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编制说明
《碳酸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
《碳酸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
一、背景
随着碳酸钠行业的发展,其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解决污染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对改善碳酸钠行业的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的
为了满足行业绿色评价的需要,本文编制《碳酸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正确有效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促进碳酸钠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原则
1.突出行业知识和技术要素:工厂绿色评价的要求必须体现碳酸钠行业的特点,突出行业特有的绿色技术要素。
2.科学合理:要有合理性,统计量的计算要科学正确,能够反映实际生产情况。
3.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符合国家及行业关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部门出台的环保法令。
4.实用性强:要简洁易懂,信息量要丰富,有助于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
四、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1)碳酸钠行业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2)相关法律法规;
(3)碳酸钠行业绿色工厂的定义及指标限值;(4)能源节约;
(5)降低尾气排放;
(6)水污染防治;
(7)噪声污染控制;。
冷轧钢带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
冷轧钢带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一、引言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是为了促进冷轧钢带企业绿色发展,推动工厂环境改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要求。
本说明旨在明确评价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为冷轧钢带企业实施绿色工厂提供指导。
二、评价目标1.减少环境污染:评价要求将关注企业在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来实现绿色工厂的目标。
2.节约能源:评价要求将关注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效率和节约程度,推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资源循环利用:评价要求将关注企业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推动企业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评价要求1.系统管理(1)确定环保目标:企业应设定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目标,如废气排放浓度、废水排放指标、固体废物处理率等。
(2)建立环保责任制:企业应明确环保工作的责任分工,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制度。
(3)制定环保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4)开展员工培训:企业应组织定期的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能力。
2.废气治理(1)选择适当的废气治理设施:根据冷轧钢带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废气处理设施,如除尘器、脱硫塔等。
(2)严格监控废气排放指标:建立废气排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废气排放指标,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定期检修和维护废气设施:对废气治理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清洗更换。
3.废水处理(1)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建立与冷轧钢带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废水处理系统,使用适当的处理设备和技术。
(2)监测废水排放指标:建立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废水排放指标,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废水:对经过处理的废水,尽可能实现资源化利用或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固体废弃物处理(1)分类收集和储存固体废弃物:建立分类收集和储存固体废弃物的系统,确保不同类型废弃物的分别处理。
《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征集2018年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组织编制《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供应链工作委员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石化企业、工程设计公司参与编制工作。
2. 主要工作过程标准计划下达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积极组织筹备工作和征集参与标准起草单位。
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2019年2月最终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9年3月28日,标准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内石化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标准的制定情况,确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和总体框架,明确了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
同时,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会后,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石化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于2019年5月编写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9年5月28日,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2019年6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9年7月,向石化联合会提交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进行网上公示。
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收集、整理、回函,提出意见汇总处理表,最终于2019年9月完成标准草案送审稿。
3.本标准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二、标准编制原则、依据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编制说明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编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九年六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列入2018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84331-T-469。
标准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标准研制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我国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等文件,对绿色制造及绿色供应链提出了明确要求。
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工程的重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相关组织资源、环境、健康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绿色供应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政策性强,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缺口非常大。
为了给制造企业、相关组织(如认证/评价机构、协会等)及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准依据,绿色制造标委会在GB/T 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的框架下,针对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和管理需要,同时提出以下五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20184331-T-469)——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20180846-T-469)——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回收利用要求——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20180847-T-469)——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20184330-T-469)标准研究的目的,首先服务于制造企业,引导和规范制造企业系统地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核心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绿色采购的实施,带动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协同绿色发展;其次,通过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规范企业绿色信息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相关组织和机构可以进行绿色认证/评价工作,为企业、社会团体或消费者提供可信的绿色采购或绿色消费产品(或企业)信息,有利于政府及相关机构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推进中国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评价报告
附件2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申报单位:所在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制20 年月日填写说明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一、工厂基本情况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
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照明、设备设施(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计量设备及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
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
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
主要描述产品的生态设计、有害物质使用、节能、减碳以及可回收利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
主要描述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1和附表1.2。
五、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4.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5.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C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7.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8.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9.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4项职责);10.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11.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12.教育和培训记录;13.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14.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图);16.计量设备清单、用能设备清单、污染物处理设备清单、原材料清单等;17.合格供应商名录及其评价表、采购立项审批文件、程序文件、招投标文件等;18.已采用的余热利用、分布式供能、自然冷源、水循环利用、高效照明等技术的情况说明(包括技术说明、实施情况和现场照片);19.能源消耗量、资源消耗量等绩效指标计算说明(包括使用的标准、计算边界、排放因数、计算过程等);20.申报工厂已获得的国家、地方、行业节能环保相关奖励证书等。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要求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要求一、总则(一)定义、目的及范围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指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绿色化水平协同提升的主导企业,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工厂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
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做好自身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扩大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引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按照产品生命周期要求,对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其中涉及供应商、制造企业、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回收、拆解等企业的协作。
(二)基本要求1.是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2.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3.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4.拥有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在供应商中有很强的影响力,与上下游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5.有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认证、选择、审核、绩效管理和退出机制;6.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7.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思路、计划和措施。
二、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环节(一)确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企业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纳入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设置管理部门,推进本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
要用整体系统的观点将绿色供应链融入产品研发、设计、采购、制造、回收处理等业务流程,识别能源资源、环境风险和机遇,带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协作,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势,不断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绿色产品市场份额。
(二)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企业要树立绿色采购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采购标准、制度,将绿色采购贯穿原材料、产品和服务采购的全过程。
推荐性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十二、 代替或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三、 其他主要内容的解释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系列标准 或划分部分制定的标准的编号建议,参考文பைடு நூலகம்目录等。 无。
标准起草组 2016 年 12 月
国标准与被采用标准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以及与国际、国外 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不适用。 六、 与我国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我国尚未有与绿色工厂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 准。 七、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只适用于强制性标 准) 不适用。 八、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 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及 其理由;密级确定的建议及其理由。 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 十、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 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推荐性的。 建议本标准在发布后即开始实施。 十一、 设立标准实施过渡期的理由:根据国家经济、技术政策需 要和该强制性标准涉及的产品的技术改造难度等因素,提出标 准的实施日期的建议。(仅适用于强制性标准) 不适用。
(8) 产品 对产品的生态设计、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节能、碳足迹、可回 收利用率等内容做出要求。 (9) 环境排放 对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噪声、温室 气体等提出要求。 (10) 绩效 对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 低碳化等给出了具体内容。 (11) 评价方法 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进行了规范。 三、 若标准的技术内容涉及专利,则应列出相关专利的目录及其使 用理由。 本标准技术内容不涉及专利。 四、 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 济效果。 本标准通过 LG Display、金发科技、晟碟等工厂的实际验证, 确定可用于绿色工厂的评价工作。由此进行的绿色工厂评价活动,可 以系统评价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能源、资源使用情况,进而有针对性 的进行节能、节水、节原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工作,有利于推动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发展。 五、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目的、意义和一致性程度;我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下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步骤和要素:
1. 指标体系设计:根据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和策略,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分为三个方面:环境绩效指标(如减少环境污染、节能等)、社会绩效指标(如提高员工幸福感、关注社区利益等)和经济绩效指标(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2. 数据采集: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分类。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指标表或在数据处理平台中添加相应的数据字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数据整理。
3. 形成评分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如业务规模、行业差异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评分标准。
比如在环保方面,评估有无环保认证和能源节约标准,对有认证企业予以加分;在社会责任方面,评估对员工幸福、社区建设、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关注度。
4. 绩效评价: 根据标准,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可采用外部专业审计机构、指标得分等等作为评价依据。
5. 实施效果反馈:将结果反馈给企业。
企业可根据结果调整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和流程,以达到更好的绿色绩效。
这样不断的建设和调整,绿色供应链管理将迅速成熟,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宽的条件。
绿色供应链管理系列国家标准解读
绿色供应链管理系列国家标准解读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GB/T39256-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GB/T39257-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GB/T39258-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GB/T39259-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二、标准制定背景“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制造从理念推广、前期研究和政策制定正式走向工程实施。
绿色供应链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健康安全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是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
为了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绿色制造工程的实施,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完成我国首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GB/T 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的研究制定工作。
绿色供应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政策性强,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难度大,2017年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的原则和框架下,2018年绿色制造标委会组织工信部电子五所、中环联合认证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针对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开展了五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其中四项标准2020年9月正式发布(另外一项回收利用管理国家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
三、标准主要内容GB/T 33635—2017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国家标准明确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设计、生产、采购、回收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全产业链(供应商、生产企业、消费者、回收利用企业等)、及全要素(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的绿色管理、环境信息管理及相关文件等基本要求。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基本框架见图1。
图1绿色供应链基本框架本次发布的四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是对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完善和细化,标准之间的关系见图2。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施指南-最新国标
目 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绿色供应链管理要素 (3)6调研分析与决策 (5)7实施准备 (7)8实施与控制 (9)9信息管理 (11)10监视、测量与绩效评价 (13)11持续改进 (14)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指南1范围本文件为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管理要素,调研分析与决策,实施准备,实施与控制,信息管理,监视、测量与绩效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可以是为用户或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的企业,也可以是提供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或外包服务的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256产品生态设计通则GB/T24420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GB/T28612绿色制造术语GB/T28616绿色制造属性GB/T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GB/T37099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GB/T39258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GB/T3925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GB/T39256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GB/T39259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GB/T AAAAA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逆向物流(已报批)GB/T BBBBB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追溯与披露要求(同期制定)GB/T CCCCC绿色制造评价指标(同期制定)3术语和定义GB/T19000、GB/T24420和GB/T28612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DB4403T 10-2019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pdf
始点的物流活动过程。 [SZDB/Z 295-2018,5.5.3]
3.3 智能仓储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一种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实现入库、出库、盘库、移库管理的信息自动抓取、识别、
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指标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待其中某个独立的环节。 4.3 层次性原则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指标系统的构建要结构化和层次化,构成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 标体系。 4.4 静态与动态结合原则
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评价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状况进行评价,还要考虑到长期影响,这就要求评价指 标体系不能只是选取一些静态指标,还要选取一些能够反映绿色供应链长期发展的动态指标。 4.5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主要体现在绿色管理、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研发及社 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分别由不同的指标衡量,组成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
6 评价方法及级别划分
6.1 评价方法 根据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将各二级指标评分相加,依据最终得分对供应链企业进行绿色
评级。 6.2 评级划分
全流程可追溯程度、配送路线合理化选择、配送时效提高水平、 车辆装载率提高水平、交通事故降低率等指标酌情得分,最高
分为 4 分。
1、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排放运输工具占运
新能源汽车使 4分
用
输工具比重超过 50%,得 2 分; 2、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能够提供电
池编码溯源、电池拆卸、拆解及贮存等相关信息,得 2 分。
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2024
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二)引言: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和供应过程中,将环境保护纳入到整个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
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是对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控的指标和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的五个主要方面,并从细节上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参考。
概述: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企业采取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供应链管理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标准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入手,涵盖了供应商的选择、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运输与仓储等方面。
正文内容:1. 供应商评价标准1.1 环境管理能力评估1.1.1 确定供应商环境政策与目标1.1.2 评估供应商环境管理系统1.1.3 审查供应商的环境合规性1.2 环境性能评估1.2.1 确定供应商的环境性能指标1.2.2 考核供应商的资源消耗情况1.2.3 评估供应商的废弃物处理和减排情况2. 产品和技术评价标准2.1 产品生命周期评估2.1.1 评估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废弃等各环节的环境影响2.1.2 考察产品的可再生和可回收性能2.1.3 评价产品的环境友好度和可持续性2.2 技术创新评估2.2.1 评估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实践2.2.2 考核技术创新对环境的改善效果2.2.3 评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和商业可行性3. 生产加工评价标准3.1 环境管理措施评估3.1.1 考察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设施情况3.1.2 评估企业的环境监控和检测能力3.1.3 考核企业对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3.2 资源利用评价3.2.1 考核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3.2.2 评估企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3.2.3 研究企业的原材料使用效率和废料处理情况4. 运输与仓储评价标准4.1 物流运输环境影响评估4.1.1 评估物流运输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4.1.2 考察物流运输的噪声和空气污染情况4.1.3 审查物流运输的废物和危险品处理情况4.2 仓储管理环境评价4.2.1 评估仓储设施的环保措施和能效效果4.2.2 审查仓储管理的废物和污染物处理情况4.2.3 考核仓储设施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5. 环境监测和报告评价标准5.1 监测数据有效性评估5.1.1 确定企业的环境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5.1.2 评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1.3 审查企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方法5.2 环境报告透明度评估5.2.1 评估企业的环境报告范围和信息披露5.2.2 考核环境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2.3 审查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总结: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轻工行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评价通则团体标准
轻工行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评价通则团体标准1.引言在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绿色制造已成为轻工行业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推动轻工行业向绿色制造发展,制定一套评价绿色制造标杆企业的通则团体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评价指标体系2.1环境管理体系:评估企业是否建立和实施了科学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ISO14001等认证。
2.2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水资源等的利用效率,是否达到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2.3废弃物处理:评估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和效果,优先选择资源化、循环化的处理方案。
2.4产品绿色设计:评估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是否考虑环境因素,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
2.5碳排放管理: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是否采取减排措施,达到行业的要求。
2.6环境监测与报告:评估企业是否建立并落实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公开环境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2.7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估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供应商的环保要求和配合情况。
3.评价方法3.1数据收集: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收集企业的资料和数据。
3.2质量评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绿色制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3.3综合评分: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得出企业的总体绿色制造评分。
4.评价报告4.1报告内容:评价报告应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评价指标体系、质量评估结果、综合评分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4.2报告公示:评价报告应向社会公开,并及时提供给被评价企业,供其改进绿色制造水平参考。
5.具体评价要求5.1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和落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ISO14001等认证。
5.2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应合理利用能源、水资源等,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3废弃物处理:企业应优先采用资源化、循环化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4产品绿色设计:企业应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环境因素,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评价报告及第三方评价报告
附件5-1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评价报告申报单位:所在省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制20 年月日填写说明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企业所属行业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电器、通信及大型成套装备机械等。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一、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简述(1500字)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评价结果三、与本次申报相关的证明材料附件5-2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第三方评价报告企业名称:第三方评价机构名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制20 年月基本信息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一般要求符合性评价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20 年)说明:为便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现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附件3)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公式进行简化,具体计算公式简化为:6463626151444342413231262524232221131211XXXXXXXXXXXXXXXXXXXXGSCI+++++++++++++++++++=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报告(格式)一、概述主要介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目的、依据及被评价企业的基本情况等内容。
二、评价过程主要介绍评价工作安排、评价人员组成、文件资料评价情况、现场评价情况、数据收集及可靠性评估、报告编写及评价结论复核等内容。
三、评价内容对照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对申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环节进行评价,包括确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绿色信息收集监测披露平台。
四、评价结论对申报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打分后,计算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得出评价结论,说明绿色供应链建设各环节中,主要做法、经验、亮点及突出优势等。
五、建议对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目前“绿色”这个概念应用很广, 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等。
“绿色”被认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 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我们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概念。
如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 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 当供应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
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 反之则越大。
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 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 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采用开发新型供应过程、优化或改进传统供应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 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因此, 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 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 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根据上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内容,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
绿色设计主要是对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回收设计进行评价; 绿色材料主要是对绿色材料的加工属性、环境属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供应过程主要是对供应商和物流进行评价; 绿色制造主要是对工艺设计、资源、生产设备、宜人性和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流通过程主要是对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进行评价; 产品废弃阶段主要是对回收再用、循环再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进行评价。
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对象多因子模式识别和排序问题。
绿色制造评价规则
绿色制造评价规则一、绿色制造评价规则的总体概念绿色制造评价规则呀,就像是给绿色制造这个大工程打的一个分数的标准呢。
咱得知道啥是绿色制造,简单说就是在制造东西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友好程度,资源利用的高效程度,还有对人的健康影响啥的。
这评价规则就是来衡量一个制造过程或者一个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得好不好的尺子。
二、评价的主要方面1. 资源利用效率原材料方面,得看是不是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是那种容易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比如说,如果一个企业大量使用一次性的、难以降解的塑料,那在这方面肯定就得分低啦。
像有的企业开始用竹子做一次性餐具,竹子长得快,还能降解,这就是很好的资源利用方式呢。
能源使用也很关键。
是用清洁能源,像太阳能、风能,还是传统的高污染能源呢?要是一个工厂全靠烧煤发电来维持生产,那能源利用这一块就不太绿色啦。
而如果有自己的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来给设备供电,那就很棒,在这方面得分就会高。
2. 环境影响排放物是个重要指标。
废气排放,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是不是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呢?废水排放有没有经过处理,是不是达到了环保要求。
如果一个制造企业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把河水都污染得黑乎乎的,那肯定是不符合绿色制造的要求的。
噪音污染也不能忽视。
要是一个工厂周围的居民天天被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吵得睡不着觉,那这个工厂在环境影响这一块也得扣分。
3. 产品的绿色属性产品的可回收性很重要。
比如说手机,有的手机设计得很巧妙,零件容易拆卸,回收的时候就方便很多,可以把各种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回收再利用。
而有些产品设计得很复杂,拆都拆不开,那回收就很困难,这在产品绿色属性方面就不占优势。
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得考虑。
如果一个产品用不了多久就坏了,那肯定是浪费资源的。
像那种质量好、能用很多年的产品就比较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
三、评价的具体流程1. 数据收集企业要自己先收集相关的数据,比如能源消耗的数据、原材料采购的数据、排放物的数据等等。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一、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工作。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
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
2
一
5
企业制定并执行节约资源、能源的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制度
平台
2
一
6
企业认可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与绿色环保及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企业声明或企业战略方针文件,参与公共环保活动、员工环保宣传教育、派人参加绿色培训等
平台
2
二
7
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资格证书
平台
2
二
8
对供应商和物料有环保要求
现场
2
四
24
通过审核、奖励、技术、资金支持等措施帮助推动供应商节能减排
案例介绍、图像资料等
现场
2
四
25
产品设计考虑绿色环保要求
设计规范、设计文件、产品介绍等
现场
2
四
26
获得ISO5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资格证书
现场
2
五
27
能源、资源消耗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企业数据与行业先进8
发布企业绿色采购指南或标准,引导供应商绿色发展
参照ISO5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对能源进行管理
相关制度、管理文件和记录
现场
2
四
21
建立并运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软硬件设施
现场
2
四
22
定期对外发布包括绿色供应链、节能减排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年度回顾报告
相关报告
现场
2
四
23
督促供应商提高绿色透明度
会议记录、往来工作文件、供应商绿色信息透明度说明、查询途径等
现场
2
三
14
生产、物流过程使用节能减排降耗设备或技术,且设备正常使用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九年六月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列入2018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84331-T-469。
标准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标准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我国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等文件,对绿色制造及绿色供应链提出了明确要求。
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工程的重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相关组织资源、环境、健康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绿色供应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政策性强,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缺口非常大。
为了给制造企业、相关组织(如认证/评价机构、协会等)及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准依据,绿色制造标委会在GB/T 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的框架下,针对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和管理需要,同时提出以下五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20184331-T-469)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20180846-T-469)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回收利用要求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20180847-T-469)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20184330-T-469)
标准研究的目的,首先服务于制造企业,引导和规范制造企业系统地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核心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绿色采购的实施,带动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协同绿色发展;其次,通过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规范企业绿色信息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相关组
织和机构可以进行绿色认证/评价工作,为企业、社会团体或消费者提供可信的绿色采购或绿
色消费产品(或企业)信息,有利于政府及相关机构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建立公开、透
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推进中国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对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评价要求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重要输入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关评价要求,目的是指导和规范制造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属性识别、评价、确定等工作,为企业持续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提供依据。
3、编制过程
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研究项目启动会,来自相关高校、研究机构、认证机构、制
造企业等三十余家单位参会。
本标准前期研究起草工作主要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
在总结《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导则——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的基础上,于2018年11月完成标准草案初稿,11月底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标准讨论会,对标准的主体框架和重要内容进行了讨论,2019年12月底,完成标准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
2019年4月25、26日在上海召开第二次标准讨论会,五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和部分高校、制造企业、认证机构等专家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地讨论,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了保证五项标准之间的统一、协调,会上对标准的范围、主要内容及标准框架等进行了明确和调整。
会后,根据会议专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原则
1)协调性原则
标准与以下内容协调一致:
➢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管理办法;
➢同期制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
➢制造企业质量、环境管理的“PDCA”模式及企业供应链管理流程。
2)适用性原则
标准研究立足于企业应用:
➢标准内容尽可能全面、系统,考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有关的绿色属性;
➢标准内容尽可能适用于制造企业各个行业,考虑各行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通用性指标。
➢明确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具体方法、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评价流程,并给出相应示例。
3)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为开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工作提供方法技术指导的同时,从评价范围界定、各环节的要求与步骤、评价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说明和相关示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主要内容
1)制定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关评价方法的总体要求;
2)明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
3)提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4)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等要求;
5)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6)评价流程要求;
7)评价报告要求;
8)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示例等。
3、主要问题说明
1)评价指标提出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指标体系应根据各行业自身的特点建立,目前不能给出统一的评价指标,企业或行业可自行规定;
2)标准给出了7个一级指标,并根据指标的重要度,给出了一级指标的权重和7个必选指标。
4、主要依据
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 XXXXX-XXXXX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
GB/T XXXXX-XXXXX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
GB/T XXXXX-XXXXX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GB/T XXXXX-XXXXX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回收利用要求
三、突破性成果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1、突破性成果
本标准首次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引入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并提出明确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具体方法、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评价流程以及评价报告要求,为企业持续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2、标准成果的作用、应用前景
本标准需要与同期制定的另外四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一同使用,标准主要用于制造企业、相关管理机构或第三方机构,主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1)为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标准依据,引导和规范制造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2)为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政府、协会等)提供绿色供应链管理依据;
3)为开展绿色认证和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标准支撑。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五、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
六、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属于装备制造业绿色制造共性技术标准体系中“基础通用”下的“绿色供应链标准”。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八、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