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核抗体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基本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基本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基本原理《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基本原理》
嘿,大家知道吗,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这个事儿啊,可有意思啦!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大大的“免疫世界”里探秘一样。

咱就说有一次啊,我在实验室里,就像个好奇的探险家。

面前摆着各种试剂和样本,我要搞清楚这抗核抗体到底是怎么被检测出来的。

想象一下啊,那些样本就像是一群神秘的小怪物,而我们要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这个厉害的“武器”来对付它们。

首先呢,我们得把那些含有抗体的样本弄出来,这就好比是找出小怪物们的踪迹。

然后呢,把它们和特定的抗原结合,哎呀呀,就好像给小怪物们贴上了标记。

接下来,就是关键啦!我们加入一些带着荧光标记的抗体,哇哦,这些带着荧光的抗体就像是一群闪闪发光的小精灵,它们会专门去找那些被标记过的地方,紧紧抱住。

这时候,我们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嘿嘿,那些发着光的地方,就是抗核抗体啦!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闪闪发光的宝藏一样。

是不是很神奇呀!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有没有抗核抗体啦。

就好像我们在这个复杂的免疫世界里找到了关键的线索,解开了一个小小的谜团。

总之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就是这么一个有趣又神奇的过程,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身体里的这些小秘密呢!以后我还要继续在这个“免疫世界”里探索更多好玩的事儿哟!。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67/2324 !"#$%&$$'(()*+,--.+/%'01''23+4/%/%&%(&%5&$0
ME./N OC>LGAC:>"4 NP/N Q<LRC>"4 N.P HB<"4 O./N S<>J"4 TUV/ Q:>*4 WU./N O<>J"+KB9:;@8B>@ 7? XBF<G:D Q:I7;:@7;Y4 6ACZ<7>J O< .C@7>787C= [;B?BG@C;B S;:F<@<7>:D 6A<>B=B XBF<G<>B U7=9<@:D4 6ACZ<7>J4 OC>>:> [;7\<>GB4 %&'((( 6A<>:) *+KB9:;@8B>@ 7? V8B;JB>GY XBF<G<>B4 T7C@A OC>>:> 6B>@;:D U7=9<@:D ]U7>JAB ^<;=@ [B79DB= U7=9<@:D_$ U7>JAB [;B?BG@C;B$ OC>>:> [;7\<>GB$ %%"",, 6A<>:) -+KB9:;@8B>@ 7? XBF<G:D Q:I7;:@7;Y$ WA:7@7>J ^<;=@ [B79DB= U7=9<@:D$ WA:7 @7>J$OC>>:> [;7\<>GB$ %'&((( 6A<>: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临床与实践*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江云川1,龚丽坤1,高卫1,杨婷1,沈蓝2,张瑛31.楚雄彝族自治: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楚雄675000;2.云南省D南中心医院(红河: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云南红河661199)3.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的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一2019年6月医院检验科接收的980份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样本为实验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980份血样本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阳性率26.84%,免疫印迹法检测阳性率23.16%,两组检出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3.527,!=0.060)。

但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高于免疫印迹法("2=18.766,!=0.000),而免疫印迹法的敏感性却显著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2=17.084,!=0.000)&②在227例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中,有128例在间接免疫荧光法中呈斑点型,39例呈胞浆颗粒型,18例呈着丝点型,8例呈均质型,7例呈核仁型,4例呈核膜型,8例呈其他核型,另有15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而且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抗体型不同其荧光核型也会有显著的差异&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特异性较高,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敏感性高,而且不同荧光核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绝对的规律可循,故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检测方法不能相互替彳,应联合应用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率&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中图分类号R44O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0.06.07.15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JIANG Yun-chuan1,GONG Li-kun1,GAO Wei1,YANG Ting1,SHEN Lan2,ZHANG Ying31.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uxiong,Yunnan Province,675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South Yunnan Central Hospital(Hong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onghe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661199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Zhao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tong,Yunnan Province,65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y(ANA)and immunoblot­ting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ethods From November2018to June2019,980blood samples suspected of autoimmune diseases received by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subjects.Both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and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spectrum.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1.Among980blood samples,the positive rate of ANA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26.84%, and the positive rat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23.16%.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2=3.527,!=0.060).However,the specificity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mmunoblotting("2=18.766,!=0.000),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blot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2=17.084,!=0.000).2.Of the227positive samples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128收稿日期:2020-06-04%修回日期:2020-06-25作者简介:江云川(19+3-),男,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通信作者:张瑛(19+5-),女,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E-mail:30+44+**********'were spotted i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39were cytoplasmic,18were centromere,8were homogeneous,7cases were nucleolar type,4cases were nuclear membrane type,8cases were other karyotypes,and another15cases were negative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and the antibody typ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ositive was different.The fluorescent karyotyp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for ANA detection,and the West­ern blot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for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oreover,anti-nuclear antibodies with different fluorescent kary­otypes have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but there is no absolute rules to be followed,so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cannot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and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of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mmunoblotting;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体(ANA)是一组以自身细胞核内的DNA、RNA、脱氧核糖核蛋白、可提取核抗原或上述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作者:黄丽樊英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结果。

方法:对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

结果:以抗核抗体滴度≥1:100为阳性标准,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漏诊1例,误诊6例,实施免疫印迹法检测是漏诊28例,误诊0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的灵敏度99.1%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90.9%,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特异度22.2%显著低于免疫印迹法100.0%(P【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印迹法【中图分类号】R39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2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自身组织损害疾病,目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多,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多系统损伤,且患者受个体差异影响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诊断难度较大。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物。

目前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治中运用较为广泛,为明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检测效果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效果实施了对比。

现行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5.6岁(s=12.5);性别分布:男/女为57/63;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硬皮病5例,干燥综合征21例,皮肌炎5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4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9例。

临床免疫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核抗体实验报告

临床免疫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核抗体实验报告

实验三、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一、实验目的:1、掌握免疫荧光法的原理。

2、掌握免疫荧光法检测过程中避免非特异荧光干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第二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或未知抗体(第一抗体)的方法。

以检测人血清抗核抗体(ANA)为例。

病人血清中ANA(Ab)能与各种系细胞核成分(Ag)特异性结合,此种结合的Ab(IgG型)能与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示荧光,提示血清中ANA的存在。

三、试验材料:0.1M,pH6.8PBS;小白鼠,待测血清,对照血清(阴性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滴管、试管、孵箱、荧光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小鼠断颈处死取肝,NS漂洗,剪取肝横断面印片于玻片上,左右各一处,自然干燥;滴加无水乙醇固定,室温凉干;2、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分别滴加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1滴,37℃30′;3、去除纸片,PBS冲洗1min×3次,吸干水分;4、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并滴加荧光标记羊抗人IgG(二抗)各1滴,37℃305、去除纸片,PBS漂洗1min×3次,吸干水分;6、荧光显微镜镜检。

五、实验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为阳性染色细胞,不发荧光为阴性;抗原片中出现阳性染色细胞为ANA 阳性,否则为阴性;阳性待检血清可作进一步稀释后测定效价。

(均质型)细胞核呈均匀一致的荧光(斑点型)细胞核内呈现斑点状荧光六、实验讨论:1、注意事项:1)制作核抗原片(印片)不宜太厚;2)滴加的血清或荧光抗体要充分盖满抗原片;3)荧光抗体孵育时要注意避光;4)染色后的片子应及时镜检,不宜放置过久。

5)注意各步骤的漂洗要充分。

2、临床意义:1)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

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呈阳性。

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202・黑龙江医药科学244年4月第42卷第2期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关性分析①陈戊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隐检验科,河南郑州456009)摘要:目2: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A)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方法:抽取904份临床连续送检的血清标本抗核抗体,分成A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B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组)、C自身免疫性疾病组)。

各组利用IIL法筛查ANA,利用免疫印迹法(I BT)检测特异性ANA,分析IIL法筛查ANA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关性。

结果:检测后2阳性标本率为77.07%,阴性标本率为56.06%,总符合率为74.55%。

IA检测结果为阴性者且IBT 检测结果为非阴性者中,A组比例略高于B组(P> 4.45);但A组比例明显高于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4.45)。

A 组的IA+/IBT+比例明显高于IA-/IBT-的比例,但B组、C组的IIL+/IBT+比例明显低于IIL-/IBT-的比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4.45)。

结论:用IA法筛查抗核抗体易导致特异性抗体漏诊,用IBT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易导致抗核抗体漏诊,应进行联合检测,避免出现漏检。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线性免疫印迹法;特异性抗体中图分类号:R446.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903-4144(2216)40-4220-40ANA是抗细胞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总称,其可作为自身免疫病(AID)的诊断指标4]。

IIC法是ANA检测的金标准,虽然IIC法检测ANA不存在疾病特异性,但IA法测定的细胞成分总抗体,对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广泛在临床上应用4]。

目前,特异性抗体检测也不断应用到临床中,因此,采取合理的抗体检测方法来降低漏诊率已为重点研究内容。

研究显示/A法检测ANA的检测不完全与IBT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的结果相符4]。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1 . 2 . 2 I D T和 I B T检 测 试 剂盒 均购 于北京 H O B公 司 , 具
3 讨

A I D是指机体 对 自身抗 原发生 免疫反 应而 导致 自身组 织损 害所 引起 的一种 疾病 。早 期 发现 是诊治 A I D的关 键 。
许多 A I D患 者都 可 出现 A N A阳性 , A N A在f l 缶 床 症 状 出现 前

1 8 0・
白求 恩 军 医 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4月 第 1 1 卷 第 2期
J o u m ̄ o f B e t h u n e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C o l l e g e , V o 1 . 1 1 , N o . 2 . A p i r l , 2 0 1 3
1 . 2 检 测 方 法
1 . 2 . 1 I I F检测
1 : 1 0 0为 阳性 。
试剂 盒购 于北京 H O B公 司 , 具体 步骤按
注: I T将 n RN P和 S m 抗 原 标记 于 l 司一 处 ,书操作 。荧光显微镜 下判 读结果 , 以抗体滴度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1 年 1 0月 一 2 0 1 2年 9月 在我院诊
为疑似 A I D患 者 3 8 9例 , 其 中男 7 l 例, 女3 1 8例 , 年龄 1 8~
8 2 ( 5 5±1 2 ) 岁。所有患者均 收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 后 , 同时 采用 I I F 、 I D T 、 I B T检测 自身抗体。
1 0年左右就可检查 到, 无论 患者有无典型 临床表现都应长期 随访 、 密切观察 , 以免漏诊 。 I I F是检测细胞成分 的总抗体 , 不具有疾病特异性 , 敏 感 度较高 , 作为A I D的筛查项 目早 已得 到公认 。I I F受 主观检 测标准 、 荧光 片洗涤 、 荧光 二抗浓度 、 荧光显微镜 光强和分辨 率 的影响 。 目前 I B T不能检测所有 的 A N A, 血清处理不 当引 起非特异 吸附还可 出现假 阳性结果 。本文 中 I I F检测 的阳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采用蛋白印迹法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蛋白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法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抗核;抗体;检测引言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能够有效的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同时检测结果还能够成为疾病预后评价、监测、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

为了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有效提高,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高质、高效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但是针对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的对比分析资料却较少[1]。

鉴于此,本文就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患者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51.47±1.35)岁,男性患者431例,女性患者369例。

1.1.1纳入标准(1)患者疑似患有免疫性疾病,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检查;(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1.2排除标准(1)患者资料不齐全;(2)患者中途脱离研究;(3)患者兼并其他严重疾病。

1.2方法1.2.1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又称为荧光抗-抗体法,该方法需要两种抗体参与,即一抗和二抗(荧光素标记)。

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免疫荧光实验报告免疫荧光实验报告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细胞培养物、PBS缓冲液、甲醛、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标记的抗体(一抗和二抗)、荧光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如下:1.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物均匀地分散在培养皿中,添加适量的培养基,并将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固定细胞:在培养皿中加入PBS缓冲液,用甲醛进行固定处理,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保持原有的结构。

3. 蛋白质封闭:将BSA溶液滴加在固定后的细胞上,使其与细胞膜结合,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4. 一抗处理:将荧光标记的一抗滴加在细胞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

一抗可以识别特定的蛋白质或抗原。

5. 二抗处理:将荧光标记的二抗滴加在细胞上,使其与一抗结合。

二抗通常与荧光染料结合,用于增强荧光信号。

6. 荧光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细胞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显微镜的特定波长激发荧光标记的抗体,并观察荧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膜上的荧光信号。

这些信号代表了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分布。

通过对不同细胞或组织的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蛋白质的表达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反映了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表达量。

强荧光信号表示高表达,而弱荧光信号则表示低表达。

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2. 蛋白质的分布:荧光信号的分布情况可以告诉我们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位置。

如果荧光信号集中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说明该蛋白质在该区域有高表达。

而分散的荧光信号则表示蛋白质在整个细胞膜上均匀分布。

3. 蛋白质的定位:通过与其他标记物的共定位实验,我们可以确定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具体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核染色剂共同处理,观察荧光信号与细胞核的重叠情况,从而确定蛋白质是否定位在细胞核。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实验步骤八:冲洗
用烧杯盛PBS-Tween缓冲液,流水冲洗载 片,然后立即放入装有PBS-Tween缓冲液 的小杯中浸洗至少5分钟。 可在每150ml磷酸盐缓冲液中加10滴(150 µl) 伊文氏蓝进行复染。

实验步骤九:封片
在盖玻片上滴加甘油/PBS。 封片体积: 10 µl/反应区(5 x 5 mm) 从PBS-Tween 清洗缓冲液中取出一张载片, 用纸擦干背面和四边,注意不要擦拭反应 区间隙。 将载片的生物薄片朝下置于准备好的盖玻 片上,立即检查盖玻片是否放入载片的凹 槽里,如有必要,需调整位置,正确放置。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载片的操作。

ANA检测的意义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如抗Sm是SLE标记抗体; 抗ScL-70 是SD的标记抗体; 抗Jo-1是PM/DM的标记抗体; 观察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 研究发病机理

【ANA分类】
抗DNA(dsDNA,ssDNA) 抗组蛋白(Histone)
抗非组蛋白(Nonhistone,Extractable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抗核抗体(ANA)
制作人:XXX 20XX-XX-XX
抗核抗体
【自身抗体】:指抗自身组织、器官、细 胞及其成分的抗体 【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 白质和酶)的抗体。ANA存在一个谱 ANA新概念:抗核酸(Nucleic acid)和核 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 某些核抗原成分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内 更丰富
ANA
实验原理:
生物薄膜载片上的IgA、IgG、IgM类特 异性抗体可以与抗核抗原反应;随后 ,结合抗体可与标记荧光的二抗进行
反应,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荧光强度
通过观察荧光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抗原表达量, 为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定量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或计数阳性细胞数 量,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 抗原表达水平的相对值。
定性分析
根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抗原定位 、细胞形态以及荧光强度,对实验结 果进行定性分析,判断抗原是否存在 以及表达情况。
实验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01
02
03
04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假阳性或 假阴性结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验条件和操作流程。
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仍 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更广泛
的应用场景。
需要加强实验质量控制,确保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针对不同抗原和样本类型,需 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实验方法 ,以提高其适用性和通用性。
02 实验材料
抗体选择与制备
01
02
03
抗体来源
选择来源于特异性免疫动 物的抗体,如小鼠、兔、 羊等。
抗体纯化
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 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纯化, 去除杂蛋白和聚合物。
抗体标记
选择荧光染料对抗体进行 标记,常用的荧光染料有 FITC、TRITC、Cy3等。
细胞或组织样本
细胞培养
将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 保持细胞活性。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步骤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通常包括细胞或组织固定、抗体孵育、洗涤、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 、再次洗涤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和抗体浓度等,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注意荧光标记物的选择和使用,以及避免非 特异性染色等问题。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

结果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IIFA 法检测A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胶乳法,提高了临床的阳性检出率。

IIFA法用于ANA的筛查,阳性标本在进行滴度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标签: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n detecting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f serum samples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the IIFA and emulsion meth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and emulsion metho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6% vs 58%)(P<0.01).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by the emulsion method,which improve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clinic,the application of IIFA method for ANA scree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specimens for titer detection contribute to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Antinuclear antibodies;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Emulsion method抗核抗体(ANA)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和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的自身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细胞核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1]。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50例进行检测。

分别用IIFA 和胶乳法进行检测,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法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

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

结果: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82%,超过胶乳法检测准确率64%。

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 )也叫作抗核酸抗原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一般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

按照其核内分子性能的不同,也可以将其分为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等。

在临床医学的过往研究中发现,抗核抗体在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特别是风湿类疾病中,抗核抗体的反应尤为敏感。

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患者的抗核抗体检测指标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判定依据[1]。

通过对患者的抗核抗体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迅速的确定患者的疾病种类,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的身体病症,帮助患者更快的痊愈。

而更准确,结果更全面的检测方式在医学检测上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因此ANA检测方式的研究已经是医学检测研究的重点。

为此我院对检测方案也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OBJECTIVE]: to ANA lyze the results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in our hospital. IFA and latex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IFA, IFA results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Latex test result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IFA was82% , which was 64% higher than that of latex method. The data contrast ha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FA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wor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Latex Assay; Antinuclear antibody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共50例。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1.W endeng Central Hospital of Weihai City,Shandong 264400,China; 2.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Peking Union M 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032,Chi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nuc!ear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line immunoassay ZH A N G Dao—qiang ,SUI X iu—m ei ,L fN Rong—hai ,et a1.
清 标 本 ANAs,线 性 免 疫 印迹 法 (LIA)检 测 其 中 217例 血 清标 本 ANAs,并 分 析 两 种 方 法 检 测 结 果 的 相 互 关 系 。 结 果 448例 男
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39.7%(178/448);702例 女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66.1 (464/702),男 女 两 组 阳性 率 有 显 著 差 异 ( 一 77.08,P<
【摘 要 】 目的 回顾本 实验 室 开 展 间 接 免 疫荧 光法 抗 核 抗 体 (ANA)与 免疫 印迹 法 特 异 性 抗 核 抗 体 谱 (ANAs)联 合 检 测 的情
况 ,分 析 两 者 之 间 的 相关 性 ,并探 讨 联 合 检 测 在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中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采 用 间 接 免疫 荧 光 法 (IIF)检测 1 150例血
0.05)。217例 血 清标 本 以 LIA 检 测 ANAs,结 果 显 示 :在 30例 荧 光 法 ANA 阴 性 中 ,印 迹 法抗 ANAs抗 体 有 4例 阳 性 ,阳性 率 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作者:刘清银涂斌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27期[摘要]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

结果 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9(c)-009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n detecting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f serum samples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the IIFA and emulsion meth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and emulsion metho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6% vs 58%)(P[Key words]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Emulsion method抗核抗体(ANA)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和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的自身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细胞核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1]。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刘清银;涂斌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6(013)027
【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

结果 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IIFA法检测A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胶乳法,提高了临床的阳性检出率。

IIFA法用于ANA 的筛查,阳性标本在进行滴度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刘清银;涂斌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一五0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洛阳 471031;洛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南洛阳 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1
【相关文献】
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J], 田巧
2.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J], 姜烈君;罗焰芳
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J], 李琦;彭旭娇;郭慧娟;高洁;陈丽丽;刘文娟;李雪;尚晓泓;
4.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J], 莫伟平;张泳仪
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J], 田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
果分析
田巧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3(015)002
【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ANA用IIF 法检测;ANAs用LIA法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用IIF法检测ANA 300例,用LIA法检测ANAs 263例,ANA-IIF法与ANAs-LIA法检测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30例同时进行ANA-IIF法与ANAs-LIA法检测,结果一致率73.3%;ANAs-LIA法漏检率20%;错检率6.7%.结论:以IIF法检测ANA缺乏特异性,而用LIA法检测ANAs具有高特异性,但存在着较高漏诊率,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总页数】2页(P217-218)
【作者】田巧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2.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3.间
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4.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报告模式

浅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报告模式

浅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报告模式
王永贵;苏庆军;陈建国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5(019)027
【摘要】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ARD)诊断中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1,2],其
检测方法较多,如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ifluorescence,IIF)、免疫印
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IB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流式细胞术等,但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IIF、IBT和ELISA。

【总页数】2页(P3796-3797)
【作者】王永贵;苏庆军;陈建国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037006;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2.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3.间接免疫荧
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4.间
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5.间接免疫荧
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免疫荧光法的原理。

2、掌握免疫荧光法检测过程中避免非特异荧光干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第二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或未知抗体(第一抗体)的方法。

以检测人血清抗核抗体(ANA)为例。

病人血清中ANA(Ab)能与各种系细胞核成分(Ag)特异性结合,此种结合的Ab(IgG型)能与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示荧光,提示血清中ANA的存在。

三、试验材料:
0.1M,pH6.8PBS;小白鼠,待测血清,对照血清(阴性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滴管、试管、孵箱、荧光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小鼠断颈处死取肝,NS漂洗,剪取肝横断面印片于玻片上,左右各一处,自然干燥;滴加无水乙醇固定,室温凉干;
2、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分别滴加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1滴,37℃30′;
3、去除纸片,PBS冲洗1min×3次,吸干水分;
4、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并滴加荧光标记羊抗人IgG(二抗)各1滴,37℃30
5、去除纸片,PBS漂洗1min×3次,吸干水分;
6、荧光显微镜镜检。

五、实验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为阳性染色细胞,不发荧光为阴性;抗原片中出现阳性染色细胞为ANA 阳性,否则为阴性;阳性待检血清可作进一步稀释后测定效价。

(均质型)细胞核呈均匀一致的荧光(斑点型)细胞核内呈现斑点状荧光六、实验讨论:
1、注意事项:
1)制作核抗原片(印片)不宜太厚;
2)滴加的血清或荧光抗体要充分盖满抗原片;
3)荧光抗体孵育时要注意避光;
4)染色后的片子应及时镜检,不宜放置过久。

5)注意各步骤的漂洗要充分。

2、临床意义:
1)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

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呈阳性。

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2)未经治疗的、活动性SLE的阳性率为80%-100%。

药物性狼疮100%、全身硬皮病、混合性结绨组织病、狼疮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3)干燥综合症(SS)、类风关、桥本甲状腺炎等。

3、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制备一种荧光标记二抗(抗抗体)可用于多种Ab检测
2)特异性、灵敏度高
3)快速、可定位。

缺点:
1)需要荧光显微镜
2)存在非特异荧光干扰(产生原因:自发、抗体不纯、交叉反应、技术问题)
3)定性测定、判断结果不客观
4)制备片子难保存(荧光猝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