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设计一项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合理、操作简便。学生需要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整理成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4.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性质、反应及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举例恰当。
-知识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实践操作: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提高实验技能。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碳及其化合物研究领域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知识储备上的基础,也有认知发展上的需求。然而,由于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以及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认识常见的碳的化合物,如烷烃、烯烃和炔烃,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4. 理解碳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碳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碳的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3. 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4. 碳的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5.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熟练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 碳的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时安排: - 第一学时:复习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合价,介绍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 第二学时:复习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 第三学时:复习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命名规则; - 第四学时:复习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第一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碳的基本性质:有多少个同位素、常见的存在形式等;2. 复习碳的化合价:介绍碳的化合价和稳定的化合价数;3. 复习构成有机物的特征:有机物的唯一来源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 碳的基本性质 - 碳的化合价 - 构成有机物的特征第二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 复习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在碳的化合物中的应用和特点。
碳和碳的化合物 复习导学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的形态和用途及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掌握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5、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二、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金刚石和石墨1、碳的单质:主要包括。
这些单质主要由于,因此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同一种元素既可以形成单质;也可形成纯净物;也可以形成混合物)2、金刚石(C)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质之一A、形态及性质:B、用途:。
3、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A、物理性质: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润滑性和导电性B、用途:。
4、活性炭与木炭: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且具有,能吸附色素、毒气、有异味的物质。
用于制糖工业食品工业和防毒面具等方面。
5、C60 一个分子中有60个碳原子,性质稳定。
(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性质稳定用于木电线杆古代字画及书写档案材料2、可燃性作燃料C+O2 (充分燃烧) 2C+O2 (不充分燃烧)3、还原性冶炼金属 C + 2CuO(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三)、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还原性CO+CuO毒性(煤气中毒)(四)、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与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3、二氧化碳的制法:A、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CaCO3B、实验室制法:a、药品:b、原理:CaCO3 + 2HCl =c、反应装置(固液常温型)d、步骤:连→查→装→定→收(装:先固后液)e、二氧化碳的收集:4、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课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大同二中丁建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达到熟练掌握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目的,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做中学”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课前先让学生填写基础导学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确复习计划;【创设情境】设置两个关于碳的化合物的趣味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学生活动: 让一名学生扮演一氧化碳,进行自我介绍,通过介绍进而帮助学生回忆它的相关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张二氧化碳的个人名片【对抗竞赛与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幻灯片抢答碳的相关问题,然后分组合作归纳碳家族成员之间的转化关系,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实验探究】设置一个典型的物质鉴别实验,采取学生上台演示的方式,进而复习碳酸根离子的检验这一重点知识;【化学与生活】时下兴起的环保碳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
碳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作用,能有效、持续地净化室内空气。
答案:吸附【化学与社会】【情感渗透】通过图片展示温室效应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并学习节能减排小常识【链接中考】展示近几年各省市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方面的中考原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的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阶段一章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体系课程,通过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性质,了解C→C 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其实这里潜藏着一种重要化学知识链学习模式,它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节课的复习方法和效果,起着成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目标: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复习,达到识记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毒性、石灰石的用途、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能力目标:针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实际情况,从本章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的开始分化,有的学生开始失去信心,认为物质多,性质多,易乱、难记,通过本节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提升及灵活应用规律和技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C、CO2、C O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②难点: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本节的难点是书写CO2与石灰水(碱)的反应,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其次是C、CO、CO2、H2CO3和碳酸盐间的转化,目的是形成元素与其化合物的知识链。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云浮市云安县镇安中学何玲玲【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达到掌握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整理和学以至用【教学方法】讲解、比较等【教学媒体及用具】多媒体、学案、中考宝典【复习知识要点】一、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1、一些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作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作吸附剂。
(4)C60: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思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为什么在物理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答:金刚石和石墨里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所以说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质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碳能够跟很多物质起反应(1)可燃性点燃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生成CO:2C +O2 ==== 2CO点燃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O2 ==== CO2注: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分析题意,要看情况分析(2)还原性高温C + 2CuO ==== 2Cu + 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应用:冶金工业:3CO + Fe2O3====2Fe + 3CO2二、CO2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1、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叫“干冰”(2)化学性质:A、“三不”: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与水反应: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CO2↑+ H2O所以产物里有碳酸生成的时候,一般写成CO2↑+ H2OC、与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CO2+2NaOH===Na2CO3+H2O高温D、与碳反应:CO2 + C ====2CO2、CO2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A、制取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注:①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答:如果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产物里会有硫酸钙,硫酸钙是微溶物,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影响气体的制取。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想: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化学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b.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c.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4.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教学评价的设想: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操作、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对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木炭、金刚石、石墨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碳酸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初步认识到碳及碳的化合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杨生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再次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CO的化学性质。
(1)复习碳单质、CO2(2)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复习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3)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学方法:归纳、讨论交流碳和谈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让学生通过查教材完成学案第2题,并抽学生起来回答,校对答案,并说明这属于什么性质学生通过查教材独立完成学案第2题通过选择物质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知识网络构建给出示范,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总结出以CO2为中心的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点评学生制作的网络图学生分组完成网络图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分组写出各种转换的化学方程式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3.让学生明白物质之间的转换有多种途径二氧化碳的制取给出装置图,让学生从当中选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怎么知道二氧化碳已经满了完成学案第4题让学生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知识运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作用?该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对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学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3.知道可以用化学的方法保护环境总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对本节课内容小结,让学生检验复习目标是否达到作业设置1.完成学案上习题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复习小报巩固知识。
2019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19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碳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丰富存在形式;2.掌握碳的化合价、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3.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富性;2.掌握碳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三、教学内容1.碳元素的丰富性;2.碳的化合价;3.碳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复习碳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丰富存在形式通过师生讨论和互动,复习碳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丰富存在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碳在自然界中的常见形式和存在方式。
2. 讲解碳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教师通过引入碳的化合价概念,结合例子详细讲解碳的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然后,对碳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进行讲解,包括常见的有机酸、醇、酚、醚等。
教师应重点讲解各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组成元素。
3. 案例分析与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化学式和名称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这些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名规则,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4.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教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例如燃烧、酸碱中和等基本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燃料、塑料、药物等。
5. 综合复习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答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碳元素基本性质的理解和丰富存在形式的记忆;2.检测学生对碳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掌握程度;3.综合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特点和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和掌握。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应用命名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该教学设计结合了复习、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会用图表表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物质的相互关系,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2、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网,再到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和对比学习的复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明确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展现出来。
2、感受生活、生产实际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掌握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实际问题十分重要。
“碳和碳的化合物”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它在初三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内容丰富,知识较分散,易于理解,却难于记忆与运用,学生的遗忘率较高。
这就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连线成知识网,从而构成相互关系表,使分散的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物质也可用列表的方法进行类比,找出异同,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1、针对这部分内容较多,知识较分散,采用构建网络复习法,即通过练习让学生回顾碳和碳的化合物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以化学性质为重点,典型代表物二氧化碳为中心向外扩散,归纳得出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关系网,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设置情景和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展示实物、设计实验和播放实验等,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说课稿
4.设计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2.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4.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后续学习计划,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我会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调查报告,要求他们调查一种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报告。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可能影响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程,如通过讨论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实践体验;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酒精、糖类等)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难点:
(1)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内在联系;
(2)碳的氧化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学设计
4.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复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碳在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的实践。
3.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练习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等。
3.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性质、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碳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相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碳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3.掌握碳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及重要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难点:
-碳单质与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氧化碳在环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影响。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规范和技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薛荫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学会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3.通过复习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还原装置的选择,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以及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总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比较一氧化碳、氢气、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一次访问之旅教学环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投影:碳父一家人的故事阅读故事,说出碳父的两个女儿是谁情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知识点一访问碳父:(提问)碳父的兄弟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性格?各有哪些技能?指导讨论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访问碳父的两个女儿:CO和环节二复习旧知对比总结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CO2展示有关CO和CO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表格引导分析找两个学生扮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访问二氧化碳及同伴氧气、氢气多媒体投影有关三种气体制取的表格引导总结发生装置的两种类型投影展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教师讲解,对学生的选择进行评价访问一氧化碳、碳父、氢气引导回忆气体的还原装置多媒体投影四幅图片从反应现象、反应类型、操作步骤、最后产物四方面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问题:哪些化学反应对空气会造成污染?哪些反应没有污染?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根据角色描述自己的性质和用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几个项目思考、交流讨论完成学案总结: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选择制取三种气体的装置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回忆思考观察图片对比分析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巩固知识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网络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共同提高增强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还原性的认识更清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节三拓展延伸备战中考环节四课堂总结共同提高布置作业多媒体投影三道中考真题找学生上台对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展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查漏补缺,共同提高通过本次访问,我们认识了碳家族的一些成员,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但是碳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你还知道哪些成员?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联系呢?出示关系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完成习题学生展示组内交流,互相评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思考碳族成员的关系启迪思维,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明确中考复习的思路和方向回忆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附:【板书设计】单质CO2实验室制法(H2、O2)碳父女儿性质无定形碳CO还原性(C、H2)【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充分,认真研究了教材,对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了教学情境,以对碳父一家的采访为主线,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单质碳以及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点复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碳单质1、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等,由此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的物质。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靶向练习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 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B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C .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D .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2、(6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图③单质的名称是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
(3)C 为+4价,Cl 为-1价,由C 和Cl 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学习任务二 碳的氧化物及相互的转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水 化 学 性 质可燃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一般不燃烧也不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 毒性 有 ,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无毒,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对人体有害与水的反应 不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不反应 用途2 ⑥① ① ⑤ ② ② ③ ⑧ ③ ④ ⑦ ④ ⑤ ;⑥ ⑦ ; ⑧点拨提升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C CO 2 H 2CO 3CO CaCO 31. 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 它们都有毒D. 它们都能溶于水2. 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CO→CO2 __________________ CO2→CO __________________靶向练习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A.澄清石灰水B.水 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案.docx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教案灵武回中赵英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3)、C02> 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牛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牛. 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C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o和co2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2、难点:碳单质、CO的还原性。
三、教学策略:(一)、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二)、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学习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过程:1、亡接引入:直接说明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几个题型。
让他们明确这节课将复习什么知识。
2、知识回顾:师生共同通过提问一讨论-> 归纳-> 总结的方式完成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的复习,并完成中考新突破,从而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思考:有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小明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对吗。
⑵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例1 [2010-株洲]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达标练习:有金刚石、石墨、木炭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⑶自然界的碳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构建动态的“碳三角”,让学生把握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生活应用。
⑵联系到生活中有关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具体应用,充分了解两种性质与生活用途的决定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开放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
让学生在复习过程再次感受、体验、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浓厚爱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顺利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内容分析】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重点:注重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和解题效益,培养科学探究的规范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复习课程,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探究等开放活动。
【教学环节】
问题提出—联系生活—重温课本—强化练习—科学探究—复习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教师导语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感受到化学气息布满生活的每个角落。
我们一起来欣赏精美的中国画,屏幕上展示的是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局部,该艺术瑰宝用墨绘制而成,从北宋时期流传到今天,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评析:通过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巧妙组织化学史实教育,既能加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又能增强优越的民族自豪感。
)
[学生齐答]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学生质疑]假如在点燃或加热时,碳的活动性又会如何呢?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一起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相互转化的关系为课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起回忆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内容。
[学生回答1]碳的单质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碳- 60。
[学生回答2]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碳有两种氧化物:CO2、CO,其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2。
[教师总结] 碳有两种氧化物,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则生成物可能不同。
(二)揭示课题:
[投影]展示课题:《“碳三角”及其生活应用》
[教师导入]我们可以发现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相互转化时,呈现出三角形,因而就将它们称为“碳三角”,今天充分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板书] 《“碳三角”及其生活应用》
[学生评论]“碳三角”呈现出动态变化,“碳三角”巧妙借鉴数学概念,描述非常出色、生动。
(评析:合理运用学科之间的概念“嫁接”,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以达到增强化学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整合性。
)
[教师强调]正确书写“碳三角”转换的化学方程式,巡视检查把握情况,及时了解复习效果。
[学生活动]熟练记忆六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同座对话,充分了解碳和两种氧化物的各自化学性质。
[学生抢答1]碳单质具有:常温下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学生抢答2]二氧化碳具有:1、CO2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这个性质可以用于检验CO2。
[学生抢答3]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教师追问] CO2与CO相互转换,请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
(评析:规范意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素养,引导正确、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练习规范答题,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有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规范意识。
)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双基练习
[教师提问]城市燃料可以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环境保护、安全系数等方面考虑,各有其利弊。
[学生回答1]煤气主要含CO有剧毒,要注重安全意识。
[学生回答2]天然气和液化气需要管道输送,成本比较昂贵。
[学生回答3]将来理想的燃料应该说氢气,因为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泛、发热量高、燃烧无污染等优势特点。
[教师引导]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用途,请同座之间进行即时的交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
[学生回答1]物质用途主要由它的两种性质来决定。
[学生回答2]物质的用途还取决于物质的储藏量、价格、回收是否方便等。
[知识巩固]展示课时练习“双基e线”,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突击练习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
[学生讨论]通过熟悉碳三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我们体验到化学是有用、有趣的理科课程。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好化学的教育素材,促进化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
)
三、通过独立探究与小组讨论,巩固复习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式学习,规定十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四、交流小结,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单的质量分析
[学生讨论]组织完成课时练习作业,对其中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不许遗留问题带出课堂。
[学生体验]复习课进行信息反馈的形式多样课时练习,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及时让老师了解知识把握的具体情形,我们一定认真完成每节课程的作业。
[师生互动]有机化合物乙烯化学式C2H4,不可化简写成CH2。
(评析:教师评讲疑难问题,要有的放矢,化解知识不系统的暂时欠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解疑过程、书写格式,有利于加强解题效率,避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做题失分。
)
五、引导探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拓展知识升华
六、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说明]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熟悉误区,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你变得更加聪明,防止你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
[师生互动]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正确方法应如何做?
[学生讨论]这种说法不对,因为CO难溶于水,正确方法是要注重通风,并安装烟囱。
[新闻调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洞前,为了确保你的安全,不得不首先要做一个什么试验?
[投影]雪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酸的一般性质)等物质。
⑴观察一瓶雪碧未见有气泡;打开雪碧瓶盖,会冒出大量气体,其原因
是。
⑵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
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七、结束语:(播放美丽的音乐)祝福每位同学在中考中金榜题名。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堂课准备充足,上完课后觉得收获不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节课的容量稍过大,使得复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间过紧。
有些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学生未经过思考就可以答出等。
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努力摸索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