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液液界面分析
电化学第四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性质讲解
例如在同一电极电位下,同一种溶液中,析氢反应
2H 2e H 2
在铂电极上进行的速度比在汞电极上进行的速度大 107 倍以 上。
溶液中表面活性物质或络合物的存在也能改变电极反应速度 如水溶液中苯并三氮唑的少量添加,就可以抑制铜的腐蚀 溶解
分电容,即
(3.C24d)
dq
d
式中, 为C微d分电容。它表示引起电极电位微小变化时 所需要引入电极表面的电量,从而也表征了界面上电极电
位发生微小变化时所具备的储存电荷的能力。
根据微分电容的定义和李普曼方程,很容易从电毛细 曲线求得微分电容值,因为q Nhomakorabea所以
C(d3.25)
2 2
已知可以根据电毛细曲线确定零电荷电位 ,从而0可
- - + - + - +- -
--++
-
+ -
-+
++ --
+-++- --
二、电毛线曲线的微分方程
q ( ) i (3.6)
这就是用热力学方法推导出的电毛细曲线的微分
方程,通常称为李普曼(Lippman)公式。式中q的
单位为 J/cm。
, C 的cm单2 位为V, 的单位为
q ( ) i (3.6)
以利用式(3.24)求得任一电极电位下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q,
即
q
q (30.2d6q) 0 Cdd
因此可以计算从零电荷电位 到某一0 电位
电容值 ,即
Ci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一个小水滴的体积31645.3103Vr π-==⨯cm 3 1 cm 3水分散成小水滴的个数为161105.3n ⨯=个=1.887×1015个这些小水滴的总表面积S =1.887×1015×4πr 253610r=⨯=cm 2 0.07205γ=N ·m -1×60m 2=4.32J2.N ·m -1=N ·m ·m -2=J ·m -2 表面自由能 3.(略) 4.22()24 () sL V s L V N N CU T r T T N N U πγγγ-∂⎛⎫==- ⎪∂⎝⎭↑-↓↓↓5.d dS d d d i i UT p V A n γμ=-++∑ 对表面0dV=则有d d d d i i U T S A n γμ=++∑,j s T p n p A nU S U T T A A T γγγ∂∂∂⎛⎫⎛⎫⎛⎫==+=- ⎪ ⎪ ⎪∂∂∂⎝⎭⎝⎭⎝⎭,,,+22sp A nU T T T γ⎛⎫∂∂=- ⎪∂∂⎝⎭,, 6.1-1-121880mN m 0.43mNm K 1808K 2.66J m sU--=⋅+⋅⋅=⋅7.当T =4620K 时,γ=0当T =823K 时,γ=380mN ·m -1-1-1380mN m K 3797pT γ∂⎛⎫=-⋅⋅ ⎪∂⎝⎭-1-11273380(380450)mN m 335.0mN m 3797k γ=-⨯⋅=⋅ 8.12(22.052930.096)mN m 50.18mJ m sU--=+⨯⋅=⋅1 mol 甲醇的体积为32/0.8=40cm 3 每个甲醇分子的半径为13823403cm 2.5110cm 6.02104r π-⎛⎫=⨯=⨯ ⎪⨯⎝⎭ 1 cm 3的表面积S =824231.210cm 1.210m r=⨯=⨯总表面积S ’=4.8×105m 2ΔG =4.8×105×22.05×10-3·J ·m -2 =1.06×104J ·m -29.不能。
3.3 液液界面的性质解读
1,2
而2,g的作用是使液体铺展,如果2,g>(1,g+1,2), 则液体1能在液体2上铺展。
液体的铺展
几种有机液体在水面上的铺展系数 Si/(N· m-1) 0.0728-(0.0524+0.0300)=0.0093 0.0728-(0.0508+0.0218)= +0.0002 0.0728-(0.0085+0.0275)= +0.0368 结论 不能在水面上铺 展 仅能在纯水面上 铺展 能在污染水面上 铺展
液体
正一十六 烷 正一辛烷 正一辛醇
液体的铺展
若油一水之间具有相互溶解度,则应注意,达饱和之后 其铺展系数 Sf 与 Si 可能不同,甚至结论可以相反。例 如正已醇在水面上的起始铺展系数为
故在水中滴入正已醇时先在水面上铺展开来,但过一段时 间后由于相互溶解度使 γW/G 发生显著变化,达饱和时:
液体的铺展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2、Good—Girifalco理论 理论要点为; 1)根据a和b粘附过程的粘附功公式定义自粘功公式
Wab a b ab Waa 2 a
ab
2)设W(ab)与W(aa)、 W(bb)之间存在几何平均关 系
Wab WaaWbb
1/ 2
液体的铺展
液体的铺展(spreading) 在纯净的水面上滴入一滴不溶性油,可能产生下列三种 情况之一: (1).油停留于水面上,形成双凸透镜的液滴,这种情况称为 不铺展。如图(b)所示。 (2).铺展成为一薄膜,此薄膜在均匀分布于表面上形成"双重 膜"之前会产生干涉色。("双重膜"是一厚至足以形成双 界面的薄膜,每一界面互为独立并各具特征的表面张 力)。如图(a)所示。
液-液界面反应 -回复
液-液界面反应-回复液液界面反应是指在两种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混合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液液界面反应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第一步:了解液液界面反应的基本概念液液界面反应是指在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奥斯瓦尔德提出,并在德国化学家纳奥恩和英国化学家纳维尔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液液界面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反应发生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相接触的界面上,体现了界面的特殊性质和活性。
第二步:理解液液界面反应的原理液液界面反应的原理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界面活性物质和界面反应速率。
界面活性物质是一类可以积聚在液液界面上的物质,其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两液体相接触并发生反应。
同时,界面活性物质还可以形成微泡或胶体等,提供更大的反应界面积。
而界面反应速率则与界面的特殊结构有关,液液界面上的分子在限制性环境下发生反应,由于界面对传质的限制作用,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第三步:探索液液界面反应的实际应用液液界面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例如,界面反应可以用于制备新型功能材料,通过在液液界面上的反应,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例如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
同时,液液界面反应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研究,通过反应促进两种相的物质转移并实现分离或提取。
第四步:分析液液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液液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包括界面反应速率和界面反应平衡。
界面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来调控。
而界面反应平衡则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液液界面的亲疏性有关,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第五步:总结液液界面反应的优缺点液液界面反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反应速度快、能耗低、产物纯度高等。
同时,液液界面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界面分离困难、反应选择性有限、反应机理复杂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液液界面反应的优势和局限性,采取适当的策略来优化反应条件。
液液界面
色散力
氢键 金属键
离子键
D H M I
D P 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作用是远程的,可越过界面起作
ab 假设: a bAB 2( 用。 Fowkes
并令
AB
D A B a
)
D 1/ 2 P P 1/ 2 完全是色散力的贡献。 b a b
面的cmc=43mN·m-1。
注意:碳氟表面活性剂虽有很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能力, 但它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并不强。这是因为碳氟表面活 性剂的氟碳链既疏水又疏油。
(2)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
若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常具有更强的降
低液液界面张力的能力,其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效果显著,象碳氟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两种表面活性剂的 混合体系就具有很强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改变水与油之间的铺展系数, 复配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上从不能铺展变为可以铺
角速度 两相密度差
1, 2
r
2
3 0
圆柱半径
4
Chapter
6
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6.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液液界面的Gibbs吸附公式
与液体表面一样,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使界面张
力降低的同时,在液液界面上吸附,即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
的浓度将高于其在两液相中的浓度。因为溶质在液液界面上
校正系数
与两液体A和B的摩尔体积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3)Fowkes理论:Good—Girifalco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 从根本上考虑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Fowkes从另一个角度成 功地改进了Good—Girifalco理论,他指出所有存在于分子间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A 2 r r , A( s l g l g s ) 2 r r ( s l g l g s )
Vg h
2
Vg h
2
V 0, Ahm Ah 2 r rhm r 2 h 2 r r
粗糙因子(粗糙度):是固体的 真实表面积与相同体积固体假想 的平滑表面积之比。显然,r大 于等于1. r越大,表面越粗糙。
Wenzel方程的重要性是说明了表面粗糙化对接触角的 影响: • < 90°, ’< ,表面粗糙化使接触角变小,润湿性 更好。 • > 90°, ’> , 表面粗糙化会使润湿的体系更不 润湿。 • 揭示了均相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本征接触角之间 的关系 •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状态, 但由于表面不均匀,液体在表面上展开时需要克服一 系列由于起伏不平而造成的势垒。当液滴振动能小于 这种势垒时,液滴不能达到Wenzel方程所要求的平 衡状态而可能处于某种亚稳平衡状态。
180 ,Wa 0
90 , A 0
沾湿自发进行 浸湿自发进行 铺展自发进行
0 ,S 0
实用时,以90°为界: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 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等于0°或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时,说 明液体能铺展 渗透过程???
当固体表面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时,如污染或多晶?? (2)Cassie模型 Cassie和Baxter进一步拓展了Wenzel的处理,提出 可以将粗糙不均匀的固体表面设想为一个复合表面,即认 为液滴在粗糙表面上的接触是一种复合接触。 设固体表面有物质1和2组成,这两种不同成分的表面是 以极小块的形式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每一小块的面积远 小于液滴的尺寸)。它们的本征接触角分别用1和 2表示, 在单位面积上所占的表面积分数分别为f1和f2(f1+f2=1)。 又设当液滴在表面展开时两种表面所占的分数不变。这时 可得到:
06第四章胶体溶液于素华
第四章胶体溶液学习要点分散系、分散相、分散介质、表面现象、表面能、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孚L 化剂、乳化作用、溶胶、胶团结构、Tyndall现象、Brown运动、电泳、电渗。
聚沉值、大分子溶液、胶凝、盐析学习指南(一)分散系统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的颗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根据物态,分散系有固态、液态与气态之分。
液体分散系按其分散相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
分散系又可分为均相分散系和非均相分散系两大类。
均相分散系只有一个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一的部分形成一相”,包括真溶液、大分子溶液。
非均相分散系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为不同的相,包括溶胶和粗分散系。
(二)表面现象我们把在任何两相界面上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
胶体的许多性质,如电学性质、稳定性、保护作用等都与表面现象有关。
如果把液体内部分子移到表面层就要克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
这种功称为表面功,它以势能形式储存于表面分子。
单位表面上的表面自由能即增加单位表面所消耗的功,称为比表面能,比表面能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张力。
根据热力学原理,表面能有自发降低的趋势。
要降低表面能,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缩小物体的表面积;二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两者都减小。
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一端具有疏水性,另一端具有亲脂性。
如果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则表面活性物质会部分地代替水分子聚集在溶液表面上,以降低表面张力,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正吸附。
相反,如果向水中加入某些无机盐类(如NaCl等)、糖类(单糖、双糖)以及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淀粉等表面张力比水大的表面非活性物质,则这类物质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将会小于它们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负吸附。
(三)孚L状液水与油这两种液体不相溶,若使其中的一种液体的一种以细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必须在振荡的同时加入一种能降低比界面能的表面活性物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油与水两相界面上定向地排列,形成一层保护分散相液滴的薄膜,防止了液滴合并变大而分层,使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这种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第四章 固液界面
Young-Dupre公式
与Young方程结合可得: 即为Young-Dupre方程 固一液之间的黏附功与接触角的关系为 θ=0°,则: 粘附功=内聚能,
固体被液体完全湿润
θ=180°,则: 液一固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分开固一液界 面不需做功,此时固体完全不为液体润湿。
Young-Dupre公式
(2)当升降装置下降,在纤维离开L1-L2界面的瞬间,电子天平
测出该过程的力并纪录下来。 (3)若完全润湿,则
若界面张力
则
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
,求出
4-5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一般,接触角是指在光滑,组成均匀的表面上的平 衡接触角,即Young接触角。 实际中,表面都是粗糙的或是不均匀的,即出现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二、吊片法: 将表面光滑、均匀的固体薄片垂直插人液体中,如果 液体能够润湿此固体,则将沿薄片平面上升(见图) 升高值h与接触角θ 之间的关系为
ρ为液体的密度;
表面张力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测定 测定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非常重要,接触角可用电子天平 法进行测定。 1.单一液体接触角测定 步骤: (1)将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 (2)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面进入(c)状态,在纤维脱 离液面的瞬间,由于表面张力消失发生了力的突变,电子天平 测出该变化过程中力的变化△p 。
表面,设其面积分数分别为f1与f2,则有
如下关系: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3.表面污染引起的滞后 表面污染是常见的接触角滞后的原因之一 。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接 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水在清洁的玻璃表面上是完全润湿的,接触角为 零,但实际情况却不是。 因此接触角在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干净的仪器或者 用手指触及试样,都会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在测定 时,要尽可能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 体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3.3 液液界面的性质解析
2.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1)毛细上升法:方法简单、方便。但接触角不易测定。
(2)滴体积法:方法简单、方便。但要引入校正因子。
注意上述两种方法的有关公式中,不能忽略任一相的密度。 关于液—液界面张力的理论 液液界面张力同表面张力一样,是界面上的分子受到两边液相 分子作用力的结果。其值与两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D P
ab a b 2( )
D a
D 1/ 2 b
2
P a
P 1/ 2 b
D D 1/ 2 ab a b 2( a b )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4)吴氏倒数平均法1.Ca来自 3.Cab3 3 2 2 h a a 2.Cbb h b b 4 4 2Caa Cbb 3 h a b a b b a 2 a b Caa Cbb
液体
正一十六 烷 正一辛烷 正一辛醇
液体的铺展
若油一水之间具有相互溶解度,则应注意,达饱和之后 其铺展系数 Sf 与 Si 可能不同,甚至结论可以相反。例 如正已醇在水面上的起始铺展系数为
故在水中滴入正已醇时先在水面上铺展开来,但过一段时 间后由于相互溶解度使 γW/G 发生显著变化,达饱和时:
液体的铺展
3.2 液—液界面的性质
液体的粘附与铺展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内聚功(work of cohesion)
等温、等压条件下,两个单位液面可逆聚合 为液柱所作的最大功称为内聚功,是液体本身结 合牢固程度的一种量度。 内聚时两个单位液面消失,所以,内聚功在 数值上等于该变化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
Sf<0,不利于铺展,故出现了如上面图所示的膜又收缩成 为透镜状的情况,而在其他地方则仍铺展形成单分子层。 液液铺展现象的研究有其实用意义。如彩色胶片生产 中,要把多种感光胶液分层涂布在片基上。现在采用的是 一次涂布法,这就要求上层液体能很好地铺展在下层液体 上,为此,需调节各层液体成分,使 Sf=0。再如,扑灭 油类火灾的灭火剂,必须要求水溶液在油上铺展。此时, 必须选择一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使Sf>0 。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2013-8-18 4
注:表面张力:
F / 2l
单位面积表面功:
wr
dAs G ( )T . P As
单位面积表面Gibbs函数:
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单位均可 化为 N.m-1 。
因为: N.m-1 = N.m/m2 = J/m2
2 cos 2 0 h g r g r
0
2013-8-18
12
3、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毛细管上升法 ( capillary rise )
液体沿毛细管上升的力与液体的重力平衡。
2r cos r gh
2
所以:
ghr 2 cos
定义铺展系数为: S
2013-8-18
Gs s l ls
25
第四节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作用力本质的不同, 可将吸附分 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时,两者分子间以范德 华引力相互作用;在化学吸附中,两者分子间发生部分或 全部的电子转移,是以化学键相结合。
(1)沾湿( adhensional wetting )
(2)浸湿(immersional wetting)
(3)铺展 (spreading
2013-8-18
wetting)
22
沾湿:气-固,气-液界面消失,形成液-固界面的过程。
气 液 固
液
固
对单位面积沾湿过程:
G ls l s l (1 cos )
第四章--固液界面分析
SG SL LG cos (4-4)
4.2 粘附功和内聚能
如果液柱的上端为液体B,下端为不相溶的液体A (或固体),则拉开后原来的界面AB不再存在,而 出现了两个新的表面A和B。这时所消耗的功叫粘 附功。其表达式为
由 Young 方 程 可 以 看 出 , 表 面 能 高 的 固 体 比 表面能低的固体更易被液体所润湿。
通常把0.1N.m-1 以下的物质作为低能表面,如 固体有机物及高聚物的表面
把1~10N.m-1以上的物质作为高能表面, 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无机盐等的表面。
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三个相界面上的值来调
第四章 固-液界面
表面现象
水滴在荷叶表面随意地滚动。
表面现象
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 多层的刚毛。直径大约在80-100微米之 间,而这些像针一样的刚毛直径不足3微米 水黾是利用腿部特殊结构,将空气吸附 在这些同一方向的刚毛缝隙内,在刚毛 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 的浸润,正是这种超强的负载能力使得水
超疏水的水黾腿 黾在水面上行动自如,即使在狂风暴雨 和急速流动的水流中也不会沉没。
表面现象
分别往干净的玻璃和石蜡上滴一滴水,会发生什 么情况呢?
(气)
lg
sg
(水)
sl
(玻璃)
(气) lg
sg
(水) sl
(石蜡)
看到这滴水会很快地沿着玻璃表面展开; 而水滴不能在石蜡上展开,力图保持球状。
表面现象
固体表面的润湿 润湿现象及润湿角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现象,称为润湿。 润湿现象不仅影响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种种生命活
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塑料 表面的印刷,聚合物与其他材料的粘结,机械的润滑, 以及去污、乳化、分散等,都与润湿现象密切有关。
第4章界面吸附
d 1d1 2 d2
变为
(9) (11)
d 2,1d2
或
2,1 2 T
这个公式叫做Gibbs(相对)吸附等温式。
对于理想溶液,因为 2可表示为
T RT ln a2 2 2
当活度因子为1时, a2
4.1.1 Gibbs吸附公式
溶液看起来非常均匀,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用什么方法使溶液混匀,但表面上一 薄层的浓度总是与内部不同。 通常把物质在表面上富集的现象称为吸附(adsorption)。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导致 表面浓度与内部(即体相)浓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则称为表面过剩(surface excess)。 由于极薄的表面与本体难以分割,所以表面过剩难以测定(界面相一般只有几个分子 的厚度)。 简易的实验方法,证明表面过剩的存在: 向含有某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通人大量空气使其发生泡沫,然后分析泡沫中溶质的浓度。结果发现,泡沫的浓度 大大高于原溶液的浓度 [这一现象后来发展为提取稀有元素的泡沫浮选法(foam flotation)]。
自由液滴或气泡通常为何都呈球形 ? 1。假若液滴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则在表面上 的不同部位曲面弯曲方向及其曲率不同,所具的
附加压力的方向和大小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力,
必将迫使液滴呈现球形。 2。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则表面总的Gibbs自由能最低,所以变成球状就
最稳定。
2、空气中的气泡 泡有两个气-液表面,两个球面的半径基本 相等,气泡内外压差 △ p 1= p凹1 - p凸1 =2σ/R
系统内B组分的总量为
S nB n B nB nB 或
n B cB
S nB nB n B nB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J/m2 Nm2mm N
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固体 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往往是不相等的。
思考题
1、固体表面具有哪些特征?固体表面的不均一 性是如何产生的?
2、在表面力作用下,离子晶体表面会产生哪些 变化?
3、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对晶体表面会产生什么 影响?
1)—开尔文方程
r2
P—曲面上蒸汽压 P0—平面上蒸汽压 r —球形液滴的半径 R—气体常数
—液体密度 M—分子量 —表面张力
讨论: (1) 凸面蒸汽压>平面>凹面蒸汽压。 应用:解释蒸发凝聚传质。 (2)开尔文公式也可应用于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汽压变化。
如液体对管壁润湿,则
lnP2M1cos P0 RT r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 与界面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固体表面的特征
1、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绝大多数晶体是各向异性。 ●同一种物质制备和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 面性质。 ●由于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 性; ●由于外来物质污染,吸附外来原子占据表面位置 引起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固体表面无论怎么光滑,从原子尺寸衡量,实际 上也是凹凸不平的。
4、什么是晶界?相界面?晶界具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晶界构型?多晶材料中晶界相遇有哪
几种构型?
第二节 界面行为
一、弯曲表面效应 二、润湿与粘附
一、 弯曲表面效应
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1)定义:弯曲表面两边的压力差称为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符号:∆P。 (2)产生原因: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曲率中心。
图4-6 润湿的三种情况
(1)附着润湿
材料表界面-第四章
如图所示,在平衡状态下有: SLrdS+ LGdS cosqW SGrdS 0
cosq W
r( SG SL ) LG
r cosq y
(5-22)
式中θy为Young接触角,上式叫做Wentzel方程。它表明粗糙表面的 cosθw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的cosθy大。
cosq W
r( SG SL ) LG
在相的交界处存在着能垒,液体的前沿往往停留在相的交界处。 前进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低的区域,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弱的 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而后退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高的区域, 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强的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
4.3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4.3.4 表面污染
无论是液体或是固体的表面,在污染后都会引起滞后现 象。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 接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在测定时,要尽可能 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体表面的 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若界面张力L1/L2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存在接触角qL1/L2,则: P = 2rL1/L2 cosqL1/L2 因此,测定P可求出纤维在L1/L2界面的接触角qL1/L2。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 停滴法 • 吊片法 • 电子天平法
决定和影响接触角大小的因素
1.物质的本性 (1)液体与固体表面性质差别越大接触角越大。 (2)在同一固体上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接触角越大。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3. 电子天平法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 2rL 式中r为纤维半径。
若选用半径已知金属纤维,使液体能够完全润湿纤维,则测出 P,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L。
➢如果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q,则有 P = 2rLcosq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04.09.2020
18
GrRlTnp p0 r
lnpr p0
2液气M RTr
Kelvin公式
举例分析:
04.09.2020
19
第三节 润湿和铺展(wetting and spreading)
一、接触角(Contact)和杨氏方式(Young T) 接触角(Contact angle):在气、液、
w rFd 2 lx d xdsA
所以: w r
dA s
- 表面张力, 表示液体增加单位表面 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单位 J. m-2。
04.09.2020
3
由于恒T、P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Gibbs函数变
w r dG T.P dA
所以:
(
G As
)T
.P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固 气液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 液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04.09.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04.09.2020
第4章 液液界面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适用于萃 取分离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溶解在溶 液中的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与表面活性剂 的疏水基团结合,被萃取进入浓表面活性 剂水相,亲水性物质则留在另一相中。 • 这种利用浊点使样品中疏水性物质和亲水 性物质分离的萃取方法称为浊点萃取。
4.8 乳状液
乳状液: 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以液珠的状态分散在另 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体系。 被分散的液珠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分散相周围的介 质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状液是一种多相系统,具有很大的液液界面,很 不稳定。加入乳化剂可以显著的增加其稳定性。 乳状液一般由两类液体组成,一类是水,另一类是 油。
WAB G
内聚: 若为同一种液体间的黏附,称为内聚。
该过程中,液体的表面消失,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化 为: G 2
A
WAA G 2 A
WAA 为液体A的内聚功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烷烃类外,其他的WAA值 比WAB值小的多,且不同类型有机液体的WAA相差不大。 说明极性有机物的极性基是伸入液体内部,而非极性 基处于气液界面上。
S A B AB A B AB B B A B AB 2 B
令 2 B WBB
S WAB WBB
WAB为油水的黏附功;WAA 为油的内聚功。 当油水的黏附力比油的内聚力还强时,油就会在水表 面铺展开。
第4章 液液界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液液界面是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液体相互接 触而形成的界面,如原油破乳、沥青乳化、农药乳 液、食品、化妆品、电影胶片的制备等均涉及液液 界面的问题。
• 液液界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黏附、铺展和分散。
4.1 液液界面张力及其测定
第四章 液液界面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原理:一次采油 10%,二次采油25-40% →剩余石油以小滴 或斑块存于岩石缝中→ 注水不能驱油出来→ 降低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 Laplace压差产生的流动阻力可忽略→ 注 水驱油
∆P γ ( 1 Laplace公式 = ) 2γ + 1= R1 R2 R
图4-10 油相适宜碳数与石油磺酸盐平均M关系
—适宜表面活性剂浓度和适宜盐浓度
图4-12 油水界面张力与 盐浓度
图4-11 油水界面张力与 表面活性剂浓度
ξ4.6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G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
三组分体系 液体1过剩为0 液体1、2相中各组分化学势 服从Gibbs-Duhem关系 4-33 4-34 4-35 4-37 4-32
烷烃A,烷基苯B,烷基环己烷C
.NminA — NE
特点:
(1)加合性
N E = ∑ xi N Ei
是油相固有特征参数
(2)对于一个同系物油相,用不同的低界面张力配方得出的NE值相同—NE值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 规律: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越 大,适宜的油相碳数也越大
S = γ a − γ b − γ ab
ξ4.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混合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醇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正己醇+苯溶液/油酸钾水溶液 0.1mol/L KCl 0. 5mol/L
十六醇+甲苯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0.01mol/L, 20C
ξ4.5 超低界面张力
应用:
—对油层条件适用的低界面张力注水液 —大量供应且成本低
图4-10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图
这就是通常见到的Gibbs等温吸附方程近似式
Γ (1) 2
1 RT
d
( d ln C2
)T
C2 RT
d
( d C2
)T
Γ
C RT
(
d
dC
)T
• 需要说明几点:
• ①此公式由相平衡推出,因此一切量是平衡量;
• ②此公式由相平衡推出,对具体相没有限制,因此可应 用于任何界面;
• ③对于具体何种溶质无限制;
图4-21十二烷基硫酸钠吸附等温线
图4-23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表面吸附状态示意图
第六节 铺展
一、黏附与内聚
图4-24 (A)内聚与(B)黏附示意图
GPTS WAA 2 A
WBB 2 B GPT S WAB ( A B ) AB
式中 WAB为黏附功,反映了不同相分子(A与B)间作用力的大小。
图4-16 加溶作用的几种可能方式示意图
第五节 界面上的吸附现象
• 一、Gibbs吸附公式
• Gibbs公式是从相平衡推导出来的吸附方程,这个公式 的推导没有对相平衡体系有任何特定要求,因此可应用 于任何物质在任何界面或表面吸附过程。
d
i
nis A
d i
i
Γi d i
• 表面相就是即非α 相性质又非β 相的性质。
四、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
• 所谓加溶(或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溶液对于不溶性 或微溶性物质溶解能力突然增加的现象。
图4-15 2-硝基二苯胺的溶解度
随月桂酸钾浓度的变化
• 实验发现,加溶作用在水溶液中以四种方式出现,而且加溶 方式取决于被加溶物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3 Fowkes理论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多种类型,包括色散力(d)、 氢键(h)、π键(π)、偶极 -偶极(dd)、金属键 (m)、离子键等。Fowkes设想表面张力是各种分子间 作用力贡献之和,故有:
d h dd m i
由于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Fowkes进一步假设 AB A B 完全是色散相互作用的贡献,令 AB 1 则:
产生界面张力的原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构成界面 的两相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引起的,界面张力反映了界面 上分子受到两相分子作用力之差。 界面张力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 油水界面张力通常介于油/气与水/气表面张力之 间。
4.2 黏附功与内聚功
黏附:是指两种不同液体(如A和B)相接触后,液 体A和液体B的表面消失,同时形成A与B的液 液界面(AB)的过程。
WA A AB A B
同 AB A B
形成单位AB液液界面的总功为WA+WB,界面张力:
AB A B 2 AB A B
◎φ为来自分子大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校正系数。它与分子体
积、分子偶极矩、极化率、分子引力、第一电离能等因素有关
4 4 ab a b
d d a b d d a b
p p a b p p a b
ad bd , ap bp , ab 0
界面张力的酸碱理论 ◎Fowkes进一步研究指出,以上关于界面张力极 性成分的处理都不够正确。因为可能作几何平均 和倒数平均的极性作用力只有定向力(Keesom 力)和诱导力(Debye力)。而它们在极性作用 力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而氢键等在γP起重要作 用的力并不适用这样的平均处理。 ◎若两液体同为Lewis酸或碱,跨越界面的作用力 就只需要考虑色散力成分(几何平均)。若一为 Lewis酸,一为Lewis碱,则还要考虑电子的转 移的附加作用。
4.5.2 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复配物)常常具有比单一表 面活性剂更强的降低液液界面张力的能力。其中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显著,碳氟与碳氢阴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效果也很好。
1)碳碳正、负离子SAa混合体系大大降低 界面张力
2)单独用碳氟SAa,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 并不强 3)碳氟与碳氢SAa混合,具有很强的降低 界面张力的能力
4.4.2 Good-Girifalco公式
Good-Girifalco认为形 成液体A和液体B的界面, 其界面张力可看成将A分 子和B分子的气液界面的 表面张力之和减去越入界 面时受到的相互作用的界 面张力。这种界面张力是 与液体A和B表面张力几何 平均值成正比。
将A分子由液相A迁入AB界面形成单位界面时所需 功为:
而在庚烷—水界面的Пcmc=29mN·m-1,而在苯—水界面的 Пcmc=43mN·m-1
临界胶团浓度cmc
※与第3章相似:界面张力曲线的转折点,仍然是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大量形成胶团的结果。转
折点的浓度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液相的存在会对cmc值产
生影响。如果表面活性剂在第二液相中有显著的 溶解度,在确定cmc时必须考虑它在两相中的分布
4.4 界面张力的近代理论
4.4.1 Antonoff规则
Antonoff最早提出了估算液液界面张力的最简公式:
ab a b
A 和 B 分别表示液体A和液体B相互饱和后 式中, AB 为两者的界面张力。 的表面张力;
该规则的主要缺陷: 1)假设在界面上的分子不论是a或b,它受到a相的引力应 等于a分子间的作用力,受到b相的引力应等于b分子间的作 用力。显然,这忽略了a与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来说表面张力低的液体易于在高表面张力的 液体上展开;而高表面张力的液体一般不能在低 表面张力液体上展开。如,大多数表面自由能较 低的有机物可以在表面自由能较高的水面上铺 展。
有例外。比如,全氟辛酸(15mN⋅m-1)不能在 煤油表面(28 mN⋅m-1)上展开
若以A表示水相,以B表示油相,铺展系数S可写为: S A B AB A B AB B B A B AB 2 B 令 2 W B BB
4.3 铺 展
将不溶性油滴加到清洁的水面上,表现出三种状态: ① 铺展成一层薄膜,光照时显示出干扰色,一直到均 匀地分布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双重膜。这种双膜有足够 的厚度,可形成两个界面,即液体水与膜以及膜与空 气。
②不铺展,在水面上呈“透镜”状态。
③ 铺展成单分子膜,多余的油呈“透镜”状态,并且 单分子膜与“透镜”保持平衡。
※第二液相的存在对cmc值的影响:
2)若第二液相(油相)是低分子量极性有机 物,则cmc↑ 原因: A)表面活性剂在油相溶解,导致在水相中的浓度 平衡降低,因此,水相中的实际浓度小于加入 浓度,cmc↑ B)第二液相极性较大,会改变水的性质,使表面 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质增加,即油相起着助溶 剂作用,使得水相中的环境较有利于表面活性 剂的稳定存在,因此,cmc↑
铺展:该过程是一种液体(B)在另一种液体(A)上 的展开,使A的气液界面由A与B的液液界面所 取代,同时形成液体B的气液界面的过程。 铺展过程形成了单位界面积,铺展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 能变化为
G AB B A
令 S G
S A B AB
S称为铺展系数,若S>0,则体系的铺展过程能自发进行。
界面张力的酸碱理论
◎对于具有电子转移性质的界面相互作用,可认 为两个体相中一方为电子给体,另一方为电子受 体;即可认为是广义酸和广义碱。这种通过界面 的电子转移作用使体系能量降低,因而两液体间 界面张力降低
ab a b W W W
d a p a
AB a
W
AB a
N ab AB
※开始大量形成胶团的水相平衡浓度才是表面活性
剂的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团浓度
※第二液相的存在对cmc值的影响: 1)若第二液相(油相)为不饱和烃或芳烃时,则 cmc显著变小。烃的极性越强,cmc降低得越多
原因:第二液相(油相)带有的极性基和非极 性基可参与胶团的形成。当油相的极性越强, 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cmc降低越多。这种情 况,类似于混合胶团形成。
4.5.1 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SAa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的能力和效率,因第二液相的 性质而异
①若第二相是饱和烃,则SAa降低液液界面张力的能 力比在气/液界面增加 ②若第二相是短链不饱和烃或芳烃,则得相反结果 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空气—水表面的Пcmc=39.5mN·m-1,
若A、B和AB界面积均为单位面积,则黏附过程表 面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为:
G AB A B
令 WAB A B AB 则 A , B 分别为A和B的表面张力; AB为A和B的液 式中: WAB 称为黏附功,即黏附过程表面吉布斯 液界面张力; 函数的减小值。 当 WAB 0 时,黏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通常液液界 面张力小于两液体的表面张力之和,故黏附过程可以 自发进行。
AB 每个分子的酸碱作用能
N0
阿伏伽德罗常数
a
每个分子所占面积
4.5 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
在两互不相溶的液液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 能使界面张力降低。 例如在正辛烷-水体系中,加入SDS(十二烷基硫酸 钠),可使界面张力从50mN· m-1降到几个mN· m-1。
注:碳氟表面活性剂虽然降低水溶液表面张 力的能力很强,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 力并不强,这是因为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碳 氟链既疏水又疏油。
S WAB WBB
WAB为油水的黏附功;WAA 为油的内聚功。 当油水的黏附力比油的内聚力还强时,油就会在水表 面铺展开。
有些液体如苯,滴到水面上,迅速展开,而后又自 动收缩成液滴漂在水面,这是因为表4-3中的铺展系数 是两种纯液体刚接触时的铺展系数,当两种液体接触 后,彼此会溶解且达到饱和,使它们的表面张力发生 变化。 油与水之间具有相互溶解度。接触 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相互饱和, 各自的表面张力发生改变,导致铺 展系数的数值也发生改变。
d d AB A B 2 A B
吴氏倒数平均法 ◎S.Wu考察了不同分子间力的平均方法,指出几 何平均法并不是唯一合理的加成方法。 ◎对一对分子究竟采用何种平均应根据两者的极 化率和特征频率值来决定。 ◎S.Wu在研究高分子(熔体)参与构成的界面张 力时发现倒数平均法更为实用
S ' a ab
' ' b
S和S’分别称为起始铺展系数和 终止铺展系数
☆只有S’的数值才能指示两液体相互饱和后的铺展情况
※铺展的规律
S ' a ab
' ' b
※例题1:对于苯-水体系: 开始时,S=72.8-(28.9+35.0)=8.9>0 平衡时,S’=62.2-(28.8+35.0)=-1.6<0
※例题2:对于正己醇-水体系: 开始时,S=72.8-(6.8+24.8)=41.2>0
平衡时,S’=28.5-(6.8+24.7)=-3<0
研究铺展现象的现实意义:
※扑灭油类火灾的“轻水”灭火剂(用氟 SAa或极低表面张力碳氢SAa形成水膜, 隔开油与空气而灭火) ※彩色胶片生产中,要把多种感光胶液分 层涂布在片基上。现在采用的是一次涂 布法,这就要求上层液体能很好地铺展 在下层液体上。为此,需调节各层液体 成分,使 S=0
1 H AB / N 0 a
界面张力的酸碱理论
ab a b Wad Wap W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