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研究
应急指挥系统的优化研究
应急指挥系统的优化研究在当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应急指挥系统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手段,其高效运行和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应急指挥系统的优化,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一、应急指挥系统的现状目前,应急指挥系统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这些系统在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指挥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存在障碍。
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应急指挥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其次,应急指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在面对大量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时,系统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无法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预案和演练不够完善,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容易出现预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演练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应急指挥系统优化的目标和原则(一)优化目标应急指挥系统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优化原则1、整体性原则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确保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科学性原则优化方案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应急指挥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实用性原则优化后的应急指挥系统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求,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创新性原则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不断创新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应急指挥体系
处置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 ,控制事态的发 Nhomakorabea,减少 损失和危害。
事后恢复与重建
清理现场
在事件得到控制后,需要对现场 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 活秩序。
损失评估
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 后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
恢复与重建
根据损失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 恢复和重建措施,包括修复设施 、重建家园等。同时也要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 自救能力。
详细描述
地震发生后,该市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 动,调动各方资源进行抢险救援。
案例二:某省洪涝灾害的应急指挥
详细描述
总结词:提前预警、科学调 度、多方联动
02
01
03
该省在汛期前就制定了应急 预案,通过气象监测提前预
警洪涝灾害。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灾情实时 调度水利、公安、消防等部
门进行抢险救援。
04
05
人工智能(AI)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AI)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拓展,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 质量。
详细描述
AI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AI还可以通 过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实时监测灾害现场情况,为指挥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此外,AI还可以协助 进行救援行动的规划和调度,提高救援效率。
无线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无线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 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灾害发生时,通信设施往往会受到破坏,此时无线通信 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快速建立 临时通信网络,保障指挥人员和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传递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时传输灾害现场的视频、 图片等信息,帮助指挥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灾情。此外, 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用于远程控制和调度,提高救援效率 。
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建设
快速响应与决策支持
总结词
快速响应与决策支持是应急处置指挥能力的关键要素,能够迅速应对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详细描述
快速响应是指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启动,调动资源,进行现场处置。决策支持则是通 过提供实时数据、分析预测等信息,协助指挥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应对效果。
网络保密
加强信息传输的加密处理,确保指挥信息的保密 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合
将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 应急信息数据库。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对数据进行 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便于理解。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1 2
资源调度与协调
总结词
资源调度与协调是应急处置指挥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 行。
详细描述
资源调度是指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资源的及 时到位。协调则是指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
事件。
风险评估与控制
总结词
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应急处置指挥能力建 设的必要环节,有助于降低突发事件的 风险和影响。
体系完善与协同发展
01
跨部门协同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 处置体系。
02
03
预案制定与更新
培训与演练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应 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应急预案中的指挥体系建设
资源调配
根据应急需要,迅速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共享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避免信息孤 岛和重复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发布原则
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突发事 件相关信息。
信息发布渠道
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政府网站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确保 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
04
指挥体系运行机制
预警机制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 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 警级别划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 、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 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确保公众能够迅速获取预警 信息。
预警响应措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预警级 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疏 散群众、启动应急预案等。
场所安全保障
加强指挥场所的安全保障措施,如设置警戒线、 配备安保人员等,确保指挥场所安全。
指挥设施建设
通信设施
01
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
确保指挥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信息化设施
02
配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设施,实现信息采集、处
理、分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辅助设施
03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测试应急指挥体系的 实际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
对历史应急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指挥体 系在实践中的表现和不足。
改进措施与建议
完善指挥体系
根据评估结果,补充或调整相关部门和资源 ,提高体系的完整性。
优化信息传递与沟通
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有序开展各项救援工作,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这次长时间、大规模、跨区域抗震救灾工作也暴露出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薄弱环节。
因此,加强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调度、出动、指挥和处置程序,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处置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新形势下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国外应急救援机制形势及我国应急救援机制现状(一)世界主要国家应急救援机制形势。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虽然国情和国家体制不同,应急救援力量的组建形式和管理体制也不尽一样,但以消防队伍为主承担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共有模式,这些体制模式和成熟做法值得借鉴。
美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9。
7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80。
1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
法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现役制、职业制和志愿制三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
6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9。
8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
德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30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一百六十一。
就我国香港和澳门来看,香港消防处为准军事化组织,约8660人,文职人员约590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十四,澳门消防局有军事化人员约800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二十。
(二)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公共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公安消防、特警、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
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矿山、交通、民航、电力、供水、供气、交通、医疗救护、铁路、地震等十几种救援力量。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 录
• 引言 •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概述 •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必要性 •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关键要素 •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实施步骤 •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CATALOGUE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 硬件和软件架构、网络架构等,确保系统具备高 效、稳定、可扩展等特性。
系统开发和建设
开发环境搭建
根据系统架构设计,搭建开发环境,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开发 工具等。
功能模块开发
按照系统规划与设计要求,逐个开发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如信息 采集、数据分析、资源调度等。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 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
胁。
信息化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应急指挥提供了 新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应急响应 的效率和准确性。
政府重视
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制定 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 障。
05
CATALOGUE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实施步骤
系统规划与设计
1 2
明确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应急指挥需求,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优化资源调度、加强信息共 享等。
需求调研与分析
全面了解应急指挥的实际需求,分析现有应急指 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3
系统架构设计
人员配备与管理方案
人员配备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需要具备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包括技术专家、 应急管理人员等。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研究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我国每年因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计65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没有真正建立统一的社会公共安全救援机制,加之各种灾害具有突发性、连锁性等特点,传统的“分地区、分部门、分灾种”的灾害应对机制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日渐增多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
特别是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会议提出“加快应急队伍和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救援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在国内外社会紧急救援体系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和完善以消防为主干的“一体化”紧急救援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政府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
一、国际社会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紧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标志性工程。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都建立了包括紧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紧急救援管理体制,消防部门的职能也向多功能化方向转化和发展,普遍承担了灭火、救护、防化、垮塌、爆炸、交通事故以及空难救援等抢险救援任务,灭火出动平均占这些国家消防队年出动总数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都是应急救援。
纵观国际社会,政府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专业化的紧急救援队伍、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的应急预案等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紧急救援机制在减少和控制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持国家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思路探讨浅谈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思路探讨浅谈应急指挥体系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抢险救援活动实施组织领导的一个科学应急平台。
应急指挥体系通常包括支援平台、相关数据库、管理中心、保证体系四个方面。
它们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应急体系从2003年“非典”事件开始建设以来,在上述四个方面从无到有,有了长足发展。
本文探讨的是应急体系中最主要的应急保障系统,即通常所描述的应急指挥系统或应急指挥平台在当前的建设趋势与展望。
一、我国的应急指挥体系在我国政府及各部门行政管理体系结构下,我国的应急指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不仅在国家、省、地市等层面上横向拉通各职能部门并做到上传下达,同时纵向上需要在各专业部门上下级组织之间建立起垂直的专业应急沟通网络,而且两者之间还会有交叉。
如下图所示:图1 应急指挥中心结构图为了保证科学有序的建设如此复杂的应急指挥系统,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及要求。
并把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做了明确的分类定义:应急指挥场所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等(每个系统中还有很多分系统子项),如图2。
图2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平台)构成而近年来,我国各类灾害事故和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如地震、冰灾、洪灾、交通、卫生、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们造成了严重损失。
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系统操作繁琐,信息匮乏,综合应用系统与基础支撑系统脱节;系统易故障,缺乏备份手段;各子系统七国八制,管理维护复杂;平时使用就保障率很低,应急时刻更是不堪使用……早期建设的应急指挥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不好用甚至不能用,是目前各类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比较尴尬的现状。
更多的时候还是靠传统手段解决问题。
因此在我国应急指挥建设多年后,特别是经历了近年来多个重大事件后,很多政府应急指挥主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在很多场合重提应急指挥系统(平台)该如何建设!其实有这样的呼声并不奇怪,因为目前我国还处在应急系统发展早期,在国内出现才短短6年。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加强灾害事件监测能力
响应速度
提高救援精准度
虚拟现实技术在应急培训中的应用
实战演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应急反应
提高救援人员反应能力 增强协作能力
培训效果
减少成本 提升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受 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 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救援工作更加智能化、高 效化和精准化,为救灾工作带来更多机遇和科技支持。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一个集成了信息采集、分 析、指挥调度等功能的系统,能够帮助应急救 援部门快速响应灾害事件,提高工作效率。该 系统实时监控灾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协 调各救援力量,提供现场指挥支持,并进行灾 后评估和救援效果分析。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作用
实时监控灾害事件
监测灾害事件发生和发 展
灾后评估 分析救援效果
建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信息共享
科学性提升 精准性应对
实现全国信息互通 协同作战
国家级系统 重点发展
欧盟 COPERNICUS
系统
欧盟COPERNICUS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 现了全球灾害监测和应对,提供了高分辨率的 监测数据和图片,有效支持了全球范围内的应 急救援工作。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重要 作用。
应急救援指挥系 统的建设与运用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概述 第2章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架构设计 第3章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用场景 第4章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案例分析 第5章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一章 应急救援指 挥系统概述
什么是应急救援 指挥系统
● 02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研究目前,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针对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强化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它是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架构。
我国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主要由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指挥体系构成,层层传导指挥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
在国家一级,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级应急救援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
在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本级区域的应急救援工作。
其次,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国家级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为各级地方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共享平台。
其次,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指挥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
此外,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还通过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与各级政府部门和救援力量的联动。
然而,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指挥体系的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地区的应急指挥中心尚未建立,指挥体系层级划分不清晰,指挥权限不明确,协调工作不畅通等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各级救援力量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还不够紧密,资源调度不够灵活,导致救援工作的效果不佳。
最后,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还有待提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人才队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应该加强和创新。
首先,应加大对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准确把握指挥体系的层级和职能,建立完善的指挥设施和信息平台,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调研报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有序开展各项救援工作,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这次长时间、大规模、跨区域抗震救灾工作也暴露出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薄弱环节。
因此,加强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调度、出动、指挥和处置程序,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处置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新形势下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国外应急救援机制形势及我国应急救援机制现状(一)世界主要国家应急救援机制形势。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虽然国情和国家体制不同,应急救援力量的组建形式和管理体制也不尽一样,但以消防队伍为主承担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共有模式,这些体制模式和成熟做法值得借鉴。
美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9。
7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80。
1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
法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现役制、职业制和志愿制三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
6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9。
8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
德国: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全国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2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30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一百六十一。
就我国香港和澳门来看,香港消防处为准军事化组织,约8660人,文职人员约590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十四,澳门消防局有军事化人员约800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二十。
(二)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公共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公安消防、特警、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探究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探究摘要:消防救援队伍在抢险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火灾、地震、洪涝灾害等,正是由这些消防救援队伍的加入,才能一次次的化险为夷,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因此,为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消防救援队依然需要不断提高对消防救援队结构体系的改革,构建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高效的政府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为框架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为社会和谐及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多,生活中出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化学品泄露,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火灾等等,使消防部队面临着更严峻的要求和考验。
此外,自然灾害不断升级,灾害事故愈加复杂多变。
这就要求在各种应急救援处置中,科学有效的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确保指战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群众的损失。
1.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现状1.1机制守旧,预案内容缺乏明确性首先、救援预案不够规范。
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无法给出合理的救援方案;在安排进退路线时,往往忽视了退防路线的安排。
此外,救援方案缺乏对现场的合理性分析,过于主观。
第二、救援步骤过于呆板。
应急救援中心在制定救援预案时,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执行,例如:到达时间、救援方案、救援工具等,事无巨细,这样反而使救援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使救援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三、与其他单位的衔接工作出现脱节问题。
虽然救援中心体现制定了救援方案,但如果与其他单位及部门没有做好衔接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分工不协调、作战任务重叠、无法调动多方力量等问题,限制了紧急预案作用的发挥。
第四、所制定的预案过于简单。
如果整个救援行动设置过于简单,仅对某个事故点做出救援,缺乏对事故的全面考虑,忽视了次生灾害的导致因素,例如:压力容器爆炸、房屋倒塌等,就无法达到救援效果,即便准备工作在充分,也会使平常所做的训练无法发挥出作用。
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调研报告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急管理中,指挥体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应急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进行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运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有关应急管理指挥体系的相关法律、规章以及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实地调查则通过参观访问一线的应急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观察其日常指挥工作,以获取一手的资料和真实情况。
三、调研结果1.指挥体系结构存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应急管理指挥体系的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指挥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导致指挥信息传递困难,指挥效率不高;其次,指挥体系中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职责重叠和决策权不清的情况,影响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
2.指挥人员能力培养亟需加强调研发现,当前指挥人员的能力培养亟需加强。
指挥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快速决策、灵活应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而目前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并未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
此外,部分指挥人员对应急管理理论知识的了解不深,缺乏应急工作的专业知识支持。
四、改进措施1.优化指挥体系结构针对指挥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各级指挥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的机制。
同时,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重叠,提高指挥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对各级指挥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能力水平和应急管理专业知识。
2.加强指挥人员培养针对指挥人员能力培养的问题,应建立健全的选拔和培训机制,通过选拔具备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一步提高指挥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培训方面,应加强对指挥人员的实战化培训,注重培养其快速决策和应变能力,同时加强对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应急指挥系统构建
应急指挥系统应具备信息收 集、传递、处理和发布等功 能,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
、准确的信息支持。
应急指挥系统还需要建立完善 的预案体系,提高应对各种类 型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02
应急指挥系统概述
应急指挥系统的定义
应急指挥系统是一种用于应对突发事 件的综合管理系统,它通过整合各种 资源、信息和技术,实现快速响应、 有效协调和科学决策。
应急指挥系统构建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 录
• 引言 • 应急指挥系统概述 • 应急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 •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方案 • 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应急指挥 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协同化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合作,形成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 应对复杂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
未来应急指挥系统的新技术
01
物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感知设备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测和获取突发事
件现场的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02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和存储能力,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存储
同、科学的体系。
应急指挥系统应具备信息收集 、分析、传递、处置和反馈等 核心功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迅速响应和决策。
应急指挥系统还需要不断更新 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 急需求和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评估 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深入研究应急指挥系统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干预策略, 以减轻危机对人们心理和生活的影响。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立一个高效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对于应急救援队伍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
一、组织架构在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中,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协同效率的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队伍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
建议设立指挥中心,负责汇总和分发应急救援任务,并确保各救援部门的顺利协同工作。
同时,设立各个部门或分组负责不同的救援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此外,建议成立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定期培训,提高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信息共享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的核心是信息共享。
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快速反应和资源优化分配。
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任务发布时,指挥中心需及时将任务信息传达给各个部门,并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回复并反馈实时数据。
同时,建议在各救援人员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和响应。
最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提高信息收集和传输的效率。
三、技术支持在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中,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救援速度和提高准确性。
首先,建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对灾害区域进行快速评估和分析,实现对救援工作的科学调度。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救援任务的预测和优化,提高救援效率。
再次,通过使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无线网络等,可以实现救援人员和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通讯,提高救援工作的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与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是提高救援效率和保障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快速响应的救援队伍。
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这一体系,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它能够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将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1.系统架构设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具备高度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变化系统架构应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通信与调度模块、决策支持模块、信息发布模块等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系统的基础,应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历史数据、预测数据等多种类型数据处理模块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以供后续模块使用3.通信与调度通信模块负责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调度模块则根据应急事件的特点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4.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它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技术,为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5.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模块负责将应急救援信息和指令及时准确地发布给相关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启动和执行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运用1.应急响应流程从应急事件发生到最终恢复正常秩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能指导并协调各个环节,包括预警、报警、调度、救援、恢复等2.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包括人力、物资、设备、专家等,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调动3.模拟训练与演练通过模拟各种可能的应急场景,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指挥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的协作效率4.数据分析与优化运用历史应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响应策略和指挥流程三、总结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通过科学的建设和有效的运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能够大幅提升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应急救援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现代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工具,它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高效调度和科学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1.系统架构设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当遵循模块化、标准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系统的核心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应急通信与调度模块、应急决策支持模块、信息发布与反馈模块等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各类应急信息,包括气象、地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则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存储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应急通信与调度应急通信模块需要保障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调度模块则根据应急事件的特点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4.应急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它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技术,为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决策支持模块应当能够根据应急事件的类型、规模和影响,自动生成应急响应方案,提供最优决策建议5.信息发布与反馈信息发布模块负责将应急救援信息和指令及时准确地发布给相关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启动和执行反馈模块则负责收集应急响应的实施情况,为后续的决策调整提供实时数据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运用1.应急响应流程从应急事件发生到最终恢复正常秩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能指导并协调各个环节,包括预警、报警、调度、救援、恢复等流程应当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执行2.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包括人力、物资、设备、专家等,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调动资源管理模块应当能够根据应急事件的规模和需求,自动匹配可用资源,实现最优调度3.模拟训练与演练通过模拟各种可能的应急场景,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指挥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的协作效率模拟训练与演练模块应当能够生成多种应急场景,提供虚拟的应急操作平台4.数据分析与优化运用历史应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响应策略和指挥流程数据分析与优化模块应当能够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便于分析和理解数据三、总结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通过科学的建设和有效的运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能够大幅提升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应急救援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场合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准确评估灾情,合理调度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事故灾难对于火灾、矿难、交通事故等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事故信息,快速调度救援力量和物资,指导现场救援工作,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爆发、食物中毒等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应对,控制事态发展社会安全事件在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应急处置,维护社会稳定注意事项系统设计与升级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变化同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数据采集与处理要确保数据采集模块能够收集到各类应急信息,包括气象、地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数据同时,要加强对数据处理模块的建设和优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信与调度要保障应急通信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要加强对调度模块的建设和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决策支持要加强决策支持模块的建设,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技术的应用,为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培训与演练要加强对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要定期进行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检验和提升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数据分析与优化要加强对历史应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响应策略和指挥流程信息安全要加强对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遵循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各类应急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构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探讨
3、科学指挥:运用先进的消防技术和设备,进行科学指挥,提高灭火成功 率。
4、保障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案内容
1、职责分工:明确消防指挥中心各部门职责,包括调度、指挥、作战、通 信等。
2、应急响应程序:规定火灾发生时,消防指挥中心的响应流程,包括信息 报告、决策指挥、出动救援等。
一、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级政府普遍设立了 消防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各类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这些机构在多次火灾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 极贡献。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定期组织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
6、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消防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加强自主创 新与研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火灾预警、监测、扑救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7、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加强与国际组织的 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火灾挑战,提高我国在国际消防 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最后,实践经验对于应急救援体系的改进具有重要价值。成功的实践案例可 以为体系优化提供参考;而失败的实践案例则能揭示现有体系的不足之处,为改 进提供方向。
针对现有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定期对应急救援体系进行风险评估,找出潜 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联合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研究
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联合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刘铁胜来源:《消防界》2023年第06期摘要: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难度大,专业性、科学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给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本文围绕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从联合组织指挥机构、指挥规则以及指挥重点三个方面入手,提出联合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路径,期望对提高应急救援指挥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联合组织指挥体系近年来,受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周期性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风险增大,必须引起森林消防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森林火灾事故中,应急救援是最大程度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精准、有序开展,应建立起联合组织指挥体系,对应急救援实施专业化、科学化指挥,充分发挥救援力量优势,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一、成立联合组织指挥机构,强化指挥机构职能作用(一)成立基地指挥部在当地应急指挥中心或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设立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基地指挥部,组建由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军民武警和社会志愿者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救援队伍执行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任务。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接受火灾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的指挥[1]。
基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救援救灾工作,包括较大以上规模灾害的相应处置、物资调配、跨地区重大问题协调、灾害调查评估以及挂牌督办工作。
当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成立前线指挥部后,基地指挥部不得干扰前线指挥部的行动决策和力量调动。
(二)成立前线指挥部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和最高决策者由属地行政首长担任,副指挥长由精通救援行动指挥、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以及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员担任,指挥部成员包括灾害事故地的政府领导、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消防救援单位负责人、森林消防单位负责人、公安部门负责人以及救援力量负责人[2]。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研究作者:许晓健朱青欣单天翔顾佳丽来源:《消防界》2022年第15期摘要: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消防人员不仅承担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职责,也承担着较高的职业风险。
消防人员在各类紧急情况或是重特大事故的救援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专业消防队员不仅要掌握各类应急救援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保护自身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路径。
关键词: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事故;消防;应急救援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频繁发生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为了预防灾害事故尤其是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199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指出,为防范火灾危害应在维持公共秩序安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应急救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逐步改善城乡消防应急救援体制,加强人民消防综合素质,高效抑制紧急情况或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分类了各级突发紧急事件和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减少紧急情况或重特大事故的损害,从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由此可见,总体加强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
由于现今社会发展迅速,出现了消防行业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因此不断建设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十分重要。
现有的关于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研究主要在于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这两个方面。
刘强等(2012)归纳总结了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基础、应急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目前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不足,亟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孙悦等(2008)通过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得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定能保障社会安定的结论。
我国特色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特色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8T07:01:34.39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5期作者:陈彤1 秦绪坤1 [导读] 应急救援能力体系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各类灾害事故应对处置效果。
本文梳理了我国急救援能力体系现状,研究探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我国特色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
陈彤1 秦绪坤1新兴际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应急研究总院;新兴际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摘要】应急救援能力体系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各类灾害事故应对处置效果。
本文梳理了我国急救援能力体系现状,研究探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我国特色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
【关键字】应急救援;救援能力;救援队伍0 引言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成立后,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优化和调整。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明确指出由原来的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磨合,初步完成了从原有分灾种、分部门、分行业的应急救援模式到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专业应急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转变。
为进一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新形势新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先进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可持续人力和财力保障、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联动、公众参与应急救援能力等多方面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1 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体系现状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前,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体系主要采用分灾种、分部门、分行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原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原公安消防部队负责城乡防火、灭火职责,在救援方面仅限于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武警总部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原武警森林部队负责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矿山、危化品事故救援;中国地震局组织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地震灾害救援;水利部组织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水旱灾害救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我国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我国每年因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计65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没有真正建立统一的社会公共安全救援机制,加之各种灾害具有突发性、连锁性等特点,传统的“分地区、分部门、分灾种”的灾害应对机制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日渐增多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
特别是20xx年底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会议提出“加快应急队伍和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救援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在国内外社会紧急救援体系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和完善以消防为主干的“一体化”紧急救援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政府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
一、国际社会紧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紧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标志性工程。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都建立了包括紧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紧急救援管理体制,消防部门的职能也向多功能化方向转化和发展,普遍承担了灭火、救护、防化、垮塌、爆炸、交通事故以及空难救援等抢险救援任务,灭火出动平均占这些国家消防队年出动总数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都是应急救援。
纵观国际社会,政府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专业化的紧急救援队伍、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的应急预案等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共安全救援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紧急救援机制在减少和控制事故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持国家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我国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的内容
20xx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基本要求。
“预测和预警”被明确规定为一项重要内容。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其中事故灾难主要涵盖危化品、工矿等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消防、公共场所事故、水电气城市生命线事故、放射性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灾害。
三、我国消防救援安全应急体系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化率已 1993年的28%提高到20xx年的40.5%。
但在这一轮的城市开发进程中,我们在有重点和有步骤地进行城市消防救援安全应急机制或体系的规划和建立上,在遇到城市安全应急处理过程中,过分偏重于使用临时行政措施来实施城市消防救援安全应急的做法,这样会让整个城市消防的相关行政组织机构把大部分工作都放下来,去做一件事情,导致了过高的行政成本。
所以客观地说,虽然消防救援对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提供了很大的有效支持,但是也隐藏着消防救援安全应急体系的管理职能缺失所带来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过高的现实。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省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安全及应急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类。
1、层级型:以xx市为代表,市长为总负责,组建市、区两级应急系统,市级将组成专用系统,并建立刑侦、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防洪、地震、生命线工程等10项垂直分系统;18 区县建二级系统,并延伸至基层社区。
2、联动型:以南宁市为代表,市领导负责,将ll0(刑警)、ll9(火警)、120(急救)、122(交警)及市长电话等集中,组成联动中心,统一处置各类安全减灾及应急工作。
目前,该系统每月处理约20万市民电话,受到普遍欢迎。
3、办公厅型:鉴于政府重大事件信息均办公厅出入,并直通主要相关
负责人,一些省市目前就是以办公厅为依托,扩大处理各类应急事务。
4、公安型:考虑到很多应急事件是以公安部门(刑警、消防及交警)为一线,目前一些省市以公安部门代行省市应急工作。
若有重大安全应急事件,再省市相关负责人出面协调和管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消防救援安全应急体系在整个城市安全应急体系中仍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缺少必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城市安全应急需要,也没有和城市整个的安全应急体系相配套,使得许多突发的应急预案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体制中尚未建立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相关安全信息和应急预案不能得到有效地沟通和联动;在城市消防救援安全应急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上也缺乏必须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例如未能深刻认识和划分城市消防救援安全应急处理的等级,并缺少科学的预警系统和评估机制。
在社会资源协同方面也缺乏相关的社会群众基础,社会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未能有效地形成整个社会的城市消防救援安全应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