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三:T检验

合集下载

sps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sps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sps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篇一:SPSS实验报告SPSS应用——实验报告班级:统计0801班学号:1304080116 姓名: 宋磊指导老师:胡朝明2010.9.8一、实验目的:1、熟悉SPSS操作系统,掌握数据管理界面的简单的操作;2、熟悉SPSS结果窗口的常用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统计图(线图、条图、饼图、散点、直方图等)的绘制方法;3、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绘制方法;4、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一般编辑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的操作,对显著性水平的基本简单判断。

二、实验要求:1、数据的录入,保存,读取,转化,增加,删除;数据集的合并,拆分,排序。

2、了解描述性统计的作用,并1掌握其SPSS的实现(频数,均值,标准差,中位数,众数,极差)。

3、应用SPSS生成表格和图形,并对表格和图形进行简单的编辑和分析。

4、应用SPSS做一些探索性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三、实验内容:1、使用SPSS进行数据的录入,并保存: 职工基本情况数据:操作步骤如下:打开SPSS软件,然后在数据编辑窗口(Data View)中录入数据,此时变量名默认为var00001,var00002,…,var00007,然后在Variable View窗口中将变量名称更改即可。

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输入后的数据为:将上述的数据进行保存:单击保存即可。

2、读取上述保存文件:选择菜单File--Open—Data;选择数据文件的类型,并输入文件名进行读取,出现如下窗口:选定职工基本情况.sav文件单击打开即可读取数据。

3、对上述数据新增一个变量工龄,其操作步骤为将当前数据单元确定在某变量上,选择菜单Data—Insert Variable,SPSS自动在当前数据单元所在列的前一列插入一2个空列,该列的变量名默认为var00016,数据类型为标准数值型,变量值均是系统缺失值,然后将数据填入修改。

结果如下图所示:篇二: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本科教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一、实验室名称: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三、实验原理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

t检验实验报告

t检验实验报告

t检验实验报告《t检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t检验方法来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通过收集两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两组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引言:t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收集两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本实验将通过t检验方法来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两组数据,分别标记为组A和组B。

每组数据包括了一定数量的样本。

首先,我们对每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然后,我们使用t检验方法来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两组数据之间的t值和P值。

根据P值的大小,我们得出了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组A和组B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两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的。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两组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

这一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两组数据的特点和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

结论:本实验通过t检验方法成功检验了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并得出了显著差异的结论。

这一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两组数据的特点和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t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过程,并成功运用该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这一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用于检验和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加工误差数据,探究加工工艺对产品加工误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原理加工误差是指产品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主要受到原材料、加工设备、操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和评估加工误差的分布情况,为加工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1.随机选择一批相同产品进行加工,保持其他加工条件不变。

2.测量每个产品的实际尺寸,记录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3.统计每组数据的平均值、方差以及标准差。

4.构建加工误差的概率分布函数,通过正态性检验和偏度、峰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5.进行加工误差数据的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加工误差的影响程度。

四、实验数据产品编号,实际尺寸 (mm)--------,--------------1,10.012,10.02...,...100,10.08五、数据处理及分析1.计算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平均值μ=(10.01+10.02+...+10.08)/100=10.05方差s^2=((10.01-10.05)^2+(10.02-10.05)^2+...+(10.08-10.05)^2)/99标准差s=√s^22.正态性检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绘制加工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形状以及进行偏度、峰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3.t检验:根据产品加工误差数据,进行t检验来分析不同因素对加工误差的影响程度。

比如,可以比较不同机器加工出的产品误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六、实验结果分析1.样本加工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数据较为集中,无明显偏离。

2.通过t检验发现:不同机器加工出的产品误差差异不显著,说明机器之间的加工稳定性较好。

3.根据样本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可以得到加工误差的基本分布情况,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调整机器参数、改进操作工艺等。

t检验实验报告

t检验实验报告

t检验实验报告t检验实验报告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t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本实验旨在通过t检验方法,探究某药物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5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

实验组接受某药物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安慰剂治疗。

实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进行了血压测量,而对照组只在同样的时间点进行了血压测量。

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标准的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

每位患者的血压测量值都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同时,我们还记录了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以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数据分析:首先,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测量值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血压为140 mmHg,标准差为10 mmHg;对照组的平均血压为145 mmHg,标准差为12 mmHg。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血压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接下来,我们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

零假设(H0)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备择假设(Ha)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计算,得到t值为-2.16,自由度为48。

根据t分布表,我们可以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t临界值为-2.01。

由于计算得到的t值小于临界值,我们可以拒绝零假设,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某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显著影响。

实验组接受药物治疗后,其血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表明该药物可能具有降压效果,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选择。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容量较小,可能存在抽样偏差。

其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方式是随机的,但无法完全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实验一:用Excel构建指数分布、绘制指数分布图图1-2:指数分布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一般的电子产品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

在一些可靠性研究中指数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指数分布、掌握EXPONDIST函数的应用技巧。

指数函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无记忆性。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产生“填充数组原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快捷地生成一组有规律的数组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用Excel计算置信区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学习CONFIDENCE函数的应用技巧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实验软件:Excel 20072、实验数据:自选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第1步:打开Excel2007新建一张新的Excel表;第2步:分别在A1、A2、A3、A4、A6、A7、A8输入“样本均值”“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置信上限”“置信下限”;在B1、B2、B3、B4输入“90”“30”“100”“0.5”第3步:在B6单元格中输入“=CONFIDENCE(B4,B2,B3)”,然后按Enter键;第4步:在B7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第5步:同样在B8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计算结果如图2-1四、实验结果或数据处理图2-1:实验二:用Excel产生随机数见图3-1实验二:正态分布第1步:同均匀分布的第1步;第2步:在弹出“随机数发生器”对话框,首先在“分布”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正态”选项,并设置“变量个数”数值为1,设置“随机数个数”数值为20,在“参数”选区中平均值、标准差分别设置数值为30和20,在“输出选项”选区中单击“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设置为D2 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经济学理论概述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二、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方法在此次试验中,我运用了Eviews和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回归平方和反应了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线解释的部分,它越大,参差平方和越小,表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F检验(1)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着成立作出判断。

(2)给定显着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Fα(k,n-k-1),根据样本求出F统计量的数值后,可通过F>Fα(k,n-k-1) (或F ≤F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变量的显着性检验——t检验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对任何形式的异方差都适用。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和回归检验法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三、验证步骤1、确定变量(1)被解释变量“货币流通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

(2)解释变量①“货币贷款额”在模型中用“X”表示;1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模型中用“2X ”表示;③把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在模型中用“μ”。

实验报告统计实训(3篇)

实验报告统计实训(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的基本方法;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4. 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组实际数据,例如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学生成绩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缺失值的处理等。

3. 描述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

4. 推断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结果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从网络、书籍或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一组实际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统计软件,并进行数据清洗和缺失值处理。

3. 描述性统计:(1)打开统计软件,选择数据文件;(2)运用统计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功能,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推断性统计:(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2)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推断性统计;(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分析:(1)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2)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以下统计量:均值:X̄ = 100标准差:s = 15方差:σ² = 225中位数:Me = 95众数:Mo = 105分析: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方差为225,中位数为95,众数为105。

这表明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且波动较大。

2. 推断性统计结果:(1)t检验:假设检验H₀:μ = 100,H₁:μ ≠ 100。

生物统计学实验报告T检验

生物统计学实验报告T检验

生物统计学实验报告T检验T检验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在生物统计学中,T检验经常被用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个特定变量上的差异,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T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两个样本的均值和方差,然后应用统计学中的t分布来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在进行T检验之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假设检验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检验的类型(单尾检验或双尾检验)以及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进行T检验时,首先要设定零假设与备择假设。

零假设表示两个样本均值无显著差异,备择假设则表示两个样本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接下来要设定显著性水平,通常使用的显著性水平为0.05,即p值小于0.05时,认为存在显著差异。

然后要确定T检验的类型,通常分为单尾检验和双尾检验。

单尾检验适用于预测两个样本均值的相对大小,而双尾检验适用于预测两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在进行T检验之前,还需要选择合适的T检验方法,主要有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

当以上设定完成后,需要收集实验数据,并计算两个样本的均值和方差。

接下来根据公式计算出T值,并据此计算出p值。

最后,根据p值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零假设,认为两个样本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如果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零假设,认为两个样本均值无显著差异。

总之,T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在生物统计学中,T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个特定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验证实验的有效性。

然而,在进行T检验之前,需要明确假设检验的设定、显著性水平和检验类型,并正确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SPSS统计实验报告配对样本t检验

SPSS统计实验报告配对样本t检验

配对样本t检验班级半期成绩期末成绩18587 19896 17480 18790 18688 17570 16567 17872 16470 18275 18986 27377 27268 26065 26661 28993 28888 28280 28085 28385 2778029796为检验下半学期集中突击学习的成效,老师给出了半期和期末成绩表,试根据所给数据对下半学期突击学习的成效做评价。

1.配对检验(半期期末)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两样本总容量为22,相关系数r=,属于高度相关,P值=即远小于显著性水平a=,应拒绝原假设,即两总体存在显著性差异。

半期成绩的均值=,期末成绩的均值=,且半期的标准差为,期末的标准差为,可看出半期和期末的成绩没有太大变化,期末成绩虽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Paired Samples Test2.两班期末成绩比较:求95%的置信度下两个班期末平均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求两班期末平均成绩差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Group StatisticsIndependent Samples Test有两班成绩分析得出的检验结果:Levene的检验F值=,P值(sig)=大于显著性水平取a=,所以不应拒绝原假设,即两总体方差相等,通过了levene方差齐性检验。

其次用t检验两总体均值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由上表可知t=,双侧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a=,即不应拒绝原假设,两总体均值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即两班成绩没有太大差异。

一班的均值为大于二班的,且一班的方差为小于二班的,即一班的平均成绩较二班稳定且略高。

3.单个样本t检验One-Sample StatisticsOne-Sample Test求期末平均成绩在95%的置信度下两个班期末平均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量t值=,t值很大,即方程整体显著,又因为双侧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两总体均值差出现显著性差异,即在95%的置信度下两个班期末平均成绩出现显著性差异。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三个指标。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上述指标可整理成群落表(),从中可清楚看出群落中各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的大
小。 物候期的记录
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之中记录群落中个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 义。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五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 结实期、休眠期。
调查者:
样地编号:
群落类型:
地理位置: 经度:
地形: 海拔:
微地形、地被物:
土壤(土层厚度,质地,pH):
人为干扰情况: 其它
调查者:
表 2 草本调查表
植物名 相对多 度
日期:
盖度
密度
坡向:
调查日期:
样地面积:
群落名称:
纬度:
样地号:
高度(cm) 叶层高 生殖层

4.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
坡度:
物候 相
样地面积: 生活型 频度
备注
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 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总密度 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计算式为: 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 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指某种
实验三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一、实验内容: 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分析。 二、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 及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皮尺、卷尺、计算机、GPS,野外记录表 。 四、方法与步骤: 1.取样 按照实验 1 的样地取样法,所需数据为样地中种数、每个种的个体数等数据。 2. 计算 (1)Simpson 多样性指数 该指数是 Simpson(1949)基于概率论提出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SP = N (N—1)/ ∑ni (ni —1) 式中,SP 为多样性指数,N 为群落(样地)全部种的个体数,ni 为第 I 个种的个体数。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3

应用回归分析实验报告3
a.因变量: y
做t检验:设原假设为 ,
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n-p-1=6的t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得单侧检验临界值为1.943,X1的t值=1.942<1.943,处在否定域边缘。
X2的t值=2.465>1.943。拒绝原假设。
由上表可得,在显著性水平 时,只有 的P值<0.05,通过检验,即只有 的回归系数较为显著 ;其余自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即x1,x2的系数均不显著。
用y与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是合适的。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IBM SPSS 19.0
主要内容(要点):
(1)计算出y, , , 的相关系数矩阵。
(2)求y关于 , , 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
(3)对所求得的方程作拟合优度检验。
(4)对回归方程做显著性检验。
(5)对每一个回归系数作显著性检验。
(6)如果有的回归系数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将其剔除,重新建立回归方程,在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0.569
.277
1.178
.284
2
(常量)
-459.624
153.058
-3.003
.020
x1
4.676
1.816
.479
2.575
.037
x2
8.971
2.468
.676
3.634
.008
1
(常量)
-348.280
176.459
-1.974
.096
x1
3.754
1.933
.385
1.942
.053
14.149
x3
12.447
10.569

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差别阈限实验报告1. 引言差别阈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样本或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和理解样本或处理之间的差异,从而提供有关所研究领域的信息。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差别阈限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2. 目的差别阈限实验的目的是确定两个或多个样本或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通过确定差异的阈限,我们可以在给定置信水平下决定是否拒绝零假设。

本实验的目的是运用差别阈限实验方法,比较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

3. 方法3.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其中包括两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

每个组的样本量均为30。

3.2 差别阈限计算差别阈限的计算方法基于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

我们首先计算出对照组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计算每个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最后,我们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差别阈限的计算。

3.3 统计分析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t检验作为差别阈限计算的方法。

t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通过计算t值和p值,我们可以判断样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4. 结果4.1 计算结果我们计算了对照组和两个处理组之间的差别阈限。

结果如下:•处理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阈限为2.34•处理组2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阈限为1.984.2 统计分析结果我们进行了t检验,以确定差异是否显著。

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处理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t值为2.65,p值为0.011,差异显著;•处理组2与对照组之间的t值为1.85,p值为0.069,差异不显著。

5. 讨论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处理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处理组2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这表明处理组1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处理组2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

差别阈限实验的结果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样本或处理之间差异的信息。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处理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表明处理组1可能有不同于对照组的效果。

实验三单样本t检验练习

实验三单样本t检验练习

1 2 3
掌握单样本t检验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单样本t检验的原 理和应用,掌握了其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
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过程中,我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了如 何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 据。
增强统计学思维
通过单样本t检验的实践应用,我增强了统计思 维,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确定p值
根据t统计量和自由度,计算p值,并 根据p值判断样本均值与已知值或理 论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结果解释与结论
结果解释
根据p值和实际情境,判断样本均值与已知值或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结论
根据结果解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设计需完善
在实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实验的随机性和控 制组的设计,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需深入
在数据分析阶段,应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 和规律,以更全面地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需规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实践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显著性水平
在提出假设的同时,我们需要确定显 著性水平,通常选择0.05或0.01。显 著性水平用于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 显著性。
计算t统计量及其对应的自由度
计算t统计量
根据样本数据和样本大小,我们可以使用t分布表或统计软件来计算t统计量。t统计量用于衡量样本均值与已知值 之间的差异程度。
确定自由度
拓展应用领域
单样本t检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学、生物学、 心理学等。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线性模型实验报告

线性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线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线性模型的建立、估计和检验方法;3. 运用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准备选取一组实际数据,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本实验选取的数据集为某地区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为某年度统计年鉴。

2. 线性模型建立根据数据集,建立线性模型:Y = β0 + β1X + ε,其中Y为居民消费水平,X 为GDP,β0为截距,β1为斜率,ε为误差项。

3. 模型估计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4. 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线性模型进行以下检验:(1)t检验:检验模型参数β1和β0的显著性;(2)F检验: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3)R²检验: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

5.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参数估计的显著性。

三、实验步骤1. 数据输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将数据集输入到软件中。

2. 线性模型建立在软件中输入线性模型公式,进行模型建立。

3. 模型估计在软件中运行最小二乘法,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4. 模型检验在软件中对模型进行t检验、F检验和R²检验。

5.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参数估计的显著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型参数估计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线性模型参数如下:β0 = 0.001β1 = 0.0982. 模型检验结果(1)t检验:β1和β0的t统计量分别为2.05和0.01,对应的P值分别为0.042和0.998。

由于β1的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β1在统计上显著;(2)F检验:F统计量为4.67,对应的P值为0.034。

由于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整体显著;(3)R²检验:R²值为0.9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

3.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GDP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模型整体显著,拟合优度较高;(3)参数β1和β0在统计上显著。

实验报告三:T检验

实验报告三:T检验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文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09应生A实验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教师及职称张麟(研究生)开课学期2011至2012 学年上学期填报时间2011年11 月22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1.某制药厂生产复合维生素丸,要求每50g维生素中含2400mg, 从某次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部分试样进行五次测定,得铁含量为2372,2409,2395,2399及2411 mgFe/50g,问这批产品的含铁量是否合规格?分析:结果以mean±S.E(S.D.)表示,y=2397.20,t=-0.401,df=4,p=0.709>0.05,差异不显著,这批产品的含铁量合规格。

2.对两组测试人员血液中的硫醇进行分析,第一组为“正常人员”,第二组为风湿性关节病人。

正常组:1.84,1.92,1.94,1.92,1.85,1.91,2.07疾病组:2.81,4.06,3.62,3.27,3.27,3.76问这两组人员之间血液中硫醇溶液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分析:p=0.005<0.05,说明方差不齐次。

t=-8.447,df=5.253,p=0<0.01,说明这两组人员之间血液中硫醇溶液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

3.某人在不同月份用同一方法分析某合金样品中的铜,所得结果如下,问两批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一月份:93.08,91.36,91.60,91.91,92.79,92.80,91.03七月份:93.95,93.42,92.20,92.46,92.73,94.31,92.94,93.66,92.05分析:p=0.898>0.05,说明方差齐次。

t=-2.473,df=14,p=0.027<0.05,说明两批结果有显著性差异.4.用发射光谱法检查某高纯材料中的微量硼,6次测定的黑度值分别为13,7,8,8,11,13,平均值10.空碳电极的硼空白值,5次测定的黑度值分别为4,5,12,8,6,平均为7.试问某材料是否确实含有硼?分析:p=0.933>0.05,说明方差齐次。

《预测及决策技术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预测及决策技术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预测与决策技术应用课程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地点: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实验1 德尔菲预测法【实验题目】某公司为实现某个目标,初步选定了a,b,c,d,e,f 六个工程,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需要从六项中选三项。

为慎重起见,公司共聘请了100位公司内外的专家,请他们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工程,并对这三项工程进行排序,专家的意见统计结果如下表。

如果你是最后的决策者,请根据专家给出的意见,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专家意见表排序 1 2 3 a 30 10 20 b 10 10 40 c 16 10 20 d 10 15 0 e 14 46 10 f 20 9 10【实验环境】• Excel【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实验步骤及结果】本实验中,要求选择3个项目进行排序,则可以按每位专家是同等的预测能力来看待,并规定其专家评选的排在第1位的项目给3分,第2位的项目给2分,第3位的项目给1分,没选上的其余项目给0分。

在本实验中,1T =3分,2T =2分,3T =1分。

上表中,对征询表作出回答的专家人数N=100人:赞成a 项排第1位的专家有30人(即a,1N =30),赞成a 项排第2位的专家有10人(a,2N =10),赞成a 排第3位的有20人(a,3N =20)。

所以,a 项目的总得分为:3*30+2*10+1*20=130分。

同理可以分别计算出:b 项目的总得分为:3*10+2*10+1*40=90分;c 项目的总得分为:3*16+2*10+1*20=88分;d 项目的总得分为:3*10+2*15+1*0=60分;e 项目的总得分为:3*14+2*46+1*10=144分;f 项目的总得分为:3*20+2*9+1*10=88分。

由此,绘制下表。

并从总分按高到低排序,得到前三个项目是e、a、b。

专家意见表排序第1位第2位第3位得分\分排序分值\分 3 2 1工程a 30 10 20 130 2b 10 10 40 90 3c 16 10 20 88 4d 10 15 0 60 6e 14 46 10 144 1f 20 9 10 88 4该方法用统计方法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定量表示预测结果。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对本班同学对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 材料的不同对被试的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2. 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材料、字母、数字1 问题提出1. 1 文献综述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保持时间为 5 秒~2分钟。

20 世纪50年代Peterson 等人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

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是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会议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预任务。

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时会议的刺激数目就越少。

从Peterson 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中去。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康拉德(Conrad, 1964)在回忆辅音字母的研究中,证实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Posner (1969)通过实验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在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

Sternberg 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既要验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平行扫描的。

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

Sternberg 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他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G.A. Miller 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

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Chunking)。

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统计学两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报告

统计学两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报告
五、自评及问题
掌握了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spss实现方法,熟悉SPSS软件操作和方法。通过检验得出结论的真否,能够更快更简单的检验数据,对数据的检验让我很快的了解该数据的代表性。
六、成绩
七、指导教师
附件一、
成对样本统计量
均值
N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对1
看后
6.0000
8
1.85164
.65465
《统计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完成者
班级
2013级班
学号
实验时间
2015年6月5日
一、实验名称
假设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
二、实验目的
1、能够熟练使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掌握利用来自两个总体的配对样本,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3、进一步熟悉SPSS软件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附件一:成对统计量表,给出了各个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和均值的标准误;
附件二:成对样本相关系数表,给出了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等;
附件三:成对样本检验表,给出了成对样本的t值(t)、自由度(df)、P值(Sig.双尾)、均值差值、差值的95%可信区间等。
由附件三可看出,显著性概率sig.为0.217大于0.05,因此可以得出看前和看后的潜在购买力得分差异不显著,故接受假设H0,“认为看前和看后潜在购买力没有显著差异”。所以,该广告的没什么效果,对于潜在购买力没有促进作用,不能激发观众对于商品的购买欲望。
看前
5.3750
8
1.59799
.56497
附件二、
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N
相关系数
Sig.

t检验表格

t检验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t检验表格
篇一:配对样本的t检验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onclick="show_ajax(this)"class="keylink">表格)转化为单样本t检验问题。

即转化为检验y的均值是否与0有显著差异。

第二步,建立零假设0:=0
第三步,构造t统计量
t=
~(1)
第四步,spss自动计算t值和对应的p值
第五步,作出推断:
若p值即认为两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若p值>显著水平α,则不能拒绝零假设,
即认为两总体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spss配对样本t检验的操作步骤
例题:研究一个班同学在参加了暑期数学、化学培训班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变化。

数据如表3所示。

1.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spss软件
1.1输入数据
点击:文件-----打开文本数据(d)-----选择需要编辑的数据-----打开
图1(这个是已经导入数据的截图)
在这里首先需要确定导入的数据是符合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前提的。

1.2找到配对样本t检验的位置
点击:菜单栏的分析按钮----选择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如图2)
图2
1.3将数据对应导入配对样本t检验的选项框图
1.31导入前的图像如图3
图3
1.32导入后的图像如图
4
图4
在此选项中需要设置“选项”的值为95%。

想象放松法实验报告(3篇)

想象放松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想象放松法实验,探讨该方法在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想象放松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讨想象放松法在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方面的效果。

3. 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3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史。

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语、放松音乐、录音设备等。

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水平。

(2)实验过程中,志愿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想象放松:a. 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放松身体。

b. 听从实验指导语,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宁静、舒适的场景。

c. 深呼吸,感受身体和心理的放松。

d. 保持想象状态,持续5分钟。

(3)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水平。

4.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前,志愿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水平平均分为(28.5±5.2)分。

2. 实验后,志愿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水平平均分为(19.3±4.1)分。

3. 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焦虑和紧张情绪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五、讨论1. 想象放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放松方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2. 实验结果表明,想象放松法在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 想象放松法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a. 实验者需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b. 实验指导语应具有引导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c. 实验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

六、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想象放松法在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尝试运用想象放松法来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文娟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09应生A
实验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教师及职称张麟(研究生)
开课学期2011至2012 学年上学期
填报时间2011年11 月22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1.某制药厂生产复合维生素丸,要求每50g维生素中含2400mg, 从某次生产过
程中随机抽取部分试样进行五次测定,得铁含量为2372,2409,2395,2399及2411 mgFe/50g,问这批产品的含铁量是否合规格?
分析:结果以mean±S.E(S.D.)表示,y=2397.20,t=-0.401,df=4,
p=0.709>0.05,差异不显著,这批产品的含铁量合规格。

2.对两组测试人员血液中的硫醇进行分析,第一组为“正常人员”,第二组为风湿
性关节病人。

正常组:1.84,1.92,1.94,1.92,1.85,1.91,2.07
疾病组:2.81,4.06,3.62,3.27,3.27,3.76
问这两组人员之间血液中硫醇溶液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分析:p=0.005<0.05,说明方差不齐次。

t=-8.447,df=5.253,p=0<0.01,说明这两组人员之间血液中硫醇溶液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

3.某人在不同月份用同一方法分析某合金样品中的铜,所得结果如下,问两批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
一月份:93.08,91.36,91.60,91.91,92.79,92.80,91.03
七月份:93.95,93.42,92.20,92.46,92.73,94.31,92.94,93.66,92.05
分析:p=0.898>0.05,说明方差齐次。

t=-2.473,df=14
,p=0.027<0.05,说明两
批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4.用发射光谱法检查某高纯材料中的微量硼,6次测定的黑度值分别为13,7,8,8,11,13,平均值10.空碳电极的硼空白值,5次测定的黑度值分别为4,5,12,8,6,平均为7.试问某材料是否确实含有硼?
分析:p=0.933>0.05,说明方差齐次。

t=1.705,df=9,p=0.122>0.05,说明此材
料确实不含有硼。

5.测量了两种牌号香烟的尼古丁含量(mm),得结果如下 : 牌号 24 26 25 22 23 牌号 27 28 25 29 26
设这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方差相等,且两样本独立,问在水平α=0.05下是否可以认为两种牌号香烟尼古丁含量有显著差异。

分析:p=1>0.05,说明方差齐次。

t=-3.000,df=8
,p=0.017<0.05,说明两种牌
号香烟尼古丁含量有显著差异。

6.下面给出两个电影公司生产的电影胶片的放映时间(分)。

公司1 102 86 98 109 92
公司2 81 165 97 134 92 87 114 试取α=0.1检验均值及方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p=0.046<0.05,说明方差不齐次。

t=-1.042,df=7.376,p=0.330>0.05,说
明均值及方差存在显著差异。

7.某药厂研制出一种减肥药,将其分发给20个肥胖志愿者试用。

服用一疗程后,测量他们的体重减少量,如下表所示。

请据此资料检验:
⑴服用了此药物之后,肥胖患者体重是否能显著减少。

(1)
分析:t=13.716,df=19,p=0.000<0.05,所以服用此药之后体重能明显减少。

(2)所以服用了此药物之后,肥胖患者体重减少量是否大于9 kg。

分析:,Mean=10.00>9
8.用某药治疗10名高血压病人,对每一病人治疗前、后的舒张压(mmHg)进行
了测量,结果如下,问该药有无降压作用?
分析:结果以mean±S.E(S.D.)表示,y=9.70,df=9,t=2.484,.p=0.035<0.05, 证明该药有无降压作用差异显著。

9.某医院病理科研究人体两肾的重量,下面是20例男性尸解时左、右两肾的称重记录,问左、右两肾重量有无显著差别? 左肾(克)
170 155 140 115 235 125 130 145 105 145 155 110 140
145 120 130 105 95
100 105
右肾(克)
150 145 105 100 222 115 120 105 125 135 150 125 150 140 90 120 100 100 90
125
分析:结果以mean ±S.E (S.D.)表示,y=7.9000,t=2.157,df=19,p=0.044<0.05,
说明左、右两肾重量有显著差别。

10.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各5例的血沉(一小时)值如下表,问两者的差别显著否?
肺 结 核 12 20 30 8 15 结核性胸膜炎 80 50 30 30 70
(请注意,两组病人的个体差异差别大否即方差齐否?试用一般的t 检验与将各原始数据化成常用对数(定值部可取三位小数)后作t 检验。

将结果比较一下,是否一致?此资料应采取哪一种方法处理为妥? 一般的t 检验
对数后作t检验
分析:一般t检验中:sig=0.038<0.05,方差不齐次,t=-3.217,df=5.087,p=0.012<0.05,差异
显著。

对数的t检验中,p=0.987>0.05,方差齐次。

t=-3.731,df=8,p=0.006<0.01, 两者的差别极显著。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说明两组病人的血沉存在显著差异。

ppt中的题目:
将20名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甲、乙两药治疗,测得治疗前后的血沉(mm/hr),数据如下表
比较甲乙两种药是否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
描述:p=143>0.05,方差齐次,t=1.602,df=8,sig.(2-tailed)=.127>0.05,所以甲乙两药差异不显著。

甲药是否有显著疗效(配对样本T检验):
描述:t=5.237,df=9,p=0.001<0.05,所以甲药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乙药是否有显著疗效(配对样本T检验):
描述:t=5.303,df=9,p=0.000<0.05,所以乙药治疗前后有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