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的观察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护理课件

预测预后
通过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可以 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患者和家 属提供心理准备。
指导护理措施
通过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可以 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得到 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
02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 方法和技巧
神志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观察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01
通过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判断其神志是否
清醒。
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02
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表情、动作或语言,以判断其神志状态。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03
定时评估患者情况,记录其神志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
意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1 2
观察患者的觉醒程度
通过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患者的觉醒程度 ,是否处于清醒、嗜睡或昏迷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05
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案例一
总结词:及时诊断
详细描述:某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通过观察患者神志、 意识和瞳孔变化,医生迅速诊断为脑出血,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成功挽救了患 者的生命。
案例二
总结词:预警作用
详细描述:一患者在接受脑部手术后,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通过及时观察和监测,医护人员迅速发现脑 疝风险,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避免了病情恶化。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 护理课件
目 录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重要性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实践应用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和误区 • 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01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 重要性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原创5篇)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原创5篇)瞳孔观察读书笔记篇1瞳孔观察:心理学与生活解读日期:2023年6月12日今天,我阅读了一本名为《瞳孔观察》的书,这本书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简要总结和个人的阅读心得。
《瞳孔观察》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瞳孔在人类行为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以及潜在的个性特征。
作者认为,瞳孔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笑,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很高兴。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瞳孔,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开心,只是出于礼貌或者环境需要表现出开心的表情。
这种观察力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应对各种情况。
除了瞳孔观察,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心理学现象和生活应用。
例如,如何通过微妙的肢体语言来推断人的情绪和意图;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总的来说,《瞳孔观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
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
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的感受。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篇2瞳孔观察:人类心灵的微观显现读书目的:在心理学、心理学相关书籍以及人性的研究中,我常常发现“瞳孔”这个微小的器官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感知光线的窗口,也是情绪、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无形展示。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我选择了阅读《瞳孔观察》这本书。
内容提要: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瞳孔如何揭示人类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认知、性格等方面。
瞳孔观察课件ppt

眼科疾病的诊断
1 2
青光眼
青光眼可能导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同时伴有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 消失,同时伴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3
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可能导致瞳孔位置异常,对光反射减弱 或消失,同时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04
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忽视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之间瞳孔大小、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观察时应结合个体 情况进行判断,避免一概而论。
05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AI算法对瞳孔图像进行分析,提高瞳孔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VR/AR技术提供更真实的观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3D打印模型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瞳孔模型,方便教学和演示。
瞳孔观察与其他检测手段的结合
生理信号检测
结合血压、心率等生理信号,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眼底检查
结合眼底镜检查,观察眼底血管变化,预测全身疾病风险 。
神经影像学检查
结合MRI、CT等影像学检查,深入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
瞳孔观察在临床研究中的前景
神经科学研究
瞳孔观察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瞳孔观察的基本知识 • 瞳孔变化的常见原因 • 瞳孔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瞳孔观察的基本知识
瞳孔的定义与功能
瞳孔定义
瞳孔是由虹膜形成的孔洞,位于 眼球前部,能够调节光线进入眼 内的数量。
瞳孔功能
如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可能导 致瞳孔异常变化。
瞳孔观察PPT课件

瞳孔观察的重要性
01
02
03
初步判断眼部疾病
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 状和反光情况,可以初步 判断眼部是否存在异常或 疾病。
评估意识状态
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可以反 映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对 于评估昏迷或意识障碍的 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生命体征
在急救或医疗救治过程中, 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及时 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 为抢救争取时间。
监测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变化
瞳孔变化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如脑外伤后瞳孔大小的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
评估治疗效果
评估眼部疾病治疗效果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瞳孔的变化,可以评估眼 部疾病治疗的效果,如药物治疗后青光眼症 状是否缓解。
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 果
瞳孔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 果的参考指标,如脑外伤后瞳孔对光反射是
否恢复。
05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
瞳孔观察技术的改进
瞳孔观察技术将不断向智能化、 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观察的 准确性和效率。
瞳孔观察技术将与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实现自 动识别、自动诊断等功能。
瞳孔观察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图 像采集和处理技术,提高图像 质量和分辨率。
瞳孔观察与其他医学领域的结合
瞳孔变形与肿瘤疾病
总结词
瞳孔变形可能是肿瘤疾病的迹象
VS
详细描述
肿瘤性疾病如眼睑肿瘤、结膜肿瘤等可能 影响瞳孔的形状,导致瞳孔变形。此外, 一些眼部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可能影 响瞳孔形态。
其他系统疾病与瞳孔变化
总结词
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瞳孔变化
详细描述
除神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外, 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瞳孔变化,如心血 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通 过影响眼部血液循环或神经传导而导致瞳孔 变化。
瞳孔观察.doc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大小与对称性正常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位置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调节放射两侧相等.病理情况下,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
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中毒;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
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及濒死状态;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
2、形状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瞳孔呈椭圆形并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成不规则形,常见于巩膜粘连。
3、对光反应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危重或深昏迷病人。
瞳孔的观察

二、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24小时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24小时量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 脑脊液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侧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一、 瞳孔的观察
正确掌握观察瞳孔的方法 正常成人瞳孔成圆形,直径2-5mm,双侧对称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其传入途径是:光刺激由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到达顶盖 前区的双侧艾-魏核,发出的冲动沿两侧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至 两侧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对光反射。观察时要用聚光集中的电筒,对准 两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在将光源分别 移向双侧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注意对光反射 是否灵敏,并准确记录。 二、颅脑损伤时的瞳孔变化 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如果伤后病人 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 2、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则提示临终状态。 4、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是大量应用镇静药所致。 5、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6、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神经病变患者如何观察瞳孔及意识之欧侯瑞魂创作瞳孔的观察方法临床上多采取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更,对危重患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详细纪录。
观察瞳孔应注意的问题:①正凡人瞳孔直径为2~5 mm,圆形,边沿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若直径>5 mm为扩大,>6 mm为散大,<2 mm为缩小。
②观察瞳孔应注意患者机体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对来说,成人瞳孔较大,儿童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女性的大于男性;近视者瞳孔较大,远视者较小;兴奋时瞳孔较大,嗜睡时瞳孔较小;吸气时较大,呼气时较小;白日光亮时较小,黑暗时则较大。
瞳孔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副交感神经受到破坏者瞳孔则扩大,反之则缩小,上述两种神经均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额叶和枕叶有调节瞳孔大小的中枢。
①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而神志清楚,暗示双侧视神经受损,可见于双侧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②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随昏迷者,暗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
见于癫痫大发作时、脑干脑炎的晚期、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的表示。
③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暗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
若神志清楚多暗示动眼神经损害,伴随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暗示中脑损害。
若伴会聚调节反应迟缓,暗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动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④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暗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多颅神经炎。
⑤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随意识障碍者,暗示颞叶沟回疝。
2瞳孔的观察文档

瞳孔的观察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
形状: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大小: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两侧等大。
病理情况下,瞳孔变小指的是直径小于2mm。
如果瞳孔直径小于1mm
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常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
期。
双侧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
瞳孔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
同侧颅内血肿或脑肿瘤等颅内病变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
生。
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
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应
正常情况下,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在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
瞳孔扩大。
如果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时,称瞳
孔对光反应消失,一般见于危重或深昏迷患者。
简述瞳孔观察的要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简述瞳孔观察的要点
瞳孔观察是药物精神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可以检查眼睛的活
动性和眼球的应激反应、凝视对象的灵活性以及对药物的反应。
一是要观察患者的瞳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左右眼应维持基本
相等,瞳孔直径应在2.5毫米到4毫米之间。
二是观察药物的刺激反应,在麻醉拔牙时,给予药物时若瞳孔明
显收缩,则表明患者汗腺分泌异常,毛细血管异常,对药物刺激反应
过敏。
三是观察凝视对象灵活性,照明条件良好时,在患者眼睛注视“X”形旗时,将头正偏转或左右转动,看患者的反应能力,偏转的越低,
则病情越轻。
四是观察药物的反应情况,在给药后立即观察,看瞳孔有无变化,变化要细致及时。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
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
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
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
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
手电筒观察瞳孔的方法

手电筒观察瞳孔的方法手电筒观察瞳孔的方法是通过利用手电筒的光源来照亮眼睛,然后观察眼睛的瞳孔的变化。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检查、神经功能测试以及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反应和情绪状态等。
首先,准备一个手电筒,最好是高亮度的LED手电筒,并确保手电筒的电量充足。
如果手电筒的光源太弱,可能无法有效照亮眼睛并观察到瞳孔的变化。
手电筒观察瞳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照射法和间接照射法。
直接照射法是将手电筒放置在眼睛前方并将光线直接照射到眼睛上。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反应。
在观察时,眼睛要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瞳孔的变化。
将手电筒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距离,并将光线直接照射到眼睛上。
如果瞳孔处于放松状态,光线会引起瞳孔收缩;如果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光线会引起瞳孔扩张。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了解到眼睛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反应是否正常。
间接照射法是将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上。
可以用一面镜子或一块反光板将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上。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瞳孔的双幅变化。
在观察时,需要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镜子或反光板上,并确保光线准确地反射到眼睛上。
然后观察瞳孔的变化。
如果切线孔处于扩张状态,光线会引起瞳孔的收缩,如果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光线会引起瞳孔的扩张。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也可以了解到眼睛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反应是否正常。
无论是直接照射法还是间接照射法,观察瞳孔的变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观察时需要保持头部稳定,不要晃动。
观察者应该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并保持良好的姿势,以确保照射光线的稳定性。
其次,在观察时要将光线照射到眼睛的中央。
瞳孔是位于眼球的中央,所以照射光线要尽可能准确地照射到瞳孔上,这样才能观察到瞳孔的变化。
最后,观察者需要专注地观察瞳孔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察时可以使用一支笔和纸来记录瞳孔的变化情况,这样可以更详细地了解眼睛的状态。
总结来说,通过手电筒观察瞳孔的方法有直接照射法和间接照射法。
观察瞳孔的注意事项

观察瞳孔的注意事项
观察瞳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光线条件:确保观察环境的光线明亮且均匀,避免瞳孔受到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刺激,这可能导致瞳孔大小变化不准确。
2. 观察位置:观察者应该站在足够远的距离,以便能够全景地观察瞳孔,并能够看到瞳孔的形态和变化。
3. 瞳孔反应:观察者可以用光源照射到瞳孔上,观察瞳孔直径的变化。
瞳孔收缩表示光线刺激,而瞳孔扩大可能表示低光或恐惧等因素。
4. 瞳孔颜色:观察者还应注意瞳孔的颜色,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该呈黑色,如果呈现出其他颜色或出现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存在眼部问题。
5. 不对称性:观察者需要注意瞳孔的对称性,双眼的瞳孔应该大小一致。
如果出现明显的大小不对称,可能是瞳孔异常或损伤的征兆。
6. 观察时间:观察瞳孔变化时,需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因为瞳孔的大小和反应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请注意,这些注意事项仅供参考,若存在异常情况或有眼部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咨询专业医生。
瞳孔的观察

二、瞳孔的观察方法颅内高压症可导致病人因脑疝而死亡,瞳孔改变是判断颅内高压症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
病人瞳孔的变化,常预示病情的发展变化。
护理人员掌握正确观察瞳孔的方法,熟悉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临床多采用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及形状,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两侧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直接与间接光反射是否灵敏。
危重病人15~30min观察1次,并详细记录。
瞳孔正常直径2~4 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
直径大于4 mm为扩大,大于6 mm为散大,小于2 mm为缩小。
观察瞳孔应注意病人身体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对而言,成人瞳孔较大,儿童和老人较小,近观者瞳孔较大,远视者瞳孔较小;兴奋时的瞳孔较大,嗜睡时的瞳孔较小,夜晚瞳孔较大,白天光线较强时较小。
瞳孔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副交感神经受到破坏时瞳孔扩大,之缩小。
外科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准备与病人手术的轻重缓急、范围大小以及病人生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病人的手术可分为三种:①择期手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胃大部切除术;②限期手术:如恶性肿瘤的手术;③急诊手术:如外伤脾破裂手术。
可能影响病人手术耐受能力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营养和代谢状态等。
据此可将病分为手术耐受力良好和手术耐受力不良两种。
(一)一般准备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生理方面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包括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家属两方面。
2.生理方面准备使病人能够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
(1)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如练习床上大小便,练习正确的咳嗽和咯痰方法,术前2周开始停止吸烟等。
(2)备血和补液:纠正术前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状态,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备好一定量的血液制品,有条件患者可预采自体血。
(3)预防感染:应包括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注意无菌原则和术中轻柔操作以减少组织损伤。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瞳孔观察的意义1、瞳孔的观察是疾病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意义重大。
2、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常见于虹膜粘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改变:①缩小:瞳孔缩小指d<2mm,如果d<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d>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射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消失,常见于危重和昏迷患者。
3、几种疾病的瞳孔改变1)小脑幕切迹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或因脑干缺血致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周围干→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进一步发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限,眼球稍向外突。
瞳孔观察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
A
掌握瞳孔观察方法
B
掌握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C
学会临床护理观察中灵活应用
正常瞳孔的大小:直径2-4mm,<2mm为 缩小,>4mm为扩大,>6mm为散大
瞳孔瞳对孔光的反观射察:内灵容敏,迟钝,消失
两侧瞳孔是否相等: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圆形,边缘整齐
瞳孔大小 及 形状
评估者一手拇指、食指,拨开患者上下眼 睑
伤侧瞳孔立即扩大,直接与间接 光反射消失,多属动眼神经损伤 ,若直接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光反 射存在,一般为视神经损伤所致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 消失,反应病情危急,随 时可能发生死亡。也见于 视神经萎缩、绝对期青光 眼、阿托品及可卡因作用
双侧 缩小
双侧瞳孔缩小,成 针尖样,多为桥脑 损伤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也可见于吗 啡、巴比妥类中毒 、有机磷农药及毒 蕈碱中毒
瞳孔观察方法
另一手持瞳孔笔,先对准双眼 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大 小及形状
瞳孔对光 的 反射
将光源从一侧移至眼的正中,并迅速离 开。观察瞳孔是否缩小。如迅速缩小为 对光反射灵敏,如缩小缓慢则为对光反 射迟钝;如没有缩小则为对光反射消失
同样方法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未被直接照射的另一侧瞳孔同时也缩小 为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还是消失
03
瞳孔观察的临 床意义
脑疝、蛛网膜下腔出 血、脑桥出血、动眼 神经麻痹损伤、神神 经完全性损害时瞳孔 变化情况及吗啡类、 冬眠类药物对瞳孔的 影响
谢谢
双侧 扩大
双侧 不等
双侧瞳孔不等大是颅内病变的指 征。如脑肿瘤、脑出血、脑疝等 。突然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烦躁不安 ,呕吐,呼吸深慢,脉搏减慢, 血压高,提示脑压增高,须立即 降颅压处理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神经病变患者如何观察瞳孔及意识瞳孔的观察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化,对危重患者应每15~30 分钟观察 1 次, 并做好详细纪录。
观察瞳孔应注意的问题:①正常人瞳孔直径为2~5 mm, 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若直径>5 mm 为扩大,>6 mm 为散大,<2 mm 为缩小。
②观察瞳孔应注意患者机体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对来说,成人瞳孔较大,儿童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女性的大于男性;近视者瞳孔较大,远视者较小;兴奋时瞳孔较大,嗜睡时瞳孔较小;吸气时较大,呼气时较小;白天光亮时较小,黑暗时则较大。
瞳孔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副交感神经受到破坏者瞳孔则扩大,反之则缩小,上述两种神经均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额叶和枕叶有调节瞳孔大小的中枢。
①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而神志清楚,表示双侧视神经受损,可见于双侧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②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昏迷者,表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
见于癫痫大发作时、脑干脑炎的晚期、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的表现。
③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
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 表示中脑损害。
若伴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动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④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多颅神经炎。
⑤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者,表示颞叶沟回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瞳孔的观察
正确掌握观察瞳孔的方法正常成人瞳孔成圆形,直径2-5mm,双侧对称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其传入途径是:光刺激由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到达顶盖前区的双侧艾-魏核,发出的冲动沿两侧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至两侧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对光反射。
观察时要用聚光集中的电筒,对准两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在将光源分别移向双侧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注意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并准确记录。
二、颅脑损伤时的瞳孔变化 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如果伤后病人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
2、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则提示临终状态。
4、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是大量应用镇静药所致。
5、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6、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二、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
24小时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
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 脑脊液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侧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
性脑膜炎等。
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成份】本品为复方注射剂,每100ml中含有甘油10g、果糖5g、氯化钠0.9g。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味微甜,微咸。
【药理毒理】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透性脱水,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
本品降低颅内压作用起效较缓,持续时间较长。
【药代动力学】本品经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其分布约2~3小时内达到平衡。
进入脑脊液及脑组织较慢,清除也较慢。
本品大部份代谢为CO2及水排除。
【适应症】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症。
【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般一次250~500ml,一日1~2次,每次500ml需滴注2~3小时,250ml滴注时间为1~1.5小时。
根据年龄、症状可适当增减。
【不良反应】本品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瘙痒、皮疹、头痛、恶心和溶血现象。
【禁忌】1、遗传性果糖不耐症患者禁用。
2、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
3、高钠血症、无尿和严重脱水者。
【注意事项】1、对严重循环系统机能障碍、尿崩症、糖尿病和溶血性贫血患者慎用;2、严重活动性颅内出血患者无手术条件时慎用;3、本品含0.9%氯化钠,用药时须注意患者食盐摄入量;4、怀疑有急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时,应先处理出血源并确定不再有出血后方可应用本品;5、滴注过快可发生溶血、血红蛋白尿;6、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容器渗漏,药液浑浊变色切勿使用。
正常胃液清晰无色,量约10-100ml(毫升),平均50ml(毫升),平均50ml(毫升),轻度酸味,含少量粘液。
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双肺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
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项就可消耗约500毫升。
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能经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支约600毫升水分。
夏天,气候干燥,烤火及使用电热毯等,则更会导致增加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