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b2c8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9.png)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内部审计问题的典型事例:
1.安然事件: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由于内部审计失职,导致公司财务造假,最终宣告破产。
该事件揭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2.四川某上市公司保理业务内部控制缺陷:2017年,四川证监局在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的部分保理业务客户对应的基础业务和购销合同高度相似,不同保理客户的交易对手方高度相似,有关交易对手方资质与所开展的采购业务规模不匹配。
这些问题在上市公司对保理业务的合同评审、尽职调查及资金投放过程中未进行必要的查验和说明,在保理业务管理、保理资金投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控制缺陷。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存疑:一些主板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未按照“指引”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情况。
这些事例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
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基础。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中国工商内部审计案例
![中国工商内部审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ca986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a.png)
中国工商内部审计案例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时发生的超有趣案例。
话说在某个分行,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风平浪静,业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每天都在正常地办理存款、贷款之类的业务。
这时候,内部审计团队就像一群超级侦探一样登场了。
他们可不是来走走过场的,那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到处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个审计员,我们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在查看分行的一些费用报销记录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特别诡异的情况。
有一些办公用品的报销,数额虽然不大,但是每个月都非常规律地出现,而且都是在同一个供应商那里采购。
这就好比你每天都在同一家店买完全一样数量的包子,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
小李就开始深挖这个供应商。
他先是查看了这个供应商的注册信息,发现这个公司规模小得可怜,就那么几个人,但是却能持续稳定地给分行提供大量的办公用品。
然后他又去查分行实际收到的办公用品情况,这一查可不得了。
他发现分行实际收到的办公用品数量和报销的数量严重不符。
比如说,报销单上写着买了100个笔记本,可实际仓库里只能找到50个,那剩下的50个去哪儿了呢?这时候,小李心里就有了个大胆的猜测:这里面可能存在“小金库”。
小李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整个审计团队。
他们就开始悄悄地调查相关人员。
这个过程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不能打草惊蛇。
他们从负责采购的员工入手。
这个采购员工刚开始还特别镇定,一口咬定一切都是按照流程来的。
但是审计团队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拿出了一个又一个证据,什么仓库出入库记录、供应商的送货单和实际发票对比之类的。
在铁证面前,这个采购员工终于顶不住了,交代了实情。
原来啊,他们和这个供应商勾结,虚报办公用品的采购数量和价格。
多出来的钱就被偷偷存到了一个秘密账户里,这个秘密账户就是所谓的“小金库”。
他们用这个“小金库”来发放一些不合法的福利,比如给部分员工违规发放高额的节日补贴之类的。
这个分行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这个“小金库”也被取缔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厉害之处啦,就像一把利剑,斩断那些违规操作的黑手。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7217f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接着我们去盘点库存。到了仓库,发现库存记录和实际库存严重不符。账面显示有很多高价值的原材料,但实际仓库里却没多少。这就像你去饭馆点菜,菜单上写着有龙虾,结果端上来是一盘炒土豆丝一样离谱。我就问仓库管理员老李这是怎么回事,老李说:“可能是记录错了吧。”我心想,这错得也太离谱了,这又不是小学生做数学题,马虎一下就算了。
三、审计过程。
# (一)初入分公司。
我带着审计小组雄赳赳气昂昂地就进了分公司。老王那是满脸堆笑地迎接我们,还说:“欢迎欢迎,我们这儿可都是透明得像玻璃一样,随便查。”我心里暗暗冷笑,哼,这可不一定哦。
# (二)账目审查。
我们开始仔细审查账目,这一看可不得了。就像进入了一个混乱的迷宫,账目记录那叫一个乱,各种费用的名目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说,有一笔名为“特殊办公耗材”的支出,金额还不小,每个月都有。我就纳闷了,啥办公耗材这么特殊啊?再一查,发现对应的发票竟然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商家,根本就不像是和办公能沾上边的。我就把负责财务的小张叫过来问,小张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四)业务合同审查。
然后审查业务合同,发现好多合同都存在漏洞。有些合同的条款简直就是给对方送钱。比如说有一个和供应商的合同,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而且合同里对于质量的把控条款几乎没有。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菜,别人都卖1块钱一斤的菜,你非得花3块钱买,还不要求菜的好坏,这不是傻嘛。
四、审计结果。
国有企业内部审案典型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
在咱们这个大型国有企业里,有个分公司一直号称业绩优秀,那可是面子工程做得十足。分公司经理老王那也是能说会道,每次总部开大会汇报工作,都把他们分公司描绘得如同人间仙境,繁花似锦,盈利数字蹭蹭往上涨,就差没说他们那儿地上能直接长出金子了。
内部审计优秀项目案例
![内部审计优秀项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23653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30.png)
内部审计优秀项目案例在咱们公司里啊,有这么一个内部审计项目,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侦探故事,而审计员们呢,就像是福尔摩斯一样。
这个项目的起因是公司发现车辆的油费支出有点不正常。
车辆就那么几部,跑的路线也都大差不差的,可是油费却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这就好比你家每个月用电量都很稳定,突然有一个月多了好几倍,肯定有问题啊。
审计团队首先就开始对所有车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他们就像考古学家一样,细致地翻看着每一份加油记录、行车里程记录、车辆维修保养记录,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然后呢,他们发现有几辆车的加油频率特别高,而且每次加油量都不少。
这时候就有点可疑了,难道这些车是在喝油吗?审计员们决定从这几辆车入手深入调查。
他们做了一个很简单却很有效的动作,那就是把这些车辆的加油时间和行车记录仪里的行驶时间进行对比。
这一对比可不得了,就像是揭开了一个大秘密的面纱。
发现有一辆车啊,在大半夜公司都没人用车的时候,居然有加油记录,而且在这个加油时间段前后,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根本就没动。
这就像你说你去跑步了,结果步数一直没增加一样奇怪。
接着,审计员们并没有打草惊蛇。
他们悄悄地在这辆车上装了一个秘密武器一个小小的油耗监测仪。
这个小玩意儿可厉害了,就像一个小间谍一样,精确地记录着车辆的油耗情况。
过了一段时间,数据出来了。
这辆车的实际油耗和上报的油耗相差了好多。
那多出来的油去哪儿了呢?审计员们又开始调查与这辆车有关的人员。
最后发现,原来是负责这辆车的司机,他和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勾结。
司机每次加油的时候,都会让工作人员多记加油量,然后把多出来的油钱两人平分。
这个司机啊,就像一个隐藏在公司里的“油耗子”,偷偷地蚕食着公司的财产。
审计团队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公司高层。
公司高层那是相当重视啊,马上对这个司机进行了严肃处理,和那个加油站也终止了合作关系。
而且呢,通过这个内部审计项目,公司还完善了车辆管理的制度。
比如规定了更严格的加油审核流程,车辆必须定期检查油耗情况等等。
内部审计的案例
![内部审计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bb1b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7.png)
内部审计的案例
哇塞,说起内部审计的案例,那可真是有的聊啦!就比如说我们公司之前的一次内部审计吧。
当时我们就像一群在森林里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将内部审计人员类比为探险家),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
有一次,负责审计的同事小李发现了一笔账有点不太对劲。
嘿,你说这像不像在一大片草丛里突然发现了一根不一样颜色的草?(使用类比)这可让大家都紧张起来了。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同事小张皱着眉头说。
“别急别急,咱慢慢查。
”小李安慰道。
于是大家开始各种深挖,找证据,查记录。
那段时间,办公室里总是充满了紧张又兴奋的气氛,真跟打仗似的!最后,终于发现原来是一个小小的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的。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大家也深刻意识到内部审计可真是不能有一点马虎呀!就像盖房子,一点点的瑕疵都可能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固(使用隐喻)。
还有一次,怀疑有员工存在违规报销的情况。
这可把大家惹怒了,这不是占公司便宜嘛!我们说干就干,像侦探一样寻找蛛丝马迹(将内部审计人员类比为侦探)。
“哼,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同事小王气呼呼地说。
经过艰难的排查,还真找到了那个“作案”的家伙,给了他应有的惩罚。
这也让大家都更加重视规章制度了。
内部审计可不只是简单地查查账,它是公司的守护者呀!它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公司遭受更大的损失。
难道不是很重要吗?内部审计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时刻保护着公司的财产安全,我们可不能小瞧它!。
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
![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2374a852458fb770b569f.png)
案例一:大地电焊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是按照销售合同进行的,当生产车间产品完工后,填制产成品入库单,验收合格后入库。
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办理托收手续。
产品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收后转来的发货通知单开具发票,并据以登记产成品明细账,运输部门将其与销售票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将其与销售合同核对后,开具运杂费清单,通知出纳人员办理货款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
请点评此案例中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案例二:背景资料某公司审计部于2009年3月派出审计组,对子公司H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1.审计组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有关情况,摘录如下:⑴货币资金业务。
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分管财务的总经理个人印章由其授权办公室主任梁某保管;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特殊情况下,经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批准后,方可坐支现金;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员李某负责定期编制。
⑵销售与收款业务。
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会计张某不经手货币资金;负责赊销和审批的职员刘某不涉及销货业务的执行;销售价格、运费和折扣由销售人员何某根据客户情况进行谈判决定;应收票据的保管和贴现由会计王某专门负责。
⑶材料采购与领用。
材料采购由仓库提出书面申请,由采购部门批准并发出订购单;采购的材料到货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验收入库;材料发出时,由生产部门经批准后填制一式四联的领料单,仓库发出材料后,将领料单分送生产部门、会计部门和仓库核存。
期末的盘点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进行。
⑷设备采购与报废。
设备采购由采购部门确定需要量并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设备验收合格后,由采购部门开具付款通知书,交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设备报废时,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单,经批准报废后,通知财务部门注销相关账面记录。
曹操出行内部审计案例
![曹操出行内部审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6f651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曹操出行内部审计案例话说曹操出行,那在网约车界也是响当当的名号。
不过呢,再大的企业也得有双眼睛盯着内部的事儿,这就轮到内部审计上场了。
一、背景:曹操出行的飞速发展与潜在隐患。
曹操出行刚开始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在各个城市扎根。
业务拓展得快,司机招募得多,订单量也蹭蹭往上涨。
但是,这种快速扩张就像盖房子,盖得快了,难免有些地方会不结实。
比如说,在财务这块儿,就可能存在一些混乱的地方。
比如说,司机的补贴发放。
有时候系统可能出错,或者是个别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多给了司机补贴,或者少给了。
这就像做饭放盐,多了少了都不行。
而且在车辆管理方面,租车的费用计算、车辆维修报销等,都可能有漏洞。
二、内部审计的登场:查他个底儿朝天。
1. 司机补贴审计。
内部审计小组就像一群侦探。
他们首先从海量的司机补贴数据入手。
把每一笔补贴的发放依据找出来,和司机的接单量、里程数、好评率等挂钩的数据仔细核对。
有个审计员发现,有个司机在某个月的补贴居然比其他同区域、同接单量的司机高出一大截。
这就像一群学生考试,成绩差不多,可有一个突然考了满分,很可疑。
经过深入调查,原来是新员工在录入数据时,把这个司机的接单里程数小数点看错了一位,多算了补贴。
这一查,就把这个漏洞给堵上了。
2. 车辆管理审计。
在车辆管理这一块,审计人员检查租车费用的时候,发现有些车辆的租车费用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他们就去查合同,找车辆供应商。
结果发现,有个别的车辆供应商和公司内部的某个业务对接人有点“小关系”,这个对接人在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公司的询价流程来,就导致了高价租车。
再看车辆维修报销。
审计人员发现有一些维修费用特别频繁且金额高的车辆。
他们仔细检查维修清单,还实地去了维修厂查看。
发现有个维修厂在维修清单上虚报了一些维修项目。
比如说,明明只换了个小零件,却写了换了整个大部件。
这就像去饭店吃饭,只点了个小菜,账单上却写了满汉全席。
三、审计结果的处理:赏罚分明。
1. 惩罚措施。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案例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5cba2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9.png)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案例咱们来唠唠我之前遇到的一个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事儿。
这公司啊,规模不算小,表面上看起来那是风风光光的,就像一艘豪华大轮船在商海里航行。
一、费用报销里的猫腻。
我刚开始审计他们的费用报销这块儿,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就好比你闻着菜香,但是总觉得这菜里好像混进了不该有的东西。
有个部门的经理,那报销单就像雪花一样,每个月都特别多。
我就仔细瞅了瞅,发现他有好多餐饮报销,发票日期都是连号的。
这就奇怪了,哪有人天天在同一家馆子连吃好多顿,还顿顿开发票的呢?这就像你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去同一个地方吃饭,不奇怪才怪。
我顺着这个线索一查,原来啊,这个经理把自己私人请客吃饭的账都算到公司头上了。
他以为自己做得很巧妙,把那些发票夹杂在正常的业务招待费里。
这就好比他以为在一群白天鹅里混进几只丑小鸭,别人就发现不了。
但咱这内部审计员的眼睛可尖着呢,就像老鹰抓小鸡,一下子就把他这小把戏给识破了。
二、库存管理的混乱。
再说说库存管理这一块儿。
公司仓库里堆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那场面就像个杂货铺。
但是账面上的数据和实际库存总是对不上。
就像你数家里的鸡蛋,每次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这肯定有问题啊。
我深入仓库调查,发现仓库管理员可真是个“糊涂蛋”。
有些货物入库的时候,登记的数量就不对,少写了好多。
为啥呢?原来啊,是他和供应商有点小勾结。
供应商送的货少了一部分,但是他按照送货单上的数量全签收了,然后把少的那部分货物私下卖掉,钱就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就像守着宝库的小老鼠,偷偷地把宝库里的宝贝往外搬。
三、项目招投标的黑幕。
还有那个项目招投标,这可是个大问题。
公司有个大项目要招标,来了好多家投标的公司。
我一看那些投标文件,就发现其中有两家公司的报价和方案几乎一模一样,就像双胞胎似的。
这哪是什么正常竞争啊?深入调查后才知道,原来是公司内部有个负责招标的员工和其中一家投标公司串通好了。
他提前把公司的招标底价和一些关键要求透露给了那家公司,那家公司就找了个“托儿”来陪标,让整个招标过程看起来合法合规。
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案例
![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9b1f9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案例案例一:财务造假案某公司财务部门在财务报表中虚报收入和利润,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价,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内部审计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展开调查。
调查发现,财务部门人员伪造了销售合同和收入记录,并将虚增的收入记入公司账户。
此案例的审计风险在于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审计程序和监督机制。
案例二:资产盗窃案某公司仓库管理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公司的存货和资产。
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的存货和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发现了库存缺失和资产损失。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仓库管理员通过伪造出入库记录和调拨单等手段,将公司的存货和资产转移到个人账户或出售给他人。
此案例的审计风险在于公司的仓库管理和资产管理流程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
案例三:员工腐败案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求职者和员工的贿赂,为其提供职位或提升机会。
内部审计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记录进行审核,发现了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痕迹。
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作人员通过私下接触和交流,索要和收受贿赂,并在招聘和晋升过程中干预决策。
此案例的审计风险在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审计程序和监督机制。
案例四:信息泄露案某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员工将公司的机密数据和客户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或个人,以获取个人利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的数据安全措施和员工权限进行审查,发现了数据泄露的迹象。
进一步调查发现,技术部门员工利用其在系统中的高权限,获取并复制了机密数据和客户信息,然后将其传输给外部人员。
此案例的审计风险在于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35c55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8.png)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国有企业,叫它大国企吧。
大国企那可是行业里的老大哥,业务涉及好多方面,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摊子铺得相当大。
大国企下面有个分公司,专门负责一种关键产品的生产。
这个分公司一直以来在业绩报表上看着都挺不错,每年利润都有增长。
可是呢,总公司的高层领导总感觉有点不太踏实,觉得这里面可能有点啥没被发现的情况。
为啥会这么想呢?因为每次这个分公司汇报工作的时候,数据都特别完美,完美得有点让人怀疑了。
于是,总公司决定启动内部审计,好好查查这个分公司到底是真优秀还是有啥猫腻。
二、审计过程。
1. 组建审计小组。
总公司从财务、运营、法务等部门挑了几个精兵强将,组成了审计小组。
这里面有个财务的老张,那可是个老会计了,眼睛毒得很,看账就像看自己孩子似的,一点毛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还有运营部的小李,年轻有冲劲,对生产流程啥的门儿清。
2. 初步调查。
审计小组一进驻分公司,就开始收集各种资料。
首先就是查看财务报表,老张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看了好几天,发现有几笔大额的费用支出有点奇怪。
这几笔费用的名目都是“市场推广费”,但是具体的推广项目却写得含糊不清。
这就像你去饭店吃饭,账单上写着“吃的东西”,但不告诉你到底吃了啥,肯定有问题啊。
然后小李就去调查生产流程了。
他发现这个分公司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有点乱,有一些原材料的出入库记录对不上。
就好比你家里放东西,你记得买了10个苹果,但是吃的时候发现好像只吃了5个,可剩下的却找不到了,你说奇怪不奇怪?3. 深入挖掘。
顺着这些线索,审计小组开始深入调查。
他们找分公司的相关人员谈话,这里面就有很多有趣的事儿了。
比如说找市场部的小王谈“市场推广费”的时候,小王开始的时候支支吾吾的,说这都是一些常规的推广活动,但是当老张拿出那些含糊的记录问他具体细节的时候,小王就有点慌了。
在审计小组的追问下,小王终于承认,有一部分的“市场推广费”其实是用来打点一些关系的,这可就违反公司规定了。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124a2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6.png)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案例1:跨越雷池——人力资源审计引发大麻烦案例2:天机泄露——内审报告落入税务局之手案例3:有所作为——不出差情况下,审计师在总部办公室做什么?案例4:单文孤证——当事人质疑审计证据系伪造案例5:风险权衡——尽职调查遭遇小金库案例6:内审雷区——销售人员费用审计案例7:黑脸白脸——内部审计师被指责咄咄逼人,怎么办?案例8:隐形杀手——被审单位兴师问罪案例9:任人不明——审计报告和审计人员遭到质疑案例10:迷雾重重——对一起舞弊调查案例的探讨案例11:亡羊补牢——已结算工程款,事后审计核减如何追讨案例1、跨越雷池---人力资源审计引发大麻烦某公司审计总监李由现在一筹莫展,桌子上醒目的文件是人力资源总监送来的关于公司工资信息泄密情况通报,李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几次抓成一团,又几次摊开,眉宇一直未能展开。
半月前,公司薪酬委员会兼审计委员会主席,提请审计部做一份审计调查,了解公司中层人员薪资政策及其调整情况,供薪酬委员会讨论公司薪酬政策参考,同时指示,对薪资调整流程实施专项审计。
由于公司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审计部门从未做过薪酬福利方面的审计,原来人力资源审计仅限于人力资源招募、录用、晋升、考核和培训方面审计,且考核结果运用于薪酬发放都不列入审计范围,人员晋升流程中涉及晋升后薪资调整文件也不向审计部门提供。
因此接到这个任务,李由立即想到了授权,审计通知书由董事长亲自签发,总经理也专门找了人力资源总监面谈。
李由派出了审计部最强的两员干将,并专门就此项审计单独签署了保密协议,明确要求对薪酬等敏感信息保密。
审计见面会和结束沟通会议上,人力资源总监一直没有好脸色,尤其在结束沟通会议上对审计发现很是反感,将很多问题推说为出于保密要求。
现在审计报告和调查报告初稿已出,在人力资源部征求意见多日,人力资源部没有按期回复,却整来一份泄密情况通报。
通报指出:公司一直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对工资信息实行不公开、不询问、不讨论的三不政策多年,员工对于薪酬从未有过攀比等。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fbc4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a.png)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这个国有企业啊,那可是行业里的老大哥,业务涉及好几个板块,员工也是成千上万。
不过呢,企业大了,有时候管理上就像个大迷宫,难免有些地方让人看不太清楚。
这就轮到内部审计部门出马啦,就像一群侦探,要在这个大企业里找出隐藏的问题。
二、案例情况。
1. 采购环节的猫腻。
有一次啊,内部审计团队接到举报,说采购部门在办公用品采购上可能有问题。
审计人员就像嗅觉灵敏的小猎犬一样开始调查。
他们首先查看采购合同,这一看可不得了。
合同里有一些办公用品的价格高得离谱,比市场平均价高出了30%呢!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苹果,别人卖5块一斤,你却花了6块5,肯定有问题啊。
进一步调查发现,负责这个采购项目的员工和供应商有点“特殊关系”。
这个员工呢,老是在几家特定的供应商那里下单,而且那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还不咋地。
原来是这个员工收了供应商的小恩小惠,在采购的时候就不管价格和质量了,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2. 项目工程中的水分。
还有个项目工程,那可是企业投了大笔资金的。
审计人员开始审查这个项目的成本核算。
他们发现工程的一些原材料用量在账目上看起来特别多,就像一个人饭量突然变得超级大,肯定不正常啊。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工程队在上报用料的时候虚报了数量。
本来只用100吨钢材,他们报了120吨。
为啥呢?因为工程队想从多报的材料里捞一笔钱。
他们和项目的某个负责验收的人员勾结起来,验收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让企业多花了冤枉钱。
三、审计措施。
1. 采购环节。
针对办公用品采购的问题,审计人员首先和采购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严肃的谈话,就像老师批评犯错的学生一样。
然后呢,重新制定了采购的流程,要求采购人员必须从多家供应商那里获取报价,并且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同时,对那个收受贿赂的员工进行了处罚,让他把多花企业的钱吐出来,还把他调到了一个没有采购权力的岗位。
2. 项目工程。
对于项目工程中的问题,审计人员要求工程队重新核算用料,按照实际用量进行结算。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034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6.png)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这么一家国有企业,叫它A公司吧。
A公司规模不小,旗下有好几个分公司,业务涵盖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公司发展一直还算平稳,但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高层觉得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内部的管理和财务状况,于是内部审计部门就闪亮登场啦。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 (一)采购环节的猫腻。
1. 高价采购原材料。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采购部门的账目时,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公司采购一种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了差不多20%。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白菜,别人都卖1块钱一斤,你却花1块2买,这不是明摆着多花钱嘛。
审计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采购员和供应商私下勾结。
这个采购员呢,接受了供应商的一些小恩小惠,什么高档餐厅的代金券啦,新款手机啦,然后就不顾公司利益,在采购价格上做手脚。
2. 虚假供应商。
还有更离谱的呢!审计人员发现有几家供应商,看起来好像是正常的公司,但实际上是那个采购员的朋友临时注册的空壳公司。
这些假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咋地,但价格却虚高。
他们就像一群吸血鬼,趴在A公司身上吸血,导致公司成本大大增加。
# (二)销售部门的混乱。
1.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销售部门也是一团糟。
审计人员发现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有好多客户的欠款已经逾期很久了,但销售部门却没有积极去催款。
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只管把产品卖出去,根本不管能不能收到钱。
就像你把东西借给别人,别人说过几天还,结果过了好几个月,你连问都不问一下,这不是傻吗?结果就是公司有大量的资金被客户占用,公司的现金流变得非常紧张。
2. 销售折扣违规操作。
另外,销售折扣方面也存在问题。
按照公司规定,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给客户销售折扣。
可是审计人员发现,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讨好客户,私自给客户高额的销售折扣,而且这些折扣并没有经过公司的正规审批流程。
这就好比你自己家里的钱,你随便就给别人打个折,也不跟家里人商量,这哪行呢?三、审计处理措施。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90796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6.png)
内部审计情景案例精选案例一:财务欺诈的发现公司的内部审计团队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起财务欺诈案件。
他们发现有一名财务职员在多个财务账户上进行资金转移,并通过虚增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手段掩盖了欺诈行为。
审计团队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涉嫌欺诈的员工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2.进一步审查所有涉及的财务账户和交易记录,以确保欺诈行为的全面披露。
3.向公司高层领导层报告了发现,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例如解雇涉嫌欺诈的员工,加强内部控制等。
4.与公司的法务部门合作,调查涉嫌欺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并报警处理。
这一案例的审计帮助公司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财务欺诈问题,保护了公司的财务利益和声誉。
案例二: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发现公司的内部审计团队在对公司的供应链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他们发现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存在违约和欺诈行为,供应商未按时交货或提供次品产品,还发现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当利益关系。
审计团队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违约的供应商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并评估其对公司的经济影响。
2.进一步审查合同和交易记录,以确定违约行为的范围和持续时间。
3.建立合规委员会,对供应链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审查和改进,并制定相关的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和绩效指标。
4.向公司高层领导层报告了发现,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例如与违约供应商终止合作关系,加强供应链管理等。
这一案例的审计帮助公司发现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促进了公司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和合规性。
案例三:信息安全漏洞的揭示公司的内部审计团队在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些严重的安全漏洞。
他们发现了公司内部网络的弱点,包括缺乏足够的防火墙保护、脆弱的密码策略和权限管理等问题。
审计团队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彻底的安全漏洞扫描,并收集相关证据。
2.与公司的IT团队合作,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限制对系统的未授权访问,并加强密码策略和权限管理。
审计案例20个
![审计案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ad5772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f.png)
审计案例20个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案例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报表不真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外部的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该企业存在多项违规操作,包括滥用资金、违规开支、虚开发票等,涉及金额巨大。
经过调查,公司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2. 网络安全审计案例一家互联网公司发现其网站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影响业务运营。
为了查明黑客入侵原因并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公司决定进行网络安全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公司网络安全措施存在一定漏洞,黑客入侵采取的是钓鱼链接的方式,管理人员对网站的安全性认识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加强了服务器的加密保护、邮箱的反垃圾、病毒、反钓鱼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同时,组织员工对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影响公司市场表现和股东信任的关键因素。
某上市公司在几年来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虚报利润,并未披露涉嫌违规的问题,公司因此被处罚并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惩罚。
为了重新恢复市场信任,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并进行全面公开的承诺,解决相关问题,修复公司的声誉,并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审计案例在税收领域,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纳税人之一。
某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逃税行为,利用虚假账簿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
税务部门决定对该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多种偷税逃税行为,其中包括虚假账簿,漏报应税收入,违规扣除费用等。
经过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追缴了所欠税款并付出了相应的罚款,企业被要求规范管理。
5.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案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较弱,存在管理混乱和账务不清等问题。
某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实际受益人不明、账务不规范的问题,财务报表存在虚报、计算错误和漏报等错误。
内部审计法律案例(3篇)
![内部审计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6671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8.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然而,在2015年,公司被爆出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
二、案例经过1. 舞弊行为揭露2015年,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发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报了公司盈利能力。
具体表现为:(1)虚构业务:公司虚构了部分房地产项目,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计入销售收入,从而虚增了公司的营业收入。
(2)虚增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预收款等方式,将部分应收账款计入营业收入,从而虚增了公司的营业收入。
(3)隐瞒费用:公司通过隐瞒实际发生的费用,将部分费用计入其他应付款,从而虚减了公司的营业成本。
2. 内部审计部门介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得知财务舞弊行为后,立即启动了内部调查程序。
审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3. 舞弊行为调查与处理经过内部审计部门的调查,证实了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公司董事会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具体措施如下:(1)对涉及财务舞弊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
(2)对直接参与舞弊的员工进行解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3)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
(4)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改,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三、案例分析1.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此案例表明,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2. 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的监督权和建议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96a1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png)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案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先来说说这个国有企业A公司,这可是个老牌的大企业,业务涉及好几个领域,像制造业、服务业啥的。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层就感觉有点把控不住公司内部的各种情况了。
于是呢,就决定来一次内部审计,好好梳理梳理公司的财务、运营等方面的状况。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过程。
1. 采购环节的猫腻。
审计小组刚开始审查采购部门的账目时,就发现一些订单有点奇怪。
有个供应商B,老是能以比其他供应商高一些的价格拿到订单。
这就好比在菜市场,同样的菜,这家卖得比别家贵,你还老在他家买,这肯定有问题啊。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有个小员工偷偷告诉审计人员,原来这个供应商B和采购部门的一个小领导有点“特殊关系”,每次采购都给这个小领导塞点好处。
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口袋里挖了个小黑洞,钱就这么白白流出去了。
2. 项目成本超支之谜。
审计人员就像侦探一样,从项目的各个方面开始查。
首先看材料采购,发现材料浪费特别严重。
有些材料明明用不了那么多,却大量采购,结果都堆在仓库里生锈或者过期了。
再看人工成本,发现项目组里有一些人根本就没干什么活,但是工资照发。
原来是项目负责人为了自己的小团体,把一些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拉进项目组,吃空饷呢。
这就像盖房子,本来预算是够的,结果有人在里面偷工减料、乱加人手,钱能不超支吗?3. 资产管理的混乱。
公司的固定资产那可不少,什么厂房、设备之类的。
审计的时候发现,有些设备在账面上有记录,但是到仓库或者车间一看,根本就找不到。
就像你家里说有个大彩电,可是你找遍了屋子都不见它的影子。
原来是资产管理部门的登记出了问题。
有一些设备报废了或者被卖掉了,但是没有及时在账面上更新。
而且新采购的设备有时候也没有及时入账,导致资产账目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这就好比你钱包里的钱,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什么时候花了也不记得,那不乱套了嘛。
三、审计处理措施及结果。
1. 采购环节。
对于和供应商B勾结的那个小领导,公司直接把他开除了,还把他交给了相关部门处理,该退的钱让他退出来。
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参考
![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c3f1b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2.png)
企业内部审计经典案例参考
此案例讲述了一家通信公司收到材料采购单一次审计所发现的问题。
此次审计发现,该公司在收到一张材料采购单时,采购部门未将此采购单
及相关的采购数据及时报告给财务部进行处理,以便进行登记并准备发票。
此外,这家公司存在的缺乏采购程序的问题也使得调查此次问题的难度增加。
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从采购部门开始,对材料采购数据和流程进
行了全面全方面的调查。
首先,审计人员仔细阅读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深入了解采购部门的流程管理机制,以确定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况。
其次,审计人员进行了采购单的详细查阅,包括对材料的采购数量、质量、
性能、价格等,以及对采购材料的供应商进行审核,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
公司规定的要求标准。
此外,审计人员还对采购流程的时效性、步骤完整
性和职责划分等进行了检查,将采购单拨到了财务部不及时处理的原因。
最后,审计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意见,要求公司管理层建立完善的
采购制度,加强对采购单的查验和管理,同时加强财务部的工作,采购单
及时转入财务部进行登记处理。
临沂市优秀内部审计典型案例
![临沂市优秀内部审计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b8c46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9.png)
临沂市优秀内部审计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临沂市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企业,我们就叫它“鲁南制造”吧。
这家企业业务范围广泛,从生产小型机械零件到大型的工业设备,员工数量众多,部门结构也比较复杂。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发现企业的运营成本好像有点失控,利润增长没有跟上销售额的增长速度。
就好比一个人长胖了,但是力气没怎么变大,还觉得越来越累,这可把老板愁坏了。
二、审计过程。
1. 组建审计团队。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从各个部门抽调了精兵强将。
这里面有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就像企业的财务管家婆,每一笔账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还有对生产流程了如指掌的车间主管,他知道每个零件从原材料到成品到底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哪些地方可能存在浪费。
这个团队就像是一支特种部队,准备深入企业的各个角落进行“大搜查”。
2. 初步调查与数据分析。
审计团队首先进行了初步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他们发现企业的采购成本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不正常的上升趋势。
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以前10块钱能买一堆,现在10块钱只能买一小把。
于是,他们深入挖掘采购数据,发现原来是采购部门在供应商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不少,但是采购人员却一直在和他们合作。
同时,在生产环节,通过对生产工时和原材料消耗的数据分析,发现车间里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
有的工人在操作机器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导致原材料的过度消耗,就像做饭的时候,本来一勺盐就够了,结果放了两勺,不仅浪费了盐,还可能让菜变得很难吃。
3. 深入审查与员工访谈。
审计团队对采购部门进行了深入审查,发现部分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关系。
这就像是裁判和运动员串通好了,比赛肯定不公平。
他们还访谈了生产车间的员工,员工们抱怨说,由于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次品率。
这就好比你开着一辆老破车,不是这儿出问题就是那儿出问题,根本跑不快,还费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跨越雷池——人力资源审计引发大麻烦案例2:天机泄露——内审报告落入税务局之手案例3:有所作为——不出差情况下,审计师在总部办公室做什么?案例4:单文孤证——当事人质疑审计证据系伪造案例5:风险权衡——尽职调查遭遇小金库案例6:内审雷区——销售人员费用审计案例7:黑脸白脸——内部审计师被指责咄咄逼人,怎么办?案例8:隐形杀手——被审单位兴师问罪案例9:任人不明——审计报告和审计人员遭到质疑案例10:迷雾重重——对一起舞弊调查案例的探讨案例11:亡羊补牢——已结算工程款,事后审计核减如何追讨案例1、跨越雷池---人力资源审计引发大麻烦某公司审计总监李由现在一筹莫展,桌子上醒目的文件是人力资源总监送来的关于公司工资信息泄密情况通报,李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几次抓成一团,又几次摊开,眉宇一直未能展开。
半月前,公司薪酬委员会兼审计委员会主席,提请审计部做一份审计调查,了解公司中层人员薪资政策及其调整情况,供薪酬委员会讨论公司薪酬政策参考,同时指示,对薪资调整流程实施专项审计。
由于公司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审计部门从未做过薪酬福利方面的审计,原来人力资源审计仅限于人力资源招募、录用、晋升、考核和培训方面审计,且考核结果运用于薪酬发放都不列入审计范围,人员晋升流程中涉及晋升后薪资调整文件也不向审计部门提供。
因此接到这个任务,李由立即想到了授权,审计通知书由董事长亲自签发,总经理也专门找了人力资源总监面谈。
李由派出了审计部最强的两员干将,并专门就此项审计单独签署了保密协议,明确要求对薪酬等敏感信息保密。
审计见面会和结束沟通会议上,人力资源总监一直没有好脸色,尤其在结束沟通会议上对审计发现很是反感,将很多问题推说为出于保密要求。
现在审计报告和调查报告初稿已出,在人力资源部征求意见多日,人力资源部没有按期回复,却整来一份泄密情况通报。
通报指出:公司一直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对工资信息实行不公开、不询问、不讨论的三不政策多年,员工对于薪酬从未有过攀比等。
疑:最近进行的审计泄露了薪酬机密。
公司在这几天收到数份加薪申请,加薪申请人将自己的薪酬与多个自认为同岗、同档次应该同酬的员工进行了详细比较,所提数据相当准确,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人力资源部正在安抚加薪申请人,对其提供的其它员工薪酬信息不予承认,并要求其提供信息源,相关员工讳莫如深。
通报还指出某加薪申请人入职时就是审计师王亮推荐的。
让李由更头痛的是,通报提到的那位审计师王亮向他提出了离职申请,原因也来自于这次审计。
王亮在审计中发现,公司薪资调整制度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审计部门的员工普遍低于公司其它部门,而且审计部每年加薪申请均被调减为按最低增资额调整,而其它部门还出现申请少,批得多的情况,而那些人往往是审计出问题被处罚的人,审计处罚后获得了更多的补偿。
王亮心灰意冷,将此审计发现也写入了审计报告,却被李由在初稿中就删掉了。
李由深知王亮的为人,他从来不会透露审计中的任何信息,但这次审计对他的冲击会否让他失了方寸,况且他口头提出不满,并要离职。
李由陷入了沉思,我们都来帮帮李由吧。
【网友讨论/DISCUSSIONS】闲闲小女孩:其实这个个案,不见得是内部审计人员泄密,也有可能是人力总监泄密,制造压力给审计部,这不是审计的范畴。
sdlzf:除了客观,内部审计更需要公正。
通过审计,王亮在薪资调整问题上对人力资源部意见颇多,难免会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会在审计报告中有所体现,即使是相关的审计发现已被删除,报告也难免会有偏颇之词。
对于薪资调整合理性的判断,不能只站在结果的角度,从“是否会哭”和“是否受过处罚”两方面来判断“是否应该加薪”或“应该多加薪”的问题,更不能将内部审计部门加入比较对象。
如此“徇私”,谁人会服?以下事实绝非异常:有人很饿,还很会哭;有些人受罚较多,但贡献更大;如此说来,我们只是在乱嚷嚷,我们既然会如此,人力资源部又何尝不会?枫叶2008:薪酬从来是个敏感的话题。
案例中薪资调整流程专项审计已得到授权董事长签字,总经理亲谈,相关人员已签署保密协议,且人力资源总监提出的所谓通报只是推测而已,且“多日不回复”,因此个人认为人力资源总监有制造阻力的嫌疑。
案例中王亮发现薪资调整流程中的不正常现象,说明此流程本身就存在问题,但“李由在初稿中就删掉了”,个人感觉此条应该予以披露或进行沟通为宜。
案例中王亮由于发现薪资调整过程的不公平现象,就“心灰意冷”大可不必,个人认为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一定要摆平心态,否则难以提出公允合理的审计建议。
bean_counter:内部审计的保密问题确实很重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人力资源总监有制造压力的嫌疑。
我也遇到了王亮的情形,可惜遇到了金融危机,呵呵。
hdm:没办法,只好救火。
1、感觉审计总监在审计之前缺少与人力资源总监的沟通,目的是减少抵触和提高配合度。
其中包括如何制定在审计过程中的保密措施,如薪酬信息接触限制和不拿出人力部门的限制,系统权限等等。
虽然审前签订了保密协议,但充其量只能算措施之一。
2、对此审计项目整个过程进行检查,并审阅审计计划和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初稿等,以确认项目本身是否问题。
尤其是弄清薪酬保密内部控制是否到位,找出其漏洞证据更有利。
3、同审计人员分别谈话,先不出示公司工资信息泄密情况通报,了解两位审计人员对此次审计的想法和感触;然后再出示此通报,再次听取他们的想法。
4、了解两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薪酬保密措施,尤其是同王亮推心置腹谈一下,以确认其泄密与否。
5、如确认审计方面没有泄露薪酬,可尽力安抚并留下审计人员,尤其是王亮。
6、如确为审计人员泄露薪酬信息,只有向人力资源总监道歉并处分该审计人员,同时向公司领导说明情况和以后整改措施,否则甚至可以建议成立调查组详细调查此事。
7、事后召开部门内部座谈会,共同讨论,吸取此事经验教训。
zhao5470:首先,从技术上说这是一个很失败的人力资源审计案例,我感觉作为内部审计主管和审计师都应该反思。
1、内部审计定位错误,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法官和审判员,认为这不对那不对,尤其反映在薪酬审计上。
这是做内部审计职业的大忌。
2、薪酬的平衡,是决策者的事情,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做的是,人力资源部门有没有按照公司薪酬制度办理。
3、由于定位不对,结果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强烈反弹,导致本次人力资源审计的目的非但没有达成,而且还导致了双方关系的对立。
根据案例描述王亮的那段话就知道这个内部审计人员走了极端。
试想:老板再傻,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会给一些人加薪或者升职。
此案例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工资低于公司其它部门,首先说明他们部门的整体工作是做得不如别的部门好或者不出色。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工作做得好了,许多东西是自然的事情,而不是仅凭个人在那里钻牛角,撞南墙。
另外,李由作为主管也有问题,不应该直接删掉王亮的发现了事。
而应该与人力资源总监先充分沟通,了解情况。
如果情况属实,我想就不是HR总监状告内部审计部门了,而是他会主动找你们说明原因的。
在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再由内部审计部门写报告提报高层,我想事情就不会是稳中所说的那种场景了。
wanglun0826:从这个案例中感觉,这方面的审计是一个限制性的审计,尤其是那些保密范围以及什么是泄密、何种表现为泄密等方面的责任缺少明确的定义,或者说是缺位吧,最终可能会导致有口难辩。
我感觉,这个王亮的行为估计是看到真相才猛然省悟,大约是触及其内心里的那种“公平”的感觉吧。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薪酬的确定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但员工心中的公平感是不会消除的。
王亮这样的人如果走了,其实恐怕触及到的是整个内部审计人的心,作为总监,有责任去争取其留下来,同时,也应该去头儿们那里去争取这个权益的。
其实啊,忍让是不行的,有时,事情倒还真的不怕其大起来呢,大不了,老子这总监不干,大不了你就把这部门给撤了,又能怎么样,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把问题推上了真格的了,那么或许会有引起重视的时候,对于自己来说,也往往能够从这个上面看到内部审计真正的地位和作用呢。
其实,我们在很多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这人事部门的人,在企业也是一样的。
他们那种神神秘秘的作态让人生气,这里面,公开就是一个要求,一方面,你上面要审,目的是干什么呢,不就是监督嘛,现在,你这个要保密、那个要保密,那这审计不就是做个过场嘛,如果这样的话要这个内部审计作什么。
问题恐怕还是汇报程序要明确吧。
gqx2004安琪:泄密事件有可能是人力资源总监布局,也可能是内部审计师王亮泄密。
审计总监首先应同两位内部审计师分别私下沟通,以确认王亮是否汇密,如果没有,应报告董事长说明事件来龙去脉,或申请相关部门专门调查以澄清真相还审计部清白。
如果系王亮泄密,内部审计师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留之何益?不过审计总监也应从中吸取教训,不能让你的下属得不到应得的利益。
敏感项目,尽量不去触碰。
万不得已应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师,专业技能只是一方面,人品可能更重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的防范者,更作为公司老板的耳朵和眼睛,对外处事均应以公司利益最大化原则,对公司不利的事情自然应有所反应,很可能触及某些人利益。
不过内部审计吃的就是这碗饭!否则甭干内部审计!harry_yuanlin:我们的什么原则什么道德操守是不是应该服从于一些大的原则之下?这个公司执行的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虽然对于老板来说是方便的,而且这个人力经理认为自己做得对,现在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同时发出了自己的反抗声音,然后,因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强势和潜规则,这事情变成了内部审计的错误,我们自己还要反省和想法去缓和,处理……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人力资源的政策是不是有问题,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做法执行下去,对企业是否有好处,将来内部审计部门出报告,是不是也可用保密的理由应付其它部门的质问?这样是不是报告怎么写都可以?Scwyyf:是否我们陷入了本位主义,我们是内部审计,就认为内部审计师的职业操守不会出问题。
其实站在更高层面考虑,不应该怀疑人力资源总监的操守。
从动机和层次上看,人力资源总监泄密的可能性比审计师小。
如同炒股。
持股者就只看多,空仓者就只看空,而不管实际市场风向如何,这是作任何事情都应该避免的。
审计总监的事前的风险分析是否到位?!中高层的薪资在任何公司都是绝密的资料。
但是审计总监将这个工作交由下属执行是否得当?是否应该由审计总监亲自作然后向薪酬委员会报告?敏感信息应该分级,有些信息就算是审计总监也不应该知道,比如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
Wanghongjia:审计部门要求人力资源部公开说明,薪资保密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保密的原因是可以方便暗箱操作,那么审计报告也可以把这块原因写进去。
如果这公司真想写出来这样,那人力资源部总监一定是无法推卸责任的,当然一个公司对审计部门应该无秘密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