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民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合集下载

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

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

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推荐文章初一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七年级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热度:初三历史璀璨的近代文化知识梳理热度:高中历史清朝晚期文化知识点热度:民国时期科学家,进步文艺成果和进步文艺家、教育家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学习和创造精神;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科学技术成就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著名文学家和代表作历史民国时期文化知识点:教育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封建主义文化教育的垄断,引导学生摈弃“读书做官”的传统观念,养成健全的学者人格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主张教育应该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应是知、情、意、德、智、体的统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914年赴美国留学,认为教育可以救国救民,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认识到中国是农业大国,教育的重心必须放在农村,创办的晓庄师范以“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为培养目标,树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新学风,“生活教育”的理论,既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又反对帝国主义的洋化教育,致力于中国的革新和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新教育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炎培,同盟会会员,1917年赴美考察,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职业教育。

建国后曾担任政务院副等职。

陈鹤琴,儿童教育家,运用心理学原理,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教学试验和研究,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他的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学会做人”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这就是: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

论中华民国早期的教育宗旨与学制体制

论中华民国早期的教育宗旨与学制体制

论中华民国早期教育方针与政策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综合班陈国刚1004012007论中华民国早期教育方针与政策摘要探究民国的早期教育的方针对现在的教育是很有意义的,民国的早期教育方针是最先学习西方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育方针。

起作用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做出了一个榜样,对此,我们将深入探究其教育方针与政策,他们过去的理论对当下产生的影响。

1901年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这不是一个政府的战争,而是一个民族的战争。

这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爱国的救亡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蓬勃发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革命迅速在全国蔓延,1912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了振兴中华,强国御敌,孙中山把教育放在了首位,给予了教育大力的支持,任命了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在碑亭巷设立办事8关。

有蔡元培构建中国教育的蓝图。

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当时临时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为新生的临时政府的教育设计一个美好的蓝图,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确立了民国的教育方针。

为此,蔡元培为了宣传他的教育方针于1912年2月在《教育杂志》、《民立报》等处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率先对民国教育方针的整体构想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探讨,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关心教育的人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大家都参与了讨论,再后来蔡元培又以《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作为题目,再一次的在《东方杂志》上进行发表,为的是征求各位学者的意见,。

蔡元培针对的是清朝末年的教育方针,那是的教育的宗旨是“忠君””尊孔“,他就很果断的宣布:“忠君与当前的共和体是不相符合的,尊孔与我们提倡的自由信教也是相违背”要予以取消,对“尚公”、”尚武“、”尚实“三项主义加以改造。

使其符合当前的资产民族阶级的需求重新表述为公民道德教育,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又曾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

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并且不拘一家一言,所谓“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另外,他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为实现教育真正独立,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提倡完全人格教育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先生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

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原卷版)

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原卷版)

三年(20202022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专题10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

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

他旨在强调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2.(2022·浙江·高考真题)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

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

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3.(2022·广东·高考真题)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4.(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

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

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

民国时期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

民国时期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

民国时期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中国近代的著名国学大师有很多,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学大师更受人尊敬。

店铺带大家一起看看民国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欢迎阅读!国学大师:王国维民国以来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排行第一: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排行第二:梁启超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排行第三:章太炎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排行第四:陈寅恪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方面,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出于提高民族科学和文化教育水平,实现振兴祖国的愿望,处于不同的立场,依据不同的理念,采取不同的方法,苦心孤诣,探索改造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之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理论从简单模仿进入自我创造和初步民族化的阶段。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1912年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美感教育即美育,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

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总之,“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

1927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思想。

2、北京大学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

☆梁启超师范教育思想

一、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清末民国初期著名的改良主义者、教育家。

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讲学任教。

梁启超首论师范教育,批判传统教师教学中的流弊,倡行教学革新及新教学方法实践,他的教师思想既带有时代特征,更寓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但梁启超更多的是一位师范教育思想家与理论家,而非一位师范教育实践家。

名师出高徒,梁启超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

著名学生有:蔡锷、秦力山、林锡圭、范源廉、周宏业、唐才质、田邦璇、李炳寰、冯自由、郑贯一、徐志摩、徐中舒、蔡尚思、谢国桢、吴其昌、周恩来等。

鲁迅、毛泽东等一代著名知识分子,无不受梁启超的影响。

特别是他倡导文体革命,以流利畅达的文学代替死板僵硬的八股文,开创了近代新文体的时代,对教育界有巨大影响。

因此说,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杰出教育家。

他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

9个儿女中8个留学异国,个个回国报效,卓有成效,其中有3位院士。

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是首屈一指的。

二、师范教育:我国自古重视师资培养。

许多教育家都论及师德、师术、师表等为师之道,对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和学问,以及身教和言教的方式方法,提出过许多严格的要求。

但创办师范学校,建立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却是在晚清时期出现的。

现代汉语“师范”一词,系来自日语。

古汉语中也有师范这个词,原义是“学习的模范”,名词,如《后汉书•赵壹传》,“学成师范,缙绅归慕”,引申为动词“效法”,如《文心雕龙•才略》,“相如好书,师范屈宋”。

宋元以后有了“教师、师傅”义。

该词传到日本后,成为日语中的“汉字”,其义大致与古汉语同。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学习西方设置专门的师资养成机构,名之曰“师范学校”。

19世纪70年代,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广注》中将其介绍回中国,后渐流行。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创立了一系列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广东实学馆以及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等。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元培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方面,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出于提高民族科学和文化教育水平,实现振兴祖国的愿望,处于不同的立场,依据不同的理念,采取不同的方法,苦心孤诣,探索改造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之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理论从简单模仿进入自我创造和初步民族化的阶段。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1912年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美感教育即美育,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

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总之,“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

1927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思想。

2、北京大学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

民国时的10位大师

民国时的10位大师

民国时的10位大师作为西学东渐和全盘西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几千年来被视为稀松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并被冠以“国学”的称谓,国学大师因此应运而生。

那么,在民国时期都有哪些举足轻重的国学大师呢?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民国时期的十大国学大师。

NO.10 刘文典(1889—1958)研究领域:庄子研究、校勘学、目录学、唐代文化史主要任职: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西南联大教授、云南大学教授。

代表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斛补》、《三余札记》等知名弟子:吴组缃人物评价:刘文典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庄子研究大师。

其代表作《庄子补正》被陈寅恪称为是能够“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的庄子研究开山之作。

刘文典恃才傲物,狷介无比,继承了民国以来的狂生个性,曾自矜道:“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

第一个是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还不晓得!”NO.9 熊十力(1885—1968)研究领域:儒学、佛学、哲学主要任职: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复性书院、浙江大学等处。

代表著作:《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等知名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人物评价:熊十力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他最大的贡献是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的道德本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新儒家”体系,影响深远。

熊十力与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并称为“新儒学八大家”,他本人则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儒家”开山祖师。

NO.8 钱穆(1895—1990)研究领域:儒学、史学、宋明理学、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主要任职: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教授、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新亚书院创办人兼首任校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第六章_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六章_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教育思想18681940蔡元培故居青年蔡元培在德国1912总之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
第六章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民国 成立初期
(4)中学分为两个阶段,增加了办学的灵
活性。
(5)注重普及教育,规定以四年为义务教
育年限。
(6)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伸缩
余地。
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教育思想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 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 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3、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 基本观点:一方面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 题,同时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尤其号 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初步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 农结合的思想。 4、以胡适、张东荪为代表的观点可称为纯粹的 工读主义 基本观点:把工读单纯看作是解决青年失学问题 的好方法。
二、壬ré n子癸丑学制
民国成立后,由于政体变更,原有的清末 学制(癸卯学制)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912年教育部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 即壬子学制。至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 一系列法令规程,与壬子学制形成一个完整的 学制系统,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 1913年学制。(参见教材362页)
2、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在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平民教育视为救国和改 良社会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 (民主)政治。 教育实践:1919年北高师师生组织的平民教育 社;1923年朱其慧、陶行知、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 育促进总会。

民国教育之蔡元培教育思想概述

民国教育之蔡元培教育思想概述
育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蔡元培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 尚 幼维,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 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智育的具体目标是:传授科学知识技术,指 导科学研究,培养发展智力,造就国家有用之 材。 课程如:物理、化 学、算学、地理、金 工、木工列为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
以美育代宗教与学术
自由矛盾吗?
• 学术研究的自由有限定的,蔡元培 “主张 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 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 主张,而且反对。” • “为什么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自由主义思 想是不彻底的,他主张科学绝对正确,对 科学理论相矛盾的宗教很不宽容。
五育的关系

蔡元培认为,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 的有机部分。他曾以人体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 为例作了形象地说明: •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 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 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 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 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着急可求。此即五者 不可偏废之理也。” • 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 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辜鸿铭真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 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 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 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 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中国可 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中国 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性地向 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中庸》 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动》、《春 秋大义》等。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 英文诗。在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 雅和大雅。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 国风。”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 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 头成为北大一景。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

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二十九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比较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比较
界四位教育 家 的探讨 还比较薄弱, 更没有 将 他 们 作 为 一 个 小群体 进 行比 较 研究。 基于 此 ,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比较 研究 方 法, 将他 们作为一个小群体, 从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 想 观 念、 性格特 征等方面作一比较考察。 在对四位教育家进行比较之前, 有必须先对 他 们 的 基本 情况作一扼要介绍。 鞠承颖, 字思 敏, 山东 荣 成 县 ( 今 荣 成 市 ) 人, 曾 任 山东 省视学、 省教育司司长、 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省 立第 一 师 范 学 “山东 省 教育 改 良 计划 ” , 校校长。1915 年, 他曾拟订 提交省 府和北洋政府教育 部, 得 到 高 度 重 视, 教育 部 称 此 计划 足 以 “引起山东教育 界 之 觉醒。 ” 济 南 沦 陷 后, 断然 拒 绝 敌 伪 政 权令其出任省教育厅厅 长 之 请, 深 居 简 出。1944 年, 病逝于 济南。 王世栋, 字祝晨, 山东 齐 河 县 人, 曾 担 任 临 清 中学校 长、 、 《山东 教育 报 》 省教育司科员 编 辑、 省 立第 二 中学校 长、 代 理省立一师校长等职务。他是正谊中学的创 办 人 之 一, 齐河 《普 及教育 县私立强恕小学的创建者。1912 年 7 月, 他写成 意见书》 上呈北 洋 政 府 教育 部, 成 为“第 一 个向 新 的中 国 提
② 1918 年, 出普及教育的规划” 的人。 他赴京 接 洽 山东 学生 留 ①
部称之为山东教育界的泰斗, 是功在山东, 志 在全 国, 高瞻远
③ 瞩之人。
丛涟珠, 字禾 生, 山东 文 登 县 ( 今 文 登 市 ) 人, 曾任登州 各县 劝 学 员 、 省视学员、 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 长、 省 立 六 中校 长。济南敌伪政权慕 其 声 望, 曾 数 度 邀 请 他到 伪 政 府 任 职, 皆被断然拒绝。1939 年病逝。 于明信, 字丹 绂, 山东 临 淄 ( 今 淄 博 市 临 淄 区 ) 人, 曾任 青州初级师范学校校长、 省立一师校长、 代理 正 谊 中学校 长。 1923 年至 1928 年, 五 次 东 渡 日 本, 曾 任 山东 留 日 学生 监 理 员。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任伪教育 厅厅 长, 均 被 拒 绝。1948 年, 病逝于济南。 作为同辈历史人物, 他 们具有 相 似 或 相 同之 处, 表现 出 鲜明的群体特征。 他们受过严格的封建旧式教育, 并取得 初 级 功名。 鞠 承 20 岁 考 取 举 人, 21 颖出身书香门 第, 很 早 便接 受 启蒙 教育, 18 岁 成 为 秀才, 2 年后 岁考中廪生。王世栋 7 岁 开 始 启蒙, 获补廪 生。 丛涟 珠 是 廪 生 出 身。 于 明 信 18 岁 时 举 生 员 补 廪。虽然取得初级科举功名, 但他们却没有沿 着 科 举 之路 走 下去, 而是选择进入 新式 学 堂。 鞠 思 敏 曾 对同 班 同 学 说, 大

民国最权威的十大国学大师

民国最权威的十大国学大师

民国,向来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镇,既大师辈出,又个性十足,兼具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的双重特点,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唱。

前几年,媒体曾评选出近代“十大国学大师”,其中有鲁迅、郭沫若等人,大家都笑了。

鲁迅这些年被拔得太高了,已经成了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神”。

其实在民国的学术界,鲁迅还排不上号,他的贡献在思想上,而不是学术上。

那么,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民国“十大国学大师”呢?【章太炎】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

当年清华大学国学院成立,最先确定的导师名单有三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

但章太炎坚决不肯去,因为他看不起后两个人,曾说:“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至于王国维,更是轻蔑地称其为“腐儒”。

【梁启超】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中华民族”这个词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纵观其一生,做到了古代读书人“进则谋划天下,退则著书立说”的终极境界。

【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梁启超盛赞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陈寅恪】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大师的大师”,梁启超曾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来,也没有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陈垣】胡适曾评价说:“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黄侃】章太炎的首席高徒,成就不在师傅之下,有学者评价道:“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是孟子和荀子;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只有章太炎和黄季刚(黄侃字季刚)。

”【刘师培】黄侃一生高傲,谁都不放在眼里,但唯独对刘师培尊敬有加。

刘师培病重时,黄侃不顾辈分,心甘情愿地拜在刘师培门下,说,如果刘师培的学问断绝,世界就没希望了。

【辜鸿铭】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泰戈尔,另一个就是辜鸿铭。

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

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

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倡“仁”的思想,主张“道德教育”,强调孝道、礼仪、忠信等。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后世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孙中山(1866年-1925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民主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主张推行普及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民主意识。

3.陆游(1125年-1210年)陆游是宋代文学家、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他主张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张伯苓(1861年-1936年)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重要的开拓者和家之一,他是北京大学的创办人之一、他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陈寅恪(1890年-1969年)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提高中国人的精神层次”,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他注重思想启迪和人文教育,对中国教育界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蔡元培(1868年-1940年)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之父”。

他主张“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倡导发扬中西文化的长处,并提倡教育国民精神。

7.钱穆(1895年-1990年)钱穆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注重“悦人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和创造力,并强调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8.朱光潜(1897年-1974年)朱光潜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念。

他主张尊重个体差异,反对教条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他们各自在教育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除了一大批教育家,那你知道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是谁吗?下面是为你搜集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希望对你有帮助!(1868一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

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

其主要教育思想为:(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3)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还支持“勤工俭学”和“工学互助”活动。

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

陈独秀【近代】(1879;1942)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1918年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920年12月,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曾试图改革当时的教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创始人之一,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4年著文主张收回教育权,支持教会学校学生的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

1929年被开除出党。

著作辑为《独秀文存》胡适【近代】(1891;1962)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早年在上海梅溪学堂、澄忠学堂和中国公学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

民国初年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民国初年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职教史民国初年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有:一、平民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是“五四”时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于平民教育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提出要“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从而确立教育的“惟民主义”方针,要求一切学校教育机关向全民开放,使“引车卖浆之徒,瓮牖绳枢之子”,均能进学校读书。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平民主义,或“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要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主张无论是什么人,都应无条件地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力。

1919年3月,邓中夏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该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以教育普及与平等为目的”。

1919年10月,北京高师的部分教职员和青年学生,在杜威来华讲演的影响下,组织了“平民教育社”,以研究、宣传、实施平民教育为宗旨,并创办《平民教育》杂志,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政治,明确提出平民教育就是要“教国民人人都有独立人格的与平等思想的教育”。

1920年,晏阳初归国后,在上海、长沙、烟台、杭州、嘉兴等地作了大规模识字运动的试验,轰动一时。

1923年8月,由朱其慧、陶行知和晏阳初发起,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全国平民教育大会,会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

此后,总会通过各地分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办了大量“平民学校”,设立了许多“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还设立了广播电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5年以后,平教会工作逐渐向农村转移。

1929年秋,平教会总部也由北京迁往河北定县。

平民教育运动逐渐为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

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思潮也是“五四”时期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

这一思潮与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创造一个合理的社会,实现一种理想社会人生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文化运动的教育主张 1、教育的个性化 对民主的呼唤,对专制的批判,反应在教育上, 就是增强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个性化 教育的倡导,包含对个人思想上、行动上的 解放和对个人权利、尊严的尊重。
这就要求: 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 家庭所抑制; 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尊重儿童; 不以划一单调的模型塑造个人,让社会淹没 个性; 禁忌随便教育,应根据学生之喜好、身心发 展特点而有针对性地教育。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率先扛起民主和科学的 大旗。关于民主,他认为包括政治民主、信 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 主张;关于科学,他认为不论什么食物,如 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不合于现今社会的,虽 祖宗之遗留、虽圣贤之垂教、虽政府之提倡、 虽社会之崇尚,皆不值也。
陈独秀认为,建设中国的真教育,乃自动的 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 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 视的而非幻象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 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 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
在他们的推动下,晏阳初等发起的平民化教 育思潮、黄炎培等领导的职业教育思潮,蔡 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领导的勤工俭 学思潮,以任洪隽、赵元任、蔡元培、胡适、 丁文江等发起组织的科学教育思潮等在全国 各地开始遍地开花,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 改革和实验。
措施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 1919年先后设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 学研究所,1922年设立国学研究所。多方筹 集资金购置新书,以供师生参考。 措施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告诫学生砥砺德行,尊重师长;成立体育 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
2、贯彻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 悉听其自由发展。 北大教师既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等激进者,也有黄侃、辜鸿铭等保守者。政 治倾向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有三民主义的、 有无政府主义的、有国家主义的。
意识到了中国教育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弊端: 远离西方近代教育之真精神,即民主和科学; 所实行的新教育依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 际需要;简单模仿,食洋不化。 于此,陈独秀指出:中国教育需要取法什么: 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 术上之自由思想,弃神圣的经典与幻想,而 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
他认为,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完全 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持其独立地位,不受政 党或教会的影响。 政党与教育的对立表现为: 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要 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 教育者的个性;
教育求远效性,着眼于未来;而政党是求近 功的,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 政党之间的更迭,必然会影响教育方针政策 的稳定,影响教育效果。 所以教育要超脱各党派之外,保持: 教育经费的独立; 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学术和内容的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组织而独立。
评价: 他的教育思想贯穿着民主、科学、自由和对 个性的追求,充满爱国主义情感; 在实践中,不屈从压力,锐意改革,坚守信 念的品质,值得学习; 对北大的改组,体现出一种宽容博大、兼容 并包的胸怀,也反映出其对国家、对民族、 对学术的一种卓越的追求与责任。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黄炎培(1878-1965),上海人。 早年父母双亡,随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 21岁,考中松江府秀才第一名;三年后中举人。 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 1905年,加入同盟会;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校成立大学评议会,各学科设立教授会。 1918年,北大共成立了国文、英文、法文、 德文、数学等11个学科教授会;1919年,学 校评议会决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 务处分管相关事务。
4、学科和教学体制改革 措施1、扩充文理,改变轻学重术的传统 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实为基础学科与 应用学科的区别。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 学为基本。他认为文理属学,法、商、医、 农、工等为术。鉴于当时存在轻学重术的弊 病,他提出重学而轻术的改革方向,将北大 组建为文、理、法三科。
2、地位 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劳动者整个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的重要环 节。
(三)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为工商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解决失业问题,保障生计,人尽其才; 使有业者乐业: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 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 造福人类社会。
1913年,提出教育与生活、社会相联系的思想; 1917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参与南京高等师 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的创办; 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一)思想的形成 1913年,《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 榷》:学生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 在社会上毫无用处。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而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实用人才的需求。
措施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认为文理科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能截 然分开。于是废科设系,设立14个系,设系 主任,原文、理、法三科称第一、二、三院。 措施3:该年级制为学分制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认为年级制不利于 个性的发展,于是推行学分制,本科修满80 学分,必修和选修各半,即可毕业。
(四)教育独立思想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 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能对人 类文化发展尽到一份责任,做出一份贡献, 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 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去使用。
(三)改组北京大学 改组前的北大:充满封建官僚习气,学生出 身贵族和官僚,入学的目的是升官发财,校 政腐败、制度混乱、学术空气淡泊。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宗旨: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措施1:改变学生观念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措施2:整顿教师队伍 聘请真才实学者为师,而不管其国籍、资格、 出身、年龄、思想倾向等,辞掉一些不称职 的教师和老外。
随后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 爱国女学,组建爱国学社; 1904年,成立光复会,担任会长,1905年并 入同盟会,担任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和研究,1911 年回国,1912年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7 月辞职,此后再赴欧洲学习;
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改组北京大学; 1928年离开南京,移居上海;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营救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 1933年与陶行知、李公朴等人发起举行纪念 马克思逝世50周年大会; 1937年移居香港治病,1940年病逝。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 (一)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 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 家。 出生于经商世家,5岁入私塾,16岁中秀才, 22岁中举人,23岁过会试,25岁补殿试,受 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 戊戌变法失败后,辞去翰林院编修之职,于 1898年秋南下办学。
2、教育的平民化 所谓民主,包括自由、平等和互助,要求个 人有独立发展的自由,要求男女之间平等, 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平等,进而能够合作、 互助。 因而教育需要向平民百姓下移,关注老百姓 的教育需求,帮助百姓获取知识,改变他们 的生存状况。
3、教育的实用化 清廷末期及民国初年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始终 存在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生 产相违背的弊端。胡适的批评很到位:社会 所需要的是做事的人才,学堂所造成的是不 会做事又不肯做事的人才。实业界人士穆藕 初指出:在失业者方嗟叹活计之难寻,在事 业界方忧虑需要人才之无多。 由此提出教育实用化及职业教育口号。
4、教育的科学化 科学不仅仅表现在既有的科学知识,更根本 的是理性的怀疑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追求。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有假定而无实证、有 想象而无科学。 学校在教授数理化,并不代表在进行科学教 育,科学更重要的是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改变 人的态度和观念,科学方法的运用重于科学 知识的获得,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科学 精神的养成。
(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 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 群之义务。 1、作用 对自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 适应了社会分工和人的发展差异性。
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社会价值:提高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维护社 会和国家的安定。
他提出,青年人应该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 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 的而非想象的。 后来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皆参与 到新文化运动之中。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民主、 反对专制,宣扬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二、新文化运动对教育的批判 蔡元培:吾国教育界,乃尚牢守几本教科书, 以强迫全班之学生,其实与往日之《三字 经》、四书、五经等,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之 相差。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虽已经采用,但学 校仍被动灌输,教师盲教、学生盲学,重虚 文,不讲实用等。
专题9:新文化运动及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家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教育主张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新文化运动及其教育主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西方列强支持袁世凯 称帝,加强侵略中国,军阀混战; 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上:大量新式学堂的新办和新思潮的引进, 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反帝反封建意识逐渐成为 一种自觉。
(四)职业教育方针 1、职业教育社会化 办学宗旨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目 的; 培养目标社会化: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培养 适合社会生产和合作的各种人才; 办学组织社会化:学校的专业、年限、课时、 教学安排等均按社会需要、学员的志愿、实 际条件来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