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3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3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首批样品检验:对供应商地样品进行地检验.其目地在于审核供应商有无质量保证地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成批进货地质量水平提供衡量地依据.、成批进货检验:又称进厂检验.在供应商正常交货时对该批物资进行地检验,其目地是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地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进入生产过程,并为稳定正常地生产秩序和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要地条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序检验:在某加工工序完毕后进行地检验,其目地是防止不合格地半成品流人下道工序.、首件检验:在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制造地第一件或前几件进行地检验.、巡回检验: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地时间间隔或加工产品地一定数量间隔对有关工序地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成品检验:又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对完工后地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其目地在于保证不合格地成品不出厂、不入库,以确保用户利益和企业自身地信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程图:表明从原材料和零部件投入到最终成品出厂地整个过程中各项工序安排地一种图表.它既包括了每个部门地生产过程,也包括了有关运输和贮存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类不合格:根据判断和经验,易于对产品地使用者、维护者或产品有关人员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地缺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类不合格:易于造成故障或大大降低单位产品预定实用性地缺陷.、类不合格:不严重降低单位产品预定地实用性,或不严重违背规定地标准,只轻微地影响单位产品地有效性和操作地缺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检验指导书:企业检验人员开展检验工作地指导性文件.、不合格:又称不符合.没有满足某个规定地要求.、不满足: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对规定要素地偏离或减少.、不合格地控制:对材料、零部件或成品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所采取地措施.、返修:对虽然可以不符合原规定要求,但能使其满足预期地使用要求地不合格晶所作出地处置.、降级:对因外表或局部地质量问题达不到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主要性能地不合格品所进行地降低级别地处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报废:对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地不合格品予以废弃地处置.、特许(或让步):对使用和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地产品地书面认可.一般限于某些特定不合格特性在指定偏差内、并限于一定地期限或数量产品地发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地措施,使其满足规定地要求.、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地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地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地措施.、防止再发生:防止再次发生同样性质地不合格品.、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地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发生地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地措施,实质上也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包服务: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功能所做出地保证和许诺.一般指包退、包换、包修.、顾客地意见:顾客对产品质量所表示地不满,其中也包括退货、换货、包修、损失索赔等情况.、现场使用地质量信息:产品出厂后所形成地对生产企业有用地一切有关地信息情报.、使用过程: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地最后一个过程,即实现过程,包括产品地包装、运输、入库保管、销售、安装、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体系:国际给质量体系下地定义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需地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是质量管理地核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需要通过它来贯彻和实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地途径.、组织机构:为了行使某种职能对组织内职位之间地关系所做出地规定,每个职位都确定了该职位拥有地职权和相应地职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文件地主要文件,它阐明了一个组织地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地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证质量体系所应长期遵循地文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计划:针对特定地产品和项目,规定专门地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地文件.、质量记录:用来证明质量体系符合规定要求并验证质量体系地有效运行地文件.包括设计、检验、试验、调查、审核、评审地图表或有关结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程序文件:为了保证质量工作地效率,所有地质量工作都要按照规定地程序进行.在许多场合下,程序必须制订成文件,称为“程序文件”.它是质量手册地支持性文件,应根据组织规模、活动地性质和质量手册预定地范围与结构不同,采取不同地形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业指导书:为确保生产地某一过程地质量而对操作者应做地各项活动所作地详细地规定.、质量方针:由企业地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地该组织地总地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地预期成果.、突破性目标:为了打破和超过现有地质量水平而制定地目标.、控制性目标:为把质量水平和有关质量指标维持在一定地水平上而制定地目标.、质量计划:针对某项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质量地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地文件.是落实质量目标地具体部署和行动安排.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审核: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地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地目标而进行地有系统地独立地检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品质量审核:又称产品审核.从顾客地观点出发,由已经加工完毕并通过检查和试验,等待发运地产品中,抽取少量样品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定可能达到地顾客地满意程度地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进行质量审核地标准和指导性文件.、质量体系审核:简称体系审核.企业本身或外部对企业实施地质量体系诸要素能否有效地达到规定地质量目标和顾客地要求所进行地有计划、独立、定期地检查和评价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过程审核:也称工序审核.为了研究和改善过程质量控制状态,独立地、系统地有计划地对过程控制质量计划地实施效果所进行地检查和评价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管理评审:是由企业地最高管理者就企业地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地现状和适应性所进行地正式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改进:—下地定义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地实惠,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地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地效益和效率地各种措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防守型改进:通过控制,消除急性故障,维持现有地质量状况地质量改进.、进攻型改进:突破现状,消除影响企业素质地慢性故障,达到新地水平,即质量突破.、环境:一种客观存在,它既可以表现为有形地,也可以表现为无形地.、质量改进地环境:要在企业中创造、形成和保持持续质量改进地环境和氛围.、质量改进地衡量:对某一具体改进项目和活动地成果进行客观地、综合地、有系统地评价,其目地是为了识别和判断进一步改进地机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循环:质量改进活动中所必须经历地四个阶段.是质量改进活动地一般方法或程序.——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人可控差错:工人在具备了自我控制地条件下而造成地质量差错.、无意差错:工人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地原因而造成地差错.、技术差错:工人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某些防止差错地知识和技术不熟练而造成地差错.、有意差错:工人有意造成地差错.、管理可控差错:管理者未给工人提供好自我控制地条件;而使工人发生地差错,或者管理人员自身出现地工作质量上地差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统计方法: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地问题作出一定结论地方法.、调查表:又叫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地统计图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研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缺陷位置调查表: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地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地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地办法提供事实依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量分布调查表: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地有效工具.是根据以往地资料,将某一质量特性项目地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区间而制成地表格,用以记录和统计每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地频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矩阵调查表: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地对应因素分别排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地各种缺陷和问题以及数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按照一定地标志,把搜集到地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地统计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地一种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水平对比法:又称“标杆法”,指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地处于领先地位地竞争者地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地机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地一种图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高教自考质量经管学名词解释题总汇1、质量:根据国家规范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规范、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经管:国家规范GB/T 6583—94给质量经管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经管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经管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经管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经管:国家规范(CB/T6583—94)《质量经管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经管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经管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经管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经管、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46、质量管理实施费:建立质量体系、召开各种质量会议、总结质量管理工作、奖励优秀的质量管理小组和个人等方面的费用。

47、质量职能: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

它所包括的各项活动既有在企业内各部门所进行的活动,也有涉及企业外部的供应商、顾客等所进行的活动。

可分为直接质量职能和间接质量职能。

48、质量职责:对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的具体规定。

49、产品的社会需求分析:通过了解顾客现实的和隐含的需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改进意见,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数量、价格以及投放市场的时间。

50、报警信号:产品质量变劣的一种反映。

包括:一定时期的顾客申诉、索赔、退货等的次数,一定时期销售额的下降情况,一定时期的保修费用额等。

51、营销: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主要目的是识别顾客的需要,适当地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并形成文件。

52、产品构思:又称产品设想。

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根据社会、自然环境、技术发展动向结合顾客的需要提出来的。

开始时可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想法,它可以由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提出来,也可以由企业职工,包括技术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提出,还可以由顾客直接提出。

53、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还要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对设计所作的综合的、有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54、设计验证:对某项规定的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该项活动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55、设计确认:对最终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的、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产品达到了顾客要求,满足顾客的需要。

56、初期评审:设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这一阶段要求对方案作出概略的分析和论证工作,其内容偏重于对技术理论、设计原理以及技术经济效果和实现技术方案的可能性等方面的论证和评审。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质量管理学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顾客满意】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标高分析】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者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确定技术法规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者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职位分析】是对某特定的职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道德准则】是组织的一种正式的文件,用于表明期望员工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点估计】是指依据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所含的未知参数或者未知函数。

【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区间估计】是依据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作为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质量机能展开】又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五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五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五因素等采取特殊的办理办法和方法,实行强化办理,使工序处于良好控制状态,包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80、关键特性:该质量特性如果失效或损坏,可能导致危及人身安全或产品无法执行规定的任务。

81、重要特性:该质量特性如果失效或损环,可能迅速导致或显著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完成要求的使命,但不会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后果。

82、一般特性:除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之外的所有质量特性。

83、防误办法:为使误操作或疏忽造成的报酬差错不发生或使差错降至最低程度所采用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式及一些相应的装置的方法。

84、可追查性:又称可追溯性。

按照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

85、质量可追查性:具有辨别产品及其由来的能力。

86、工序质量:工序过程的质量。

它的凹凸反映在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要求的程度,即工序的符合性质量。

87、生产制造过程:从准备生产开始,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88、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各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比拟较,以及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等所进行的活动。

89、检验的包管本能机能:把关的本能机能。

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检验、辨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包管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90、检验的预防本能机能:通过首件检验或工序中按规定频次的抽检,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办法,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91、检验的报告本能机能:把在检验中收集的数据、信息作好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改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92、检验的监督本能机能:监督的对象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等活动,并将所作出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力,以判断是否合格。

质量检验有助于办理者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实施监督。

名词解释 自考 质量管理(一)第一章

名词解释 自考 质量管理(一)第一章

名词解释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过程: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产品:过程的结果。

产品的分类: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4.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5.质量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6.ISO9000标准中定义的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这里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7.朱兰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质量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质量改进是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8.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0.质量成本: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1.质量成本的分类: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

12.质量成本的计算方法:质量成本法、过程成本法、质量损失法。

13.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质量检测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1、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ISO8402:1994标准关于“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ISO9000:2000标准给出“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
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
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堡姆在他的着作《全面质量管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了一种有效的体系”。

5、关于全面质量管理(TQM),国际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2)46、质量办理实施费:建立质量体系、召开各种质量会议、总结质量办理工作、奖励优秀的质量办理小组和个人等方面的费用。

47、质量本能机能: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

它所包罗的各项活动既有在企业内各部门所进行的活动,也有涉及企业外部的供应商、顾客等所进行的活动。

可分为直接质量本能机能和间接质量本能机能。

48、质量职责:对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在质量办理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的具体规定。

49、产品的社会需求分析:通过了解顾客现实的和隐含的需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改进意见,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数量、价格以及投放市场的时间。

50、报警信号:产品质量变劣的一种反映。

包罗:必然时期的顾客申诉、索赔、退货等的次数,必然时期销售额的下降情况,必然时期的保修费用额等。

51、营销:从质量办理学的角度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主要目的是识别顾客的需要,适本地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并形成文件。

52、产品构思:又称产品设想。

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按照社会、自然环境、技术发展动向结合顾客的需要提出来的。

开始时可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想法,它可以由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提出来,也可以由企业职工,包罗技术办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提出,还可以由顾客直接提出。

53、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还要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对设计所作的综合的、有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54、设计验证:对某项规定的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该项活动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55、设计确认:对最终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的、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产品达到了顾客要求,满足顾客的需要。

56、初期评审:设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这一阶段要求对方案作出概略的分析和论证工作,其内容偏重于对技术理论、设计原理以及技术经济效果和实现技术方案的可能性等方面的论证和评审。

自考质量管理一名词解释

自考质量管理一名词解释

1.卓越绩效模式: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的(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评价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2.顾客满意:是指ISO9000标准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3.职位分析:是指对某特定的职位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职位分析的主要成果是写出职位描述或职位说明书。

4.计量数据:是指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值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量数据。

5.顾客关系价值:指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从成为企业顾客、与企业建立关系、最后流失或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在获得满足即实现顾客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各个方面的收益和好处。

6.激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

7.供应链优化:是对于供应链绩效所进行的动态的管理和持续的,可测量的改进,从而为有关各方,包括间接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等创造价值。

8.流程图:是指用一些简单、容易识别的标示符号表示一个过程(如加工过程、检验过程、改进过程等)的步骤(或活动)的图示技术。

9.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10.标高分析:是指“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11.设计验证:是对设计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设计达到了规定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12.可靠性工程:是关于设计、制造和保证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的知识和技术。

13.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自考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

自考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汇总(1)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一、满足某个群体“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越高,就可以说这事物的质量就越高或者是越好,反之,则认为该事物的质量越低或者是差。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按标准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 (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

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工厂的废品,过度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

通常也使用“不合格“或者”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2) 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 (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创造的、建造的或者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者)组件组成; (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2) 必须特性。

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殊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这种特性是顾客认为理所固然应当具备的特性。

(3)线性特性。

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滋味。

即朱兰关于质量概念的辨析)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产品特征。

这等于说,“质量”就是具有“好”的产品特性。

按照这种理解,这种高质量的目的旨在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从而以此来实现收益的增加,但提供更多或者更好的质量特征往往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另一种理解是, “质量”意味味着免于不良,亦即没有那些需要返工或者会导致现场失效、顾客不满、顾客投诉等的差错。

(完整版)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使无形的,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不良:指损害顾客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顾客满意: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不满: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哪些特性必须特性: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也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线性特征: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能越导致满意,而越不充足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征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质量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质量改进是指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二、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日本的戴明奖:1951年,为纪念戴明对日本的友谊和贡献,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提议设立了戴明奖,以促进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全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使人们懂得并愿意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组织的彻底转变,使人力资源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 .美国马尔科姆卓越绩效模式:欧洲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总汇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总汇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总汇1、质量:依据国度规范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白或隐含需求的才干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独自描画和研讨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进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进程的结果。

4、产质量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白或隐含需求的才干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希冀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希冀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规范、确定产品参数来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进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入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后识别需求到最终满足要求和希冀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形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度规范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的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经过诸如质量筹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良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一切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普通规律、实际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深刻地说,就是研讨产质量量发生、构成、完成进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触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迷信,又触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迷信,并且与社会开展亲密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一切者、供方、社会。

12、片面质量管理:国度规范(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片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经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一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到达临时成功的管理途径。

〞详细地说,片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运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树立起产品的研讨、设计、消费、效劳等全进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应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腕消费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取得临时成功和开展。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九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九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九主要依据,它对产品性能、规范、检查方法和包装、贮运条件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183、统筹安排:质量监督工作必需在统一的方针指导下,做到步调一致,事半功倍。

184、分工协作:质量监督工作量很大,需要监督检验的产品种类很多,必需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妥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185、组织协调、办事监督:质量监督是我国政府机构办理经济的本能机能之一,因此应按照政府机构的层次依次分设办理;政府各专业性经济办理部门在对本部门、本行业的办理中,也应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还要依靠新闻舆论和社会团体等实行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186、科学性:监督检验机构出示的数据要准确。

187、公正性:严格按照产品技术标准和检验数据,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受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影响。

188、抽查型质量监督: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在生产企业、销售市场或仓库等地随机地抽取样品,同相应技术标准比力,判定其合格与否,从而采取强制办法,责成生产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189、评价型质量监督:国家的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对申请新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记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质量体系的考核和产品抽查试验,以及获得这些资格证书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的复查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190、仲裁型质量监督: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地处理质量争议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对质量不法行为的监督,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191、质量法制:调整产品的生产者、储运者、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法律主体之间关于产品质量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体系两部分组成。

192、产品的质量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产品质量的规范。

193、产品质量法规: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发布,暂时行使法律效力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条例。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八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八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八析的统计图表。

162、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摆列图等分析研究。

163、缺陷位置调查表: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不雅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164、质量分布调查表: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是按照以往的资料,将某一质量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区间而制成的表格,用以记录和统计每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的频数。

165、矩阵调查表: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别离排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以及数量。

166、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按照必然的标记,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167、水平对比法:又称“标杆法”,指将过程、产品和办事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办事质量进行比力,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的机会。

168、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

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169、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

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着某个中心议题(如质量问题等)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本身头脑中掀起思维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颁发独立见解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

170、流程图:将一个过程(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目的是通过一个过程中各步骤关系的研究,发现故障的潜在原因,进而进行质量改进。

171、树图:又叫系统图。

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办法的一种树枝状示图,亦是一种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

172、矩阵图:以矩阵的形式分析因素之间彼此关系的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题总汇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

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20、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而制定的。

又称为双编号系列国家标准,写作GB/T19000一ISO9000.其标准名称为《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它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两个指南”是指一头一尾两个标准,即GB/T19000.1一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和GB/T19004.1一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三种保证模式”是指GB/T19001一IS0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 19002一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和GB/T 19003一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21、ISO9000族: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TCl76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目前,这些标准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 10001至ISO 10020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 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ISO9000族描述了质量体系包括的要素,而不是描述某一具体组织如何实施这些要素,它们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所制约,只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南和为质量保证提供通用的质量要求。

22、间接质量成本:在直接质量成本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扩展,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企业活动。

一般包括:无形的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和设备质量成本等。

23、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

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24、外部故障成本: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25、鉴定成本: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

26、预防成本: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费用。

它通常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27、废品损失:制造的产品在经济上已不值得修复利用而发生的损失。

28、返工费:修复次品使之达到合格品的使用价值而支出的费用。

29、复检和筛选费:返修品的检验费、试验费,库存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检验费、试验费,抽检退回来的不合格品的筛选费等。

30、停工损失: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损失。

31、索赔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赔偿顾客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所支出的费用。

32、诉讼费:为了证明顾客向法院提出的产品质量申述是否确实由于产品质量所致,企业派出专人调查和处理该项诉讼案所支出的费用。

33、保修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在保修期内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的费用。

34、不合格品处理费:处理不合格品所花的人工、材料和设备费用。

35、退货费: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出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