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比较分析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及其成因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比较【摘要】由于历史基础差异和文化价值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许多的不同。
本文论述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并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及其成因,形成系统性认识。
【关键词】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比较【正文】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差异表现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东方和西方两种主要的模式。
而西方以美国为主,东方以日本为主。
美国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状况下形成的,注重制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而日本模式则是资本主义灵活大生产状况下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的合作关系,服从集体,强调员工培训。
具体而言如下:美国:1.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其次,以详细的职位分析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企业经营的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考评、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都提供了的依据;第三,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最后,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
2.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分析,即从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裁人五个环节分析。
首先美国企业选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职务分析为基础的自由雇佣制;其次,美国企业用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竞争机制;第三,美国企业育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社会为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第四,美国企业留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为基础的职位工资制度;最后,美国企业裁人制度是以工作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员工优留劣汰制度,实行员工优留劣汰制度;比较自由,市场导向;以企业战略,职务分析与业绩考评为依据。
日本:1.日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明显的特点是所谓“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
它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终身雇佣制起到巩固作用。
2.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特有的流程。
美日人力资源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美国和日本人力资源分析比较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在这场竞争和挑战面前,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日本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放文化的典型,由于文化不同,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两个极端。
所以通过日美比较,可以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认识。
美国HR管理特点:(一)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
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
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二)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美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
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有了科学的依据。
而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用。
这也是美国主要商业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避免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强化培训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出去培训,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
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四)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配置的方式、管理的手段、使用的原则、激励的措施四方面进行比较。
(一)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美国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日本则主要依靠内部培训。
美国企业具有组织上的开放性,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作为需求方的企业,几乎任何时候所需任何人才,都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规范的程序招聘,或通过有目标的市场竞争,从其他企业“移植”;企业过剩的人员,流向劳动力市场。
作为供给方的劳动者,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职业,即使从业后对自己潜能有了新的认识,或有了更理想的工作,也会从容迁移。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简单的短期供求关系,没有过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岗位最优化匹配;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不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日本企业的职工,有70%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超过10年,而相应的数字,美国是37%。
日本企业具有用人上的相对封闭性,内部培训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方式。
认为,高素质的员工,只要经过培训,就能胜任所有工作。
所以,在聘用员工时,特别强调基本素质,不着重个人具体技能。
由于重素质而轻技能,在培训员工上要花很大功夫,日本企业在职工培训上的投入是美国企业的25倍。
培训时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协调关系等“软知识”和“软技能”。
它的一个特点是,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才能发挥作用,一旦离开就会失去,没有市场价值。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就业稳定性增强,员工不愿离开熟悉的企业,企业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培养的员工,这有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缺点是增加了培训费用,阻滞了员工的流动,难以实现社会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美国实现了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日本则具有情感式色彩。
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重视刚性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对常出现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比较分析
教 育培 训 时我 国 的 启 示 :
关键 词 : 日企业 ; 美 人力资源; 教育培训 ; 业管理 企
中 图 分 类 号 :2 2 2 F7.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最 出色的成绩 ( xe ec M sB a y f i ) 个人必须受到尊重和每 E c l ne ut e Wa o L e 。 l f
维普资讯
科技慵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7)8 014 0 10 — 0 3 2 0 2 ~ 9 — 2
S I E H I I R A I ND V L P E T& E O O Y C - C " M TO E E O M N T NO C N M
费. 而且还 闪员工素质 的提 高而多付 5 l%的1 资 , 员工给 企业的 %一 5 二 但
回报却提高 了 2 %。 5
注重刚队。 才 l 队的意义在于 . I 个人与l 队相 比较 , 羽 _ 更要重视团队的作用和 人际关系的协调 , 个人只是作为某 个团队或集体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 分来 看待 , 其作用与价值必须通 过 队 目标利益的实现而获得实现 。
解公 司的历 史及经 营策略 . 明了有关的工作程序及相关 的工作 要求 。严
格而系统的培训只不过是今后继 续培训的开始 , 司教育巾心经 常把大 公
量资料分发到现场 .让第一线的人员学 习, 均每周将 l 种不同的产品 平 O 列入新的学习汁划 , 在岗期间大致还要 花 1%的时间用于学习。 5 此外 . 它
丰富的具有挑战的管理实践 , 赢得了学院派的掌声。
一
还设有 中层 干部管理学 校和中层经理 , 高级经理学 校 . 始终 以培 训作为
提升_ T作的基础。
美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_孙艳丽
282《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月(中)总第449期孙艳丽美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摘 要] 文章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企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指出两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近年来美、日两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的变化,以期能对国内企业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企业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美国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成功的象征,许多日本企业都纷纷学习该模式;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企业管理方式逐渐显示出强大竞争力,特别是在制造业对美国同行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日本模式成为众多企业效仿的对象。
90年代初,美日两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形势发生了逆转,受经济泡沫和危机的困扰,日本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绩效大幅度下滑,相反,美国高科技企业则在国际舞台上高唱凯歌,这又迫使日本企业对其模式进行反思,回过头来重新学习美国企业,以图建立一个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美日两国企业都在寻找各自的不足,借鉴对方的长处。
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强大竞争,有必要分析和借鉴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1.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2.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管理上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公司高度的专业化管理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都有科学的依据。
专业化的管理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用。
3.强化培训。
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培训。
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培、在职学习,以及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
关于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关于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在这场竞争和挑战面前,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日本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典型,由于文化不同,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两个极端。
所以通过日美比较,可以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认识。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比较1.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很高,强调制度管人,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属于管理技术型。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依赖性很强,需要什么样的人,通过市场招聘、筛选,甚至不惜挖别的企业“墙角”;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去安排就业。
这样,雇主和雇员之间就是一种直截了当和相当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员工流动性很大,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
(2)以详细职业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极为细腻,全国各行各业约有20000多种职称。
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总计达数百种之多,美国的这种职业分工的基础是详细的职务分析。
明确和详细的职业分工对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客观地评定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依据地制定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有目标地发放奖金,合理地从事职务提升,评级提级等打下了基础。
而且在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3)人才晋升的跳跃性和物质激励。
美国公司管理阶层注重个人表现,不搞论资排辈,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
人才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而不是工作年限。
新职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而不必论资排辈地“熬年头”。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 :人 力资源管理模 式; 乡镇 企业 ;启示
引言
“ 人力资源” 一词是 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 ・ 德鲁 克于 1 9 5 4 年 在其 《 管理的实践》 一书中提 出的 ,作 为组织 重要 资源 之一 的人 力 资 源引起 了组织越来越高 的重视 ,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 已成为组织
白 ; 美 日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模 式 比较 及 对 中 国 乡镇 企 业 的 日 、
庞景之
袁小辉
向梦斌
徐歆乐
摘
要 :人 力 资 源 管理 模 式在 当今 世 界 上 并不 是 独 一 无二 的 , 它会 因 为 国 家 、 民族 、企 业 的 不 同 而 产 生 差 异 。 美 国 与 日本 的人 力 资 源
1 .2 日本 人 力 2 .1在人员的招聘和录用上 ,以毕业 生的选拔 为主 ,聘用 中等
人 才
1 .1 .2在 培 训 开发 方 面 ,美 国企 业 非 常 重 视 员 工 培 训 ,主 要 通 过 社会 教育机构培训 由于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发达 ,美国企业 的员工 培训工作大都是 由 企业 外部的社会教育机构完成的企业 实行专业 化的人 才培训制度 ,任 职 之前 的培训 与在职的培训 并重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 手段 ,借助先进 的培 训设施 和社会化的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 专业 知识 和技 能培训 。 1 .1 .3在管理制度上 ,美 国的人力 资源管理 具有制 度化 、专业 化 和 员 工 提 升 迅 速 的 特 点 美 国的人力 资源管理实际上是从科 学管理 之父泰勒 的科学管理基 础 之上发展 而来 的 ,因此 非常注重理性 和制度化企业 的工作 岗位都有详 细 的职 位分 析 ,如很 多企业都会对 工作 岗位设计 工作 岗位要求矩阵 ,对 工 作 岗位 的职责以及人员素 质都有 明确 的要求 。另外 ,美 国的企业非常 注 重员工 的个人能力 ,新员工 只要在企业做 出较大 的成绩 ,就能得到快速 提升 ,不会像 日本 企业论 资排辈 只要员工有贡献就能得到 奖励和迅速 提 拔 ,增加 了企业对外部人 才的吸引力 ,强化 了员工 的竞争 意识 ,能让员 工 充 分 在 工 作 中发 挥 自己 的才 能 和优 势 。 _ 3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由于历史基础差异和文化价值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许多的不同。
本文论述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并进行比较,形成系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借鉴激励机制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1.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企业和个人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从市场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劳动者也可以按照意愿自由择业或辞职,人力资源配置灵活。
这种方式有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灵活地实现个人与岗位的最优化配置,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任意就业的政策造成短期行为现象严重,员工流动比较频繁,打乱了企业的长期培训计划,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日本企业推行稳定的雇佣政策,对于员工的培训及政策的制定有一个长期的计划。
在选人方面非常严格谨慎,重视基本素质,即可开发性。
重视员工培训,实行以能力开发为目标的企业内部培训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分时期进行系统培训。
这有利于提高日本员工的素质、技术水平及知识的积累,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然而这也增加了培训费用,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长期雇佣制度阻碍人才在全社会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美国企业在管理上实现制度化和专业化管理,职务分工明确细腻,岗位专业性要求高。
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考评、工资的制度,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提供了依据。
然而,高度专业化不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形成。
日本企业一方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大部分企业实行年工序列制,另一方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情感沟通。
9.美日比较5.28
7. 劳资关系 美国:1)行业工会;2)对抗型劳资关系。 日本:1)企业内工会;2)协作型劳资关系 8.职务分工 美国: 职务分工细腻,角色定位清晰,工作说明书为依据。 日本: 职务分工模糊,角色定位不明显,工作内容丰富。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5. 薪酬
美国: 1)职务工资制,同工同酬;2)个人业绩决定奖金高低,蓝领一般只有 计时工资,没有奖金。 日本: 1)结构工资制,考虑年龄、工龄、能力、家庭情况等;2)奖金只与部 门集体业绩挂钩,对蓝领、白领一视同仁。
6. 福利 美国: 1)依法定福利为主;2)内部福利差距较大,高层人员特种福利多。 日本: 1)福利制度比较完善,法定外福利多,如家属扶养补贴、公司旅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1. 招聘
美国:1)按职位内容与工作需要招聘;2)应届毕业生与市场范围招聘;3)不 具有长期雇用的合同与惯例。 日本:1)不按职位内容招聘;2)以应届毕业生招聘为主;3)具有长期雇用的 意向。
2. 培训
美国:1)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即专才培训;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日本:1)不但注重技能,也注重价值观、“忠孝意识”和企业文化;2)以企业 内教育计划为主,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也注重用工作轮换方式培养多能工 和综合管理者。
《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的研究:
A型组织 J型组织 长期或终身雇佣 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 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既明确又启发的控制 集体研究决策过程 集体负责 整体观念,平等相待
雇用制度
考评与晋升
短期雇用
迅速的评价和升级 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明确的控制 个人决策过程 个人负责 局部关系
美、德、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4、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工关系。
6、模糊的职务设计和人与职务的双向开发。
缺点:1、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2、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容易被埋没,难以得到重用。
3、终身雇佣制限制员工视野及其创造性。
4、由于文化问题,造成女性人力资源被忽略。
5、官僚主义横行。
6、人力资源的利用缺乏规章制度可循。
二、1.人力资源配置上2.人力资源管理上3.人力资源使用上4.人力资源鼓励上优点:1.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岗位最优化匹配。
2.工作内容简化,易胜任,即使出现人员"空穴",也能很快填充,而且简化的工作内容也易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制度,摆脱经验型管理的限制。
3.拓宽了人才选择面,增加了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强化了竞争机制,创造了能人脱颖而出的时机。
4.企业景气的时候不用考虑对员工有额外的支付,减少了开展本钱。
缺点:员工只有37%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超过10年。
2.缺点是员工自我协调和应变能力下降,不利于通才的培养形成。
4.缺点是如遇经济不景气,企业无法说服员工通过减少.工资、降低本钱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只能解雇员工去除剩余的生产能力,导致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形成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三、德国1、员工招录和使用方面,德国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严,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必须完全符合岗位要求的条件,并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才被企业聘用,决不迁就或降低标准。
2、员工考核与晋升方面3、员工培训方面,德国政府将员工教育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实行所谓的“双轨制〞“再教育〞,包括为适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的进修教育;为提高职务进行的晋升教育;为调整岗位、行业而进行的改行教育;为适应特殊工作而进行的特殊教育;也有为提高文化水平的短期培训教育。
这些培训形式多样,有的在企业内进行,有的是假设干企业联合进行,有的委托学校代培。
这一切对培养高素质的员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工资和奖励方面5、保险与福利方面6、劳资关系方面优点:1.工作岗位要求严格,不迁就,职能明确。
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往往受到其国情、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典型代表,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雇佣方面,美国企业更加注重招聘和选择,通常对员工进行面试和测试,以确保雇佣的员工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技能。
薪酬方面,美国采取绩效工资制度,即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美国还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职业发展计划,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职业发展。
其次是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日本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社会,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和员工忠诚度。
在雇佣方面,日本企业注重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通常采用一次性录用,即大学毕业生入职后长期任用的方式。
薪酬方面,日本采取固定工资制度,并提供一系列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年金制度等,以确保员工的福利和安全。
此外,日本企业也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员工参加内部培训活动和分配到不同部门锻炼,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
最后是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政策导向和文化影响较大。
在雇佣方面,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用工合同制度,以确保雇佣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薪酬方面,中国企业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制度,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挂钩,同时也注重提供一些福利待遇,如商业保险、住房补贴等。
此外,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员工培训和发展机制,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计划和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其国情、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各有其特点。
美国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招聘和选择、绩效工资和员工发展;日本强调团队合作和员工忠诚度,注重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和固定工资制度;中国注重政策导向和文化影响,采用用工合同制度、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员工培训发展等模式。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doc)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摘要】?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由物资资源的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将成为企业的关键性资源?,人才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
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是各国、各类企业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配备合适的人员、从事合理的工作设计、改进工作制和工作报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机械式组织结构的典型?,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有机式组织结构管理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在决定因素?,再结合我国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导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具备的特点。
希望此文能对中国乡镇企业管理能有所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舍弃表象因素?,对“黑箱”进行解构?,揭示不同管理模式的最终决定因素?,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规律?,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化研究的突破点。
本文试图采取“先归纳、后演绎”的方法?,对东方的日本企业和西方的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先归纳探究其模式产生的根源?,再从中国乡镇企业这一特定对象所面临的输入因素出发?,演绎推导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输出特征。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比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管理的手段、使用的原则、激励的措施四方面?,进行概括和描述。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这里谈到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至今仍是美国企业显着特征?,它是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1??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
美国企业具有组织上的开放性?,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作为需求方的企业?,几乎任何时候所需任何人才?,都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规范的程序招聘?,或通过有目标的市场竞争?,从其他企业“移植”?,企业过剩的人员?,流向劳动力市场。
关于美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分析比较——以美国IBM和日本松下为案例
企 业 文 化
关于美 日企业人 力资源 培训模式 的分析 比较
鉴 意义 。
关键 词 :人 力 资源 培训 个人 主 义
团队精 神 以人 为本
2世 纪 ,人 类 进入 了 一个 以知识 为 主宰 的全 新经 济 时代 ,越 1 来 越 多 的 企 业开 始认 识 到 ,人才 不 仅仅 是 组 织运 作过 程 中 不可 或 缺 的生 产 要 素 , 同时也 是 最 具升 值 潜 力 的资 源 。对企 业 而 言 ,人 力 资 源 培 训 就是 对 人力 资源 这一 核 心 资源 进 行开 发 的投 入 ,较 之 其 他 投 入 ,这种 投 入 更 能给 企业 带 来 丰厚 的 回报 ,而且 具 有综 合
大 陆 ” 的移 民 ,多 数 是 欧 洲 的 弱势 群 体 ,面 对 当 时社 会 等 级 森 严 、财 富分 配 不公 、宗 教歧 视 严重 的欧 洲社 会 ,当他们 来 到 还是 殖 民 地 的美 国时 ,对 政 治平 等 的 渴求 就格 外 强 烈 ,从 而 自发 地落
实 了 民主 和平 等的 观念 。
性 和长远 性 。
语 言 , 以及 生 活 习惯 的差 异 ,在 生活 中为 了更 好 地交 流 和 沟通 ,
习惯于借助协议 、合同等方式巩固彼 此的信任关系,一旦有了矛
盾和 冲撞 ,即诉 诸于 法律 ,从 而形成 了理 性 、法治 的传 统 。 2 日本 的历 史地 理背 景下 的文 化特 征 、 (1)日 国土狭窄 ,人 口众 多 ,且 自古 以来 多 台风 、地震 ,并 本 时 常受到火 山等 自 然灾 害的影响 ,恶劣的生态环境 ,以及人 口的集 中 聚居 ,使得 日 人在长期的生活中 ,形成了注重集体主义的观念。 本 ( )日本 的民族成 分较 为单 一 ,在漫 长 的历史 中 ,人们 通过 2 长期 的共 同生 活 ,形 成 了共 同 的语 言 和文字 ,以及共 同的信仰 和生 活 习惯 ,这 使得 日本 国 民的 思维 方式 和心 理 定 向具有 较 强 的 同质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民营企业包括非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民营经济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达65%,今后五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3/4。
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民营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将在10年内消亡,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9年。
是什么原因导致民营企业如此短寿?从短期来看是产品问题、市场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则是人的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落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实际情况,探索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之路。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彼得·德鲁克认为人是企业里具有其它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
但那个时候,技术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超过人力资本的贡献,因此人力资源概念没有得到企业界的关注。
近十几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掀起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潮,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瑞克斯、托勒和马丁内斯等人指出,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不尽相同的方面。
接下来我们以国外最典型的美国和日本的模式为代表,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得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
1.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高度市场化和制度化,人力资源的吸收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注重优秀人才的提拔,但劳资关系是对抗性的。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简单的短期供求关系,没有过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
中、日、美人力资源开发比较
中、日、美人力资源开发比较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只有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社会经济才会迅速发展,并在世界经济的角逐中获胜。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一切资源更为根本的资源,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首要要素。
一、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高素质的人口有利于规模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一方面,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相应人力资源得以形成的基础。
人口的增加可以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劳动力,众多的人口为在生产上建立有利的规模经济,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为经济发展供给足够且低廉的劳动力,为达到较高的经济产出水平等提供了必要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又会阻碍经济发展:一是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
马尔萨斯曾提出“低水平人口增长均衡的陷阱”,即由于人口增长快于产量增长,使得人均收入水平在较低水平上达到均衡。
二是人口过快增长会影响到教育和健康。
一般家庭规模越大,孩子平均教育程度越低,孩子的健康水平也越差。
从人口增长与公共教育来看,人口增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在学生的人均经费上。
人口增长会降低政府用于教育费用的人均水平,从而会引起教育质量的降低。
三是人口增长会加重环境污染。
鉴于人口增加对经济发展的两方面作用,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与发展相协调。
2.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能动的智力资源,其使用过程是伴随着知识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一系列自我丰富、强化和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本的增强会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系数发生变化,因而人力资本会带来投资的高回报,是一种高增值性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专门研究了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问题,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他曾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对1900年——1957年间物质资本的收益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行了周密的研究,证明了美国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比物质资本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要大得多。
美日的人力资源利弊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美日的人力资源利弊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方晟 何柳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两个典范。
在文化内核,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管理制度化程度,晋升标准,薪酬制度,劳资关系的表现和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几个方面,两总模式都各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借鉴美,日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各类企业的特点,有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 美日人力资源 利弊 比较 借鉴 1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1.1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人力资源配置上,美国企业对劳动力市场依赖很强,日本企业对劳动力市场依赖很弱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对分配社会上的劳动力资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依赖性很强。
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到市场上登广告,通过规范的招聘选择程序,聘用什么样的人。
或者通过有目标的市场竞争,从其他企业“移植”。
对不需要的人,则几乎是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重新安排就业和去向。
雇员的兴趣和特长如果发生变化,或者发现了更理想的就业机会,也会毫不犹豫地另谋高就。
在企业中,雇主和雇员之间是直接和短期的买卖关系,没有过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
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个人岗位的最优配置。
日本的劳动力市场不发达,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依赖性要比美国企业低得多。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日本企业员工的就业非常稳定,更换工作的人数很少。
职工一旦进入公司,只要不违法或不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只要公司不破产,他基本能在公司或关联公司一直干到退休.第二,市场对更换工作的人相当歧视。
中途更换工作的人,工资平均要损失一半,退休金要损失三分之一,所以员工一般不愿意更换工作。
同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大量培训后也不愿意员工离开企业。
即使是经济不景气,日本企业也不轻易解雇工人。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interrupt me.
人力资源配置比较
薪酬与劳动关系比较
人力资源使用比较
人力资源激励比较
人力资源建设比较
美、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02
美国企业(A组织)
依靠外部劳动力市场 相对开放性 对外亲和性和非歧视性—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日本:道义论。日本人认为合约对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不大,反而“道义”对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所以他们不向美国那么重视合约。正因为他们更多的依赖道义,所以在日本的公司中,职位与职位间的权责并不是很明确。
契约论和道义论
01
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
02
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
03
以优秀员工创造管理名牌
日本企业(J组织)
依靠组织内部人员 相对封闭性 对外孤立性,都要从基层干起
01
人力资源配置
年功序列制 员工工龄越长,工资越高 对核心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 员工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工作动力
J组织
A组织
薪酬市场化决定机制 岗位等级工资制 劳动关系实行短期雇佣制 员工以合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为工作动力
03
人力资源鱼缸理论
建议
根据新创的鱼缸理论,为了使鱼健康地成长不但要使鱼缸里的水能提供充分的养料(这就需要社会能够提供优秀的人才给企业),而且鱼自身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水分,并且及时与外界进行水分的交换(企业要利用好已有的人才,还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淘汰无用人才)。 中国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起步阶段,因此可以直接借鉴以上建议,以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日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比较分析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以美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培训为视角论述了美日两国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对中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标签: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启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实质又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才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拥有难以复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其最好的体现和载体就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产生到发展,从借鉴到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分析美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不同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培训的比较分析(一)教育培训理念的比较在教育培训的理念上,美国人提倡“学无止境”。
据调查,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四年后已有50%陈旧过时,到第10年就完全陈旧。
因此,企业员工只有加强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新员工通过培训,能够适应新环境,尽快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老员工通过培训,可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
美国企业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从总裁到普通员工,大家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教育培训以接受新鲜有用的知识。
教育培训贯穿于员工在本企业工作过程的始终。
员工一进入企业就要接受学习和培训,踏上不同的岗位或者被提升到新的职务也都要进行相关培训,技术进步与新产品问世也都伴随着对员工的培训。
以IBM公司为例,它非常重视产品以及智力资源的更新,公司从最高管理者开始就重视员工的培训,每年都要拿出5億美元用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而系统的培训只不过是今后继续培训的开始。
IBM公司创建人老托马斯·沃森认为,高级管理部门应该把40%~50%的时间用在教育和鼓励员工方面。
在纽约市IBM教育中心入口处的石碑上,刻着“学无止境”这一IBM 的座右铭。
日本企业重视员工的集体智慧,比较注重员工融入团队的能力和团队的集体智慧,把“集体智慧和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把员工集体的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重视在职培训,建有完善的员工教育培训组织结构,无论是升级还是升职,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培训中,员工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协调管理等许多“软知识”和“软技能”。
日本大、中、小企业在员工特殊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分别是美国相应企业的3.6倍、4.3倍和3.2倍。
由于重视培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并且把个人的利益和感情融化和淹没到集团利益之中,这对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企业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比较美国公司注重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外培、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
但总体来说,美国企业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大公司每年花费在此培训上的费用比例都相当高。
日本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有现场教育、函授培训和自我启发式培训三种。
现场教育是由各工作现场的管理人员负责实施的,结合个人的特长和个性在现场的日常工作中进行的训练,也称在职教育。
函授培训是利用企业外部的社会教育机关进行职工教育的主要手段。
日本企业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并规定有函授学习资助条款。
自我启发式培训是指一些职工为了考取某种国家设立的专业学术、技术资格(职称)或社会公认的专员称号而开展的自学活动。
企业对这些培训形式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且规定有资助制度。
日本企业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在不同的培训形式中采用多样的培训方法,力求适应时代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教育培训基本内容的比较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上,美国注重个体培训,注重促进企业成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比如IBM要求从总裁到收发室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这些行为准则是必须尊重个人、必须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必须做出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从而逐渐形成了个人必须受到尊重和每个人都应有自己个性的工作氛围。
日本重视团体培训。
日本企业在培训理念上就注重集聚员工的集体智慧,强调集体主义观念。
其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培养企业精神。
对刚进入企业的新职工,企业教育的重点是向他们灌输“企业精神”,培养他们对企业的感情、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作风。
第二,管理知识教育,主要是为员工能具备全面考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奠定基础。
第三,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
不同工种有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
(四)教育培训体系的比较在教育培训体系上,美国注重制度化培训。
制度化的培训体现在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上。
IBM高层的经理人员要参加由政府组织、布鲁金斯学院举办的经理研修班,还要参加一个为期两周的跨国公司经理培训课程。
从未来的经理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主要学习课程有会计、经济学、经理的职能、国际企业等一系列的课程,培训除自学外还包括定期的再教育。
日本重视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培训,主要是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讲究礼仪和遵纪守法的品质;注重人格的培养、注重员工的精神教育、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做法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
如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第二意义,认为缺乏应有的人格锻炼,就会在商业道义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培训差异的原因探析美日两国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方面之所以有上述不同,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植根于一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体制的。
二者的差异主要是基于两国历史传统、文化基础的不同。
(一)历史传统的差异美国受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自20世纪初以来,企业的技术分工日益精细严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操作逐渐规范化、有序化;技术研发和成果考核强调科学和定量的分析。
这些都使得员工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使得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各种资源的配置都具有市场化的特征。
劳动力的市场化供求模式导致人力资源流动频繁,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和解聘非常容易。
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前,几千年的农耕经济使得国人具有农耕民族典型的求稳的传统观念。
在历史上日本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他们先后学习中国的孔孟之道和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并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自然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他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主张先培养人,后做事。
(二)文化的差异美国一位企业家曾说过,美国在和日本的某些国际竞争中之所以失败,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不同,也就是说商场上的胜负可以看作是文化竞争的结果。
美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而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所以有着巨大的差异。
1.美国文化特征。
1)美国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
美国聚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种和民族的移民,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本民族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态度成为他们共同的准则。
2)西方的经济社会是以个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人们等级制度观念淡薄,不受上级权威的约束,民主意识强烈,强调人人平等,认为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以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为道德标准,个人为生存而努力,并承担相应的权利与责任。
西方的企业延续了这种理念,将尊重个人及发展个人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IBM在此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教育培训上,注重促进企业成员个人成长发展。
3)美国人信奉物质主义,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4)美国人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冒险、开拓以及创新精神,往往对现状不满,工作变动频繁。
2.日本文化特征。
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加以积极消化和创新是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日本文化是在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文化、佛教文化、西洋文化等形成的“混合文化”。
在日本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几个宗教。
由于这种信仰自由,使得日本完全可以将各种宗教中对人类发展有用的精华吸收为己有,并摒弃各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糟粕,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传统。
1)日本的文化来源于三个方面:神道、佛学、儒学。
其中,儒学对日本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儒家文化体系,等级观念重,注重上下级关系。
2)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人讲究谦恭礼让,忠诚守信,信奉团队精神,注重合作,集体决策,集体行动,深藏着求同的文化底蕴,向心力和凝聚力很强。
3)日本人重视长远打算规划,不会因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未来发展的长远利益,注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
4)日本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高,集团意识强,工作态度踏实,信奉从一而终,跳槽现象较少。
三、美日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培训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一)转变观念,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我国企业教育培训状况很不尽如人意。
企业教育培训的衰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不发达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对企业教育的各项支持,致使企业教育愈加衰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缺乏正确的员工培训观,认为员工的培训开发也是一种成本,能省则省。
目前的培训仅限于技术上的突击培训,还没有形成一个与企业未来相关联的全局的培训计划,对培训员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长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长一倍。
目前,专家估计每3年增长一倍。
因此,企业员工只有加强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所以,作为我国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把员工培训提上日程,并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
(二)注重创新,培训的手段和内容要灵活多样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关系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以最少的投入收到最高的回报,有效处理好培训的投资与回报问题,是每个企业领导层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培训手段和方法单一,主要采用的培训方法是讲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