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天机和六道轮回图解
2023年关于1六道是哪六道
![2023年关于1六道是哪六道](https://img.taocdn.com/s3/m/10761e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六道是哪六道六道是佛教中对人们轮回的六种存在状态的称呼。
这六道分别为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人们的行为决定了他们将来在这六道中投生的状态。
下面将对六道依次进行详细阐述。
天道是指生存在天上的众生。
在佛教中认为,天道是六道中最优越的一种,也是人们都向往的境界。
生活在天上的众生享受着无尽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的寿命很长,而且身体健康、美丽动人。
天道的众生往往具备许多好的品质,例如慈悲、善良、智慧等。
然而,在佛教中也警告人们,纠缠于天道过于享受的快乐会使他们陷入贪婪的境地,最终导致堕落。
人道是指人类存在的状态。
人道是六道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们所处的状态。
在佛教中,人类被认为是有最大机会超越六道的存在,因为人类具备理智和思考的能力。
人类有机会修行、解脱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但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执着,很容易陷入苦苦挣扎和轮回的状态,无法超越六道。
修罗道是指修罗世界的存在。
修罗是一种战斗的存在,不断争斗和厮杀。
在修罗道中,众生常常陷入无尽的暴力和痛苦中。
他们的存在常常被仇恨和怨恨所填满,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
修罗道中的众生很难超脱六道的轮回,他们需要经历许多修行和苦行来转变自己。
畜生道是指被投生为各种动物的存在状态。
在佛教中,畜生道是一种痛苦和无知的存在。
众生在畜生道中没有人的智慧和理性,他们受到欲望的驱使,只能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不断苦苦挣扎。
畜生道中的众生常常陷入无尽的饥饿、冷风和恐惧中,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饿鬼道是指被投生为饿鬼的存在状态。
在佛教中,饿鬼道是一种贫瘠和无尽渴求的境地。
饿鬼的存在被无尽的痛苦和渴望所填满,他们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饿鬼们身体瘦骨嶙峋,永远感到饥饿,但无法获得食物的满足。
饿鬼们被束缚在无尽的渴求中,无法摆脱这种痛苦。
地狱道是指被投生为地狱中的众生。
地狱道是六道中最痛苦的一种存在状态。
在地狱中,众生受到各种各样的酷刑和痛苦的折磨。
他们经历着无尽的火焰、冰雪和刑罚,无法获得丝毫的安宁。
《六道轮回图》与轮回思想
![《六道轮回图》与轮回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1b44f9d16fc700aba68fc2b.png)
人文鉴赏人文之友《六道轮回图》与轮回思想李泽龙(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72)【摘要】文章在前人基础上归纳了六道轮回图的经典与组合样式,经典样式按照佛教经文绘制并放置在寺院墙壁、大门和石窟甬道等位置,但各个地方会融合一部分当地特色的图像元素和故事在其中。
当轮回思想被吸收以后,发展出了众生与地藏十王、与须弥山组合的样式,可以认为对佛教教义理解后在图像上地创造。
轮回图地创造和使用依然在今天的热贡唐卡中可以看到。
【关键词】轮回图;地藏十王;须弥山;五趣六道轮回,是流转之意。
最早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后来为佛教所吸收。
佛教把人放在与之相关联的缘起结构里,用缘起缘没来解释生命现象。
因此,孤立的生命是没有自性的,生命的意义和永恒在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因此,生命现象因因缘不停地循环,成为佛教对宇宙、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之一。
一、经典的轮回图样式经典的轮回图会被习惯于绘制在寺院的墙上或者是门的地方,或者是石窟中的甬道上。
也许就是把教义符号化,在对从世俗世界前往寺院等圣地的人们发出警示。
现存最早的生死轮图位于印度阿旃陀,此图像表现了一无常大鬼手托五趣轮生图。
整个轮子分为八个部分,天界一个部分,人界四大州一个部分,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共一个部分。
西藏地区有非常多的轮回图出现,整体样式上较统一。
然而,在工匠设计轮回图的时候,总有许多文字不能言明的地方,这便有了发挥的空间。
布鲁克林博物馆所藏的生死轮图像中包含基本的三毒,还有金刚总持、无量佛、尊胜佛母,白度母,大白伞盖佛母、财源天母[[[]]],既揭示了佛教的教义,也表达了对于生命、财富的诉求。
画面中六道轮回占据了大部分位置,教义的警示作用显然是最主要的。
当然,警示类的情节偶尔也会出现在轮子外部。
美国自然与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轮回图底部的左边绘有十位女子,其中两位正在下围棋,其余八人正在观棋,相对的右侧画有十个下棋的骷髅,太史文认为这可能表达了对人的讽刺[[[]]]。
著名生死轮回图,帮你搞懂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著名生死轮回图,帮你搞懂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3dbf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4e.png)
著名生死轮回图,帮你搞懂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六道轮回图,也叫因果报应图或是生死轮回图,如果你在西藏的话,无论参拜哪个教派的寺庙,大多都“逃”不过这幅著名的六道轮回图。
我们该如何看六道轮回图,从而更好理解佛教教义中众生生死轮回、受苦及脱苦的教法呢?六道轮回图,通常被巨大而有着狰狞面孔的魔鬼阎罗法王四掌支撑着,象征把整个世界都控制在掌中的无明。
轮回图分为三至四个圆圈:在最内圈的轮心,画有鸽、蛇、猪,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三毒——贪(欲)、嗔(恶)、(愚)痴,它们象征众生轮回之苦的根源。
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比圆心略大一圈的画面通常半边是黑,另半边是白,是有关生、死及中阴的教法图示。
在黑的半边环中,有三个小图形,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的中阴身。
这半环,开示说众生因贪、瞋、痴三种烦恼驱使(即内圈的鸽、蛇及猪所表)造作黑业或不善业,便会在死后感召黑业果而投生于畜牲、饿鬼及地狱道中。
图中的畜牲、饿鬼及地狱众生的头部都向下,表示这三种生命形式是痛苦的下道转生。
另半边白色,内有三个头部向上的图像,代表将生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式的中阴身。
这半边环,开示说众生因造作白业(以白背色所表),将感召业果而于死后受生于天界、阿修罗界或人间。
这三种生命形式比前述的三恶道较为少苦,故称为“三上道”或“三善道”。
再外一圈(第三环)又分为六格,即为六道众生或六界,佛教中所指一切生物因“业力”导致的六种果报。
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
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
“天道”之右为“人道”,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
“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画有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
正下方为“地狱道”,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
“地狱道”之右是“恶鬼道”,一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
六道轮回的成语解释-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六道轮回的成语解释-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https://img.taocdn.com/s3/m/253ab693f61fb7360a4c6561.png)
六道轮回的成语解释|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ﻪ【成语】:六道轮回ﻪ【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ﻪ【简拼】:ldlhﻪ【解释】: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ﻪ【出处】: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示例】:我着你脱离生死,免却~。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ﻪ【近义词】:六趣轮回ﻪﻭ【语法】:作宾语、定语;迷信说法ﻪﻭ六道轮回成语接龙【顺接】:回乾就湿回光反照回光返照回味无穷回嗔作喜回天之力回天之势回天乏术ﻪ【顺接】:百折不回百折千回宝山空回愁肠九回大地春回得胜头回德胜头回凤翥鸾回ﻪﻭ【逆接】:恨五骂六呼幺喝六骈四俪六人五人六三不拗六四不拗六挑么挑六挑幺挑六ﻪﻭ【逆接】:六一先生六一居士六一诗话六丁六甲六丁黑煞六义附庸六亲不和六亲不认返回查字典首页ﻪ六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例如,“积极参与‘弟子规’的系列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班会”、“‘美化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等。
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求知、砺志、活泼、团结”的班集体。
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委成员:第一.大力表扬班委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委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班委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班委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运用道家阴阳学说解析六道以及开启轮回眼的条件
![运用道家阴阳学说解析六道以及开启轮回眼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581e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c.png)
运用道家阴阳学说解析六道以及开启轮回眼的条件运用道家阴阳学说解析六道以及开启轮回眼的条件:我们来看下图:上图显示轮回眼以太极八卦为中心,也就是阴阳,在火影里面的术式都是在阴阳的基础上展开的,什么结印,四象封印八卦封印等,我们先看看阴阳学说:太极生两仪,即是阴阳,阴阳变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
这里的每一步生化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进一步表现。
太极之初是混沌之时,阴阳不分,阴阳两仪的出现,是事物变化的第一步,阴阳再次组合而生四象是变化的第二步,然后是八卦、64卦乃至无穷。
阴阳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一般理解阴阳具有四大要素---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消长、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统一是太极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太极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为自然的不变法则。
阴阳转化和消长。
这里我们首先从四象和五行的角度来阐述。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五行循环永远不能打破的循环规律。
阴阳在转化的同时也同样表现为消长的性质。
阴阳互根: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阴阳。
所以说阴阳互根。
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
金、木、水、火的长生点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点,寅、申、巳、亥为四长生之月,一种五行的值令实际预示着下一五行的进气。
综上所述,我们以此作为依据来探讨一下:我们知道火影里面的各种人物都有各自的属性风、水、土、雷、火,但是都只是一部分,而稍微NB一点的人物会有血继也就是天生拥有两种属性,更稀少的血继淘汰,一个人这方面强,那么他的其他方面就很弱,所谓此消彼长,都是因为阴阳无法调和的结果,但是六道是拥有所有的属性,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阴阳均和。
阴阳变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而解释为六道由全属性创造出各种复杂忍术,又逐步分化为单一属性的忍术,所以说忍术均是由六道开发出的,那么现在能把所有属性的忍术都能融会贯通并加以使用的人就是六道,正所谓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
探索《西游记》中六道轮回与佛教观念
![探索《西游记》中六道轮回与佛教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21f0a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7.png)
探索《西游记》中六道轮回与佛教观念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关于六道轮回和佛教观念的描写和呈现。
六道轮回的概念在佛教中,六道轮回指的是人们在生死循环中转世轮回的六个境界。
这些境界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
每个境界都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痛苦之处。
《西游记》中对六道轮回的描述1.天道:《西游记》中经常描绘天空美丽壮观,象征着高贵和神圣。
天神们享受着无尽荣华富贵,但他们也陷入嫉妒和争斗之中。
2.阿修罗道:《西游记》中描绘了诸多妖怪魔王,他们追求权力和强大,但同时也深陷于欲望和执着之中。
3.人间道: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被封到了花果山,转世为猴子。
这个境界象征着凡夫俗子的生活,人们常常受到欲望和苦难的折磨。
4.畜生道:书中描写了许多动物,在畜生道中,它们被剥夺了智慧,经历着无尽的繁殖、捕食和被捕食的循环。
5.地狱道:《西游记》也有许多描写地狱景象的章节。
地狱是痛苦和折磨的所在,那里的恶鬼会对罪人施以种种惩罚。
6.饿鬼道:书中有描述饥饿之苦、渴望之心、无尽贪欲等情节。
《西游记》通过揭示人性中各种无休止欲望的境界表达了无止境追求背后隐藏的恶果。
佛教观念在《西游记》中体现1.因果报应:《西游记》强调善恶有报,每个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结果。
主角们在旅途中经历了各种因果报应,也见识到恶人受到的惩罚。
2.解脱与救赎:佛教强调修行、解脱和救赎。
师徒四人在《西游记》中通过读经修行、施粥等方式追求解脱和改过自新。
3.忍辱负重:佛教倡导忍耐和宽容,孙悟空凭借着大智慧克制了自己的暴躁情绪,旅程中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都坚持不懈。
结论《西游记》中通过描述六道轮回和体现佛教观念,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这些描写使得作品更加深刻、丰满,并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善恶报应等问题的思考。
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六道轮回与佛教观念的内涵,并从中获取一种智慧与启迪。
六道与六道轮回的关系以及其他个人解析
![六道与六道轮回的关系以及其他个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074c2810661ed9ad51f34d.png)
六道与六道轮回的关系以及其他个人解析六道与六道轮回的关系以及其他个人解析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
)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解析六道的能力一定要先明白六道,我会按照这个排序来讲六道的能力和与六道轮回的关系。
六道可以划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天道和人道,第二组是修罗道,第三组是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首先是第一组,天道和人道六道的排序的是根据他们的善恶来划分的,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也就是排名前两位的他们两道在六道轮回里应该是最善良的两道,而且我个人认为在漫画中他们的实力会是最强的。
天道之天道的能力是对磁场的控制力,排斥和吸引,而且不止是金属物体,是对全部物体的排斥和吸引,利用这个能力来来防御并且可以有效的打击对手。
而且就连血统界限的能力也能复制。
天道能力的缺点(1)不能连续过度的使用,也就是说在天道大量使用能力后要恢复一段时间后才能够再次使用,恢复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天道下次使用能力威力的大小。
(2)天道在使用能力的时候想要进行有效的攻击和防御必须先要确定进攻和防御的对象,那这一切都应该决定与双眼。
考据里大多都只是提到该道最享福,最胜最乐、最善最高。
但有一点,生活在那里的众生非常随意,他的宫殿可以随身,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天有自然的意思。
天道很明显就是六道之首,他的能力也是六道之中最可拍的能力,磁力的控制。
我们一说到天就容易想起神的力量。
如果火影中有神的话,他应该就是神了。
兼攻防与一体的能力,磁力,可以利用磁力来发出极高速的攻击,也可以同时弹开别人的攻击,进行防御。
弥彦的天道,多有虚幻的含义。
比如抽取尾兽查克拉灵魂的封印术,制造分身一样晓成员集会用可以使用他们能力的幻灯身之术,以及用30%查克拉+祭品制造的象转之术也可以理解成虚幻的分身型连血继限界都能拷贝的忍术。
轮回图
![轮回图](https://img.taocdn.com/s3/m/84e619d0c8d376eeafaa3104.png)
生:指来世之生。
老死:有生必有老死。
禅宗与精神分析 美国:弗洛姆
• 我们所讨论的禅宗与精神分析这两个体 系,都是关于人之本性的理论,又是导 致人之幸福的实践。两者都分别是东方 和西方思想的独特表现。
• 首先要提到的是禅与精神分析相同的伦理指向。 克服贪婪是实现禅的目标的一个条件,即要克 服对财产、名誉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贪婪(在 《旧约》中称为“贪图”);而这正是精神分 析的目标。在力比多发展--从口腔式感受,经 过口腔式施虐、肛门式感受,到生殖器式感受-的理论中,弗洛伊德含蓄地表述了健康的性格 由贪婪、残忍、吝啬的性格发展而来,成为一 种积极、自主的指向。
个人潜意识 包括一切在个人经历中曾经被意识到但 又被压抑或遗忘,或者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 意识印象的那些属于阈下知觉的东西。 荣格的潜意识概念与弗洛伊德早期的前 意识概念类似,潜意识内容可以进入意识领 域,即前意识内容不需太多的努力就能够被 意识到。
• 集体潜意识 • 是荣格最大胆、最神秘、引起争论最多的概 念,也是他理论的核心。许多人认为此概念是对 精神分析理论的彻底革命。 • 集体潜意识是自远古以来祖先经验的储存, 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 由于集体潜意识来自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 同的精神遗传,所以每个人所拥有的内容都是相 似的。事实是,在人类生命循环过程中原型所引 起的典型的人类属性都是类似的(包括思想、意 象、神话传说和情感、行为模式等。)
无明是轮回的驱动者
画中位于圆心的圆格说出了根本 问题。在最中间的是一只猪,象征 驱动整个轮回的无明(也就是愚 痴)。猪代表根本无明。 佛教认为,由于不了解事相的本 性,我们很容易被愚痴驱使,对于 喜欢 的事物产生贪爱心,对于任何 阻挠欲望 的事物产生憎恶感,这三 项:愚痴、贪爱、嗔恚被称为三毒, 正是它们扭曲了人们 的心灵。 贪嗔痴以猪蛇鸡作为象征
临终的五趣相
![临终的五趣相](https://img.taocdn.com/s3/m/3209eb82680203d8ce2f24fc.png)
临终的五趣相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1-25 22:38:11繁體版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是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于“六道”中加入“仙趣”,而有“七趣”之分类外,亦有《大藏经》将“六道”中之“阿修罗道”去掉,而有“五趣”之分类。
至于何者为“临命终之五趣相”?依《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开示: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
兹综合该经所示,分述之如下:(一)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即(1)于自夫妻男女眷属恶眼瞻视;(2)举其两手扪摹虚空;(3)善知识教不相随顺;(4)悲号啼泣呜咽流泪;(5)大小便利不觉不知;(6)闭目不开;(7)常覆头面;(8)侧卧饮啖;(9)身口臭秽;(10)脚膝战掉;(11)鼻梁欹侧;(12)左眼[目*闰]动;(13)两目变赤;(14)仆面而卧;(15)蜷身左胁着地而卧。
(二)临命终时有八种相,当知必堕焰摩罗界饿鬼趣中。
云何为八?即(1)好舐其唇;(2)身热如火;(3)常患饥渴好说饮食;(4)张口不合;(5)两目干枯如雕孔雀;(6)无有小便大便遗漏;(7)右膝先冷;(8)右手常拳。
(三)临命终时有五相现,是人决定堕畜生趣。
云何为五?即(1)爱染妻子贪视不舍;(2)蜷手足指;(3)遍体流汗;(4)出粗涩声;(5)口中咀沫。
(四)临命终时有十相现,是人决定生人趣中。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欲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法僧对面归敬,言南谟佛陀、南谟达摩、南谟僧伽,我今归依,若无佛世归五通仙。
八字六道轮回的逻辑解释
![八字六道轮回的逻辑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c990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c.png)
八字六道轮回的逻辑解释
八字六道轮回是一个在佛教中被广泛提及的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人的灵魂在死亡之后会经过六个道场的轮回,最终被重生到新的生命中。
这个过程会一直重复,直到一个人能够达到解脱,成为一个涅槃者。
这个概念的逻辑解释是基于佛教的信仰和哲学。
佛教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五个聚合体所构成的。
这五个聚合体分别是身体、感觉、意识、心理和意念。
当一个人死亡后,身体会分解,而其他四个聚合体会进入一个中间状态,等待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
这个中间状态被称为“中有”或“中阴”。
在这个状态中,灵魂
会经历种种幻觉和痛苦,直到它离开中有状态,重新投入到新的生命体中。
在八字六道轮回的概念中,灵魂会经过六个道场的轮回,这些道场分别是天道、人道、鬼道、畜道、阿修罗道和地狱道。
每个道场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从极乐世界到最底层的地狱都有所涵盖。
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灵魂会经历各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和痛苦,直到它最终能够达到解脱。
解脱的过程就是涅槃,它代表着彻底的解脱和平静。
总之,八字六道轮回的逻辑解释是基于佛教的信仰和哲学。
它描述了一个人的灵魂在死亡之后会经过六个道场的轮回,最终能够达到解脱。
这个概念代表着佛教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也是许多佛教徒进行修行的重要目标。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https://img.taocdn.com/s3/m/e62e4d3cc281e53a5802ffa4.png)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乾坤六道轮回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
如此循环往复,有如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行十善。
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生命完结,不灭的心识也能带着善恶业种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造业的心力加以判断的: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造作业因,则为上品。
以中庸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中品。
以懈怠、被动、不甚要紧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以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
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
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
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能见一切众生、事物,能见自他来生境界),天耳通(能闻一切音声,能懂一切语言),他心通(能知众生心中所想、品行善恶),神足通(随意变现,无远不至,不受时空障碍),宿命通(能知自他过去多生多世所行之事);随心所欲,逍遥自在。
转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养父母,广行布施,作大福田;皈依正法,信佛因果,斋僧(设食以供僧众)供佛(设香、花、果蔬供养佛陀),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像等。
2.人道:苦多乐少,烦恼炽盛;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善于发明创造;有较强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恶业因,有寻求解脱的内心需要。
转生人道之因:孝养父母,心行公道,恭敬三宝(佛、法、僧),严持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3.阿修罗道:虽有天福,神通自在,却多怀诈伪,骄慢嗔嫉,常好斗争,面目丑陋,受劳不息。
转生阿修罗道之因:以不净心修十善业,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
4.畜生道:生性愚钝,常怀惊畏,或被驱使,或相吞啖(dàn,吃)。
何为三界 六道轮回
![何为三界 六道轮回](https://img.taocdn.com/s3/m/f351305677232f60ddcca145.png)
何为三界六道轮回【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
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一、欲界。
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婬欲。
此界众生,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与欲界六天等,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
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帝释天(中国人常说的玉皇大帝)、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帝释天主即中国所谓的玉皇大帝,与宗教中的上帝。
四王天处於须弥山的山腰,帝释天则居於须弥山顶;二者称为「地居天」。
夜摩以上四天,与色界十八层天,居空而处,称「空居天」。
单位世界之天顶为初禅天。
小千世界的天顶为二禅天。
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
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
一大千世界,由十亿个单位世界所成(详见「世界的形成」)。
换言之,每个大千世界,均有十亿个初禅天,一百万个二禅天,一千个三禅天。
故知,我们所熟悉的玉皇大帝,在娑婆世界即有十亿位。
(玉皇大帝居欲界二天,位初禅天以下。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名为波旬,亦即常说的「魔王」。
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
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为魔王,教化众生也。
如《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告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众生。
」佛住世到我们现在才2000年越高的天界的寿命就越长,比如说兜率天人寿命4000年,换成人间大概过了有50多亿年,这还是第四层天.魔天是第六层天,寿命更长另外天层次越高,天人的神通力和福就越大,作为欲界最高层他化自在天的果报最大,神通力最强,因此魔王又叫欲界之王生欲界天所具条件:修上品十善而生。
六道轮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六道轮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https://img.taocdn.com/s3/m/fc0d4d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c.png)
六道轮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讲讲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印度教的传说,说的是一切实体的循环,它使宇宙按照定律运行。
也就是说,宇宙在按照定律运行的过程中,所有的实体不断的循环,最终形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就
是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永恒循环。
每一段时间,都会发生变化,但保持和恢复原状
仍有定律。
宇宙中所有一切生与死和重生,都是实质上构成六道轮回的一部分,以此形成
一种宇宙永恒循环。
六道轮回开始于般若萨埵佛。
般若萨埵是佛教中最古老的教义,是一种尊重宇宙自生的说法。
他的教义中讲到,所有实体,有循环和轮回的宇宙定律,描述的是实体受万法影响,
物质形式不断发生改变,又不断恢复原状的永恒的过程。
般若萨埵的教义,根据佛陀的教诲,印度的经典文章“中有大乘论”提出了六道轮回的概念,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生与死,重返原状,都是六道轮回的定律,构成了宇宙的永恒循环。
六道轮回,这种宇宙永恒循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知佛陀的教义。
人们经历的曾经的生
死的苦难,最终会归于安宁。
这是佛陀思想的主要内容,把本质上不断变换的世界当作一
个永远循环的世界,以此告诉我们,我们无法逃避它,但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机会,
努力去探寻它并和它作战,改变自己。
六道轮回图新课件
![六道轮回图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b7b34b55270722182ef70a.png)
六道轮回图
六入:六入在心识生入名色 身一阵子后,我们的视觉、 听觉、味觉、触觉及意识才 完全发展出来。“六入”这 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种功能 具备的时候。在这时候,功 能虽然具备了,但却未运作 起来,所以图中以一间有六 个窗口的空房子来表义。
六道轮回图
触:由上 “六入”的条件具 备了,此时乃至我们长大成 人后,在感官、外界事物及 心识三者碰上时,便会有所 作用及反应,例如我们会在 透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与外 境接触时,产生了乐、苦及 中性的知觉。
六道轮回图
内第二圈,是有关生、死及中阴(在这 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 个 “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回 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 延续生存。)的教法图示。环的半边是 黑暗的,另半边则是光明的。在黑暗的 半边环中,有人被分为三串绑住拉扯, 这是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 的中阴身。光明的另半环中,代表将生 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 式的中阴身,甚至,更高的修行可解脱 轮回
三界无色界色界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六道轮回图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图世间的苦有很多但可归纳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六道轮回图新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 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也阐明了 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 自在境界。六道轮回图是释迦牟 尼佛所教导的轮回理论的昭示图。 图右上方佛手指日月开示灭苦及 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
六道轮回图
饿鬼道:如果以痛苦的角度来 说,饿鬼所受的苦比畜牲道众 生为大。以愚痴的角度来说, 则畜牲远比饿鬼的智力为低下。 饿鬼道的众生,智力足以瞭解 佛法,不似畜牲般愚痴。饿鬼 道是有情众生,则偶尔也会在 人间世界走动,我们的眼睛也 可能见到它们。它们并不像地 狱道众生般聚居,而是分散各 地而住的。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https://img.taocdn.com/s3/m/d720ff084a7302768e9939d9.png)
六道轮回图轮回之“轮”,是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
“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
抱轮的蓝面巨人为转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
“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个名词概念。
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极限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变化,刹那生灭的,佛教把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灭叫做“无常”。
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
无常鬼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即:业力所致的报应、遭遇不以众生意志为转移。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
(从里至外)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修行者,从其心际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
这是典型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反映,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
”即:众生一切善恶行为都由思想意志所推动,发什么样的心,就导致造什么样的业。
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各不相同,来世就会在不同境界之中轮回。
佛教从来不认为宇宙间有任何操纵生命的力量存在,众生的一切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
发善心就造善业,得好报;发恶心就造恶业,得恶报。
根据众生生前的业因差别,在轮回中共有六种转生的趋向,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
这六道均体现在轮盘的第二圈内。
上中为天道。
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安宫殿,展示极乐世界;上左为阿修罗道。
一三头六臂之神,手擎日月,侧有侍者,下有献供者,表示享天福而怀嗔心;上右为人道。
共刻四人表四大部洲,苦乐同道;下中为地狱道。
漆黑的地狱之门旁设有沸腾的油锅,一马面卒正拖一人去受刑,这是众苦集聚的场所;下左为畜生道。
刻有一狮、一牛、一马;下右为饿鬼道。
一饿鬼手抱一人,口咬其头,侧边一鬼贪馋欲夺,下有一人恐惧欲奔。
整个六道是佛教对众生的分类。
其中上三道为善三道,下三道为恶三道。
众生都在这善恶因果的严密关系中,随业而升,业尽而沉。
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做好事有好报的信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诫,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了维护中国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
六道轮回相对论
![六道轮回相对论](https://img.taocdn.com/s3/m/7d8f18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b.png)
六道轮回相对论摘要:1.六道轮回的概述2.相对论的概述3.六道轮回与相对论的关联4.六道轮回相对论的启示正文:六道轮回相对论,是一种将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结合的独特观点。
六道轮回是佛教用以描述生命在生死轮回中不断转世的理论,而相对论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物体运动和时空观念的科学理论。
虽然两者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六道轮回的概述。
在佛教中,六道指的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
这六个生命层次在生死轮回中不断转换,生命在每个层次中都会经历因果报应和业力的作用。
佛教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积累善业,才能跳出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地。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相对论的概述。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20 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物理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在相对运动中的物体质量、长度和时间等现象;广义相对论则研究了引力作用下的时空弯曲现象。
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物体运动和时空观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六道轮回与相对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实际上,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联系的。
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认为,生命在轮回中不断转换,这种转换是在因果报应和业力的作用下进行的。
而相对论则揭示了物体运动和时空观念的相对性。
从某种角度来看,六道轮回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相对论”,即生命在轮回中的转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六道轮回相对论的启示。
将六道轮回与相对论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轮回过程。
在佛教修行中,了解六道轮回的真相,可以帮助我们跳出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地。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相对论的观念,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综上所述,六道轮回相对论是一种将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结合的独特观点。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https://img.taocdn.com/s3/m/8210e6f1f705cc17552709ca.png)
六道轮回图地狱道六道轮回中最底层是地狱道。
出于残酷的动机伤害其他众生,便造下经历地狱苦的业。
导致我们转生在地狱里若干主要的不善业,包括打斗、杀戮与强奸等。
地狱道不是极冷就是极热,而转生在地狱里,通常都要停留一段难以置信的漫长时间。
根据一项记载,降生在一个最不恐怖的热地狱里,也要停留九十亿年。
生在地狱,每一分钟都充满了痛苦。
有些人被迫与业力创造出来的敌人战斗,每一次死亡之后,又会重生,继续战斗。
我们所可能经验到成百的刺枪插入身体的痛苦,根本不能与这些不幸生命所受的痛苦相比。
一旦进入地狱道的愈低层,所经验到的痛苦更强烈,生命的长度也倍增。
在热地狱的最底层,就是无间(阿鼻)地狱。
在这个地方,我们的痛苦没有间断,身体与燃烧的热火已经无法区分。
降生在寒冰地狱,就像陷入业力创造的冰与黑暗之景象中。
被冰冻的岩山压碎,每当暴风雨来临,温度降低,身体便开始龟裂,像一朵巨大的莲花般慢慢打开,随着气温愈冷,身体转成蓝色,再变成红色,这时,业力创造出来的昆虫与小动物前来吃我们破裂的伤口,我们却无可奈何,因为身体已经冻僵了。
对地狱道还有进一步的描写,现在不能详述。
在人道也有类似的地狱苦痛,这些记载可以从几本英文书中读到。
当我们阅读或是禅思这些痛苦时,不应该认为它们是很棒的恐怖故事。
释迦牟尼佛是出于知识与大悲心,才教导我们恶道的情况。
佛陀看见众生替自己带来了这些苦难,想要指示我们回避这种可怕痛苦的方法。
如果把这些记载视为怪诞的想像而置之不理,并且不认为有必要改变自己行为,便浪费了彻底脱离苦海的宝贵机会。
我们势必会再回到懒散的生活形态中,被迫随着不自主的心念飘荡。
饿鬼道其次的恶道就是饿鬼道,飘荡的饿鬼忍受着极度饥渴的苦恼。
我们受到强烈的贪婪、色欲与吝啬的妄念影响而做出的事情,会使我们受到饿鬼道的折磨。
饿鬼不但受到饥渴之苦,并且受到热、冷、疲劳与恐惧的苦,尤有甚者,饿鬼永远遭受着无法满足的极度欲望折磨。
饿鬼可能徘徊许多年,都找不到一滴水。
“六道轮回”走一遭是种怎样的体验?
![“六道轮回”走一遭是种怎样的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ede1216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c.png)
“六道轮回”走一遭是种怎样的体验?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用语。
佛教认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业力牵引至六道之中,分别是: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和畜生,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说“六道”就一定要提“轮回”,因为六道便是有情众生轮回的六种不同的存在环境。
《宝积经》中说:“随有情业力,应时起黑山。
如地狱天宫,有剑林宝树。
”是地狱还是天宫,全凭有情的业力。
这一期的“六道”以及上一期的“三界”(戳我可看),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佛家所要描绘的一个世界观。
有情众生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因为自己的一切行动、说话、思想所作下的善、恶、无记业,并受到业的作用力牵引,在轮回系统中循环往复,不停轮回……。
从地狱来的轮回·千尽功夫小子
![从地狱来的轮回·千尽功夫小子](https://img.taocdn.com/s3/m/6803dc2087c24028915fc3a5.png)
从地狱来的--轮回·千尽功夫⼩⼦轮回•千尽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
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轮回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有形的称为「有器」,无形的称为「无器」。
红色的右眼内宿有从死后世界得来的被称为“六道轮回”的特殊能力,能力是指拥有了前世的记忆,所以前世的战斗能力也在体内保留。
在使用相应的能力时右眼中的数字会随之变幻(好帅的说)。
轮回•千尽—秘籍 武器外形: 使用轮回千尽时,人物的右眼睛变红,写字六字。
身体都飘着微微黑色的气体。
攻击方式: 攻击方式为格斗、较多招式都带有状态的效果 c 人道•无尽(右手往左边打) c c 人道•回顶(用右脚膝盖顶前面) c c c 人道•怒踢(转一圈,然后用腿背踢人) c c c c 人道•回升(踢了那一脚之后人物立刻转向敌人来个升龙) c c c c c 畜生道•饿鬼扑食(升玩龙后,转向对手方向的左边向右边射小鬼的样子的炮) x 劈斩(用左手向左下角劈) x x轮劈(用右手向右下角劈) x x x 双刺(两只手手掌合并,像前面插去)x x x x 幻象(用在前面的两个手掌反过来,反的时候摊开合起来的手,用幻象,制造出一个弹射过去,打中会有混乱效果) c x 人道•混劈(先用右手往左边打,然后快速往右边劈,对手飞了) c x x 地狱道•瞬闪(闪到对手飞去的地方的后边) →→c 爱抱(住对手) →→c c 甩抱1(把对手抱住然后向前扔) →→c x 甩抱2(把对手抱住然后向后扔) →→x 地狱道•瞬闪(闪到前面) →→x c 人道•回撞(闪到前面,然后转身撞过去)→→x x 人道•接龙(闪到前面,然后升龙) z+c 畜生道•小蛇出动(发射一条毒蛇,中了会中毒) z+x 畜生道•老鼠出动(发射一只老鼠,中了会混乱)防御反击 (让对手混乱) 空中c 人间道•速踹(月影腿那招)空中x 饿鬼道•饿吸(用眼睛,发出吸血射线,打中就吸血) →→c+x 六道•合一(用六道合并成一个有霸体的连招)站立c+x 修罗道• (各项性能提升)空中c+x 人间道• (攻击力提高200%)基础连招1 c c c c c →→x c c x x 基础连招2 x x x x →→C c o r C X 基础连招3 x x x x c x x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道轮回天机和六道轮回图解六道轮回天机(一)--轮回在世间起心动念处学会尊重对方、体谅对方、给予对方。
尊重包括爱护别人所有东西。
体谅对方的所作所为,给予体贴和原谅。
其实跳出来看时,人生没有对错之分,人的一生是沿着一条轨迹,受一种力量推动着运行的,一切的行为几乎都是身不由己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善待自己,善待万物。
(师传)根据佛家轮回说,死亡后,中阴身受到六种光明境界的吸引,在业缘的驱动下,会让中阴身转生到相应的层面去转生,称为“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并不遥远。
六道轮回的六种光明,时刻影响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这一生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行为。
而这一生的行为的积累,将成为中阴身转生六道的依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作为万物层次的人,根本谈不上善恶之分,因为人的一生,都是被控制的一生:三控制万物,二控制三,一控制二。
人的一生,在各种“场”的作用下,被吸引,被驱动,在家里可能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在外面可能无恶不作……这个人一旦被场控制,一切不合理、不合法、没有道德的东西主观上都变得合情合理。
人的一生,心念被“六道之光”影响,从这个场到那个场,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事件。
同一个场里面受到五行八卦规律的制约,不同的场之间受到业力的推动。
没有修炼的人,没有深入心灵的人,一切行为,哪怕是善行善事、修行功德,都只是业力和规律的共同作用。
在每一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行动中,能够返观自照,去认识自己受到什么样的力量驱动、受到哪一种六道光明的诱惑和驱使,这就是修心修道。
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对命运的把握的过程,而无明无知的人,则如同波浪一样,在六道轮回的推动下,流浪生死。
(二)--轮回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无数无量,品种繁多,因缘聚散,无有恒常。
“三”即是五类运动状态,是万物归类群分的依据,所以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也是“六道轮回”的基础。
“二”是存在的性质,人们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里的“性”指的是能量的性质,即阴阳物质两大特性。
人是“万物”中的一种,是“三”以下的层次。
也秉承了三层次上“五类”的影响,这“五类”在人群中的表现,就是“金木水火土”,一旦人死亡,脱离“万物”层次,生命的能量就会进入“三”的层次,并按照各人生前的“秉性”,分别收入“五行”中,即收入“六道轮回”。
所谓的“秉性”,就是生前的一切行为思想习惯,佛家称为“业力”。
并非人死了,才有“三”的层次,事实上即使人类不死亡,人的行为也一样归类到“三”的层次、分属各“五行”群类中,死亡则让这种“归属”更加明确。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一切行为,都是“三生万物”的力量,每个时刻,人们都在“三”的层面推动下,进行各种活动。
人们在生前的一切心念,都会形成习惯,一方面,人的行为决定了他受到“三层次”中哪个群类的控制;另一方面,控制他的那个群类的力量,影响他继续按照类似思维行动模式存在。
三层次上的分类,道家分“五行”,佛家分“六道”(也有“五道”的说法,因为“阿修罗道”不是实有层次,而是在其他“五道”中都有寄生),表征了五种心能的运动方式。
佛家的“六道”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这“六道”其实是三层次的归类,也是通过心灵,影响万事万物,同类同频共振的能量,相互结合,形成共同“业力”的世界。
地狱道,来自心灵的自我自闭,和杀心、嗔心、邪心、欲心……自我封闭带来心灵“牢狱”的意象,不善的内在心态,创造了牢狱中的种种刑罚。
这就是“地狱道”的成因,情欲毒火内烧所摄。
饿鬼道,也是心灵的自我自私,但不完全封闭,而是贪婪,试图将能量收入聚集在自己的空间。
这种心灵的意象,就是永远不满足,吃不饱,空乏空虚,福德小贪念大,就如同针的喉轮,大的肚子,永远饥渴。
这就是“饿鬼道”的成因,贪心所摄。
畜牲道,来自心灵的自我和麻木,并不完全自闭和自私,而是“痴迷执著”,而罔顾周围。
这种心灵意象,就是浑浑噩噩,愚痴顽固,不知道快乐痛苦,只是著迷于自我喜好。
这就是“畜牲道”的成因,痴迷所摄。
阿修罗道,自大自私和狂妄,但心比前面几道敞开,只不过这种敞开,不是给予他人喜悦和快乐,而是把自心郁积的“贪嗔痴慢疑”倾泻于外,造成流血和战争,阿修罗道遁迹其他五道中,把痛苦和折磨带给别人,有天福而无天德。
这就是“阿修罗道”的成因,内火外烧,损人损己,嗔心妒火所摄。
天人道,具备光辉善良仁爱之心,敞开身心,给予别人喜悦和快乐,他们自己清净,给别人清净,造成吉祥和和平。
心灵的能量外流,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心想事成,但是穷尽则变,再堕轮回。
“天人道”的成因,布施忍辱,仁爱谦让,仁善美所摄。
六道如梦,唯心所现。
苦乐觉受,真实不虚。
修炼解脱,不在天边遥远,不在未来死后。
此时此地,就在六道轮回之中。
一念清净,则一念解脱,念念清净,则念念解脱。
所以无论是哪一道的,都是不绝对的,不善之人也有一念善心,这一念善心,就是救度之光;大善之人,也有一念邪心,这一念邪心,就是堕落之光。
人往哪一道走,是一生累积所致,综合情况决定往生哪一道,一切都是能量的自然决定,并非真有个神灵在审判。
所以古人说“自作自受”。
从现在开始修行,清净每一个心念和行为,不交恶友,不靠危墙,不贪小利,不迷恶习。
如此长年累月,积习成自然,在死亡之后,就无须担心;生从何道,死往何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至于宗教迷信,求个信仰,求个救赎,那是水中花,镜中月;求人不如求己,生死大事,自己掌握,就在生活中,就在人世间,决定生死,解脱轮回!正如佛法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寻兔角。
”(六祖惠能)不要把成佛解脱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未来,一念一言一行,当下把握,当下决定自己所处之道。
则生死无忧。
(三)--领悟轮回两个人在一张床上睡觉,他们的梦境,各自是一个自我的世界。
如果说这个梦中世界是真有,那么这个世界在哪里?——银河系?银河系外?月亮背面?——迷信的人会在物质世界里面,尝试定位和确认另一个世界的位置。
而跳出迷信,你会发现这个梦中的世界,客观上是没有的,然而客观上的没有并不是没有产生作用,在这个人的主观觉受中,因为他品尝到了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形成的觉受——这个梦,对这个人,主观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它们不是存在于这个银河的物质世界里。
它存在于另一个层面,每个人的梦境与梦境的交叠,这个梦境之所以交叠,跟物质世界的交叠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各人的因果关联。
物质世界,是一个梦,六道轮回,也是一个梦,相互映射,相互重叠,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人们在世的时候,从来不会担心迷失在梦境中,因为人拥有这个世界的物质身体,一醒来精神就稳定地停留在身体上,身体就像是轮船的“大铁锚”,让人不会迷失在时空的河流中。
这也是人们对精神世界梦境,从来不屑一顾的原因——人活着的时候,其实“六道”就已经时刻跟随着他,只不过物质身体这个“大铁锚”始终把他牢牢固定在物质世界里面——就算是噩梦又如何,醒来还是会回到现实物质世界。
但当人死了,失去了这个身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六道”就会现前,而你无法再像活着那样,有个身体把自己定位在物质世界里。
这时候人们体验到的各个梦境,对这个人而言,是真实不虚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个精神的“六道世界”是不存在的,但对这个正在其中做梦的人而言,这个世界,跟现实的物质世界一样真实不虚。
现实的物质世界,人们依靠“眼耳鼻舌身意”来感悟存在,死后,人们一样依靠“眼耳鼻舌身意”体验到“六道轮回”。
人活着的时候,行善积德,自然心地宽敞,梦中自然光明洁净,就是所谓的“往生善道”,就像是活着的人作好梦一样。
死后的梦,不同于活着的人的梦,由于没有了物质体的羁绊,这个梦有可能做很长很长的时间,甚至在其中,根本没有时间感。
做梦的人,也许在物质世界的一秒钟,会在他的主观感受中,像是过了几个世纪那样长,所以在谈论“六道”的时候,往往享乐和受苦的时间是以“劫”为单位的——这只是主观的感受,在客观上,可能他不过是做了短短几分钟的梦而已,而后按照佛家的说法,就在合适的时候转生、往生。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永久地做好梦,也不可能永久地作噩梦,这很好理解,因为能量是在运动的,阴阳是在相互转化的。
一个生前修炼的人,一个行善积德的人,一个好人,也许能够一时往生“天道”,但没有谁能够保证这种在“天道”享乐的时间的长短。
佛经中的“魔王”就是这么一个享受极乐、而且无比悠久的存在的代名词,它的享乐的时间,好像是永恒永恒,它看不到结束,所以它会去引领其他生命存在走向它的极乐道路,它是善意的,也具备一定的智慧,但它不是佛陀那样彻悟的,它会引领一部分人修炼往生天道,但无法引导他们走向觉悟。
而佛祖看透了整个宇宙“六道”的幻梦,了悟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都不可能在“六道”中享受到永恒,在无尽的时间过后(可能实际并不长,但主观感受很长很长),还是会在其中轮回不息,因此,佛陀提出了“解脱成佛”的观点,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存在,这个存在称为“佛”。
能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存在,也就是从这个“六道”的梦境中觉醒的人,被称为觉悟者、觉醒者,这也就是“佛”的意思。
解脱轮回,并不是有个实际的某个实实在在的地方跳出去,因为“六道”其实并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因此所谓的“跳出六道”,并不是真有个地方,让人脱离了出去、逃避开去。
所谓的解脱,是觉醒。
一个彻底觉醒的人,跟这个梦中世界就完全脱离了关系,这就是“涅槃”,涅槃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彻底觉醒。
还有一种觉醒,已经可以醒来,但还是遵循自己的愿力,保持在梦中一段时间,这些人称为“菩萨”,因此,《金刚经》才会说,什么是菩萨呢?菩萨应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行于布施——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心必须保持在觉醒中,而觉醒的状态,就没有梦境,没有所谓的你、我、他、和时间的变化,没有这种证悟就不算菩萨。
佛祖总结了解脱六道的方法,就是“空”,“无我”,当一个人跳出狭隘的自我观念的时候,就会观察到整个梦境,从而觉醒。
当你还是狭小的个人,你只会体验到梦境的喜怒哀乐愁,在“六道”中不断演化着贪嗔痴,不断执着和恐惧,就无法脱离“六道”的轮回。
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其实跟佛家有个共同的结果。
所不同的是,佛家强调个人的主观,要达到“空”“无我”,而道家则强调了个人努力修炼后达到的客观结果,即一个人脱离了狭隘自我以后,跟宇宙融合为一的状态。
其实佛道说的都是同一回事。
一个人是不可能化成宇宙的,这是最大的贪欲,是最大的野心。
因为宇宙无限广阔,一个追求外在天人合一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天人合一”呢?只有找到宇宙的根,整个宇宙都是这个“根”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宇宙的根源呢?你说一个做梦的人,他的梦境的根源在哪里呢?——其实就是这个做梦的人造梦的心!所以真正的学佛修道,唯有从心入手,觅自本心,觉悟自我。