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和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等级,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护理人员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并作出统一标记,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上显示(特护或病重为深红色;一级护理为粉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为白色)。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一.特级护理:(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进行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特征的患者(二)护理重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生命特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并请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 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xx 期的患者(二)护理要点1.每 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医师根据病情及新生儿的特点,确定护理级别下达护理医嘱,由于新生儿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功能尚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护理观察。

护理分级分别为特级、Ⅰ级,Ⅱ级护理三种,按山东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进行护理级别标记。

一、特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或监护的患儿。

2、病情复杂器官功能异常或严重畸形,发育落后的患儿。

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4、新生儿病情复杂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5、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灼伤。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严密监护,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设特别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

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

二、Ⅰ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人病情危重且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2、患儿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者。

3、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情况好,病情稳定者。

4、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做好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足月儿病情稳定者。

2、低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经住院治疗护理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需观察治疗者。

新生儿科N3级护理岗位说明书

新生儿科N3级护理岗位说明书
5、具备胜任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岗位标准
1、认真履行本岗位工作职责,积极协助其他护士及工作人员完成本科室工作。
2、完成护理的各项培训和考核,完成每年护理继续教育学分。
3、每半年主持护理会诊、护理业务或护理教学查房一次(至少一项)。
4、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科室安排外出进修学习。
5、每2年在正规学术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新生儿科N3级护理岗位说明书
岗位名称
N3级护士
编写部门
护理部
制定时间
编号
2-12
职责范围
1、认真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及工作流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2、承担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按照护理分级要求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规范书写各项护理记录。
6、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11、参与轮值晚夜班,承担N班、P班工作职责。
任职条件
1、本院注册护士;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师职称5年以上或护师连续在本科工作3年以上;护师及获专科护士证3年以上。
2、获专科护士证、进修证或护理部专科考核上岗证。
3、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带教能力,能解决疑难护理问题,掌握专科操作技能及专科疾病护理。
4、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具备热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4、指导下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5、参加医生临床查房,主持或参与护理查房及院内会诊。
6、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配合。
7、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日常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8、承担临床护理教学和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
9、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和撰写论文。
10、参与修订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等。

一级护理2

一级护理2

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需要监护的患儿。

2.高热、肺炎、轻度脑病、黄疸等患儿。

3.手术恢复期的患儿。

4.足月小样儿、恢复期的早产儿。

5.腹泻及隔离患儿。

6.营养不良及遗传代谢病的患儿。

服务内容: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巡视,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2.根据患儿病情,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尊医嘱测量血压、体重并准确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或帮助患儿生活护理、清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定时翻身拍背)、会阴及床单部位清洁,做到四无,五褥疮、无坠床、无烫伤、无医院内交叉感染。

5.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物理降温护理、光疗护理、气道护理、消毒隔离及皮肤护理等。

早产儿尤其注意用氧安全、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等。

6.患儿卧位舒适、早产儿暖箱内温度适宜、合理使用“鸟巢”。

7.注意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8.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宣教。

10.遵医嘱给予患儿饮食、饮水。

11.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二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睡眠、大小便、进奶/食情况等。

2.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实施或指导患儿及家属各项专科护理和安全措施。

5.视患儿情况陪同检查,负责采集标本。

6.提供儿科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

7.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分级依据: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3 小时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儿科治疗、给药。

儿科及新生儿科住院评估护理计划单

儿科及新生儿科住院评估护理计划单

儿科/新生儿科住院评估护理计划单
注: 1.此表是对患者评估后的信息汇总, 作为指引护士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

2.护理级别是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综合评定, 分级标准参照(ADL)Barthel评分及分级依据执行。

3.Braden评分、跌倒/坠床评分内容、频次分别参照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单、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与记
录使用说明, 不需要评估时在相应空格内划“/”符号。

4.每日应对患者教育需求进行评估, 针对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

5.疼痛评估使用与意识清醒患者, 意识障碍者不做此项评估。

入院首次评估需进行疼痛评估, 住院过程伴有
疼痛时随时评估, 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疼痛评估。

第页。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分级护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的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的患者;(三)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xx期的患者。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新生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监测、用药、喂养等内容。

第三条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首要”的原则,保障新生儿的权益和健康。

第四条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按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护理质量。

第五条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第二章护理原则第六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二)严格遵守医嘱,科学实施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三)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四)保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汇报患者病情和护理效果;(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六)遵守护理伦理规范,维护职业操守,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弱,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暖;(二)严格遵守消毒措施,保持患者周围的清洁卫生;(三)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患者,应加强监测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四)建立良好的工作纪律,保持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三章护理流程第八条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接诊:接诊新生儿后,需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病史和症状,制定护理方案;(二)监测: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随时关注病情变化;(三)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包括清洁护理、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四)观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五)汇报: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和护理效果,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六)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医师依据病情及新生儿的特点,确定护理级别下达护理医嘱,由于新生儿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功能尚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需要紧密护理观察。

护理分级分别为特级、Ⅰ级,Ⅱ级护理三种,按X省卫生厅《诊治护理文书标准》要求进行护理级别标记。

一、特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或监护的患儿。

2、病情复杂器官功能异常或严峻畸形,发育落后的患儿。

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4、新生儿病情复杂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5、各种严峻外伤,大面积灼伤。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严密监护,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打算抢救。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及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设特别护理记录单,X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根底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平安。

4、依据医嘱正实在施医治、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平安。

5、正实在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平安措施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

二、Ⅰ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人病情危重且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2、患儿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者。

3、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情况好,病情稳定者。

4、庞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依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根底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平安。

4、依据医嘱正实在施医治、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平安5、正实在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平安措施。

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做好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足月儿病情稳定者。

2、低体重儿、庞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经住院医治护理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需观察医治者。

儿科护理分级培训计划

儿科护理分级培训计划

儿科护理分级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科医院的量和质都在不断提高。

儿科护理是儿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培训内容1、婴幼儿生长发育知识:包括婴幼儿疾病的常见疾病、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婴幼儿喂养和护理知识等。

2、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包括婴幼儿感冒、婴幼儿腹泻、婴幼儿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3、医疗器械使用:包括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及维护。

4、突发事件处置:包括突发事件的护理处理方法。

5、心理护理技能:包括儿科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心理护理。

6、家庭护理知识:包括儿科病患的回家护理知识。

7、患者安全管理:包括儿科患者安全管理知识。

三、培训对象1、儿科护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2、对新进入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能力提升培训。

四、培训时间为了保障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培训的时间段可以在下班时间进行。

培训时间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连续的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分散的培训方式。

五、培训方式1、理论教育:通过讲座、讲解、学习资料等方式进行教育。

2、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

3、基层实践:通过参与基层实践、社区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进行培训。

六、培训过程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

2、培训教材准备:准备好培训教材和资料。

3、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学者等进行专题讲座。

4、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操作等培训。

5、总结交流: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了解培训效果。

七、培训评估1、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2、收集教学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过程中的反馈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培训计划。

3、培训效果反馈:结合评估结果,进行培训效果反馈。

患儿住院分级管理制度

患儿住院分级管理制度

患儿住院分级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患儿的住院治疗已经成为患儿治疗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理结构不完善,抗病能力差,住院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患儿的住院治疗应该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分级管理制度,以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患儿住院的特点1.生理结构的不完善:患儿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反应差,容易出现严重副作用。

2.抗病能力低:患儿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且患病后的恢复能力较差。

3.沟通能力差:患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一样清晰表达自己的病情。

4.心理特点:患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

5.治疗难度大:患儿的治疗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医务人员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患儿住院分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危重症患儿和一般病患儿进行有效的区分,对危重症患儿给予重点关注和优先治疗,保障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提高患儿治疗的效率: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患儿治疗的效率,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

3.减少患儿治疗的不良事件: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患儿的治疗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减少患儿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提高医疗质量。

四、患儿住院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1.分级诊疗制度(1)应急救治对于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或急性病情加重的患儿,应该及时进行急救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2)危重症监护对于病情危重的患儿,应该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专人全程监护,并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做好沟通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3)普通病房治疗对于一般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诊疗。

2.分级护理制度(1)特别护理对于需要特别护理的患儿,例如早产儿、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应该专门设置特别护理室,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护理措施要科学合理,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需要监护的患儿。

2.高热、肺炎、轻度脑病、黄疸等患儿。

3.手术恢复期的患儿。

4.足月小样儿、恢复期的早产儿。

5.腹泻及隔离患儿。

6.营养不良及遗传代谢病的患儿。

服务内容: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巡视,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2.根据患儿病情,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尊医嘱测量血压、体重并准确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或帮助患儿生活护理、清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定时翻身拍背)、会阴及床单部位清洁,做到四无,五褥疮、无坠床、无烫伤、无医院内交叉感染。

5.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物理降温护理、光疗护理、气道护理、消毒隔离及皮肤护理等。

早产儿尤其注意用氧安全、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等。

6.患儿卧位舒适、早产儿暖箱内温度适宜、合理使用“鸟巢”。

7.注意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8.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宣教。

10.遵医嘱给予患儿饮食、饮水。

11.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二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睡眠、大小便、进奶/食情况等。

2.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实施或指导患儿及家属各项专科护理和安全措施。

5.视患儿情况陪同检查,负责采集标本。

6.提供儿科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

7.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分级依据: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3 小时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儿科治疗、给药。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分级护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的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的患者;(三)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xx 期的患者。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标准版)

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
一、定期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宣教工作。

二、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督促维修并做好记录。

三、有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如坠床、烫伤等,并熟练掌握。

四、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五、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两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六、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制度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七、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九、严格做好新生儿身份核查及识别工作,遵守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入院、转院及出院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

十、为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向家长履行告知义务。

请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标题: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医疗场所,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需要的医疗护理水平,新生儿病房通常会被分级定义。

这种分级定义有助于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怀。

一、分级定义的目的1.1 保障新生儿的安全:通过分级定义,可以将新生儿按照病情轻重分类,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

1.2 提高医疗质量: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设备和医护人员配置不同,分级定义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3 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分级定义,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规划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新生儿病房的分级标准2.1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通常将新生儿病房分为Ⅰ、Ⅱ、Ⅲ级,Ⅰ级为重症监护室,Ⅱ级为普通病房,Ⅲ级为特别护理室。

2.2 根据医疗设备配置: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设备配置有所不同,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3 根据医护人员配备: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数量也会有所区别。

三、分级定义的执行3.1 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分级定义,并严格执行。

3.2 定期评估和调整: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新生儿病房的分级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3 做好记录和备案:医疗机构应做好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的记录和备案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四、分级定义的意义4.1 保障新生儿的权益:分级定义有助于保障新生儿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

4.2 提高医疗水平:通过分级定义,医疗机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4.3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分级定义有助于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五、总结通过对新生儿病房的分级定义,可以更好地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分级标准,定期评估和调整,做好记录和备案工作,确保新生儿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生理特点,新生儿病房通常会划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是为了确保每位患儿都能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一级护理标准:1.1 人员配置:一级新生儿病房通常配备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确保能够及时响应患儿的急需。

1.2 设施设备:一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和药物治疗设备,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 护理标准:一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护,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监测。

二、二级护理标准:2.1 人员配置: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专科医生、专业护士和营养师,确保患儿获得全面的医疗护理。

2.2 设施设备: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高级的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和手术设备,以应对患儿可能浮现的急性疾病。

2.3 护理标准: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定时护理巡视和监测,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干预。

三、三级护理标准:3.1 人员配置: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专家级医生、高级护士和专业的治疗团队,确保患儿得到最专业的医疗护理。

3.2 设施设备: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最先进的监护设备、手术设备和重症护理设备,以确保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3 护理标准: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患儿的康复和健康。

四、四级护理标准:4.1 人员配置: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国际知名专家、高级护理人员和专业的医疗团队,确保患儿能够得到最顶级的医疗护理。

4.2 设施设备: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最高级的医疗设备、手术设备和药物治疗设备,以确保患儿得到最先进的治疗技术。

4.3 护理标准: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患儿和家属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和心理支持,确保患儿得到最全面的医疗护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儿,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监护患儿,如早产儿;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儿,如先天性肠梗阻及肛门闭锁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儿,如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更换清洁衣物至少1次。

(2)每天全身沐浴,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2次。

(3)病情不允许全身沐浴的患儿,酌情温水擦浴,注意头面部及皮肤褶皱处。

(4)每天更换监护血氧探头,对于营养不良消瘦及早产儿,防止压疮.(5)排泄护理:随时更换尿布,必要时温水清洗。

(6)遵医嘱禁食或人工喂养,配制代乳品或糖水,合理剂量.(7)合理卧位,昏迷患儿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一级护理:指征: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如上所述;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儿,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护理要点:1、每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儿科病房管理制度XXX: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以下是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制度: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制度;2.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3.新生儿科交接班制度;4.新生儿科查对制度;5.分级护理制度;6.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7.新生儿科操作安全制度;8.新生儿科病房安全制度;9.新生儿科探视和病情咨询制度;10.无菌技术操作制度;11.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12.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及监控措施;13.新生儿科隔离室消毒隔离制度;14.新生儿科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制度;15.新生儿科沐浴制度;16.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17.手卫生制度;18.新生儿科各类导管管理制度;19.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20.新生儿科护理奖惩制度;21.新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22.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23.各种护理安全防范制度;24.病人用药观察制度;25.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26.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27.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8.护理人员带教制度;29.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与执行流程;30.执行医嘱制度与流程;31.NICU护士绩效考核制度;32.NICU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33.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34.新生儿科护士绩效和工作评价考核评分标准;35.新生儿科患儿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36.新生儿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7.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规范。

XXX:儿科管理制度以下是儿科管理制度中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儿科主任医师(儿科主任)的职责包括: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2.每周查房2-3次,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和诊治,特殊疑难病的会诊和死亡病例的讨论,遇到重大或特殊疑难病,负责协调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和解决;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检查下级医师的各种医疗文件;4.担任临床教学和研究生、进修医师、实医师的培训工作,根据自己专业对本科主治医师、进修生、住院医师和实医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5.每周最少出专家门诊1-2次;6.运用国内、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提高医疗质量,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分层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将患者按照疾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优先处理病情较重的患者,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护理,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节约了成本。

(3)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了医疗机构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内容(1)分级诊疗制度。

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患者分为急诊、急危重症、普通病人等不同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2)分级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为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当提供紧急抢救和治疗,对于普通病人应当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3)分级医疗资源配置。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还包括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内容,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的服务患者。

3.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建立分层管理机构。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由专业医生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分层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分层管理的政策和流程。

(2)完善分层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详细的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包括分级诊疗、分级医疗服务、分级医疗资源配置等内容,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有序。

(3)培训医护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分层管理的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分层管理的政策和流程,提高其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4)定期评估和调整。

医疗机构应当对儿科分层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护理
⑴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⑵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⑴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⑸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⑴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⑵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⑷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⑴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⑸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⑵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⑶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⑷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⑸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⑹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⑴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⑵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⑴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⑵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⑷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
患者病情分级依据
护理工作要点
特患者;
⑵重症监护患者;
⑶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⑷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⑹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
⑺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