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雷电现象作了忠实客观记述,反对以鬼神 来说明雷电及其灾害。在这一千多年历史中,对 雷电的认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早于欧美逾千年 以上,而研究并明了其本质却又晚于欧美百余年。 这一现象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中国本是 文明古国,而近百年来累遭列强侵略,科学技术 落后甚多,思索其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王充在《论衡》中对雷电就作过如下描述:“雷者火也。以 人中雷而死,即询其身,中火则须发烧憔。中身则皮肤灼嘻, 临其尸上闻火气,一验也。道术之家,以为雷烧石色赤,投于 井中,石憔井寒,激声大鸣,若雷之状,二验也。人伤于寒, 寒气入腹,腹中素暖,温寒分争,激气雷鸣,三验也。当雷之 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摧,四验也。当雷之击,时或播人室 屋及地草木,五验也。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 效。
1.1.4 21世纪雷电科学的展望
1、用场的理论和非线性理论研究雷电。 2、进行有关雷电的各种实验。
3、改进雷电监测手段。
§1.2 大气电平衡 1.2.1大气电场
1、地球 :带电球体模型 — 大气电场 (1)理想:带负电荷5.4 10 5 C ,空中指向 地球表面的大气电场。
(2)实际:负电荷分布不是均匀的。
1、大气导电的研究 发现大气中存在带有正电或负电的粒子。
研究大气中带电粒子的来源、分布和运动规律, 成为雷电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得出
(1)地层存在放射性元素 (2)宇宙射线 (3)太阳的紫外线(电离层)
2、闪电的研究:
(1)利用移动照相法发现,一次闪电是由多次放电 组成,在多雷的南非拍得一批闪电照片(至今仍被人 们作为经典的实验证据),显示出闪电的结构特性。
一般表达式
j je jw jt jd
一般情况下,贴近地面的传导电流、对流电流、扩 散电流的数量级相近,其电流密度数量级约为 1016A/ cm2
地球表面晴天的传导电流密度约为 31012A/ m2
根据地球表面积,则传导电流约为1500A。
2、空气中的带电离子
(1)电离源 地壳中放射性物质,大气中的气态放射性物质, 宇宙射线。
(2)电离和复合达到动态平衡,大气总是带正电。 (3)正、负电荷构成大气电场的两个极性端。
3、大气电场分布情况
(1)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1.2) (2)世界各地地面晴天大气场的平均结果(表1.1)
1.2.2 大气中的电流
2、18世纪 英国伦敦皇家学会馆长的豪克斯比,1706年用玻璃
棒摩擦起电,发现静电放电产生的闪光与闪电很相似。
英国华尔1907年用琥珀摩擦起电,发现放电不仅产 生闪光,而且产生类似雷鸣的响应。把实验室中的电和 自然界的闪电联系起来,即科学猜想。
3、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以科学 的理性思维探索了雷电的本质。将云中的闪电 引到地面来作实验鉴定。是雷电科学发展史上 关键的一步。解决了雷的定性认识。
方以智进一步概括之:“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
1.1.2 欧美雷电科学建立
1、16世纪 近代科学先驱英国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法国勒内.笛卡儿(1596~1650) 意大利伽利略(1564~1642)
1)、把科学实验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2)、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当时及后人产生重 大作用。
(2)提出关于闪电先导理论
3、关于雷雨云起电的机制和云中电荷分布的研究:
(1)冰的光电效应
(2)水滴破碎的带电
(3)雪花之间碰撞起电
(4)毛细管静电计测量闪电时电场的垂直变化
20世纪50年代后,这与二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雷达技术、航空、航天的发展,使大气电场测量有了 很大发展,雷电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富兰克林把一个 金属钥匙绑住风筝线端, 在雷雨天把风筝放到天 上去。很幸运他没有被 电击。
避雷针防雷法, 亦称富兰克林法。这是 一种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老、最传统的 防雷方法。
4、英国科学家开尔文(1824~1907)设想,用气 球带仪器到高空去测量不同高度的电场,开创 了定量研究闪电的工作。
1.1.3 20世纪大气电学的发展
沈括著《塔梦溪笔谈》描述更详:“内侍李舜举家曾为雷暴 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槽。人以为堂屋已 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 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皆不焦灼。 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 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拣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 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夕,此理 信然。”
1751年富兰克林著作《电的实验与观 察》,指出:“关于尖端的功能的知识,可以 为人们利用来保护房屋、教堂、船等避免闪电 袭击,其方法是在这些物体的最高顶上固定一 支更高的镀金的磨尖铁棒,在其下端接一导线 挂在建筑物外通到地下,对于船则是通到水 中。”
这张图形象地表明 本杰明·富兰克林著名 的闪电实验,他于1752 年发现闪电带电。
面的气体电荷密度平均值大约1017 C / cm3
4、大气电流
(1)传导电流 je : 指空气中带电正、负离子在大 气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运动。 (2)晴天大气对流电流 jw :指对流层中气团携 带 电荷一起移动。 (3)晴天大气扩散电流 jt :大气电荷因湍流和扩 散而形成。 (4)位移电流 jd :大气电场发生变化时形成。
1、大气的等效模型 由四层物理性能不同的部分构成。电离层(暖层),
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为大气最低层,约十几公里高度以下,在电 离源的作用下,产生悬浮的正、负空气离子。
2、带电离子平均速度
u
kE
系数k为离子迁移率(与离子大小,大气密度有关), E为大气电场。
3、 体电荷密度
与不同地区,大气高度,时间差别很大,地表
雷电的基本知识
本章研究的基本问题 大气中的雷电是如何产生的? 雷电现象有那些表现形式? 雷电流的特征是什么? 它是怎样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的?
§1.1 概述
1.1.1 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
1、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年)
2、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
3、明代科学家方以智(1611~16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