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

合集下载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微课设计背景: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个学期适逢母亲节,正是开展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好时机。

“母亲”是古往今来众多作家写不完的一个主题,本单元也收录了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

我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多读一些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母爱。

选择推荐琦君《母亲的金手表》这部作品,原因有三:一、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以记录作者的童年往事为主,由此引出她对母亲的描写与怀念,这种题材比较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琦君的文字通俗易懂、朴实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本册书收录了琦君的另一篇文章——《春酒》,有了这部作品的阅读经验,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感受会更深,收获会更多。

微课设计:一,导入说起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你会想到什么?是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抑或是胡适《我的母亲》中那位“慈母兼任严父”的民国女子。

“母亲”是古往今来众多作家一个写不完的主题,今天你是否有兴趣再来认识一位母亲呢?她就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母亲。

二,结识母亲,引出作品琦君的母亲有一双巧手,会绣花、穿花球、编草鞋等各种手工绝活。

就说“穿花球”吧,那是“采摘院子里墙脚边的小小牵牛花”来做的。

花“要趁着盛开时摘下,要连花萼一起摘。

仔细地剥起花托,就出现一粒绿色小珠子,珠上一条细丝就是花蕊正中间那一根。

把珠子轻轻往后抽,珠子就垂下来了,这样一朵朵抽好以后,再用一根针线,把花绕圈儿穿起来,穿成一个球形,四面八方的珠子挂下来荡来荡去,非常美丽” 。

可以想象,五六岁的小琦君拿着如此精致的“花球”,穿梭在小伙伴中,肯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

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

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

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分析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分析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 (1分钟)–利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3分钟)–逐段讲解课文的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 (2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感情、情绪变化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

4.阅读理解与分析 (2分钟)–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细节和主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5.朗读练习 (1分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练习,鼓励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6.课堂小结 (1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 (5分钟)–对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朗读表现等进行评价。

2.个人笔记 (1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下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想和收获。

五、拓展延伸1.课后作业 (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群体讨论 (4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课后阅读的感悟和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课文材料:提前准备好打印或复印学生用的课文材料;•小黑板或白板:用来展示课文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词汇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八、教学延伸思考1. 教学方法优化•尝试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来呈现课文内容,增加视觉效果;•通过情境创设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灵活分组,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供不同难度的额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教学时间: 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匆匆》。

2. 提问:同学们对“时光”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2. 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对“匆匆”有什么样的情感?-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2. 学生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2. 收集关于“时间”的成语、谚语等,整理成册。

板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三、课堂讨论四、写作练习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微型课教案故乡

微型课教案故乡

微型课教案故乡【微型课教案】故乡一、基本信息授课时间:10分钟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授课内容:故乡授课目的: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色和文化,引导学生对故乡产生爱好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准备1. 手机、电脑等播放器2. 一份故乡图片集3. 标签纸、笔等教具4. 小礼物等奖励物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放一段经典电影《我爱我的祖国》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祖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我们的祖国?”等问题。

2. 学习和实践环节教师为学生播放故乡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认识故乡的基本情况,包括故乡的位置、人口、特色、文化等。

3. 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副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受。

在文章或画作中,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乡,包括景色、特色、文化、自己的家等等。

教师可以选取其中几篇或几副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

4.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包括参与度、作品内容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微型课以故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乡的基本情况,并提醒他们要珍爱故乡,关心祖国。

在导师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概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祖国的了解和认知。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己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认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意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通过多方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

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

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

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

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正确朗读。

2. 课文的理解和回答问题。

3. 描写春天的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春天的美丽》。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春天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春天美景的图片或播放一个春天的视频片段。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

二、新课呈现(3分钟)1. 准备好生字词卡片,并向学生展示。

2.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朗读。

3. 学生跟读生字词,纠正发音。

三、课文理解(4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春天的美丽》。

2. 学生闭目倾听,用心感受课文中描写春天的美丽的句子。

3.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色和气息?-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四、巩固与拓展(1分钟)1.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春天的美好。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美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春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春天的美丽》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生字词的教学通过卡片展示和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正确发音。

课文理解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问题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的巩固与拓展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美丽,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整个教案设计紧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全面理解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1: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十分钟微课《春》教案

十分钟微课《春》教案

十分钟微课简案《春》学习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

2.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的优美情境3. 品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检查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效课堂离不开同学们扎实的预习基础,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接下来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1.请字词预习全对的小红同学展示字词预习结果,老师提醒“酝酿”“晕”读音。

2.请预习充分的小兰结合所查找的资料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生平经历和《春》的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

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读出了哪几幅美丽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读时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表达这种感受。

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学习任务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老师以“春草图”为例进行朗读指导。

我最喜欢春草图。

你看,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茂盛的,软绵绵的。

为了写出小草的这些特点,作者不仅写了小草,还写了人和风。

小草的动作是钻,再加上是偷偷的钻,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突然从土里探出自己的小脑瓜,实在可爱极了,富有情趣。

人,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儿,踢球、赛跑、捉迷藏,坐躺打踢赛、捉,这一组词又从侧面体现了春草的美好。

而风的特点是轻。

是因为小草太美好太可爱,风都不舍得用力吹拂他。

轻也从侧面体现了小草的可爱。

所以能够体现春草特点的地方,我都决定读出重音。

因为文章通过这些对象的特点或动作变化直接或者间接表现春草的特点。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识读课文《小葵花》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基本情节,并理解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字、故事的热爱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识读课文《小葵花》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基本情节。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小葵花》。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课文《小葵花》的标题和作者,并简单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基本情节。

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

通过学生的互动答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进行表达,并描述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的表达和想法,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解,强调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情感体验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对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

作业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和文字的精准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呈现、阅读理解、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第五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为什么来到这里?三、课文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湖水清澈见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让学生明白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2. 教师拓展:阅读其他关于湖泊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提问、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教师在课后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十分钟的试讲教案模板

语文十分钟的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 提问:春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春天?二、新课导入1. 教师板书课题《春》,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含义。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文分析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2. 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4.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五、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述画面。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不少于1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10分钟说课初中语文教案

10分钟说课初中语文教案

10分钟说课初中语文教案课程类型: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背影》;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3. 父子深情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1. 课文长句的理解和翻译;2. 文章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3. 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家庭情感的回忆,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关爱;2. 提问:你们有没有曾经为家人付出过?家人有没有为你们做过一些让你感动的事情?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大意;2. 让学生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并在小组内分享;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父亲的行为、语言、神态等,体会父爱之情。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心理活动等;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表达技巧,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

四、情感引导(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父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2.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家人的关爱,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表达技巧;2.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人,关爱家人;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课文,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培养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十分钟语文教案范文

十分钟语文教案范文

十分钟语文教案范文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的十分钟语文教案,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剖析难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PPT、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2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2分钟)1.分发课文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默读。

2.学生可用画线的方式标注重点词汇、不理解的句子等。

三、分析(3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主题句,并解释该段第一句话的含义。

2.学生可以分组互相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该段的理解正确。

四、思考(2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段的主题句,并解释该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记录自己的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该段的理解正确。

五、总结(1分钟)1.教师通过教学PPT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抓住主题句,剖析难句。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互相评价。

3.提出问题,为下一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1.导入:展示图片/提问3.分析:找出主题句,解释含义4.思考:找出主题句,解释含义5.总结:抓住主题句,剖析难句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十分钟语文教案设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剖析难句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总结,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疑惑,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识记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二)新课导入(3分钟)1. 生字词学习:-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识记并解释词义。

-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课文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三)课文理解(3分钟)1. 分段讨论:- 将课文分为几个段落,每组学生负责讨论一个段落的内容和主题。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主题探究:-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主题。

(四)情感体验(2分钟)1. 作者情感:-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分享自己的看法。

2. 生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1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如默写生字词、阅读相关资料等。

五、板书设计课题:课文名称生字词:列出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及其解释。

课文主题:概括课文主要表达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以下是一个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的优秀教案:
主题:描写人物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形容词和动词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描写人物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通过范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

3. 教授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4. 给学生提供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来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 (5 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 (10 分钟)
向学生讲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重点教授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3. 阅读赏析 (15 分钟)
让学生阅读一篇描写人物的优秀范文,并进行解析。

引导学生学
习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

4. 写作练习 (20 分钟)
给学生提供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来描写一个人物。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5. 总结 (5 分钟)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

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课文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1 分钟)(简单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提问)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对____(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有什么了解或者感受呢?2、初读课文(3 分钟)(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检查)读完后,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生字词你们是否都认识了。

3、精读课文(5 分钟)(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理解?(讲解)好,那老师来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

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研读重点词句(4 分钟)(指出)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它们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非常重要。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及反思模板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及反思模板

小学语文十分钟试讲教案及反思模板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学生作业本3.教学卡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语气、节奏等。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

3.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观察与思考(1)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片或文字,展开想象。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课堂小结(2)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情况如何?(2)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提高?2.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进行得较好?(1)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2)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如何?3.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1)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到位?(2)课堂氛围是否活跃?4.针对不足之处,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阅读理解的方法: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

3. 阅读材料的选取: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主,辅以课外读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阅读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包括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阅读理解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方法,包括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并互相交流心得。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练习进行点评,总结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初中语文教材。

2. 课外读物。

3. 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年级语文微型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微型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能够在阅读中感知和应用成语。

4.加深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以前是否听过成语故事。

然后教师介绍本课要学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成语。

2.讲述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讲述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注意表情、语调抒情。

3.理解词语(10分钟)教师将故事中涉及到的生字生词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成语及应用(20分钟)教师先讲述成语“刻舟求剑”的意思,并给学生讲解其来源和用法。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分组展示应用成语的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5.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如编故事、填空、造句等。

6.总结复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成语“刻舟求剑”的实际含义及用法。

2.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成语的应用场景,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书本七、教学评价1.在学习故事中,学生表现积极,大多数学生能沉浸在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教学,学生明确了成语“刻舟求剑”的实际含义及用法,学生分组展示及讨论成语的应用场景表现积极。

3.在学习中,教师能够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增强学生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标题: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正文: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活动卡片。

3.课本《语文十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 (2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幻灯片或播放短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新课 (3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并重点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三、小组活动 (3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活动卡片。

2.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总结 (2分钟)1.请每组学生轮流展示他们的活动结果,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五、课堂作业 (时间可自行安排)1.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本中的相关课文,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语文十分钟'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和短语,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吸收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一: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

快速浏览,找出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内容。

1.句段一: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抓住“德高望重”一词)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生动地传达了对老桥的深厚感情。

2.句段二: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

读一读有关语句,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感受?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

这是多么美妙的情境啊!从这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

3.句段三: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这句话指的是哪些朋友?读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哪个不是我的朋友?……)(3)面对这么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同桌对读,或师生轮读。

四、研读重点,片段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研读第5自然段,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练习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这是典型的第二人称,要注意称呼的选择。

示例: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下脚步休息吗?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和着大自然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学生练习: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

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五、体验反思,拓展深化。

1.问题引领,加深感悟。

(1)课文体现了人与大自然怎样的关系?(2)现实生活中人与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篇二:语文微型课教案】20、纸船和风筝(微型课教案)韩秀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使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 课《纸船和风筝》,齐读课题2、交流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吗?3、生答:小溪、高山老师随即板画小溪、高山二、体会得到友谊的快乐1、那么他们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小熊和松鼠是怎样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2、检查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句子一: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⑴是啊,那你瞧小熊收到礼物,他的心情怎样?生答:他(乐坏了),⑵师: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⑶师:你从那里看出小熊他乐坏了⑷谁来读出小熊的快乐?指名2名学生⑸是啊收到朋友的礼物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让我们带着快乐读读句子吧!句子二: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那小熊他为什么乐成这样啊?生答:小熊意外收到松鼠送给他的纸船,所以“乐坏了”。

⑴除了纸船,还有什么?(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

课件出示句子是啊,松果是松鼠亲手采摘的,又是他自己喜爱吃的,松鼠把可口的松果作为礼物送给小熊,小熊能不开心吗?他仿佛听到了松鼠在对他亲切地说:(祝你快乐!)⑵小熊收到了心爱的礼物,还得到了来自远方的祝福,真是令人高兴呀!谁来做做快乐的小熊?(指名读3名学生这一自然段)⑶评价你看他满脸的笑容,为感受到他的快乐。

老师听出来了,你是一只快乐的小熊。

⑷齐读哦,还有这么多的同学们想当快乐的小熊是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吧!3、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从你们的脸上老师看出来,大家真是“乐坏了”。

其实不光小熊“乐坏了”,松鼠他(也乐坏了)。

出示图片及自然段:你瞧他笑得都合不拢嘴了!⑴你瞧,松鼠,他收到了什么礼物?是啊,风筝上有香甜的草莓,草莓多好吃啊,还写着朋友最真诚的祝福呢?⑵谁来做幸福的小松鼠?(3人)⑶评价:你明亮的眼睛也会说话,我分明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看你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你是只幸福的松鼠!⑷齐读:是啊!小熊乐坏了,松鼠也乐坏了,他们收到心爱的礼物,收到温馨的祝福,拥有了一位相知相伴的好朋友,拥有了一段最美好的友情!它们陶醉了,陶醉在这幸福快乐中,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坐好了挺起腰看谁是最快乐的小熊和最幸福的小松鼠。

3、比较漂和飘课件出示⑴那么这么可爱的风筝和纸船是怎样送到朋友的手中的呢?⑵课件漂和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纸船在水里走,所以带三点水,风筝在天上飞,和风有关系,所以带风字旁。

)⑶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纸船轻轻得漂啊漂,风筝慢慢的飘啊飘三、感受失去友谊的痛苦过渡:真美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纸船他轻轻地慢慢得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阿越飘越高!可是这么美的东西却不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