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0《空气有质量吗》部编新部编新人教版(2017)
第三单元周围的空气第10课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
2.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空气质量比较小,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1.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2. 能够记录称量空气的数据,并能够依据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
3. 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与现象,灵活地运用科学词汇和示意图等方式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 能够认识天平的结构,并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5. 能够认识到在称量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1.能够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2.能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衡尺,皮球,气球,豆子,线绳,橡皮筋,杠杆天平,天平,电子秤、打气筒。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流程:录下来3、两次数值相减,即是空气的质量。
四、认识和学习使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并带领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
教师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小资料”,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练习使用天平,分组测量(空皮球),并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实验使用天平测量充气的皮球的质量。
小结: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正确使用天平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学生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会有一定难度。
学生可以简单认识天平的结构,了解天平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明确天平的用途,初步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在学会使用天平的基础上,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拓展与应用教师介绍古人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阅读拓展与应用的内容,了解伽利略如何证明空气有质量的。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比较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的方法,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人类对于空气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主观的感知到科学的实验证明,科学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水的状态变化》人教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水的状态变化》人教版(201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
2.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三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水的不同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会发生状态变化?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实验现象记录:学生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的特点。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原理。
2. 结合实际生活,阐述水的三态变化的重要性。
四、巩固练(5分钟)1. 出示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学生互相讨论,老师点评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能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2020最新)科学三-六年级所有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3、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4、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5、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6、“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7、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7、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
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0、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外形、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11、动物和人的相同点: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
动物和人的不同点: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把固体放到水里
《把固体放到水里》实验设计江塘乡白云小学吴敏【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知识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物体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设计思想】●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沉浮、溶解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
本节课有研究、有拓展,在教学本课时,以“课标”新理念为指导,引入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我采用了以“实验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发现学习”和“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得到完美的体现。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实验前猜测与实验后的结果对比,引发学生原有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索,经过对实验结果的思索,老师的引导正确认识固体的沉浮、溶解现象,纠正原有认知中的错误。
【教法、学法】1、在教学中还具体采用了以下具体教学法及模式:a、开放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进行多向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红苹果”评价活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b、“做中学”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把学习的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
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欢送阅读借鉴。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1本课通过给固体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别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点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
第二局部,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
通过利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性质,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好习惯。
第三局部,通过混合和别离认识固体。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混凝土和筛沙子的例子引出固体的混合和别离。
接下来引导学生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整个活动实施下来,我觉得有几个缺乏之处需要改良: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致使拖堂。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
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
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
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为难局面。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2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优点,也有缺乏之处。
浅谈一下缺乏之处:1把教材图中的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只是先认识,再说出是固体还是液体。
教师如果能把图中的这些物品摆在讲桌上就更好了,让学生在判断之前对物品摸一摸、晃一晃、捏一捏,学生的感觉会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感觉,学生会容易做出判断。
这一环节没有做出直观演示和学生用手去感受,这样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让学生通过晃动水杯,用眼睛看,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水是液体。
让学生通过用力握石头、木棒,捏木板,感觉到它们的体积和形状不易改变。
根据这样的感觉,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它们是固体。
对特殊的几种物品〔橡皮、棉布、面粉〕,教师能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固体,并进一步讲述固体的几种形态。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三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2.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原因。
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
学生分析: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石头,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三、学习重点: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四、学习难点: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砝码、试管)、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部编(统编)人教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全册目录 3
部编(统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目录 3部编(统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目录1. 第一单元五官- 第一课耳朵- 第二课眼睛- 第三课鼻子- 第四课嘴巴- 第五课手- 第六课脚2. 第二单元爸爸去砍柴- 第一课安徽的剪纸- 第二课安徽茶坊- 第三课曹雪芹- 第四课辽宁锦绣3. 第三单元环境保护- 第一课保护地球- 第二课垃圾分类- 第三课植树节- 第四课保护水资源4. 第四单元到处都是数- 第一课平面图形- 第二课数字与数量- 第三课位置与方向- 第四课时间- 第五课长度5.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 第一课哺乳动物- 第二课鸟类- 第三课爬行动物- 第四课水生动物6. 第六单元生长的花朵和儿歌- 第一课图案花朵- 第二课主题花朵- 第三课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7. 第七单元中国风俗- 第一课传统节日- 第二课西南少数民族节日- 第三课北京四合院- 第四课家乡之旅8. 第八单元孩子们来找茬- 第一课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 第二课陕西风味小吃- 第三课广东民间艺术- 第四课黑龙江农业观光农庄- 第五课风筝文化9. 第九单元大自然的魅力- 第一课水和冰- 第二课风- 第三课雨- 第四课雪山大峡谷10. 第十单元电与磁- 第一课长短发光- 第二课铁磁和不磁- 第三课测试是否电- 第四课交通的电信号- 第五课安全使用电脑11. 第十一单元食品和健康- 第一课不同品牌的奶粉- 第二课吃什么样的食物好- 第三课城市中的食品12. 第十二单元小企鹅找妈妈- 第一课我的亲人- 第二课不一样的季节- 第三课找“她”- 第四课小企鹅找妈妈- 第五课接应企鹅宝宝。
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3、20毫升的水里最多能溶解7.2克食盐,20毫升的水里最多能溶解40.8克白糖,4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14.4克食盐。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的流通程度、蒸发的面积、周围的温度有关。
2、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生活中凝结的现象有:秋天早晨路边的小草上的小水珠,洗澡间洗澡时玻璃镜子上的小水珠。
装热水的杯子盖上的小水珠。
3、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作沸腾。
4、水在0℃时会结成冰,冰也会在0℃会融化成水。
酒精会在-117℃时结成冰。
5、水结成冰后体积会膨胀。
严寒的冬天里,水管涨裂就是这种现象。
6、水、水蒸气、冰三态的相同点:水、冰、水蒸气他们都是水,都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
不同点是:水是液体,冰是固体、水蒸气是气体。
7、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他们都是水。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测量时气温计要距离地面1.5米高。
气象站常用百叶箱来测气温。
2、根据记录的气温数据,可以画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从图中就能直观地看出一天中一段时间内气温变化的情况。
根据我们测量的气温数据,作出气温变化图,找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3、著名的气象学家竺(zhu)可桢(zhen)每天都要观察和记录气温的高低、阴晴云雨、风力风向等天气情况。
他一生记了40多本笔记本,有近千万字,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物候学》一书。
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温度和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准确读数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选择准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准备】小组:水温计(刻度范围小组:水温计(刻度范围-20-20-20℃——℃——℃——110110110℃)(℃)(℃)(2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20-20℃——℃——℃——110110110℃)。
℃)。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先让学生用看的方法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然后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物体的冷热水准我们用温度来表示。
板书:温度(我们温度的通常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讲述:我们能够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冷水和热水学生都有接触过,用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来引出本课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老师的讲台桌上有四杯水(、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老师的讲台桌上有四杯水(1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内装的是凉水,22号、号、3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现在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请三个学生上台来演示,然后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后的感知。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蟋蟀)。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9、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0、(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1、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3、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4、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6、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7、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8、(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9、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
2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三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10《空气有质量吗》人教版 (共8张PPT)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建设是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中 心环节 ,集中 体现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性 质和前 进方向 。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的基 础,体 现出社 会主义 思想道 德建设 的根本 要求。 3.发 达 国 家 和 发展 中国家 是根据 发展水 平的差 异划分 的 4.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的经济 合作并 不平等 5.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 料,向发 展中国 家出售 产品。 6.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 金、设 备、先 进的生 产技术 和管 理经验等,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 产品。
三年级下册科学三单元
第10课《空气有质量吗》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0《空气有质量 吗》人 教版( 2017) (共8张PPT)
固体、液体都有质量, 那么空气也有质量吗?
空气有质量吗
怎样验证我们的推测?
估测皮球内空气的质量
1.让没有充气的 皮球和一杯沙子 平衡
2.把皮球打足气 再放入托盘中
3.往右侧天平放入一些 豆子,使杠杆天平恢复 平衡状态
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
使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2.将游码归零(标尺左端0点上),然后 调节两端的调节螺母,直至指针静止时对 准刻度盘的中间刻度。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 4.用镊子夹取砝码,轻放入盘中。根据称 量物的预估质量,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 加质量小的砝码。 5.当增减砝码直到质量最小的砝码也不能 使天平平衡时,就移动游码直至指针再次 指在刻度盘的中间刻度上。称量物体的质 量就是砝码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
拓展与应用
伽利略发现空气有质量
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 利略(1564—1642).他把一个空瓶(里面有正 常气压的空气)密封起来,放在天平上,让它与 一堆沙子平衡。然后,用打气筒往这个瓶子注入 更多的空气,并再次密封起来。当他把这个瓶子 再放回天平时,发现瓶子比那堆沙子重。伽利略 由此推断空气是有质量的。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整理1.①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②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③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④不同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情况。
2.①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温度下降,热量减少;物体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②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
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热量减少。
③水的沸腾温度是100℃4.①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②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不变)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③冰在融化过程中,热量增加。
④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5. (看不见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看的见的)水。
6.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②加热、风吹等能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需要的条件是受冷(温度低于0℃)④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需要的条件是受热(温度高于0℃)7.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币会出现很多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冷的玻璃杯而凝结成了小水珠。
8.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9.①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②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0.温度计的读法和写法:零下6℃可以写成-6℃-6℃读为零下6摄氏度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读为25摄氏度11.常用的温度计12.温度计的构造13.温度计的刻度和正确读法14.冰与水的维恩图15.常见的六种水的形态的转化1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 动物特征:有的有毛发,有的有羽毛,有的有鳞片,有的没有腿等。
-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 植物特点:有的有根、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生长繁殖等。
第二单元:生活物质与能源- 生活物质:空气、水、土壤、光、能量等。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可溶解物质,可以变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 空气的特点:透明无色,可以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
-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等。
第三单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食物链:植物是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是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等。
- 相互依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存,保持生态平衡。
-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创建美丽的家园。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发生明显变化。
- 溶液的制备: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第五单元:力与运动-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
- 安全意识:运动中要保持安全,注意力的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第六单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降低浪费。
- 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回收利用,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七单元:天气和季节- 四季变化: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穿着、饮食、外出活动等产生影响。
第八单元:太阳系和月亮-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一些卫星组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专题3 固体与液体专项复习〔单元活动框架〕认识固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多种方法比较固体的体积。
认识液体【专项练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固体有确定的、和。
2.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3.液体没有固定的,但有确定的和。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
5.固体混合前后的大小不变。
6.我们把像盐这样的固体放到水里,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
把固体浮在水面上或沉入水底,称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1.盐能溶解在水里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2.沙子会流动,所以沙子是液体。
()3.100毫升的水可以溶解同样多的盐和糖。
()4.体积相同的两种液体,它们质量也不相同。
()5.同一件物体,在不同地方,质量不变,重量可能会改变。
()6.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它们质量相同。
()7.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4分)1.不能加快固体溶解速度的办法是()。
A.加水B.加温C.弄碎2.液体没有确定的()。
A.体积B.形状C.质量3.()不属于空气的性质。
A.可流动B.有形状C.有质量4.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会改变()。
A.形状B.质量C.体积5.下列物质不能流动的是()。
A.空气B.水C.石头6.不能将木屑和铁屑分离出来的是()。
A.磁铁吸B.用火烧C.加入水中四、分类(10分)①石块②牛奶③纸片④空气⑤醋⑥木块⑦食盐⑧沙子⑨红糖⑩水蒸气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每题6分,共24分)1.固体和液体各自特点是什么?它们区别是什么?2.黄豆.绿豆和玉米粉如何分离?红糖和沙子又如何分离?3.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塘,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4.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分离水中的不溶物和溶解物?六、实验探究(共34分)1.探究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试题2苏教版(完整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等都是固体。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
3、面糊、牙膏是(),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
5、固体混合前后()不变,()改变。
6、固体在水中有()和()现象。
7、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
8、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等。
9、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米与水的分离)、()(泥沙与水的分离)、()(水与盐的分离)。
13、像()、()、()、()等物体是液体。
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都(),都()。
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水、油)。
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
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
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