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_创新练习_8下_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卷
(总分:60分时间:60分钟)
(一)沈约传(8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洲,
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
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
之。”
译文
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都不放下书卷。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常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闻其才而善之
A.闻/其才而善之
B.闻其/才而善之
C.闻其才/而善之
D.闻其才而/善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恐(担心)
(2)闻(听说)
3.用现代汉语写出“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的大意。(2分)
(沈约)坚定志向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
不知疲倦地读书。
4.文中说沈约“昼夜不释卷”,那么他在“昼”与“夜”是怎样读书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5.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沈约好学的事迹,为什么要写蔡兴宗呢?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分)
从侧面突出沈约才华出众,受人敬重。原因:沈约志向坚定,一心向学。
(二)王著教帝学书(9分)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
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
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1]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D )(1分)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A.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B.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C.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D.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数(多次)
(2)益(更加)
8.说说“又以问著,对如初”的意思。(2分)后来又拿他写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和先前一样。
9.你认为“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一方面是太宗皇帝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则是王著的严格要求、精心诱导。
10.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完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2分)
王著是一个性格耿直(不随意奉承)、要求严格、尽职尽责、深谙诱导之方的人。启发:示例:①学习要勤奋,更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终究会有所得。②严师出高徒,外因起
着重要作用。(答案不唯一)
(三)喜雨亭记(节选)(8分)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
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
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
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
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名(取名)
(2)相与(一起)
12.苏轼建造的这座亭子以“喜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造亭时,一个月未下雨,大家都非常担忧,三个月后,下了几场透雨,大家都非常高兴,正好这时亭子造好了,所以就取名为“喜雨亭”。
13.第一段中作者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意在说明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14.第二段中“庆”“歌”“忭”这三个词表达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高兴。
(四)(9分)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