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a35e1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6.png)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青稞是青藏高原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高寒干旱环境的特点,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青稞生产量不稳定是一个主要问题。
受气候影响较大,常常出现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导致产量大幅波动,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青稞品质差异大,由于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同一块土地种植的青稞品质差异明显,影响了食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青稞生产相关技术落后也是问题之一。
种植工具落后、施肥、灌溉不科学等技术不足,使得青稞生长周期较长且易受病虫害侵袭。
青稞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足更增加了种植者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需要加强青稞生产规划管理,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品质监管,稳定价格,开拓市场需求,以促进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0字】1.2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的重要性青稞的生产发展现状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如果青稞生产存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甚至导致粮食供应短缺。
青稞的品质和价格也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如果品质差异大或价格波动剧烈,将影响到青稞的销售和市场需求。
加强对青稞生产发展现状的重要性认识,关注青稞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认识青稞生产发展现状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青稞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青稞生产量不稳定青稞生产量不稳定是当前青稞生产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不同的年份和地区,青稞的产量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这给生产者和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控不力、种植技术不到位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导致青稞生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给种植青稞带来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降水量的变化、气温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青稞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青稞的生产现状分析报告
![青稞的生产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421d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8.png)
青稞的生产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青稞的生产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青稞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考察,为农业决策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青稞种植面积及产量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稞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主要种植区域包括青藏高原和甘肃省等西部地区,其中以西藏和青海的种植面积最大。
青稞的生长周期长,抗寒抗旱能力强,适应能力广,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青稞的产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等因素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的年均产量约为10万吨。
然而,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而言,青稞的产量仍相对较低,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 青稞市场需求分析青稞作为西藏和青海等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其主要供应给当地居民作为粮食消费和饲料使用,同时也具备酿酒和加工的潜力。
青稞具有保健、养颜、滋补等功效,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虽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供需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一方面,青藏高原等地的交通条件限制了青稞的市场流通效率,导致供应不能及时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其他替代品的涌入为青稞带来了竞争,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
4. 青稞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青稞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首先,科学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例如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改良品种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加强对青稞产业链的支持和培育,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深加工和创新,例如开发青稞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青稞的附加值。
再次,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生产管理、销售渠道和价格体系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 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青稞的发展,建议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提供更为优惠的贷款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改良生产设备;-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推动农业科研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青稞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 完善青稞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青稞产品的物流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d054a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3.png)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1. 引言1.1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的重要性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青稞是西藏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青稞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适应西藏地区的恶劣气候和高海拔环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是西藏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稞在西藏地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青稞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圣谷,是藏族人民的主食,也是各种宗教仪式和节日中必备的食物。
青稞生产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稞生产也是西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稞是高寒地区优质稻的主要前茬作物,具有防风固土、抗旱保水的特点,在防止土地退化、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不仅对当地农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使命,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加强青稞生产的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西藏地区青稞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也是西藏地区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传统作物,适应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性、耐旱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是西藏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加上传统种植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种植管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青稞生产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西藏地区青稞生产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种植面积有限,产量较低,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二是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较为老旧,抗病虫害能力较弱;三是生产水平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四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品牌知名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尽管目前青稞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但西藏地区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这为青稞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通过加强青稞生产的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和产业协作等措施,可以促进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5bec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a.png)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张亚静;蒋礼玲;吴昆仑;迟德钊【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44)5【摘要】以青海省9个地区主栽的高产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粮高产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品种,并且其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本试验条件下,相关分析表明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为正值,其相关性穗数大于穗粒数、千粒质量。
偏相关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穗数每增加1个单位(1万穗/hm2)产量分别增加1.292、1.140、1.108、1.133 kg/hm2;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穗)产量分别增加9.096、8.898、10.303、9.528 kg/hm2;千粒质量每增加1个单位(1 g)产量分别增加7.171、10.423、7.266、9.529 kg/hm2。
通径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的贡献最大。
原粮高产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有正值也有负值,而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三因子必须要高度协调、平衡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综上所述,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只有在保证单位面积一定穗数的基础上,高度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总页数】4页(P119-121,122)【作者】张亚静;蒋礼玲;吴昆仑;迟德钊【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303【相关文献】1.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鲁中地区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生育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3.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及播量对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4.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5.不同青稞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abd65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6.png)
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青稞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种植技术滞后、品种单一、产量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青稞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种植技术滞后青稞是高寒地区的特色作物,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复杂,土壤肥力差,以及传统的农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滞后,这些都导致青稞生产的效率低下。
2. 品种单一目前,青稞的种植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当地品种上,这些品种的抗性和适应性较弱,导致青稞的产量相对较低,甚至还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3. 供需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青稞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由于传统种植技术的受限,青稞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二、建议和措施1. 种植技术的改进针对青稞生产存在的技术滞后问题,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新的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
2. 品种改良和推广通过种植技术的改进,加大对青稞种植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青稞的耐逆性和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产销一体化建立青稞生产的统一收购和流通机制,鼓励农民参与青稞种植的合作社和联合体,在产销环节加强协作,建立青稞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平台,促进青稞的市场化流通和销售。
4. 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青稞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力的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到青稞生产中,以推动青稞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5. 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大对青稞产业的科研投入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养更多的青稞生产技术人才,提高青稞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8d5ad189b89680202d82549.png)
XIANGCUNKEJI 2018年11月(上)79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尼玛卓嘎(琼结县农牧局,西藏琼结856800)[摘要]众所周知,西藏自治区属于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农作物种植较为艰难,青稞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只有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才能满足该地区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西藏自治区青稞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劣势,为进一步促进西藏自治区青稞的生产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稞;生产;优劣势;发展对策;高原地区[中图分类号]S5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31-79-21青稞的品质特点藏族人的主食是以青稞为原料磨成粉的糍粑,著名的大麦酒也是由其酿造而成的。
同时,青稞也是藏族人民特色小吃及牲畜饲料的原料。
优质青稞形状规则、色泽鲜艳、籽粒饱满且大小整齐。
此外,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青稞作为藏族人民的主食,能够提供藏族人民所需的蛋白质。
青稞在食用前需要加工成大麦制品,其营养成分方可被吸收和利用。
然而,加工过程常常对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合理的加工方法也是保证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粉碎是西藏人处理大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藏民的主要食物是大麦粉,所以碾磨质量对藏族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现状由于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山区多、气候寒冷、坡度薄、灌溉条件差、土壤陡峭且农作物基本一年熟一次,耕作方法粗放,单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低。
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具有以下特点:农作物品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所占比例低,种植业经济效益不高;热量不足,土层浅,复种指数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技术含量低,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承受灾害和抗灾能力差,农作物生产稳定性差。
在西藏自治区,青稞又称大麦,是西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
作为藏族的传统主食,青稞在西藏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同生长条件青稞的产量·品质分析
![不同生长条件青稞的产量·品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9c8c7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3.png)
不同生长条件青稞的产量品质分析孟晶岩;栗红瑜;张倩芳;李敏;刘森【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青稞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集4个青稞品种,分别在西藏、甘肃、山西3个地区进行对比种植,对青稞中的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糖、碳水化合物、β-葡聚糖以及砷、铅、汞12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原产地青稞种植产量相比,在山西省种植的青稞产量仅占其44%~73%;在同一地区种植的品种,其粗蛋白、粗纤维、水分、灰分、粗脂肪、可溶糖、碳水化合物等各项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喜马拉22中β-葡聚糖含量与昆仑12以及昆仑15差异显著,同一地区差异不大;原产地的品种各项重金属指标都低于在山西种植的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青稞引进种植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yield and nutrient qualities.[Method]Four varieties of hulless barley were planted in three areas of Tibet, Gansu and Shanxi Province.The water,ash,starch,crude protein,crude fiber,solublesugar,carbohy-drates,β-glucan and heavy mental were detect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hulless barley production in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area,the yield was only 44% to 73% in Shanxi Province.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indexes of crude protein, crude fiber, moisture, ash, crude fat, soluble sugar, and carbohydrate in the same area.The difference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same variety in different regions was significant.The β-glucan content of Ximala 2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Kunlun 12 and Kunlun 15.There was no big difference of the β-glucan content in different varieties.All kinds of heavy metals from original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Shanxi Province.[ Conclus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hulless barley in futur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8【总页数】3页(P30-31,38)【关键词】青稞;播期;品质分析;β-葡聚糖【作者】孟晶岩;栗红瑜;张倩芳;李敏;刘森【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3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yield and nutrient qualities.[Method]Four varieties of hulless barley were planted in three areas of Tibet, Gansu and Shanxi Province.Thewater,ash,starch,crude protein,crude fiber,soluble sugar,carbohydrates,β-glucan and heavy mental were detect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hulless barley production in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area,the yield was only 44% to 73% in Shanxi Province. 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indexes of crude protein, crude fiber, moisture, ash, crude fat, soluble sugar, andcarbohydrate in the same area.The difference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same variety in di fferent regions was significant.The β-glucan content of Ximala 2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Kunlun 12 and Kunlun 15.There was no big difference of the β-glucan content in different varieties.All kinds of heavy metals from original 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Shanxi Province.[Conclus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hulless barley in future.Key words Hulless barley;Sowing time;Nutrient qualities analysis;β-glucan 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粒大麦的统称,别名元麦、淮麦、米大麦或裸大麦,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1-3]。
青稞产量低的原因
![青稞产量低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c3f0d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青稞产量低的原因青稞是一种特殊的作物,产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限制: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土壤贫瘠,这些都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
青稞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对土壤要求严格,一般只能生长在高寒地区。
2. 光照不足:青稞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大量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但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云雾较多,光照强度相对较低,这会影响到青稞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温度适宜范围小:青稞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能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青稞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5-1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有限制了其产量的提高。
4. 降水不足:青稞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满足其生长的水分需求,但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较少且不够均匀,经常出现干旱的情况,这对青稞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缺水会导致青稞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进而影响产量。
5. 病虫害问题:青稞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青稞瘟病、白粉病、纹枯病等。
由于生长条件苛刻,青稞的自身抗病虫能力较弱,一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6. 栽培管理不善:青稞的栽培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包括育苗、播种、灌溉、施肥等各个环节,需要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然而,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栽培技术的了解不深,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导致产量提高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总的来说,青稞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光照不足、温度适宜范围小、降水不足、病虫害问题以及栽培管理不善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提高青稞的产量,需要从改善生长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控、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22fd6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0.png)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西藏地区素有“青稞之乡”的美称,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青稞生产也在不断发展。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量不稳定、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青稞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本文将从青稞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稞生产现状1. 青稞产量不稳定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特殊,季节变化大。
青稞生产受到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此产量不稳定是当前青稞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
气候变化对青稞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导致产量的波动较大。
2. 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相比其他地区,西藏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导致当地农民在青稞生产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并不高效,生产成本较高,工作效率不高,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由于种植技术相对落后,青稞的品质也较难保证。
一方面,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会对青稞的品质产生一定影响;采摘、加工等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青稞的品质。
二、发展建议1. 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针对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应该加大对青稞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推广高效、节能的种植、收获、加工技术,提高青稞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青稞生产中,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灌溉设施、道路交通、市场流通等。
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保障青稞的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畅通。
3. 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种植业结构中,青稞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应该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适宜程度,合理安排青稞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比例,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益。
4. 加强品质管理在青稞生产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包括对种植环节和加工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管控,保障青稞品质的稳定和优质。
5. 加强科技支持青稞作为西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需要加强科技支持,提高青稞的抗逆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青稞生产的发展。
青海高原青稞农艺性状变化特征及产量形成主要影响因素
![青海高原青稞农艺性状变化特征及产量形成主要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d3b97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1.png)
青海高原青稞农艺性状变化特征 及产量形成主要影响因素严应存1, 2 豆青芳3 高贵生4 校瑞香1, 2 李璠1, 2 李菲1, 2(1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 810001;2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 3 青海省门源县气象局,门源 810399;4 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海北 810299)摘要:利用1980—2021年门源县农业气象站的青稞产量、产量构成及气候资料,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春青稞产量形成要素和产量间关系及其气候影响关键因素、影响关键时期。
结果表明:青稞产量形成与拔节期生长高度、穗粒数、千粒重、茎秆重密切相关,与拔节期的植株密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整个生长季中,4月、5月和7月温度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3月、6月和8月的影响为负效应。
5—7月是气温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段,即出苗—开花阶段。
4月是降水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段,即播种—出苗期。
日照时数影响青稞产量的关键阶段在拔节期。
制约当地青稞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温度。
关键词:春青稞;农艺性状;产量形成;气象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2095-1973.2023.04.011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ield Formation and AgronomicCharacters of Highland Barley in Qinghai PlateauYan Yingcun 1, 2, Dou Qingfang 1, 3, Gao Guisheng 4, Xiao Ruixiang 1, 2, Li Fan 1, 2, Li Fei 1, 2(1 Qinghai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Xining 810001; 2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810001; 3 Menyu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Qinghai Province, Menyuan 810399; 4Haibei Animal Husbandry 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St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 Haibei 810200)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land barley yield, yield composition factors and parallel climate data of th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 of Menyuan County from 1980 to 2021,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integral regress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eld formation factors and yield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as well as the key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key period of impa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formation of highland barle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height, grain number per ear, 1000-grain weight and stem weight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The yield formation is also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plant density of the jointing stage.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the temperature in May, July and Apri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yield of highland barley, while the temperature in June, March and August has a negative effect. May to July is the key period for temperature to affect the yield, that is, the emergence - flowering stage. April is the key period for precipitation to affect the yield, that is, the seed-emergence period. The key stage of sunshine hours affecting the yield of highland barley is the jointing stage. The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formation of local highland barley yield is temperature.Keywords: spring highland barley, agronomic character, yield forma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收稿日期:2022年5月13日;修回日期:2023年4月11日第一作者:严应存(1974—),Email :资助信息: 青海省科技厅创新平台建设专项(2022-ZJ-Y11);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21-ZJ-611)0 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青稞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不同青稞品种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青稞品种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fd0441abb68a98271fefa38.png)
肥力 中等 。前茬作 物油菜 ,前 茬作 物收获后秋 深
翻春耙耱。播前施金大地 5 1 %复合肥 5 2 5 k g / h m 。 试验 采 用 随机 区组 排 列 ,3次 重 复 ,小 区 面 积
表 1 不同播种方式青稞品种的物候期
2 . 2 不同播种方式青稞品种综合性状
的有效穗最多为 3 4 5 . 0 ̄ i ' / h m ,康青 3号 ( 撒播 )
有效穗 最少 ,为 1 8 7 . 5 7 Y / h m 。参试 品种 的株 高 在7 6 . 5— 1 0 6 . 4 e m之 间,其 中条播品种 的株高较
撒播 品种 的 株 高 相 差 不 大 。 穗 长 在 6 . 5—7 . 9 e m
( 条播 )的基本苗为 2 9 8 . 5 万/ h m ;甘青 4号 ( 撒
播 ) 的基 本 苗 最 少 ,为 1 4 4 . 0万/ h m ,其 次 是 甘 青 5号 ( 撒 播 ) 的基 本苗 为 1 7 7 . 0万/ h m ,黄 青 1
之间,其 中条播 品种 的穗 长均较撒播 品种 的穗长 短 。穗粒数在 3 7 . 5— 5 3 . 7粒之间 ,其 中条播 品种 的穗粒数 均 较 撒 播 品种 的穗 粒 数 少。千粒 重 在
大麦与谷类科学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7
( 条播 )的基本苗最多为 3 4 2 . 0 7 Y / h m ,其次是黄
青1 号 ( 条播)的基本苗为 3 3 6 .3 3 4 . 5万/ h m ,康 青 3号
1 材 料与 方法
1 0 m ,1 0行 区 ,行 距 0 . 2 5 m,区 距 O . 3 m。 撒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稞新品系13-5171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稞新品系13-5171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7656faba1aa8114531d99f.png)
2019年增刊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19-03-31作者简介:甘雅文(1988-)女,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E-mail :739232514@qq.com ,*为通讯作者:唐亚伟(197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稞新品系13-5171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甘雅文,唐亚伟*,扎西罗布,刘仁建,危文波,次仁顿珠,达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拉萨850032)摘要: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高产一直是育种者们追求的目标,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行间距是实现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关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很多,不同青稞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是有差异的。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行间距对13-5171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行间距,为大田生产和推广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稞;种植密度;行间距;产量;农艺性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AgronomicCharacters of New Hulless Barley Strain 13-5171GAN Ya-wen ,TANG Ya-wei *,Zhaxiluobu ,LIU Ren-jian ,WEI Wen-bo ,Cirendunzhu ,Dawa(Tibet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AAA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ulless Barley and Yak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Tibet Lhasa 850032,China )Abstract :Hulless barle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 in Tibet.The high yield of hulless barley has always been the goal pursued by breed-ers.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and row spacing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alize the high yield of hulless barley.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ies of different hulles barley varieties are different.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row spacing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 of 13-5171,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ies and row spacing were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d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ield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Highland barley ;Planting density ;Row spacing ;Yield ;Agronomic trait青棵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又称为裸大麦或米大麦,中国的青棵总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其次为前苏联,第3为美国,栽培面积为前苏联最大[1-2]。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0d094a5f01dc281e53af0fb.png)
青稞生物学特性及品种资源一、形态特征在大麦分类学上,现有的栽培青稞都属于禾本科大麦属〔Hordeum L.〕,栽培大麦种(Hordeun sativum Jessen),多棱大麦亚种(Hordeun valgare L.)。
青稞还被定为裸粒大麦变种(Hordeun valgare var,nudum HK.)。
青稞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70~110厘米。
茎秆直立,光滑无毛。
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0毫米,叶面较为粗糙,叶反面较平滑。
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假设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瑞延长成短芒,长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花期3~4月。
根据青稞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着生部位、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作用分别作如下描述:根: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按着生部位和时间、作用划分,可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
初生根由种子的胚长出,有5—10条不等,一般6—7条的居多,初生根数目多少常与品种以及种子大小和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中胚轴是从种子的胚部与初生根长出方向相反的另一端长出的胚轴,它从种子萌发连接到分蘖节,中胚轴的长度因播种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初生根在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青稞根群形成前,起着吸收和供应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作用。
次生根没有一定数目,所以又称为不定根,但常与品种特性和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次生根由离表土2—3厘米深处的分蘖节周围长出,比初生根长而多,弯曲分枝,可从一级根上发生二级根,再由二级根发生出三级根,盘根错节的侧根往往形成庞大的须根系统,集中分布于10~30cm根作层,它在青稞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起着吸收各供应营养、支撑固定植株的重要作用。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98182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c.png)
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西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青稞生产基地之一。
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青稞生产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藏地区的青稞生产和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一、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现状1.气候条件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寒半湿润气候,多年降水量偏少,且不稳定。
气候对青稞生长期的影响非常大,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2.种植面积西藏地区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得适合于青稞的栽培。
由于部分地区地形复杂,耕地资源有限,青稞种植面积较小。
3.生产水平由于青稞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管理和保护不到位等原因,西藏地区青稞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整体偏低。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青稞种植生产条件落后,人工投入不足,导致收成不稳定。
4.市场需求随着青稞食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和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青稞面粉、酒精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 加强科技支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青稞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包括优质种植繁育技术研究,青稞栽培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和保护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支持,提高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2.增加生产投入加大对青稞种植生产的投入,包括农业机械化设备、农药、化肥和农业保险等,使得青稞生产更加规模化、精细化。
3.推动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青稞生产,推动青稞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4.加强市场引导加大对青稞产品市场的推广和引导,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销售渠道和利润,增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5.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加大对青稞种植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的水利设施和灌溉条件,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
不同施肥模式对青稞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青稞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3c118c80912a2161579299e.png)
响试验,试验设计撂荒( CK0) 、耕种不施肥( CK) 、单施化肥( F) 、单施有机肥( M) 、化肥配施有机肥 ( FM) 和施化肥并秸秆还田
( FS) 6 个处理,4 次重复,对青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青稞收获后的土壤常规养分和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单施化肥使土
壤 pH 值升高,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下降,青稞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化肥配施有机
MA Rui-ping,LIU Guo-yi* ,GAO Xue,XIE Yong-chun,LI Xue (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Tibet Lhasa 850032,China)
青稞 因 其 耐 寒 性 强、生 育 期 较 短、营 养 成 分 丰 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1]而成为藏区的主要粮食 作物。2017 年西藏青稞种植面积达 14 万 hm2 ,占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75 %[2],青稞也是西藏农民增 收的主要途径,青稞的生产发展一直是影响农业发 展、人民生 活 水 平 提 高 和 社 会 稳 定 的 基 本 因 素[3]。 提高青稞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对我国藏族农牧民
Abstract: 【Objective】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on Highland barley production. 【Method】Six treatments( CK0,CK,F,M,FM and FS) were designed and repeated four tim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 and quality of highland barley were measured and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structure after highland barley harvest were determined. 【Result】F increased the pH value of the soil,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decreased total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soil,the protein content of highland barley grains on 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There was a large quality of barley dry matter mass in FM and it showed a significant ascension in soil potassium content in FS. 【Conclusion】Adhibi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highland barley significantly via improved grains per spike and 1000-grain weight,and it also stabilized soi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improved soil structure. Key words: Tibet; Fertilization; Highland barley cultivation; Soil environment
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5654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c.png)
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青稞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构成性状对于决定其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研究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需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青稞的栽培管理。
其次,要研究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通径分析,需要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通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青稞的栽培管理。
最后,要研究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还需要采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通过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青稞的栽培管理。
总之,青稞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对于决定青稞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其他统计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青稞的栽培管理。
不同青稞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不同青稞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055f8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0.png)
·93·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摘要:试验对不同青稞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考查不同青稞品种的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数、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一系列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水平,为青稞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青稞的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一些品种由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优越性为实现高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青稞;品种;产量因素;水平1 前言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且面积较大。
由于青稞中含有β-葡聚糖、膳食纤维、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青稞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虽然青稞作物占西藏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高达80%以上,但是由于青稞品种资源相对较少,能够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杂交品种并不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选择品种数量有限,特别是随着青稞市场需求量的的增加,种植高产青稞新品种迫在眉睫。
本实验以“藏青320”、“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19号”、“喜拉22号”为材料对影响青稞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基本苗、最高茎数、株高和穗长进行分析比较,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不同品种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为青稞品种高产栽培和青稞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2 材料和试验方法2.1 试验材料所用青稞种子为“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22号”、“喜拉19号”(对照)、“藏青320”。
2.2 试验地点本试验设在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喜格学村,海拔3 654m、纬度29°11′15.6″、经度91°18′17.3″供试土壤为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排水灌溉能力较好,前茬为冬小麦。
2.3 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4年3至11月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品种为“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22号”、“喜拉19号”、“藏青320”,每个品种面积6 666.67m 2,共计3.33hm 2,播量为14kg/667m 2,全部使用地区配方肥25kg/667m 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不同耕种方式对青稞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种方式对青稞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529ff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0.png)
不同耕种方式对青稞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胡再青;周喜荣;徐冬丽;王国平;郭建炜;刘广才;张忠广;刘梅金
【期刊名称】《西藏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46)1
【摘要】为进一步探明宽幅匀播与常规条播对青稞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甘青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机械宽幅匀播与人工常规条播进行不同耕种方式对高原青稞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研究。
结果表明:宽幅匀播可有效增加青稞穗长、穗粒质量及产量,优化青稞叶片光合特性,促进青稞产量增加,且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增产14.29%,而常规条播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trnent,SPAD)整体略高于宽幅匀播。
宽幅匀播优于常规条播,利于高原青稞种植生产。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胡再青;周喜荣;徐冬丽;王国平;郭建炜;刘广才;张忠广;刘梅金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3
【相关文献】
1.不同耕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叶,生长特性的影响
2.不同施肥方式对隆子黑青稞生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3.不同类型土壤下不同增氧灌溉方式对甜椒生长生理
指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4.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Ⅱ棉花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稞产量调研报告
![青稞产量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f57e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c.png)
青稞产量调研报告青稞产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青稞是我国藏区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青稞的产量情况以及可能的提高措施,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当前青稞的产量情况,掌握其生产规模以及种植区域的分布情况;二是分析影响青稞产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以提高青稞的产量。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实地走访,广泛收集了有关青稞产量的信息。
调研范围主要覆盖了我国藏区地区的青稞种植区域,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经验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青稞生产规模从调研结果来看,青稞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藏区的青稞种植面积达到了xxx万亩,比上年增长了x%。
这表明青稞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对当地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 青稞产量水平青稞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藏区的青稞平均亩产量为x千克/亩。
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潜力相比仍然较低。
3. 影响青稞产量的因素根据与农民的交流,我们总结了一些影响青稞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缺乏科技支撑。
目前,青稞种植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经验,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青稞产量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干旱、降雪不足等极端气候事件对青稞的正常生长产生了影响。
(3)种子质量。
一些农民反映,自家培育的种子质量不稳定,导致青稞的产量不尽如人意。
四、改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以提高青稞的产量:(1)加强科技支撑。
引进先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种植技术、农机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青稞的种植效益。
(2)适应气候变化。
关注气候变化,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减少干旱和其他灾害对青稞产量的不利影响。
(3)优化种子质量。
加强青稞种子的选育研究,提高种子质量,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在植物学属于大麦的一个变种,因其收获时籽粒内外稃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1]。
青稞主要种植于青藏高原地区,它不仅是藏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维护和保证藏民在高原地区生活健康的保健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对于藏区粮食安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与其他作物一样,产量育种是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
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3个要素,产量的构成因素已逐渐成为探讨产量形成的主要手段[2]。
本试验对青海省历年青稞主栽品种的产量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对产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因素,确定青稞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从而为今后的青稞产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9个供试青稞品种为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门源亮蓝、门农1号、昆仑10号。
其中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为原粮高产型品种,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为粮草双高型品种,门源亮蓝、门农1号和昆仑10号为其他类型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
基地及海北州青稞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油菜。
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4次重复设计,小区面积8 m2,行距20 cm,行长 4 m,田间管理同大田。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和SPSS[3-4]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1高产青稞产量表现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属于原粮高产青稞品种,由表1可以看出,原粮高产型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其产量均高于其他类型青稞品种。
昆仑15号在2013―2014年的平均产量最高,为7 357.5
kg/hm2,产量变幅为6 475.5~8 874 kg/hm2;其次是肚里黄,其产量变幅为6 211.5~7 563 kg/hm2,平均为6 747 kg/hm2;柴青1号位于第三,平均产量为6 614.5 kg/hm2,变幅6 448.5~6 777 kg/hm2(表1)。
说明昆仑15号、肚
里黄、柴青1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且适应性比较广。
从产量三因素分析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
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一般。
就原粮型青稞品种而言,穗数是决定高产的主要因素。
2.1.2高产青稞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由表2 可以看出,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其中千粒
质量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说明千粒质量的多少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
而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控制有效穗数,其次是穗粒数。
2.2青稞高产品种产量与产量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2.1青稞高产品种与产量三因素的简单相关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品种穗数与穗粒数负相关,与千粒质量成正相关,说明穗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穗粒数。
穗粒数与穗数、千粒质量均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23=-0.673,说明穗粒数严重限制千粒质量,即在同一穗上想要获得大粒、多粒的协调比较困难。
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成正相关,其中穗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由于千粒质量遗传力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因此在当前产量水平下,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的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青稞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从产量三因素的变异程度上来看,穗数、穗粒数的提高相对容易一些。
对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进行分析,其穗数与产量正相关,而穗粒数与千粒质量、产量负相关,其相关性为:x1(穗数)>x2(穗粒数)>x3(千粒质量),其中x1(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96,这是原粮高产青稞三要素中唯一正相关的数据,说明单位面积的穗数是决定原粮高产型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
粮草双高型青稞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407,千粒质量与产量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81。
由此可以看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前提下,保证营养条件的充足,促进小穗结实率高,促进千粒质量的增加是粮草双高型青稞获得高产的有利因素。
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的结果
基本一致,穗数与产量(y)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但其千粒质量、穗粒数与产量(y)呈负相关。
2.2.2不同类型青稞产量与产量三因子的回归方程偏相关分析是剔除其他自变量影响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程度,因此,又称净相关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全部供试品种、粮草双高型品种、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偏相关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原粮高产型青稞品
2.2.3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以产量为因变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为自变量,在进行上述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分别按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青稞品种进行通径分析(表5)。
以全部供试材料来看,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39 9、0.478 8和0.249 7,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865 6、1.020 3、0.642 7,粮草双高型品种
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074 3、0.803 0、0.472 4,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
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70 3、0.251 9、0.399 6。
说明,所有品种类型产量结构三因素的增加均对
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对产量贡献均最大,说明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必须要保证在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从参试所有品种来看,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说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多可通过增加千粒质量影响产量。
穗粒数通过穗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穗粒数不能导致穗数、千粒质量的增多而对产量作出贡献。
千粒质量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表明千粒质量的增加不可以通过穗粒数影响产量,但可以通过穗数的增多来提高产量。
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通过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穗粒数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影响为正值,说明产量三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必须要高度协调才能对产量作出贡献。
3讨论与分析
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5-8]一致,说明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关系最为密切。
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分析表明其变异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穗数的遗传力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来提高产量。
对于所有供试材料来说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是青稞想要获得高产的前提。
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
因此,在育种时要将提高单位面积的成穗率放在第1位,这是原粮高产型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
粮草双高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成负相关,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间接关系均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在同一穗上要求穗粒数多、粒质量高是很难实现的,这2个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在保证合理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是获得此类青稞品种高产的主要途径。
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并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
门农1号、门源亮蓝、昆仑10号株高较高,在青海籽粒灌浆期降雨量多且易发生倒伏影响产量。
因此,在育种时把穗数放在主攻方向的同时,同时要兼顾穗
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协调发展,同时要对其株型进行改良,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