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利之大运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守敬介绍
• “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的郭守敬是河北人。1262年, 风华正茂的郭守敬被荐举给正被漕运之事烦扰的元世祖忽 必烈,提出了“兴修华北水利六事”,迅速受到了赞赏和 重用。30年后,郭守敬发现白浮泉时,已是62岁须发皆白 的老人,官至河工的最高级别——都水监。 • 30年间,郭守敬提出了以海平面为零点的海拔标准概念— —这早于德国大数学家高斯560余年;他还通过数百次测 量,结合历史资料,推算出一年的长度约为365.2425天, 这个数据和现在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同,但却比后者早了 三个世纪。由郭守敬主编的《授时历》从1281年一直沿用 到明末,历时360多年。
调节水源工程示例二:南旺分水 白英 8年 江北都江堰
• 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会通河)的 水源分配枢纽。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 开会通河,利用汶河上的堽城坝,引汶水 经洸河至济宁会源闸入运河向南北分流。 因济宁以北地势稍高,分水不畅,影响京 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 会通河道450 余里,淤塞1/3
附属工程
• 与运河相关的附属工程有码头、桥梁及其他调节水源的工 程。 • 运河附属工程数量最多、工作最大的是调节水源工程。运 河是以水为载体,水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运河作用的发挥。 枯水季节,需要从沿岸的河流、湖泊调水补充水源。洪水 泛滥,周围河流、湖泊的洪水冲击运河河堤,堵塞河道。 为调节运河的水源,在运河使用时期在运河上修建了大量 的堤坝、闸口、水柜及其他调水工程。
• 明代永乐九年(1411), 采用汶上老人白英 的建议在堽城坝下游另建戴村坝,引汶水 由南旺引水渠至会通河最高点南旺向两面 分流,作为济运的主要水源。成化年间于 分水口南北建闸控制,使合理分配水量。弘 治年间,完全代替了堽城分水枢纽。会通河 经汶水调济后,又沿途接纳泉水及溪流, 使全线用水基本得以保障。 • 戴村坝 高于河槽4米、全长437.5 米

调节水源工程示例一:四河济运

所谓四河济运指引“汶、泗、洸、府”四水汇集至济宁 流入运河,以解决南北通航用水。元代初年济宁的地方官 华辅国利用东晋至隋唐时期的水利工程,在汶河、泗河上 建设一系列的斗门、水闸,形成四河济运的基本框架,郭 守敬查勘河道时了解此情况,认为可利用“四水济运”来 解决运河通航用水问题。
主要组成河段--邗沟 伍子胥 一年 150km
•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下令 于长江北岸的蜀冈(今江苏扬州市北五里)上筑邗城,同 时,在邗城向北开凿一条运河,引长江水北流入淮水。全 长185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从淮安河下镇的末口直达邗城 的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邗沟。
运河的现状
•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运 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多年来,各级政府和 部门不断投人巨大财力和人力对运河进行扩建。例 如1988年,完成了苏北运河徐州—扬州段404公里 的扩建工程,达到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标准。1995 年,京杭运河又被列为国家内河航运两横一纵两网 的发展规划。1997年底,江苏省境内208公里(即苏 南运河)的建设任务顺利完成。2000年,山东济宁 至台儿庄段,68公里三级航道扩建工程正式通航。 2003年,断流百年的运河通州段也重新通航。目前, 通航里程883公里。 • 2004年,京杭大运河经过5次大规模整治后,承担 了华东地区大部分电煤运输任务,是世界上最繁忙 的运输航道之一。
沿河的码头、桥梁

码头主要是船只停泊和货物装卸地,也是货物集散地。 码头一般依城镇而建,许多城镇也因为码头而繁荣。也有 一些码头随着运河的废弃而衰落,河岸的城镇也因此发展 缓慢,如山东阳谷的张秋镇、七级镇等,河岸的码头今天 埋在地下一两米深。 桥梁是运河两岸交通的枢纽。据文献记载,元、明、 清三代在运河上架设了数以百计的桥梁。如元代在通惠河 上修建桥梁156座,在临清至彭城《今江苏徐州)的700里河 道,修建小桥98座、大桥58座等。
• 京杭大运河的修凿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时间,北起北平, 南迄杭州,纵贯冀、鲁、苏、浙,沟通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时 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一座历史的 丰碑,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 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
• 京杭大运河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 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 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 (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 比有“运河之王”的土库曼运河长400多公 里,比这几条运河的开凿时间早2000多年。
流域图
现在大运河组成
• 大运河分为7段: • • • • • • 北京市区至通县段称通惠河; 通县至天津段称北运河; 天津至山东临清段称南运河; 临清至台儿庄段称鲁运河; 台儿庄至清江段称中运河; 清江至扬州段称里运河;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京杭大运河篇


2011-04-7
京杭大运河
现代运河船闸(宿迁)
• 长城与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 所刻画的两条有形的线。 • 如果说长城以其屏蔽功能保卫着农耕文明 的平安,那么运河则以其交通功能为古代 文明注入勃勃生机。 • 如果说长城体现了华夏民族坚韧的“守” 的性格,那么大运河涌动的则是“开放和 交流”的特质。
明代Leabharlann Baidu通河
• 为节制用水和保持航行水深,河上建通航 闸,元代有30余座,明清有40余座,所以会 通河又有“闸漕”之名。闸旁一般修有月 河,河上根据需要还建有拦河坝、滚水坝。 运河旁还有引水闸、泄水闸多处。清末, 漕运逐渐废弃,只有济宁以南湖区尚可通 航。
主要组成河段--通惠河
• 通惠河是元代京杭运河最北端与北京城中经过的 一段。由水利专家郭守敬元二十八年(1291年)提 出建,元三十年(1293年)秋建成。运河全长160 余里,上游以昌平白浮诸泉为源,沿西山麓修建 60余里的白浮瓮山河,引导沿途山溪泉水汇集到 瓮山泊(今昆明湖),作为水源调节水库。以下沿 今长河流至城内积水潭,作为运河终点码头。积 水潭以下行船路线沿今南河沿大街、正义路,东 南出城入通惠河至通州,接北运河。其源头昌平 白浮诸泉原汇流至沙河,属潮白河流域,此工程 将其引入高梁河,实为跨流域调水。
调节水源工程示例三:水柜
• 设“水柜”,源自宋礼和白英,其目地主要是为了储蓄水 源,在枯水季节补充运河用水。明清两代设臵的水柜主要 有北五湖和南四湖。 • 明永乐年间济宁以北形成了马场、南旺、蜀山、马踏、安 山5个水柜,这就是北五湖。在明代北五湖的总面积约450 余平方公里。 • 南四湖形成较晚,大约于明代以后,指的是昭阳湖、微山 湖、独山湖、南阳湖。清乾隆年间测得四湖面积约2055平 方公里。
• (6)大业四年(608年),为了加强北部边防的需要,隋炀帝下令征调 民工100多万,开永济渠,全长1000余公里:南接黄河,北通涿郡(今 北京南)。 • (7)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 长江水,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杭州),全长400公里。至此,这 条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全线工程告成,第一次沟通了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水 上交通网。 • (8)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王朝采纳郭守敬和马之贞的建议, 委兵部尚书李处異开凿济州南鲁桥至东平安山的济州河,这一年八月, 河凿成,全长一百五十里。 • (9)元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命礼部尚书张礼孙、兵部尚书 李处異等开凿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止于临清御河的会通河,全长二 百六十余里,此年六月工程完工。 • (10)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王朝又在大都和通州之间开挖了 总长160余里的通惠河。至此,北起今日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全 线贯通。
主要组成河段--会通河
• 元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命礼部尚书张礼孙等开凿 会通河,全长二百六十余里,此年六月工程完工。是沟通 泗水和卫河的运河。北至临清接卫河,南至济宁以南接泗 水、黄河,是京杭大运河地势较高的一段。 • 明代永乐九年(1411)重开。会通河以汶、泗二河为源,但 枯水季节水量不足,要依靠汇集沿途泉水济运,明代统计 的泉源有三四百处。汶水的水量最多,先由堽城坝分引经 洸河至济宁,后主要由戴村坝引水至南旺向运河两个方向 分水。另在兖州城东筑金口坝,壅泗水西引合洸水至济宁 入运河。
主要组成河段--通济渠
• 【通济渠】又称【御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征 发360万民工,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 的山阳(今江苏淮安),从西苑(洛阳西面)引谷、洛二水入 汴水,复自大梁(开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达淮水。
主要组成河段--永济渠
【永济渠】隋炀帝大业 四年(608)开通,贯联 沁水、卫水、沽河诸道, 南通黄河,北连涿郡 (今北平),始板渚 (今河南泛水东北)北 岸,舟楫可上达北京。

大运河创造的奇迹
• 它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洪 泽湖; • 它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斜面升船机,其中 最大的瓜洲堰,以22 头牛作为升船动力, 实现长江中的航船进入苏北运河; • 它还有大量人类早期的通航闸门,特别是 北宋在今淮安附近的复闸,是世界上最早 的两个闸门的通航船闸。
运河之都
运河的开凿直接导致了一批运 河城市的兴起。从今日北京南下, 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 济宁、徐州、宿迁、淮安、扬州、 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 杭州、绍兴,直到宁波,宛如一串 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璀璨辉映, 耀人眼目。 其共同特点都是工商繁荣、客 商云集、货物山积、交易繁盛,成 为运河上一个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尤其是隋唐的长安、洛阳,北宋的 开封,南宋的杭州、元、明、清的 北京,更是运河区域乃至全中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微山湖水 柜分布图
黄河夺淮
• 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洪水无出路,并在 泗、运、沂的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骆马湖。 • 明万历32年(1604年),开辟了微山湖以下至骆马湖之 间的运河,以避免黄河航运的危险,这就是现在的韩庄 运河的一部分。
运河文化
随着运河的南北大贯通和迅速开发,运河区域的社会经 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与繁荣.这不仅为运河区域文化 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促进了南北 (包括东西)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地域文化和 外来文化相互接触、融会、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 文化。 • 运河文化不仅加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源地齐鲁地 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更把汉唐的长安、 洛阳,两宋的开封、杭州和金、元、明、清的北京为首的 文化中心联为一体,不断减少区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共同 的文化特征,从而使各个区域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多元 一体的大一统文化。 • 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 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尤其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 展,使之成为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
• 镇江至杭州段称江南运河。
发展历史
• (1)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之子夫差为了运粮、运兵, 北上伐齐,他下令于长江北岸的蜀冈上筑邗城,同时,在邗城向北开 凿一条运河,引长江水北流入淮水,全长185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从 淮安河下镇的末口直达邗城的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邗沟; • (2)西汉吴王刘濞第二次疏通并截湾取直邗沟,“专以运盐,非南 北通行之路”; • (3)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二年(197年),广陵太守陈登第三次疏通并进 一步截湾取直邗沟,史载:“陈登穿沟,更凿马漱,百里渡湖。”; • (4)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为了灭陈“于扬州开山阳渎,盖由茱 萸湾至宜陵镇,达樊汊,入高邮宝应山阳河,以达于射阳湖。”通过 山阳渎把灭陈的军需、辎重、给养集中到广陵,开皇八年进军,九年 灭陈。 • (5)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360万民工,在北方修通 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的山阳(今江苏淮安),使洛水、黄河、 泗水、汴水与淮河相通。同年又征发10万劳动力,疏通扩大山阳渎 (即邗沟),南起江都,北至山阳,又使淮河与长江连接在一起。这样 就可以从隋朝东都洛阳直达扬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