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化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命化课堂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方乐土”。可传统课堂教学的阴影仍统治着“这方乐土”,迫使孩子们像逃避瘟疫一样逃离本该属于他们的学习乐园,惟恐躲之不及。传统课堂缺乏智慧挑战,缺乏生命活力,是学生“逃离”课堂最根本的症结所在。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活力化的课堂,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从生命本位的意义上看,它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实现他们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并呈现出生命的“澎湃涌动”。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就如何构建生命活力化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一方乐土,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前提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同时,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也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挑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核心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还需要清楚认识到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能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的内心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并时刻体味到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教师也能找准自己的“心理位置”,重新调整心态,充分展示他们的教育智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革新思想观念,明确角色地位。传统的思想观念一直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课堂的“权威”,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教师也惯于“居高临下”,把师生关系演绎成了“我讲你听”的格局。因此,构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性就必须首先刷新观念,确立崭新的教育理念,明确角色地位。《学会生存》中“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教师已不是讲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导师、朋友、合作者。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做“朋友”,不能留恋“高高在上”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第二,正确处理与“三生”的关系,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在当前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与“优秀生”关系密切,与“差生”关系紧张,与“中等生”关系冷淡,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师生关系的趋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心理障碍,还侵害了部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使课堂的民主氛围失谐。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形成的三种关系模式,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要平等地对待“后进生”,把他们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学会等待他们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能。
第三,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离不开情感”,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越来越急切地呼唤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只要对学生付出情感,采取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就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创造性和爱心,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在真挚的情感中得到升华。
二、师生合作互动——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动力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传统教学中,师生双方一般表现为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方主宰课堂,一方盲目随从;一方主角,一方配角,彼此之间陌生、封闭,互不侵犯,都在“孤军奋战”,缺乏合作互动。而生命活力化的课堂倡导的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合作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合作,没有互动,就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就没有生命价值。因此,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合作互动。
(一)师生合作
目前我们重视较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很少谈到“师生合作”,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讲授者,而是朋友、指导者、合作伙伴。既是合作伙伴,必然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师生合作的氛围中,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他们之间的合作正是时代赋予课堂生命的新特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发展师生合作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作的实现是需要外在环境的。这里的外在环境主要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为了学生,教师不要再“霸气指挥”,不要再“包办学习”,不要对学生的参与给予“棒喝训斥”,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合作的氛围,构建外在环境的合作要素,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自主式的合作状态。在有效的合作中,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
第二,合作的实现是需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是信誉的保障,是合作的前提基础。师生之间的不诚信会导致合作失调,其现象表现为:共同探讨问题时,往往还是老师说了算,
学生的参与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分析课文时,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学生无法参与其中,仅停留在学习表层。类似这样的现象不一而足,长此下去,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鸿沟,心灵之间就会出现多道封锁墙。因此,师生间要讲诚信,多让学生参与合作,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通过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主动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优势文化”可谓根深蒂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主体精神,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构建师生互动性就必须消除教师的“统治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发展其主动性,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智慧活动,满足生命涌动的需要,激发自主创新。
第二,提升知识平台,补充互动“活水”。“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不断“充电”,努力进取,博览群书,多渠道地广纳信息。同时还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从学生那时汲取营养的勇气,重视学生对教师“反向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唯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在原位上得到提升,师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双向互动才能为课堂注入无穷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入“生活”活水——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源泉
传统课堂教学缺陷有三:封闭、灌输、脱离,最欠缺的是缺少生活的活力。生命活力化课堂倡导树立大教学课堂观,要求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为课堂注入“生活”活水,增添生命活力。其实,在课堂中注入“生活”活水正反映了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是典型的与生活脱离的课堂学习,这是封建社会思想封闭、教育落后的真实写照。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思想活跃,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课堂教学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一旦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知识重新被“激活”,实现了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重新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为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条件。
如何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刘国正先生结合教学实验的成功,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方式:第一,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教学中来;第二,外联,反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第三,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书本生活经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