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人物汇总

教育心理学人物汇总

教育心理学一、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第一个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桑代克: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遗忘的痕迹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小腿岁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4、学习理论的尝试—错误说三、奥苏泊尔:1、遗忘的同化说: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A积极遗忘:高级观念代替低级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B消极遗忘:在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出现的以原有的观念代替表明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P48-49)A: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也包括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C:主观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即心理意义。

汇总:奥苏伯尔认为,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两方面的条件,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新学习的材料的逻辑意义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潜在意义,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P49-50)接受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中概念同化的过程,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先行组织者技术:界定: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教育心理学人名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名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名总结一.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第一个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迁移的共同要素说;3、遗忘的痕迹衰退说;4、尝试—错误说。

三.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1、遗忘的同化说;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现代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之一(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4、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四.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遗忘的动机说(遗忘是因为一些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2、20世纪40年代,提出有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学科中。

五.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六.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七.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包括:动作的定向,物质与物质定向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八.著名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森:1、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2、现代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之一。

九.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根据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十.美国著名的认知结构心里学家---布鲁纳:1、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学习);2、发起课程改革运动;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十一.劳伦兹:动物身上:“印刻”十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2、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他律,自律)十三.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十四.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1、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事例:“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2、提出发展观(基本内容包括:文化历史发展、心理发展、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十五.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十六.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1、教学目标分类2、掌握学习理论3、教育评价理论4、课程开发论十七.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的观点十八.罗森塔尔:教师的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十九.鲍姆宁: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二十.威特金:场独立与场依存(对事物判断和知觉方面的差异)二十一.吉尔福德:辐合型与发散型((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特征的差异)二十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白鼠迷箱实验);2、提倡程序教学3、教学机器的最大贡献者(发明者是普莱西);二十三.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狗分泌唾液实验,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二十四.塔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苛勒:完型—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二十五.班杜拉:1、自我效能感理论 2、社会观察学习理论(替代性强化)二十六.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和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唯一可控因素是努力程度):美国心理学家---维纳。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最新整理)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最新整理)
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环境决定 论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个体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二因素论
潘菽
海德
赫尔
吉尔福德
美国
弗洛伊德 莫雷
凯尔曼
詹姆斯
德鲁克
马卡连柯
埃拉斯莫斯
彼得·麦克费尔 英国
马卡连柯
苏联
朱熹
第斯多惠
赫尔巴特
凯洛夫
斯宾塞
英国
荀子
孟子、弗洛伊德
舒尔茨
杜威
美国
康德
德国
《教育心理学》
任何一种品德结构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958 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归因理论”产生的标志
人本主义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
中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 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发生认识论》
“符号类似物”思维理论 德育的认知模式 发生认知论
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联结派的 学习理论
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邻近学习理论 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
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
1920 年
人工概念研究
1967 年
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
20 世纪 40 年代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归纳1.朱熹——“学不躐等”;教育神话起源说。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步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提出分班教学。

7.夸美纽斯——“泛智”;“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8.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学代表。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10.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11.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

12.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1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

15.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始祖”;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内省)。

16.裴斯泰洛奇——“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师范教育奠基人。

17.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2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2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分类)P460;23.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24.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2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26.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28.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饿猫的实验;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理论;教育心理学之父。

2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程序性教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介绍(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介绍(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总结1.艾宾浩斯德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赫尔曼·艾宾浩斯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

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

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

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这个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曾经指出心理学有源远流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短的历史。

2.柏拉图古希腊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主张1.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2.教育目的旨在谋求身心均衡发展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4.裴斯泰洛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教育心理学理念:1.人性中含有原始性,社会性与道德性2.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义)、手(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5.赫尔巴特瑞士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人类的心兼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应以道德为先,而道德教育之实施则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正义为基础3.重视儿童兴趣4.教学重程序6.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教育心理学人名整理

教育心理学人名整理

30奥苏Βιβλιοθήκη 尔30奥苏泊尔美国
先行组织者技术。(引导性材料)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现代迁移理论的代表。 同化说。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同化的过程。 将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4
桑代克
5 6 7
伍德沃斯 乌申斯基
卡普捷列夫 俄国
8
布鲁纳
美国
《教育过程》
9 10 11
房东岳 廖世承 劳伦兹
中国 《教育实用心理学》1908年 翻译日本小泉又一的著作,是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 中国 奥地 利 《教育心理学》1924年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 通过研究动物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5岁以前智力;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 5岁乐器;9岁(小学三年级)道德形成;10岁以前外语。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9-11岁;形 式运算阶段12-15岁)。 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 应,平衡。其中,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对偶故事法。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法。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 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将父母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 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将认知方式分为辐合型和发散型。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905年编制了智力量表,后经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1916年发表斯坦福-比纳量表(即 S-B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的智力量表(比率智商)。公式IQ=(MA/CA)*100 1936年编制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 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 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提出双重进度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年级制和非年级制结合起来。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给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 程度(80%-90%)。 程序教学的始创者。 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教学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从编写程序教学教材到实施程序教学所依据的原则有: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的错误率原则。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化;消退;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学习层级分类。八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层级结构(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 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心慈连衍 变该鬼节。(心慈连演变改鬼节)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流;控制结构)P39。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被广泛认可的学者、专家或实践者。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人物: 1.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以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而著名,提出了感知、运动、思维等方面的阶段理论。

2. 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对心理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

3. 巴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止是智商,还包括语言、音乐、空间等多个方面。

4.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行为塑造和操作条件反射等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5.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逐渐提升。

这些教育心理学人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1 -。

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教师资格备考: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

教师资格备考: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

教师资格备考: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

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

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11、布卢姆——掌握学习。

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

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

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廖世承中国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李吉林中国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桑代克美国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

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海默苛勒德国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___是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和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是《教育心理学》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学著作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联合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统计,并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研究现象。

他还提出了研究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和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成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___是邻近研究理论的继承者,继承了___的环境决定论,并成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并阐述了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他还将不同形式的模仿分为直接模仿、综合模仿和象征模仿,并成为联结派的研究理论的代表人物。

___是认知派的研究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研究过程不是简单的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形成新的完成或认知结构。

他提出了课程改革运动,并阐述了S-O-R-D的认知研究模式。

他还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并将研究分为接受研究和发现研究。

推孟是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个人化教学系统和三维迁移模式。

___提出了智商概念,而___则提出了结构一定向的教学理论。

___则提出了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比奈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

在中国,___提出了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___则提出了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___提出了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观点,而___则提出了多重智力论。

___提出了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___则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

___则成为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___则提出了三维结构理论。

总之,这些教育心理学名人和名著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力三元论是指智力的三个方面:操作智力、语言智力和情感智力。

该理论由___、___、___、___、___和___等人提出,旨在全面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并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法)提出教育终身化.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

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6.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7.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著作《政治学》。

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他的著作《论灵魂》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把教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0.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整理)人物表教育学: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②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③孟禄——心理起源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3、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④教学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4、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目的明人伦③教育活动体现理性,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5、荀子1——①性恶论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③教育目标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④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②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③强力而行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⑤依靠类推和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8、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①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③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的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②泛智教育③班级授课制④教育适应自然⑤学制系统⑥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自觉性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的爱国者13、康德1——《康德论教育》①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的本性控制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③道德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伦理学②教育性教学③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④教学四阶段论17、杜威1——新三中心论①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②教育无目的论③从做中学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 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2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25、布鲁纳1——结构教学论 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9、弗洛伊德1——人的性本能30、威尔逊——基因复制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33、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34、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35、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3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37、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38、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39、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40、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41、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42、布鲁纳2——结构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 43、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44、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的核心是永恒学科20世纪教育学多元化发展当代教育学新发展内发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45、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46、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47、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①课程目标灵活性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是师生进行结构和建构的文本48、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①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49、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和纠正50、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51、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52、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53、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4、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55、凯诺夫2——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56、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势教育论p14757、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58、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59、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60、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61、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62、布鲁纳3——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货币须解决的问题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资料和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63、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计划教学的内容②考虑可利用的强化物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编写遵循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64、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65、凯诺夫3——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66、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6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68、杜威3——设计教学法69、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70、皮亚杰2——认知模式 71、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 72、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73、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74、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心理学: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论灵魂》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发展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①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意识流②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①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是整体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元素之和③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④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8、马斯诺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以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11、马斯诺2——需要层次理论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智力测验13、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IQ=智龄/实龄14、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 IQ=100+15Z Z=(X-X )/SD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德育模式西方心理学流派15、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16、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 17、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成果18、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1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20、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21、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2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3、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24、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和维度、神经维度25、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26、荣格——内外向人格27、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28、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明尼苏达多想人格测验MMPI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测验SCT智力理论特质理论类型理论人格理论人格测验自陈式投射式教育心理学: 1、裴斯泰洛齐4——教育教学心理学化2、赫尔巴特5——首次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科学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5、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6、罗杰斯2——“以学生为中心”“方便学习的人”7、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为心理学成熟8、加涅2——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奠定基础9、布鲁纳4——总结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10、劳伦兹——关键期11、皮亚杰4——认知发展阶段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图式;人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内化和顺应。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一:桑代克(美国):1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到了1913到1914年,又发展成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三部分为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实验的详细说明在书本189也上有介绍.)3提出了“共同要诉说”,即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的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这两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

4他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

二: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促进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里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三:布鲁纳:1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习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第一篇:【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教育学名人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赫尔巴特1.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泰勒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是一门研究人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在这一领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的家进行总结,探讨他们的核心理论和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杰出的心理实验家——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局限和发展轨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家、教育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提倡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并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斯金纳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斯金纳关注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环境中的奖励和惩罚对于塑造和改变行为非常重要。

他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虽然斯金纳的理论在教育界存在争议,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四、情感教育的倡导者——高乃勋高乃勋教授是中国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情感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乃勋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他认为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洛克
英国
《教育漫话》
“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提倡绅士教育
“白板说”
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环境决定论
华生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斯金纳
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斯腾
德国
二因素论:个体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二因素论
沃德武斯
美国
孔子
《论语》
“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
高尔顿
英国
1869年
《遗传的天才》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遗传决定论
霍尔
美国
遗传决定论者
复演论
格塞尔
成熟论,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
克拉蒂
提出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比奈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
吉尔福特
三维结构理论
斯腾伯格
智力三元论
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
韦克斯勒
提出“离差智商”概念
罗杰斯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
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廖世承
中国
1924年
《教育心理学》
中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着作
安德森
维果茨基
前苏联
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
埃里克森
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代言人
康德
德国
最早讲授教育学、“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卢梭
《爱弥尔》
亚里斯多德
古希腊
《政治学》
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柏拉图
古希腊
《理想国》
苏格拉底
古希腊
助产术(或叫“产婆术”)
《学记》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韦特海默、苟勒、考夫卡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
林格伦
把学习分为: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概念学习、态度学习
彼得罗夫斯基
把学习分为:反射学习、认知学习
盖齐
把学习分为:应答性学习、接近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加涅
1969年
《学习的条件》
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
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霍姆斯、雷特
1974年
社会适应量表
冯特
德国
1879年
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科学心理学,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潘菽
《教育心理学》
任何一种品德结构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海德
1958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归因理论”产生的标志
赫尔
1920年
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命题学习
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弗拉维尔
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
凯勒
1968年
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
奥斯古德
提出三维迁移模式
推孟
提出智商概念
冯忠良
提出“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
韦伯
1971年
提出“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
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罗斯塔尔
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加德纳
提出多重智力论
辛普森
1966年
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
柯尔伯格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
里德
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
传统教育学代表
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凯洛夫
《当代教育学》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斯宾塞
英国
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
荀子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孟子、弗洛伊德
内发论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杜威
美国
《民本主义与教育》
儿童中心主义
在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教育心理学名人名著理论统计
卡普捷列夫
俄国
1877年
《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学著作
桑代克
美国
1903年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西方公认的世上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注
联合主义心理学鼻祖
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
共同要素论;
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埃拉斯莫斯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彼得·麦克费尔
英国
德育的体谅模式
马卡连柯
苏联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朱熹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第斯多惠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
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
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曼德勒
“符号类似物”思维理论
皮亚杰
瑞士
《发生认识论》
德育的认知模式
发生认知论
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
巴甫洛夫
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华生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格思里Βιβλιοθήκη 邻近学习理论斯纳金
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
班杜拉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
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
格式塔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形成新的完成或认知结构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托尔曼
S—O—RD
布鲁纳
美国
20世纪60年代
课程改革运动
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发现学习”
用“认知结构”取代“完形”
1994年
奥苏贝儿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
最核心的理论:学习条件学说
珍尼特·沃斯
“三重四面”
泰勒
学习目标之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泛智教育”
维果茨基
前苏联
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
埃里克森
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孔子
《论语》
“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
克拉蒂
提出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比奈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
吉尔福特
三维结构理论
斯腾伯格
智力三元论
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
韦克斯勒
提出“离差智商”概念
罗杰斯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
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廖世承
中国
1924年
《教育心理学》
中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安德森
人工概念研究
吉尔福德
美国
1967年
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
弗洛伊德
20世纪40年代
加入“儿童的个性”“社会适应性”“生理卫生”、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莫雷
“联合性学习机制”“运算性学习机制”
凯尔曼
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阶段包括:顺从、认同、内化
詹姆斯
西方最早比较系统的研究自我概念
德鲁克
目标管理
马卡连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