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桥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作业指导书
1. 工程概况及箱梁总体结构设计
1.1工程概况
沿江公路大桥,位于下游与长江交汇处,系省道上一座大桥。起讫里程K10+149.97~K10+477.03,全长327.06米,净宽9+2×1.75m,北临长江,南接大湖,东西各有堤防公路,交通便利。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属河床地貌。
1.2箱梁总体结构设计
该桥主桥为(40+60+40)m三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各控制断面梁高分别为:箱梁端支座处梁高2.0m,墩顶箱梁根部梁高3.5m,高跨比为1/17.14;跨中处梁高2.0m,高跨比为1/30;梁底采用二次抛物线过渡,边跨膺架施工段为直线段。桥面纵坡为1.315%,-1.315%,两纵坡间竖曲线,其竖曲线半径为R=6000米。
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箱梁,梁底宽为6.0m,两翼悬臂长度为2.5m,零号块箱梁顶板厚度0.4米,腹板厚度0.6米;跨中处箱梁顶板厚度0.25米,腹板厚度0.35米,底板厚度0.2米;端支座处的腹板厚度0.35米,底板厚度0.5米。箱梁在端支座处及墩顶箱梁根部设置了横隔板,并在横隔板中部都设置了永久进人孔,其它部位均未设置横隔板。全桥箱梁节段分为0~7号节段、边跨膺架施工段及合拢段。各节段设计参数见下表:
1/2主桥箱梁砼数量表
1.3 箱梁主要工程数量表
箱梁主要工程数量表
2梁体砼浇筑程序
2.1悬浇梁体分段
全桥箱梁共分四大部分浇筑:A为墩顶梁段即0号块,长12.5m;B为由0号段两侧对称分段悬浇部分即1~5(1’~5’)号段,其中1(1’)号段长4.25m,其它节段长度为4.5m;C为边孔在膺架上现浇部分即6’、7’号段,长度分别为3m和8.42m;D为主梁在跨中合拢部分,即6号段,长3.0m。
2.2浇筑程序
①在万能杆件托架上浇筑4号、5号墩0号块;
②在0号块上分别安装2套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1~5(1’~5’)号段至合拢前段;
3 分段浇筑施工方法
3.1墩顶0号块施工
3.1.1 0号块施工程序
0号块结构复杂,预埋件、钢筋、预应力束及孔道、锚具密集交错,砼数量大,必须精心施工。砼分两次浇筑,先浇底板、腹板上倒角下部,再浇筑腹板上倒角上部及顶板、翼板,详见0号块施工程序框图。
3.1.2 施工操作要点
(1)托架搭设
0号块托架采用万能杆件拼装而成,支承在承台面上。在施工承台砼时先预埋定位钢筋(φ20),长20cm,外露5cm,以防止托架底板产生横向滑动,在底座处设400×400×10mm钢板,与定位钢筋焊接牢固。墩身两侧支架通过在墩身预埋钢板上焊接连接槽钢与N29节点板连接,连接槽钢钻有椭圆形销孔,允许托架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压缩变形,并可限制托架水平位移。在墩顶处预埋两组2[12槽钢将托架顶部连成一体,两侧通过[12连接,设置间距为4m,以增加托架的整体刚度。
万能杆件采用N型标准杆件和非标准加工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搭设方法及杆件数量见附图所示。
(附图:0号块托架设计图.dwg0号块底模加固图.doc)
0号块施工程序框图
(2)托架预压
由于万能杆件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及杆件连接缝隙、螺栓的紧固程度等原因,会引起托架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使托架下沉,引起砼梁段出现裂缝。因此在0号块砼浇筑前须对托架进行预压,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并为计算托架弹性变形提供数据,以确定底模的预抬高量。
托架采用袋装砂土堆载预压方式,根据箱梁截面特点,简化计算过程如
2. S3=0.75+(2.982+0.099×2)×6-(0.8+1.35+(2.132-0.33+0.099×2)×4.8)=6.159m2
VⅡ=(S2+S3)÷2×1=6.1001m3
3. S4=0.75+(2.982+0.099×3)×6-(0.8+1.35+(2.532-0.33+0.099×3)×
4.8)=6.277 m2
VⅢ=(S3+S4)÷2×1=6.218m3
4. S5=0.75+(2.982+0.099×4)×6-(0.8+1.35+(2.532-0.33+0.099×4)×4.8)=6.395 m2
VⅣ=(S4+S5)÷2×1=6.336m3
5. S6=0.75+(2.982+0.099×5)×6-(0.8+1.35+(2.532-0.33+0.099×5)×
4.8=6.53m2
VⅤ=(S5+S6)÷2×1=6.4625 m3
6.第Ⅵ段体积计算:
VⅥ-1=(3.5×6+2.5×(0.15+0.45)÷2-(1×1.8-2×0.2×0.4))×0.4=8.044m3
VⅥ-2=(S6+3.5×6+2.5×(0.15+0.45)÷2-2.25×(3.2+0.6))×0.25=2.466 m3
VⅥ= VⅥ-1+ VⅥ-2=10.51 m3
7.各段重量汇总: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6t/m3
WⅠ=15.553t,WⅡ=15.86t,WⅢ=16.167t,WⅣ=16.474t,WⅤ=16.803t,WⅥ=27.326t 二.模板及施工荷载按20t考虑,各段分摊模板重量及施工荷载后的重量如下:
WⅠ=15.553+20÷12.5×1=17.153t, WⅡ=17.46t, WⅢ=17.767t, WⅣ=18.074t, WⅤ=18.403t
WⅥ=28.366t
三.砂土的容重取为1.45t/ m3,各段堆载高度分别为:
HⅠ=17.153÷6÷1.45=1.97m,HⅡ=2.0m,HⅢ=2.01m,HⅣ=2.1m,HⅤ=2.12m,HⅥ=3.25m
四.沉降观测点设于底模两侧,间距1m,全块共设置28个沉降观测点,其
具体位置见下图。
五、加载方式及测量数据整理
1、加载方式
采用吊车吊运袋装砂土至0号块底模上,按计算高度人工堆码整整齐。
2、变形量测量
堆载前先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分别加载至计算荷载的60%、80%、100%、120%时量测各测点的标高,计算各点的沉降量,将测量数据记入事先制定的表格内,进行内业处理。计算出托架的非弹性变形量,并找出弹性变形的变化规律,指导立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