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此书最大的亮点是:引用别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属于别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属于自己的全部是废话。
这种拼盘文化,很适合饥饿者速食。
本书确实提出一个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题,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应该深入思索的命题: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理应当从教育对人的长远影响角度来评判。
某国的教育应当属此例――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精神。
这种人本教育既不忽视生存的需要,也没有把生存当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
它把人放在了知识之上,重视人,人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主体;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的发展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达成人的梦想。
从教育的长效来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国十数载,四处碰壁,只好把实现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
当时,他也未必十分热衷的推销自己的理论,因为从接受的角度来看,一个四处碰壁的理论肯定吸引力不强。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优秀的有72人,优秀率仅2。
4%,但是他的学说却深深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恐怕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没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看来,衡量一个教育的好坏成败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的理论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逐渐发扬光大,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
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所谓“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
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以发展人各方面独立性的教育”。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第一篇: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有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 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
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未经清贫难成人,不经磨难永少年。
细细想来确实意味深长,确实,家境贫寒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家庭,重小就得承受生命之重,不得不用自己的心血,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智慧去打拼,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的全面素质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较安逸的人来说,无论意志、能力、成熟度、经验,还是其他方面,较一般人强得多。
其实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记得在我们小学时就有这么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会有创造。
”就从这首儿歌中,可以看出劳动和智力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劳动中发展智力,在思考中不断完成创造性的劳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能体现这种关系呢?我想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讲了无数遍的概念定理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来得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矩形的长和宽改变,则矩形的面积发生变化时,可以让学生用一根绳子或一根铁丝等围成一个矩形,不断地改变矩形的长和宽,并计算矩形的面积,进而发现矩形的长宽变化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感悟]教育书籍读后感大全(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我精心拜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后,感慨良多。
这本书从交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很多名人也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法国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名家们为探索教育真理,穷其一生精力,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着最好的注解。
在这个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尽管人们生活已大大改善,温饱已不是问题,但竞争却更为激烈,于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也在这条路上辛苦地攀爬着,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
尽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现身说法,诉说着教育的本质,但社会依然急功近利,学生们为了分数,依然辛苦。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县镇村,条件大多一般,考大学更是他们祖辈们几代的梦想,但自小家庭条件、教育条件实在有限,能考上好大学的也就有限。
更多学生进入了高职类大学,还有学生高中毕业就踏上就业之途。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除了努力提高他们的分数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更准确的说是给予)孩子自信。
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1读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感受颇深。
在读到“教育,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篇章,看完我深深的反思了,什么是教育,我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的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好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我感到,新世纪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光有热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做孩子工作,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许多新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给学生以新鲜感。
习闻常见与保持新鲜是一对矛盾体。
若要永久保持学生的兴趣,单靠几种方法是不够用的。
如在教单词时,以教水果为例,先一样一样地让学生看过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让学生看过后,把它们罩住,然后让学生一样一样地回忆出来;或者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把听到的东西画在纸上,锻炼学生的听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二、教师应在课堂上保持一贯的激情。
在课堂上,首先而且最应该保持激情的应该是教师自己。
有时候,一项原本无甚新意的活动就因为你的激情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兴趣,一项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动,就因为老师的心情而影响学生。
三、正确处理好纪律问题。
课堂纪律问题处理得好与坏,非常直接地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弘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读书笔记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
"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
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
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
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
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
音乐对于人的熏陶也给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好处,人们沉浸在音乐之中,不愿意去打断他去,可以说是一种程度的入迷,也体现了人们音乐鉴赏程度与文化修养。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相较老妇人不忍打断更高境界的层次。
教师课堂管理66个细节读后感
暑期抽空阅读了《教师课堂管理66个细节》一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感慨
颇多。
作为老师,应该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给孩子认错的勇气,放宽胸怀,学
会等待,多看学生的闪光点……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基本点。
一条又一条的管理细节,道出了教师心中的肺腑之言,引起了我的共鸣。
不管怎么说,包容、等待、慧眼也好,所有的教学细节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李镇西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
是的,没有什么比用心灵跟人打交道更幸福了。
教师的心灵就好比一个大太阳,它将自己的.光热通过光束传递出去,变成宽容,爱心,耐心,期待,赏识,信任,鼓励,很多很多,用不同的形式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而我们的孩子就好比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进行着光合作用,茁壮成长,造福人类。
用心灵赢得心灵这是一种永恒的境界。
在阅读了教师管理细节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待学生亲如朋友,处理课堂高效有序,让自己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用心教书,被学生所乐道。
对待孩子,以心换心,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对话用心灵去呼唤爱。
对于孩子,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用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让教师爱的光芒四射周围!。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有感PPT课件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
做人篇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学习篇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做事篇
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交往篇
教会学生如何交往
目 录
6 真正的礼貌源自于心 不学礼,无以立。 著名教育家 孔子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 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 成都高。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为的教育!学生
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
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4马上行动,不为拖延找理由 唯有行动,才能让好的习惯成自然。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如何才能让学生摆脱拖延的坏习惯,让学生马上行动 起来,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制定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 采用化整为零的学习方法 建立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 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中国教师书坊推荐书目:
谢谢 Thanks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从交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下面是第一故事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篇一暑假前参加了校本培训,内容为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
其中每一篇的第一个教育细节都是这一部分的总论,即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个分别的总论。
然后各篇的分论点各自独立成篇。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
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
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老师一定要知道的65个细节》读后感范文
《好老师一定要知道的65个细节》读后感范文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光有好的教育理念不行,还要注意细节。
只有注意到教育教学中的相关细节,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周一例会我们一起学习了《好老师一定要知道的65个细节》材料,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
我主要从“做一个真实的人”这一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受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熏染,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老师是受人崇拜的,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
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其实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他的弱点。
作为一个学科老师,他在这个学科可能拥有“一桶水”,在其他方面未必就一定比学生强,比如,有的老师在操作电脑方面就不如学生娴熟。
特别是到了初三,可能做一张考试卷,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做的好。
记得在一次培训时,一位特级教师(教高中)这样讲:“开学初,我跟学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咱们班的中等生’我希望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大家都超过我。
”多么坦率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又让学生有了要超过老师的目标。
我想学生不会因为老师只是一名中等生而瞧不起老师吧。
做一个“真实的人”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一贯强势的老师,学生可能会变成温顺的小绵羊;而那些敢于示弱的老师反而会因为他的真实而培养出更强的学生。
通过学习《好老师一定要知道的65个细节》,收获很大,要成为真正的一名好老师,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老师就是班级的统帅,秉公办事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不要以成绩论英雄,对学困生另眼相看,偏袒优秀生都是万万不做的.事情。
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心里清楚的很,如果我们总是以恰当的、专业的方式处理问题,学生就会跟从你,佩服你,拥护你。
但是一旦你没有这么做,你就可能失掉一些支持者,而且再也无法把他们争取过来。
同时一旦失去了群众基础,一切工作都将无法顺利进行。
我们老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对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不过我们真的还须要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做榜样,我们不必一味地希望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精华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1、"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1)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2)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3)会学习、有智慧的人(4)会合作、待人以宽的人(5)会生存、能独立的人2、做一个诚实的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1)教师的言传身教(2)教师的正确引导(3)落实到细节(4)要相信孩子3、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1)教师信任所有学生(2)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建立合理期望,让学生体验成功(4)树立自信的榜样(5)寻找契机,巧用时机——刺激个体自信A、委重任,满足其表现欲B、促成功,满足其自我实现欲(6)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4、"健康是人生最可宝贵的生命因健康而美丽,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教育应以每一个人的后天的健康为最终目标,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强身的同时,更要强调“强心”。
(!)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心理教育(2)心理教育渗透教学内容之中(3)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4)学生问题的解决重在预防5、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想让孩子适应越来越残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着力给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撑能力。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4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4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的,欢迎大家阅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
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
”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
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
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
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
教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
教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但作为家长,我更关心我们中国的教育。
假期到了,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
做人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篇,教会学生如何做事、交往篇,教会学生如何交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
上述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在本书都可以找到答案。
例如:做人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教育细节之三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远相信自己能得到。
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4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篇1在校本研修期间,我读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
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1这段时间我略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本书中刘铁芳博士通过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
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
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
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
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教育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这种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翅膀张得越开越好。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心得体会_1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心得体会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强身是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强调"强心".我是一名体育教师,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然而,作为体育教师更要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在一次篮球运球的接力比赛中,女同学小林体型较胖,运球速度较慢,但和她一组的同学并没有嫌弃她.比赛还没有开始,队友们就给她出主意:小林,要运稳不掉球就行了!你别急,心一慌球就不听你话了……比赛开始了,小林小心地运着球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弯道处也很平稳,而此时,我也开始带领同学们为小林加油,在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小林只掉过一次球,而且还很快捡回来了,一圈下来,小林只落后对手五,六米.在后面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所在的组最终取得了胜利.小林获得了成功的快感,也正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不善运动的小林在体育课上总是积极训练,从不感到自卑,运动能力和体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教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够.刘连素。
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就是对于所读的书籍的记录或者感悟,对于教学有一定作用的。
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围观吧。
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篇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
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
”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
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
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
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
〖感悟〗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000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前不久,我拜读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
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
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这与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
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如何做到“无为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意图的隐蔽性学生喜欢在淡化说教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而不喜欢刻意呆板的说教,因为这样的说教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
教学的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在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
节》有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 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
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未经清贫难成人,不经磨难永少年。
细细想来确实意味深长,确实,家境贫寒的人为了生计,为了家庭,重小就得承受生命之重,不得不用自己的心血,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智慧去打拼,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的全面素质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较安逸的人来说,无论意志、能力、成熟度、经验,还是其他方面,较一般人强得多。
其实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记得在我们小学时就有这么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会有创造。
”就从这首儿歌中,可以看出劳动和智力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劳动中发展智力,在思考中不断完成创造性的劳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能体现这种关系呢?我想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讲了无数遍的概念定理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来得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矩形的长和宽改变,则矩形的面积发生变化时,可以让学生用一根绳子或一根铁丝等围成一个矩形,不断地改变矩形的长和宽,并计算矩形的面积,进而发现矩形的长宽变化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这样边操作边观察,从整体到重点,由纵向到横向,观察有方法,思考有凭借,条理分明,逐步深入,学生在操作中不但理解掌握了矩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
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迫使一个学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是容易的,然而要教会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却要困难得多。
是的,在我们的课堂上,假如只是让学生完成这些劳动和各类游戏,那么他们是非常高兴而且是很容易的,但是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在这种结合中,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哪怕是最消极的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的真正有效的钥匙。
如果学生把体力劳动看成是一种达到创造性目的的手段,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克服了懒惰思想,变得热爱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