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二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13亿人,排在世界第1位。

师:找出所给材料中的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将数据分成两类)

师:一类数据是准确无误,没有偏差的;另一类数据前面加了“约” 字,说明这类数据是不准确的,是有偏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准确数、近似数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用数字准确无误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3位”就是能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的数,像这类数叫做准确数。没能非常准确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就是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偏差,只是接近真实的数量,像这类数叫做近似数。所以,人们根据需要将数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

(2)组织学生议一议准确数和近似数,并说一说信息中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3)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并说说为什么。

%1小红有8元钱。

%1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1我们班有29位同学。

%1我镇现有人口大约10万人。

师: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吗?

2.理解“四舍五入”法

(1)出示问题:地球的直径大约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搜索数据,最后找到:地球直径约12756 千米,太阳直径约1389000千米。

(2)师:如果以“万”作单位,那么,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大约有

多少万千米?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

生:因为12756接近1万,1389000接近139万,所以地球直径大约1万千米,太阳直径大约139万千米。

(3)师:因此,我们可以应用近似数把地球和太阳的直径表示出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

%1地球直径大约12756千米。

12756^10000=1 万

t

尾数的最高位小于5 (如4、3、2、1、0),把尾数舍去,并将尾数改写成0,这就是“四舍”。

%1太阳的直径大约1389000千米。

1389000^1390000=139 万

t

尾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5 (如5、6、7、8、9),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然后改写成0,这就是“五入二

%1师生共同小结“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小于5 (如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5 (如5、6、7、8、9),就向前一位进1, 再把尾

数舍去,然后改写成0。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注:选择"四舍”还是“五入"的标志数字是5。】

%1先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的过程,最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第一步是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使用的是约等号;而第二步只是改写成“万”作单位,大小没有变化,因此用等于号。

三、练习反馈

1 .练习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2002年中国科技馆共接待观众1843527人次。

[原数\&要求\&近似数\& 1843527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题目中不同的要求,思考怎样求近似数,再共同练一练,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练,并在集体反馈中修正)

2.练习课本第17页练习二中的第4题

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四(2)班有56人,全校有700多人。

(3)大天鹅最高能飞9000多米,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组织学生先读出题目中的数据,再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3.练习课本第17页练习二中的第5题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地域名\&人口数/人\&人口数/万人\&上海\&16737700\&\&山

东 \&90793100\&\&浙江'&46769800\&\&湖南\&64400700\&\&J 西 \

&44893700\&\& 云南 \ &42879000\&\&]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最后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练)

师:填完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较慢,要快速发展,达到繁荣富强,就要适当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1.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391200500R 843007234^

384962020R 182930^

2.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1)北京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2)全世界鱼类有一万九千零五十六种。

教学反思: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它与准确数不同,只是接近准确数。

本节课先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掌握

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我将“四舍五入”法分解成“四舍”和“五入”两种处理近似数的方法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即在地球直径的例子中探讨“四舍”,在太阳直径例子中探讨“五入”,最后综合“四舍” 和“五入”得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

(责编杜华)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追求“以真为美”的简朴课堂 唤起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体验相融的数学与生活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思考数学与生活的相融,给新课堂的教学带来极大的精彩,将似“冰块”的数学一下子融入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探索方法、理解数学,激发追求数学知识的兴致。平常教学之前,我们也一直努力搜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尽力做到给学生经历一个知识的发生过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求近似数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近似数,因此求近似数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也是现实生活中一种约定俗成的方法,运用这样的一个近似数据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或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探究“四舍五入”的方法,这只是一种数学规定,只要凭借生活经验的学习起点加以概括揭示,再通过解决多样的生活问题中有意我地构建“四舍五入”的概念,并形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技能与方法,从而有效体会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现就本课执教的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谈谈数学如何寻找生活经验,如何激活已有知识,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相融。 一、选择生活情境,认识近似数。 1、揭题:求近似数(生读题,师:近似数,你们知道吗?) 2、出示图片与信息,学生寻找近似数,并认识近似数与准确数。 某小学全校师生大约有1600人,其中四年级共有213人,四(1)班50人。 到2003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 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学生读信息,边读边思考,那些是近似数?其他的是什么数?(准确数) 3、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温岭的房价每平方米约8000元、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 00千米左右、我每天平均有1小时的时间阅读课外书,一辆轿车大约20万元等。 教学反思: 直接揭示课题,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前预计学生对近似数有所接触或听过这个数学名字,并且在第一学段早已接触了估算,比如把某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估算,但在课堂中还有部分学生比较茫然,只有个别学生说出“与准确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57-20=364=3006= 729=3070=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可以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0万平方千米) 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王亚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5×3= 19×3= 11×3= 12×3= 18×3= 16×3= 17×3= 14×3= 13×3= 二、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板题明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59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第一部分内容。 3.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5-8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类似题。 58 3232?÷58 3216÷÷4 1 212341?+?

(二)学生自主学习 四、后教 (一)检测 完成课本60页练一练第1题。 (二)展示交流 1、展示、核对学生作业 2、讲解 3、小结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反应出项目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出了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5、花卉开花期统计表 植物园为举办国庆花卉展览,对一部分花卉的开花期做了调查: 若清楚反映花卉开花

时间,宜选用图。 六、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三窑完小王亚玲学生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虽说有时也给予了肯定,如“回答得很好,某某同学对这些数据观察得很仔细”,“很不错”等等。但是,鼓励的语言还不够“丰富多彩”,有时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肯定,甚至忘了请学生坐下。这种失误,同我平时的“教态”不严谨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随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往往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 虽然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令我难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今后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突破。

三年级数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1.使学生初步学会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会写、会用。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有关数据。 1.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2.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入新课: (1)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板书。 (2)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近似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一组与学生或生活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说出它们大约是几百。 (1)教师出示数据。

(2)学生汇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 208 200 987 1000 927 900 892 900 517 500 671 700 439 400 152 400 2.在出示几个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十位数上的数字是4、5、6的三位数,让学生讨论他们大约是几百?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点拨引导。 在肯定学生的判断方法后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确能够判断一个数比较接近哪个整百数,即它的近似数,但是这种求法太麻烦,因为看到这个数,就要进行口算,有的数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启发学生根据板书看一看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学生再`次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5)教师小结,提炼方法。 3.学习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引导,教学约等号的写法和读法,完善板书。 4.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做第20页的做一做 三、总结交流,提炼方法 (1)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分析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汇报。 (2)教师总结。 (3)学生看书。 四、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做练习五的第1题。 五、课堂作业 (1)当5 606000时,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Teaching plan of approximate number and rounding method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 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 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 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 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 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四舍五入法〕

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 例如:20÷7=2.85714……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 20÷7≈2.857 (四舍)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 20÷7≈2.86 (五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4-10 教学目标: 1、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或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和读表练习 教学难点:合计的百分数如何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知识?表名、单位、日期;表头的设计;合计和总计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情况统计表 2005年1月 让学生结合昨天学习的知识,说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

对于上面出现的总计,到底要不要?学生呈现一种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理解为什么不要总计:因为这里的总计没有切实的意义。 二、新知学习 (一)问题解决 现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个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学生的整体问题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计算出。 ÷= ÷=24102000120.5% 21002000105% ÷=31803000106% ÷=2850300095% 填入上表得: 到现在为止,表格完成了吗?还没有!还有一个合计的百分率没添?学生探讨该如何填写?思考汇报! 方法一、1054010000105.4% ÷= 方法二、105%106%95%120.5%426.5% +++= 方法三、(105%106%95%120.5%)4106.625% +++÷=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方法?从该处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出发:表示去年实际生产的台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理解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二)问题延伸 你能计算增产的百分率吗?计算并绘制统计表。 (三)读表练习 三、巩固练习 空调厂第一季度声场拖拉机情况,有部分数据已经记载在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近似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练习题

近似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四千零六十三万七千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2、46520000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3、574698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如果精确到十万位约是()。 4、267000在()万和()万之间。 5、3632639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其中的三个3分别表示()、()、()。 6、农场有692头奶牛,约为()头。 7、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约为()米。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棵。 二、先写横线的数,再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基础储量是3239680000吨。323968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239680000≈()亿 2、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储量是215790000000吨。2157900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15790000000≈()亿 三、把下面各数精确到万位。

2678000 7234000 259000 197000 四、把下面各数精确到亿。 7560000000 980000000 12540000000 1452000000 五、判断。 1、近似数都比精确数小。() 2、一个数“四舍五入”精确到千位后是6000,那么原来这个数最大是6499。() 3、2956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万。() 4、19□785≈20万,□中可以填 5、 6、 7、 8、9。() 5、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的九位数相差1。() 六、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5136≈()1499≈()917250≈()562800≈()123400≈()398000≈()573200≈()435220≈()273460000≈()8560000≈() 七、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10268000000≈()亿990000000≈()亿2230000000≈()亿460000000≈()亿6005089110≈()亿89999999990≈()亿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挂图、统计图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听了同学们的发言,那现在你们能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到这些统计表里吗?(能)填表时有两个提醒:你们怎样才能做到填表快,填的数据准确。(分工,四人分别统计一个兴趣小组,相互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汇报:指名填好的同学上黑板填表。(让学生结合自己组内统计表对学生填表进行评价) 看了这样的统计表你知道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举手比较慢同学回答)

小学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三.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早安问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参考教案二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参考教案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 (二)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

两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06接近哪个整百数?(接近200) 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等于200. 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求的? 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 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 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 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 那么我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 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1) 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 358的数大约是几百? 395≈400 486≈500 573≈600 264≈300 358≈400 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 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

unit5_let's_eat公开课教案设计和反思.doc

Unit 5 Let's eat 教案背景 1、而向学生:小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三年级上册Unit 5 Lefs eat part A Lefs learn & Lefs do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PEP 教学课题 Unit 5 Let's eat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学材分析: 本课时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 B中的Lefs learn部分,主要围绕“food” 这一话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尤其是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会用Here you are. Have some ...和别人交流沟通。另外,Lefs play部分是在实物展示和识别过程中,鼓励学生反复说出I like删掉hot dogs 改为(some juice). I like 删掉hamburgers 改为(egg& eggs)原因用新PEP 教材.I like some milk. Hike bread.等以达到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比较重要,和Lefs talk部分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主体。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bread, milk, juice,做到发音清晰、语音语调正确。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Part A Lefs learn和Lefs do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初步掌握了egg, milk, juice, bread的听、说、读、写以及初步了解了复数形式eggs,不可数名词juice milk bread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I like some juice ...”是单词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情况,我采取课前调查的方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自我, 乐于表达。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内容感兴趣,喜欢参与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发现: 学生对于西方食物非常喜爱,对于本节课操练单词的句型I like???..,已经有75%的学生掌握,而Here you are的答语,己经有80%的学生掌握。 因此,I like...和Here you are,不能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egg, milk, bread和juice四个单词的发音;初步了解可数名词复数形式:eggs. 学习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食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milk, bread 和juice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 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 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 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 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7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第七课时

大数的认识第七课时 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4.8.28上课时间:2014.9.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过程与方法 学生“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位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 2.师:这里有一些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准确数,近似数) 3.师:有些数据前有“约”字,或后面有“多”字,这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个20XX 年世界杯赛事举行期间,共有大约15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时就需要近似数。图中这些画横线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二)点明课题 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近似数,学生在前面已经有过简单的认识,这里借助情境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阅读、思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方法回顾、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题中的“大约”、“万”)。这说明要省略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还要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万的数。把不是整万的数写成整万数,这个整万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呢? 2.求12756的近似数 (1)师:12756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图。 ①课件出示: ②师:在这条数线上,用这个点表示10000,这个点表示20000,这两个点中间的点表示多少?(15000) ③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2756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 ④师:从数线上看,12756接近几?(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数 (1)师:1389000的近似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师:我们也来看看图。

第五课 用四舍五入方法求近似数

大数的认识 第五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材分析】: 求近似数有四舍五入法,进1发和去尾法,本节内容之前是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本节内容把非整万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课本第 13页的例7及做一做。内容相对前面难一些,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首先要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过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有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已经掌握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少接触过近似数,只是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概念没有形成系统理解。学生需要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大数的认识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和概括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解决措施】: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 省略尾数时怎样进行“舍”和“入”。 【解决措施】: 引导发现,小组讨论。 【教学具准备】: 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老藤新园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网络 师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1课时复式统计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

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三只猴子》教学设计

公开课《三只猴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借助图谱,图词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游戏的形式始终贯穿教学,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还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幼儿跳出不同的节奏。最后一段小猴子被送进了医院,让幼儿对小猴说些什么,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时不能像小猴子一样乱蹦乱跳,要注意安全,学会懂得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通过节奏游戏,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3、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 导入:小朋友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玩一玩,听听歌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前三段音乐) 2、音乐听完后,个别幼儿把自己所听到讲出来,教师轻唱出示相应图片。 师:你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三只猴子在干嘛?后来怎么了? 二﹑基本过程: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猴子为什么会在床上跳?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师: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大概头上就不会起包了。 1、播放音乐一遍,全体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ⅹⅹ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钢琴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ⅹⅹⅹ。 (更换节奏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 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ⅹⅹ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 4、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用节奏卡片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5、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放到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6、合作练习。 7、教师小结:这样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不会摔包。 三﹑拓展延伸 师:提问:孩子们,猜猜猴子到哪去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 师: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 师:回去把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 附教学反思:

(完整版)《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绥阳县茅垭镇新乐小学:柳鹏教学内容: 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第97页“做一做”以及第98~99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正确理解和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借助两幅插图向学生展现了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接着给出了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接下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统计图,在通过两幅图对比观察,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年份的两个数据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统计图中给统计比较带来的麻烦,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教材由小精灵的问题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新的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是相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增长见识,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已经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他们在已经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但没有接触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再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渗透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数据,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深化重难点的突破。最后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会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 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会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法: 设置问题情境,直观演示。 学法: 操作实践,观察归纳总结。 准备: 课件,图表,学生4人分成一小组等。 学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