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认识区域教案

合集下载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doc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doc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2—,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Z-O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而,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笫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笫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n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和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川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牛的牛活实际來分析区域,培养学牛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牛逐步养成口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牛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笫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人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木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认识区域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认识区域

认识区域单元创新学法表解一、区域及其类型(判断正误)(1)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2)区域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3)根据不同标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4)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文化区域。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提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对策: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联系(1)含义: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把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正确连线。

2.区域协调发展(1)现状与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于胸]命题视角(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分析演绎法学习1.区域的特征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3.厘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命题点全训(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1、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是不变的。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教具准备:课件、方向牌、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1、活动: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大家一起来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在刚才的活动中用到那些方向词?(前后左右)(请2人一起面对面做游戏)老师同样这么说,为什么他们做的不一样?(朝向不一样)小结:看来单单用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

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2、生活中还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词?(揭题,板书课题:东南西北)对于东南西北,你们已经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这么多,你们真爱学习,知识真丰富。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复习旧知前后左右,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学习新知东南西北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1、学习辨认方向:你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的?那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呢?(发方向牌:东)还有3个方向呢?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出示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齐读,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发方向牌:西北南)学生一起面向太阳(面向东)站立,边指边说,同桌互说。

2、活动巩固方向:活动一:指一指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辨认东南西北,接着老师报方向,你们能迅速地指出来吗?东,西。

南,北。

现在你们发现什么?(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板书)这是辨认方向的一个好方法。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学情分析
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过,但由于只要考到60分即可,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太重视,加上初三、高一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机会少,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是很陌生的。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讲解本节课内容时还是比较重视基础。从接触世界分区开始,讲解内容均是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概况—人文地理概况讲解,本次换一种方式,从中亚干旱的气候出发再将各要素串连在一起,希望做到讲解内容的同时,学生也知道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中亚的地形特征;
3.中亚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型及自然景观;
4.中亚的河流、湖泊。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中亚的地形资料,分析区域的地形特征;
2.以中亚的气候、地形等资料,分析中亚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解咸海面积减少的原因,明确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请同学观赏图片,总结中亚的气候特征,并提问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
观赏并回答。
从中亚干旱的气候出发,学习本节内容。
分析中亚地理位置干旱的原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并详细讲解中亚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知识。
听讲、思考、回答。
分析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同时学习的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由中亚干旱的气候,推出气候的类型和自然景观。
教学重点
(1)中亚的地理位置;
(2)中亚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分析;
(3)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中亚干旱的原因分析;中亚水文特征的分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自主学习、图示分析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程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操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收齐学生的校园示意图,把全班学生带回教室。 [ 设计意图 ] :为了后面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打下基础, 学生完成作品后, 事先不给于任何评价, 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只要说得合理即可, 特别是不能对方向的确定做任何评价, 以免和这节课 学习的生活中的方向混淆了。 三、方法运用 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检测 A 1、 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 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组的面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设计意图 ] :学生通过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关键是让学生明确生活和数学是息 息相关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来源于生活。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 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 别是哪一组? (2)刚才,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现在,我们 还是面向不同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 右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要想明确的表示方向我们要选择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向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活动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根据自身演示来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情境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准备:写有东西南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1)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么做的?把你好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呢?
游戏:老师喊口令,师生做动作。
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肩;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
学生站在教室中间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物体在什么方向。
各小组学生交流。
因为我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老师,从不同的位置看老师就有不同的方向。
学生交流。
先确定方向,再摆出建筑物。摆完后交流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摆法。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早晨,太阳在东方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
现在,老师来到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在你们组的哪个方向,并认真听同伴的发言,看看谁能发现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站的位置没有变,但老师为什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呢?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师:对了,方向是以一个方法为标准相比较而确定,以不同的标准相比较,就有不同的方向。如果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学楼为中心,谁能说说我们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教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教学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1)指标错误!(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温馨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二、区域的类型1.类型(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更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易错提醒]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涵,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

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

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教材P5活动]我国汉语划分为七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各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

要了解自己家乡属于哪一个方言区,关键是要确定自己家乡的位置。

北方方言区占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集中连成一片.其他六种方言区分布面积较小,且较分散,部分地区有方言混杂现象。

由于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

每个方言区就是一个均质区,该区的居民使用同一种方言。

古代人们由于受地形障碍或河流、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通常仅生活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即方言)。

区域的概念教案

区域的概念教案

区域的概念教案区域的概念教案一、引入:1. 引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区域的概念"。

2. 引发思考: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区域吗?3. 激发兴趣:到底什么是区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区域的概念呢?请大家一起来探究。

二、理论讲解:1. 定义区域: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某种特定特征的一片连续地区,可以根据特定特征的不同进行划分。

2. 区域划分的要素有哪些:地理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等。

3. 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可以按照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等多种方式进行划分。

三、实践活动:1. 活动导入: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思考,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有不同的区域。

2. 活动步骤:a) 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进行观察。

b)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可以根据地理条件、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进行划分。

c)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划分结果进行展示,并解释划分的依据和特征。

d) 教师对各组的划分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划分方法和区域特征。

四、知识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划分是因为什么原因呢?2.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区域划分是因为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条件,这些特点和条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

3. 拓展案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区域,分析该区域的特点和条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知识总结:1. 总结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某种特定特征的一片连续地区。

2. 总结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可以根据地理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等进行划分。

3. 总结区域的影响:区域的不同特点和条件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六、课堂练习:1. 练习题:选择题a) 以下哪个不是划分区域的要素?1. 地理要素2. 社会要素3. 经济发展要素4. 历史要素b) 下面哪个不是划分区域的方法?1. 自然条件2. 政治状况3. 地理要素4. 经济水平2. 答题解析:a) 选4。

第一单元--认识区域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区域教案

富宁一中高效课堂高一年级地理教案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主备:孔繁艳副备:王兴竹蒙绍能王钟【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区域的一般特征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⑵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区域的存在,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区域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⑵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⑶使学生了解区域间的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⑴区域的含义⑵区域的三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难点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区域的含义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提问: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补充干湿区的划分,200、400、800(秦岭—淮河)mm等降水量线)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教师小结并强调:⑴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方向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方向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指认其余三个方向。

预习设计:1.观察: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

3.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辨别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最先猜出来?“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

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

”师:对了,就是太阳。

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些什么作用呢?太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这节课我们就从太阳开始研究生活中的方向。

“第一单元位置”介绍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介绍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介绍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编排特点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研究表明: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边是左手,右边是右手。

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区分则要晚些,其中对左和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

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所以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在本册。

2.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提供丰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确定至少有三种形式:(1)以自身为中心的确定。

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

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

(2)以自然标志物为中心的确定。

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柜子的上面。

(3)以抽象的形式的确定。

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来进行。

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教案
举例解释:
-难点一:方位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使用一个转盘和指针来展示不同角度对应的方位。
-难点二:学生往往难以将现实世界中的三维空间方向关系简化为平面图上的二维表示,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克服。
-难点三:在包含多个建筑物和道路的平面图中,学生需要学会忽略非关键信息,专注于方向判断,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学生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具有思考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讨论的质量。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普遍反映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还有疑问。为此,我决定在课后设立答疑时间,方便学生随时向我请教。
-重点二: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指南针与地图方向进行对应,从而在实际中快速确定方向。
-重点三:学生需学会通过测量和计算方位角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如A点相对于B点是东南方向,角度为135度。
2.教学难点
-理解方位角的概念及其在平面图中的应用。
-将实际环境中的方向关系转换为平面图上的表示。
-在复杂平面图中准确识别和描述方向。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指南针的使用以及方位角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方向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够正确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

2. 学会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三、教学难点1. 方向的辨别和确定。

2. 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方向和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2. 指南针,每人一个。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方向场景,如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南方的炎热气候、北方的寒冷气候等,引导学生关注方向问题。

2. 探究新知(1)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a. 教师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观察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向四个方向,并大声说出方向名称。

c.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在家或学校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a. 教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如何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使用指南针的经验。

3. 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题,巩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识别。

(2)利用指南针,完成方向确定练习。

4. 总结评价(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观察家或学校周围的环境,找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与家长分享。

(2)使用指南针,确定家或学校周围的方向,并与家长交流。

七、板书设计1.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识别。

2. 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并学会了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相对位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相对位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东、南、西、北(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够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关系。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方向板或指南针。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它有四个基本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

这四个方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出门时要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目的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辨别这四个方向。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东、南、西、北的定义: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南是太阳最高时的方向,西是太阳落下的方向,北是与南相对的方向。

2. 示范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方向板或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方向板上有东、南、西、北的标识,我们只需要将方向板拿在手中,使标识与地面平行,就可以根据标识来确定方向。

指南针上有红色的指针,指针指向北,与指针相对的方向就是南,左边的方向是西,右边的方向是东。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方向板或指南针来确定教室内的东、南、西、北方向,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辨别方向: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根据模型或图片上的标识来确定方向,并说出与物体相对的方向。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已知的方向来确定未知方向。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讲解相对位置的概念:相对位置是指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A物体在B物体的东边,B物体在A物体的西边。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教案,并努力使之生动有趣。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34~35的例1和做一做,以及p36的习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方向辨别,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并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 能够运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向描述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关系。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地球仪、方向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布局,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基本方向的学习: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3. 方向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关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你家和你学校的位置关系。

答案:我家在学校的东边,学校在我家的西边。

2. 题目:找出你身边的物体,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答案:我身边的桌子在我的东边,椅子在我的西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方向描述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第一章:认识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如上、下、左、右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家庭、学校等。

第二章:方位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东、南、西、北等。

2. 培养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位词的认识。

2. 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方位词。

2. 难点:用方位词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认识方位词。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方位词。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方位词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家庭、学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宁一中高效课堂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主备:孔繁艳副备:王兴竹蒙绍能王钟
【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区域的一般特征
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⑵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区域的存在,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区域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⑵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⑶使学生了解区域间的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⑴区域的含义⑵区域的三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难点
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区域的含义
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
提问: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补充干湿区的划分,200、400、800(秦岭—淮河)mm等降水量线)
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
教师小结并强调:⑴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

⑵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界线多是模糊不清的,
有明确界线的如——行政区域的界线。

阅读知识窗:“区域的划分”
二、区域划分的指标
1、单一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知识拓展: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①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秦岭—淮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秦岭—淮河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是我国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⑤秦岭—淮河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的分界线
2、综合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
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三、划分区域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四、区域的类型
学生列举一些曾经学过的区域并对所列区域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
学生若列举不出,教师可提供一些区域,如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自然带、东亚、南亚、巴西高原、住宅区、商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港口腹地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1、均质区:
提问:什么叫均质区?学生回答:
提问:按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均质区又可细分为哪两类?
①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

如平原
区、高原区、气候区、温度带、干湿区域、植被区②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
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如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区
2、功能区:
提问:功能区的概念及其组成?
学生回答:
提问: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城市经济区、贸易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承转: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地球表面的空间有大小之分,即不同尺度的
区域——大尺度、中等尺度和小尺度
五、区域的空间尺度
阅读知识窗——“区域的空间尺度”,使学生了解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越粗略。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引导学生读图1—1—4“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大尺度的区域:
①东部经济地带(包括12个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②中部经济地带(包括9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③西部经济地带(包括10个省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2、中等尺度的区域:京津唐工业基地
3、小尺度的区域:上海市的浦东新区
活动:读图1—1—5——“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说说汉语有几大方言区,各区域空间大小是否相等,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生回答:①汉语有七大方言区②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③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
环境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区域之间的交流少。

六、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与区域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相一致。

引导学生读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提问:说出青藏高寒区各地理要素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水文:冰川广布②土壤:冻土③大气: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④动物: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⑤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⑥人口:由于太阳紫外线强,人的皮肤黝黑;由于气候寒冷,人们穿着藏袍提问:青藏高原地区的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两个字?高寒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注意: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例如,我国水田农业内并不全部都是水田,也存在一些旱地,但是以水田为主
3、开放性:
引导学生读图1—1—7“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
教师归纳: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阅读知识窗——“经济全球化”
提问: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区域的哪个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教师补充: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提问: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主力与载体及其表现分别是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科技发展改进了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全球经济紧密联系起来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力与载体
③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互动探究〗
注意:师生、生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教师有的放矢的重点启发、解惑、指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合作,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如何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
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2、讨论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举出相关实例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其他区域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因而他与其他区域之间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区域开放性特点存在的条件。

区域的开放性表现为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系。

3:读图1—1—8“海南岛的地理位置”,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处在南海的西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4:读图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联系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海岸平原带面积狭窄,植物茂盛,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局限。

矿产种类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堂达标〗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
2.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D )
A.城市经济区B.浦东新区C.京津唐工业基地D.方言区④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C )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
4.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综合性
〖质疑反思〗
引导学生大胆提高,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尽量让学生谈收获、感受,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1、让学生进一步反应还不理解的知识点 2、反思、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