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8最新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观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依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一般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欢,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觉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觉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奉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肯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根底上,依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1、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为中国队加油教学目标: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
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教具准备: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
学具准备:陶泥或彩泥。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
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
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
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师生讨论小结: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xx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
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精品文档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奉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根底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精品文档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8最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知识学习]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知识学习]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工作材料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完成任务的措施:、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范文材料工作材料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第二周:为中国队加油(1、2课时)第三周:茶香四溢(1、2、3课时)第五周:风筝风筝飞上天(1、2课时)第六周:七彩足迹(1、2课时)第七周:爱书、藏书(1、2课时)第八周:风车转呀转(1、2课时)第九周:十二生肖(1、2课时)第十周:年年有余(1、2课时)第十一周:巧折巧剪(1、2课时)第十二周:落日(1、2课时)第十三周:蔬果造型(1、2课时)第十四周:美丽的拼画(1、2课时)第十五周:砖石上的雕刻(1、2课时)第十六周:房间一角(1、2课时)第十七周:中国古代陶艺(1、2课时)第十八周:考试第1课为中国队加油范文材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___最新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内容、学习领域及课时安排情况如下表: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措施: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四、教学进度周次课时内容目标重难点为中国队加油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k 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措施:、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
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小结:(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
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
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
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
问:这些是什么?(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 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
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
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
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
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
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
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
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
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置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
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
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年年有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
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
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
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