
无论是《行路难》起伏多变的心路历程,抑或《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歌咏、一唱三叹、逐步深化,还是《鞠歌行》始伤士不遇、中羡昔贤遇合、终叹今不识士交自况,皆为确例。
赋法讲究铺排,李白常引之入古乐府。
李诗意象较稀疏,上下句或者前几句往往都是叙说一个中心,不像杜甫诗歌中意象密集,头绪纷繁。
李诗读起来更有一种悠扬之感,似乎难给人细细品味思考的时间。
诗体上,李白有五言长篇,杂言歌行,七绝,五绝,五律等。
杜甫新乐府多为歌行。
内容上,李白诗颂美兴讽、边塞战争、闺怨思乡、叹世自放、送友求仙等,杜甫诗基本皆写战争。
尤其李白《塞下曲门首》昂扬健举,透露出盛唐气象,而杜诗多写安史之乱,从正面战事、王孙宠妃、征夫其苦战等方面叙述,更贴近现实,较之李白更进一步变化了乐府。
李白上接汉魏,“文质相炳焕”,杜甫继承前人,又学习李白乐府的新变,自创乐府新题,洞开中晚唐新乐府之门。
李白集大成而知变,杜甫更变李白为新。
杜甫乐府诗在体裁、题材、形式、技法、神理、叙事、议论、兴讽等方面,多学习嬗变李白乐府诗,可以说杜甫是李白古乐府对中晚唐乐府新调转换的津梁。
总揽李白乐府,众体兼备,尤擅歌行,题材多从军边塞,杜甫亦然。
至于李《蜀道难》、杜《兵车行》之创体,如出一辙;李杜皆学古不泥并知变,李白乐府法汉魏万墨,“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
杜甫无论教子要熟读《文选》理,还是自己创作乐府诗,皆重取其神。
究其然,李杜乐府渊源归一也。
李白乐府多兴讽,喜借古题写时事,李、杜皆擅兴讽,前无古人。
李白乐府诗多刺时事,且符合温柔敦厚之旨,如《丁督护歌》“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正同于杜诗儒家思想外化而呈现的特点,实启白居易新乐府讽时先鞭;李、杜乐府皆擅写组诗,文脉贯通一气,跌宕起伏多变;李白乐府好发议论,形式灵活,多置句尾,杜诗议论渐多,新乐府“卒章显其志”,更为程式;李诗如《野田黄雀行》第三、四句分别绍述第一、二句的诗歌错置手法,也是杜甫善用的;李乐府诗借用汉大赋主客问答之法,这对杜甫、白居易等新乐府的问答法,赋法有影响;李杜皆擅虚字入诗,擅措谚语、成语、歌谣手法入诗;李白古乐府诗常借古喻今,以秦皇汉武喻唐,杜甫亦然,如《兵车行》等;李白乐府诗中常有第一人称出现,而杜乐府诗中也有不少,如《逼仄行》等。
当然李、杜乐府还有很多不同,“李、杜乐府皆有所托意而发,……但子美直赋时事,太白则缘古以讽今”,“直赋时事”即指杜甫的新乐府而言,虽李白也有“开元、天宝本纪在内”的诗歌,但相比之下,杜诗史性更明显;李白乐府诗飘逸奔放,行云流水,一唱三叹,无法度而从容于法度之中。
杜诗则“词取锻练”,“悲欢穷泰,发剑抑扬”,“壮丽结约,如龙骧虎伏,容止有威”。
在盛唐诗坛上,李白和杜甫都写了相当数量的乐府诗歌,堪称乐府大家。
李白乐府诗的主要成就在拟古乐府,杜甫则更擅长创制新题乐府。
在乐府诗里,李白擅长主观述怀,杜甫擅长客观写实。
尚虚与尚实,正是李、杜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主要区别。
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乐府诗呈现出不一样的境界和风格。
以李白的乐府诗《远别离》和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例,分析他们在各自诗中表现出来的“虚”和“实”。
李白的《远别离》一诗,实际上是影射当时的时事,是确有所指的,即借舜妃娥皇女英的故事来劝诫明皇不要以国柄轻易授人,忧虑君主有“龙为鱼”之患,权奸小人有“鼠变虎”之虞,但诗中不好明言,所以就把此意化为舜妃娥皇女英的故事。
诗歌表面写虚,但却处处虚中有实,即“以虚写实”。
杜甫的《丽人行》一诗,也是写当时的时事,即讽刺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
但他并没有像李白一样隐约其辞,而是对一个生活片段进行了严格的写实,几乎不用任何比兴手法。
不论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还是写她们的饮食之精,都是客观冷静的白描,不动用任何手法拐弯抹角,而讥讽之意呈现无遗一。
尽管用一句隐语“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含蓄地揭露杨国忠的丑恶行为,但丝毫不能左右全诗的写实情境。
和李白的“以虚写实”不同,杜甫是“以实写实”。
李白诗意旨多模糊,指向多不明,现实针对性较弱;杜甫诗意旨多清晰,指向明确,现实针对性很强。
李白的乐府诗多是一些感事之作,很难去对应当时的历史现实,这和杜甫乐府诗“诗史”的面目截然不同。
他的这些所谓的感事之作,在表现手法上,以借助想象感怀的居多,写实的甚少。
有时即便写实,在旨意上也往往显得迷离惝恍。
最典型的如《远别离》,借舜妃娥皇女皇的故事来劝诫明皇不要以国柄轻易授人,用“舜帝囚禁尧帝,后又被禹低所逼,出走于苍梧之野”这样一个传说中的悲惨故事来暗喻可能上演的篡位夺权之悲剧。
这样,一场政治危局被诗化为一种迷离恍惚的幻境,而这种幻境又浸染了凝重的绵绵哀愁,使诗在情调上显得更为哀郁。
有的反映时事的乐府诗,也写得隐隐约约,像《上留田行》一诗则在暗示我们:兄弟之间为了争夺国家政权,竟然动用了兵力去互相残杀。
不难看出,这首诗是在借上留田的故事来指涉讽喻时事。
《丁都护歌》虽是借乐府旧题来咏时事,不用比兴手法,完全写实,但就像杜甫的《兵车行》一样,没有写清背景是什么。
但它的主旨是明确的,即同情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刻画天热热水旱时的拖船,万仞享凿磐石的辛劳。
《蜀道难》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写蜀道的艰难,但其真正所指却众说纷纭。
和李白不同,杜甫的乐府诗大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主旨也比较明确。
杜甫写下了有名的‘三史’、‘三别’。
杜甫的诗歌,不但为后人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史实,而且提供了比事实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杜甫将他博大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熔铸在对现实痛苦客观冷静的陈述中,使其乐府诗具备了“诗史”的性质。
李白的写虚与杜甫的写实,造成了他们乐府诗风格和境界的不同:李诗“飘逸”,杜诗“沉郁”;李诗“惝恍莫测”,杜诗“恳恻如见”。
杜甫继承李白诗歌,杜甫赞李白诗歌因为常创新,故卓然不群,技压群雄。
《雨村诗话》云:“不似称白诗,亦直公写照也。
”道出李杜诗歌相似处。
结句杜甫渴望能再次与李相遇,把酒细细品论诗文。
《少年行》是李杜题目字样完全相同的唯一乐府诗,《杜诗镜铨》称杜该诗“略似太白”,同样看出了杜甫对李白乐府诗的学习借鉴。
因安史之乱,杜甫上取风雅汉魏,并直接继承李白乐府,而写出了具有杜甫特点的写实叙事乐府;李白乐府主于意,是白居易新乐府“系于意不系于文”理论的开启者。
从汉乐府起,就继承了《诗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大多以叙事的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状况。
直至中盛唐时期,杜甫自拟新题,“即是名篇,无复依傍”,真实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全景。
诗歌发展到元白时期,白居易取儒家思想之精华,形成了新乐府。
之后,白居易大量创作新乐府诗,形成自己关于新乐府诗的讽喻理论。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都力求做到讽喻美刺,言真而切,继承着“温柔而敦厚”的传统诗歌精神,而又对其进行着超越。
白居易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一语道出他诗歌的政治功用之所在,但杜甫对于百姓疾苦的描述与反映仅限于诗歌,并没有上升到诗歌理论。
直至白居易才明确提出诗歌创作一定要“惟歌生民病”,并且诗人也始终恪守着这一创作原则,为百姓喊冤,为生民控诉。
诗人在生活中饱含为民的满腔热情,并时时用锐利的眼睛洞察世间不平,进而用诗歌代其口指斥时政弊端。
如《卖炭翁》,诗人通过起承转合的简单叙述,将一个卖炭老翁的无奈与困苦,鲜明地展现在了我们读者面前。
从诗中我们都看到了“宫市”制度给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也深刻地理解到这种制度的罪恶。
从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看出“宫市”表面上皇帝派出太监到街上去买东西,但从诗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我想我们就会知道这种“买”无异于抢。
白居易正是捕捉到了这种个别的场景,寓特殊于一般,描述了如此遭遇的广大人民,揭示了“宫市”制度之陷民于水火。
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是杜甫最忠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杜甫所开创的写实的精神,绕过了大历诗坛对形式的追求,到元稹、白居易的时代才进一步发扬光大。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诗学观点的传承。
杜甫以后,也有一些诗人继承其变新的余绪,“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诗歌要写实、要讽刺的主张到了白居易有了更加明确的阐发。
他说作诗要“但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总而言这,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作为文而作也。
”并且明确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些都与杜甫的诗学观点一脉相承。
白居易评论杜甫诗,也是从写实的标准加以裁定的。
白居易在创作上继承杜甫写实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乐府诗的写作。
杜甫一贯重视运用乐府体裁来反映现实生活。
杜甫以前的乐府诗,一方面继承《诗经》及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即事名篇,自创新题。
杜甫的文学活动对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他写了很多新乐府、古题乐府等更加创新的诗篇,极大地发扬了杜甫新题乐府的精神。
白居易在《伤唐衢》诗中,说明了写作《秦中吟》的目的:“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明显是要表现民病,以及引起民病的各种政治、社会弊端。
他在写《新乐府》时,更是与杜甫的新题乐府一脉相承,而且将杜甫的即事名篇精神进一步发展,以成为讽谕诗。
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推重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石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诸章,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
白居易的乐府诗,如《秦时吟》中的《轻肥》、《买花》,《新乐府》中的《道州民》、《杜陵叟》、《卖炭翁》、《缭绫》等,与杜甫诗一样,注意表现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困苦,而且强调作诗时特别需要核实,与现实生活靠近。
当然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特色,我们既要看到其“为时”“为事”的人民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平俗浅易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