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折形状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科学教育陈乔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地四种形状知道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地大小也不同知道不同形状在生活、生产中地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能够就纸地形状与承受力大小地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能够预测不同形状地物体承受力地大小初步学会改变纸地形状,增大承受力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地乐趣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地形状和结构,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地关系、教学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地纸筒地承受力对比试验三、教学准备纸,双面胶,鸡蛋,等四、教学过程、实验导入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纸,一张薄薄地纸能够轻易地被拉伸,也容易弯曲,你看,它连自己地重量都不能承受.(老师演示:将纸放在两叠书之间,纸张会弯曲)那么我们能用这张纸托起我们地科学书吗?(提问,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将纸张折成形状托起科学书)为什么把这张纸折起来,就能承受一本书地重量了呢?(把纸折起来,改变了它地形状,增大了承受力)很好,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一下折形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认识四种基本形状我们知道物体有各式各样地形状,比如说乒乓球、书本、圣诞帽、冰激凌、水杯(放映一下图片分析图片地形状,点出四种基本形状)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同学们再看看这组图片,谁能说说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地?(交流、分析),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构成地,有没有同学想过这样地形状有什么好处呢?(增大承受力)没错,道理和这张纸一样,当我们折成圆柱形时,就可以承受一本科学书地重量,因为物体具有一定地形状可以增大物体地承受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物体地形状与承受力地关系大家再想想,想承受这本科学书纸可以折成圆柱形,还能折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平面结构,他自己都站不住,那它可以承受我们地科学书吗?(不行)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说(三棱柱)我们可以通过折形状比如说三棱柱,就可以支撑我们地科学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形状?(三棱柱),为了简单记录呢,同学们看到这个面,这个叫横截面,从横截面看,他是一个什么形状啊,(三角形)老师先记录一下,所以我们可以折成横截面为三角形地纸筒,还有折成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圆形地纸筒)还有吗?(横截面为正方形地纸筒,横截面为五边形地纸筒)这四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一定会制作地,那剩下一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发挥你们地想象力,折成各种不同地形状.在这形状地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纸张地高度统一为纸地一半纸张地厚度为两层纸纸张边缘需要留一个空隙来粘贴双面胶,使形状固定纸张不允许裁剪听明白了吗?那现在同学们就一起来折形状,老师给你们分钟地时间..老师看到同学们基本上都折好了,那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折成其他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六边形,七边形..地纸筒)形状是多种多样地,折完形状我们该干什么呀?放书本检验它是否像同学们说地能承受科学书地重量对不对?在做实验之前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地步骤,是什么呢?进行猜想.现在呢,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你们折好地形状能承受几本科学书,把你们地猜想填入在这张表格中,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呢,也要将实验结果填入到这张表格中.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从实验数据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好,现在小组进行实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巡视了一周发现,有同学是这么记录地,他说他用三棱柱承受了三本书倒了,她记录这个三棱柱能承受三本书,你们觉得对吗?(不对,为什么?因为它承受三本地时候已经倒了,说明它承受不了三本书地重量,只能承受两本书地重量)所以在记录地时候同学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老师已经看到第二组已经完成了实验,其他小组也陆陆续续完成了实验,现在请小组汇报一下结果...,交流得出实验结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圆柱形地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呢?(圆形曲面在外力地作用下内力是沿整个表面均匀扩散和分布地,所以承受力最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形状在生活和生产中地应用现在你们知道书本第页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了吗?(改变形状可以改变它地承受力)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形状改变承受力地性质,在生产中也广泛地被应用.(展示课本地图片)而且还可以节省材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探究鸡蛋地承受力我们都吃过鸡蛋,鸡蛋是什么形状地?这个形状有什么好处(增大承受力)那你们想知道鸡蛋地承受力有多大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鸡蛋承受一个人重量地视频,通过视频了解鸡蛋地承受力)说说这段视频地收获(鸡蛋地曲面结构使鸡蛋地承受力大大增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小结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构成地,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地承受力,边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承受力最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板书设计主板书、种基本形状:锥,台,柱,球、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承受力最大副板书。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全部教案(共4课时)1.折形状【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哪种承受力大些,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承受力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2.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蛋壳实验时力度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书、鸡蛋壳、双面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身边的物体,研究各种形状的特点及作用1.谈话:(播放课件:快乐谷水上乐园)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的建筑在哪里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建筑都有哪些形状呢?谁来说说?师板书生说的形状。
讲述:同学们说得好。
这些不同的形状在构成建筑物时,主要起什么作用呢?它们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说明它们很……?2.师:这些形状用立体图可以怎么表示呢?(稍停,让生思考)是不是可以这样表示呢?(课件展示:三棱柱、四棱柱、多棱柱、圆柱体)二、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1.谈话:物体承受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形状与承受力2.预测师: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大小一样吗?哪一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3.组织分工、设计对比实验(1)师:(指各形状)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要想真正说服自己和别人,怎么办?师:老师给你们提供彩色纸折形状、用沙子做重物。
请你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怎么做?既然是对比实验,要怎么设计比起来才公平?折形状时要注意什么?放重物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展示)(2)学生发表意见、师补充。
师:各小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生小组汇报,师演示。
师:如果每个组都做这么多种形状,时间不够,怎么办?师:(展示实验记录单)你们每组选择两种最想研究的形状作承受力大小的对比。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全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全单元教案第1课抗击弯曲教学目标: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能够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能够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识别和操纵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什么缘故差不多上立着安放的。
3、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什么缘故差不多上立着安放的。
教学难点:识别和操纵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教具预备:为小组预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预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担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担弯曲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方法和意见)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差不多上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看、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明白得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担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因此是专门不容易的。
横梁承担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因此,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专门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确实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专门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二次备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担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假如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如何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那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到:阻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打算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构造单元剖析本单元教课内容波及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有:科学研究1、知道科学研究是为认识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睁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采集到的事实凭证为基础,凭证的采集能够有察看、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猜想或推断与经研究证明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4、知道在研究的各个环节,需要研究者之间互相合作、沟通与分享。
5、会依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聆听尊敬其余同学的不一样看法和评论并反省和改良自己的研究。
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色。
2、能依据特色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资料的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发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着重凭证。
3、愿意合作与沟通。
4、认识科学是不停发展的。
5、喜爱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良生活。
6、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怀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 :1、折形状2、搭支架3、建桥梁4、造房子单元教课看法图:本单元试验科学内试验内容资料备注容1折形状1、研究物体形状与 1 、大小差不多的蒙受力的关系纸、胶水蛋壳2搭支架1、研究不一样支架的1、吸管、大头针坚固性2、吸管、大头针、2、搭建坚固、蒙受剪刀、透明胶、细线等力大的高塔3建桥梁1、比较三座桥的承1、硬纸板、粗绳、受力筷子、书、透明胶、2、西瓜皮、水果刀、2、建瓜皮桥重物4造房子1、造一座房子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1、折形状课程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色。
知道在科学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采集到的事实凭证为基础,凭证的采集能够有察看、实验等多种方法。
教课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辨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件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睁开实验研究物体形状与蒙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蒙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由桂馥兰香于 2022-3-24 11:15 编辑〔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课程标准:了解猜测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了解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层次3: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 分组商量,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拟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简单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实用)
教学设计执教者:陈荣明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石塔河中心小学陈荣明一、基本情况分析第一学期全班53人参考,本班人平68分,及格率82%,优秀率7%,是我意料之外的不理想的成绩。
主要原因本人对科学教学理念树立不够,知识点把握不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苏教版科学五下《建桥梁》备课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下《建桥梁》备课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建桥梁教学目的:认识桥梁的分类。
研究不同桥面的承重力大小的实验。
知道拱吊桥、斜拉桥的承重力比平板桥的承重力大,而拱桥的承重力最大。
从建瓜皮桥的的实验中体会建桥的喜悦和艰辛,培养创新精神和大胆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研究不同桥面的承重力大小的学生实验和建瓜皮桥。
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引出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建筑物)。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 建桥梁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桥的分类1分类: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桥梁,像东大桥啊,北洋桥啊,还有铁路桥等等,那你知道这些桥都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吗?(桥面和桥墩)。
那你能把这些桥分分类吗?(出示幻灯片)( 1.) 桥的结构形状:平板桥,吊桥,拱桥... ...(2.) 桥的建筑材料:木桥,石桥,混凝土桥,铁桥... ...(3)、桥跨越的对象:跨河桥,跨谷桥,高架桥……(4 ).桥的用途: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2.画桥桥的分类标准不同,桥的名字也就不同,可是桥的结构形状却是万变不离其中。
如果老师用一条直线做桥面,两条直线做桥墩的话,你能画出平板桥吗?那吊桥比平板桥多了什么?怎样画出来呢?拱桥的桥墩是什么样的形状呢?你能把他画出来吗?3.建桥。
这三名同学的桥画的真好。
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搭建一座简易的桥呢?你搭建的这座桥是什么桥?活动二:桥的承重力与什么有关1. 看了同学们搭建的桥梁,我有一个疑问,那种桥的承重力大些呢?谁的承重力最大?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讨论,猜测)2. 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的承重力比较大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你的猜测是否准确。
3.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找同学读温馨提示,理解其中重点词语。
4.小组演示,教师巡视点拨。
5. 小组汇报你在这三种不同形状的桥面上各放了几枚硬币?你发现了什么?6.新知运用:受伤的小象想到河对岸吃鲜嫩的青草,走哪一座桥最好?为什么?(出示幻灯片)活动三:制作瓜皮桥拱形的承重力大,由很多个拱形组成的大拱形的承重力更大,所以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赵州桥,我们城东公园里美丽又结实的拱形桥。
表格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设计(4课时)
活动
检查
板
书
设
计
2.3建桥梁
拱桥斜拉桥平板桥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二次备课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出示图片P22)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桥吧,说说这些桥的名称,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2、学生交流。
3、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4、讨论、汇报。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而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你们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后动手活动。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4、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观察图片观察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实验
并做好记录
讨论
教学反思
折形状这课的内容较简单,学生也很感兴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
认识各种柱形纸的承受力,从课堂学生做的情况看,实验的效果还不错,能得出正确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m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1、认识常见岩石一、教学目的: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课: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二)认识岩石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1)我对岩石的了解:(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1)岩石的作用(2)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3)(4)第二课时(一)观察岩石并分类: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我的发现(1)(2)(3)(4)(5)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各种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介绍,也有拓展性的探究活动,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形状和结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学会用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掌握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学会用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深入理解形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物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形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精品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对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对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
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造房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4.造房子教学资源开发本课以“造房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建造“报纸”房屋,体验创造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课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学生介绍古代和现代如何建造房子的;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房子的图纸,计算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建造房子;第四部分是评比各组建造的房子,畅谈造房子的体会。
建设房屋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设计环节,更有难度。
学生对此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明显经验不足:生活中,学生们见过巍峨耸立的古堡,见过新颖别致的楼房,见过摩天大厦,对建设房屋是见怪不怪的。
在他们的看来,设计房屋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建造房屋不过是各种建材的有机堆砌而已。
经验不足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房屋的设计重视不够,草草行事,对前期学习到的形状与结构知识联系不紧、运用不到位;在建造房屋中,随意修改原有设计……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严重的可能会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出现受挫感,影响学习信心。
为了使学生在“造房子”中学有所得,真正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教师需要在教学策略上多思考,尤其是要改变本课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和建造房屋打好基础。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房屋的框架结构特点。
●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
并能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房屋结构设计。
●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和报纸棒建造纸房子。
知识与技能●了解房子在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如具有立体的框架结构等。
●知道框架结构可以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固与安全。
●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大胆想象,尊重他人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
●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一、分析房屋建筑的内部框架结构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房屋建筑图片,欣赏房屋建筑之美。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1.折形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 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 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 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想知道,爱提问。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 愿意合作与交流。
4.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 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1.折形状2.搭支架3.建桥梁4.造房子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1.折形状课程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3.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4.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 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一、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四、介绍古代机械(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学设计1.折形状【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蛋壳、书若干。
学生材料:每组A4纸4-5张、双面胶1卷、剪刀1把、直尺1把、书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用一张纸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1.出示一张A4的复印纸和一本科学课书,问:这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连站不站不起来(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用这张纸托起这本课本呢?注意要保证课本离桌面15厘米以上。
2.提问:为什么现在一张纸可以承受一本书的重量?3.揭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折形状》。
(板书课题)二、认识四种基本图形1.谈话:说到形状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你们认识吗?说说看。
小结: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等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2.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里的一些物体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3.说说下面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课本16页下半页内容)小结: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打得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
三、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1.折形状(1)谈话:刚才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下面我们就借助这张纸来进行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间的关系。
这张纸可以折成圆柱型纸筒,除此之外,你还能把纸折成什么形状?(2)谈话: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现在来重点研究一下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这四种形状的纸筒,看哪种承受力最大,好不好?(教师展示四种形状)(3)小组讨论回答:折纸筒需要什么材料?怎么折?折时注意什么?a、应为相同材料的纸,如A4纸,单层,且纸张大小相同(不变量),纸的形状不同(变量)b、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小组内所折的纸筒高度应该一样c、纸筒上下两边要平,胶带要把缝隙粘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1、折形状2、搭支架3、建桥梁4、造房子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2: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3: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层次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7、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8、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4、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5、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三、回顾和解释1、出示书上的图画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教学反思:2、搭支架课程标准: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层次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
7、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9、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19、学生讨论、回答。
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
三、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2、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教学反思:3、建桥梁课程标准: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层次2: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层次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并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并能够自主设计打搭建桥梁。
教学材料: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谈话:它们都是什么桥?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出示桥梁卡片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5、学生讨论并分类。
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标准。
二、探索和调查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课程标准: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3、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科学知识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参加创造发明活动。
2、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3、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层次2: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层次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以及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层次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参与设计房子,建设房子。
层次3: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参与设计房子,建设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教学材料: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
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
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让学生回忆见过的建造房子的所见所闻,了解建房子的大致程序。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
你们有信心吗?二、探索和调查1、提问: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
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
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