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类电影的治愈系功能分析——以《海鸥食堂》为例
经典剧评:日版《深夜食堂》带给我们的几种思考,为当下浮躁社会注入了清流!
日版《深夜食堂》带给我们的几种思考,为当下浮躁社会注入了清流!(GIF)又放毒啦,而且这种图片在深夜你饿的时候看更带劲哦。
这下班回家,晚上去弄点夜宵吃吃也的确是个很棒的事情。
自打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上映播出后,咳咳,遭到了蛮多吐槽。
而具体内容小编在此也不多说了,反正就是一个字:差。
网友是边看边吐槽啊,这是在看广告么?实至名归嘛,咱看看这个豆瓣评分。
果然,人气是超级不给力啊。
不过今天重点不在于说这部剧哦。
不想看这部低分的剧,那咱回归一下正宗的《深夜食堂吧》,去挖掘一点东西出来。
【1】这原汁原味的《深夜食堂》出自于邻国日本。
不得不说啊,在动漫和电影领域造诣不浅啊,足够满足很多人口味。
是不是跟中国版的封面很像啊!这个《深夜食堂》拍出来当时特别受欢迎。
咱们看看这评分就知道啦。
所以啊,还没看过的小伙伴,有时间去看看不会后悔哦。
这有的人就说: 道理倒是懂了很多,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的确,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听大道理。
当然,小编也不愿意。
而日本的《深夜食堂》恰好给我们讲了许多有意义的小故事。
这部剧一共讲了10个小故事。
故事不长,但是很温馨。
【2】在这部剧的开头有个独白:一天结束了,人们都赶着回家和下班,我的一天才开始。
说明这些人要上班到很晚,也的确是很辛苦啊,工作不容易。
这位看着似乎很冷淡的大叔实则内心十分善良。
带给各位温暖。
大叔明白,在这儿,人们可以卸下一天的疲惫,放松地吃点夜宵。
而为何故事那么令人感动,这可能要归因于大叔的善良。
虽然说,这两个字很常见,但是以利益为重的企业或者小贩能够做到这个,实属不易。
能够经过疲惫的一天,在这儿得到事物上和心灵上上的一种安慰,这何尝不是一种美滋滋的事情呢?【3】在剧中,大叔总是默默地给予别人帮助。
一位夜店歌手,歌唱得特别棒,但就是人气不高。
这也让她很郁闷。
来到这个深夜小店。
借机会向大叔诉说自己的苦楚。
而大叔也帮了她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把她的宣传海报贴在墙壁上。
这样的话,来店里吃饭的人万一有感兴趣的呢?这事情还真如他塑所料。
试论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的社会功能与疗愈作用
试论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的社会功能与疗愈作用朱扬清摘要: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是在泡沫经济崩溃、社会发展趋于停滞的时代背景下,以“治愈系”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产物。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说,“治愈系”影视作品在充分吸收“治愈系”文化内涵和结合平成一代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发挥着缓和社会矛盾、抚慰个体心理伤痛的重要作用。
生活方式上,“治愈系”影视作品缓解了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给平成一代带来的失衡感;价值观念上,“治愈系”影视作品以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促进了代际沟通和理解;情感需要上,“治愈系”影视作品抚慰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向现实妥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平成一代;社会心理冲突;“治愈系”影视;功能与作用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2-0153-04一、日本平成年代社会心理冲突与“治愈系”影视文化的兴盛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
在平成年代,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社会发展趋于停滞的时代阵痛,而阪神淡路大地震、东京奥姆真理教地铁沙林泄露等突发事件的接踵到来,更使猝不及防的日本人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如坠深渊”。
天灾人祸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有在社会经济方面发生的客观变动,还有由日本国民心理落差所导致的对“日本是否还有未来”的怀疑。
在现实的冲击与极度不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双重作用下,日本进入了所谓的“低欲望”社会。
平成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经历了社会变迁的阵痛与种种灾难事件的伤害之后,已不再相信西方工业文明的“神话”,他们眷恋传统却无法回到过去,同时又对未来充满犹疑和惊惧。
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无时无刻地在刺激着平成一代青年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成为日本平成年代最为明显的三大社会心理冲突。
在此情形下,原本强调从医学层面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治愈”一词,逐渐被引申为对心理疾病的疗愈,并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由《海鸥食堂》想到的
简单的小生活——由《海鸥食堂》想到的《海鸥食堂》讲的是在一个有着蔚蓝天空的芬兰,一个开餐馆的日本人的经历。
在风景如画的临海城市,主人公幸惠经营着一家叫做“海鸥食堂”的餐厅。
因为喜欢肥身子的海鸥便想到将海鸥当名字。
当有人问及为何叫做“食堂”,她说她希望营造的是一种人们能路过顺便在那儿吃饭的随意亲切平实的感觉,真是既简单又朴实又不乏温暖。
正如餐馆的名字一样,电影的故事情节也是一样,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说得也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但却看着看着就会使人产生一股暖流。
我想究其原因便是电影中的人物在过的是真真正正的生活。
它没有像励志电影一样有劝诱人一腔热血去蟾宫折桂的作用。
它就像一潭净水,看完之后发现天空更蓝,让你静下心来发现生活中小事的乐趣。
就像当那个芬兰帅哥问幸惠《科学忍者队》主题曲,她一时没想起来时,在路上都连唱带跳的努力回想那首“是谁啊是谁啊。
”那首歌,甚至在图书馆看书时还哼上两句却始终想不起来。
最后终于找到了个日本人问了出来,以下想起来后,那种畅快在她脸上勾勒出了充满幸福感的表情。
在那样洒满阳光的小路上一个身处异国的人能如此放松的在街上手舞足蹈,这本身就让人觉得没有束缚。
就像绿子骑着单车在沿海公路和同一方向的一个男孩子“比赛”谁快一样,可爱的表情,轻快的音乐,让人投入其中,似乎觉得生活也可以是这样像孩子一样简单的。
又像幸惠每天都要做的那个合气道的动作一样,似乎就是身边的谁家的谁的事情一样,平淡又气亲切。
电影似乎没有明确交代主人公幸惠为何回来芬兰经营餐厅。
幸惠就是由于觉得在日本开日本餐馆没有必要,来到了芬兰,似乎又觉得芬兰人和日本人一样喜欢吃鲑鱼。
刚开始,在完全没有生意的情况下,她仍然对第一位来的芬兰帅哥的咖啡进行免单,而且让他成了咖啡终身免单的客人。
这样的一种人情大于获利的淡然心态又增加了影片的人情味。
非但如此,在绿子都似乎在为“海鸥食堂”的经营焦灼的时候,她并没有发愁,她只说,只要努力,慢慢就会好了,即便不好到那时候再关呗。
浅析荻上直子的治愈系光影
浅析荻上直子的治愈系光影作者:张凤雯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2期现代社会的压力重重,令人们疲惫不堪,经济发达的同时带给民众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沉重负担。
荻上直子在电影界享有“治愈系女性电影旗手”的称号。
她的影片以云淡风轻的音乐、平稳的镜头、精致的场景、轻松搞笑的故事、令人喜爱的美食、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打动着一个又一个心灵疲惫之人,吹来一股又一股心灵治愈之风,反应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调。
一、“治愈系”以及“治愈系”电影的概念“治愈系”原文是healing系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日本开始流行的一种音乐门类,说它是音乐门类也不恰当,因为并没有共通的显著的音乐特性,一般把节奏舒缓、放松心情的音乐都归到这一门类。
后期又有治愈系动画、漫画、图片、电影等各个种类。
“治愈系”电影没有准确的定义,它主要是指能够温暖人心,使人能够心灵得到安慰的电影类作品。
它一般有简单的画面、轻松的音乐、需要接受治愈的主人公和叙事平稳并无曲折难懂的情节,用简单的生活讲述深刻的道理。
二、荻上直子电影中的共同之处(一)猫咪在《厕所》中,有一只叫做“老师”的猫咪,一直守候在姥姥的身边;在《海鸥食堂》中,正子找回行李箱后因为一只猫咪而继续留在芬兰;《眼镜》中有猫咪菊子;在《吉猫出租》中有众多猫咪。
猫咪已经作为一种传递爱的方式得以呈现,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以及行为习惯,它们和人之间没有障碍,就像是家中的亲人或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日本传统美食《海鸥食堂》里面的日本传统美食饭团,《厕所》和《眼镜》中的日本寿司,都给人垂涎欲滴之感,在深刻哲理面前收获着味蕾的别样享受,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民以食为天”这样的情感不论在各国的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三)需要治愈的人在影片中荻上直子的人物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上的顽疾,他们或由先天形成或由后天养成,有大都市病,同时也有痛失亲人造成的伤痛,抑或是在等待着说要归来的人,或者是难以好好医治的寂寞等等,影片的最后他们都因为得到治愈而重获新生。
《海鸥食堂》观后感
《海鸥食堂》观后感--“是来见森林小矮人的?”--“怎么可能。
手指指到的。
想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打开世界地图,闭上眼睛,手一指,就指到了芬兰。
”故事的开始是由一首歌而引发的,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动画歌曲。
像很多年以前的花仙子,阿拉蕾,咪咪流浪记一样,被我们印刻在心里,只是时间一久,凡尘俗世的故事太多,我们却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那个悠扬的旋律,那个轻快的节奏,承载着梦想,流逝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一个心结,尽管很努力,却似乎怎么也找不回那首熟悉的歌。
于是,故事也就有了开端,女主人公--幸惠才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的咖啡座发现了那个人,那个有着同样肤色的东方人的脸孔。
本着东方人不耻下问的精神,女主人公主动的坐下,询问那个神态有些木讷,端着一本矮人森林,蓄着丸子头的亚洲女性---阿绿。
在异乡,既便是你早就习惯了身边肤色不同的本国人,却也常常会看见那些有着相同脸孔的陌生人充满了亲切感,少了国内陌生人之间搭讪的尴尬,更少了那些所谓的繁冗缛节,似乎那不是一个陌生人,是一个亲人,是一个朋友。
那一份心情,是缺乏保护意识的,尽管你知道,亲人朋友也会有意无意的伤害你,更何况一个未知的陌生人,却还是会忍不住想要和他攀谈两句,如若碰到同样以真诚相对的人,则将他乡遇故知的情绪倾泻而出,末了,还会赠上两句祝福,希望他心情好,一切都好。
或者,像电影里那样,邀请她到自己家里,与自己同住。
如若碰到自命清高或溜奸耍滑之徒,则点头微笑,赶紧离开,末了,还欣欣然赞扬自己两句,夸夸自己善良,赞赞自己聪明。
一个问的梦幻,一个答的浪漫。
这便有了开场的默契。
让人期盼着,接下来,会有一个浪漫而梦幻的异国故事。
对于美食的热爱,可能是源自从小耳濡目染各式美食而又没有人为我烹调美味佳肴的遗憾。
在无数次自我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菜谱,我叫它“阳光菜谱”。
那是为每一个阴郁的心情,痛苦的回忆,疲惫的身体,迷惘的思绪,迷失的自我设计的。
看着那些甜蜜的表情,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激动,那些含着泪光的微笑,有一种满足感。
日本美食治愈系电影的情感关系空间探索——《澄沙之味》用红豆温暖人心,用美食治愈人生
|RADIO &TV JOURNAL 2020.09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构在一个消费过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消费的模式中追求着物质带来的符号,这些符号或许是地位、名望、财富等。
符号缠身的消费时代,人们或许早就忘却了这些物质本身带来的价值与喜悦。
每个人都处在普遍化、总体化竞争的社会中,机械地消费与生产使人感受到内心的疲惫。
在治愈系电影中,“治愈”也就是从社会关系中跳脱出来,从自然的事物中去获取、去感受这些事物本身带来的价值与喜悦,这似乎成为了现代人暂时逃离竞争社会的方法。
治愈系电影突出对人物的治愈,也就是“治愈力”。
治愈系电影可以起到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作用;题材现实但不写实,没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没有极大的悬念及戏剧冲突,矛盾冲突被削弱淡化,情节自然柔和;人物关系简单,生活化气息浓厚,以细节诠释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治愈系电影并不注重对于主人公困境的描述,而更加注重治愈的过程。
运用“极简主义”的情节描写,突出美食、大海、蓝天、森林、动物等这些自然的符号,塑造出一个与自然极为贴切的空间环境,仿佛让人融入到自然中去疗愈在社会中受伤的心灵。
食色性也,食物对于人来说是本能需求,它满足人类最根本的需求。
美好的事物是世界的“通用话语符号”,我们即使看到不认识的美食也会为之流连。
片中多次出现红豆沙的镜头,德江与千太郎共同制作红豆沙,德江细心照料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热气腾腾的红豆沸腾着,在德江的手里这些红豆沙仿佛拥有了生命。
德江在制作红豆沙的过程中一直在笑,她对千太郎说:“要轻柔一点地对待它们。
”她通过审美式的想象,与红豆建立起了朋友般的联系。
除了对于美食符号的表现,还有很多对于自然符号的突出。
千太郎和若菜去那个被人说的很恐怖的疗养院寻找从“铜锣之春”辞职的德江,他们从公交上下来,要穿过一片森林,响起的是森林的鸟叫声,树叶被风吹起的声音,还有风吹的沙沙声。
千太郎说:“这里好安静啊。
”其实对于这片森林小道的描写,就在向观众诉说,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静清幽。
豆瓣高分日本治愈系美食电影推荐,每一部都让你想开一家料理店!
豆瓣高分日本治愈系美食电影推荐,每一部都让你想开一家料理店!对于每一个吃货来说,美食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一个故事,一种文化,在这些有温度的食物中不经意就被治愈。
今天要推荐的是一系列豆瓣高分日本治愈系美食电影,准备好小纸巾擦口水哦!1.《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电影讲述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主人公市子,从都市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农村。
母亲5年前离家出走,市子独自一人,为了实现自给自足,开始为获取每天的食材而学习种田。
四季更迭,市子每个季节都会制作不同的美食。
用火炉烤面包,抹上自制果酱,咬下去那个酥脆的声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下河摸鱼,来几签香喷喷的盐烤鱼,配极鲜美的鱼汤;连丰收的西红柿都能做罐头,地上随便捡点核桃、板栗,就能做成颜值超高的核桃饭,和又甜又糯的糖煮板栗;还有融化冬天寒气的大炖菜,各种野菜天妇罗,简直美味到爆。
冬藏春生,夏繁秋收,在四季更迭中品尝自然的滋味,这就是料理带来的幸福呀。
2.《澄沙之味》在樱花盛开的公园内,有一家叫做“铜锣之春”的铜锣烧专卖店,在这里曾身患汉森病的老人德江与周围人相互交集后产生一系列温情故事。
一款最日常的甜点,用红豆沙的香甜牵引出一段苦涩的回忆,从沮丧开场逐渐走向人性的光明与柔和,得到解脱。
电影里樱花、树木,滚水中沸腾的红豆沙,都是那样唯美,与制作铜锣烧的人的心境相互呼应。
谁的人生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呢,困难的时候来口柔软的铜锣烧吧!3.《寿司之神》《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
小野二郎可是目前世界上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
在日本地位极高,被誉为“寿司之神”。
看上去的一颗小小的寿司,里面可是有大学问哦。
从煎蛋、到浸醋等等,都无不体现日料的精致。
吃货们,不要一口包掉寿司啦,要细心品位其中微妙哦!4.《幸福的面包》男主和女主从喧闹,没有人情味的大城市来到乡下月浦开了一家咖啡面包店,通过面包这一食物元素分别治愈了有着不同心事的人。
有着迷茫懦弱不敢爱的年轻人,母亲离家出走和父亲产生隔阂的小女孩,即将走到生命进头的老夫妇,还有男主和女主自己。
《海鸥餐厅》观后感
《海鸥餐厅》观后感《海鸥餐厅》观后感拖了两天,今天终于要码下对《海鸥餐厅》的一些观后感。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总是奇妙的,如幸惠和小绿。
很难想象,因为想知道一首歌的歌词,一个人会去勾搭素不相识而自己觉得那个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人——幸惠就是这么认识小绿的。
因为一首歌而开始同住、互相帮助,是因为“知道gatchman的总该不会是坏人”,还是只是出自于内心深处的善良?我更倾向于后者。
其实这个世界,机心少的人会有多少呢?只是相信自己觉得值得相信的便不假思索,这是最原始的单纯吧?然而难免有些人会觉得这是傻,难道人性不该这般纯真吗?或许是这份纯真,才让幸惠有了开海鸥食堂的梦想,只是希望人们路过能够推开门吃东西。
她曾回忆她父亲对她说过的话:“吃别人做的食物总比吃自己做的食物好吃”,不知道是否是这句朴实的话和小时候每年只吃两次饭团才使她开了这家以饭团为主菜的饭堂呢?她一直不改变经营理念,纵使饭堂无人问津,到最后她笑着看满座的饭堂,我都不禁要为她一直坚持梦想并将之付诸现实er喝彩、而感动。
突然想起初中军训时教官讲的一句话:“猪为什么会飞?因为它有理想。
”不论梦想还是理想,只要坚持去做了便不再只是想,人生应该有自己想做的事。
影片中还有几个我觉得是很奇幻的场景。
第一个是正子在芬兰的森林采蘑菇却空手而归,后来竟在她迟到的航空行李中发现一箱蘑菇,这使她自己也无法相信——其实我也无法相信无法理解,这两个细节究竟该如何串起来?第二个是正子曾多次在海边码头附近致电询问航空公司行李的情况,似乎每次都有一个抱着猫的大叔在她身边经过,最后大叔莫名地将猫让正子抱,这竟成了正子继续留在芬兰的原因——大叔将猫寄养到正子那儿。
这是否又从侧面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影片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是独自一人,却在机缘巧合下相识而打破一人的孤寂。
印象很深的是小绿曾问幸惠如果世界末日幸惠是否会邀请她一起吃东西,之后又向幸惠强调一定要邀请她。
似乎人一旦找到了可以归依的地方便再也不愿离开——毕竟有多少人可以耐得住寂寞?四个女人坐在海边的餐厅一起吹海风看日落多么美好!但愿这份人性的单纯与美好会蔓延开来。
日本美食题材电影中的“物哀”叙事——以《小森林》为例
日本美食题材电影中的“物哀”叙事——以《小森林》为例李昌显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卷),期】2022()4
【摘要】作为新兴艺术的电影,以其对美学最小折扣的展示特性而与其进行了频繁且丰富的融合,美食题材电影《小森林》即是其中的一例代表。
影片讲述了为逃避城市喧噪而归乡生活的市子,在一道道料理的制作过程中回忆过往,同时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情节分析,结合市子的情感线索,从而发掘出蕴藉全片的“治愈”母题,这种“治愈”既契合了“物哀”美的核心要领——知物之心,也贴合现代都市青年归隐质朴的田园想象。
【总页数】4页(P123-126)
【作者】李昌显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中日美食电影的价值追求研究——以《喜欢你》和《小森林》为例
2.日本文艺美食电影《小森林》的美学叙事构建
3.台湾闽南语电影中的“中国题材”“中国叙事”与身份认同——以歌仔戏电影为例
4.物哀叙事与幽玄意象——日本电影美学中的精神同构与文化表达
5.从日本爱情电影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烈推荐19部评分超高的美食电影
强烈推荐19部评分超高的美食电影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吃货留其名。
春节到了,相信每位船友都已经吃过了很多家乡的美味,作为一个典型的吃货,除了物质上的输入,还得要精神上的输入是吧~美食类的电影算是我在美食修炼道路上的必备材料之一,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我最爱的19部评分超高的美食电影吧!特别适合和家人一起观看哦~一、《饮食男女》推荐理由:作为一枚成功的吃货,饮食男女这部美食电影,岂容错过?你是说吧?电影简介: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师老朱退休后,渐尝老年生活的诸多尴尬:每周日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并无将三个女儿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已经长大成人的她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离世,令他在友情这块也有了缺口;而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的丧失,则将其彻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
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对老朱来讲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二、《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推荐理由:说它是电影吗?其实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食物、景物和声音的治愈系影像纪录片,女孩子市子,自己种植食物,制作食物,一人食,一人享,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电影简介:平凡女孩市子自幼生长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村庄小森。
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为青山绿水所环绕,俨然一个幽静怡然的世外桃源。
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经营渺小却舒适的生活,与世无争。
市子曾经前往东京闯荡,只不过她终究无法适应都市快节奏的步伐,最终回到了妈妈早已不在的老宅。
童年时妈妈福子利用山川田野各种食材做出胡乱命名的美食,实心眼的市子在感叹受骗之余,也将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味蕾深处。
仿佛遵循着母亲的步伐,她将对故乡的热爱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
《海鸥食堂》读后感
《海鸥食堂》读后感《海鸥食堂》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的小说,它以一个独特的餐厅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人生命中的故事和情感。
在这个餐厅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道菜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每一次相遇都在悄然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在这个小说里,我被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震撼。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故事,他们在海鸥食堂里相遇、交织,互相影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在这个小说里,我被作者对食物的描写所感动。
每一道菜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每一次烹饪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作者通过对食物的细致描写,让我仿佛能够闻到食物的香气,感受到食物的温度,体会到食物的味道。
在海鸥食堂里,食物不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在这个小说里,我被作者对爱情的诠释所感动。
爱情在海鸥食堂里并不是浪漫的甜言蜜语,而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和包容。
每一对恋人都有着自己的矛盾和困难,但他们最终选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走到一起。
作者通过这些爱情故事,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真谛,即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包容中体会快乐。
总的来说,《海鸥食堂》是一本让人感动和思考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相遇和离别。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成长,而这种体验和成长往往发生在平凡的日常中。
感谢作者用心灵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海鸥食堂,让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愿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个小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海鸥食堂》:幸福像海鸥一样
《海鸥食堂》:幸福像海鸥一样作者:转魄来源:《小溪流(成长校园)》2011年第10期在我心里住了一朵自私的乌云,不知什么时候,它便会悄悄溜出来,打个喷嚏,在我心里下一阵雨。
我对它束手无策,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只能抱着纸巾盒,在房间里和午夜的灯光、书柜以及任何触手可及的物事对峙。
一些原本引人不快的琐事,也会如《天堂电影院》中被剪辑下来的接吻画面,迎面扑来。
所有不快乐的瞬间被放大成一片海,深蓝的漩涡如黑洞将人吞噬。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偶然点开《海鸥食堂》。
不是餐厅,不是饭店,是食堂?从名字似乎已能预见是部温暖而简单的片子,如你记忆中某个美好秋日的午后阳光,如清晨涂抹在吐司上的一抹酸甜果酱。
故事发生在芬兰,离日本最近的欧洲国家,有着大片的森林与湖泊,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真是充满灵气的国度。
其实,电影里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要发生,只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女人幸惠,独自在赫尔辛基的某个街角开了一家食堂,叫做“海鸥食堂”。
异乡人开的饭馆,又并未在旅游宣传册上做广告,这样的海鸥食堂,每日迎来的只有阳光。
女主人幸惠每日平静又有些无聊地擦拭杯子,或者打瞌睡。
她终日不见一个食客到来,日复一日,窗几近一尘不染,拭净的玻璃杯亮到能反射阳光。
好不容易等到的第一位食客,是个热爱日本文化的芬兰帅哥。
而他,也只是路过并进来喝杯咖啡,怎么看都不像是剧本环节中紧要的一环。
直到幸惠有幸于图书馆结识在地图上面随手一指,便只身来到陌生国度的小绿,剧情才稍稍向前推进。
小绿的扮演者很适合演喜剧片,明明是不怎么好看的一张脸,偏偏最有漫画气息,拘谨、内向的外表下,却住着一颗敏感童真的心。
长得很爷们的她,是听到幸惠讲述儿时远足和运动会时爸爸做的难看却好吃的饭团会突然落泪,喝着海带汤也会哭起来的大小孩。
芬兰的湖泊与森林必是孕育了无数精灵,它们于冥冥中飞到岛国日本,带来了懵懵懂懂的小绿,还带来了“眼镜婶”正子——她照顾病榻上的双亲二十年,终于在双亲去世后得到解脱。
在电影中邂逅世界美食
在电影中邂逅世界美食作者:Lisa来源:《走向世界》2020年第16期話说“民以食为天”。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食就有着独特的讲究与追求,而在当今社会,“吃货”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在电影的世界里,同样有追求美食的食客和热衷厨艺的大厨......《饮食男女》:父爱如山提起电影《饮食男女》,你一定不会陌生。
老父亲在厨房中独自忙碌的经典镜头,像极了家家户户等着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那一幕,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能够感悟其中的亲情味道。
这部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台北一位每周末等待3个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冲突。
借由彼此的生活与冲突,建构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价值观,描述两代关系。
可以说,影片是李安的电影中最具全球化特征的作品,老朱与3个女儿都在经历着现代与传统、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而对于自身带来的改变。
“人这一辈子,怎么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
”这样一句台词,已经被奉为经典,绝妙的阐述了做菜和人生的关系,美食电影很难拍的深刻、经典,“民以食为天”,太过习以为常的东西总可以让人产生共鸣。
借由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美食,观众嗅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现代中国人社会的另类解释。
《食神》:那一碗黯然销魂饭周星驰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
《食神》,则是周星驰惟一一部美食电影,片中的太多场景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比起高高在上的食神,小人物的故事总是那么可爱,更有人间烟火的气息,也正是这份人间烟火气,让食神领悟到美食的真谛。
周星驰饰演的史蒂芬·周是全港知名的食神,随着在商业上越来越成功,史蒂芬·周也越来越自大,他过分注重个人包装和商业利益,忽视了食物本来的味道,盟友的出卖只是加速了他跌下神坛的速度而已。
当史蒂芬·周无法在饮食界立足,沦落至庙街被古惑女收留,在帮助庙街众人打出“撒尿牛丸”这一王牌之后,得到了翻盘机会。
然而步步危机将他逼入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厨房学艺,却由此学得一身绝世厨艺,重新夺回食神之位......观众在笑与泪中不禁发出一声叹息:这一生,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接受事实,面对生活r——透过电影《海鸥食堂》和《比海更深》r看治愈系电影的内涵
接受事实,面对生活r——透过电影《海鸥食堂》和《比海更
深》r看治愈系电影的内涵
杨晓娜
【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
【年(卷),期】2017(0)18
【摘要】在中国银幕的当下格局中,类型创作虽杂糅不清,却已形成巨大规模.在动作片、惊险片等类型电影霸占的大片江山外,仍有不容忽视的其他类型电影不时引起热议,其中的一股清流就是治愈系电影.现代人面临身心失衡的多种心理问题,在不断扩展表达的银幕世界中得到映射.治愈系电影以心灵治愈为创作主旨,成为对观众内心触动最深的电影类型之一,近年来愈加受中国及世界观众青睐.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创作已成熟且体系化,其对治愈系电影内涵的深刻阐释对我们理解治愈系电影有着重要的启发.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杨晓娜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湄公河行动》看事实改编类电影的创作空间与社会内涵 [J], 蒋慧
2.从当下电影受众接受心理的特点看2008年中国电影贺岁片的受众策略 [J], 赵正阳
3.浅谈治愈系电影《海街日记》的影像表达 [J], 卫素
4.日本美食类电影的治愈系功能分析——以《海鸥食堂》为例 [J], 于智慧;
5.日本美食治愈系电影的情感关系空间探索
——《澄沙之味》用红豆温暖人心,用美食治愈人生 [J], 胡玉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些美食电影,是寒冷冬日里温暖的奇迹
这些美食电影,是寒冷冬日里温暖的奇迹有的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
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有的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
---韩松落真正好的电影能够让我们看清现实。
电影将我们带往别处,也告诉我们身在何处。
这是我在这个冬季,观看的几部美食电影,诚心向大家推荐。
1、《海鸥食堂》影片像冬日的暖阳一样柔和干净,充满了世俗的温暖。
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三个人,相聚在了芬兰赫尔辛基的海鸥食堂,一种别样的退隐江湖的味道。
美食,除了让我们果腹、让我们打开味蕾、让我们欣赏到色香味俱全,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之美好。
2、《小森林夏秋篇》和《小森林冬春篇》一道道美食伴随着细微的季节变化,惬意又舒服。
我们跟着女主人公,感受她与大自然与美食的亲近,在这种亲近中,慢慢体会平淡中的美好。
稻子会听着人的脚步声慢慢长大。
虽然冬日大雪漫天,天寒地冻,但是有些食物只能冬天做,因为“寒冷”是最重要的调味剂。
将淀粉和水在火的作用下变成食物的过程,那种水汽升腾之中的忙碌和热闹,本身就是幸福的味道。
吃饭之前每个人都会合掌说一句“我开动了”,对待食物的郑重态度,让人感动。
3、《街角洋果子店》一个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让身边的人觉得幸福。
比如影片中的小镇姑娘夏目,可以让高傲的舞台剧演员在生病没有食欲的时候,只想吃她做的蛋糕。
她还用她的执着,让低谷中,找不到做蛋糕意义的十村,重新做蛋糕,从失去女儿的伤痛中走出来。
比如十村,他做的糕点,让品尝到的人都能感到满足和幸福,他通过帮助夏目,再次找到了自己制作甜点的意义。
那是一种,让食物在味蕾上开出花来的幸福感。
4、《南极料理人》如果身边有一个人,有一手好厨艺会是多么的幸福。
你将不再害怕孤独,害怕大风雪,害怕无边无际的极夜。
一顿久违的面条,就能治愈你,极光算什么,面条会冷呢!人生之美好,听起来是一个十分平庸的感悟。
可是这种美好,并非停留在眼睛看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的层面,而是让我们从心底生出一种感念来。
这种感念就是,通过这种食物的美妙,不仅满足我们的欲望、慰藉我们的心灵,还会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人生经验。
日本美食题材电影的治愈系特征
The Healing Style of Japanese Food Films 作者: 晁春莲
作者机构: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学习与研究
页码: 96-10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美食电影 治愈系 情感需求
摘要:本文从美食电影和治愈系的概念分析入手,梳理了近年来尤其是2006-2012年间的日本美食题材电影作品,从电影画面、电影主题、电影表现手法三方面归纳了日本美食题材电影的治愈系特征,并结合当今日本的社会现状,分析出隐藏于美食电影背后的日本社会问题,进而阐明美食题材电影反映出的是大众精神层面的情感需求。
“治愈系”电影研究——以五部日本影片为例
“治愈系”电影研究——以五部日本影片为例“治愈系”电影研究——以五部日本影片为例导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和焦虑成为现代人常常面对的问题。
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和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治愈系”电影备受欢迎,通过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舒缓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抚慰。
本文以五部日本影片为例,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分析探讨,试图揭示“治愈系”电影的一些共同特点及其对人们的积极影响。
一、《惊天动地》(《引爆者》)《惊天动地》是一部由美藤顺久执导的喜剧电影。
影片以一名恶作剧少年为中心,讲述了他和一位大学生的友谊以及他们为了完成花道部的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通过千锤百炼的情节搭建和动人的配乐,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欢笑与感动。
这部电影表达了希望、友谊和勇气的主题,让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感受到了正能量的力量。
二、《东京物语》《东京物语》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的日本家庭剧。
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迈夫妇在东京的子女疏离的背景下,对于家庭及亲情的思考与回望。
电影以温暖、细腻、真实的方式展现出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观众感受到家庭与人性的温情。
这部电影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呈现,使观众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治愈。
三、《言叶之庭》《言叶之庭》是一部由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
故事描述了一位中学生和一位年轻女子之间缔结的奇妙友谊。
电影以细腻精致的画风和凄美的音乐,展现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世界。
这部影片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季节、花卉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使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滋养,并带来了一种治愈般的体验。
四、《秒速五厘米》《秒速五厘米》是一部由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
电影以三个独立的故事,描述了两位少年少女在时间和空间的相隔之中邂逅和分别的经历。
尤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渲染,使观众沉浸在尘封的回忆中,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12756740_梅子饭团味道
84Nov1 - Nov15,2016WORLD VISION 2016.NO.21旅游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的话,一定要买最好的材料,做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欢的人。
Culture 文化·阅读文 | 陈杜梨与食物有关的电影,日本的堪称最好,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画面,清新温暖的色彩布局,缓慢温馨的剧情,都是加分项。
而且日本美食电影从根本上来说是用精致悦目的食物来慰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心上有了空洞的男男女女。
这些伤心人可能做了酒鬼小偷或者复仇者,可是还要每天好好吃饭,确实,生活不管在哪里,总归要回到吃饭这最简单,也最美好的事情里去。
《海鸥食堂》是典型的日式美食电影,讲述三个日本女人在芬兰海边开餐馆的事。
海鸥食堂不做什么高深复杂的料理,饭团是主打。
此外影片会不厌其烦地告诉观众怎么做肉桂卷才香气扑鼻,怎么冲泡一壶咖啡才芳香浓郁,怎么煎三文鱼才多汁鲜美,怎么切炸好的猪排才让人垂涎欲滴……影片的食品造型师是饭岛奈美,美味绝伦的饭团就出自她的巧手,据说拍《海鸥食堂》的时候,光是饭团就捏了100多个。
可见她对于美食的完美追求,与这部影片所展现出来的一样。
而她本人也因这部戏而被人熟知,随后又接拍了《南极料理人》等美食电影。
如今她把自己制作料理的心得写在了《明日的便当》一书中,读者在书中就可以学会在电影《海鸥食堂》中登场的饭团和烤鱼。
饭岛奈美在《明日的便当》中写道:我在家经常做饭团。
早晨比丈夫早出门的日子,我都会提前做好饭团放在餐桌上。
捏饭团的时候先要用力地捏,然后再松松地捏,这样做的话就会很好吃呦!确实,饭团朴实可爱的样子本来就很讨喜。
拿在手里,让人赏心悦目。
为了做出芬兰人喜欢的味道,《海鸥食堂》中的餐馆女主人幸惠找来当地一名小伙子跟他们一起试吃,最后,选择了梅子馅儿的。
看着电影中诱人的饭团,就让人有一种想马上吃一个的冲动。
梅子柴鱼花饭团是饭岛奈美另外一个经典保留饭团。
“因为想吃梅干也想吃柴鱼花,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了。
电影深夜食堂观后感
电影深夜食堂观后感《深夜食堂》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日本电影,改编自一本同名的漫画。
这部电影以小吃摊位"深夜食堂"为背景,讲述了大厨阿秋每天深夜经营食堂,迎接着各种各样的客人故事。
我最近观看了这部电影,对它的情节、人物和情感深深地着迷。
首先,电影中的主角阿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子,住在狭小的房间里没有家人和朋友。
白天,他是一名的出色的厨师,但在夜晚,他营业的深夜食堂成为了他与社会的唯一联系。
尽管与人相处较少,但阿秋总是能够通过他的菜肴与客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经营着这家深夜食堂,为每个客人提供独特的美食,也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疗愈他们的痛苦。
阿秋坦诚的态度和真诚的微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主人公,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客人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上班族、学生、音乐家等。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与平时不同的人。
深夜食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生活烦恼的地方,也是他们倾诉心声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孤寂的老年人,他每天晚上都来深夜食堂,吃着他在年轻时最喜爱的菜肴,回忆着过去那段浪漫的时光。
还有一个忙碌的职业妇女,她在快餐店工作,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
深夜食堂成为了她疲惫身心的庇护所,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每个客人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和压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彼此聆听和理解。
深夜食堂成为了一个聚集的地方,人们在这里找到了温暖和了解,也得到了释放和启示。
无论是忧伤、悲伤、幸福还是喜悦,每一个故事都教会了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电影还强调了美食对人们情感的治愈作用。
阿秋的拿手菜不仅仅是一道美味的料理,还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他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和故事,调整菜品的味道和食材,用他的菜引起客人的回忆和共鸣。
这种料理的艺术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享受舌尖的味觉,更是感受到情感的疗愈。
电影中的每道菜都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让观众们不禁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美食类电影的治愈系功能分析——以《海鸥食堂》为例一、美食类题材电影与“美食元素”的区分美食类题材电影也可称之为“饮食题材电影”,是当今众多类型电影中的重要分支,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柏林电影节新设立了“美食与电影”单元,集中展映来自世界各地与美食有关的电影。
⑴其实,对美食类题材电影的研究比较少,加之其涵盖范围之广,不同学者有不同阐释,并没有哪一种确切定义。
沈宏非(2010)认为:“以做饭或吃饭为主题或卖点的电影,通常被称为美食电影。
”⑵聂俊珍(2012)对饮食类题材电影的阐释是:“以饮食为主题或借喻主题来展开剧情,或者以饮食为线索推动故事向前发展,饮食活动对主要角色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或起着点明和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⑶美食类题材的电影顾名思义便可知其一二,毋庸置疑“美食”是电影中的主角,这里要与“美食元素”稍加区分,包含美食元素的电影不胜枚举,食物在影片中纵然可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改变人物关系、渲染情境氛围的重要作用,如《阿甘正传》中的巧克力,其“人生就像一块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成为经典台词,也是影片主旨内涵的精炼浓缩。
再如王家卫导演执导的《重庆森林》一片中,凤梨罐头成为频频出现的重要道具,金城武扮演的警察对金发女郎(林青霞饰)的一脉深情都隐藏在一罐罐即将过期的凤梨罐头之中,随着影片的热播,凤梨罐头也成为备受追捧的流行食物。
还有周星驰导演的《功夫》中,男女主人公的相识与重逢,由一块彩虹糖遥相呼应,是渲染气氛的巧妙工具。
这些食物成为电影各种具象元素中的重要一种,但是绝非美食类题材的电影。
美食类题材电影中,除了美食元素外,还有着其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通过中日美食类题材电影的特点对比,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美食类题材电影的长处,同时将本国的饮食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二、中日美食类题材电影特点的异同第一,主人公都是精通食材烹饪,并且钟情于做饭这项活动的,他们大都是著名饭店或者小餐馆的厨师:《海鸥食堂》中的女主角幸惠是海鸥食堂餐馆的老板娘也是主厨;《深夜食堂》中的男主人公也是餐馆的老板;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中的父亲老朱则是台湾著名圆山大饭店的主厨;周星驰导演的《食神》中史蒂芬·周是闻名全港的“食神”。
厨师必然是跟美食打交道的人,只有厨师才会有评价美食的独特风格和制作美食的特殊才能,这样就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片的戏剧冲突最大化地集中在主角身上。
在日本的影片中,主角多为普通小人物——平凡的餐馆老板、料理师傅。
而中国的美食类电影中多讲述著名的厨师,他们在美食界里有着超高的人气和资历,有着天赋异禀的烹饪才能。
主角设置的不同当然也会导致影片细节展现的迥异。
第二,影片的主要画面围绕食物烹制过程展开,而在展现食物烹饪的画面上,中日也有较大差异。
中国的美食类题材影片中,擅于通过流利的蒙太奇剪辑手段、高效的运动镜头来捕捉普通食材成为美食的华丽蜕变过程,以展示主人公的过硬本领。
《饮食男女》片头中老朱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周末家庭晚宴的片段堪称经典,恣意的特写配合主人公精准的杀、切、洗、烹、蒸、煮、炒等动作的拆分组合,在冷冰冰的荧幕之上,我们仿佛能强烈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
中国式餐饮的制作流程及奢华大餐以一种视觉奇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填补观众视觉空缺、满足观众视觉美感的重要画面,也是美食类题材电影的独特优势。
相比于展现中式烹制的浓墨重彩,日式料理的呈现手法则平淡温和许多,多用长镜头、大景别,重在展现食物被人制作的过程而非强调食材华丽蜕变本身。
《海鸥食堂》中几次菜肴的制作,并没有对于烹饪技巧的过多展示,也没有宏大场面的精心设置,更多地表现制作者的心理感受与食者的内心体验,食物仿佛是一道桥梁,连结彼此,拉近距离。
第三,中日美食类题材电影都以食物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力量,食物承担了电影符号的隐喻功能,食物与人物的命运变化、思想动态密切相关,都或多或少带有哲理思辨的味道。
日本的一类美食题材影片如《海鸥食堂》《深夜食堂》《街角洋果子店》《南极料理人》有着特别的表意功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治愈系功能,影片总是在温和平静的基调中向人们娓娓道来,食物在作品中是慰藉心灵、情感寄托的重要因子。
而对于中国的美食类题材电影,如《饮食男女》中借助食物这一表现形式,表达对东方传统家庭观念的强调、社会变迁中传统所遭到的冲击。
《食神》中也是围绕美食制作而引发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故事,重点揭露人性的真善与丑恶,食物在唤醒人物内心真实需求的同时,成为救他与自救的良方。
中国美食类题材影片更多可以看成是附体于伦理片、功夫片、文艺片、爱情片之上的,主旨并不是食物对于人情感的抚慰,而是对于具有普泛人性力量的探讨。
从中日美食类电影的主要特点对比中,我们更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本美食类电影有着独到的治愈系功能这一特点,正是主角人物设置、画面情节展现的不同,使得日本的美食类题材电影具有了一种迥异于其他类型题材影片的独特魅力。
三、《海鸥食堂》影片中治愈系功能分析及借鉴“治愈”(英语“healing”)一词最早出现于1999年后半期的日本,是日本人将其比作奇幻世界里的“治愈系魔法”而成的生造词汇。
⑷当时日本经济十分不景气,日本民众中充斥着迷茫悲观的情绪,演员饭岛直爱在拍摄一条咖啡广告时展现的温柔姿态一时抚慰了日本广大男性同胞们,此后又衍生出治愈系音乐、治愈系电影、治愈系动漫等,治愈系成为日本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而“治愈系”一词近些年来也流行于中国,仍沿用其本身含义:通过音乐、电影、甚至是一个卡通玩偶、一本书、一句话来缓解积存在人们心里的压力、疲惫、不安等不适感,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情感慰藉。
日本人的“治愈”心理来自战后的“原罪”意识。
日本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在物化的世界里人际关系的疏离、家庭功能的丧失,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而无法依赖,进而导致内心迷失的加剧,许多人因此心情抑郁、精神颓废,因此“治愈系”文化的到来恰逢其时,治愈系文化所衍生的一系列作品也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其中“治愈系”电影的发展尤为瞩目,而美食又恰巧是可以将电影的治愈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不二之选,于是,一系列以美食类为题材的治愈系电影应运而生,片中所出现的平凡简单的美食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治愈系美食”。
日本治愈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当属荻上直子,他执导的治愈系电影中,美食类题材的《海鸥食堂》当属典范。
《海鸥食堂》中那种淡淡的感动却可以让人久久回味。
女主角幸惠在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开了一家餐馆名叫海鸥食堂,餐馆布置得简洁又不失格调,起初的一个月里,餐馆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而幸惠并没有太在意,一直专心致志地继续经营。
一次,一位爱好日本文化的芬兰小帅哥的到来为餐厅带来契机,而这位客人因成为了第一位客人得到了咖啡永远免费的福利。
因着各种机缘巧合,幸惠结识了小绿和正子,两位来到芬兰的原因也颇为有趣。
小绿在地图上随便一指指到了芬兰所以选择了芬兰,正子因为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芬兰的空气吉他比赛,所以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三人的友谊不断升华,小绿和正子都选择留下来与幸惠一起经营这家餐馆,最后餐馆终于满客了,幸惠得到了所有人的掌声。
影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节奏缓慢却优美,故事简单而干净,能涤荡人的心灵,治愈心灵的伤痛。
《海鸥食堂》作为美食类题材电影中治愈系的典范,我认为其治愈系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美食的治愈意象功不可没。
影片中呈现的食物:咖啡、饭团、肉桂卷都是常见之物,食物的简单纯粹召唤出心灵的平和回归。
海鸥食堂前任老板的家庭出现了某些问题,出于某种身不由己的原因,他偷偷潜入海鸥食堂准备进行盗窃,正巧被游玩回来的主角们撞见,在“审问”中他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幸惠一句“我饿了”,大家便又一起开开心心地做起饭团来。
前任老板面对这陌生的食物细细品咂,似乎又重新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品味简单的美食中,重新获得了平凡生活的滋味与乐趣,这是美食所带来的非凡体验,也是对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治愈。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也让人们深陷“现代性”迷局。
身处瞬息万变、诱惑与欲望空前膨胀、躁动与迷惘并存的水泥丛林,中国人对治愈也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的美食品种、精到的烹制方法不逊于任何一个国家。
中国想要拍治愈系的美食电影,也可以从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包子入手。
日本人对于饭团的熟悉,就像我们对于饺子的依赖。
饺子包子不止是沟通亲人关系、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也可以有治愈人心的温暖力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下诸如《麻雀饺子》《杂货包子》的作品出现呢?第二,伤痛的隐藏遮蔽自然巧妙。
在《海鸥食堂》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伤心事,有的是通过几句台词轻描淡写,有的直接没有给出答案。
正子照顾双亲二十余年,直到他们相继去世才得以解脱。
每次站到餐馆前总要恶狠狠地盯着幸惠看的中年女士,因丈夫没理由的离开而积郁于心,而她认为幸惠长得像她之前和丈夫一起养过的小狗,所以才有如此目光。
小绿来到芬兰的书店怀念与弟弟一起看动漫的时光,可以看出她和弟弟之间的爱,而后来却只身来到芬兰,无依无靠,可以猜测弟弟也许不在了。
就连餐馆的第一位客人芬兰小帅哥的独来独往,小绿让他多带几位朋友来时,他的无言以对,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几分忧伤。
幸惠来芬兰开店的理由,影片没有丝毫线索,大家的心里都装着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一些难言之隐,而对于每个人的过去,影片都没有进行过多的阐释。
在即将碰触到内心的伤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食物来“转移话题”。
片子中所有的陈伤旧痛都被隐藏遮蔽起来,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无需言语,“悲伤的人到哪里都悲伤”,悲伤的原因有什么重要呢,因为它已成为过去,怎样治愈悲伤,重新面对生活才是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于伤痛的遮蔽处理,影片清新自然的风格没有被破坏,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更历久弥新。
这种对伤痛遮蔽的处理方式给中国此类型题材的拍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有些情节的展现没有必要事无巨细,以惨痛的经历赚取眼泪并不是高明之举,追问或者自述只能重复悲伤,唯有将其转换才能化解伤痛。
第三,回归真我才能开启治愈的大门。
海鸥餐馆开业的前一个月里,没有一个顾客,直到小绿来到餐馆后实在看不下去了,为幸惠提出改变饭团的食材,选用当地人喜欢的驯鹿肉、龙虾来制作。
经过尝试幸惠仍然觉得味道不对,继续坚持用梅干、鲑鱼、鲣鱼来制作饭团,并一语中的道:“这里也是。
哪里也是。
”饭团本就是一种普通平凡的食物,制作方法简单、其味道也并无独特之处,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美食,但正是饭团这种熟悉的味道,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归于宁静。
饭团就像生活,除掉浮华飘渺,简简单单才是真。
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有些东西虽然朴素但却很好吃”,渗透给观众的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