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无脊椎动物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一直在探究并欲求揭开海洋生命的活动的秘密。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
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
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海洋动物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动物NO.1 箱形水母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
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NO.2 虎鲨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
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
成年虎鲨最大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
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
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
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
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
鼻孔具鼻口沟。
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
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
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
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
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
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
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
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
用背鳍棘御敌害。
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
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水母科普知识

水母科普知识水母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属于水母门。
它们通常以透明的胶状体形态存在,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水母的身体通常由一个口周围的钟状体和伞状体组成,伞状体下部有许多触手。
水母的触手上覆盖着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释放出毒液,用于捕捉猎物和自卫。
水母的分类非常复杂,目前已知的水母种类超过2000种。
它们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有些水母的伞状体非常小,只有几毫米大小,而有些则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巨大体型。
水母可以根据触手的数量和排列方式进行分类,有的水母触手多且密集,有的则只有几根触手。
另外,水母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水母呈透明或白色,有的则呈亮丽的红、蓝、黄等颜色。
水母的生活方式也多样。
一些水母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它们随着海流漂游,依靠触手捕食浮游生物。
另一些水母则生活在海底,它们通过附着在岩石或潮间带的底泥上,以及在岩石和植物上建立栖息地。
有些水母是肉食性的,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而另一些则是植食性的,以浮游植物为食。
水母的繁殖方式也非常多样。
大多数水母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数量,它们可以通过自身分裂、体节分裂或芽生等方式进行繁殖。
一些水母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它们会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交配来产生新的水母个体。
水母的寿命通常较短,大部分只能活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少数品种可以活得更久。
水母的刺细胞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刺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存在于水母的触手上。
当水母的触手触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迅速释放出毒液,麻痹并杀死猎物。
水母的毒液对人类也有一定的危害,触碰到水母的触手可能会导致皮肤灼伤、疼痛和过敏反应。
因此,在海滩游泳或潜水时,应当注意避免接触水母。
水母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一环,同时也是其他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水母还可以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来帮助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
此外,水母的某些特性还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例如用于实验室的生物模型和药物研发。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无脊椎动物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无脊椎动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无脊椎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无脊椎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的一类生物,包括珊瑚、海绵、海葵、海星等。
它们作为底栖动物或浮游动物生活在海洋中的各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无脊椎动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它们作为初级消费者,摄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并成为中级和高级消费者的食物。
这种食物链的存在和平衡,使得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能够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其次,无脊椎动物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保障。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面临的威胁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无节制的开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脊椎动物也面临许多威胁。
首先,过度捕捞对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破坏。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甚至灭绝。
例如,大规模捕捞珊瑚礁鱼类导致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到依赖珊瑚礁的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
其次,海洋污染对无脊椎动物的危害。
人类的工业化和生活化活动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物、化学物质和生物毒素进入海洋。
这些污染物对无脊椎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三、保护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措施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无脊椎动物,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海洋保护区。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划定为禁渔区或限渔区,限制人类活动对这些区域的干扰和破坏。
这有助于保护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海洋无脊椎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而多样的生物群落。
而在这个庞大的海洋世界中,海洋无脊椎动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无脊椎动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与其他生物之间密切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
一、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生物群体,包含了广泛的生物类群,如海绵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它们形态各异、分布广泛,占据着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境,从浅海到深海、从沿海到近海,遍布地球各个海域。
这些动物以其独具特色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功能1. 能源转换与食物循环: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驱动者。
它们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通过摄食和分解有机物质将能量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能量。
同时,它们又被其他生物群体,如鱼类、鲸类等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2. 生物过滤和过滤饵: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些群体,如海绵和守宫动物,具有过滤取食的特性。
它们通过对水体中的微小有机颗粒和底栖有机泥沙的摄食,起到了净化海洋环境和维持水体清洁的作用。
3. 生物修复和生态恢复: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某些类群,如珊瑚和海草,能够形成重要的生态结构,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
它们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能力,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4. 营造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洋无脊椎动物如珊瑚礁和海洋软体动物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
它们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庇护所,从而促进了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三、海洋无脊椎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1. 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存在和活动,保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海洋无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成

海洋无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成
海洋无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首先,无脊椎动物的身体通常由软体组织构成,因此要形成骨骼化石需要一定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无脊椎动物在死亡后会被覆盖在沉积物中,这些沉积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压实,形成岩石。
在这个过程中,无脊椎动物的残骸可能会被压缩和脱水,从而形成矿物化的骨骼化石。
不同类型的无脊椎动物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骨骼化石。
例如,海绵的骨骼化石通常是由钙质或硅质物质组成的,而贝类的骨骼化石则是由钙质和角质物质组成的。
此外,一些无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生物演化和古生态学。
总之,海洋无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适当的条件和时间。
这些化石不仅可以提供关于生物演化和古生态学的重要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历史上生命的演化和变化。
- 1 -。
泽连斯基 史前海洋无脊椎动物

泽连斯基史前海洋无脊椎动物
科学家们近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被发现了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这种生物近日被命名为“泽连斯基”(Ausichicrinites zelenskyyi),以纪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勇敢”和“无畏”。
据美国《新闻周刊》7月20日报道,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近日刊登了一篇论文,其将一种近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被发现的史前海洋无脊椎动物被命名为“泽连斯基”(Ausichicrinites zelenskyyi)。
报道称,该生物是海星和海参的近亲,科学家们近年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它的化石,2021年,化石被送到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做进一步研究。
“泽连斯基”生活的年代约为1.5亿年以前,是一种海洋无脊椎生物。
该论文的来自波兰西里西亚大学,他们之所以选择“泽连斯基”作为它的名称,是因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国家危机时刻表现出的“勇敢和无畏”。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21日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洛娃在个人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对此评论称,“这(一举动)是象征性的,但确实很形象。
”。
海洋里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里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这些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海洋的生态平衡。
一、海洋中的鱼类多样性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包括鲨鱼、鲸鱼、海马、石斑鱼等。
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
鱼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一些大型鱼类如鲨鱼和鲸鱼是海洋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它们控制着海洋中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
而一些小型鱼类如海马和石斑鱼则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二、海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包括海豚、鲸鱼、海狮等。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海豚和鲸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它们控制着海洋中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
海狮则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中级捕食者,它们以鱼类为食,同时也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
三、海洋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海洋中的爬行动物主要包括海龟和海蛇。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以海草和海藻为食,同时也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
海蛇则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中级捕食者,它们以鱼类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
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包括珊瑚、海星、海胆、海葵等。
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
珊瑚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海星和海胆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中级捕食者,它们以底栖生物为食。
海葵则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它们以小型鱼类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
总结: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海洋的生态平衡。
保护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水母的活动方法和特点

水母的活动方法和特点水母是一种海洋生物,也被称为梳水母,是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其身体呈圆形或伞形,具有触手,一般生活在海水中。
水母的活动方法和特点有哪些?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水母的身体结构水母的身体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伞盘和触手。
伞盘是水母身体的主体部分,呈圆形或伞形,有口和消化管。
伞盘的周围有许多针状的细胞,能够发射出麻醉剂,捕捉食物。
触手是水母身体的延伸,生长在伞盘的边缘,数量不定,有的品种有数十条,有的则只有一两条。
触手上有许多细胞,能够产生毒刺,捕捉小型的鱼类或无脊椎动物。
水母的身体外部还覆盖着唾液腺,能够分泌黏液,能够吸附食物和保护自己。
1. 游泳水母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游泳,它们依靠水母本身的柔软肌肉和伞盘的收缩来游动,速度比较慢。
当水母需要加速时,会通过缩短伞盘和触手的方式来移动并加速游泳速度。
水母也可以通过悬浮在水中等待水流的推动而移动。
水母的体形比较柔软,能够在水中自由变形,可以在水中高效游动。
2. 捕食水母的主要食物是小型的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
水母通过伸出细长而有刺的触手抓住食物,将食物送到消化囊里进行消化。
有些种类的水母有更加高级的捕食方法,比如圆盘水母是通过缩回触手来产生压力,把水送到口中;某些深海水母能够通过发出生物发光的菌体来吸引其他生物来靠近,再加捕杀。
3. 繁殖水母通常采用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
(1)性繁殖水母的性别由受精卵所决定,其受精卵孵化后成为了水母幼体。
在一些水母的品种中,雌性水母会通过释放卵和雄性水母释放精子的方式进行交配,使受精卵在水中进行孵化和发育。
许多品种的水母都会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水母通过分裂、放出孢子或通过发生植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发育的方式进行繁殖。
三、水母的特点1. 体形多样水母的体形多种多样,有的呈圆盘形,有的呈伞形,有的十分细长,在不同的水母品种中,其体形也不相同。
2. 无中枢神经系统水母没有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只有散布在其身体内外的一些神经元,水母缺乏自我意识和判断力,无法进行复杂的行为。
海洋无脊椎动物

海星、海胆、海蛇尾的繁殖方式
海星
01
海星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它们通常在春季繁殖,并将卵产在岩
石或其他坚硬表面上。
海胆
02
海胆通过产卵进行繁殖,雌性海胆将卵产在海底洞穴中,并由
雄性海胆进行受精。
海蛇尾
03
海蛇尾通过产卵进行繁殖,它们通常将卵产在海底洞穴中,并
通过粘液将卵固定在洞壁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软体动物是一类具有柔软身体的 动物,包括贝类、头足类等,具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器官系统。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一类具有外骨骼和分节 的附肢的动物,包括虾、蟹、蜘蛛 等,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02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的形态特征
形状
桃花水母呈圆形或扁圆形,直径通常 在1厘米至2厘米之间。
触手
桃花水母有8条触手,呈长丝状,用 于捕食和移动。
栉水母的生活习性
漂流生活
栉水母通常生活在海洋上层水域, 随水流漂浮,有些种类能够通过 收缩身体或排放墨汁来改变游动
方向。
捕食行为
栉水母通过触手捕获猎物,通常 以浮游生物为食,如小鱼、甲壳
类和桡足类动物。
避光和趋温
栉水母对光线和温度有一定的适 应性,通常在夜间活动,以避免
强光和高温。
栉水母的繁殖方式
分布
海洋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 海域,从浅海到深海,从热带到寒带 都有其身影。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点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是一类多孔滤食性的生 物,通过水流过滤获得营养物质
,具有高度多样性和适应性。
刺胞动物
刺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 低等生物,包括水母、珊瑚等 ,具有发光、变色等特点。
海洋无脊椎动物(3)

•体长8cm左右。 •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其上生有短毛。额角平直,仅上缘具7-9个齿。 •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中国东海与南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 及澳大利亚一带。 •是重要的经济种,为人工养殖对象。
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 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 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
三疣梭子蟹的蜕皮
二、节肢动物门分类
存在争议,4个亚门,10个纲
- 三叶虫纲(Trilobita)——已灭绝,原始海栖
- 甲壳纲(Crustacea)——海洋中的主要节肢动物
- 肢口纲(Merostomata)——海产 - 蛛形纲(Arachnoida) - 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 - 多足纲(Myriapoda)
思考题
• • • • 节肢动物门的哪些种类是海产的? 甲壳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怎样? 对虾的发育有哪些阶段? 对虾的附肢有几对,各有何功能?
就 到 这 里 了 !
今 天
海洋无脊椎动物(三)
Marine Animals without a Backbone Part 3
。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你所知道的海洋无脊椎动物
第六节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动物界最大的门(85%) 生活环境极其广泛 生境及生活方式多样 形态构造各异
Outline
主要特征 (General characters) 分类及代表种 (Taxonomy &respective species)
一、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制 2、体外被有一层几丁质的甲壳(即外骨骼) 3、体明显分节(称异律分节) 4、各体节具附肢,且附肢也分节 5、发育过程常有变态 6、生长过程常有蜕皮
海洋无脊椎动物简介

螃蟹(páng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
螃蟹靠鳃呼吸。
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
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
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
五会解》、《周礼。
天官。
疱人》中均有记载。
我们在山东最常见的海蟹是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英文名Portunustrituberculatus,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亚蟹Portuninae。
地方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海虫、水蟹、门蟹、小门子、蝎子、盖鱼、三点蟹、童蟹、飞蟹、烟蟀。
英文名:Swimmingcrab。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域。
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三疣梭子蟹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畅销品之一,出口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
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虾: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
俗称角爪(方言音ge zhao) 。
近2,000种。
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
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
第二触角长,鞭状。
腹肢是游泳肢。
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
许多种为重要食物。
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
体型大者称为大虾。
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
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
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
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亦称“基围虾”、“独角新对虾”。
软甲纲,对虾科。
体长8cm左右。
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其上生有短毛。
额角平直,仅上缘具7-9个齿。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海洋无脊椎动物学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无脊椎动物的学科,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下面将从定义、分类、特点、生态功能、保护等方面介绍海洋无脊椎动物学。
一、定义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椎骨的海洋动物,包括水母、海葵、海星、海胆、海星、海绵、珊瑚等一系列海洋生物。
二、分类根据形态、生态功能等特征,海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多个类群,如水母类、腔肠动物类、扁形动物类、环节动物类、软体动物类、节肢动物类、棘皮动物类等。
三、特点1.没有脊椎骨:海洋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相对于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较少,因此对于其进化历史的研究相对不足。
2.复杂的生态功能:海洋无脊椎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海星、海胆、海葵等可以清理底部沉积物,促进植物生长;水母类可影响海洋食物链,影响多种海洋生物的存活。
3.寿命较短: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寿命较短,生命周期受到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
四、生态功能海洋无脊椎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主要包括:食物链和生物循环、生态环境和生态底部结构的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
1.食物链和生物循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对海洋食物链和生物循环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它们在食物链上处于底层,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同时,无脊椎动物的死亡和分解过程直接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生态环境和生态底部结构的调节:海洋无脊椎动物对海洋生态环境起到调节作用,例如,可以帮助清理海底沉积物,对海洋环境的净化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它们在海底结构的构建和维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3.维护生物多样性:海洋无脊椎动物作为海洋生物群落中独立的生物群体,也为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保护1.加强调查和监测:对于海洋生物的保护,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无脊椎动物的各项调查和监测。
2.建立保护区:针对无脊椎动物的保护,可以建立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限制捕捞、开采等活动。
狗虾学名叫什么

狗虾学名叫什么狗虾学名叫蓝脚斑节虾(Penaeus semisulcatus),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属于虾科。
蓝脚斑节虾体型小巧,身体呈半透明状,虾背呈淡蓝色,因而得名。
蓝脚斑节虾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域,特别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海岸线附近。
这种虾类栖息于海底泥沙中,常聚集在河口、河道和浅海水域中。
蓝脚斑节虾是杂食性动物,其主要以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海底植物为食。
它们利用强大的腹肢进行觅食,同时也通过滤食的方式摄食微小的有机物。
这种虾类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品之一。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用于海鲜料理中。
在东南亚,狗虾被制成各种烹饪风味的美食,如炒虾、虾面和虾炒饭等。
除了被作为食物之外,蓝脚斑节虾还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资源。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狗虾的养殖,以满足市场需求。
人们通过捕捞或者人工驯养虾苗的方式获取蓝脚斑节虾,并将其放养在合适的海域中,通过管理和饲养来增加虾类的产量。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蓝脚斑节虾面临一些挑战。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野生种群数量减少,这对虾类资源和生态平衡构成威胁。
因此,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加强对狗虾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行可持续的渔业养殖措施。
总的来说,狗虾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们也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这种神秘的蓝脚斑节虾,并尊重自然、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底动物及特点

海底动物及特点
1. 海星:具五个或更多的臂状体,有色彩鲜艳的皮肤,口在腹面,是海洋中最大规模的捕食性无脊椎动物之一。
2. 海葵:它们通常附着在海底,有颜色相当丰富的柔软管状身体,其上有无数触手,可以捕捉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
3. 海龟:它们属于爬行动物,体型较大,是海洋中最著名的生物之一,擅长游泳和潜水,且长寿,有着超过100年的寿命。
4. 海豚:海洋哺乳动物之一,极具智慧,和人类沟通的能力非常强,常被认为是智商最高的非人类动物。
5. 珊瑚:有颜色和形态千差万别的珊瑚是海底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食物和保护。
6. 海马:它们是一种生活在浅水区的小型奇特的鱼类,身体呈管状,而不能像大多数鱼类那样游得非常快,而是靠灵巧的游泳技巧来对抗穿梭于珊瑚丛林之中的浪涛。
第二篇海洋无脊椎 环节动物门

第二篇海洋无脊椎动物
• 4)、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alimentary canal) 为从口到肛门的直管,通常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三个部分。 • 前肠(foregut)包括口、口腔、咽。口为围口节内腹 面的一条裂缝,其内扩大呈一口腔(buccal cavity), 位于围口节内。向后为一富肌肉质的咽(pharynx), 可伸达第4体节。吻前端具两个大颚(jaw),向后在 口环(外翻咽)上具颚齿(图24-10)。 • 中肠(midgut)包括食道、胃-肠、后肠。食道 (oesophagus)短而窄,达第9体节,两侧具1对大而 不分枝的食道腺(oesophageal gland),可分泌消化 液入食道,食道后部具括约肌。胃-肠(stomachintestine)是按节收缩的薄壁的直管。 • 后肠(hindgut)又称直肠(Rectum)位于最后体节或肛 节,通过肛门与体外相通。
图24-5 疣足结构图
• 刚毛(seta或chaetae) 由刚毛囊(seta sac)细 胞分泌,能作辅助运动,加强动物体爬行、 游泳等运动的功能。通常所说的刚毛为外刚 毛,即露于疣足外。而疣足内的足刺,其实 是内刚毛。刚毛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有 简单型和复型之分,复型刚毛上具齿,根据 齿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即等具复刚毛和异 齿复刚毛。
图24-10 环节动物的消化系统a.c.沙蚕 b. 蚯蚓
海星的资料

海星的资料引言:海星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刺皮动物门海星纲,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之一。
海星种类繁多,形态奇特,被人们誉为“海底之星”。
本文将介绍海星的分类、生态习性、生殖方式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分类及特征:海星属于刺皮动物门,下分为海星纲(Asteroidea),目前全球已知的海星种类超过2000种。
海星具有扁平的身体和多角的形状,它们的身体呈五角形或多角形,外形酷似一个星星。
海星体表覆盖着坚硬的骨骼板,这些骨骼板上常有突起的棘刺,同时还有覆盖在体表上的眼点,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
海星的口位于体的下面,周围有五个触手状的结构,称为管足,用于捕食和移动。
二、生态习性:1. 捕食方式:海星主要以贝类、脆弱动物和底栖生物为食。
当海星发现猎物时,它会用管足将猎物包住,然后通过肛门将胃肠反转出来,直接将胃部覆盖在猎物上,释放消化酶进行消化,消化后的食物通过反转胃收回。
2. 移动方式:海星的管足可以用来移动,它们通过泵入或泵出海水来改变体内水压,从而控制管足运动。
同时,海星身体表面的管足还具有许多触动感应器,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姿势和运动方向。
3. 呼吸和排泄:海星的呼吸和排泄都通过皮肤进行。
海星的身体表面覆盖着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称为皮肤眼,它们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和排泄废物。
三、生殖方式:海星的生殖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性和无性生殖两种。
无性生殖主要通过分裂和再生实现,当海星身体的一部分受到伤害时,它可以重新生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海星。
性生殖则需要两个不同性别的海星进行交配,产卵受精后,经过孵化周期后,幼体孵化出来,进行自由游泳阶段。
四、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海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海洋底栖生物的主要掠食者之一,对于维持海底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海星通过捕食脆弱动物,控制了一些底栖生物的数量,从而减缓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度生物增殖。
此外,海星还在海洋底层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精品作文:海洋无脊椎动物_350字作文-最新作文资料

最新精品作文:海洋无脊椎动物_350字作文
上海海洋水族馆又添新成员了,他们是海洋居民——无脊椎动物。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海洋水族馆。
在水族馆里我看见了许许多多动物,有海龙、娃娃鱼、扬子鄂、鲨鱼等等。
但是我最喜欢看的动物是海洋无脊椎动物。
看漂浮的“蘑菇”——水母,五颜六色的海星,海底医生——清洁虾,横行将军——蟹,可怕的八脚章鱼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清洁虾和海星这两个小精灵尤其吸引我。
只见清洁虾全身桔红,样子和河虾一样,游动时,长长的触须,腹下两排整齐的小脚不停的划动。
清洁虾不会打针配药,但是能用钳子除去病鱼身上的生虫,霉菌和其它脏东西。
当然劳动也有回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可以成为它的食物。
海星的身体扁扁平平的,没有脑袋也没尾巴,它的中央部分叫体盘,四周长着一条条腕,当它静静贴在海底真像小星星呢?在水族馆的资料上说最小的海星只有一元硬币小,最大的连大浴缸都装不下。
真难以想象啊!
海洋居民——无脊椎动物加入到水族馆里使小朋友又扩大视野,
增长了见识,让我由衷地道一声:“欢迎你,水族馆的新成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海洋动物 marine animals第一节概述一主要特征: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
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只能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有机碎屑物质为生。
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长达30余米、重 190吨的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
二分类按生活方式划分,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按分类系统划分,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两大类,或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三大类。
1海洋无脊椎动物:种数、门数最为繁多,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
主要的门类有:原生动物(Protozoa)、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形动物(Nemertinea)、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环节动物 (Annelida)、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须腕动物(Pogonopho-ra)、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和半索动物 (Hemichor-data)等。
其中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是海洋中特有的门类。
2海洋原索动物原索动物是介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洋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
原索动物均系海产,包括尾索动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
过去属于原索类的半索动物,现多数学者主张放入无脊椎动物内。
3海洋脊椎动物包括有海洋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其中,海洋鱼类有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海洋爬行动物有棱皮龟科 (Dermochelidae),如棱皮龟(Dermochelys);海龟科(Cheloniidae),如蠵龟(Caretta)和玳瑁(Eretmochelys);海蛇科(Hydro-phiidae),如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和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ris)等。
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仅占世界鸟类种数的0.02%,如信天翁、鹱、海燕、鲣鸟、军舰鸟和海雀等都是人们熟知的典型海洋鸟类。
分布于中国的海洋鸟类约有20多种,它们一部分为留鸟,大部分为候鸟。
中国常见的海洋鸟类有: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的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等,鹈形目(Pelecaniformes)的褐鲣鸟(Sula leucogaster)和红脚鲣鸟(Sula sula),雨燕目(Apodiformes)的金丝燕(Collocalia vestita)和短嘴金丝燕(Collocalia brevirostris)等。
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鲸目(Ca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 (Sirenia)等。
第二节原生动物(Protozoa)一形态结构:1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个体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在分类上科学家把它们归为一个门,即原生动物门。
但是原生动物的这个唯一的细胞却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具有作为一个动物个体所应有的主要生活机能。
细胞的各部分产生了分化,各自掌管一定的功能,形成了“类器官”。
原生动物往往长有鞭毛、纤毛或是伪足作为它们的运动器官。
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中具有骨架或是形成坚固的外壳。
具有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基本生命特征。
二繁殖:繁殖:无性生殖1.出芽繁殖子体由母体产生芽体,成熟后芽体自行脱离母体而成新个体。
3 .形成胞囊胞囊:许多原生动物在环境不良时能分泌胶质膜包围身体形成孢囊保护身体,待环境好转后脱孢而出。
3细胞分裂有性生殖:接合生殖三代表种类1 有孔虫(1)形态结构: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
个体一般为1毫米左右,较大者可达数厘米。
伪足从壳孔伸出,细长或分枝或相互交叉的网状。
显微镜下的有孔虫形态各异,有瓶状、螺旋状、透镜状……等。
有孔虫壳的成分多种多样,包括蛋白有机质的假几丁质壳,自身和外来物粘合的胶质壳、硅质壳,但多数为钙质壳。
具钙质壳者,有的单室、有的多室。
有孔虫的身体由一团细胞质构成,细胞质分化为两层,外层又薄又透明,叫做外质;内层颜色较深,叫做内质。
外质围绕着壳并且伸出许多根状或丝状的伪足,主要功能是运动、取食、消化食物、清除废物和分泌外壳。
内质包在壳里,有一个或几个细胞核,而且还含有食物泡,有孔虫的生殖方式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有孔虫的种数很多,包括1000多个属、34000多种,其中现生的种类有6000多种,并且还以每天2个新种的速度飞快地增加。
绝大多数都是海生的,只有少数生活在泻湖、河口等半咸水的环境里,也有极少数广盐性的可以生活在超过正常盐度的咸水里,还有极个别的可以生活在淡水里,如瓶形虫超科中的个别种属。
大多数的有孔虫营底栖生活,少数为浮游生物。
底栖的有孔虫通常都可以在海底缓慢移动,只有少数固着生长。
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
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它们的生存空间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甚为广泛,分浮游和底栖两个类群。
有孔虫对环境的反应特别敏感,有明显的深度分布范围,因而它们是最好的海深指示生物。
由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有孔虫,因此,根据有孔虫的沉积物不但能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而且还能提示地下情况,从而为寻找矿藏尤其是石油,提供重要依据。
有孔虫的个体极其微小,只有0.15毫米大小,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分辨出来。
它们比珊瑚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还早,而且一直繁衍至今。
它们种类多繁殖力强,用无性生殖的生殖方式,一边大量繁殖,一边死亡,死后遗留下来的几丁质、硅质和钙质的壳沉积于礁石上与造礁珊瑚的骨骼胶结在一起。
有的生物礁就是有孔虫的遗骸占据了主导地位。
斐济群岛、埃利斯群岛中的富纳富提环礁,都是由有孔虫的遗骸为主体构成的。
有孔虫的种数很多,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海洋中,其中有底栖者,也有浮游的。
在沉积物中影响最大的大洋水层中浮游的有孔虫—抱球虫。
抱球虫一般分布于0~200米的水层中,尤以6~30米最多。
当虫体死后,其钙质遗壳就会逐渐沉积于海底形成软泥。
抱球虫直径不足十多个微米,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致使现代大洋底的47%(太平洋36%、大西洋65%、印度洋54%)都覆盖着抱球虫软泥或有孔虫软泥。
有孔虫祖祖辈辈以海洋为家,生生死死永远不离海洋。
没有海水的地方,找不到它们的踪影;海洋的边界到哪里,有孔虫就到哪里。
它们活着的时候在那里繁衍、嬉戏,死亡以后就埋葬在那里。
因此,有孔虫是海洋最有力的“见证人”,在揭开昔日沧海桑田之谜的艰难工作中成了地质学家的好助手。
在远离海洋的我国内地,如北京、新疆、山西、陕西、湖北、四川等地也发现了有孔虫,同样证明以上地区曾几何时也是一片茫茫苍海!例如从北京平原钻取的岩芯中发现了有孔虫的标准化石,从而断定了北京平原的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的界限。
此外,在冷水中的有孔虫壳比暖水中的小而孔少,尤以冰川时期更为明显。
根据这一特征,有孔虫又可以被科学家用来作为冰川期和冰川后期古海洋、古气候的指示生物。
2 放射虫(1)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辐足纲等辐骨亚纲稀孔亚纲和多囊亚纲的通称。
因伪足和骨骼大都呈辐射状而得名。
放射虫种类多,数量大,成虫有单体或群体。
放射虫体可分为柔软和坚硬两部分:柔软部分主要是活的细胞质体,包括中央囊和囊外细胞质层。
坚硬部分即骨骼柔软部分主要是活的细胞质体,包括中央囊和囊外细胞质层。
中央囊是细胞生命中心,与生殖和感觉关系密切(图1),中央囊一般有囊膜,膜上有穿孔,内、外细胞质可由孔透过。
中央囊有内质和核。
核的形状和数目有不同,一般幼年期是单核,老年期多核。
此外,中央囊还包含有许多非细胞结构的物质,如虫黄藻(共生藻类)、类脂球(既能使放射虫身体比重减轻而又是贮藏的富养物质)、色素体、结晶体和凝块等。
囊外细胞质层主要包括5个部分:①胶泡,一种呈蜂窝结构的胶状物,能伸缩运动,使细胞水分内渗或外渗,是调节放射虫上下浮沉的细胞器;②外质基层,覆盖在中央囊外并与囊内内质相连的粘液质层,放射虫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营养由它供应;③胶泡内网,连接外层基质和胶泡表网之间的一层分枝状网,与运动有关;④胶泡表网,覆盖在胶泡最外面的网,其功能与放射虫骨骼的形成和造型有关;⑤伪足,分胶伪足和轴足两种。
伪足能伸缩运动,是摄食和运动的胞器。
等辐骨虫类还有肌丝,能调节胶泡体积的大小。
囊外细胞质层的非细胞结构物有虫黄藻、类脂球、色素体。
在稀孔虫类中还有一种称为“phaeodium”的黑色素体,其机能尚未明了。
放射虫就属于肉足虫纲。
它们与其它原生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细胞质里有一个几丁质的中心囊,把细胞质分为囊外和囊内两个部分。
囊的表面包着角质膜,膜上有小孔,使囊内和囊外的细胞质相互沟通。
放射虫有球形、钟罩形等多种形状,身体直径可以达到100到2500微米。
由细胞质分泌的骨架通常包藏在细胞中,其化学成分因不同的种类而不同,多数为硅质或含有机质的硅质,少数含有碳酸锶。
放射虫的骨架有三种类型:一种为松散结构,骨架由互不连接或接合不坚实的杆、骨针和刺组成;另一种是网球结构,骨架呈球形、纺锤形或锥形,沿着中心囊膜紧密连接成网状;还有一种为同心结构,骨架由多层同心排列的网格构成,各层间常有许多针、钩、小柱相连,构成精巧美丽的壳形。
以这些不同的骨架结构类型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心囊的构造特点,科学家把放射虫分成了3个亚目,即棘刺虫亚目、多囊虫亚目和褐囊虫亚目。
其中多囊虫亚目又分为泡沫虫和罩笼虫两大类。
放射虫是浮游生物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组分。
它们大量地生活在色素层之下摄食细菌、悬垂体和有机体,而本身又是大型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的饵料。
放射虫的栖息密度在赤道水域最大,上升流或温带水域次之,南极水域更次。
放射虫密度最低的地方是大洋环流中央的寡营养区。
从种类来说,赤道水域的种类最丰富,向两极递减。
暖流中的种类较邻近水域多,放射虫种类多,数量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所形成的软泥占现代海底面积的2~3%(仅次于有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