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结课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结课论文
文秘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报告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报告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1.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
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 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
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
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
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一:生态学视野中的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摘要题】生态文化与环保意识【正文】科学的精神是统一,社会运动与自然运动的规律有着惊人的相似。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者间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甚至可以用更加简练和统一的语言来描述,生态文化的核心观念为此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在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先后取得过两个对人类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使人们心目中静止不变的客观世界转变为动态、进化的客观世界;另一个成果就是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生态文化观念,它使人类从人类中心主义的恶梦中醒来,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光明大道上来。
具体讲,生态文化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文化,是现代以及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基础。
因此,从生态学视角认识和理解人类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问题,寻求可能的、合理的解决途径,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试图以生态工作者的视角审视和理解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然是研究生态学和生态文化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对其有一个比较恰当的理解。
简而言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生命是环境的产物。
在地球形成之初,表面笼罩着原始的还原性大气,没有氧气、臭氧层,紫外线强烈地照射着地面,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经历漫长的化学演化过程,大约在35~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光合自养生物蓝绿藻(Cyano phyta);原始的生命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存的多样性的生物类群。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2)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篇二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很多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地方专业高校仍以本专业科研为主,辅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总体发展目标不明确,质量不高,方式方法不当。
通过对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寻找适合地方专业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团队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110-02一、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问题高校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阵地,承担了大量的各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也聚集了大量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者。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日益兴起以及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专业高校加大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地方专业高校如医学院校、体育学院等,在立足本专业的同时,也辅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涌现了一大批学者。
地方专业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的力量,对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专业高校基本上都不是综合型大学,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校中处于弱势地位。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历史延续造成的原因许多地方专业高校从建校开始,专业就相对单一,如医学院校、美术学院。
也有一部分高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或者大专升格而来的,专业相对单一、学科结构不合理状况被延续下来。
通过多年的发展,学科领域虽然有所拓宽,但整体而言,过分注重原有的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二)师资队伍素质、结构不理想地方专业高校中从事原有基础学科的科研人员较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他们主要承担公共课教学。
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学科较散,且大多“单打独斗”,个别新兴专业以年轻教师居多,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前期研究成果较少,科研梯队的断层现象时有发生。
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管理等等发面的问题,时代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篇1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文章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的关系,回顾了国内外医学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近况,最后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定位。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定位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学术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体现为过分强调医学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科学理性的培养,忽视道德追求和价值判断,把医学生设置为对象化的客体,从而剥夺了其主体性。
实现人文精神的归复无疑成为传统医学教育改革无法避开的话题,而在医学院校中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复归无疑起到关键的作用;本人就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国民素质教育的重任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中心,大学教育不仅仅传授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传播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
社会对于大学的需求,除了经济的市场的需求外,还有更加广泛的文化精神需求、价值需求和理想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妄的消费时尚、急功近利的经济行为、喧嚣躁动的物质欲望破坏了大学校园内纯洁的求知氛围,更使年轻学子们无暇静心阅读理解人类那些古老的智慧与思想。
在此情形下,大学应以自己的科学理性精神和文化品格对其加以引导提升,从而使大学所担负的传播科学文化、理性精神、人文价值理想的职责更具有一种特殊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要发挥自身的精神文化功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赋予大学教育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蕴涵。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篇二试论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摘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有关这一问题的三种不同观点,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包含着人的价值因素,它不可能是与价值无涉的,它的价值取向并不与其客观性和科学性相冲突。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价值中立;价值科学一般可以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三大基本类型,由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着鲜明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所以,在这里笔者不做区分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加以论述。
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是否应有价值取向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受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影响,主要产生了三种不同观点:否定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肯定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以及旨在调和前两种观点的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说。
一、否定人文社会科学价值取向的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又称自然主义(naturalism),其根本的特点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在科学一体化的观念支配下以实证主义的方式肯定人文社会科学的可能性,并主张应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使之走向与自然科学相似的实证主义轨道。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可以上溯到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等创立的分析的、经验的哲学传统,尤其是他们对于科学的绝对尊崇的态度。
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然科学的观念、原则和方法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衡量其他知识是否科学的基本标准。
其他各类知识和各种学科要成为科学,或者说要被人们认定为科学,就要看其是否符合自然科学的标准,只有通过了这种严格的“科学资格”的审查和检验,才能取得进入科学殿堂的“入场券”。
按照科学主义的观点价值取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性问题,客观性是科学的生命,科学与人的主体性、主观因素,价值观念是互不相关的,没有联系的,否定价值取向正是科学客观性的所在。
人文课程心得体会论文(2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人文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引言人文课程是一门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文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人文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课程内容1. 哲学课程哲学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宇宙等根本问题。
在学习哲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哲学的思辨性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我对人生的本质、价值观的判断、道德的规范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历史课程历史课程使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历史,我认识到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这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的民族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历史课程也让我明白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使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
3. 文学课程文学课程让我领略了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学习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心民生。
4. 艺术课程艺术课程让我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了我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艺术课程,我学会了欣赏各类艺术形式,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
同时,艺术课程也让我明白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追求。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人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
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篇1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摘要】:^p :本文基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结合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说明。
在随后的研究中,对科研量化评价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p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表现在高校方面,就是科研工作的创新,科研成果的创新。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科研活动数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质量还有待改进。
20________0年以后,科研工作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学者也就科研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传统的世俗理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自然科学科研工作的研究相对来说翔实很多,可信性也高一些;而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本身研究难度要大一些,数据的可信性也不高,关注程度明显低很多,仅存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而人文社会科学却又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实质体现。
基于以上这些,本文着重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评价,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我国高等学校在科技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我国科技活动的主力军之一,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和产出的研究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整体状态比较落后。
(1)纵向比较。
一方面社会上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人力与资金上的投入相对较少。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从投入情况看,20________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科人员共55176人,人文社会科研经费共963.11百万元,而自然科技人员共175405人,是社科人员的3.18倍,自然科研经费为18276.43百万元(不含科研人员工资),是人文社会科研经费的18.98倍。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篇一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不景气?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景气,似乎已经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认为人文社科形势一派大好,理由是“主旋律”得到了高度弘扬。
对此,我们不加辩解。
也有人抱怨,人文社科的学者太差劲,郭沫若在1949年以后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为什么板子偏要打到学者身上呢?无庸讳言,学者有自身的问题,然而,体制和管理难道就没有责任?再进一步,即使是学者真的差劲,那么,你的制度为什么不选择优秀的学者却偏偏要喜欢那些南郭先生呢?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社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的要求、方法、内容、措施都有所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当局对人文社科的管理不注意这些特点,而是用管理工程技术的套路来对付人文社科,恰恰是造成这种不景气的根源之一。
本文不涉及学术以外的因素,也不讨论政治对学术的影响,只是就人文社科的体制和管理中的几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计划和学术的关系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包括具体的项目计划到整体的长远规划,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计划往往距学术较远,而距政治或现实需要较近。
官方所关切的,学术界不一定关切;学术界关切的,官方却不一定重视;而以官方为主体制定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计划或规划,虽然是学术界要“项目”的对象,却往往不是学术界感“兴趣”的对象(看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每年的“课题指南”,这种毛病一目了然)。
学术界对计划有一种“非学术”的或“官方”的感觉,由此而导致了一种现象:许多计划和规划中的重大内容,学术界不觉其重大;而学术界普遍认为重大的研究课题,又与计划和规划无缘。
计划之所以距学术较远,在于计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官方的政策。
在计划的制定中,虽然也有专家参与,但是,参与的专家往往是有选择的。
人文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文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学等。
本报告旨在总结人文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在我国教育、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人文基础的重要性1. 塑造健全人格人文基础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通过学习文学、哲学等课程,人们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传承文化传统人文基础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历史、文学、艺术等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促进社会和谐人文基础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人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文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丰富人文资源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
通过推广人文教育,可以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三、人文基础在我国的应用1. 教育领域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人文基础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从小学到大学,人文课程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
2. 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广泛开展人文活动,如举办文学讲座、艺术展览、历史讲座等,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3. 社会建设人文基础在我国的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人文基础发展面临的挑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人文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人文基础的普及。
2. 应试教育倾向应试教育背景下,人文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足。
3. 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五、人文基础发展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人文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文教育普及。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篇一:《浅谈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有人主张将已往的“哲学社会科学”改称“人文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用以指称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另一大半(有关人、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科学领域,这是目前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潮流。
其用意在于强调哲学和各门社会学科的本性是面向人、社会、文化的,从而倡导立足于人、关心和服务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导向。
采用这一提法的好处是,强化这些学科的本意,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
但其中有几个具体的理论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一、带有人文性质的研究和创作是否属于“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关键是对“科学”的理解不同:以西方一些人的标准,一个学科只有达到了对象的可重复性、描述的客观化、形式化和定量化、知识的可积累性等一些自然科学的特征,才属于科学。
这种狭隘观点目前仅承认现代的经济学、社会学等少数社会学科是科学,而把政治学、史学、法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哲学等统统排除在外(当然,这也与有些社会学科的工作和发展水平尚不到位有关),或宁肯叫“人文学科”,也不叫“科学”。
这种观点影响了不少人,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界有一定市场。
按照另一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实质在于“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马克思),在于通过“实事求是”(罗素)的研究去追求真理,凡符合这一实质的研究活动及其成果,就属于科学范畴。
因此,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也应该是科学,不应因为有某些形式上或程度上的差别,就否定其科学的实质。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无疑体现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
二、在学理上,“科学”与“人文”两个范畴是有区别的。
科学,是以强调事实、理性、描述性知识和真实性、真理为主旨的规范体系。
科学仅以符合事实及其客观规律为根据,而较排斥人的主观意向、价值取向、意识形态,虽然在总体上,科学与人类的价值追求正相关(对人类有益);但在具体研究过程和具体观点上,则要求必须不带任何主观倾向,首先要如实地反映客观。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其文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篇一人文社科普及与文化产业摘要:应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即为基础理论进行知识积累;二是应用对策研究,即为政府、企业等出谋划策,担当“思想库”、“智囊团”;三是知识普及,即对全社会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两方面的作用,社会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毋庸赘言。
但是对人文社会科学上述第三方面的作用,应该说全社会一直没有对其形成真正深刻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普及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 A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其文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是一项把人类已经掌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和途径,广泛地推广和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学校教育的人文社科普及,就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方式,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向学校和社会普及和传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想和理念,提高广大学生和社会成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学校教育与人文社科普及就其教育的目的、内容和传授方式上是同时共存不可分割的,人文社科普及的活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无处不在,二者间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和影响。
一、加强学校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提起科普教育立刻就联想到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往往被人忽视或淡化,实质上,人文社科普及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级各类基础学校,应是社科普及的最大场所,是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但目前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学校教育很难抽出时间进行课程以外的专门的社科知识普及。
即使有一些活动,也由于缺乏科普经验,科普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很难同学校教育兼容,缺乏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个性。
社会学基础期末结课论文
社会学基础期末结课论文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行为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以社会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一、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学科之一,它关注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和问题。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
社会是指由人类构成的集体,它以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形成一种共同生活的模式和规范。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职业关系等。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現象的变化,包括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二、社会学主要理论社会学主要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互动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理论关注社会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的。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部分都对整体的运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
它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现象,并通过对社会中权力、资源分配和阶级等问题的研究,揭示社会中的社会不公和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互动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基于对社会他人的理解和互动的结果。
它认为社会行为是通过相互理解和互动来实现的,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观察和收集数据来验证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
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和采访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进而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验证社会学理论的假设。
文献研究则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已有的文献材料,来探讨社会学的理论和观念。
理论分析是通过对社会学理论和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整合,来探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低年级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养成初入学儿童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他们考虑问题,或者与同伴相处,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认为“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如果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里,就会影响同伴交往。
,使刚入学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同学和谐相处,就成了我们低段老师研究的重点。
1、观察:了解新生中不善于与人相处的学生(1)、由于学生刚入学,孩子的情况没有完全展现,所以可以向家长了解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况,使我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生与人相处情况调查表:①您的孩子的优点是(最少三个)————————②您孩子入学前一直和谁生活?——————————————③您孩子平时喜欢和小朋友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和小朋友玩时有没有因为您孩子的原因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这样的情况多吗?——————④通过您的观察,您个人认为您的孩子A活泼好动B文静内向C活泼有余,行为缺乏控制D其他⑤孩子入读一年级前,您一定为他做过一些准备,主要是从方面准备的。
A学习能力、生活习惯、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B识字、拼音、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的渗透C顺其自然,没有刻意的准备(2)、在同学们进行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留心观察,把不善于交往的新生在交往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同学们对他们的交往态度记录下来。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孩子与人共处通过活动,让新同学们体验与同学交往的快乐,完善自我,端正交往态度如、要主动、热情、礼貌,学会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如相互合作、彼此信任。
从而改善和提高与同学交往的能力。
(1)、综合活动①体育课上可以经常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游戏。
学术论文模板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
学术论文模板[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篇一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不景气?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景气,似乎已经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认为人文社科形势一派大好,理由是“主旋律”得到了高度弘扬。
对此,我们不加辩解。
也有人抱怨,人文社科的学者太差劲,郭沫若在1949年以后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为什么板子偏要打到学者身上呢?无庸讳言,学者有自身的问题,然而,体制和管理难道就没有责任?再进一步,即使是学者真的差劲,那么,你的制度为什么不选择优秀的学者却偏偏要喜欢那些南郭先生呢?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社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的要求、方法、内容、措施都有所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当局对人文社科的管理不注意这些特点,而是用管理工程技术的套路来对付人文社科,恰恰是造成这种不景气的根源之一。
本文不涉及学术以外的因素,也不讨论政治对学术的影响,只是就人文社科的体制和管理中的几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计划和学术的关系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包括具体的项目计划到整体的长远规划,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计划往往距学术较远,而距政治或现实需要较近。
官方所关切的,学术界不一定关切;学术界关切的,官方却不一定重视;而以官方为主体制定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计划或规划,虽然是学术界要“项目”的对象,却往往不是学术界感“兴趣”的对象。
学术界对计划有一种“非学术”的或“官方”的感觉,由此而导致了一种现象:许多计划和规划中的重大内容,学术界不觉其重大;而学术界普遍认为重大的研究课题,又与计划和规划无缘。
计划之所以距学术较远,在于计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官方的政策。
在计划的制定中,虽然也有专家参与,但是,参与的专家往往是有选择的。
坐“冷板凳”的专家一般都进入不了制定计划的圈子,即使他们有制定计划的建议权,其建议也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肯定和支持。
2023年社会学基础期末结课论文
2023年社会学基础期末结课论文在 2023 年社会学基础课期末结课论文中,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按照学术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实证研究、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社会学研究变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学基础知识,并阐述其在分析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状况方面的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
实证研究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社会学假设。
案例研究则通过深入研究个别事件或现象,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
问卷调查和访谈则可以获取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冲突理论则关注社会中的阶级和权力冲突,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竞争场所。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互动构成的。
实证研究社会学的实证研究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假设。
以青少年犯罪为例,社会学家可以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来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可能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和教育程度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有重要影响。
这样的实证研究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综上所述,社会学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社会学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解释社会问题,并为社会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学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按照适合的引用格式]以上是关于 2023 年社会学基础期末结课论文的内容。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篇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1、先秦哲学研究首先,通过出土文献的研究,对先秦思想史上的许多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探讨。
“性与天道”的问题。
此问题属儒家的“形而上”思想,传世的先秦儒家文献虽有之,但为孔子所“罕言”,一般认为至宋明理学才把这一问题突出出来。
但郭店楚简中的《五行》、《性自命出》等篇,集中论述的就是“性与天道”。
因此,学界对此问题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性与情”的关系。
郭店楚简中的“性与天道”思想重视“情”,《上博简(一)》将《性自命出》改名为《性情论》。
对“情”以及对“乐”之作用的重视,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与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的密切关系,这与宋明理学的重“性”贬“情”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
因此,“理性与情感”遂成为先秦儒学以及宋明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儒学与经学的关系。
儒家的“六经”体系以前一般认为至汉代才形成,但郭店楚简中的《六德》和《语丛一》已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列。
郭店简文中频繁地引《诗》、《书》,有的是引所谓“《古文尚书》”的内容,几篇文献与《礼记》(包括《大学》与《中庸》)有密切关系,《上博简(一)》中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这些都使学界更为重视对先秦儒学与经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儒学与治道的问题。
郭店简《唐虞之道》篇集中论述“禅而不传”的思想,认为君位的继承若不是“禅让”而是“传子”,则不能“化民”。
《上博简(二)》中的《子羔》和《容成氏》也是主张“禅而不传”,大意是说“至于禹而德衰”,这与孟子所说禅让与传子“其义一也”以及荀子否认“禅让”说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对于儒学的民本主义与君主制“家天下”的关系问题,学界已有新的认识。
另外,郭店儒家文献强调君主自身要率先做到“忠信”,君对臣应该“忠敬”,父子关系高于君臣关系,这对于重新认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君臣关系理论也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学科体系,它对于揭示人类社会现象、发展社会科学理论以及改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术研究中,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写作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论文撰写水平和学术表达能力。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论文的开端,需要概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相关已有研究,并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假设。
为了增加字数,可以适当扩展引言部分的内容,例如详细说明研究背景,举例说明相关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提出更多问题进行思考。
二、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是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助于确定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扩展文献综述部分的方法包括增加参考文献数量、详细描述相关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列举不同研究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
三、方法和数据部分在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中,方法和数据部分通常描述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并说明所采用的资料和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为了增加字数,可以详细描述研究设计的步骤和依据,阐述资料的来源和获取途径,展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可行性分析。
四、结果和讨论部分结果和讨论部分是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为了增加字数,可以充实结果和讨论部分的内容,例如将结果展示为图表形式,提供更多的数据细节,对结果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和比较,讨论与已有研究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或解决方案。
五、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和归纳,概括论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了增加字数,可以在结论部分详细阐述主要发现和结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提出更多的思考和建议,甚至对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六、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是论文的最后一部分,罗列了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需要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准确编写。
人文基础文书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基础在各个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内容,人文基础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以下是我对人文基础文书总结的几点思考。
一、人文基础的重要性1. 培养人文素养:人文基础课程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2. 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人文基础,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等,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文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人文基础课程的特点1. 广泛性:人文基础课程涉及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性:人文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锻炼能力。
3. 情感性:人文基础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人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文基础知识。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四、人文基础课程的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人文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2. 文化素养的增强:学生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增强了文化底蕴。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人文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秘专业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基
础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报告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人文素养的整体认知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
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的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因此,重视学习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
3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
首先,人文知识的传授利于大学生成人。
人文知识教育是一个民族弘扬精神
文化传统、铸造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所谓人文知识教育,就是文学、史学、哲学以及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人,懂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人生哲学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成人。
现代中国人生哲学要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恰当定位,唤醒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最终实现人生幸福。
再次,荣辱情操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能够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
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世纪的人才,是同时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的人才。
应该说,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很强的,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就其人文素质而言则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对此,笔者结合资料,认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由于过重的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理工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
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
2. 人文精神及人格偏颇
人文精神作为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潜动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竟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弱
部分大学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和创造意识受到禁锢和闭锁,只是满足于书本的知识,局限于象牙塔之内,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参有的大学生己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与社会实践的民主精神淡薄。
少标新立异的思想,不愿接受多元共存,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考精神越来越淡漠。
三、校园内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 加强人文教育的课堂主渠道
理工科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外,人文教育所涵盖的文、史、哲、经济、法律、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必不可少。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了成功,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要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使理工科高校培养的科技人才能够在进行科技实践的同时将科学
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切实联系起来,造福人类。
3.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理工科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文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尤其要注重开展深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4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
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学生自身怎样提高人文素养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
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
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
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要遵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个是尽伦尽职,一个是敬业守信,也就是说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够马马虎虎,要敬业,要守信用。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
立的,如果大家都不尽伦尽职,大家都不敬业守信,这个社会就失序了,就乱套了。
真正的价值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实现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他人、群体或社会的承认,也就是说你为群体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既想实现个人价值,又不想作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这个社会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
第三,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
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
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
同样,中国的哲理又有很浓重的艺术性,所以中国的艺术与哲理是融为一体的。
我这里讲的艺术是广义的,不仅仅是琴棋书画,主要是从它的内涵上来讲的。
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品德。
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不断有新的体验。
第四,是应对环境的问题。
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
《荀子·宥坐》有:“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始终而心不惑也。
”所谓“通”,就是飞黄腾达;“穷”即遇到坎坷,不顺利。
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
这就是最根本的,人要
有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为这里有个“才”和“时”的问题。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所以荀子讲,才不才,在于我,可是遇不遇,那是环境的问题。
很多有才的人没有好的机遇,得不到发挥;但是有机遇而无才能,那就更不可能得到发挥了。
所以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自己的才能和机遇的问题。
第五,要注意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
这是内外两个方面的。
仪表是外在的,涵养是内在的。
涵养功夫里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谦虚的问题,虚心地待人接物。
《周易》里边就讲到“人道恶盈而好谦”。
“盈”就是自满。
如果你自满的话,就接受不了新的观点、好的建议,就不会提高了。
孔子观于周庙,看到有欹器。
这个欹器很奇怪,“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装得满了就倒了,空的时候倾斜着,只有装到适当程度的时候是端正的。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腹内空空是不行的,太过自满也不行,要恰如其分,谦虚才能够中正不移。
第六,人文素养要落实到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中。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
这也就是人文素养最后的落脚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
我们一切的心性的修养,我们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和把握,体会人类的伟大和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和永恒,这些都要落实到我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