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标准
国家计量标准精度等级
![国家计量标准精度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2df1c3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7.png)
国家计量标准精度等级
国家计量标准的精度等级是指对于不同类型的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根据其测量精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的等级。
国家计量标准精度等级通常以英文字母或数字来表示,例如A、B、C等级或1、2、3等级。
对于不同计量器具的精度等级划分,国际上通常采用ISO国
际标准作为参考。
ISO标准根据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测量不
确定度等指标来确定精度等级。
以电阻器为例,ISO标准将其精度等级划分为等级E24、E12、E6等,其中E24表示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更高要求的测量准
确度。
国家计量标准精度等级的划分在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对不同计量器具进行准确度的评估和比较,并在测量应用中保证准确度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2777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a.png)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一级精度标准:什么是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在各个领域中,精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都会以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评定。
二级精度标准:精度的影响因素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仪器设备的精度:仪器设备自身的精度限制了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精度,需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3.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熟练的操作者能够更好地控制仪器设备,减小误差。
4. 校准和校验: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是确保精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并修正仪器设备的误差。
三级精度标准:提高精度的方法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
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 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控制环境条件的变化。
例如,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气压的变化等。
3. 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熟练的操作者能够更好地控制仪器设备,减小误差。
4. 定期进行校准和校验: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校准可以消除仪器设备的固有误差,校验可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6. 注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避免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精度是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精度,可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定期进行校准和校验,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注意数据处理和分析。
培养箱精度等级标准
![培养箱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fd9f5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c.png)
培养箱的精度等级标准分为以下3种:
1.一般精度型:适用于一些需要一定温度控制精度的普通实验,控
温精度一般在±1℃左右,温度范围一般为室温-65℃之间。
2.高精度型:控温精度可以达到±0.5℃,在温度范围上也有所延伸。
应用范围相对于一般精度型也较广泛,可以用于一些高精度实验,如细胞的培养与繁殖、酶的发酵、抗体的制备等。
3.超高精度型:该型号产品的控制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0.2℃以
下,温度范围也有所扩展,可以到达-40℃至85℃。
这种型号的培养箱适用于需要精细控温的高端实验,如基因组变异、细胞成像等。
精度等级标准abc
![精度等级标准abc](https://img.taocdn.com/s3/m/d6a733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精度等级标准abc在现代社会中,精度等级标准abc作为一种重要的评定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评定事物的质量,还可以为产品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
那么,精度等级标准abc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将对精度等级标准abc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精度等级标准abc是指对事物质量和性能进行评定的一种标准体系。
它主要包括精度、准确度、稳定性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定,可以对事物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工业生产中,精度等级标准abc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
其次,精度等级标准abc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客观评定,从而为产品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
其次,精度等级标准abc可以促进产品的质量竞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精度等级标准abc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更优质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总的来说,精度等级标准abc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和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精度等级标准abc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设备和产品,还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科研仪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精度等级标准abc可以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准确地评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产品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精度等级标准abc作为一种重要的评定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更优质的产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精度等级标准abc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机械精度等级标准
![机械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3d9a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9.png)
机械精度等级标准机械精度等级标准是指机械加工件在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精度等级。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精度等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因此,制定机械精度等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机械精度等级标准主要有ISO、GB和JIS 等。
其中,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GB是中国国家标准,JIS是日本工业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根据不同的机械加工件进行制定的,具体的标准内容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ISO、GB和JIS的机械精度等级标准。
ISO机械精度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精度等级:ISO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8共18个尺寸精度等级。
其中,IT01是最高精度等级,IT18是最低精度等级。
2.形位精度等级:ISO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4共14个形位精度等级。
其中,IT01是最高精度等级,IT14是最低精度等级。
3.表面粗糙度等级:ISO标准规定了从Ra0.1到Ra100共40个表面粗糙度等级。
其中,Ra0.1是最高精度等级,Ra100是最低精度等级。
GB机械精度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精度等级:GB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8共18个尺寸精度等级。
其中,IT01是最高精度等级,IT18是最低精度等级。
2.形位精度等级:GB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4共14个形位精度等级。
其中,IT01是最高精度等级,IT14是最低精度等级。
3.表面粗糙度等级:GB标准规定了从Ra0.1到Ra100共40个表面粗糙度等级。
其中,Ra0.1是最高精度等级,Ra100是最低精度等级。
JIS机械精度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精度等级:JIS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8共18个尺寸精度等级。
其中,IT01是最高精度等级,IT18是最低精度等级。
2.形位精度等级:JIS标准规定了从IT01到IT14共14个形位精度等级。
三坐标精度标准
![三坐标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e292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5.png)
三坐标精度标准
三坐标精度标准是指测量三维空间内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时,所需保证的最小精度要求。
常见的三坐标精度标准有以下几种:
1. 机床精度标准:根据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通常要求机床误差小于0.02mm。
2. 零件精度标准:根据零件加工要求,通常要求零件误差小于0.01mm。
3. 检具精度标准:根据检具使用的要求,通常要求检具误差小于0.005mm。
总的来说,三坐标精度标准是由具体的使用要求和精度要求决定的。
常见的精度要求为零点测量误差小于0.01mm,线性测量误差小于0.02mm,轮廓测量误差小于0.03mm。
而在特殊情况下,如高精度零件的制造需要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三坐标精度标准也将会更加严格。
仪表的原始读数是的精度标准
![仪表的原始读数是的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6328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7.png)
仪表的原始读数是的精度标准
仪表的原始读数是指仪表所显示的测量数值,而精度标准是指仪表测量结果与真实数值之间的偏差范围。
仪表的精度通常由制造商在产品说明书中或者相关标准规范中给出。
精度标准通常以百分比或者具体数值的形式表示,例如,一个仪表的精度标准可以是测量值的误差范围在正负0.5%内。
这意味着仪表的读数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为正负0.5%。
精度标准通常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精度的影响,以及仪表使用和校准的频率要求。
从仪表的角度来看,原始读数的精度标准是确保仪表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精度标准的设定和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仪表在实际使用中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了解仪表原始读数的精度标准可以帮助用户评估仪表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在实际工程或实验中做出准确的决策。
另外,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角度来看,仪表的原始读数精度标准是评定产品质量和制定相关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相关法规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仪表的原始读数精度标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
重要指标,对于仪表制造商、用户和质量控制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
卷尺精度等级标准
![卷尺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5ebf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8.png)
卷尺精度等级标准
1、一级精度
一级精度指的是在1m长度内,卷尺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05mm,是卷尺的最高精度标准,适用于精密测量和高要求场合。
2、二级精度
二级精度指的是在1m长度内,卷尺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1mm,相对于一级精度略有降低,但其精度已经足够应对普通测量。
一般来说,卷尺的精度等级在尺带上会有标明,分为Ⅰ、Ⅱ两个等级,大部分都是Ⅱ级,还有的没有印的,可能就是精度等级不过关,不过卷尺一般多少日常使用过程中,Ⅱ级的基本上就够用了。
另外,卷尺的精度等级还与卷尺的长度有关,相对来说,卷尺越长,精度越高,误差越小。
根据规定,Ⅰ级精度等级的卷尺,在示值刻度不高于1cm时,允许误差为±0。
1mm,高于1cm但低于10cm,误差为±0。
2mmⅡ级精度等级的卷尺,在示值刻度不高于1cm时,允许误差为±0。
2mm,高于1cm但低于10cm,误差为±0。
4mm。
卷尺误差国家标准
一般来说,卷尺的精度等级在尺带上会有标明,分为Ⅰ、Ⅱ两个等级,大部分都是Ⅱ级,还有的没有印的,可能就是精度等级不过关,不过卷尺一般多少日常使用过程中,Ⅱ级的基本上就够用了。
评定精度的标准
![评定精度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f0f4bc858f5f61fb73666f0.png)
(i=1,2.....,n)
m
vv
n 1
3)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算术平均值 L 的中误差 M,按下式计算:
m n
M
vv nn 1
【例题】 某一段距离共丈量了 6 次, 结果如表所示, 求算术平均值、 观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观测值改正数 测次 观测值(m) v(mm) 1 2 3 4 5 6 平均 148.628 值 148.643 148.590 148.610 148.624 148.654 148.647 +15 -38 -18 -4 +26 +19 225 1444
M D
0
3046
(二)相对误差 测量工作中对于精度的评定, 在很多情况下用中误差这个标准是不 能完全描述对某量观测的精确度的。例如,用钢卷尺丈量了 100 和 1000 两段距离,其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1 ,若以中误差来评定精 度,显然就要得出错误结论,因为量距误差与其长度有关,为此需要采 取另一种评定精度的标准,即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绝对 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通常以分子为 1,分母为整数形式表示。
评定精度的标准 一、评定精度的标准 为了对测量成果的精确程度作出评定,有必要建立一种评定精度的 标准,通常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和容许误差来表示。 1.中误差 1)用真误差来确定中误差 设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真值为 的一个未知量 进行 次观测,观 测值结果为 ,每个观测值相应的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常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值。
如观测值中出现了超过 2m 的误差,可以认为该观测值不可靠,应 舍去不用.
为△1、△2、……,△n。则以各个真误差之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作 为精度评定的标准,用 表示,称为观测值中误差。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c506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1.1 精度等级及其选择、标注
1.精度等级
GB/T 10095.1—2008规定了齿轮的13个精度等级,用0、 1、2、…、12表示,其中,0级精度最高,12级精度最低,其 模数范围为0.5~70 mm,分度圆直径范围为5~10000 mm, 齿宽范围为4~1000 mm。
GB/T 10095.2—2008中对径向综合偏差Fi′′、fi′′只规定了 4~12共9个精度等级,其中,4级精度最高,12级精度最低, 其模数范围为0.2~10 mm,分度圆直径范围为5~1000 mm; 对径向跳动的精度等级规定与GB/T 10095.1—2008相同。
齿轮参数项目fpt、FP、Fα、Fβ、fi′/K、Fi′′、fi′′、Fr、fpb在 部分精度等级中的最大允许值参见课本表11-1至11-9。
当最小法向侧隙和齿轮的制造、安装精度确定后,最大 法向侧隙自然形成,一般不必再计算。
3.齿厚极限偏差 齿厚上偏差Esns和齿厚下偏差Esni统称为齿厚极限偏差。
齿厚上偏差Esns不仅要保证齿轮副传动所需的最小侧隙, 同时还要补偿由加工、安装误差所引起的侧隙减小量,其计 算公式为:
Esns=-fatanαn-(jbnmin+Jn)/2cosαn
10.4.3 齿轮副侧隙、齿厚偏差及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确定
1.最小法向侧隙 齿轮副的侧隙由齿轮的工作条件决定,与齿轮的精度等 级无关。在工作中有较大温升的齿轮,为保证正常润滑,避 免发热卡死,要求有较大的法向侧隙;对需要正反转或有读 数机构的齿轮,为避免空程影响,则要求有较小的法向侧隙。
为补偿温升引起变形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量jbn1为: jbn1=a(α1Δt1-α2Δt2)2sinαn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1895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0.png)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气测量仪器所能达到的准确度要求。
精度标准对于电气测量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需要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这些标准通
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包括但不限于IEC、IEEE等。
在选择
电气测量仪器时,需要确认该仪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其具有可靠的精度。
其次,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通常包括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稳定性等
指标。
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或绝对值来表示。
分辨率是指仪器能够显示或测量的最小刻度或单位,分辨率越高,测量结果越精确。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仪器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的结果的一致性。
稳定性是指仪器在长时间使用或特定环境下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此外,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会对仪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以确保仪器的精度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总的来说,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要素。
在选择和使用电气测量仪器时,需要充分了解仪器的精度标准要求,确保仪器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坐标精度标准
![三坐标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2460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d.png)
三坐标精度标准三坐标精度标准是针对三坐标测量设备进行评定和判定的一套标准。
它用来衡量三坐标测量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依据。
三坐标精度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三坐标测量设备测量尺寸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测量标准工件的真实尺寸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来衡量。
一般来说,尺寸精度越高,测量结果的偏差越小,说明测量设备的精度越高。
2. 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指三坐标测量设备测量工件位置坐标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测量标准工件的真实位置坐标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来衡量。
位置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件在加工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精度和准确性。
3. 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指三坐标测量设备测量工件形状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测量标准工件的真实形状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来衡量。
形状精度的高低对于工件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4. 重复精度:重复精度是指相同尺寸、位置或形状的工件在多次测量中,仪器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重复精度越高,说明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好。
5. 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仪器能够分辨最小测量单位的能力。
分辨力越高,仪器可以测量到更小的尺寸或位置差异,测量结果越精确。
在实际的三坐标测量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校正。
此外,三坐标测量设备的精度评定还需要涉及测量方法、标准工件、校正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国家或行业标准来规定,以确保三坐标测量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总结起来,三坐标精度标准是用来衡量三坐标测量设备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套标准。
它涉及到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状精度、重复精度和分辨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可以确保三坐标测量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精度等级标准
![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26df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4.png)
精度等级标准
精度等级标准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定义。
通常情况下,精度等级标准用于衡量仪器、设备或产品的精确度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度等级标准:
1. 工程测量精度等级:涉及测量仪器(如测量尺、量规、卫星定位仪器等)的精度等级标准,用以描述其测量精度和误差限度。
例如,线性尺的精度等级通常用毫米或英寸表示。
2. 计量仪器的精度等级:包括天平、温度计、压力计等计量设备的精度等级,通常用来表示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天平的精度等级可能以称量范围和最小称量单位表示。
3. 机械加工精度等级:描述加工设备(例如车床、铣床)和加工零件的精度等级,常用于表征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
4. 医疗设备精度等级:用于评估医疗设备(如医用超声仪、血压计等)的测量精度和安全性。
这些精度等级标准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具体的应用,其具体定义和表达方式可能因标准制定机构、国家或行业而异。
常见的标准机构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家的标准化机构会发布相应的精度等级标准。
钢直尺精度等级标准
![钢直尺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713ef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f.png)
钢直尺精度等级标准
钢直尺精度等级标准是指衡量钢直尺测量精度的标准规范。
通常情况下,钢直尺的精度等级分为一至四级,具体标准如下:一级钢直尺:误差不超过±0.02mm,适用于精密测量和检验。
二级钢直尺:误差不超过±0.04mm,适用于常规测量和检验。
三级钢直尺:误差不超过±0.08mm,适用于一般生产和加工。
四级钢直尺:误差不超过±0.15mm,适用于粗略测量和标记划线等简单工作。
根据钢直尺的精度等级,可以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检验。
此外,在使用钢直尺时,也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以保证其准确度和寿命。
- 1 -。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7c08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2.png)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在五金精密加工过程中,精度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精度要求标准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五金精密加工中最基本的精度要求之一。
它指的是工件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尺寸精度通常用公差值来表示,公差值越小,则尺寸精度越高。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的精度,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以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二、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指工件的实际形状与设计形状之间的差异。
形状精度要求在五金精密加工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配合使用的零件。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减少形状误差。
三、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指工件上各个部位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差异。
在五金精密加工中,位置精度往往比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更为重要。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精密配合的零件,如齿轮、链条等,位置精度的要求就非常高。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工件装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以确保工件的位置精度符合要求。
四、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工件表面微观不平整的程度。
在五金精密加工中,表面粗糙度会影响到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配合性能等。
因此,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和刀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和润滑等条件,以减少表面粗糙度。
五、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指工件绕其轴线旋转一周时,工件外表面与固定基准面之间产生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
跳动公差是衡量工件跳动程度的指标之一,它对于保证工件的配合性能和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减少跳动公差。
六、轮廓度公差轮廓度公差是指工件轮廓线在理论上的理想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差异。
轮廓度公差对于保证工件的形状和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工中心精度标准
![加工中心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8e15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0.png)
加工中心精度标准加工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设备,其精度标准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在加工中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精度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加工操作和质量控制。
首先,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包括了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定位精度是指加工中心在进行定位时的精确度,也就是工件在加工中心上的位置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加工中心在多次定位后,再次回到原来位置时的精确度。
加工精度是指加工中心在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加工精确度,也就是工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中心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
其次,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对加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不达标,就会导致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不准确,表面粗糙度大,甚至出现加工失误等问题,从而影响加工质量。
因此,我们在使用加工中心时,需要对其精度标准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要求。
另外,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也对加工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精度标准越高的加工中心,通常意味着加工效率越高,因为其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加工操作,减少了加工调试的时间,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而精度标准低的加工中心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调试时间,加工效率相应地降低。
最后,为了确保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我们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校准,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的故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加工中心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精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加工中心的精度标准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设备的精度标准,以便更好地进行加工操作和质量控制。
摄影测量精度标准
![摄影测量精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a957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b.png)
摄影测量精度标准
摄影测量精度标准是指在摄影测量过程中,对于测量结果的精度要求和评定标准。
摄影测量精度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像片精度:即像片上像点坐标与实际地面点坐标之间的差异。
要求精度越高,差异越小,表明代表真实地面情况的像点位置误差越小。
2. 中央夹角精度:中央夹角是指摄影测量中摄影机的视场中心角。
摄影测量中,视场中心角的测量精度越高,即误差越小,相应的测量结果就越准确。
3. 焦距精度:摄影测量中摄影机的焦距是测量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焦距的精度越高,代表摄影机对于场景的成像能力越好,测量结果也更准确。
4. 照相测量基准精度:照相测量基准是指在摄影测量中用于测量的参考基准点或基准线。
照相测量基准的精度越高,代表了测量过程的准确性,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5. 地面控制点测量精度:地面控制点是用于摄影测量中地面点坐标与像片坐标之间的关系的参考点。
该点的测量精度越高,可以提高像片上点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摄影测量结果的精度。
总之,摄影测量精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摄影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测量过程的精度和效率。
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目的,可以制定不同的精度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de34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c.png)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是指用于评估和描述工件平面度精度的方法和标准。
平面度是描述一个物体表面与一个参考平面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套用于评估平面度精度的等级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ISO 1101标准。
根据该标准,平面度精度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10%。
2. 二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20%。
3. 三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50%。
4. 四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100%。
5. 五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200%。
这些等级标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具体应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实际应用来确定。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工件的质量控制和互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度与精度是不一样的!
在一份数控机床的促销文章上,机床A的“定位精度”标为0.004mm,而在另一生产商的样本上,同类机床B的“定位精度”标为0.006mm。
从这些数据,你会很自然地认为机床A比机床B 的精度要高。
然而,事实上很有可能机床B比机床A的精度要高,问题就在于机床A和B的精度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所以,当我们谈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务必要弄清标准、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 精度定义
一般说来,精度是指机床将刀尖点定位至程序目标点的能力。
然而,测量这种定位能力的办法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日本机床生产商标定“精度”时,通常采用JISB6201或JISB6336或JISB6338标准。
JISB6201一般用于通用机床和普通数控机床,JISB6336一般用于加工中心,JISB6338则一般用于立式加工中心。
上述三种标准在定义位置精度时基本相同,文中仅以JIS B6336作为例子,因为一方面该标准较新,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两种标准来说,它要稍稍精确一些。
欧洲机床生产商,特别是德国厂家,一般采用VDI/DGQ3441标准。
美国机床生产商通常采用NMTBA(National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n)标准(该标准源于美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一项研究,颁布于1968年,后经修改)。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标准,都与ISO标准相关联。
当标定一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非常有必要将其采用的标准一同标注出来。
同样一台机床,因采用不同标准会显示出不同的数据(采用JIS标准,其数据比用美国的NMTBA标准或德国VDI标准明显偏小)。
2 同样的指标,不同的含义
经常容易混淆的是:同样的指标名在不同的精度标准中代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指标名却具有相同的含义。
上述4种标准,除JIS标准之外,皆是在机床数控轴上对多目标点进行多回合测量之后,通过数学统计计算出来的,其关键不同点在于:(1)目标点的数量;(2)测量回合数;(3)从单向还是双向接近目标点(此点尤为重要);(4)精度指标及其它指标的计算方法。
这是4种标准的关键区别点描述,正如人们所期待的,总有一天,所有机床生产商都统一遵循ISO 标准。
因此,这里选择ISO标准作为基准。
附表中对4种标准进行了比较,本文仅涉及线性精度,因为旋转精度的计算原理与之基本一致。
3 ISO标准
在所有现行的精度测量过程中,沿轴向分布的各个目标点上都假设存在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图1)。
由于是多回合的测量过程,因此对应于每个目标点来说,都存在一个实际测定点系列分布,通过对这种分布的标准偏差计算(累积,多次S),即可定义该正态曲线。
一个±3次标准偏差(记做±3s--亦即共6s)可以覆盖无限个实际点中约99.74%的位置分布情形。
而这个发散度即称作重复精度,它是指某一指定目标点处的重复精度。
图1 单向5次测量时的重复精度及平均定位偏差图2 双向测量时的重复精度及反向误差
图1中的正态曲线是指从单方向接近目标点的曲线(称为单向),如果从反方向接近目标点(称为双向),将会出现第二条正态分布曲线(图2),两次不同方向时的结果偏差称反向误差。
理论上它是由于系统的反向间隙所产生的。
很明显,同一机床采用单向检测的数字结果要比双向检测时好看得多。
机床精度标准比较表
为了标定机床的定位精度,必须在运动轴向上建立一些目标位置点,然后根据目标位置点对应的一系列实际位置点计算±3s的分布。
如果一条理论正态曲线──或双向时的两条──在每个目标点上形成,在经过3s分布之后,所有正态曲线中最上端曲线与最下端曲线之间的展宽即ISO230-1标准中所指的定位精度(图3)。
轴向重复精度指目标点处一条正态曲线最大展宽(单向)或两条正态曲线(双向)之和的最大展宽。
一个最简单的理解:重复精度大约为定位精度的½,但也有例外,并且有时出入还很大。
图3中目标点的正态曲线旋转了90°,目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表达展宽的概念。
由于这种分析方法基于最差的定位精度情形,并且几乎覆盖100%的可能的不准确性,因此可以期望用它能较好地评价数控机床的实际性能。
图3 单/双向时的定位精度及重复精度
4 NMTBA标准
美国的NMTBA标准与ISO标准非常近似,一个区别就是:NMTBA标准喜欢采用单向测量,而ISO 标准建议双向测量;另一区别是:NMTBA标准采用“滑动尺”(如同VDI标准),这样把精度与轴的长度关联起来,而这一点ISO标准并未涉及。
单从这一点来看,1972年出版的NMTBA标准也许有点过时,因为控制系统调节功能,诸如丝杆间隙补偿等)现在已经能够调整轴向移动中产生的误差──不论轴的长短,而1988年出版的ISO标准则很显然地反映出这一点。
同样应该注意的是,NMTBA标准在滑动尺这一点上与VDI标准相似。
还有一点区别,那就是NMTBA以正负值反映,而VDI和ISO以绝对值反映,实际上绝对值与正值和负值相等(也就是+0.002mm,-0.002mm或±0.002mm=0.004mm),两种表达方式总的来说有相同的解释,但技术上来说还是不一样的。
5 德国标准
德国采用的标准VDI/DGQ(Verein Deutscher Ingeieure/Deutsche Gesellschaft fuer Qualitaet)与ISO及NMTBA标准基本相近,或者更准确地说,ISO标准与VDI及NMTBA标准相近。
因为后二者在前者之前问世并且很明显地被前者用做基础。
尽管计算方法及指标有区别,但关键计算结果,即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在三种标准中相近。
德国VDI方法是文中所提及各种方法中最复杂的一种,该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若不做仔细分析,则很难搞清楚。
指标“定位精度”不象在ISO标准中只有单一数字表达,而是分成四个部分:定位不确定性(P),定位发散度(Ps),反向误差(U)和定位偏差(Pa)。
与ISO标准中的定位精度最相近的是VDI中的定位不确定性(P),尽管这两项指标的计算过程不大一样,但最终结果却极为近似:都是计算沿轴向的正态曲线的最大展宽(图4)区别仅在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计算方法。
VDI标准将双向测量的两根正态曲线合并为一体,定义为定位发散度(Ps)它是通过首先取平均值,然后进行六次平均标准差(即6s,图5)而得出的,然后将反向误差(U)除以2,每一半加至平均正态曲线(即定位发散度)的一端(图4中的“U/2”)。
图4 VDI标准的定位不确定性(P)
图5 正反向正态曲线合并及定位发散度(Ps)
指标“定位偏差”在VDI中的描述与ISO标准中的同名指标不同,在ISO标准中它是指目标点与实际点之差(图1),在VDI标准中是指沿轴向的各个目标点对应的一系列实际位置点的平均值的最大差额(图6)。
图6 定位偏差(Pa)
轴向重复精度与ISO标准中的定义很相似,它是由目标点对应的最大定位发散度加上反向误差而得到的(图4)。
6 JIS标准
日本工业标准JIS远比前述任一精度标准简单,自然也远不如前述任一精度标准准确。
JIS B6336仅要求一次往返目标点检测(双向)目标点与其对应实际点列之间的最大定位偏差即为定位精度(图7)JIS B6336根本不考虑ISO、VDI和NMTBA中运用的±3s分布。
图7定位精度即最大定位偏差
用这种方法计量出的数控机床的精度结果给人的感觉是无论比ISO标准还是NMTBA标准计量的都要高,数值比例为1:2。
JIS标准的重复精度是指目标点处的最大分散度。
这种通过7次双向测量得出的最大分散度除以2,然后冠以“±”值,即表达出重复精度(图8)。
图8 重复精度为最大分散度除2后取“±”值
总之,单根据样本等资料标注的精度数值,很难一下判别孰精孰粗,用户必须仔细分析,切莫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