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究水的组成》
4.3探究水的组成
![4.3探究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919cdb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8.png)
探究活动
教师板书
二、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1.电解水的反应式
通电
水T氢气+氧气
H2O H 2 O 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
4-16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纯净物,是一中化合物,有
是氧化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学生【阅读】课文,
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
完成空格上
的内容
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及
理解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
结概括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拓展移迁多媒体投影
实现知识的
拓展和迁移
教学心得
目标
检测多媒体投影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1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15)](https://img.taocdn.com/s3/m/71e5c4b852ea551811a687b7.png)
《水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对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及氢气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第二部分是从微观认识水的分解的实验质,单质、化合物的学习。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1、具备了关于水的生活经验及水的净化知识。
2、学习了分子、原子、元素及化学变化实质等知识。
能力特点1、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2、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
3、实验探究能力有待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通过对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实验研究,认识水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经历小组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教学法→验证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六、教学重点1、电解水实验现象的描述。
2、水的组成的确定。
七、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分析水的组成。
八、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锌粒、矿泉水瓶九、教学过程活动1水的生成探究【引导阅读】化学书P79第3段内容,请同学们归纳出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设问】氢气不纯燃烧时会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实验】“氢气爆炸”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讲述】氢气验纯方法【视频】观看氢气燃烧的实验【讲解】注意观察火焰颜色和烧杯壁上的变化【提问】如何书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提问】通过实验分析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点拨引导】我们知道氢气是由组成,氧气是由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我们可知水是由组成的【阅读并归纳】联系以往学习物质的性质相关知识,总结、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思考】【体验】感受氢气不纯的爆鸣声【观察与倾听】实验操作要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b75a57a2161479171128cb.png)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稀硫酸)、木条、火柴、酒精灯、试管、烧杯、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一瓶、蒸馏水一瓶。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展示“多彩水世界”图片资料,引入水的话题↓↓合作探究—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学生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继续探究—观察、分析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的组成的结论↓↓深化巩固—从微粒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并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反思评价—回忆学习过程,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设计一、引入:多彩的水世界[师]显示图片资料:①第四单元封面;②太空看地球的照片;③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
[师]谈一谈有关水的话题。
[生]①水是生命之源;②科学家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就是为了证明有生命存在过;③水分布很广,但许多地方缺水;④我国在治理水、防治水污染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成就,如三峡工程等。
二、实验探究氢气燃烧实验[师]展示预先收集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生]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师]补充: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师]氢气是一种能够燃烧的气体,但若氢气不纯,在空气中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师]要求学生对照教材79页图4-23,总结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化学 水
![化学 水](https://img.taocdn.com/s3/m/4ea8473bf111f18583d05a18.png)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 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 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 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化学式是H2O 3.进一步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 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进一步证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 解成原子,原子不可分,而是重新组合。 5.电解水的表达式是 H2O 通电 H2+ O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氨气______ 臭氧 ____ 三氧化硫 _____ 二氧化硫________ 水 、氧化铝 、 氧化铁 、 氯化镁 、氧化钾 、 氧化铜 、硫酸钠 、 碳酸钙 、 硫酸铵 、 硫酸铁 、硫酸亚铁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 硝酸铜 、)右下角的数字(角标):表示一个分子中 所含原子个数。 如: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 子 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2)前面的数字(系数):表示分子个数 如:4H2O中的“4”表示4个水分子 (3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个数。 如 2O 两个氧原子
学 以 致 用
化合价口诀 +1氢锂钠钾银, +2钙镁钡铜锌, +3铝+4碳, +2+3铁常见 氧为-2单质零, -1价有氟氯碘, -2、四六硫齐全 铜汞+2常出现。 -1氢氧、硝酸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 -2碳酸、硫酸根 还有-2锰酸根 -3常见磷酸根 +1价的是铵根
原子团的化合价 根的名称 氢氧根 硝酸根 高锰酸根 氯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锰酸根 磷酸根 铵根 根的符号 OH NO3 MnO4 ClO3 CO3 SO4 MnO4 PO4 NH4 常见化合价 -1 -1 -1 -1 -2 -2 -2 -3 +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6525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1.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 水的组成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概述《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在上一单元学习空气、氧气的基础上,本单元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
通过对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水的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同时对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继续学习,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本节课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体验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意识(2)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
(3)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2)学生对探究水的组成很感兴趣。
(3)学生已经有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基础,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化合物也就不是难题。
(4)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课件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24952a0b1c59eef8c7b456.png)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能力目标: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三位同学分别头戴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纯净水”的帽子,手拿各自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请同学给他们定出合适的价格。
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这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氢气1.阅读课本有关内容①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③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④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水。
2.交流讨论:①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②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3.温馨点拨:①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4.总结: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目标导学二:电解水的实验1.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管口时,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a08c2bb0717fd5360cdcec.png)
一、教学思路:水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却不知道水的化学知识,对此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节课以人类熟悉水的重要生活作用以及化学方面的水的组成简要史的历史故事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很简短,不会头重脚轻。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本课题中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一个实验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水的组成》 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水的组成》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8730c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a.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水的组成》教案2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以及水分子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的组成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的结构。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及水分子的结构。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原子、分子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
4.巩固(5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印象。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水的组成、水分子的结构等关键知识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总计:40分钟以上教案根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水的组成》进行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3 水的组成 教案【推荐】.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3 水的组成 教案【推荐】.doc](https://img.taocdn.com/s3/m/f3ae77a8700abb68a882fb04.png)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难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教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用氧气饱和的5%~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稀硫酸)等。
【导入新课】教师: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学生:认真听讲。
【探究新知】【过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开始。
学生:阅读教材P81的“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
【提问】大家对氢气了解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回答:①可以燃烧;②密度小,名称为“氢(轻)气”。
【过渡】先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提问】应该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对于学生描述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补充)学生:阅读教材P79,结合图4-23进行描述。
【提问】氢气具有可燃性,你认为氢气有何用途?学生:讨论并回答:可用作燃料。
【讲解】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是未来世纪的主要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过渡】人们发现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并揭开了水的组成秘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121395f0e7cd1842536ab.png)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水的组成。
⑵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⑶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⑵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⑵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⑶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探究过程:导入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
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2、水的组成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水(H2O)氢气(H2)+氧气(O2)【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可知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3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6a7de5cad51f01dc381f142.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教材分析首先本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四单元课题三,本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而巩固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学习化学式和化合价奠定了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埋下了伏笔。
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氢气与氧气的鉴别方法,能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②通过实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认识水;③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为:认识水的组成;能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教学难点为:知道水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及元素等知识,基本了解实验探究的步骤,已经初步具备了从微观和宏观方面认识物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将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用的学习方法是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4、教学流程钟)组成的开始。
【教师提问】氢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对水萌生兴趣,认真思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30分钟)模块一:水的生成活动1、自主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1分钟)【自我学习】阅读教材P79第三自然段,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完成下列表格。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是否溶于水【教师板书】氢气的物理性质活动2、互动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8分钟)【演示实验】实验4-5【教师提问】通过观看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氢气燃烧有什么现象?(2)氢气具有什么性质?(3)观察这个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教师小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生成水)氢气(H2) + 氧气(O2)水(H2O)【教师引导】阅读教材P79第三自然段和图4-23的内容,了解氢气的纯度检验方法。
模块二、水的分解活动3、合作探究-----水的组成(15分钟)【教师提问】人们发现氢气燃烧会生成水,那么水分解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4.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4.3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852c637eff9aef8941e0693.png)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作课人: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重难点】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师】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显示图片能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等有关 知识。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的组成。
并板书本节所讲内容的题目:课题3 水的组成二、新课内容:(一)知识回顾:【生】:导学案---预习导学(知识回顾)。
(二)合作探究:1、氢气的性质和验纯:【师】教师展示有关氢气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师】学生继续观察图片---火箭的发射,火箭发射需要用到燃料,燃料需要满足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但发出的热量大,这样才能减轻火箭的重量从而使卫星快速地送上轨道。
由此,教师引出火箭用到的燃料是液氢燃料,并提问学生:氢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生】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板书: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师】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和氧气就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79页图4 - 23进行描述.【生】【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
【师】教师总结并补充验纯方法: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
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板书:验纯方法如图1 检验氢气的纯度尖锐的爆鸣声→不纯 {声音很小→较纯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探究水的生成【师】演示:教材第79页实验4-2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学生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水的组成》(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水的组成》(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9a3185d15abe23482f4d7d.png)
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 5
幻灯片6 5
氢气的验纯:
➢按图4-23所示点燃气体时,发 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如果有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 纯.
CO2 O2 N2 空气 S SO2 P P2O5
C Fe Fe3O4 过氧化氢溶液 MnO2
KClO3 KMnO4 KCl H2O H2 在这些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与众不同,你能找出 来吗?它有什么特点? 如果把剩下的物质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17
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无固定组成
练习
1.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2.关于水的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的表现
(D)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B )
22
气体的检验
气体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 氢气
用火星木条 靠近气体
用燃着的火 柴靠近气体
木条复燃
气体燃烧, 火焰呈淡蓝 色
说明该气 体是氧气
说明该气 体是氢气
二氧化 将气体通入澄 澄清的石灰 说明该气体 碳 清的石灰水 水变浑浊 是二氧化碳
23
注意整理笔记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02915b680203d8cf2f24b2.png)
课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能判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过程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内容2: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欣赏图片回答:水回答: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
发表见解:生物体内都存在水积极发表见解。
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讨论、积极发表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3: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4.3探究水的组成》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4.3探究水的组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4b49e6a8114431b80dd841.png)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想一种方法把水分解,通 过鉴定它的 分解产物 来 (chǎnwù) 推断水的组成元素。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淡蓝色
燃烧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电解水实验简易(jiǎnyì)装置
H2O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请同学们来仔细阅读课本 112页中的实验(shíyàn)与事实, 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来完成此 实验(shíyàn),你又从中学到了哪 些知识?
这些美丽的风景可以让人 心旷神怡,在这些图片中 有什么共同 特点? (gòngtóng)
目前为止你对水有 了哪些 了解? (nǎxiē)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些性质有关 ? (yǒuguān)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会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C 水变为水蒸气 D 水通电
3、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 B)
A 防止发生事故
B 增强水的导电性
C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得到更多的氧气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4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分解成__H和2__,O其2 中
的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yīduān)产生的气体是___,H和2 电 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是__,负极O与2 正极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实验现象 与结 (xiànxiàng) 论 气体 1、通电后可以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biǎomiàn)都有____放(qì出tǐ) 。
2接它、们电电的源解体正后积极约,刻为连度_接_管_电:内源_的_负_气。极体刻体度积管__内__的。多气(填体“体多积”__或_少_“,少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探究水的组成》第一篇:4.3探究水的组成4.3探究水的组成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水与人类的关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
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
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课后反思:1、水的电解实验,水中的电解质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稀硫酸可能与电极反应产生氢气。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可用10%——15%。
2、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一般不是1:2,其原因是:(1)产生的氧气有少量与电极反应;(2)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小。
3、氢气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学。
第二篇:“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摘要。
探究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文章编号:1008-0546(xx)11-006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xx.11.021教学目标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1.活动一:水的组成揭秘[引入]世界上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元素。
[讲述]是的,世界万物,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就是元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其实就是要探究水是由哪些元素所组成的。
[过渡]历史上水的组成的揭秘可谓一波三折,18世纪末有三位伟大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拉瓦锡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
[讲述]介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发现水的组成的史实。
[评价]但是他们当时受错误观点的束缚,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解释。
[过渡]那到底水是不是一种元素呢。
我们如何模仿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过程来探究水的组成呢。
在设计实验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前面学过的很多化学反应,有一个共同规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这将会对我们设计实验有所启发。
[学生讨论汇报]可以设计出一个生成水的化合反应。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简洁介绍了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活动二:从水的生成实验研究水的组成[过渡]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我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让我们先来学习下氢气的相关性质。
请大家来谈谈你所了解的氢气的一些性质。
[学生畅所欲言][评价]看来大家对氢气的了解还真不少。
展示一瓶课前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氢气,瓶口向下放置。
请学生观察归纳氢气的相关物理性质。
[过渡]大家刚才的回答中提到了氢气的可燃性,这属于它的化学性质。
那么这瓶氢气能直接点燃吗。
[讲述]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混有氢气的体积达总体积的4%~74.2%,点火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爆炸极限。
所以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只有较纯净的氢气才能直接点燃。
[实验演示]验纯操作。
操作。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试管口向下,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
现象。
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重新检验。
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实验4-5]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有白雾生成。
[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分析]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h2)(o2)(。
)可见。
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可惜18世纪末的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两位科学家虽然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发现了水的真面目,但由于当时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指导,即使真相就摆在眼前,也与它失之交臂,但是紧接着拉瓦锡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讲述]介绍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
[评价]正是因为拉瓦锡坚持正确观点,并多方面思考验证,使得水的组成正式确定。
这被认为是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过渡]我们今天在实验室中也可以模仿拉瓦锡的实验,设计一个水分解的反应研究水的组成。
3.活动三:从水的分解实验研究水的组成[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通过一个趣味实验来亲身体验下水的分解。
[趣味实验]实验。
在培养皿中倒入一半容积的水(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将两根回形针分别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红色导线)和负极(蓝色导线)上,然后将两根回形针同时插入水中,仔细观察两根回形针周围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回形针周围都产生了气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根周围气泡更多。
[提问]产生的气体如何收集呢。
[学生回答]排水集气法。
[提问]如何检验产物呢。
[过渡]为了收集、检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我们采用这套霍夫曼电解器(简单介绍书p80页霍夫曼电解器的构造)。
打开电源观察现象。
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在两个玻璃管的尖嘴口检验生成的产物,观察现象,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讨论](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回忆前面学过的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过渡]如何从微观上来分析水分解的反应呢。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探究过程,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一正一反两个环节展开,水的生成部分先介绍了氢气的相关性质,从而揭开了模拟探究水组成的序幕,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师介绍霍夫曼电解器探究水的分解实验前,创新设计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趣味实验:利用回形针做电极,利用干电池组作为电源,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
4.活动四:反应的微观过程[ppt模拟动画]展示水的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微观解释][趣味体验]请同学将一枚一元硬币作为一个氧原子,两枚壹角硬币作为两个氢原子。
每组在课桌上演示水的生成反应的微观过程。
从宏观进入微观,教师利用动画模拟了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一元和五角的硬币,自己动手在课桌上反过来模拟水生成的微观过程,这样设计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也为本节课最后环节物质分类的教学做好微观上的铺垫。
5.活动五:物质分类[过渡]讨论:h2、o2、h2o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讲述]它们都属于纯净物,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提问]h2、o2和h2o虽然都属于纯净物,但是它们在组成元素的种类上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页第三自然段,自学“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讲述]水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它属于化合物。
氢气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纯净物中哪些物质是单质。
哪些物质是化合物。
请大家把它们的化学符号写在下发的修正贴上。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投影展示]学生自主书写的情况。
[提问]如果我们对这些化合物从组成元素的种类上再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在投影上通过张贴修正贴进行分类,相同类别贴在一起。
[投影展示,学生汇报]同桌讨论完成化合物分类活动。
[讲述]氧化物概念。
[提问]我们今天学过h2o应该属于纯净物中的哪种类别呢。
请同学们给它找到自己的“家”。
[学生回答]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归纳小结]最后请同学们将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四个概念间相关的并列、包含关系用圆圈图示表示出来。
物质分类环节的教学从前面接触过的多种纯净物的化学符号入手,要求学生自己回忆、归纳、书写,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在组成元素种类上的差异,并自主进行分类,从而自然引出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最后为了巩固概念加深理解,设计活动:请学生将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四个概念间的关系用圆圈图示表示出来。
本节课的探究教学集知识、情境、化学史、动手实验为一体,教学环节流畅,教学效果好,让学生沿着知识的发展轨迹自主前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1]王晶,李俊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120-123[2]钱勤.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与学,xx,(5):62-64[3]朱鹏飞.适合学生探究的微型电解实验设计再研究[j].化学教与学,xx,(6):94-95[4]刘春风.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创新的途径及意义[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xx,(7):24-26第三篇:课题3水的组成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