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977aa532d15abe23492f4de1.png)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本证要点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释义】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
“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浮缓,又言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与邪相争则见发热、脉浮,故曰“阳浮者热自发”;卫气受邪,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则见汗出,故曰“阴弱者,汗自出”;卫气为风寒所袭,失其“温分肉”之职,加之汗出肌疏,故见恶风恶寒。
太阳中风为表证,其热不似阳明里热发自于内,其热势不高,故曰“翕翕发热”。
太阳中风证表气不和,每每影响里气,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见鼻鸣;胃气上逆,可见干呕等。
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又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卫。
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以和营。
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
要点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释义】本条论太阳伤寒的证治。
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表闭阳郁,不得宣泄,故发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失其温煦之职,故恶风。
寒为阴邪,寒性收引,营阴闭郁故无汗。
头项腰脊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寒邪侵袭太阳经脉,经气运行不畅,故见头痛,腰痛,身疼,骨节疼痛。
肺主气,外合皮毛,毛窍闭塞,肺失宣降,肺气不利,故气喘。
由于其喘与毛窍闭塞相关,故言“无汗而喘”。
麻黄汤方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
![伤寒论太阳病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b559facbb4daa58da1114a5b.png)
热盛者,禁用桂枝汤 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中⻛兼经气不利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方没有麻⻩,不用啜热粥。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中⻛兼肺气不利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中⻛发汗太过导致阳虚漏汗 太者,阳桂病枝,加发附汗子,汤遂主漏之不。止,其人恶⻛,小便难,四肢危急,难以屈伸 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仲景治法:扶阳以固阴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葛根汤主之 太阳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 脉浮紧 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呕吐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表实证,兼⻅小便不利 大⻘⻰汤证 太阳伤寒兼阳郁内热 太之也阳。。中若⻛脉,微脉弱浮,紧汗,出发恶热⻛恶者寒,,不身可疼服痛之,。不服汗之出厥而逆烦,躁筋者惕,肉大瞤⻘,⻰此汤为主逆 太逆阳。表实证,兼⻅烦躁。太阳表实证为发热,恶寒,不汗出,体痛,呕 小⻘⻰汤证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 伤不寒利表,不少解腹,满心,下或有喘水者气,,小干⻘呕⻰发汤热主而之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 即口不渴,小便不利,少腹满,喘者 表郁轻证 桂枝麻⻩各半汤证
误治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予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予桂枝汤。
伤寒表实证 麻⻩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节疼痛,恶⻛无汗而喘着,麻⻩汤主之 兼⻅脉浮紧
病机:⻛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 煎剂服。法:温覆取微汗;先煮麻⻩去上沫;一付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 麻⻩汤禁例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淋家,久患淋证之人 疮家,久患疮疡之人 亡血家 汗家 衄家,经常出鼻血的人 兼证 葛根汤证
太阳病辩证论治
![太阳病辩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28aa8de9c8d376eeaeaa31b6.png)
第一节太阳病辩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语解释】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
头项强痛即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恶寒:即怕冷【辩证提要】辩证要点:恶寒(寒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意义: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
凡此后言太阳病者,即具此证此脉。
二、太阳病分类【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语解释】恶风: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之,无风则坦然。
脉缓:指脉象柔缓而不紧急,非怠慢迟缓之意。
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
【辩证提要】辩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词语解释】脉阴阳俱紧: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
急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
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
伤寒:证名,属狭义伤寒。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词语解释】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桂枝汤除用于太阳中风证外,还可用于:①初服桂枝汤,反见烦闷者,表证仍在,无其他里证;②有太阳伤寒见证,但脉浮弱,经攻下及峻汗后正气受损,不耐麻黄汤峻汗者。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辨证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cc2e70cbed5b9f3f90f1ce1.png)
【提 【讲
要】 太阳病经尽自愈何预防传经之法。 析】
《素问· 热论篇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
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
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
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 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
营 卫 不 和
温 邪 犯 表 , 化 热 伤 津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提要】 太阳病温病的主要脉证及误治后的变证。 【讲析】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 轻微恶寒),脉浮数。 病 机: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 治 则:辛凉解表。切不可辛温发汗。
热证、虚证,蓄水证、蓄血证、结胸 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等 十枣汤证、瓜蒂散证、桂枝去桂加 茯苓白术汤证
概 论
五、治疗: 太阳病本 证 太阳病变 证
辛温解表 观其脉证
太阳病疑似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概 论
六、转归:
1、痊愈 2、传 3、变 大部分 六经病 少部分 变证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原文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提 要】 太阳病传变与否的判断标准。
【讲
析】
《素问· 热论篇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
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
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 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的基础上 外邪侵袭,正气趋表抗邪,邪正交争。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卫失外固,营不内守。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卫失外固,营阴外泄,脉道松弛。 (浮缓)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文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c328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f.png)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文一、太阳病辨证论治1.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此条文阐述了太阳中风证的脉证特点及治法。
阳浮阴弱是脉象,同时有发热、自汗、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症状,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法上强调药后啜热粥、温覆取微汗等注意事项。
2.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 这里指出太阳伤寒证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等,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与桂枝汤证不同之处在于有无汗出,麻黄汤证无汗,且不需要啜粥辅助发汗。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1. 阳明经证(白虎汤证)- 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对于伤寒病中出现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此处“里有寒”多认为是里有热邪,为传抄之误)的情况,用白虎汤清热生津。
伤寒论之太阳病赵鲲鹏
![伤寒论之太阳病赵鲲鹏](https://img.taocdn.com/s3/m/3407b6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5.png)
兼证
主治方中随证加减
本证
太阳病
变证
治则与治法
辛凉解表
温病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 证治之
太阳病治疗与转归
太阳病转归:
(1)痊愈:汗之得法,表解而愈;
(2)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传
阳明
太阳病 内陷少阳 三阴(少阴多见)
(3)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
第一节 太阳病脉证提纲
太阳病提纲
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 汗出、恶风:太阳表虚证 食少、腹胀、畏食生冷、口干不欲饮:寒 饮内停之太阴病。
• 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汤合外 台茯苓饮,重白术用量(18g),以温中生 津通便。
• 桂枝15g、白芍12g、茯苓20g,党参 15g,白术18g,生姜15g,枳实10g, 陈皮10g炙甘草10g、大枣5枚。
病因:风寒外袭
主症与病机:
脉浮
外邪束表
正气向外抗邪
头项强痛 (风寒犯
太阳经气郁滞
恶寒
表)
卫阳被遏,温煦失职
热型: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卫气
抗邪,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有发热
一症。
释疑:
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
太阳伤寒证早期可有短暂的“或未发热 ”
相对而言“恶寒”更能突出太阳表证的 特征
头为诸阳之会,太阳病必然头痛,故头痛的 减轻与否。决定预后。
✓ 欲作再经,何以要针足阳明?
欲作再经,是指病至第七日尚未痊愈而邪气 有向阳明传变的趋愈,针足阳明的经穴(如足三 里、趺阳)使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则邪气 不得内传,仍可出太阳之表而愈。这与《全匮要 略》“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是一致的。
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158fa3765ef7ba0d4a733bb0.png)
太阳病辨证论治一、A1型题1.抵当汤中没有A.大黄B.水蛭C.虻虫D.桃仁E.甘遂•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B.苓桂术甘汤C.附子汤D.茯苓甘草汤E.真武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3.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A.麻黄、杏仁、芍药、干姜、细辛、桔梗、橘皮、炙甘草B.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C.麻黄、杏仁、葛根、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D.桂枝、葛根、麻黄、生姜、桔梗、大枣、炙甘草E.桂枝、芍药、麻黄、葛根、五味子、生姜、人参、炙甘草•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4.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要表现为A.脉结代,心动悸B.心下悸,欲得按C.心中悸而烦D.气从少腹上冲心E.心下逆满•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B5.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A.恶寒B.脉浮C.头痛D.发热E.喘•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6.小青龙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见喘,其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表证B.有无内热C.有无水饮D.有无烦躁E.有无呕逆•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C7.太阳病的热型是A.往来寒热B.发热恶寒C.发潮热D.厥热往复E.不恶寒,反恶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8.旋覆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A.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C.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D9.太阳病提纲证的病机是A.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太阳经脉气机不利,卫气不能温分肉B.风邪袭表,肌腠疏松,卫外不固,营阴内弱C.风寒袭表,卫气闭遏,营阴郁滞D.寒邪束表,肌腠致密,卫阳闭遏,经输不利E.以上都不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10.太阳伤寒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解肌祛风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D.益气和营E.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11.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时需要A.开水渍之B.煮之C.煮时大黄后下D.先煮大黄,后下黄连E.以上均不对•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1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表现为A.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B.心下满,脐下悸,头眩,脉沉涩C.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痞满,脉沉涩D.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E.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头眩,脉浮紧•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D13.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A.小便通利与否B.有无发黄C.有无如狂、发狂D.有无少腹急结或苦里急E.有无发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14.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A.先煮附子,后下大黄、黄连、黄芩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C.先煮黄芩,黄连、附子、大黄后下D.用麻沸汤渍大黄、黄芩、黄连、附子E.以上均不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15.生姜泻心汤方与半夏泻心汤方的不同点是A.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半夏B.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半夏量C.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干姜D.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量E.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炙甘草•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16.小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A.大黄、黄连、黄芩B.黄连、半夏、栝蒌实C.桔梗、巴豆、贝母D.芒硝、大黄、甘遂E.大黄、芒硝、葶苈子•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B17.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煮服法,下列除哪项外,两者相同A.煮取三升B.啜热稀粥C.先温服一升D.温覆取微似汗E.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等物•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二、A2型题18.患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烦躁,舌质红,苔白,脉浮紧,宜用A.麻黄汤B.桂枝汤C.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D.大青龙汤E.以上均不可用•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19.患者心下胀满,自觉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舌淡,苔水滑,治宜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B.桂枝加桂汤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D.桂枝甘草汤E.小建中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0.患者腹部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治用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枳实栀子汤C.桂枝人参汤D.栀子厚朴汤E.理中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1.患者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便溏,舌质稍淡,舌苔淡黄而厚腻,脉滑,治宜A.生姜泻心汤B.大黄黄连泻心汤C.五苓散D.半夏泻心汤E.桂枝人参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22.患者少腹硬满,神志狂乱,小便自利,脉沉涩,舌质紫暗,治用A.桃核承气汤B.抵当汤C.抵当丸D.大陷胸汤E.大承气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3.患者心下胀满痞塞,按之濡软,关脉浮滑,更见恶寒汗出,治宜A.桂枝汤B.大黄黄连泻心汤C.五苓散D.半夏泻心汤E.附子泻心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24.患者感冒后出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治宜A.桂枝汤B.玉屏风散C.白虎汤D.麻黄汤E.葛根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5.患者心下不适,按之则痛,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浮滑,治宜A.大黄黄连泻心汤B.小陷胸汤C.大柴胡汤D.大陷胸汤E.半夏泻心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6.患者微热,恶风寒,脉浮,口渴能饮,饮不解渴,小便不利,治疗宜选A.猪苓汤B.五苓散C.真武汤D.麻黄汤E.苓桂术甘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7.患者不大便五六日,舌上干燥,口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治宜A.大承气汤B.大柴胡汤C.大陷胸汤D.调胃承气汤E.小承气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28.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太阳病3
![太阳病3](https://img.taocdn.com/s3/m/fd7abc9c680203d8ce2f24b7.png)
用治外阳虚兼表。
桂枝汤兼证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
去芍药汤主之。(21)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2)
桂枝汤兼证
病机:表邪未尽,胸阳受损 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汤。阳虚甚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宜于胸阳不足之胸满。
脉浮紧,身疼痛为表证,若兼见营血不足之尺脉迟, 则不可发汗,发汗则伤津耗液,营血更伤。
THANKS!
[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 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 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也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太阳病本证 – 太阳病表证
何以服药后心烦,目瞑? 病重药轻,由于外邪郁闭日久,病程较长。阳气受 郁遏亦重,药虽中病,只能稍挫病势,而不能使邪 外解。
桂枝汤禁例
[原文]: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19)
前人所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就是指此而言, 服桂枝汤后,辛温助热动血,胃热上逆,则可能会 导致吐脓血等变证。
桂枝汤兼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经脉经气不利 外邪袭表,卫虚不固
桂枝汤兼证
衄家是经常患鼻衄的病人,多系阴虚肺燥,阴血不足。 如有表证不可发汗。否则发汗更伤阴液,阴血更损, 筋脉失养则额上陷,脉急紧。血不养目,则直视不能 转动,心神失养则失眠。
麻黄汤禁例
[原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 阴疼,与禹余粮丸。(88)
汗家阳气阴液俱虚。重发汗则阳气阴液更伤,心神失 养则恍惚心乱,尿道失滋则小便已阴疼。
伤寒论选读背诵条文
![伤寒论选读背诵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865fe3cc7931b764ce15f4.png)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太阳病辩证纲要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岀,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滋。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癇,时癒疯,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岀,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眾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日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衆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列。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月艮一列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机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英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二、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计右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课件: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伤寒论课件: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78cc938a0116c175e0e480e.png)
二、太阳病分类
➢ 太阳温病 ➢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
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 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 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原文6)
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
➢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 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原文8)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
文8)
“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 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
脉相承 ➢ 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
前的第6 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 衰,故为病愈。
太阳病自愈之机
➢ 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 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原文3)
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
病因:寒邪袭表
太
发热 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
阳
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
伤
寒 证 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
证
卫阳被遏
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
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
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1)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
病因:风寒袭表 太阳病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1-太阳病篇
![1-太阳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3d292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6.png)
❖ 即:“咽、淋、瘡、衄、血、汗、寒”及尺 脉迟、尺脉微禁用或慎用麻黄汤等辛温发汗 方剂
(尺脉迟:阴血不足;尺脉微:阳气不足) ❖ 即:“气血阴阳诸不足,虚热、湿热、毒热
均应慎用或禁用辛温发汗剂”
第46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 1.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 道感染等;
❖ 2.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
❖ 3.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 4.其它:脉管炎、荨麻疹、冻疮等。
第47页,共181页。
(三)太阳伤寒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 主之。(31)
第23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1.感冒;
2.颈椎病、偏颈、落枕、肩周炎;
3.痢疾;
4.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5.重证肌无力。
第24页,共181页。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提要】 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释义】
主症: 喘 ——表邪内迫,肺气上逆。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页,共181页。
概说
太阳病是外邪侵犯人体太阳所主肌表 与经络,正邪交争,出现以恶寒发热、头 项强痛、脉浮为主症的疾病(也称表证)
第2页,共181页。
分类
一、太阳病本证 1.太阳中风证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太阳伤寒证
【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解肌、通阳。 附子一枚—— 温经助阳。
第36页,共181页。
5、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7ee93a52ea551810a68790.png)
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
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治法:扶阳解表。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表邪未解,胸阳不振。
【精品】太阳病辨证论治共90页
![【精品】太阳病辨证论治共90页](https://img.taocdn.com/s3/m/090f3b0a240c844768eaee41.png)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病辨证论治一、A1型题1.抵当汤中没有A.大黄B.水蛭C.虻虫D.桃仁E.甘遂•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B.苓桂术甘汤C.附子汤D.茯苓甘草汤E.真武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3.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A.麻黄、杏仁、芍药、干姜、细辛、桔梗、橘皮、炙甘草B.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C.麻黄、杏仁、葛根、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D.桂枝、葛根、麻黄、生姜、桔梗、大枣、炙甘草E.桂枝、芍药、麻黄、葛根、五味子、生姜、人参、炙甘草•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4.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要表现为A.脉结代,心动悸B.心下悸,欲得按C.心中悸而烦D.气从少腹上冲心E.心下逆满•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B5.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A.恶寒B.脉浮C.头痛D.发热E.喘•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6.小青龙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见喘,其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表证B.有无内热C.有无水饮D.有无烦躁E.有无呕逆•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C7.太阳病的热型是A.往来寒热B.发热恶寒C.发潮热D.厥热往复E.不恶寒,反恶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8.旋覆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A.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C.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D9.太阳病提纲证的病机是A.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太阳经脉气机不利,卫气不能温分肉B.风邪袭表,肌腠疏松,卫外不固,营阴内弱C.风寒袭表,卫气闭遏,营阴郁滞D.寒邪束表,肌腠致密,卫阳闭遏,经输不利E.以上都不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10.太阳伤寒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解肌祛风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D.益气和营E.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11.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时需要A.开水渍之B.煮之C.煮时大黄后下D.先煮大黄,后下黄连E.以上均不对•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1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表现为A.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B.心下满,脐下悸,头眩,脉沉涩C.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痞满,脉沉涩D.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E.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头眩,脉浮紧•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D13.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A.小便通利与否B.有无发黄C.有无如狂、发狂D.有无少腹急结或苦里急E.有无发热•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14.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A.先煮附子,后下大黄、黄连、黄芩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C.先煮黄芩,黄连、附子、大黄后下D.用麻沸汤渍大黄、黄芩、黄连、附子E.以上均不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E15.生姜泻心汤方与半夏泻心汤方的不同点是A.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半夏B.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半夏量C.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干姜D.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量E.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炙甘草•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16.小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A.大黄、黄连、黄芩B.黄连、半夏、栝蒌实C.桔梗、巴豆、贝母D.芒硝、大黄、甘遂E.大黄、芒硝、葶苈子•显示答案•收藏本题正确答案:B17.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煮服法,下列除哪项外,两者相同A.煮取三升B.啜热稀粥C.先温服一升D.温覆取微似汗E.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等物•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二、A2型题18.患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烦躁,舌质红,苔白,脉浮紧,宜用A.麻黄汤B.桂枝汤C.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D.大青龙汤E.以上均不可用•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19.患者心下胀满,自觉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舌淡,苔水滑,治宜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B.桂枝加桂汤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D.桂枝甘草汤E.小建中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0.患者腹部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治用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枳实栀子汤C.桂枝人参汤D.栀子厚朴汤E.理中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1.患者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便溏,舌质稍淡,舌苔淡黄而厚腻,脉滑,治宜A.生姜泻心汤B.大黄黄连泻心汤C.五苓散D.半夏泻心汤E.桂枝人参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22.患者少腹硬满,神志狂乱,小便自利,脉沉涩,舌质紫暗,治用A.桃核承气汤B.抵当汤C.抵当丸D.大陷胸汤E.大承气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3.患者心下胀满痞塞,按之濡软,关脉浮滑,更见恶寒汗出,治宜A.桂枝汤B.大黄黄连泻心汤C.五苓散D.半夏泻心汤E.附子泻心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24.患者感冒后出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治宜A.桂枝汤B.玉屏风散C.白虎汤D.麻黄汤E.葛根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5.患者心下不适,按之则痛,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浮滑,治宜A.大黄黄连泻心汤B.小陷胸汤C.大柴胡汤D.大陷胸汤E.半夏泻心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6.患者微热,恶风寒,脉浮,口渴能饮,饮不解渴,小便不利,治疗宜选A.猪苓汤B.五苓散C.真武汤D.麻黄汤E.苓桂术甘汤•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27.患者不大便五六日,舌上干燥,口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治宜A.大承气汤B.大柴胡汤C.大陷胸汤D.调胃承气汤E.小承气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28.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寸有滑象,治宜A.小青龙汤B.麻黄汤C.麻杏甘石汤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E.以上均不可用•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29.患者身体疼痛,发汗后其疼痛加重,脉沉迟,宜用A.麻黄汤B.桂枝汤C.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D.附子汤E.以上均不可用•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30.患者发热恶寒,心下痞满,大便稀溏,日行五六次,腹中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濡,最适宜的方剂是A.理中汤B.葛根汤C.葛根黄芩黄连汤D.生姜泻心汤E.桂枝人参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31.患者嗳气频作,上腹部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纳差,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滑,无下利。
最恰当的方剂为A.生姜泻心汤B.甘草泻心汤C.旋覆代赭汤D.半夏泻心汤E.桂枝人参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32.患者项背拘紧疼痛,活动不柔和,发热,恶寒,汗出,脉浮,治宜A.桂枝加葛根汤B.葛根汤C.麻黄加葛根汤D.麻黄汤E.桂枝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三、A3/A4型题(33-35题共用题干)李某,女,33岁。
患感冒痊愈后,遗留阵发性发热、汗出半年余,每天发作2~3次,其饮食、二便均可,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
33.其证候属于A.阴虚发热B.气虚发热C.血虚发热D.阳虚发热E.营卫失和发热34.其治法是A.滋阴清热B.甘温除热C.调和营卫D.温补阳气E.养血敛阳35.治疗应首选A.桂枝汤B.补中益气汤C.清骨散D.金匮肾气丸E.当归四逆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33.E;34.C;35.A(36-38题共用题干)患者,男,40岁,素有咳喘之疾,此次因起居不慎,感冒风寒,致头痛,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同时伴有喘息发作,胸闷憋气,有少量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36.其病机属于A.外感风寒,引发素喘B.寒邪束表,肺气失宣C.外寒内饮,肺失宣降D.邪热壅肺,肺气不降E.肠热上攻,肺失肃降37.其治法是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辛温解表,温化水饮C.清解肠热D.清宣肺热E.解肌祛风,降气平喘38.治疗应首选A.麻黄汤B.小青龙汤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D.葛根黄芩黄连汤E.麻杏甘石汤•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36.A;37.E;38.C(39-41题共用题干)吴某,男,32岁。
患者因劳动时淋雨,当晚头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次日延医就诊。
体温38.8℃,脉浮数,舌苔薄白,二便如常,不呕不渴。
医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等祛风胜湿药。
服1剂后,汗出甚多,身寒怕冷,小便短涩,舌苔白润,脉象细微。
39.其证候属于A.营卫不和B.肺虚不固C.阳虚汗出D.阳气暴脱E.以上均不是40.其治法是A.调和营卫B.益气固表C.扶阳固表D.回阳固脱E.以上均不是41.治疗应首选A.桂枝汤B.玉屏风散C.四逆汤D.桂枝加附子汤E.以上均不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39.C;40.C;41.D四、B1型题(42-43题共用备选答案)A.解肌祛风B.温阳化气C.通经活血D.化气行水E.降逆止冲42.在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43.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作用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42.B,43.C(44-45题共用备选答案)A.麻黄汤B.麻杏甘石汤C.大青龙汤D.小青龙汤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44.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方剂为45.外散风寒,内化水饮的方剂为•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44.A,45.D(46-47题共用备选答案)A.通阳化气B.解肌祛风C.温补心阳D.通经开结E.平冲降逆46.桂枝甘草汤中用桂枝之意主要在47.桂枝汤中用桂枝之意主要在•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46.C,47.B(48-49题共用备选答案)A.风寒外束,营阴郁滞B.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不畅C.营气不足,肌肤失养D.阴盛格阳,阳亡阴竭E.阴寒内盛,虚阳外越答案4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答案49.麻黄汤证身痛的病机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48.C,49.A(50-51题共用备选答案)A.心下痞硬,利下不止,表证未解者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C.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D.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头痛,汗出,不恶寒者E.心下痞硬满,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答案50.桂枝人参汤治答案51.生姜泻心汤治•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50.A,51.B(52-53题共用备选答案)A.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B.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C.下之后,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心下硬D.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E.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答案52.桂枝甘草汤主治答案53.小建中汤主治•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52.E,53.D(54-55题共用备选答案)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C.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得安D.心下痛,按之石硬E.身热不去,心中结痛答案54.大陷胸汤所主治的证候是答案55.旋覆代赭汤所主治的证候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54.D,55.A(56-57题共用备选答案)A.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B.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C.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D.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E.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56.太阳中风的提纲证是57.太阳温病的提纲证是•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正确答案:56.E,5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