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样本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梁)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梁)](https://img.taocdn.com/s3/m/92836f83e009581b6ad9eb28.png)
平法标注(梁)一、钢筋1、钢筋分类(1)、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
A、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
表示符号:B、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2、钢筋表示二、构件:梁、柱、板、剪力墙、楼梯、基础,其中梁可分为: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
三、标注。
标注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1、梁类型代号2、梁内配筋形式一:形式二:形式三:形式四:3、梁内钢筋表示4、梁的标注。
标注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1)、集中标注A、标注规则:①、梁代号:详见梁代号表,如:KL等;②、梁序号: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③、梁跨数:阿拉伯数数字表示,如2;④、有无悬挑低号:一端悬挑注写A,两端悬挑为B;⑤、截面尺寸:宽╳高,如300╳650;⑥、梁箍筋:钢筋等级-钢筋直径-中心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肢数)。
如: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⑦、通长筋:表示为“上部通长筋(架立筋);下部通长筋”。
梁上部通长筋为:如果只有通知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
如果只有架立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果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表达为通长筋(位于角部)+(架立筋)(位于中间),如:2 25+(2φ12);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上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梁下部通长筋(受力筋):同梁上部通长筋;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下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⑧、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包括抗扭钢筋和箍筋,抗扭钢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钢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梁平法施工图(共4张PPT)
![梁平法施工图(共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89dcf4bb68a98270fefa71.png)
第2页,共4页。
图3.2.10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法注写)
五.梁平法施工图
梁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截面注写方式
截截面面注 注写写方方式式截,,是是面在在注梁梁写平平面面方布布式置置,图图上上是,,在分分梁别别对对平不不面同同布编编号号置的的图梁梁上各各选选,一一分根根别用用剖剖对面面不号号引引出出配配筋筋图图,,并并在在其 其上上注注写写截截面面尺尺寸寸和和配配筋筋等等具具体体数数值值的的方方式式来来表表达达梁梁平平法法施施工工图图。。 梁下部纵筋注同写为编6号25的2梁/4,各表选示上一一根排用纵筋剖为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 1截21面25梁注+2平写法2方2施式,工其 达,表图是示上 梁(在梁注 平截梁支面写 法平座法面上截 施注布部面 工写置有)尺 图图四上根寸 。,纵和分向配别钢对筋筋不,等同具编号体的数梁值各选的一方根式用剖来面表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等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2 25+2 22,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向钢筋 , ⑦ 2 25放在角部,2 22放在中部;
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 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
⑧ 为4 25,下一排纵筋为2 25;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 25 2/4,表示上一排纵筋为
⑨ 2 25,下一排纵筋为4 25,全部伸入支座。
第4页,共4页。
径Ø8,加密区间距10 2 25,表 示梁的上部配置2根直径为25的通长钢
筋HRB400;
⑤
G4 Ø10,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 Ø10的纵向 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 Ø10;
-0.01,表示该梁顶面标高相对于某结构楼层的楼 ⑥ 面标高低0.01m。
平法标注图解
![平法标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4da510ed630b1c59eeb5e1.png)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 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 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 扭 纵 筋 用 N 打 头 。 例 如 N6φ 18 , 表 示 梁 的 每 侧 配 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顶 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50 6 22 4/2
2 16 10-200(2)
A
KL4(3A)250*700
2 22 8-100/200(2)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6900 6 22 2/4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6 22 4/2
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 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 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 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GJBT-518 03G101-1)。
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 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 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 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 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 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样本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bb8554040029bd64783e2cf8.png)
( 1) 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 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 集中标注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附.2.10◆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
当梁为等截面时, 用b×h表示。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 c1×c2表示, 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高( 下图) 。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 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b×h1/h2。
集中注写的形式KL-1(3)300×600 —梁编号( 跨数) 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 箍筋肢数) 。
2Φ25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 -0.05)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 用斜线”/”分隔, 肢数写在括号内。
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 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φ8@150/200(4), 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 间距为150; 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 全部为4肢箍。
又如 13φ8@150(4)/150(2), 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 间距150; 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 用”+”号相联标柱, 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例如, 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φ22+( 2φ12) 表示, 其中2φ22为通长筋, ( 2φ12) 为架立钢筋。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 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 且多数跨配筋相同, 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 并用分号”; ”隔开。
平法标注解释
![平法标注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e42439da38376bae1fae7f.png)
工程中,框架柱的箍筋加密范围
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设置箍筋加密
刚性地面:把地面夯实,并铺设150mm 厚的混凝土面层
对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柱,框支柱、
一级和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要求全高 加密。
第十九页
截面注写需要注意的事项
1、需要看清标高 2、直径不同时需要注写角部纵筋
3、需要图示清楚每边纵筋的根数
标注b×h1/h2
第二十八页
柱
柱
C1为腋长、C2为腋高
柱
梁
第二十九页
柱
用“/”分隔根部高度和端部高 度
第三十页
梁的箍筋注写规则
箍筋的注写内容:
钢筋种类+直径+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10 @100 / 2004
直径为10mm 加密区箍筋间
HPB300钢筋 距100四肢箍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00四肢箍 第三十一页
第五十一页
梁中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目的是防止集中荷载
作用于梁中部时,产生局部拉脱现象
第五十二页
附加箍筋和吊筋,可直接画在平面图的 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箍
筋或吊筋相同时,可统一标注
第五十三页
板的标注
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标高高差
第五十四页
板厚度的标注:h=XXX(单位mm)
3
号 矩 形 洞
洞 口 尺
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 面3.1m
寸
若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可以不注写补强
钢筋(图集11G101-1 78页)
第八十二页
JD4 800×300 +2.100 3ф14/3ф18
平法标注图解
![平法标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4da510ed630b1c59eeb5e1.png)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 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 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5)构件贯通钢筋需接长时采用的接 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6)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特殊要求时, 写明不同部位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
(7)当标准详图有多种做法可选择时,应 写明在何部位采用何种做法;
(8)当具体工程需要对平法图集的标准构 造详图作某些变更时,应写明变更的内容;
(9)其他特殊要求。
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 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 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 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 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 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
集中注写 :
KL-2(2A)300×650(-0.100)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 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详图两个 部分构成,但对复杂的建筑物,尚需增加模 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现浇板的配筋图仍采用传统表达方法 绘制。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将 所有梁、柱、墙等构件按规定编号,同时必 须按规定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 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出图时,宜按基础、柱、剪力墙、梁、 板、楼梯及其他构件的顺序排列;
平法标注图解优质课件
![平法标注图解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2821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c.png)
有关平法旳识图及配筋构造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400
梁代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梁序号
梁跨数
梁顶相对于楼 层标高值
梁断面(宽×高)
有无悬挑
(A为一端有悬挑) (B为两端有悬挑)
X-X/X (X) X
箍筋类型、直径
梁上部贯穿筋情况
箍筋间距 加密区/非加密区
箍筋肢数
原位注写: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
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号框架梁,有两跨, 一端有悬挑、梁断面 300×650
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 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旳平面布置图上,将 不同编号旳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 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 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步,则将其 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
集中注写 :
KL-2(2A)300×650(-0.100)
钢筋一般表达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1.2钢筋一般表达法(图例)
钢筋涉及概念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旳外表面到截面边沿旳垂直距离。作用 有三:降低砼开裂后纵向钢筋旳锈蚀、高温时使钢筋旳温度 上升减缓、使纵筋与砼有很好旳粘结。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旳埋入
长度使得钢筋能经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平面标注法讲解1
![平面标注法讲解1](https://img.taocdn.com/s3/m/3508fad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49.png)
11.3.1.3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图名、比例 与建筑平面图相一致的定位轴线及编号 墙、柱、梁、板等构件的位置及代号和编号 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数量、型号或编号和预留
洞的大小及位置 轴线尺寸及构件的定位尺寸 详图索引符号及剖切符号 文字说明
11.3.1.4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图11.7为某柱基础详图。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的绘制与建筑平面图、剖面
图和详图基本相同。
图11.7 柱基础详图
11.3 结构平面图
结构平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室外地面以上各层 平面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门窗过梁、 圈梁等)布置的图样,一般包括楼层结构平面图 和屋顶结构平面图。
11.3.1 楼层结构平面图
潮材料,如图11.3。
图11.3 基础的组成
基础图主要是表示建筑物在相对标高±0.000 以下基础结构的图纸,一般包括基础平面图和 基础详图。它是施工时在基地上放灰线、开挖 基槽、砌筑基础的依据。
11.2.1 基础平面图
11.2.1.1 基础平面图的形成
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个水平面沿房屋底层 室内地面附近将整幢建筑物剖开后,移去上层的 房屋和基础周围的泥土向下投影所得到的水平剖 面图。
11.2.1.2 基础平面图的表示方法
在基础平面图中,只画出基础墙、柱及基础底 面的轮廓线,基础的细部轮廓(如大放脚)可省 略不画
凡被剖切到的基础墙、柱轮廓线,应画成中实 线,基础底面的轮廓线应画成细实线
基础平面图中采用的比例及材料图例与建筑平 面图相同
基础平面图应注出与建筑平面图相一致的定位 轴线编号和轴线尺寸
现以湖北省工业学校6#、7#学生公寓楼基 础平面图为例,说明基础平面图的内容和图示 要求(见图11.4)。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c00f9eb4daa58da1114a91.png)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10、 1 概述10.1.1 目标与要求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就是设计者设计意图得体现,也就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得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得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得基本要求就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通过结构施工图得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得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与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与出图。
10.1。
2结构施工图得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得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得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得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
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得结构尺寸与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得欢迎.其不足之处就是:同类构件得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得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得平面位置用数字与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得“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得“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得优点就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与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得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得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得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得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得具体内容10.2.1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得图号就是“G—0”.结构施工图得“图别”为“结施”。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9d3dbb48d7c1c709a145d3.png)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10. 1 概述10.1.1 目标和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详图法。
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
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
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
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
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
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
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10.2.1 基本内容一、图纸目录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平面标注法讲解(1)
![平面标注法讲解(1)](https://img.taocdn.com/s3/m/d09a26cf650e52ea541898a9.png)
筏板厚度按抗剪、抗冲切强度验算确定。
带基础梁的板厚一般取 200~400mm。板厚
板厚
与计算区段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 1/20 。 边 跨 有 悬 伸 出 的 筏 板 , 悬 伸 部分 可
做成坡度,坡度边缘厚度不小于 200mm。
基础梁不外伸的清悬臂筏板,伸出长度不
悬 臂 板 长 宜大于 2m。悬臂板应上下配置钢筋。双向
KL-1(3)300×600——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图13.2.9 集中注写的形式
返回
返回
2.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如表13.2.2◆。图13.2.2◆ 为某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的施工图。 3.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又称筏片基础、筏板基础、满堂红基础。其 形式有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梁板式又可细分为交梁 式和梁式,板式也可以细分为板顶加礅或板底加礅式。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交梁式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的构造见表13.2.3◆。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 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 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 图13.2.11◆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的 端部 一般 应有 悬臂 伸出, 伸出 长度 宜为 第一 跨跨 距的 1/4。
11G101-3平法标注解读
![11G101-3平法标注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35386dbb9d528ea81c77972.png)
例: φ 10100/200(4),表示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为10,梁端加密区间距为100,跨中非加密区间距 为200,均为四肢箍。
第二章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2)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梁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注写。第1段箍筋 前面加注箍筋道数
例:8φ 10100/φ 10200(4),表示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为10,从梁两端向跨中设置8道间距为 100的;跨中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板区划分条件
板厚相同、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 配置相同的区域为同一板区
第三章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集中标注规定: (1)注写平板的编号。 (2)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3)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 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 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
5)加腋梁加腋部位钢筋,需在设置加腋的支座处以Y打 头注写在括号内。
第三章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三、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
(一)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筋的标注 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
引注位置
集中标注
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 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 X向,从下到上为Y向)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 筋相联。
第三章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需在支座 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相同时,可仅 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4)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与集中注写过的 贯通纵筋相同时,可不再重复做原位标注。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8b542f2b160b4e777fcf32.png)
(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集中标注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附.2.10◆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
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 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下图)。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
集中注写的形式KL-1(3)300×600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
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
又如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
图附.2.11表示梁上部为3Φ22通长筋,梁下部为4Φ25通长筋。
结构平面标注方法讲解
![结构平面标注方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a7357dc0c22590102029d96.png)
梁、柱、板、剪力墙的平面表示方法1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1.1 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见图1-1。
图1-1 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图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2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将图1-1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1-2)。
图1-2 截面注写方式示例图1.3 集中标注内容解释(1)梁编号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见表1-1。
表1-1 梁的分类及编号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 XX (XX)、(XXA)或(XXB)屋面框架梁WKL XX (XX)、(XXA)或(XXB)框支梁KZL XX (XX)、(XXA)或(XXB)非框架梁L XX (XX)、(XXA)或(XXB)悬挑梁XL XX井字梁JZL XX (XX)、(XXA)或(XXB)注:(XXA)为一端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梁编号后面紧跟着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300×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
例: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13Φ10@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的中部间距为200,四肢箍。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拿去看!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拿去看!](https://img.taocdn.com/s3/m/3b83694033d4b14e8524689b.png)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拿去看!
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即梁多数跨都相同的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即梁个别截面与其不同的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既有效减少了表达上的重复,又保证了数值的惟一性。
1.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规定如下:
(1)梁编号,该项为必注值。
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
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节点构造的不同,将梁类型代号归纳为六种,见表10-3的规定。
根据编号原则可知,如KL2(2A)表示的含义是:第2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有悬挑。
(2)截面尺寸,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悬臂梁采用变截面高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h1为根部高度,h2为端部较小高度。
(3)梁箍筋包括钢筋种类、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如: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235级钢筋,直径8 mm,加。
项目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图文
![项目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6cd05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1.png)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平面标注法讲解(00G101)
![平面标注法讲解(00G101)](https://img.taocdn.com/s3/m/6b95c617866fb84ae45c8de5.png)
平法梁的详细输入格式见《平法梁的输入规则》 在某些图纸中,支座钢筋为一固定值,输入格式为 0-3700/2500
非悬臂的框架梁练习实例
悬臂梁练习实例手工计算结果
悬臂梁练习实例软件输入格式
一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钢筋锚固的计算条件: 一、支座宽度+梁高-2*保护层+20D
二~四级抗震等级屋面框架梁
月牙肋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L1e、L1 一、二级抗震等级 L1e=1.2La+5d 三、四级抗震等级 L1e=1.2La 非抗震 L1=1.2La
在平法梁中常见的
钢筋形式
有几种?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共十种)
平法中各钢筋的手工计算方法
梁属于中间层框架梁,二级抗震,C25,柱子600*600 ,跨长分别为 :6000,3600,6000 边墙为300mm 轴线居中 计算公式如下:
平法(00G101)
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 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易操作
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 图、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
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平法的基本理论
梁原位标注内容规定
一、梁支座上部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 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B25 4/2 则表示上排纵 筋为4B25,下排纵筋为2B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 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如: 2B25+2B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 相同时,可尽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 去不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实行日期: 7月17日平法专家助您成功平面标注法平面标注法00G101 00G101 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平法( 平法( 00G101 00G101) ) 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平法的基本理论平法的基本理论 1、平法的基本理论为: 以知识产权的归属为依据, 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两部分, 由设计者采用平法制图规则完成前一部分, 后一部分则采用平法标准构造图集,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 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创造性与重复性设计内容的划分, 主要看结构施工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为前面两个分系统是运行的结果。
即是否为设计者本人对具体工程所做的结构体系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而这部分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明显属于设计者, 传统设计中大量重复表示的内容, 如常规节点构造详图、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等, 均不是具体工程中结构体系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明显属于重复性设计内容。
3、平法施工图主要表示创造性设计内容, 出图时, 应配以相应的标准构造图集( 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肢剪力墙结构中柱、墙、梁三种构件) 。
标准构造图集不可或缺, 同样属于正式的设计文件, 每一类构件的平法结构图均应由两部分组成: 平面整体配筋图、标准构造详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4 5 6 7 8 9 10 11 12 L H E A C 3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KL10(9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KL11(9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φ 8-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φ 8-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2 KL14(4)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KL14(3)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2) 4B22 KL13(2)300*700 φ 8-100/200( 2) 2B25 4B25 4B25 4B25 4B22 4B22 φ 8-200(2) L1 300*600 3B20;4B25 φ 8-200(2) 3B20;4B25 L1 300*600 K L 4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4 B 2 5/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K L 2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7 B 2 2 ( 4 / 3 ) 7 B 2 2 ( 4 / 3 )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 3 ) K L 3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 3 )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的特殊数值。
当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数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数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 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原位标注取值优先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一、梁的编号一、梁的编号 KL KL 框架梁框架梁 L L 非框架梁非框架梁( ( xxA xxA为一端有悬挑梁, 为一端有悬挑梁, xxB xxB 为两端有悬挑, 且悬挑为两端有悬挑, 且悬挑不计入跨数) 不计入跨数)二、截面尺寸二、截面尺寸BB××HH 三、梁箍筋三、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间距及肢数如: 如: A10 A10--100/200 100/200( ( 22) )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11、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 应用、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 应用”+”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纵筋写在加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内。
如: 如: 2B22+ 2B22+( ( 4B12 4B12) ) 22、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 且、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 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 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多数跨配筋相同时, 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 用分号” 值, 用分号”;” ;”隔开。
如隔开。
如:2B22;3B20 :2B22;3B20 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
为可选项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
为可选项梁原位标注内容规定一、梁支座上部纵筋一、梁支座上部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 6B25 4/2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4B25, 下排纵筋为2B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将两种直径纵筋相联, 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如: 2B25+2B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 可尽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二、梁下部纵筋二、梁下部纵筋 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 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三、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即腰筋, 在前面加”*”如 *6B18( 当梁高大于700时, 按构造详图, 计算腰筋) 四、附加箍筋或吊筋, 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 用线引注总配筋值, 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 可在梁施工图上统一注明, 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 再原位引注。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一、为方便施工, 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 不包括井式梁) 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 : 第一排非贯第一排非贯通筋从柱( 梁) 边起延伸至通筋从柱( 梁) 边起延伸至Ln/3 Ln/3位置; 第二排非位置; 第二排非贯通筋延伸至贯通筋延伸至ln/4 ln/4位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