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1.新闻观念:对新闻的性质、功能的综合评价,是新闻批评的意识母体,构成媒介批评观
念的基础。
2.媒介批评流派:自由主义的媒介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媒介批评
3.新闻质量:指新闻反应客观事实的真实、全面和客观趋向的适度形式和表达倾向的最佳
境界。
4.媒介批评的主体:指谁来批评,由谁在批评,继而表明媒介批评是批评者的主体行为。
5.媒介背景:是指和媒介具有经济关系、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同媒介发生频繁的交往。
6.事实的叠加推理:新闻事实作为论证的对象,论据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结论则在于
证实此类事实的某种意义以及被理解的程度。这三种不同事实的证实与被论证,形成了叠加式推理。
7.时空通观的规范:把评价新闻现象纳入社会的多维联系中,寻去对新闻作品、媒体与记
者言行的全面解读,便构成新闻批评的时空通观的规范。
8.整体照应的规范:从整体分析新闻现象,考虑各个部分的照应关系,以便做出全面评价,
是媒介批评必须遵循的规范。
9.效果实证的规范:媒介批评对媒介行为的否定尤其应以社会效果来证实,彻底排除主观
武断,这就是效果实证的规范。
10.媒介品格:新闻媒体的态度、倾向,新闻从业人员的追求和道德水平及其作品质量,综
合称为媒介品格,表现这种品格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报道。
11.违规出版行为:新闻出版物未经新闻出版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出版和改变出版日期、出
版次数,都属违规出版。
12.新闻诽谤:新闻报道歪曲事实或使用侮辱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丑化公民人格,构成
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叫新闻诽谤。
13.新闻抄袭:包括部分或全部照抄他人的新闻作品,未经亲自采访和写作,将其作为自己
的作品发表,都属抄袭。
14.新闻素质:指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完美性和感染力的总和。
15.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立意和思想价值,是新闻报道的主线,由重要、新鲜、鲜明和正确
(分析正确)四个要素构成,缺少哪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好新闻。
16.新闻风格:是记者再现事件的特色,在语言、结构上呈现出特有的感染力。
17.媒介事件:指新闻媒体重大活动或在报道和经营中出现的矛盾纠葛,引起社会的强烈反
应。
18.媒体的观念恒定:体现在媒体对社会政治问题报道中的长期不变的准则,它是意识形态
性质的具体表现。
19.媒介世界:新闻媒体反映社会生活及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真人真事,是社会存在的再现,
社论及其他评论所阐述的观点也旨在说明客观事件的本质,这样,人们会看到,新闻是庞大、复杂社会生活的写照。
20.媒介权威:是媒介社会影响力的静态形式,表现为媒介在受众心理中形成的崇高威望和
征服人心的力量。
21.小报化:并不是指开张的大小,而是一种新闻制作手法,即采用煽情主义的大标题,大
图片,内容多为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以唤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22.媒介的公信力:媒体在受众中建起稳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公正、正派赢得社会的推
崇。
23.媒介大众化:指媒介的报道照顾一般受众的文化水平和兴趣,更多的满足大众的需要。
24.媒介人格:指媒介人性化的思想品格,凝结着某种文化和价值追求。
25.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视自由为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反对外界对媒
介自由的限制,强调媒介自由的绝对性,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的行为放肆。
26.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从媒介的占有权、社会限制和社会效果来论证媒介自由,其基本
观点是:媒介的支配依赖于媒介的所有权,媒介自由在一定范围内是媒介产权的派生物,在更深的层面上,依靠媒介自由受到国家权力的保护和种种规范的制约。同时,媒介也应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且有获得良好社会效果的自由才是有价值的自由。
27.报道体制:就是按照一定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政策构筑起来的制度性设计。
28.新闻的折射系统:新闻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反映不同领域的情况,社会生活现象被集中
起来,使生活图景显露出真相,折射出社会的真实图景和发展规律。
29.新闻的使用价值:新闻能使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懂的一些道理,认识世界,这就是新
闻的使用价值,即可用性。
30.文化增殖:在极短时间内扩大了文化的哺育范围。
31.新闻文化:主要不在意识创造,而在于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扩散局部文化和提高文化
品位实现创造文化的目的。
32.传播政策:传播政策制约媒介批评,为这种批评提供思考方向,构成媒介批评的重要导
向。
33.媒介制度:按照一定的政治制度的要求,在创办媒体、传播内容和产品发行方式上形成
的规定,建立了体现社会统治权的媒介制度,它制定和操纵者传播政策的运用。又称传播制度,是传播政策的母体。
34.僵化的批评: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评方法,用公式化的、陈旧的观念指导媒
介批评活动。
35.三不主义:指在批评中不允许把对方视为敌对派;滥施淫威,而要坚持“不抓辫子、不
戴帽子、不打棍子”的友善态度。
36.媒介行为:媒介行为通常表现为社会活动和报道活动,是媒介干预社会生活的具体举动,
它的好坏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
37.新闻观念和媒介批评观念的主要区别是:
1)它们的反思对象不同。新闻观念是整个新闻实践的自觉意识,批评观念是具体新闻活动的研讨意识。
2)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观念促成一种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巩固,指导记者对事件的选择和把握、写作方法的运用,把什么样的文字产品看作新闻作品以及从作品中
体味什么。批评观念指导批评家对作品媒体的分析把握,对批评类型、方法的选择
与运用,对记者具有明晰而直接的驱动力。
3)理论范畴不同。新闻观念的实践形态是采访、写作和编发,其理论表述是对新闻实践的特征和规律的概括,而媒介批评观念则是对具体新闻作品和媒体运作的评述,
其理论表述侧重如何估价媒体行为的社会功能及其效果。
38.媒介批评的任务:认识新闻的质量、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认识媒介与社会。
39.媒介批评的主体:普通批评者、批评家群体、媒体的监管者、优秀稿件的评选者。
40.批评者的立场由哪些因素构成:
1)对历史事物的固定认识,形成了某种先验的思想;
2)个人属于某个政治集团的成员或支持者,受这个政治集团主张的支配;
3)先天固有的因素,如气质、禀赋等;
4)长期形成了某种社会观,如某种社会认识、经验阅历,伦理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