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 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绪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绪章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闻传播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新闻传播应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应该具有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特点,应该注重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期,他们提出了“人民报刊”和“无产阶级革命报刊”的思想,强调新闻传播应该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应该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党的报刊”和“人民的报刊”的思想,强调新闻传播应该为党的领导和人民服务。
提出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思想,强调新闻传播应该为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利益服务。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传播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应该基于事实,不应该有任何虚假报道或主观臆断。
2、新闻传播应该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新闻报道应该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服务,应该反映他们的利益和呼声。
3、新闻传播应该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
新闻报道应该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新闻传播应该具有政治性和党的领导。
新闻报道应该为党的领导服务,应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新闻传播理念,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进行新闻报道。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它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________项目的设备技术服务,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在下列第______项为甲方提供设备技术服务:外部设施及特殊装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等;开始工作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结束工作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甲乙双方参照订货合同价另行签署设备技术服务协议进行结算。
马新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一、马克思1、马克思的主要作品(识记,加深的为重点)马克思全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上半年)、工人联合会(1847年12月底)、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伦敦交易所的恐慌—罢工(1853年9月27日)、给工人议会的信(1854年3月9日于伦敦)、《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鸦片贸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9月28日)、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斗争及其结果(1865年5月底—6月27日)、工会(工联)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866年8月底)、资本论第一卷(1867)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法兰西内战(1871年4月)、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资本论第二卷(1885)、资本论第三卷(1894)2、马克思投稿的主要报纸和主编的主要报刊马克思为《德国缪斯年鉴》《德法年鉴》《莱茵报》《杜塞尔多夫日报》、《巴门日报》、《法兰克福日报》、《特利尔日报》、《汉堡通讯》、《科尼斯堡日报》等多家报刊上撰稿上千篇,其中最长的是《纽约论坛报》,撰稿长达十年之久。
马克思主编的报刊主要有《莱茵报》《新莱茵报》和《德法年鉴》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3、马克思对报刊社会性质的论述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只有拥有最大多数的读者,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生存。
马克思新闻思想观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一、马克思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政治活动和政治报刊活动起因1、抨击书报检查制度2、捍卫新闻出版自由针对1842年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压制舆论的反动阴谋,马克思首先撰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首个新闻观点——新闻出版自由,实际针对的是报刊表达的舆论自由。
三、办报目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专横,揭露无产阶级的叛卖,用于组织和发动人民革命,投入反对资产阶级叛卖社会主义运动,用于宣传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
这些目的都不是报刊本身这种物质形式能完成的,而是一种更抽象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舆论。
马克思报刊活动的历史全过程就是通过报刊表达、反映、传播、引导舆论来推动革命。
四、马克思关于报刊的性质、任务、作用归纳起来第一,报刊是社会舆论的工具,它具有表达社会舆论和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
第二,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它具有揭露和抨击反动当权者,批评和监督政府公职人员的职能。
第三,革命报刊是运动的喉舌,它具有干预运动,指导斗争的功能。
第四,革命报刊是一面思想旗帜,它担负着宣传和捍卫革命真理,批判和驳斥敌对党思想观点的使命。
以上四点,说明一个问题:舆论是报刊内在的根本要素。
马克思强调了报刊可以通过反映和传播社会舆论,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
这种力量之大,连握有司法、行政大权的统治者也无法抗拒。
报刊的本质和功能源于舆论,舆论是报刊本质论的基石,这就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逻辑起点。
——舆论五、马克思新闻观的精髓1、如何利用报刊的舆论促进社会变革2、如何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内在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并找出规律。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马新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新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A. 新闻自由B. 客观公正C. 党性原则D. 人民性原则答案:C2.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A. 坚持新闻自由B. 坚持客观公正C. 坚持政治方向D. 坚持人民立场答案:C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利益B. 追求商业利润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答案:D4.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意味着()A. 只报道事实,不发表意见B. 只报道正面新闻,不报道负面新闻C.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不报道自己不感兴趣的新闻D. 报道事实,同时提供不同观点和意见答案:D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6.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名声B. 追求个人利益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答案:D8.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党性原则意味着()A. 只报道党的政策和活动B. 只报道党的领导人的言论C. 只报道党的成就和优点D. 报道党的政策和活动,同时保持客观公正答案:D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10.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包括()A. 党性原则B. 客观公正原则C. 人民性原则D. 商业性原则答案:ABC12.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A. 客观公正B. 真实准确C. 及时全面D. 娱乐至上答案:ABC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A. 追求个人名声B. 追求个人利益C. 追求政治目的D. 追求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答案:D14.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该()A. 只报道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B. 只报道自己感兴趣的新闻C. 只报道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D. 报道各种类型的新闻,保持平衡和多样性答案:D1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A. 只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B. 只关注新闻的商业价值C. 只关注新闻的时效性D. 关注新闻的传播效果、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口头传播------------------------------------------?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
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
屋大维继任后还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
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1 ? 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 ——圣西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
”——圣西门? 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感情和决定一切行动方向的自,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权利,除非本人同意,没有任何理加以限制。
” ——欧文19世纪40年代初,伊加利亚共产主义者在法国有近50万人。
★第三章哲学基础六度空间&小世界★★★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马克思主义新闻期末复习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业及其规律的观点与学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业新闻学的研究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他经典作家,研究客体包括一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产业,其中工人报刊活动和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自由报刊:自由主义报刊指的是一种不受书报检查机关制约、享有绝对出版自由的。
同官方报刊与被书报检查制度奴役相区别的报刊。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报刊的思想,是在反对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关于自由报刊,有两篇重要的论文。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从各个不同角度批驳了反对出版自由的种种理由,在驳论中阐述了对出版自由的认识2)在与初版法的比较论证中,阐述了书报检查制度的种种弊端3)在与书报检查的比较论证中,阐述了关于理想的出版法方面的设想4)在与自由报刊的比较论证中,阐述了受检查的报刊的特点5)在于受检查的报刊的比较论证中,阐述了自由(包括意识到报刊必须自由,但被迫接受检查同时与之斗争的报刊)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报刊思想概括:1) 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2) 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3) 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物质和精神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4) 自由报刊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与监督5) 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6) 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稿人干扰7) 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三、人民报刊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提出的。
它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的是具有人民性的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民报刊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德国封建专制政权实习思想禁锢,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涵义: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结晶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闻的本源 2、关于新闻的属性3、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关于新闻事业的地位5、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 6、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7、关于新闻工作的原则 8、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9、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0、关于新闻传播的规律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1、解决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①新闻的属性问题(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②新的经济社会基础上新闻的阶级性和党性问题③新闻自由问题④管理体制问题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⑥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新闻宣传问题⑦有偿新闻问题⑧新闻广告化、娱乐化、低俗化问题⑨新闻腐败问题⑩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历史分期(一)《莱茵报》时期从恩格斯1838年在不来梅的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开始,至1844年2 月《德法年鉴》出版之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②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
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③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④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
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
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 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答:新教伦理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是其基本教义所涵盖的基本伦理观念,宗教虽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一为因信称义,二为信徒人人可称为祭司,三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丄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救赎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马克思主持《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
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君权统治的基石,而新教改革则震撼了传统神权的统治基石,尽管新教仍然是宗教。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第一,内涵包含两词全部能指,即它们可以指团体、个体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递,甚至包括男女间的性爱。
第二,将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认为:交往的概念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问题时使用。
因而,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论。
第三,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他们所服务的媒体绝大多数是大众传媒,而不是单纯的政党报刊和工人报刊。
第一,受众的认知一大众为主。
因此,视野开阔,更注重一般媒介的社会特征和他们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作用,符合传播学规律。
第二,站在媒体的角度,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
第三,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深刻在行。
第四,办党报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
4、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1、马恩的人生文化教育背景马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恩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作者:陈力丹内容简介作为让当代大学本科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材,应当简略而相对明确,不宜把国际共运历史上无数的争论展现开来。
因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以及后来对中国共产党产生重大影响的列宁的新闻观作为前一部分的重点阐述对象,随后即过渡到中国毛泽东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观,以正面阐释为主,只在必要的地方对重大失误做点到为止的说明。
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现在一提“马克思主义”,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空话套话又来了。
确实,我们有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套话连篇,没有实在内容,让人厌烦。
但是,若不去理会那些烦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空话和套话,而是静下心来读几页马克思的原著,你就会发现,马克思的文童还真是有思想、有文采啊!作者简介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1976-1978年为《光明日报》编辑。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等书。
目录绪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一、马克思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二、恩格斯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活动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二、“精神交往”三、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交往革命一、电报:“物化的知识力量”二、交往革命:“用时间消灭空间”三、马克思预见未来是信息社会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一、“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二、对“新闻”的思考三、关于报刊的思考四、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五、党报思想第五章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一、列宁的家庭和他早期的政治宣传活动二、列宁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三、列宁的党报党刊活动四、影响列宁党报思想的国内外环境第六章列宁论出版物的党性和党内思想交流一、列宁提出“出版物党性”的背景二、“党性”的内涵三、“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内涵四、通过党章保障党内少数意见流通的合法权利五、“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六、“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七、列宁倡导的党内“争论专刊”制度第七章列宁论社会主义新闻政策与苏维埃传媒一、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思想二、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摆脱资本”的论述与实践三、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实行的新闻出版政策四、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的基本思想:始终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五、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背景下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六、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新闻观七、列宁论广播、电影第八章毛泽东的党报理论一、毛泽东早期新闻观的视角——“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二、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和内容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发展和失误第九章毛泽东的新闻观、宣传观和舆论观一、毛泽东论新闻、新闻业和新闻政策二、毛泽东论宣传三、毛泽东论“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第十章刘少奇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工作一、“桥梁”、“导线”:党的传媒作用的比喻二、记者的一项任务:考察党的政策三、党的媒体如何正确把握党的政策四、关于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和坚持立场五、关于改进社会主义新闻业的系统思考六、刘少奇新闻观的现实意义第十一章邓小平务实的新闻和宣传观一、早期的宣传观:贯彻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观: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三、新时期务实的宣传思想第十二章江泽民的新闻观一、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观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十三章胡锦涛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一、“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四、“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五、“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六、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七、自主创新地发展信息产业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部“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皋牢百代,卢牟六合,贯穴古今,笼罩中外,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目的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增强识别各种新闻思潮和理论是非的能力三、推进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建设第三节学习方法一、研读论著,掌握精神实质二、实事求是评价借鉴,在分析比较中掌握三、理论联系实际描述性研究、先导性研究。
第二章创立背景条件早期空想主义――精神交往必要性法国空想主义――报刊活动、舆论宣传观点三大空想主义者――主张经验第一节形成时代背景一、经济政治社会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勃兴,专制制度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加剧。
德国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中心。
二、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第二节理论承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一、精神交往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必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民主平等。
采取行之有效宣传策略。
二、法国空想主义者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探索新闻传播原则。
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舆论工具。
三、三大空想主义者高度重视舆论作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
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和出版自由口号的虚伪。
第三节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哲学基础○分析基本方法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当做决定其余一切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基本社会结构框架)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必要性人类社会作为物质存在物,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共同活动和时间上诸多个体连续活动为条件。
人类个体精神交往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但不会脱离物质活动和经济利益。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
要为人实现自由精神交往提供保障。
强调思想自由对精神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本质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人脑和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产生意识。
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笔记
前言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马列主义本意是马克思和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新闻学是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理论描述。
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学最主要的学术渊源。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内涵上,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念与学说的理论体系,就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针,深刻地揭示新闻活动的根本规律,奠定了党和人民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原则和方针。
外延上,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以来国际共产各党和主要领袖,关于新闻、宣传和理论实践以及经历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第二节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实践意义、目的方法●梁衡“一个好的记者,同时必然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化人,新闻的两翼就是政治和文化,如果把新闻比做一个塔,政治和文化是一个顶,一个是底座。
”●如何避免新闻报道的低俗化,进而唱响主旋律,营造生动和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进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建设1、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比较分析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观点论争的考察分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1、整个历史的体系要有立体的认识马克思1818-1883 恩格斯1820-1895 列宁1870-1924 毛泽东1893-19762、几个主要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马克思时期主要是从历史和哲学层面,凸显国家共运史●列宁时期主要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建设其新闻管理体制和其政党新闻宣传与新闻媒体●邓小平时期开始形成现实的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轮廓第一讲《莱茵报》时期的新闻论著1、历史背景和个人背景2、关于自由报刊的论述●自由堕落和斗争的高涨●正论:论证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作用●反论:马克思驳斥非自由,揭掉出版检查制度伪自由的外衣3、法律保障新闻自由,如同重力定律4、什么是马克思的自由报刊思想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的产物2)承担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3)与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4)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5)不能以挣钱为目的6)独立办报方针,报刊领导撰稿人7)绝对自由,文章不署名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主要新闻观点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运用理性武器,从笔调、倾向、功能和才能四个方面,批判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和反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1. 引言新闻是我们获取社会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新闻的观察和理解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理解新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提高对新闻的辨识力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观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总结一些考试重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新闻的特点和功能,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矛盾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我们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新闻消息和社会现象,深入分析其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2 社会历史条件和新闻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新闻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发展的功能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理解新闻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对新闻的影响,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3.1 新闻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政治性的。
新闻的选题、报道和表达都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和反映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导向。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思考,考察其中是否存在政治意图和隐喻。
3.2 新闻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属性的产物。
新闻选题和报道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手段和载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笔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相关内容第四章一、《莱茵报》时期——民主报刊思想(自由报刊思想和人民报刊思想)P701、《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从实质上看仍属于民主主义新闻思想即民主报刊思想。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系列论述民主报刊的著述分析,他们当时是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两个议题入手研究民主报刊思想的。
2、马克思对心法令的揭露和批判,集中体现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从笔调、倾向、功能、才能四个方面揭露新法令的虚伪和反动,进而对普鲁士的整个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鞭挞。
具体:①马克思指出,新法令用所谓的“严肃和谦逊”的笔调来限制出版自由。
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强调“倾向”是实行书报检查的“主要标准”,而恰恰是追求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种法律不是团结的法律,而是破坏团结的法律,这种法律是真正的特权,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
③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在禁止发表“使用侮辱个别人的词句和进行毁灭其名誉的判断的作品”的口实下,剥夺了报刊批评与监督的权利。
④马克思还指出,新法令强调必须由“完美无缺的人”即在“学术才能、地位于品性”各方面为官方认可的人担任编辑,这一规定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P723、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自由报刊的命题,强调了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地位于作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律自由和人民自由的概念。
4、人民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撰写的《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恩格斯撰写的《普鲁士出版法批判》等文章中。
P81二、《新莱茵报》时期——工人报刊思想P881、马恩关于工人报刊的思想,是在指导工人报刊的实践中形成的。
P892、《新莱茵报》时期新闻思想的评价p1053、工人报刊思想的形成,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确立,而且工人报刊思想还是这一新闻学形成初期的主体。
P1064、马恩把报刊当作在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之间进行批评的纯理性的仲裁人,这种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后发生了根本改变。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形成发展的意义?答:1、从经济上看,当时德国传统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
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陷于重重苦难:王公贵族的盘剥,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
2、德国的政治十分腐败落后。
3、19实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双翼,缓慢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
4、一批文学青年结成青年黑格尔派,以文学为武器,鼓吹民主和自由。
5、马恩积极的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政治运动。
在多年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他们渐次深化地提出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这一新学说随着斗争的深入,世界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而第一国际的成立,又标志着他们的新闻思想由民主报刊思想、工人报刊思想而进入无产阶级党报思想新阶段。
2、早期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涉及到精神交往与新闻传播的三大内容。
答:第一、指出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主张在人际关系中实行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第三、提倡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
3、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新闻传播观点答:第一、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人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民主,可以对社会的领导人实行包括舆论批评在内的社会监督,鼓励和保护人民坚持自己的信仰。
第二、探索新闻传播的原则。
在被誉为空想社会主义“法制蓝本”的《自然法典》中,摩莱里倡导以法治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规定,可视作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早运用法律武器保障真实报道的尝试。
第三、是报刊成为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巴贝夫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还直接创办报刊,使报刊第一次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开创了新闻传播史的新纪元。
4、就毛泽东新闻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而言,根据他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可大致分为那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新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任务: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挥批判精神、为阶级斗争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特点:新闻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是服务人民群众的。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即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其本质;批判辩证法方法,即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运用辩证思考的方法,把新闻事实与其背后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即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去看待新闻事件,把握其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逻辑,从发展的全局和趋势上进行分析。
5. 考试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根本任务、主
要特点和方法;分析新闻事件时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推荐下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345
~9~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7~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
第六章毛泽东新闻思想 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 ? 1915 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毛泽东是热 心的读者, 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 的文章,代替了对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崇 拜。 ? 1916 年,在《新青年》上 发表《体育之研究》,是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毛泽东见报稿 件。 ? 1918 年 8 月,第一次到北京,组织赴法 勤工俭学。 ?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 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很想和他 们讨论关于政治和 文化的事情,不 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 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 ? 1919 年春,参加北京大学新闻 学研究会。 ? 1919 年 4 月回到长沙。 ? 1919 年 7 月,创办《湘江评论》。 ? 《本报启示》: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 主旨。 ? 《创刊宣言》:“不受一 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 理。” ? 一个月内写了 40 篇评论。 ? 军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答:新教伦理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是其基本教义所涵盖的基本伦理观念,宗教虽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一为因信称义,二为信徒人人可称为祭司,三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丄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救赎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马克思主持《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
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君权统治的基石,而新教改革则震撼了传统神权的统治基石,尽管新教仍然是宗教。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第一,内涵包含两词全部能指,即它们可以指团体、个体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递,甚至包括男女间的性爱。
第二,将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认为:交往的概念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问题时使用。
因而,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论。
第三,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他们所服务的媒体绝大多数是大众传媒,而不是单纯的政党报刊和工人报刊。
第一,受众的认知一大众为主。
因此,视野开阔,更注重一般媒介的社会特征和他们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作用,符合传播学规律。
第二,站在媒体的角度,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
第三,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深刻在行。
第四,办党报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
4、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1、马恩的人生文化教育背景马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恩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工作经验马恩一生亲手创办与主编的报刊有4种,协助创办并参加编辑的有5种,直接影响办报方针并给予各种形式的支持得有10种,此外,还为60余家报刊撰写稿件。
马恩的新闻活动分为这样几个时期:以《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恩早期报刊思想,这种思想和核心是革命民主主义文化范畴的人民报刊与自由报刊的思想。
以《新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恩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即成熟阶段的报刊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工人报刊思想,同时关于党报思想的若干原理和原则也开始提出。
以《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是马恩党报思想形成的时期。
2、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1、“世界交往”的观念(1)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①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②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中智力的支出将超过体力的支出;③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极其重要的资源;④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
(2)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用时间消灭空间一一“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3)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2、对新闻的认识A、变动产生新闻B、新闻的层次变化C、新闻实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
”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
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3、党报思想4、不同背景下报刊和“人民”的关系(1)报刊和人民关系的重要性(2)人民报刊的含义:真正的报刊就是人民的报刊;人民报刊是面向社会的伟大报刊。
(3)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报刊与权力组织的关系。
报刊可以选择站在权力组织一边或者其对立面,但拥有最大多数的读者,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生存,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
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报刊的发展永远伴随着人民的承认,这种报刊和人民之间的天然联系,恩格斯把读报作为了解当前人民状况的一种途径。
5、 “一般的公正”即任何一家英国的报纸(无论他的派系如何)都不敢违背的这种公平,即在报到新的事实、新的争议时,报刊所能保持的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即客观报道,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
6、世界概念构成的基础及原因。
基础:马恩完全可以摆脱狭隘祖国影响,从世界的角度观察问题。
原因:①安身之要件——所处的生活环境。
居无定所及流亡的生活条件是他们获得了世界公民的精神归宿,而世界公民的身份背景致使他们丧失了祖国,但也摆脱了祖国相对狭隘的文化影响。
特别适于研究传播这类人类社会共同现象。
②立命之要件——所持的意识形态。
他们持现代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无国籍、无生产资料以及鲜明纪律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备不分国籍和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特征。
③修身之要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
马恩在知识体系架构过程中,走了殊途同归的道路。
他们的知识构成有两部分:一,他们是德国古典文学的批判性继承者;二,他们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启蒙思想的全面继承者,正如柏拉威尔所说,马克思的头脑正是许多世纪和许多国家文学经验和回忆的一个宝库。
7、马恩论媒介的作用1、报刊作为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中介,构造了另一个由报刊创造的世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
2、大众媒介作为连接个人与世界的纽带,可能成为将物质冲突转化为思想冲突的杠杆,报刊物质的斗争上升为思想的斗争,把血肉斗争上升为精神的斗争,把需要欲望经验的斗争变为理论、理智的斗争,所以报刊成为人们精神教育及其强大的杠杆。
3、报刊是国家复兴和斗争的必要条件。
4、报刊是人们参与社会事务与政治事务的中介。
5、报刊是社会意见的集合体。
6、报刊是纸币,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
8、交往的社会作用1、交往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社会凝聚力,它成为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
2、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缩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平日孤立状态下需要几十、几百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而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
3、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机会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交往日益同步化。
9、历史视角上新闻与旧闻的贯通1、历史上的旧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为新闻。
2、新近变动的事实,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考察可能是历史的再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0、马克思关于报刊的“有机运动”也被译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
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依时间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有误差,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误差,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的被揭示出来。
11、论述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个人感受谈谈交往异化。
交往的物的形态是指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逐渐形成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最终成型于18~19世纪。
主要特征:它使人们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物(商品、资本等)面前取得了平等和自由。
具体表现在资本的意义和交往的异化。
交往异化是交往矛盾的结果:基于有用性体系,功利性的交往目的,最终使得出于广泛交往过程中的人感到束缚和基于物的不平等性,财产的大小决定多少,交往的权利取决于财产的多少。
①交往异化致使人性丧失。
自由的人还必须服从于利益需要的分工,服从于资本的力量,无法全面发展的自身。
②交往异化反过来促进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12、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的后现代意义(后现代产生的背景: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方案的反动,他们把世界看做支离破碎、不确定、拒绝所有总体化的发展、拒绝真理、拒绝无所不包的理、反对人类解放,是和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相关的一种思潮。
13、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精神交往的特征。
人的依赖性有所下降,自由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人类社会之中,这一阶段是欧洲文明的早期形态,又是其文明未来勃兴的根本,但是依赖于遐想的城邦国,交往的方式被海上贸易和战争所表现。
14、交往异化与媒介的发展。
生产和消费的普遍联系和全面依赖,随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独立和漠不关心而一同增长,因为这种矛盾导致危机等等。
随着异化的发展,再它本身的基础上,人们试图消除它:行情表、汇率、商业经营者之间的通信、电报的联系等等(交往的手段当然同时发展)。
通过这些东西,每一单个人可以获知其他一切人的活动情况,并力求使本身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就是说每个人的需求和供给都与15、描述人的全面发展形态阶段的交往特征及其与共产主义理念的形成关系。
交往特征:交往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形态的物质前提是消灭生产的死人占有,同时还有人本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对未来人的全面发展形态的特征描述为: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自由时间成为社会财富的标准,统治阶级的消亡。
1、新的交往形态的前提是伴随着人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开始的。
2、新的交往形态在制度上表现为共产主义社会。
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2、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后,自由王国的主要特征。
3、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表现在两点:①自由时间的缩短;②自由时间成为衡量社会财富的标尺。
4、高级的精神交往和活动将占据主要的活动。
3、未来社会交际方式发生变革,人们更多在精神层面上活动。
16、阅读《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后谈马克思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与理解。
814年12月,曝露市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职主义的实质。
为此,马克思在次年2月写下他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它是一篇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脉相承、说理反驳更加按米有利的战争檄文。
其后,马克思又在《莱茵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封建书报检查制度的文章。
马克思为新闻出版自由做了有力的申辩:“新闻出版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
”在马克思眼中,受检查的报刊=不自由的报刊,书报检查制度是政府垄断的批评,“书报检查制度不是法律,而是警察手段,并且还是拙劣的警察手段。
”首先,马克思指出新法令用所谓的“严肃和谦逊”的笔调来限制出版自由。
其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强调”倾向是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的“主要标准”,而恰恰是追求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种法律不是团结的法律,而是破坏团结的法律,这种法律是真正的特权,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
再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在禁止发布“使用侮辱个别人的词句和进行毁灭其名誉的判断的作品“的口实下,剥夺了报刊批评与监督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